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扰流结构的风冷型锂电池包热管理系统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何闯 赵钦新 梁志远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基于常见新能源车结构设计了一种车载式风冷型锂电池包,利用有限元仿真对风冷型锂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入口空气流速2 m/s的条件下,顺排和叉排两种结构的最大温差分别为6.96℃和6.29℃,叉排结构下最大温差有所降低;增... 基于常见新能源车结构设计了一种车载式风冷型锂电池包,利用有限元仿真对风冷型锂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入口空气流速2 m/s的条件下,顺排和叉排两种结构的最大温差分别为6.96℃和6.29℃,叉排结构下最大温差有所降低;增加扰流板为空气流场创造扰流结构,最大温差为5.69℃,相比叉排结构最大温差降低了0.60℃;入口空气流速大于4 m/s时,最大温差低于5℃,满足锂电池最优放电效率;扰流板布置为对称结构时电池包具有最优的冷却性能,电池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明显低于其他排布方式;入口空气流速与电池包冷却性能呈正相关,入口空气流速达到6 m/s时达到最优冷却效果,此后继续增大入口空气流速冷却性能变化幅值减小。所设计的18650锂电池包在隔板间距为对称排布下具有最优的扰流冷却性能,控制入口空气流速大于4 m/s时可以使电池在最优放电效率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扰流结构 热管理 入口空气流速 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托车散热器护罩结构对其进风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谭礼斌 袁越锦 +2 位作者 王栋 唐琳 邹汪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5-263,共9页
为保护散热器不被泥土污染,需在散热器进风端添加散热器护罩。散热器护罩添加后对散热器进风量有明显的影响。为获取较优的散热器护罩结构设计,采用CFD分析方法搭建摩托车整车外流场计算域模型,结合不同散热器护罩结构方案,分析散热器... 为保护散热器不被泥土污染,需在散热器进风端添加散热器护罩。散热器护罩添加后对散热器进风量有明显的影响。为获取较优的散热器护罩结构设计,采用CFD分析方法搭建摩托车整车外流场计算域模型,结合不同散热器护罩结构方案,分析散热器护罩结构对其进风量的影响,选取合适的散热器护罩方案开展整车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散热器护罩上导流板角度130°且散热器护罩与芯体间的间隙为1 mm时,散热器进风量为281.7 g/s,与无护罩状态的进风量相当。护罩与芯体间存在间隙可提升散热器进风量,建议间隙控制在1~2.5 mm;散热器护罩网孔倾斜和导流板开孔不利于风量提升。经对比测试,怠速工况、最高车速工况及最大扭矩工况下,散热器添加护罩后的发动机出水温度与无护罩状态的发动机出水温度基本一致。适当减小风扇罩挡风面积可进一步提升散热器进风量,散热器添加护罩后,人体大腿两侧不会出现明显热风。研究结果可为摩托车散热器护罩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车 散热器 护罩 发动机出水温度 进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宣科技氢基竖炉无喷氧生产的变化及应对措施
3
作者 王海涛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1,76,共5页
张宣科技氢基竖炉氧气系统检修,不能实施喷氧部分燃烧。竖炉进口温度由1020℃下降至933℃,炉内热量收入减少,还原段温度下降,CH_(4)重整减少,H_(2)含量下降,煤气利用率下降,DRI日产量、金属化率降低,COG单耗、DRI含碳量升高。通过提高... 张宣科技氢基竖炉氧气系统检修,不能实施喷氧部分燃烧。竖炉进口温度由1020℃下降至933℃,炉内热量收入减少,还原段温度下降,CH_(4)重整减少,H_(2)含量下降,煤气利用率下降,DRI日产量、金属化率降低,COG单耗、DRI含碳量升高。通过提高加热炉出口温度、提高循环气体流量、增加循环气体湿分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降低了氢基竖炉技术经济指标的劣化程度。无喷氧生产实践表明,高压COG直接补充至还原回路的措施是不可取的,对提高循环气体中H_(2)、CO含量作用甚微,而提高底气流量补充至还原回路是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基竖炉 喷氧 竖炉进口温度 循环气体 加热炉出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温式消防服的设计与降温效果评价 被引量:23
4
作者 牛丽 钱晓明 +2 位作者 范金土 张文欢 师云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2,共7页
为解决消防服厚重多层的结构带来的热应力问题,设计一款可降温式消防服,采用液冷循环管路降温装置缓解消防员的热应激反应。通过模拟高温环境(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50%),应用暖体假人对可降温式消防服的降温效果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管路... 为解决消防服厚重多层的结构带来的热应力问题,设计一款可降温式消防服,采用液冷循环管路降温装置缓解消防员的热应激反应。通过模拟高温环境(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50%),应用暖体假人对可降温式消防服的降温效果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管路排列对假人皮肤表面、管路下及管路间隔处、进出水口处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冷降温装置对降低假人皮肤温度有明显效果,且不同管路排列的降温效果不同:横向管路排列下假人皮肤表面温度比纵向高0.58℃,且在管路下以及管路间隔处的降温量始终大于纵向;横向进出水口处温差比纵向高3.8℃,20 min后,温差值依然大于纵向。穿着横向管路排列的可降温式消防服能有效缓解热应力问题,延长消防员工作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力 消防服 降温装置 皮肤表面温度 换热管路 进出口水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塔出塔水温的迭代计算方法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志刚 王玮 +1 位作者 曾德良 刘吉臻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2-377,共6页
基于麦克尔焓差法原理,对循环水泵运行方式变化前后的进塔风速进行了估算,给出了冷却塔出塔水温的迭代计算方法.用数学方法对冷却塔特性数和冷却数随出塔水温及进塔风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计算过程中非线性方程的多解选择问题及... 基于麦克尔焓差法原理,对循环水泵运行方式变化前后的进塔风速进行了估算,给出了冷却塔出塔水温的迭代计算方法.用数学方法对冷却塔特性数和冷却数随出塔水温及进塔风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计算过程中非线性方程的多解选择问题及迭代退出条件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出了符合物理意义的真实解.由此确定的循环水泵各运行方式下的出塔水温可直接用于循环水泵最优运行方式的确定,对现场中冷端系统的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出塔水温 进塔风速 数值计算 迭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条件对干酪粉出品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历水 罗红霞 +2 位作者 任发政 陈历俊 赵胜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19,31,共4页
针对影响干酪粉出品率的喷雾干燥条件,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对其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进风温度对出品率有显著的影响(p<0.01);固形物质量分数的二次幂对出品率影响显著(p<0.01);而出口温度则对干酪... 针对影响干酪粉出品率的喷雾干燥条件,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对其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进风温度对出品率有显著的影响(p<0.01);固形物质量分数的二次幂对出品率影响显著(p<0.01);而出口温度则对干酪粉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当固形物质量分数为31%,进口温度为181℃,出口温度为62℃时,出品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粉 固形物质量分数 进风温度 出风温度 出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进双出流径液冷系统散热的电池模块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晓明 赵又群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316,321,共5页
选取双进双出流径液冷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的方法,对2并12串的电池模块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室温下,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并不是随进液流量增大而改善的,而是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进液流量为450L/h时满足最佳散热要求,同时... 选取双进双出流径液冷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的方法,对2并12串的电池模块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室温下,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并不是随进液流量增大而改善的,而是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进液流量为450L/h时满足最佳散热要求,同时也具有最佳的散热效率;电池模块中部间隙增大4mm时的散热性能同样不是随着进液流量增大而改善的,与原电池模块相比,最高温升和内部最大温差均有所降低,散热性能得到改善;35℃环境温度下,相同进液流量时的电池模块内部温差较室温时变大,可见冷却液温度过多地低于环境温度并不一定会改善电动汽车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而45℃环境温度下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更差。所得结论为液冷系统散热性能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液冷系统 双进双出流径 进液流量 冷却液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雾化喷嘴雾化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佳敏 王博韬 +3 位作者 李胡坤 范熊杰 刘存喜 刘美丽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57,共5页
为了掌握旋流雾化喷嘴的雾化特性,基于CFD软件建立了该喷嘴的几何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验证了网格无关性和数值模拟结果可靠性之后,通过VOF和Realizablek-ε模型对不同压差工作条件下和不同结构的喷嘴分别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流雾... 为了掌握旋流雾化喷嘴的雾化特性,基于CFD软件建立了该喷嘴的几何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验证了网格无关性和数值模拟结果可靠性之后,通过VOF和Realizablek-ε模型对不同压差工作条件下和不同结构的喷嘴分别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流雾化喷嘴的雾化流量、雾化锥角和流量系数会随着进、出口压差的增大而增大;喷嘴的旋流强度会随着喷嘴进、出口压差的增大而减小;当喷嘴的出口直径和出口长度增大时,喷嘴的各项雾化参数与理论值更接近,相应的雾化效果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雾化喷嘴 数值模拟 雾化锥角 进出口压差 流量系数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V形太阳空气集热器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闫崇强 李明 +1 位作者 罗熙 季旭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59-2666,共8页
提出一种交叉V形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空气流动湍流大。设计制作两台不同的交叉V形空气集热器(1型、2型)和一台平板空气集热器(3型),分别对3台空气集热器在不同空气流速、倾角、辐照强度下的效率和进出口温差进行模拟、实验对比研究。... 提出一种交叉V形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空气流动湍流大。设计制作两台不同的交叉V形空气集热器(1型、2型)和一台平板空气集热器(3型),分别对3台空气集热器在不同空气流速、倾角、辐照强度下的效率和进出口温差进行模拟、实验对比研究。在初始条件下,模拟结果显示,1型集热器的效率、进出口温差高于2型和3型集热器,分别为1%、0.1℃,17%、2.5℃。实验结果显示:1型集热器的效率、进出口温差高于2型和3型集热器,分别为1%、0.1℃,18%、2.6℃。模拟、实验研究表明,随着空气流速的增大,3台空气集热器的效率明显增大,同时其进出口温差变小;集热器放置倾角和辐照强度对3台空气集热器的性能影响小;但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大,集热器的进出口温差增大,呈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V形空气集热器 效率 进出口温差 倾角 空气流速 辐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力式油雾器雾化性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中圣 沈政 李小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0-605,共6页
针对气力式油雾器,设计气力式油雾器雾化性能测试系统。通过测量油雾器产生的油雾质量浓度,研究其在不同进出口压差、进口压力、油膜厚度以及油温条件下的雾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进出口压差可以显著提高气力式油雾器的油雾质量浓... 针对气力式油雾器,设计气力式油雾器雾化性能测试系统。通过测量油雾器产生的油雾质量浓度,研究其在不同进出口压差、进口压力、油膜厚度以及油温条件下的雾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进出口压差可以显著提高气力式油雾器的油雾质量浓度和流量;在进出口压差一定时,进口压力升高会导致油雾质量浓度降低;油箱内油膜厚度亦会影响油液雾化效果,随着油膜厚度的减小,气流阻力减小,油雾质量浓度增大;在进出口压差和进口压力不变时,升高油温能够降低油液的黏度,有利于油液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雾质量浓度 压差 进口压力 油膜厚度 油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侧风对300MW火电机组冷却塔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剑涛 任建兴 +1 位作者 杨涌文 李芳芹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以300MW机组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对冷却塔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变工况下环境侧风对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环境侧风对冷却塔进风口速度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侧风风速的增加,冷却温差先减小后增大,出... 以300MW机组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对冷却塔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变工况下环境侧风对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环境侧风对冷却塔进风口速度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侧风风速的增加,冷却温差先减小后增大,出塔水温先增大后减小;并且,环境侧风的存在会扰乱冷却塔进风口流场,其临界风速值为6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冷却塔 环境侧风 冷却温差 进风口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盖板式冲缝型空气集热器热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宪莉 由世俊 +1 位作者 张欢 林国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8-936,共9页
提出一种盖板式冲缝型集热器,将吸热板设置成冲缝型,从而在不影响集热面积的同时增大了吸热板与空气间的对流传热系数;并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热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比Matlab程序模拟值和实验值,两者基本吻合... 提出一种盖板式冲缝型集热器,将吸热板设置成冲缝型,从而在不影响集热面积的同时增大了吸热板与空气间的对流传热系数;并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热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比Matlab程序模拟值和实验值,两者基本吻合,空气出口温度的平均偏差为1.1℃,说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正确,可用来深入研究该集热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集热器结构尺寸和物理参数,冲缝当量直径对热效率和空气进出口温差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吸热板外表面发射率、盖板内表面发射率、盖板外表面发射率、平均冲缝间距和集热器高度;对于进口参数和环境条件,空气进口温度、环境温度和室外风速对热效率和空气进出口温差的影响均非常显著,而送风量和辐射强度对空气进出口温差影响显著。总体来看,若吸热板采用选择性涂层或盖板采用高透性低辐射玻璃,该集热器热效率较高,且与建筑一体化程度高,应在住宅建筑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板式冲缝型集热器 热效率 空气进出口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置双进双出磨煤机的超临界600MW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志丹 陈志刚 +3 位作者 王开柱 郝德锋 练领先 王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94,共4页
针对华能沁北发电有限公司(沁北电厂)3号、4号超临界600 MW机组投产后一直存在主蒸汽温度超温且在机组变负荷过程中主蒸汽温度无法自动控制等问题,对主蒸汽温度及分离器入口温度控制、水煤比控制等进行了调整优化。优化后,使得在机组动... 针对华能沁北发电有限公司(沁北电厂)3号、4号超临界600 MW机组投产后一直存在主蒸汽温度超温且在机组变负荷过程中主蒸汽温度无法自动控制等问题,对主蒸汽温度及分离器入口温度控制、水煤比控制等进行了调整优化。优化后,使得在机组动态/稳态工况下的主蒸汽温度及压力、机组负荷等主要运行参数均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了机组自动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600 MW机组 锅炉 制粉系统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 主蒸汽温度 水煤比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气流和线性温度梯度的内插管扩张式消声器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其柏 《声学技术》 CSCD 1998年第2期50-53,共4页
本文根据消声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声管内温度发生变化的特点,推导了考虑气流和线性温度梯度情况下刚性直管的声场传递矩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内插管扩张式消声器等效模型的简化,建立了其声场传递矩阵和插入损失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 本文根据消声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声管内温度发生变化的特点,推导了考虑气流和线性温度梯度情况下刚性直管的声场传递矩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内插管扩张式消声器等效模型的简化,建立了其声场传递矩阵和插入损失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插管消声器 温度梯度 扩张式 消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塔合一间接空冷塔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文升 郭浩 宋百川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7-260,290,共5页
建立了600MW三塔合一间接空冷塔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探究结构参数对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以进塔风量和出塔水温为评价标准,获得了最优的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出口直径或喉部直径的增大,热力性能先增强后减弱;无风工况下,随... 建立了600MW三塔合一间接空冷塔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探究结构参数对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以进塔风量和出塔水温为评价标准,获得了最优的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出口直径或喉部直径的增大,热力性能先增强后减弱;无风工况下,随着喉部高度的增大,热力性能先增强后减弱,4m/s工况与之相反;随着塔高度的增大,热力性能持续增强;随着排烟高度或烟囱直径的改变,热力性能的变化并不大;随着脱硫塔直径的增大,热力性能继续减弱;当出口直径与零米直径的比值R1/R2=0.8~0.85,喉部直径与零米直径的比值R0/R2=0.6~0.65时,空冷塔热力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塔合一 间接空冷塔 结构参数 热力性能 进塔风量 出塔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波形填料对冷却塔出塔水温及电厂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友良 杨星辉 韩富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7-191,175,共6页
为研究不同波形填料基底对冷却塔出塔水温乃至整个电厂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以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内不同波形填料基底为研究对象,借助FLUENT软件中VOF两相流模型对不同波形填料基底上的冷却液膜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以某... 为研究不同波形填料基底对冷却塔出塔水温乃至整个电厂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以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内不同波形填料基底为研究对象,借助FLUENT软件中VOF两相流模型对不同波形填料基底上的冷却液膜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以某电厂为参照基准,采用等效焓降法,计算分析了不同波形填料基底导致的不同出塔水温对电厂热经济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波形基底的倾角和振幅不变时,煤耗率随波长的增加而增加;而波长和振幅不变时,倾角的增加将会使煤耗率降低;倾角和波长不变时,随着振幅的增加,煤耗率也会降低。由此得出最佳结构的波形基底,实现了电厂的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热经济性 不同波形填料 出塔水温 真空度 汽轮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固废热解气MILD燃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廖艳芬 陈顺凯 +2 位作者 张曼玉 陈银 马晓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35,46,共9页
热解气的MILD燃烧是有机固废高效转换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与传统单组分气体相比,固废热解气组分复杂、热值低、燃烧稳定性差。为提高固废热解气的高效清洁利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燃料、空气过剩系数和空气入口截面积对固... 热解气的MILD燃烧是有机固废高效转换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与传统单组分气体相比,固废热解气组分复杂、热值低、燃烧稳定性差。为提高固废热解气的高效清洁利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燃料、空气过剩系数和空气入口截面积对固废热解气燃烧特性的影响,以及MILD燃烧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单一组分甲烷,固废热解气由于高氢气含量使燃烧过程超前,且峰值温度高,温度场分布不均匀;改变燃烧室进口的配风条件对燃烧过程具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过剩空气系数的减小,燃烧室内的峰值温度有所下降,整体温度水平上升,温度分布变得更为均匀,但同时高温区的范围也明显增大,导致出口处NO排放量增加;在较低的过剩空气系数下,空气入口截面积的减小可以降低燃烧室内的峰值温度,温度分布均匀性得到有效提高,出口处NO含量会降低到0.003%以下,从而实现固废热解气的MILD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固废 固废热解气 空气过剩系数 空气入口截面积 MILD燃烧 温度分布 出口NO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双口出风模式电动汽车自然进风散热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晓明 赵又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74,共5页
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时,两种双口出风模式电动汽车动力舱自然进风散热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动力舱自然进风散热性能随着车速提高而改善,电池组最高温升曲线的斜率明显高于内部最大温差,表明高速气流更有利... 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时,两种双口出风模式电动汽车动力舱自然进风散热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动力舱自然进风散热性能随着车速提高而改善,电池组最高温升曲线的斜率明显高于内部最大温差,表明高速气流更有利于电池组内部温度降低;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双口上出风口模式的电池组最高温升和内部最大温差均低于两边出风口模式,可见将两边出风口模式改为双口上出风口模式,电动汽车动力舱自然进风散热性能将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进出风模式 环境温度 充放电倍率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煤机控制系统耦合问题分析及其解藕控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海涛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1,29,共5页
在对磨煤机控制系统耦合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原磨煤机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在磨煤机控制系统中增加了解耦环节,并将给煤机转速指令作为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和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的前馈信号。优化后的磨煤机控制系统在机组负荷和给煤量基本... 在对磨煤机控制系统耦合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原磨煤机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在磨煤机控制系统中增加了解耦环节,并将给煤机转速指令作为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和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的前馈信号。优化后的磨煤机控制系统在机组负荷和给煤量基本稳定时,磨煤机出口温度偏差被控制在±1℃内,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随给煤量变化而变化,其偏差控制在±2t/h内;在机组负荷由200MW升至230MW时,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随给煤量变化而变化,其动态偏差控制在±3t/h内,磨煤机出口温度偏差控制在±1.5℃内。上述结果表明,该磨煤机控制系统调节品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煤机 控制系统 耦合 解耦控制 入口一次风量 出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柴油机进排气门热-机耦合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建敏 康琦 +2 位作者 刘艳斌 王普凯 韩立军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8年第4期20-26,共7页
为详细分析某柴油机进排气门在热-机械负荷作用下的耦合应力情况,应用GT-power软件计算分析了某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燃烧室、进排气道内气体的瞬时平均温度和瞬时平均换热系数。以此为边界条件,对进排气门开启和落座的瞬态温度场进行迭代... 为详细分析某柴油机进排气门在热-机械负荷作用下的耦合应力情况,应用GT-power软件计算分析了某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燃烧室、进排气道内气体的瞬时平均温度和瞬时平均换热系数。以此为边界条件,对进排气门开启和落座的瞬态温度场进行迭代,得到进角排气门的稳态温度场,并利用试验对气门温度场进行了验证。以计算得到的温度场为基站,对进排气门的热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随后施加缸内燃气压力最大时的机械负荷得到热-机搞合应力场。计算结果显示,排气门的温度变化较为剧烈、热应力较大,应力集中的部位主要出现在气门导杆与气门座之间过渡的区域。为气门疲劳失效分析、结构优化改进以及设计制造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进排气门 温度场 应力场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