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匀温度场下航空工装基准点热偏移预测与补偿技术研究(特邀)
1
作者 张洋 宿一品 +4 位作者 逯永康 李俊卿 陈启航 闫瑞帝 刘巍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9,I0001,共17页
非均匀温度场引起的基准点热偏移是航空工装测量坐标系与整机全局坐标系配准精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融合虚拟测点动态优化与温度场精确重建的基准点热偏移预测与配准补偿方法。首先,采用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全域... 非均匀温度场引起的基准点热偏移是航空工装测量坐标系与整机全局坐标系配准精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融合虚拟测点动态优化与温度场精确重建的基准点热偏移预测与配准补偿方法。首先,采用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全域温度场重建算法(GPR-GTFR),准确表征复杂非均匀温度场的空间分布特性。其次,建立基于有限元法的基准点热偏移计算模型,定量分析温度场作用下基准点的热偏移量。同时,针对稀疏测点分布导致的温度场建模精度不足及模型简化引起的预测误差,提出了虚拟测点动态优化策略,并采用改进的自适应动态局部搜索土拨鼠优化算法(ADLSPDO)进行求解,以提升基准点热偏移预测精度。最后,利用预测结果修正基准点标称位置,降低工装测量坐标系与整机全局坐标系间的配准误差。实验表明,该方法在X、Y和Z方向上补偿后的均方根误差(RMSE)较补偿前分别降低84.5%、77.9%和78.8%,显著提高了配准精度。研究成果对非均匀温度场下航空工装基准点精度保持及大尺寸测量中因基准点热偏移引起的配准误差补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工装 非均匀温度场重建 基准点热偏移预测 配准误差补偿 大尺寸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RD芯片准TCP电流的IGBT模块老化在线监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应晓亮 陈杰 +5 位作者 邓二平 贺之渊 杨艺烜 李强 赵志斌 黄永章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67-975,982,共10页
在变流器超同步等工况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中的快恢复二极管(FRD)相比于IGBT更容易老化,因此,对IGBT模块中FRD状态的在线监测至关重要。通过理论与实验研究了FRD正向特性曲线的温度依赖性,并定义了准温度补偿点(TCP)电流,基... 在变流器超同步等工况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中的快恢复二极管(FRD)相比于IGBT更容易老化,因此,对IGBT模块中FRD状态的在线监测至关重要。通过理论与实验研究了FRD正向特性曲线的温度依赖性,并定义了准温度补偿点(TCP)电流,基于此提出了在线监测IGBT模块中FRD键合线老化状态的方法。该方法无需结温测量,只需在FRD正向特性曲线的准TCP电流下监测正向压降,即可对FRD和整个IGBT模块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实验测量得到了IGBT和FRD芯片的输出/正向特性曲线在不同键合线数量下的差异,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IGBT芯片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该方法在应用于FRD时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监测 IGBT模块 快恢复二极管(FRD) 温度补偿点(tcp) 键合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页岩生、排烃组分特征及页岩油相态演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柳波 蒙启安 +7 位作者 付晓飞 林铁锋 白云风 田善思 张金友 姚瑶 程心阳 刘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6-419,共14页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跨度大、烃类流动性差异强。页岩油相态分析预测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难题。用低成熟页岩样品开展封闭体系及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热解实验,根据生、排烃组分特征对滞留烃的轻烃...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跨度大、烃类流动性差异强。页岩油相态分析预测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难题。用低成熟页岩样品开展封闭体系及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热解实验,根据生、排烃组分特征对滞留烃的轻烃散失进行补偿校正,研究了页岩油组分演化特征。结合中央坳陷区主要生油凹陷典型井埋藏史、热演化史,研究了页岩油相态演化规律,提出了轻质页岩油勘探有利区和开发压力保护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条件下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升高,页岩油组分中轻质组分比例不断增加、气体逐渐增多,相包络线从高露点温度、低泡点压力依次向低露点温度、高泡点压力演化。齐家-古龙凹陷青一段页岩油在嫩江组中期油藏向挥发油油藏转化,长岭凹陷青一段页岩油从嫩江组末期开始油藏向挥发油油藏转化,三肇凹陷青一段页岩油则始终为黑油油藏。无论是黑油油藏还是挥发油油藏,均为单一液相。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青一段页岩油挥发油油藏主要分布在齐家-古龙凹陷中心和长岭凹陷北部有机质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Ro)为1.3%~1.6%、地层压力为12.2~22.4 MPa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补偿 相态动力学 露点温度 泡点压力 挥发油 页岩 青山口组一段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陀螺温度特征点选择及其补偿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创 张宗麟 +1 位作者 王金林 赵小宁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0-134,共5页
为了提高激光陀螺精度,在大量高低温环境实验的基础上,对温度特征点的选择进行了对比研究,选择其最佳组合建立了一种实用的温度补偿模型,并用该模型对环境温度固定和环境温度变化时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实时补偿。补偿结果表明,零偏可... 为了提高激光陀螺精度,在大量高低温环境实验的基础上,对温度特征点的选择进行了对比研究,选择其最佳组合建立了一种实用的温度补偿模型,并用该模型对环境温度固定和环境温度变化时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实时补偿。补偿结果表明,零偏可减小1~2个数量级,均值小于0.01°/h,基本消除了零偏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特征点 激光陀螺 零偏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合特性的8个葡萄品种耐弱光、抗高温特点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娄玉穗 尚泓泉 +4 位作者 吕中伟 李政 张晓锋 王鹏 吴文莹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91-1502,共12页
【目的】探明不同葡萄品种的耐弱光、抗高温特点,为选择其合适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1年生阳光玫瑰、瑞都红玉、浪漫红颜等8个品种的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便携式光合速率测定仪测定不同品种成熟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及在大... 【目的】探明不同葡萄品种的耐弱光、抗高温特点,为选择其合适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1年生阳光玫瑰、瑞都红玉、浪漫红颜等8个品种的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便携式光合速率测定仪测定不同品种成熟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及在大棚自然条件、大棚遮阴条件和大棚高温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结果】8个葡萄品种的Pn随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增强表现出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由光响应曲线计算得到的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葡萄品种在弱光和强光条件下的Pn。金手指、瑞都红玉、甜蜜蓝宝石的耐弱光能力和在遮阴条件下的Pn均较高,最大Pn分别达到15.2、14.4、12.6μmol·m^(-2)·s^(-1)。不同品种的Pm与日Pn最大值高低顺序基本一致,甜蜜蓝宝石、金手指的日Pn最大值较高,分别达到15.9、15.7μmol·m^(-2)·s^(-1)。巨玫瑰、甜蜜蓝宝石、浪漫红颜的LSP较高,均大于1300μmol·m^(-2)·s^(-1)。在大棚高温条件下,金手指、蜜光、瑞都红玉的Pn较高,巨玫瑰、阳光玫瑰、夏黑、甜蜜蓝宝石、浪漫红颜的Pn显著降低。【结论】金手指、瑞都红玉具有较强的耐弱光能力和抗高温能力,适合各种模式设施栽培;甜蜜蓝宝石具有较强的耐弱光能力,但抗高温能力较差,适合促早和延迟栽培;蜜光具有中等的耐弱光能力和较强的抗高温能力,适合避雨栽培;夏黑、阳光玫瑰具有中等的耐弱光能力和较差的抗高温能力,适合促早栽培;浪漫红颜、巨玫瑰的耐弱光和抗高温能力均较差,不适合设施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光合特性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耐弱光 抗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极北海带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梁洲瑞 刘福利 +5 位作者 袁艳敏 杜欣欣 汪文俊 孙修涛 高亚平 王飞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78,共8页
为研究极北海带幼苗在温度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性,作者开展极北海带幼苗(1~15 cm)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生长速率以及光系统II最大荧光产量(Fv/Fm)、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长和生理响应研究,探讨其最大表观光合速率、饱和光强(Isat)和... 为研究极北海带幼苗在温度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性,作者开展极北海带幼苗(1~15 cm)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生长速率以及光系统II最大荧光产量(Fv/Fm)、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长和生理响应研究,探讨其最大表观光合速率、饱和光强(Isat)和光补偿点(Ic)等参数。得出以下结论:(1)极北海带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9~15℃,温度上限为21℃;(2)极北海带幼苗在21℃胁迫24h以上,可导致其光合系统II产生不可逆损伤;(3)叶片长度对其幼苗的Fv/Fm有显著影响,较大的幼苗相对耐受高温;(4)在5~17℃范围内,极北海带幼苗Ic为4.6~15.4μmol/(m2·s), Isat为52.4~100.3μmol/(m2·s);(5)低温条件下,极北海带幼苗可适应更弱的光照,但相对不耐强光;较大的极北海带幼苗则相对耐强光,其适应更弱光照。本研究结果可为极北海带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北海带 温度 叶绿素荧光 饱和光强 光补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测量点温的双热敏电阻传感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力新 万柏坤 +2 位作者 王光第 王安生 张德顺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10,20,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复合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两只不同阻值的热敏电阻(NTC)密封于同一根中、小号医用注射针(直径2mm以内)端构成;利用不同电阻的阻值-温度特性进行串并联组合可获得较好的测温线性度(在050℃量程内... 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复合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两只不同阻值的热敏电阻(NTC)密封于同一根中、小号医用注射针(直径2mm以内)端构成;利用不同电阻的阻值-温度特性进行串并联组合可获得较好的测温线性度(在050℃量程内非线性偏差<2.5%);经标定,测温精度可达±0.1℃;虽然本文示例的传感器是为医学临床穿刺和肿瘤热疗等测温而设计的,但适当调整参数也可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细管、盲孔等凡需点温监测或控制的深奥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电阻 传感器 点温测量 非线性补偿 温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式薄膜真空压力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凡 崔宏敏 +1 位作者 宗义仲 王文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3期84-86,90,共4页
为了满足在工程型号上的使用要求,解决真空压力传感器敏感探头壳体与传感器壳体隔离绝缘问题;传感器输出信号非线性的补偿问题;传感器热零点漂移的全电路的温度补偿问题,采用电容式薄膜封装结构,壳体为电容的另一极,在0.1~100 Pa的范围... 为了满足在工程型号上的使用要求,解决真空压力传感器敏感探头壳体与传感器壳体隔离绝缘问题;传感器输出信号非线性的补偿问题;传感器热零点漂移的全电路的温度补偿问题,采用电容式薄膜封装结构,壳体为电容的另一极,在0.1~100 Pa的范围内进行了校准测试,实现了传感器0.2%FS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薄膜真空压力传感器 零点漂移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机热变形中测温点优化选择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谢黎明 刘征文 +1 位作者 靳岚 邢冠梅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3,共3页
在高速高精度机床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热源的作用会导致机床产生热变形,从而影响其加工精度。针对整机热变形误差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最大误差源,提出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测温点进行优化选择,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整机热变形... 在高速高精度机床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热源的作用会导致机床产生热变形,从而影响其加工精度。针对整机热变形误差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最大误差源,提出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测温点进行优化选择,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整机热变形与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温度变量应用到热误差模型中能够有效的预测整机的热变形,并且补偿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变形 测温点 模糊聚类 多元线性回归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相控阵雷达阵面热变形预测建模理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苗恩铭 魏新园 +1 位作者 刘辉 潘巧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342-2346,共5页
目前大部分研究均通过软件仿真的方法来预测有源相控阵雷达阵面热变形,但仿真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偏差,为此,提出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热变形预测建模理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阵面热变形和温度变化,依据模糊聚类结合灰色关联算法对温度测... 目前大部分研究均通过软件仿真的方法来预测有源相控阵雷达阵面热变形,但仿真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偏差,为此,提出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热变形预测建模理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阵面热变形和温度变化,依据模糊聚类结合灰色关联算法对温度测点进行优化,建立各方向热变形量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健性,从而可实现阵面热变形的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相控阵雷达 热变形预测 温度测点优化 电性能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聚类及相关性分析的温度测点布置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振辉 杨拴强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118,共7页
热误差严重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通过热误差补偿技术提高机床加工精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温度测点的选择与优化是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中的难点。为了合理地减少温度测点数量,通过实验检测不同工况下进给系统各部件的温度分布,利用模... 热误差严重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通过热误差补偿技术提高机床加工精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温度测点的选择与优化是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中的难点。为了合理地减少温度测点数量,通过实验检测不同工况下进给系统各部件的温度分布,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按温度变化规律对温度测点进行分类,通过对主轴温度场分布情况的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从24个温度测点中选取5个温度特征点,用于加工中心的热误差补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热误差建模的效率。结合以上两种方法,优化温度传感器测点的布置位置,减少了温度测点数量,提高了热误差补偿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测点 模糊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热误差模型 热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模糊聚类和LS-SVM加工中心的热误差补偿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铁明 叶三排 +1 位作者 孙伟 马跃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1年第5期524-530,共7页
为实现数控机床热误差的补偿,提出了基于灰色综合关联度的灰色-模糊聚类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数控机床热误差元素进行优化建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各温度测点和热误差数据间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确定灰色相似矩阵,并利用... 为实现数控机床热误差的补偿,提出了基于灰色综合关联度的灰色-模糊聚类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数控机床热误差元素进行优化建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各温度测点和热误差数据间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确定灰色相似矩阵,并利用最大树法,得到基于不同水平的聚类结果形成的谱系图,从而确定关键测温点,再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模型.以MDV-55立式精密加工中心为实验对象进行建模补偿,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温度传感器的数量,而且机床的加工精度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模糊聚类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数控机床 加工中心 热误差 测温点优化 建模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丝杠热膨胀零点及补偿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宏伟 杨锐 +3 位作者 向华 王平江 李波 陈国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165,共4页
机床丝杠在运行时转速很高而且换向频繁,热量不能及时散出而产生很高的温升。丝杠为细长杆,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根据丝杠热误差的产生规律,提出丝杠热膨胀零点的选取方法,建立误差补偿模型。研究机床丝杠热膨胀零点的补偿方法,分析丝杠... 机床丝杠在运行时转速很高而且换向频繁,热量不能及时散出而产生很高的温升。丝杠为细长杆,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根据丝杠热误差的产生规律,提出丝杠热膨胀零点的选取方法,建立误差补偿模型。研究机床丝杠热膨胀零点的补偿方法,分析丝杠热膨胀误差的补偿流程;通过补偿实验证明丝杠热膨胀零点对误差建模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膨胀零点 温升 机床丝杠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位标定与温域补偿的精密倾角仪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振兴 贺长水 +1 位作者 高明杰 贺永喜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106,共4页
设计一种精密倾角仪,采用零位标定确定倾角仪的准确零点位置,并提出一种温域补偿的实现方法。建立倾角仪的输出模型,采用两位置法对倾角仪进行零位标定;建立多项式误差模型,采用曲线拟合的方式对倾角仪的测量误差进行温域补偿。经过试... 设计一种精密倾角仪,采用零位标定确定倾角仪的准确零点位置,并提出一种温域补偿的实现方法。建立倾角仪的输出模型,采用两位置法对倾角仪进行零位标定;建立多项式误差模型,采用曲线拟合的方式对倾角仪的测量误差进行温域补偿。经过试验验证,倾角仪在-40^+60℃温度范围,-30^+30°角度范围内的测量误差绝对值达到了不大于30″的精度。该倾角仪可在快速、大角度、宽温域倾角的测量上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仪 零点标定 温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馈补偿的加热炉炉温设定值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小芳 李少远 《控制工程》 CSCD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针对加热炉优化控制中大回路反馈补偿存在延迟,不能及时反应工况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前馈补偿的加热炉炉温设定值的动态优化控制策略。将加热炉的各个炉段看作串联的子系统,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将前一环节的出口处钢坯平均... 针对加热炉优化控制中大回路反馈补偿存在延迟,不能及时反应工况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前馈补偿的加热炉炉温设定值的动态优化控制策略。将加热炉的各个炉段看作串联的子系统,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将前一环节的出口处钢坯平均温度与理想值的偏差作为前馈信号对其后各段炉温的设定值进行动态补偿,若偏差较大则对各段出口处钢温期望值进行协调。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效果良好,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炉温设定值优化 前馈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电调制式的多点多气体光纤传感网络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威 司马朝坦 +7 位作者 杨旺 刘柏兰 蔡斌臣 高远 夏历 鲁平 孙琪真 刘德明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76,81,共7页
针对混合气体环境下长距离传感网络构建需求,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光电调制式的多气体一体化的光纤传感网络结构。该系统结合了电学式探测和光纤组网传输的双重优势,搭建基于误差前向反馈神经网络算法(BP神经网络)的软件平台以消除交叉... 针对混合气体环境下长距离传感网络构建需求,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光电调制式的多气体一体化的光纤传感网络结构。该系统结合了电学式探测和光纤组网传输的双重优势,搭建基于误差前向反馈神经网络算法(BP神经网络)的软件平台以消除交叉干扰,实现了25 km以上多点多气体光纤传感网络。实验中成功实现对H_2、CH_4、CO_23种混合气体同时定量浓度检测和交叉干扰消除,测量灵敏度100 ppm左右,并进行了温度影响分析,进一步降低系统浓度误差,整体系统误差为4 ppm左右,其网络测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调制 长距离光纤网络 多点多气体传感 交叉干扰 温度补偿 BP神经网络 网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长茎葡萄蕨藻无机碳利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丹 刘东超 +3 位作者 王晓梁 林挺 黄晓健 欧阳兆攀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61-69,共9页
【目的】阐明长茎葡萄蕨藻对无机碳的利用方式。【方法】运用pH漂移技术,探索藻体质量、藻体部位、照度和海水体积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的pH补偿点的影响,并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20、25、30℃)下,乙酰唑胺(AZ)、乙氧苯... 【目的】阐明长茎葡萄蕨藻对无机碳的利用方式。【方法】运用pH漂移技术,探索藻体质量、藻体部位、照度和海水体积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的pH补偿点的影响,并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20、25、30℃)下,乙酰唑胺(AZ)、乙氧苯丙噻唑磺胺(EZ)、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DIDS)、钒酸盐(Van)4种抑制剂对长茎葡萄蕨藻无机碳的利用影响。【结果】藻体质量、藻体部位、照度和海水体积对长茎葡萄蕨藻的pH补偿点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在一定范围内藻体质量或照度越大,达到pH补偿点时间越短,且pH补偿点均大于9。20℃下各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为30℃,25℃最小,但3种温度下各抑制剂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别(P> 0.05)。4种抑制剂中DIDS对长茎葡萄蕨藻pH补偿点和无机碳利用均无显著影响(P> 0.05),剩余3种抑制剂的抑制作用依次为EZ>AZ>Van。【结论】藻体质量、藻体部位、照度和海水体积对长茎葡萄蕨藻pH补偿点无影响。温度对长茎葡萄蕨藻吸收利用无机碳没有明显影响。长茎葡萄蕨藻能利用HCO_3^-作为无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茎葡萄蕨藻 pH补偿点 无机碳利用 温度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O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智 刘永超 +1 位作者 廖荣杰 曹旭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69-1578,共10页
针对影响五轴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复杂热特性,提出了一种用于摇篮式五轴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鲨鱼嗅觉优化(SSO)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复合建模方式,有效提高了机床热误差预测模型的精度和建模效率.首先通过使用热成像仪筛... 针对影响五轴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复杂热特性,提出了一种用于摇篮式五轴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鲨鱼嗅觉优化(SSO)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复合建模方式,有效提高了机床热误差预测模型的精度和建模效率.首先通过使用热成像仪筛选出机床的温度敏感点,然后将温度传感器布置在机床热敏感点的位置,将采集到的热特性数据采用本文所提方法进行热误差建模,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建模速度和精度上要优于ABC和PSO神经网络,最后将该热误差预测模型应用于五轴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实验,将试件加工精度提高了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数控机床 鲨鱼嗅觉优化算法 热误差建模 热误差补偿 温度关键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4 PMI数据的亮温差校正火点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尧 王世新 +2 位作者 周艺 王福涛 王振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95-3601,共7页
高分四号PMI可为防灾减灾提供稳定数据,其搭载的中红外传感器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快速火灾监测中。但由于缺少传统火灾监测的热红外波段,高分四号提供的光谱信息大多作为灾中监测的辅助数据,且现有的火点识别研究所构建的火点自适应阈值检... 高分四号PMI可为防灾减灾提供稳定数据,其搭载的中红外传感器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快速火灾监测中。但由于缺少传统火灾监测的热红外波段,高分四号提供的光谱信息大多作为灾中监测的辅助数据,且现有的火点识别研究所构建的火点自适应阈值检测算法受单一波段的影响,错检率和漏检率均偏高。为进一步探究高分四号数据在林火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提高火点识别精度,本研究分析高分四号数据的特点,结合单通道红外光谱的火点监测方法,应用上下文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双时相影像的亮温差校正火点检测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该方法使用灾前和灾中两期影像,具体分为时间尺度上基于空间插值的亮温补偿获取,空间尺度上的上下文自适应阈值分割以及火点判识三个部分。首先将两期影像做差值处理,并将潜在火点周围动态邻域内其他无污染像元的亮温差作为采样点进行空间插值,随后将插值结果带入灾前影像中得到灾中未发生火灾时的背景亮温,最后利用判别条件进行火点判别和虚警剔除,得到最终火点检测结果。其中在灾中背景亮温的预测研究对比了反距离加权插值(inverse distance weigh)、简单克里金插值(simple kriging)和普通克里金插值(ordinary kriging)三种插值方法,从拟合结果来看普通克里金插值既体现了像素区域的波动性又有一定的平滑效果避免峰值过高,是较为理想的拟合结果。实验以目视解译的火点数据为参照验证了山西沁源县和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地区的两起火灾,对比最新提出的单时相火点检测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亮温差校正数据可以更好地拟合背景亮温,减少错分误差至3%,并保持综合评价指标Fβ分数在0.9以上。该方法有效结合了高分四号空间和时间的信息,未来可用于高分四号PMI数据自动化火点检测与快速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四号 火点检测 温度补偿 克里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两点温度定标法精度的焦平面非均匀性校准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晓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2000年第2期19-21,共3页
凝视红外成像系统中的探测器非均匀性校准 (降低固有空间噪声 )技术是一项处在探索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实用性较好的两点温度定标法的校准系数精度受读出噪声、信号动态范围、模数转换字长和运算噪声的限制 ,很难使焦平面探测器的空... 凝视红外成像系统中的探测器非均匀性校准 (降低固有空间噪声 )技术是一项处在探索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实用性较好的两点温度定标法的校准系数精度受读出噪声、信号动态范围、模数转换字长和运算噪声的限制 ,很难使焦平面探测器的空间残留噪声达到应有的精度。文中探索了一种二次参数补偿的两点温度定标方案 ,由基本公式得到的校准参数值 ,再依据现实信号动态范围进行实时精度补偿 ,使之更加接近于理论计算值 ,从而使非均匀性校准的系数精度得到较大幅度提高。这一方案可在不改变图像处理机硬件开销和软件运行负担的前提下完成对两点温度定标法精度的补偿。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可降低残留空间噪声 5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平面阵列 非均匀性校正 两点温度定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