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艺矿物学近十年的主要进展 被引量:69
1
作者 彭明生 刘晓文 +1 位作者 刘羽 杨志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0-217,共8页
我国的工艺矿物学在过去十年中的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矿物加工和冶金工艺矿物学的发展与应用;初步建立了矿物-生物浸矿机制和各类微生物冶金的制约因素,为生物选矿和冶金过程中工艺矿物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2)新的分析... 我国的工艺矿物学在过去十年中的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矿物加工和冶金工艺矿物学的发展与应用;初步建立了矿物-生物浸矿机制和各类微生物冶金的制约因素,为生物选矿和冶金过程中工艺矿物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2)新的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使工艺矿物学开始从定性走向定量;探测和揭示了微生物在分子水平上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和能量转换。这些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矿产开采和微生物选矿和冶金的控制因素的机制,为建立一个新的选冶工艺矿物学打下了深厚基础。(3)将矿物的晶体化学,矿物物理学,量子矿物学与工艺矿物学紧密结合,使这门应用学科不仅在选、冶、加工工艺等提取其中的某种有用元素,而且也促进了新兴的矿物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总之,在未来新的分析技术发展中,将被更广泛地用于研究矿物质,矿物-水界面和矿物-微生物界面,这不仅在新型的工艺矿物学发展中取得了好的成果,而且在环境矿物学,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矿物学 生物选矿 生物冶金 矿物材料 新的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某氧化型金矿石选冶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毛益林 陈晓青 +1 位作者 杨进忠 王秀芬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62,共5页
甘肃某氧化型金矿石金含量为2.25 g/t,伴生银可综合回收。金主要以独立金矿物形式存在,大部分被载金脉石矿物石英所包裹,少部分以微细粒的形式嵌布在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矿物的裂隙中。为高效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 甘肃某氧化型金矿石金含量为2.25 g/t,伴生银可综合回收。金主要以独立金矿物形式存在,大部分被载金脉石矿物石英所包裹,少部分以微细粒的形式嵌布在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矿物的裂隙中。为高效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对其进行了选冶联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3.00%条件下,经1粗1精2扫浮选、浮选尾矿重选的闭路流程可获得金品位74.2 g/t、回收率91.28%的混合金精矿。混合金精矿经石灰预处理后,经氰化钠浸出,获得了金浸出率为96.52%、金总回收率为88.10%的指标。试验结果对同类型金矿石的选矿回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型金矿石 活化浮选 重选 氰化浸出 选冶联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铅锌矿中伴生银回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韩玉光 方建军 尧章伟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5,共7页
硫化铅锌矿是重要的伴生银矿物来源。综述了近年来国内伴生银矿资源回收利用的研究报道,从工艺矿物学、选矿工艺以及浮选药剂等3个方面进行评述。提出加强工艺矿物学研究,改善磨浮工艺,提高主金属回收率,使用组合药剂及开发无毒、高效... 硫化铅锌矿是重要的伴生银矿物来源。综述了近年来国内伴生银矿资源回收利用的研究报道,从工艺矿物学、选矿工艺以及浮选药剂等3个方面进行评述。提出加强工艺矿物学研究,改善磨浮工艺,提高主金属回收率,使用组合药剂及开发无毒、高效的新型捕收剂,是提高伴生银回收率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冶金 伴生银 工艺矿物学 选矿工艺 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铅锌多金属复杂硫化矿综合回收工艺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谢克强 杨显万 +1 位作者 舒毓璋 沈庆峰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2,共4页
进行了多金属硫化矿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的研究,采用先选出混合精矿,再用冶金方法分离提取有价金属的选冶联合工艺,Zn的回收率可达99%以上,Cu的回收率可达90%以上,98%以上的Pb得到回收,98%以上的Ag可以提取回收,元素硫产出率约70%。
关键词 多金属硫化矿 选冶联合工艺 加压酸浸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铅银渣中回收金银概况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艳华 杨俊龙 +1 位作者 柏亚林 郭海宁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7,共7页
为实现铅银渣中金银的综合回收,对铅银渣物理化学性质、有价金属含量、赋存状态、铅银渣中金银的回收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铅银渣粒度细、酸度强、可溶物含量高,渣中矿物经历过相体转化由硫化物转变成氧化物,以再造矿... 为实现铅银渣中金银的综合回收,对铅银渣物理化学性质、有价金属含量、赋存状态、铅银渣中金银的回收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铅银渣粒度细、酸度强、可溶物含量高,渣中矿物经历过相体转化由硫化物转变成氧化物,以再造矿物形式存在,选矿难度大;铅银渣有价金属铜、铅、锌、金、银含量较高,经济价值可观。目前,从铅银渣中回收金银的主要方法为浮选法、湿法、火法、湿法-火法联合、选冶联合等。通过分析各种方法优缺点,指出单一的浮选法流程简单、成本低,但金银回收率低;湿法、火法或湿法-火法工业应用良好,但是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选冶联合方法金属回收率高、流程适应性强,便于连续操作,具有较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矿 冶金 铅银渣 选冶联合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锌硫化矿分离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赖振宁 郑永兴 +2 位作者 蓝卓越 王聪兵 郑永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31,共5页
针对复杂难分选铜锌硫化矿石利用困难的现状,概述了近几年来铜锌硫化矿分离的相关研究与进展,主要介绍了铜锌浮选分离工艺与药剂及选冶联合技术等3方面内容。研究认为:对于铜锌矿物嵌布粒度较粗、嵌布关系不很密切、铜锌矿物可浮性差异... 针对复杂难分选铜锌硫化矿石利用困难的现状,概述了近几年来铜锌硫化矿分离的相关研究与进展,主要介绍了铜锌浮选分离工艺与药剂及选冶联合技术等3方面内容。研究认为:对于铜锌矿物嵌布粒度较粗、嵌布关系不很密切、铜锌矿物可浮性差异较大的铜锌硫化矿石,适合采用优先浮铜再浮锌的优先浮选流程处理。对于铜锌矿石矿物组成复杂,铜、锌氧化率较高,铜锌矿物共生关系致密,嵌布粒度极细,单体解离困难的铜锌硫化矿石,一般采用混合浮选再分离工艺流程处理,在铜锌分离前对铜锌混合精矿进行再磨往往有利于铜锌分离。研制像MBT一样对黄铜矿、闪锌矿浮选性能差异较大的新型、高效捕收剂是实现铜锌分离的重要手段。在锌矿物抑制剂研制方面,不仅要考虑浮选分离时锌矿物的抑制效果,还必须综合考虑锌矿物在后续浮选时的活化问题。对于普通物理选矿方法难以回收利用的铜锌硫化矿石,采用混浮预富集再湿法或火法冶金工艺分离、回收铜锌等有价金属的方法是解决此类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矿 铜锌分离 浮选工艺 浮选药剂 选冶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冶炼烟尘中有价金属回收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航宇 杨洪英 +1 位作者 王志鹏 张勤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71,共6页
铜火法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含有砷和多种有价金属,对环境有潜在的污染风险,但也是重要的二次资源。烟尘资源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湿法、火法和联合法。火法工艺通过氧化焙烧(熔炼)或者还原焙烧(熔炼)实现杂质元素与有价金属选择性分... 铜火法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含有砷和多种有价金属,对环境有潜在的污染风险,但也是重要的二次资源。烟尘资源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湿法、火法和联合法。火法工艺通过氧化焙烧(熔炼)或者还原焙烧(熔炼)实现杂质元素与有价金属选择性分离的目的,具有工艺流程短、处理量大以及投资成本较低等优势,但存在金属回收率低、综合能耗高、产生的无价值残留物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湿法工艺包括酸浸法、碱浸法和水浸法,酸浸法工艺成熟,工业上应用较多,但酸浸过程也会产生大量废渣,需要进行后续处理。联合法工艺主要包括湿法-火法联合工艺和选冶联合工艺,其对于处理元素组成相对复杂、物质形态多样的烟尘优势较为明显,脱砷效果好,并可以综合回收烟尘中铜、锌、镉、铅、铋、锑、铟等有价金属,但存在处理流程长、投资成本较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烟尘 资源化处理 脱砷 有价金属 回收工艺 湿法-火法联合工艺 选冶联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选矿药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林小凤 傅平丰 +2 位作者 邹凤羽 马艳红 方贵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共7页
残留有难降解有机浮选药剂的选矿厂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回用于磨矿或浮选流程会影响分选指标,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有前景的水处理技术。为促进高级氧化技术在此类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系统介绍了臭氧及其复合氧化技术、Fenton氧化法、... 残留有难降解有机浮选药剂的选矿厂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回用于磨矿或浮选流程会影响分选指标,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有前景的水处理技术。为促进高级氧化技术在此类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系统介绍了臭氧及其复合氧化技术、Fenton氧化法、光化学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催化氧化法及过硫酸盐氧化法降解有机选矿药剂的降解效率、工艺原理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并对高级氧化技术处理选矿废水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选矿药剂 自由基 臭氧及其复合氧化技术 FENTON氧化法 光化学氧化法 光催化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