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超螺旋终端滑模天线伺服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娟 许谦 +1 位作者 王娜 薛飞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指向精度是评价射电望远镜天线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天线的伺服控制方法是影响该指标的关键因素.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超螺旋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实现了天线伺服系统的全局鲁棒有限时间稳定,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了系统的... 指向精度是评价射电望远镜天线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天线的伺服控制方法是影响该指标的关键因素.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超螺旋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实现了天线伺服系统的全局鲁棒有限时间稳定,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了系统的收敛时间.所提出方法中的滑模变量采用和状态相关的变指数系数,固定了最大滑动时间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扰动观测器可准确获取伺服系统的干扰,结合2阶结构的变增益超螺旋算法的控制率,能有效缓解抖振现象,实现天线的鲁棒控制.仿真结果显示,系统能在0.55 s左右快速跟踪信号,跟踪误差小且抖振抑制效果明显.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更快、更简单、更有效地跟踪参考信号抑制天线伺服系统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射电望远镜 高角分辨率 非线性控制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技术概述
2
作者 赵刚 赵斐 刘玉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1-495,共15页
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以下简称系外行星)以来,系外行星探测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已探测到超过5500颗系外行星,其中包括类地行星、超级地球、气态巨行星及冰巨行星等多种类型。这些发现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身周围环... 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以下简称系外行星)以来,系外行星探测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已探测到超过5500颗系外行星,其中包括类地行星、超级地球、气态巨行星及冰巨行星等多种类型。这些发现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身周围环境和宇宙的认知,为理解行星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观测依据,也为寻找宜居行星和地外生命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介绍系外行星探测的多种核心技术,包括原理和应用特点,旨在对比和分析不同探测方法的技术特征。通过分析多种探测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为行星探测研究提供了实践参考和发展趋势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外行星 高分辨率光谱 多普勒方法 交叉相关技术 波长定标 钍氩灯同步定标 激光频率梳 测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触发和级联滤波的分幅相机皮秒高压脉冲研究
3
作者 帅浩明 白雁力 +1 位作者 姚荣彬 谢军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562,共7页
脉冲展宽分幅相机是脉冲展宽技术与微通道板(microchannel plate,MCP)分幅相机的结合体,其时间分辨率与皮秒高压脉冲呈非线性波动关系.采用同步触发模式和级联结构LC高通滤波器产生皮秒高压脉冲,将其与影响时间分辨率的阴极电压和漂移... 脉冲展宽分幅相机是脉冲展宽技术与微通道板(microchannel plate,MCP)分幅相机的结合体,其时间分辨率与皮秒高压脉冲呈非线性波动关系.采用同步触发模式和级联结构LC高通滤波器产生皮秒高压脉冲,将其与影响时间分辨率的阴极电压和漂移距离结合,应用于脉冲展宽分幅相机的时间分辨率研究中.结果表明,同步触发式多级Marx电路能产生半高宽优于1 ns的高压脉冲,随着级联LC高通滤波器从1阶增至7阶,产生皮秒高压脉冲的半高宽从558 ps降至409 ps,幅值从-3.6 kV降至-1.4 kV,上升沿斜率的非线性波动为5.03~10.25 V/ps;将其加载于MCP通道内的光电子倍增模型,获得的MCP分幅相机时间分辨率由206 ps提高至149 ps;而将其应用于脉冲展宽分幅相机,随着阴极电压和漂移距离增加,时间分辨率的非线性波动为3.8~39.4 ps.通过数据统计和对比发现,当同步触发Marx电路与3阶LC高通滤波电路相结合时,脉冲展宽分幅相机的时间分辨率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诊断技术 脉冲展宽分幅相机 皮秒高压脉冲 同步触发Marx电路 LC高通滤波技术 时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幅相机的皮秒高压脉冲控制系统研究
4
作者 帅浩明 白雁力 秦兴国 《光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6-136,共11页
微通道板和脉冲展宽分幅相机是应用于研究惯性约束聚变等离子体时空演化过程的超快诊断设备,通常其控制系统包括条纹相机的工控系统和分幅相机的群控系统,虽然两者都能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直流电压档位的选择和相关环境参数的监控,但... 微通道板和脉冲展宽分幅相机是应用于研究惯性约束聚变等离子体时空演化过程的超快诊断设备,通常其控制系统包括条纹相机的工控系统和分幅相机的群控系统,虽然两者都能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直流电压档位的选择和相关环境参数的监控,但却无法实现对皮秒高压脉冲的动态控制。为此,采用STM32和继电器设计多通道控制系统,并将其融入皮秒高压脉冲发生器,在实现动态皮秒高压脉冲的同时,分析脉冲性能与分幅相机时间分辨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融入多通道控制系统,一台皮秒高压脉冲发生器,能实现8种V型皮秒高压脉冲的输出,其幅值、半高宽和上升沿斜率的范围分别为-1.212~-1.887 kV、245~327 ps和3.61~10.01 V/ps。将动态性能的皮秒高压脉冲用于MCP分幅相机,获得时间分辨率的范围为95.23~121.79 ps;而用于脉冲展宽分幅相机时,结合阴极电压和漂移距离的影响,获得的时间分辨率波动范围为1.5~31.4 ps。研究结果不仅为弥补超快诊断设备控制系统的空缺功能提供参考途径,也为在超快诊断和高功率脉冲领域,融入自动控制技术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诊断技术 分幅相机 皮秒高压脉冲发生器 动态控制 时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组件微振动对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光轴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林 王栋 +5 位作者 徐婧 谭陆洋 孔林 程龙 贾学志 杨洪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15-2522,共8页
为了研究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星上飞轮的微振动对卫星成像质量的影响,分别建立了飞轮扰动模型和整星结构动力学模型。首先,对飞轮组件系统进行了地面扰动测试,对实测扰动数据的分析表明,飞轮组件在与转速相关的一阶频率50Hz处产生一次谐波,... 为了研究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星上飞轮的微振动对卫星成像质量的影响,分别建立了飞轮扰动模型和整星结构动力学模型。首先,对飞轮组件系统进行了地面扰动测试,对实测扰动数据的分析表明,飞轮组件在与转速相关的一阶频率50Hz处产生一次谐波,在190Hz与280Hz左右存在与转速无关的一系列峰值。然后,对整星进行了单位正弦激励,获得了光轴角位移响应,并对其与飞轮实测扰动数据进行了集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整星在50-80 Hz和230-280Hz的角位移响应有较多的谐振响应频率成分,沿光轴方向和垂直光轴方向整星光轴的角位移最大谐振响应幅值分别为2.718″、2.739″,在245Hz左右存在较多幅值为0.5″量级的谐波。分析显示飞轮组件微振动对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成像质量影响较大,得到的结果可为整星系统的优化设计和隔振补偿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光学卫星 飞轮 微振动 光轴 角位移 像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差方法的天文目标高分辨率成像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强 沈忙作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20,共8页
基于相位差方法的天文目标高分辨率成像,是利用在焦面和离焦位置上同时采集的一对或者多对短曝光图像,对目标和大气湍流引入的波前相位分布进行估计.在计算机模拟望远镜成像系统和相位差方法图像采集过程的基础上,利用信号估计和最优... 基于相位差方法的天文目标高分辨率成像,是利用在焦面和离焦位置上同时采集的一对或者多对短曝光图像,对目标和大气湍流引入的波前相位分布进行估计.在计算机模拟望远镜成像系统和相位差方法图像采集过程的基础上,利用信号估计和最优化理论,确定了高斯噪声模型下的目标函数,采用适合于大规模无约束优化的有限内存拟牛顿法对图像恢复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恢复结果表明,基于相位差方法的高分辨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大气湍流的影响,解决天文扩展目标的图像恢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仪器 高角分辨率 技术 方法 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频激光陀螺脉冲细分技术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宗升 王省书 +2 位作者 秦石乔 胡春生 胡浩军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4,共2页
文章对传统的激光陀螺整脉冲计数方法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能精确测量陀螺输出脉冲尾数的脉冲细分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脉冲细分方法采集了某型四频激光陀螺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脉冲细分方法... 文章对传统的激光陀螺整脉冲计数方法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能精确测量陀螺输出脉冲尾数的脉冲细分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脉冲细分方法采集了某型四频激光陀螺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脉冲细分方法的角分辨率优于0.1角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频激光陀螺 脉冲细分 高精度角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射方位的确定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树山 孙春生 韩小兵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30-34,共5页
介绍了确定来袭激光束方位的成像技术、时间延迟技术和屏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分析了3种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来袭激光方位确定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激光制导武器 辐射方位 定位技术 成像技术 时间延迟技术 屏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自动划分技术与应用尝试 被引量:26
9
作者 郑小武 邓宏文 +2 位作者 徐怀大 林金逞 陈孟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7-360,共4页
在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中采用泥砂比定量描述了决定地层沉积模式的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速率比这一抽象而又重要的变量,使用的关键技术包括:测井岩相自动划分、泥砂比曲线定量计算以及测井曲线滤波等。并综合利用测井岩相、泥砂比... 在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中采用泥砂比定量描述了决定地层沉积模式的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速率比这一抽象而又重要的变量,使用的关键技术包括:测井岩相自动划分、泥砂比曲线定量计算以及测井曲线滤波等。并综合利用测井岩相、泥砂比曲线以及自然伽马趋势分析曲线自动划分高分辨率层序。利用这一技术可极大提高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的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岩相 泥砂比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 自动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霍全明 汪洋 赵克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通过对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的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 ,提出了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采集方法 .从震源、检波器及仪器参数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试验 ,并讨论了其对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作用 .通过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提出的提高地震... 通过对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的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 ,提出了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采集方法 .从震源、检波器及仪器参数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试验 ,并讨论了其对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作用 .通过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提出的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措施是有效的、可行的 ,可使地震反射信号通带由原来的 2 0 0Hz提高到 30 0~ 4 0 0Hz ,进一步提高了地震勘探对小构造的分辨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仪器参数 分辨率 反射信号 地震勘探 震源 检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的岩溶泉污染来源及含水介质特征分析——以重庆黔江区鱼泉坎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于正良 杨平恒 +3 位作者 谷海华 方明洋 李建鸿 陈金龙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98-503,共6页
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以其精度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岩溶地下水文系统研究方面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重庆市黔江区鱼泉坎岩溶泉的污染问题导致蓬东乡、五里乡及其周边3 000居民饮水困难,为了确定水源地主要的污染源,选取荧光素钠、天来宝2... 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以其精度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岩溶地下水文系统研究方面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重庆市黔江区鱼泉坎岩溶泉的污染问题导致蓬东乡、五里乡及其周边3 000居民饮水困难,为了确定水源地主要的污染源,选取荧光素钠、天来宝2种示踪剂,应用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确定了重庆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的化粪池与鱼泉坎泉之间存在水力联系。两种示踪剂的回收率均较低,分别为:荧光素钠3.51%,天来宝2.56%,且两回收曲线存在一定差别,可能与天来宝的水溶性较荧光素钠低有关。基于荧光素钠初现时间和首个峰值出现时间计算的地下水最大流速与平均流速分别为27.09m/h、22.32m/h,反映鱼泉坎岩溶孔隙、裂隙较小,化粪池污染渗漏缓慢、运移时间长。示踪剂质量浓度历时曲线表现为多峰型,推断化粪池至鱼泉坎泉段至少存在4条较大的径流通道,表明示踪段表层岩溶泉裂隙发育的相对均匀性。欲恢复鱼泉坎泉的水质,须对该养殖场进行防渗处理或勒令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示踪技术 岩溶区 水源地 污染源 表层岩溶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非综合孔径雷达方位超分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盛卫星 方大纲 +1 位作者 杨正龙 李展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9-295,共7页
一般非综合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率受天线波束宽度的限制。要突破这种限制需采用方位超分辨技术。该文介绍和分析了 3种一般非综合孔径雷达的方位超分辨方法 ,包括去卷积法、角度权重法和相控阵雷达的相位权重法。对这些方法的性能进行了... 一般非综合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率受天线波束宽度的限制。要突破这种限制需采用方位超分辨技术。该文介绍和分析了 3种一般非综合孔径雷达的方位超分辨方法 ,包括去卷积法、角度权重法和相控阵雷达的相位权重法。对这些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性研究 ,给出了数值仿真的结果。研究表明 ,去卷积法只适合于信噪比大于 30dB的场合。在信噪比小于 1 5dB时 ,角度权重法和相位权重法仍具有较好的方位超分辨效果。该文还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了方位超分辨的实质 ,探讨了实现方位超分辨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雷达 雷达天线 相控阵雷达 方位超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雷达HRRP自适应划分角域建模方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凤 侯庆禹 +1 位作者 刘宏伟 保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0-417,共8页
基于雷达方位渐变高分辨距离像(HRRP)的连续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递归划分角域的建模方法,利用自适应高斯分类器和高斯过程分类器,从雷达数据中提取连续HRRP序列中包含的非线性结构信息;提出了一种判定角域边界的准则,递归地对雷达数据... 基于雷达方位渐变高分辨距离像(HRRP)的连续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递归划分角域的建模方法,利用自适应高斯分类器和高斯过程分类器,从雷达数据中提取连续HRRP序列中包含的非线性结构信息;提出了一种判定角域边界的准则,递归地对雷达数据自适应划分角域.实测数据仿真试验证明了该方法优于传统的等间隔划分角域建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距离像 自动目标识别 等间隔划分角域 自适应划分角域 自适应高斯分类器 高斯过程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兴的雷达体制——MIMO雷达 被引量:74
14
作者 陈浩文 黎湘 庄钊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0-1198,共9页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雷达作为一种新型雷达体制在21世纪初正式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浓厚兴趣.本文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出发,首先对MIMO雷达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要性总结;而后从MIMO雷达系统结构、信号设...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雷达作为一种新型雷达体制在21世纪初正式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浓厚兴趣.本文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出发,首先对MIMO雷达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要性总结;而后从MIMO雷达系统结构、信号设计、目标检测、参数估计以及高分辨性能五方面探究其潜能本质,同时指出MIMO雷达走向实用化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MIMO雷达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雷达 分集技术 波形设计 目标检测 参数估计 高分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式光栅自准直测角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继友 范天泉 曹学东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9-51,共3页
针对目前光电自准直仪难以做到既有高分辨力同时又有大的测量范围的不足,提出一种成像式光栅自准直测角方法。该方法将成像式光栅方法、自准直测角技术相结合,利用标尺光栅像和指示光栅形成的光栅副反映被测物体的角度变化。试验结果表... 针对目前光电自准直仪难以做到既有高分辨力同时又有大的测量范围的不足,提出一种成像式光栅自准直测角方法。该方法将成像式光栅方法、自准直测角技术相结合,利用标尺光栅像和指示光栅形成的光栅副反映被测物体的角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接收到的光栅信号稳定,满足光栅计数的要求,成像式光栅自准直测角方法原理可行。该方法避免了光栅副间隙带来的误差,具有大量程及较高的分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光栅 自准直测角 高分辨力 大测量范围 角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雷达角闪烁抑制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迎丰 曾维贵 +1 位作者 田燕妮 王新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30-233,239,共5页
角闪烁是雷达测量近距离目标时的主要误差。要提高角度测量和角跟踪精度,就必须对角闪烁进行抑制,距离高分辨为抑制角闪烁提供了有效途径。分析了基于距离高分辨的单脉冲测角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目标几何中心的角度信息处理方... 角闪烁是雷达测量近距离目标时的主要误差。要提高角度测量和角跟踪精度,就必须对角闪烁进行抑制,距离高分辨为抑制角闪烁提供了有效途径。分析了基于距离高分辨的单脉冲测角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目标几何中心的角度信息处理方法。与幅度加权处理方法不同,该方法利用散射点的距离信息对目标几何中心进行准确估计,从而提高角度测量精度、抑制角闪烁。经仿真实验分析表明,几何中心法可以有效提高测角精度,表现出具有更好的角闪烁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烁 距离高分辨 单脉冲 幅度加权 几何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分辨率TerraSAR-X影像监测唐山矿地面沉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晓博 赵学胜 +4 位作者 葛大庆 刘斌 张玲 王艳 李曼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7-510,共4页
利用2012-12~2014-02获取的13景高分辨率TerraSAR-X影像,采用PSI时序分析技术监测唐山矿地面沉降。该技术以短时空基线为准则生成47幅差分干涉图,选择强度稳定性和频谱相干性较高的相干目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基于最小二乘法获取唐山矿... 利用2012-12~2014-02获取的13景高分辨率TerraSAR-X影像,采用PSI时序分析技术监测唐山矿地面沉降。该技术以短时空基线为准则生成47幅差分干涉图,选择强度稳定性和频谱相干性较高的相干目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基于最小二乘法获取唐山矿区域相干目标的地面下沉速率和沉降时间序列。结果表明,唐山矿有两个地面沉降中心,分别位于矿区东北和西部方向,最大沉降速率达58.2mm/a;2013-06~09矿区出现回弹现象,而在其他时间段内地面呈近似线性下沉。通过对比高程误差改正前后的直方图可以发现,本文采用的两次回归分析方法对降低地形残余误差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TERRASAR-X PSI技术 唐山矿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测井曲线自动划分层序地层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磊 刘池洋 +1 位作者 张小莉 李洪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根据已有测井资料和基准面旋回原理来实现计算机自动划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方法通过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计算出泥砂比、砂泥比曲线,然后利用这些曲线求出地层短期基准面变化曲线,最后根据短期基准面变化曲线划分出不同级别的层序。结... 目的根据已有测井资料和基准面旋回原理来实现计算机自动划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方法通过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计算出泥砂比、砂泥比曲线,然后利用这些曲线求出地层短期基准面变化曲线,最后根据短期基准面变化曲线划分出不同级别的层序。结果测井曲线为地层基准面旋回的自动识别提供了可靠信息,在鄂尔多斯盆地部分区块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层序地层划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结论在层序分析过程中,利用这一技术实现了层序地层划分计算机化,极大地提高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泥砂比曲线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自动划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暗弱目标地基光学成像技术综述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秀娟 刘辉 +2 位作者 张羽 陈明徕 兰富洋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3-766,共14页
地基光学成像是对空间目标进行探测识别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近十几年间建立的用于天文观测的巨型望远镜设备不能对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目标进行高分辨率观测的主要原因:除大气湍流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和分辨率... 地基光学成像是对空间目标进行探测识别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近十几年间建立的用于天文观测的巨型望远镜设备不能对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目标进行高分辨率观测的主要原因:除大气湍流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和分辨率的限制外,还有GEO目标尺寸和目标亮度昏暗问题。因此需要引入非传统成像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几种采用激光照明的非传统光学成像方法,具体分析论证了稀疏孔径成像、强度相关成像、剪切光束成像和傅立叶望远术等光学成像技术,阐述了各成像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了几种方法对GEO暗弱目标高分辨率成像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 高分辨率 光学成像技术 激光主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志丹三角洲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 被引量:121
20
作者 郑荣才 彭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100,共9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陕北志丹三角洲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四种...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陕北志丹三角洲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四种具不同成因、产状特征、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基准面旋回界面 ;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 ,将长 6油层组划分为超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四个级次的旋回层序 ,其中超短期、短期旋回层序可细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对称型三种基本层序类型和更多的亚类型 ,在三角洲的不同沉积相带具有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分布模式。而中期、长期旋回层序以发育具完整湖进—湖退旋回的对称型结构为主 ,区域分布较稳定 ;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 ,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和建立不同时间尺度的时间—地层格架 ,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等时地层 对比技术 地层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