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Air-Conditioning Unit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被引量:3
1
作者 HAN Xing1,ZHANG Xu1,LIU Jin-tao2,GAO Si-yun2,KANG Yue2(1.Institute of HVAC & Gas,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2.Hisense R&D Center,Qingdao,266000,Chin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83-87,共5页
Cooling panel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domestic residential buildings.To provide medium temperature cold water for the cooling panel,and dehumidify the indoor air simultaneously,a new kind of temperature-humidity ind... Cooling panel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domestic residential buildings.To provide medium temperature cold water for the cooling panel,and dehumidify the indoor air simultaneously,a new kind of temperature-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air-conditioning unit was developed for single residential house by utilizing multi-variable technology.First,the supply air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proper supply air flow rate for the humidity control.Then,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systems was studied.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unity evaporating temperature can be used to handle the moisture load and sensible heat load in two evaporators.So the unit scheme was put forward.Two evaporators were used to produce medium temperature water and dry air separately,and electric expansion valves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two evaporators.Then,experimental work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mpressor frequency,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on the dehumidification capacity,energy efficiency and refrigeration capacity.In the end,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both compressor frequency and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can control the dehumidification capacity,but the former influences the EER more than the latter,while the latter influences the refrigeration capacity more than the former.We can find a proper running point at certain sensible and latent cooling load by adjusting both compressor frequency and electric expansion valve.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is kind of unit was estimated and compared with present room air conditioners,which shows that it can save about 41% cooling energy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RESIDENTIAL BUILDINGS COLD DEHUMIDIFIC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的小区塑料大棚温湿度调控系统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马少辉 孟婷 +2 位作者 吴智勋 任伟 朱霞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1-719,共9页
针对普通塑料大棚温湿度调节需人工卷放棉帘、通风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技术的塑料大棚温湿度系统。系统采用温湿度测量、控制输出、显示和报警的模块化设计,增强了模块间通讯的连接性和抗干扰性... 针对普通塑料大棚温湿度调节需人工卷放棉帘、通风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技术的塑料大棚温湿度系统。系统采用温湿度测量、控制输出、显示和报警的模块化设计,增强了模块间通讯的连接性和抗干扰性,提高了效率与稳定性;对算法进行了分析与优化,并开展了小区单因素和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在预设温湿度初始设置范围25℃-27℃和50%-60%时,系统控制平均误差率为1.2%,能满足试验小区植物生长要求,研究成果为普通塑料大棚自动化技术升级提供了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塑料大棚 温湿度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种薯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彤彤 陈富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0-148,共9页
目的系统总结马铃薯种薯采后生理特性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提高种薯贮藏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马铃薯种薯采后休眠特性、呼吸代谢、水分变化及生理老化等生理过程,评述温湿度调控、化学处理、物理干预及生... 目的系统总结马铃薯种薯采后生理特性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提高种薯贮藏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马铃薯种薯采后休眠特性、呼吸代谢、水分变化及生理老化等生理过程,评述温湿度调控、化学处理、物理干预及生物防控等保鲜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种薯休眠与内源激素动态平衡密切相关,温度是影响休眠持续时间的关键因素;呼吸强度与种薯活力直接相关,贮藏期间呼吸代谢变化显著;水分流失影响种薯生理状态和萌发潜力;生理老化与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系统功能降低显著相关。科学的温湿度管理是确保种薯贮藏质量的基础;香芹酮等天然植物源抑芽剂因低毒性受到广泛关注;植物激素可有效调控休眠期和萌发过程;紫外线处理能有效抑制病害发生;生物防控通过有益微生物提高种薯抗病性。结论马铃薯种薯贮藏过程中休眠特性与内源激素平衡密切相关,贮藏保鲜技术多样且各具特点。未来研究应侧重开发绿色低碳贮藏技术、智能化贮藏系统、多功能复合保鲜技术及微生物组调控策略,实现种薯贮藏保鲜技术向精准化、智能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种薯 休眠特性 贮藏保鲜 温湿度调控 化学调控 物理处理 生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控制的塑料大棚温湿度系统设计与试验
4
作者 马少辉 孟婷 +2 位作者 吴智勋 任伟 朱霞 《农业工程》 2025年第5期57-63,共7页
针对塑料大棚温湿度调节需人工操作、费时费力问题,设计一套基于PID控制的塑料大棚温湿度系统。系统由温湿度测量模块、控制输出模块、显示和报警模块组成,以加强模块间通信的连接性和抗干扰性,效率与稳定性得到提高。对算法进行分析与... 针对塑料大棚温湿度调节需人工操作、费时费力问题,设计一套基于PID控制的塑料大棚温湿度系统。系统由温湿度测量模块、控制输出模块、显示和报警模块组成,以加强模块间通信的连接性和抗干扰性,效率与稳定性得到提高。对算法进行分析与优化,开展单因素试验和综合试验,结果表明,设置预设温湿度初始范围25~27°C和50%~60%时,系统控制平均误差1.2%,满足试验作物生长要求,为塑料大棚自动化技术升级提供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温湿度 PID控制 设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扰动与模糊PID的蒸汽茶叶杀青机温湿度调控技术
5
作者 梁玉玥 雷道锐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78-181,共4页
针对蒸汽茶叶杀青机在运行过程中难以稳定维持预设温湿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波扰动与模糊PID协同控制的温湿度调控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微波扰动技术应用于湿度控制,同时采用模糊PID算法实现温度精确调节,这种改进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 针对蒸汽茶叶杀青机在运行过程中难以稳定维持预设温湿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波扰动与模糊PID协同控制的温湿度调控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微波扰动技术应用于湿度控制,同时采用模糊PID算法实现温度精确调节,这种改进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控制方式中温湿度参数相互干扰的技术难题。在杀青温度为95℃、湿度为95%、时间为1 min时,温湿度虽然存在轻微波动,但始终保持在较小的可控范围内。结果表明,结合微波扰动和模糊PID的温湿度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确保蒸汽茶叶杀青机内部环境的稳定性,使茶叶处于最佳杀青状态。这种精确的温湿度控制方法不仅大幅提高了杀青工艺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而且提升了成品茶叶的品质,为茶叶优良风味特征和营养价值的形成提供了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扰动 蒸汽茶叶杀青机 温湿度控制 模糊PID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光伏日光温室温湿度动态仿真模型构建与验证
6
作者 孙亚博 高立艾 +2 位作者 贾宇琛 温鹏 霍利民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3,共16页
光伏铺设方式会引起日光温室内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搭建光伏日光温室温湿度模型,以模拟不同光伏铺设方式下日光温室内温湿度的动态变化。采用上半铺、棋盘铺、全铺等三种铺设方式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日光温室南坡... 光伏铺设方式会引起日光温室内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搭建光伏日光温室温湿度模型,以模拟不同光伏铺设方式下日光温室内温湿度的动态变化。采用上半铺、棋盘铺、全铺等三种铺设方式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日光温室南坡,采用能量平衡和质量平衡原理建立温湿度数学模型,使用Matlab/Simulink构建温湿度逐时动态仿真模型,采用实测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讨论了光伏铺设方式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冬至日温室四个区域温湿度仿真的MAPE最大值为1.297%、平均值为1.16%,RMSE最大值分别为0.618℃、1.75%;30日温湿度MAPE最大值为1.176%、平均值为0.92%,30日温室四个区域温湿度仿真的RMSE最大值分别为0.171℃、1.882%。结果表明,构建的温湿度逐时动态仿真模型可较为全面、精确地反映光伏不同铺设方式下的日光温室内环境。光伏铺设面积越大温室内温度越低,光伏铺设对温室内相对湿度影响并不明显。三种光伏铺设方式中,上半铺方式可获得更高的温室内平均温度。研究可为温室内温湿度环境调控、光伏铺设方式选择和温室设计建造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铺设方式 日光温室 温湿度模型 环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前期低温寡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技术
7
作者 唐新鑫 张舟娜 +5 位作者 肖德顺 陈丽萍 王丹英 朱亦君 张晓果 徐春梅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7,64,共8页
早稻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使得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给早稻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早稻的生长周期中,前期低温寡照常导致种子萌发受阻、幼... 早稻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使得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给早稻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早稻的生长周期中,前期低温寡照常导致种子萌发受阻、幼苗生长迟缓、分蘖数量减少以及成穗率下降,严重制约早稻的产量。本文综述了前期低温寡照对早稻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相关抗逆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了耐前期低温寡照的早稻品种评价指标,总结了提高早稻耐低温寡照的栽培调控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低温寡照 生理特征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舍夏季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多参数调控策略设计与验证
8
作者 王全刚 吕文龙 +6 位作者 李卫刚 冀荣华 郭瑶 刘鹏 朱纪军 刘伟庆 吴中红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7-226,共10页
针对当前中国夏季兔舍湿帘-风机负压通风降温系统主要为单一温度调控,在高温高湿地区易出现水泵启停时机不当加剧动物热应激,高温低湿地区水泵启动后舍内温度剧烈波动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多参数调控策略,针对高温高湿气候特点,设... 针对当前中国夏季兔舍湿帘-风机负压通风降温系统主要为单一温度调控,在高温高湿地区易出现水泵启停时机不当加剧动物热应激,高温低湿地区水泵启动后舍内温度剧烈波动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多参数调控策略,针对高温高湿气候特点,设计了舍内温度、舍外湿度调控水泵启停的双参数调控策略;针对高温低湿气候特点,设计了舍内温度、舍外温度、舍外湿度调控水泵启停的多参数调控策略,设计在初次启动水泵时降低风机转速的“防骤降措施”,以及调整上水循环时间的“减缓温度波动措施”,该研究分别在山东青岛和甘肃庆阳的兔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青岛试验兔舍的阴天条件下,双参数调控策略通过关闭水泵,提高通风量的方式降低肉兔体感温度;在晴天,湿帘启动时的湿帘理论降温幅度为(3.3±1.0)℃,高于3℃的推荐值,水泵关闭时,未观察到舍内温度升高,表明水泵运行和控制合理。在庆阳兔场,启动“防骤降措施”后舍内温度骤降时间由7 min延长至23 min,“减缓温度波动措施”可将舍内温度波动幅度由3℃降低至≤1℃;与人工调控的对照舍相比,处理舍能降低舍内昼夜温度波动,降低肉兔体温(P<0.05),使累积死亡率降低4.1%,总销售收入提高4.3%。该研究设计的多参数调控策略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能充分发挥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降温潜能,维持舍内环境稳定,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 多参数调控策略 减缓温度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半导体激光器2级高稳定温控系统研制
9
作者 孙磊 宫廷 +5 位作者 郭古青 田亚莉 孙小聪 周月婷 邱选兵 李传亮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为了解决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漂移导致输出波长偏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闭环分布式反馈(DFB)激光器2级温控系统。在激光器自身内部温控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了外部环境温度的环路控制系统,确保激光器能够处于稳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以嵌入式处... 为了解决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漂移导致输出波长偏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闭环分布式反馈(DFB)激光器2级温控系统。在激光器自身内部温控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了外部环境温度的环路控制系统,确保激光器能够处于稳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以嵌入式处理器为主控制器,采用数字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结合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和低成本H桥芯片控制热电制冷器的加热和制冷,实现激光器温度的精确控制;环境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激光器的控制温度,以及激光器的工作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环境温度,并进行了温度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温控精度可高达±0.03℃;以近红外DFB激光器进行波长稳定性实验时,连续120 min内,激光器波长变化的最大误差为0.0036 nm;电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激光器输出波长与温度的相关系数高于0.9996。该温控系统具备高精度、低成本和紧凑体积的特点,在分子光谱、气体检测、光纤通信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温度控制 比例-积分-微分算法 2级系统 半导体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烟草仓库温湿度智能调控系统设计
10
作者 赵子佳 郑晓耘 +3 位作者 李净凯 张娜 刘小丽 刘远上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41-146,共6页
以石家庄卷烟厂烟草仓库为对象,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编写温湿度采集模块、功能模块、开发模块,设计烟草仓库温湿度智能调控系统,实现了仓库内温湿度的自动计算、智能判定和手机预警,并进行烟草仓库温湿度的调控试验。结果表明,烟草仓库... 以石家庄卷烟厂烟草仓库为对象,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编写温湿度采集模块、功能模块、开发模块,设计烟草仓库温湿度智能调控系统,实现了仓库内温湿度的自动计算、智能判定和手机预警,并进行烟草仓库温湿度的调控试验。结果表明,烟草仓库温湿度智能调控系统温湿度调控的平均响应时间从93 s减少至6 s,平均有效调整率从68%提高至100%。该系统自动监测库内温湿度,当温湿度达到预警条件时及时向手机端发送预警信息,报警准确率达100%,实现烟草仓库温湿度智能管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烟草仓库 温湿度 智能调控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日光温室种植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技术策略
11
作者 刘月苹 金玉环 +1 位作者 黄亮 刘全国 《蔬菜》 2025年第4期81-84,共4页
通过对日光温室羊肚菌种植风险关键因素进行剖析,发现日光温室覆盖遮阳网会阻止降雪滑落,积雪集聚于棚面可能造成棚室结构坍塌;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环境参数对羊肚菌种植影响显著,极端气候事件(如高温、低温、大风)会胁迫菌丝发育... 通过对日光温室羊肚菌种植风险关键因素进行剖析,发现日光温室覆盖遮阳网会阻止降雪滑落,积雪集聚于棚面可能造成棚室结构坍塌;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环境参数对羊肚菌种植影响显著,极端气候事件(如高温、低温、大风)会胁迫菌丝发育、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菌种质量、催菇技术、病虫害防控等也是主要风险因素。为此,提出降雪前将棉被卷至棚顶位置、及时除雪以减轻负重的应急措施;同时建议在温室内布设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实施数字化管理;优化土壤培肥与净化技术;严控菌种质量;精准确定播种期及营养包摆放时间;强化催菇与病虫害防控管理,以期为种植者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种植风险因素 管理技术 数字化调控 温度 湿度 光照 营养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12
作者 陶涛 王金龙 +3 位作者 王化东 尚策 侯甲童 肖福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8期14-17,共4页
中国农产品生产面临产量增速能否匹配人口增长、品质是否满足需求及国际竞争力不足三大问题。该文设计一款高性价比大棚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多传感器与执行机构协同运作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系统采用温湿度/光照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 中国农产品生产面临产量增速能否匹配人口增长、品质是否满足需求及国际竞争力不足三大问题。该文设计一款高性价比大棚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多传感器与执行机构协同运作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系统采用温湿度/光照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配合执行机构精准调控环境条件,既促进农作物有机物积累又有效防控病虫害。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设计的上位机界面具备数据可视化、历史记录及手动调控功能,显著提升操作便利性。该设计为突破我国农业生产困境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优化生长环境有效应对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挑战,对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棚 温湿度 无线通信 光照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温控湿高温大曲在制酒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13
作者 任婷婷 晏培 +8 位作者 山其木格 唐平 谭壹 李冰冰 尹学忠 陈双宇 曾大刚 侯玉祥 卢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161,共11页
为实现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生产自动化,采用控温控湿曲房生产高温大曲。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控温控湿曲房大曲与传统曲房大曲在第6轮次制酒生产过程中的酒醅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 为实现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生产自动化,采用控温控湿曲房生产高温大曲。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控温控湿曲房大曲与传统曲房大曲在第6轮次制酒生产过程中的酒醅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Firmicutes是实验窖(67.95%~86.04%)和对照窖(81.24%~89.04%)整个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优势细菌门;Ascomycota作为实验窖和对照窖中的绝对优势真菌门,其相对丰度均大于97%。整个发酵过程实验窖优势细菌属为Kroppenstedtia(18.50%)、Virgibacillus(17.00%)和Thermoactinomyces(13.25%),优势真菌属为Monascus(25.93%)、Thermomyces(17.75%)和Byssochlamys(15.78%);对照窖优势细菌属为Kroppenstedtia(30.05%)、Virgibacillus(20.84%)和Oceanobacillus(15.00%),优势真菌属为Pichia(50.74%)、Monascus(14.18%)和Byssochlamys(8.97%)。在酒醅中共筛选得到9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实验窖与对照窖糟醅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总含量分别为2 143.29 mg/kg和2 521.04 mg/kg。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大于1,共筛选得到29种显著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Spearman方法计算显著差异代谢物与优势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大部分酯类物质呈显著正相关的菌属在实验窖中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窖,而对照窖中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如Pichia和Kroppenstedtia,主要与大部分醇类物质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跟踪两种大曲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微生物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发现,控温控湿曲房大曲生产应用中(至少在第6轮次生产中)对大部分酯类的产生具有积极作用。使用PICRUSt2软件对细菌菌群的代谢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控温控湿曲房大曲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与传统曲房大曲相同的安全性和功能性。本研究有助于酱香型白酒机械化酿造模式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温控湿曲房大曲 传统曲房大曲 制酒过程 微生物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环境下香辛料粉生产车间温湿度智能调控优化研究
14
作者 于海滨 白喆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195,共5页
文章基于5G环境下的温湿度智能调控技术,对香辛料粉生产车间的温湿度控制问题进行优化。5G物联网技术与边缘计算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四层架构的智能调控系统,以此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结果表明,利用5G网络在... 文章基于5G环境下的温湿度智能调控技术,对香辛料粉生产车间的温湿度控制问题进行优化。5G物联网技术与边缘计算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四层架构的智能调控系统,以此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结果表明,利用5G网络在提升温湿度调控实时性、控制精度、能效及系统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效降低了能耗,增强了风味成分的保持率,改善了粉末的流动性,该结果验证了5G技术在智能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技术 温湿度调控 智能优化 边缘计算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振荡检测装置在乳品检测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技术突破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明宇 冯立玲 +5 位作者 田桂艳 吴学君 高建军 李慧 赵三军 杜爱民 《中国乳业》 2025年第1期59-70,共12页
随着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乳品质量与安全备受关注,精准、高效的检测技术成为关键。恒温振荡检测装置作为现代乳品检测的核心设备,融合先进温控与振荡技术,能模拟复杂环境,确保样品均匀受热、充分反应,为乳品检测提供精准可靠支持。本文... 随着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乳品质量与安全备受关注,精准、高效的检测技术成为关键。恒温振荡检测装置作为现代乳品检测的核心设备,融合先进温控与振荡技术,能模拟复杂环境,确保样品均匀受热、充分反应,为乳品检测提供精准可靠支持。本文深入探讨该装置在乳品检测中的多领域应用,涵盖微生物、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及污染物检测等;详细阐述其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与结构组成;全面分析控温精度、振荡性能、稳定性、密封性等性能指标;并从创新设计、技术融合、标准化与智能化等方面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提升乳品检测水平、促进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振荡检测装置 乳品检测 微生物检测 营养成分分析 理化特性检测 污染物检测 温控技术 振荡技术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温湿度监测及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16
作者 吴翟 林威 《农业装备与智能技术》 2025年第2期12-15,共4页
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直流、交流等多类型电机均需要相应的控制器进行控制,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基于STM32能对直流和交流两类电机进行控制的电机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主控、感知、电机等核心模块,通过基于Modbus-RTU协议的RS... 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直流、交流等多类型电机均需要相应的控制器进行控制,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基于STM32能对直流和交流两类电机进行控制的电机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主控、感知、电机等核心模块,通过基于Modbus-RTU协议的RS-485总线实现数据交互和电机控制。经试验验证,该系统具有集成度高、成本低廉、扩展性强等特点,可为农业自动化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度监测 STM32 电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粮仓温湿度检测与示警系统设计
17
作者 杨莹莹 唐朝 +5 位作者 卢月静 靳守业 高思宇 王睿 程旭 王淼 《农业工程》 2025年第5期126-130,共5页
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的安全储存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粮食储存的主要参数为温度与湿度,对粮仓中温湿度进行良好的控制,能够提升粮食的安全储存质量。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单元,与DHT11温湿度传感器,LCD1602液晶显示屏... 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的安全储存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粮食储存的主要参数为温度与湿度,对粮仓中温湿度进行良好的控制,能够提升粮食的安全储存质量。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单元,与DHT11温湿度传感器,LCD1602液晶显示屏及SIM800L短信模块相互配合,依据现场实际情况手动调节温湿度上下限值,将检测的温湿度实时显示到液晶显示屏上,并与温湿度上下限值进行对比,若超过限值则报警并发送短信提醒管理员。经试验验证,模型可手动设置温湿度上下限值,在温湿度符合要求时,液晶显示屏会实时显示粮仓当前温湿度信息;在温湿度不符合要求时,系统对管理员进行蜂鸣器、警示灯和短信3种模式预警,以便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仓 单片机 温湿度传感器 温度控制 示警系统 通信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狮头鹅种蛋的孵化技术
18
作者 杜埜 邱丽君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4期67-72,共6页
狮头鹅原产于潮汕地区,被誉为“世界鹅王”,其体型庞大、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狮头鹅种蛋具有蛋大、蛋壳坚硬和壳上膜厚等特点,孵化过程具有特殊性。该文针对狮头鹅种蛋孵化过程中存在的温度控制、湿度管理、通风换气、转蛋频率、照... 狮头鹅原产于潮汕地区,被誉为“世界鹅王”,其体型庞大、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狮头鹅种蛋具有蛋大、蛋壳坚硬和壳上膜厚等特点,孵化过程具有特殊性。该文针对狮头鹅种蛋孵化过程中存在的温度控制、湿度管理、通风换气、转蛋频率、照蛋时机及出雏技术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技术要点及参数,旨在提高狮头鹅种蛋的孵化率和健雏率,为养殖者提供科学指导,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头鹅 种蛋孵化 孵化技术 温度控制 湿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不同环境控制方法对层叠式笼养肉鸭舍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勇 代伟伟 +6 位作者 夏礼如 柏宗春 王建辉 索川 梁越 孙玉伦 王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5-92,共8页
为研究与优化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层叠笼养肉鸭舍环境控制方法,试验选取设施结构与养殖工艺完全相同的两栋鸭舍,根据温度变化将对照舍设置为3段式通风管理,试验舍采用5段式通风管理,研究不同环控策略对舍内温度、湿度、风速与CO_(2)质量... 为研究与优化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层叠笼养肉鸭舍环境控制方法,试验选取设施结构与养殖工艺完全相同的两栋鸭舍,根据温度变化将对照舍设置为3段式通风管理,试验舍采用5段式通风管理,研究不同环控策略对舍内温度、湿度、风速与CO_(2)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测试期间,试验舍与对照舍内平均温度范围分别为23.5~28.9℃、25.5~30.9℃,试验舍内平均温度波动低于对照舍,最大温差达到4.3℃;对照舍12∶00~24∶00时平均温度明显高于试验舍,而平均相对湿度却低于试验舍。两栋舍内温度沿纵向通风呈上升趋势,同时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12∶00~24∶00期间,试验舍于横向、纵向与垂直方向上各区域温度均显著低于对照舍(P<0.05),同时00∶00~24∶00相对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舍(P<0.05)。00∶00~12∶00时,两栋舍前端、对照舍上与中层温湿指数(THI)为76.23~77.71,其余区域THI为78.06~79.26;12∶00~24∶00期间,试验舍除底层THI为80.46,其余区域THI为74.26~76.77,而对照舍所有区域THI为79.29~80.52,属于中度应激。试验舍与对照舍风速分别为0.99~1.25 m/s、0.45~1.20 m/s,且CO_(2)质量浓度分别为1198~1396 mg/m^(3)、1154~1570 mg/m^(3),试验舍内风速与CO_(2)质量浓度波动均小于对照舍。与对照舍相比,试验舍肉鸭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研究结果提示夏季层叠笼养肉鸭舍采用5段式通风管理,可有效改善舍内环境质量、缓解肉鸭热应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鸭 层叠笼养 环境控制方法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器面积对双蒸发温度空调系统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20
作者 翁文兵 罗诗雨 白俊武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6,共8页
建立了双蒸发温度空调系统仿真模型来研究改变换热器面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搭建了双蒸发温度空调系统实验台,在实验工况下改变压缩机频率(30~120 Hz)和送风量(400~1 000 m^(3)/h),得到空调机组总制冷量Q_(c)、总显热制冷量Q_(s)和显热... 建立了双蒸发温度空调系统仿真模型来研究改变换热器面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搭建了双蒸发温度空调系统实验台,在实验工况下改变压缩机频率(30~120 Hz)和送风量(400~1 000 m^(3)/h),得到空调机组总制冷量Q_(c)、总显热制冷量Q_(s)和显热比SHR,验证了所建模型精度。在模型中改变换热器面积(48盘管、60盘管、72盘管)进行系统运行调节范围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换热器面积的增加,系统Q_(c)、Q_(s)和SHR的调节范围在整体扩大,最大增幅分别为5.0%、13.8%、11.8%。当送风量为1 000 m^(3)/h,压缩机频率为30 Hz,换热器面积从48盘管增至60盘管、72盘管时,Q_(s)的增幅分别为9.8%和13.8%,表明换热器面积增至60盘管时Q_(s)增长效果显著,再增加换热器面积,Q_(s)虽有所增大但增幅放缓。最后提出一种以所需制冷量为目标,依据环境温湿度调节范围设计换热器面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蒸发温度 显热比 制冷量 温湿度独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