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理论建构的思考
1
作者 韩震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0,共7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育人规律。基于独特的课程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政治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道德...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育人规律。基于独特的课程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政治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在本质上也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范畴,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例如,有利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丰富教育学理论,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等等。该学科的研究学习内容,值得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及未来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经历终身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探赜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新吾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5,共6页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新使命,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需从创新、协同、精准、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内涵要素出发,聚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以党的领导,引领方向,创新教育理念和内容...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新使命,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需从创新、协同、精准、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内涵要素出发,聚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以党的领导,引领方向,创新教育理念和内容,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架构,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建立教育主体间的协同育人机制,精准识别学生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以开放的平台、共享的理念,打造优质课程及其资源库,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彰显课程教学回应现实、应对挑战的高质量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高质量发展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生成逻辑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段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1,共6页
议题式教学是教师在创设情境和设置议题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学科活动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议题、情境、活动是其基本构成要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范式,彰显新... 议题式教学是教师在创设情境和设置议题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学科活动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议题、情境、活动是其基本构成要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范式,彰显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变化。基于理论考察,道德与法治开展议题式教学有其生成逻辑,其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转向是理论前提;大中小学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奠定了实践基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现实依据。研究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议题式教学应该设置高质量议题、创设生活化情境和围绕议题开展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道德与法治 议题式教学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教学模式三大核心要素“真”思考--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被引量:25
4
作者 朱小超 李洪山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6,共6页
作为情境教学模式的三大核心要素,情境、情感、思维有着极其丰富的蕴涵和极其缜密的规定性。研究认为:情感、情境、思维都深刻反映“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真理意蕴,都充分体现“各科教学内容与真实生活相通”的情境教学模式要义。从本... 作为情境教学模式的三大核心要素,情境、情感、思维有着极其丰富的蕴涵和极其缜密的规定性。研究认为:情感、情境、思维都深刻反映“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真理意蕴,都充分体现“各科教学内容与真实生活相通”的情境教学模式要义。从本质上来讲,它们是真情境、真情感、真思维。真情境是情境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内核,真情感是模式的命脉,真思维是模式的核心,三者有机统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践行情境教学模式,将更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作为一个发展的模式,情境教学的理论及实践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教学模式 真情境 真情感 真思维 道德与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 被引量:30
5
作者 冯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8,共9页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在课程功能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铸魂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在课程结构上,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在课程功能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铸魂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在课程结构上,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和课程的整体性;在课程内容上,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在课程实施上,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在课程评价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 课程理念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治一体”中的道德治理--作为道德协商主体的乡贤参事会 被引量:48
6
作者 郭夏娟 秦晓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25,155,共11页
近年,乡贤参事会在乡村"三治一体"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学界引起争论,其中不乏质疑之声。本文运用道德治理、协商民主与理想观察者理论,以浙江省德清县的乡贤参事会为例,分析其在"三治一体"结构中处于何种... 近年,乡贤参事会在乡村"三治一体"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学界引起争论,其中不乏质疑之声。本文运用道德治理、协商民主与理想观察者理论,以浙江省德清县的乡贤参事会为例,分析其在"三治一体"结构中处于何种地位。研究发现,民间自主产生的乡贤参事会具有"理想观察者"的中立与公正特征,因此可以发挥协商民主的道德谈商与调控功能;其运行机制依赖于道德主体的自主调控,在"三治一体"治理结构中具有核心地位;因此,乡贤参事会作为道德协商主体,对化解基层社会治理失灵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道德治理 乡贤参事会 “三治一体” 理想观察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法治路径 被引量:9
7
作者 雷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5-149,共5页
逻辑地看,法治具有外部强制力和约束力,而德治则具有内在的自制力和约束力,因此,法治与德治应该成为高校师德建设之双轭。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重视法治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作用,既是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本质要求,也是应对高校... 逻辑地看,法治具有外部强制力和约束力,而德治则具有内在的自制力和约束力,因此,法治与德治应该成为高校师德建设之双轭。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重视法治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作用,既是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本质要求,也是应对高校师德建设现实困境的客观需要。应充分发挥法治和德治对于高校师德建设的协同作用,通过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提高教育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构建法治化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依法治教 师德建设 法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于惠玲 刘乐 +2 位作者 闻婧 孔繁悦 马媛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8,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精神命脉,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定位要准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淡化、融入评价失当、融入内容不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精神命脉,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定位要准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淡化、融入评价失当、融入内容不足和融入方式固化等问题。研究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的策略主要有: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目标,改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评价,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内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德育课程实效性的提升策略——兼论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教材的特点 被引量:13
9
作者 章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29,共6页
如何提升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效性问题值得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研究和关注。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提升本课程实效性的策略有:从学生真实生活出发,聚焦他们所面对的真实问题,并琢磨他们学习时的真实心理;通过提示整理生活经验的... 如何提升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效性问题值得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研究和关注。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提升本课程实效性的策略有:从学生真实生活出发,聚焦他们所面对的真实问题,并琢磨他们学习时的真实心理;通过提示整理生活经验的有效线索,搭建社会探究的有效支架,促进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在情感体验、理性认知和实践行动的融合互动中,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类目标的有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德育课程 实效性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学习与能力框架下的课程发展——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制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俞国良 琚运婷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78,共7页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未来学习与能力框架下,以现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2011年版)课程标准》为例,创新文本量化分析方法,解析"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策略。根据文本分析,在能力培养上,"思想品德"课程...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未来学习与能力框架下,以现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2011年版)课程标准》为例,创新文本量化分析方法,解析"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策略。根据文本分析,在能力培养上,"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与该能力框架匹配度高达96. 6%,且独具中国特色,注重价值认同和法治意识。据此,针对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面临的能力标准的共性与差异、跨学科课程的融合、课程评价的思维转换等问题,建议在课程标准编制与修订上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生态开发理念,把握能力发展的周期规律,形成课程开发的闭环,同时形成以证据为基础的课程标准制定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2030 能力框架 课程 德育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重难点解析及教学建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世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30,31-36,共2页
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是小学高年段教材,相较于中低年段教材,各学习主题的学科性越来越强,涉及心理、政治、地理、历史等诸多学科。在讲授这些学科内容时,如何在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的前提下,体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是小学高年段教材,相较于中低年段教材,各学习主题的学科性越来越强,涉及心理、政治、地理、历史等诸多学科。在讲授这些学科内容时,如何在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的前提下,体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特点,把握好各学科内容的德育落点,是本册教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外,明确本册教材与传统小学德育教材的区别,本课程与相关学科课程的差异,以及本册教材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使用本册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德育课程 综合课程 德育落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标准操作性转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友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34,共6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创造性地研发了学业质量标准,实现了学业成就评价由学科知识导向到核心素养导向的转变,这就使学业质量标准在教育教学中的操作性转化问题凸显出来。所谓操作性转化,就是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创造性地研发了学业质量标准,实现了学业成就评价由学科知识导向到核心素养导向的转变,这就使学业质量标准在教育教学中的操作性转化问题凸显出来。所谓操作性转化,就是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标准的陈述结构与方式,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进行细化,然后在这些行为表现的引导下,以学科任务为核心,有机整合学科情境和学科大观念。由行为表现、学科任务、学科情境、学科大观念构成的四维操作框架是落实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抓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生成各种具体的教学与评价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成就表现 操作性转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德法融合策略的实践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孙静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9年第1期61-63,共3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忽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的现象,基于教学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教学策略:提高课程意识,把握课程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树立义务伦理观,把握主题价值,教学导向要精准;遵循生活逻辑,解决真实问题,教...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忽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的现象,基于教学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教学策略:提高课程意识,把握课程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树立义务伦理观,把握主题价值,教学导向要精准;遵循生活逻辑,解决真实问题,教学内容情境化;观照学生立场,把握教学落点,教学方法要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 有效融合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课课程感知比较研究——基于粤澳中小学生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臣之 梁舒婷 郭晓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8,共9页
通过调查粤澳11 097名中小学生发现,广东中小学生思政课课程感知和各维度感知水平显著优于澳门,且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维度差距最为突出。性别差异为女生显著优于男生;年级差异大体为小学四至六年级优于初中各年... 通过调查粤澳11 097名中小学生发现,广东中小学生思政课课程感知和各维度感知水平显著优于澳门,且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维度差距最为突出。性别差异为女生显著优于男生;年级差异大体为小学四至六年级优于初中各年级;曾在香港就读对课程感知有消极影响,在内地就读则有积极影响。父母文化程度大体与课程感知呈正相关。基于此,要继续完善澳门思政课课程建设,加强广东思政课课程实施督导;提高男生思政课课程学习兴趣;引导初中生重视国家事务,实现思政课的情感目标;提高粤澳姐妹学校互动频率,鼓励澳门中小学生到内地就读或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思政课 道德与法治 品德与公民 课程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传统美德内容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世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24,共8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具有突出地位。依照一体化设计的理念,传统美德内容分布在不同学段、不同学习主题下,同一传统美德内容在不同学段之间螺旋上升。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要注意传统美德与政...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具有突出地位。依照一体化设计的理念,传统美德内容分布在不同学段、不同学习主题下,同一传统美德内容在不同学段之间螺旋上升。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要注意传统美德与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关系,注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处理好传统美德内容与不同学习主题的关系,在综合性的探究学习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 传统美德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清 高嘉楠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6,共9页
高素质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追求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涉外法治外语人才的职责及培养过程的特殊性同样令其德育培养成为重中之重。因此,课程思政融入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与思政课程相向而行,共同树人至关重要... 高素质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追求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涉外法治外语人才的职责及培养过程的特殊性同样令其德育培养成为重中之重。因此,课程思政融入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与思政课程相向而行,共同树人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实践,以教学要素为框架进行梳理,总结得出,课程思政融入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应明确培养目标及内容,在其指导下,以教师自身为模范,教材为工具,课程为抓手,评价体系为保障,建立课程思政教育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 教育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德育学科教学论百年发展史探究
17
作者 孟庆男 任翠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4-70,共7页
中学德育学科教学论如今已经历了百年的发展。通过对其考查可知,清末民初的教授法是本学科的萌芽,后经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教学法与教材教法的演变,到20世纪90年代,本学科教学法开始转为教学论;进入21世纪以后,本学科教学论的理论... 中学德育学科教学论如今已经历了百年的发展。通过对其考查可知,清末民初的教授法是本学科的萌芽,后经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教学法与教材教法的演变,到20世纪90年代,本学科教学法开始转为教学论;进入21世纪以后,本学科教学论的理论体系越发完善,并呈现出研究的综合性增强、领域拓宽、指向明确等新趋向。但也存在学科地位不高、学术交流不够、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提升本学科地位、注重合作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式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德育学科课程 中学德育学科教学论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9年第10期29-30,32,共3页
针对《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基于林业行政执法工作过程"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执法一线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采用真实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卷宗开展直观教学,走出了一条案例分析结合文书制... 针对《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基于林业行政执法工作过程"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执法一线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采用真实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卷宗开展直观教学,走出了一条案例分析结合文书制作的开卷笔试新型考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 理实一体 课程标准 直观教学 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标修订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考量 被引量:10
19
作者 靳娟娟 俞国良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7,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新课程标准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新课程标准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心理健康教学理念与目标,突出了思想性和发展性;二是围绕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把健全人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放在首位,设置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教学内容;三是围绕教学活动与评价,强化了活动作为主要路径,要结合多主体(教师、学生、专家)评价促成育人效果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开设心理健康国家课程和地方专门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计科学系统的教学活动等,这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该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义务教育 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体育立德树人和体育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二):目标、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21
20
作者 毛振明 梁凤波 温君慧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针对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困局与问题,就目标、内容与方法进行讨论。首先讨论如何理解体育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构建更加科学的目标等有关问题,提出要解决体育立德树人目标设定中“追全”“求大”“浮表”和“轻行”等问题。随后讨... 针对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困局与问题,就目标、内容与方法进行讨论。首先讨论如何理解体育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构建更加科学的目标等有关问题,提出要解决体育立德树人目标设定中“追全”“求大”“浮表”和“轻行”等问题。随后讨论如何建构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和教材问题,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德育团队编写的《体育弟子规》内容和《体育品行课课养》教材为例,对建构体育德育教材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讨论。进而对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方法论如体育立德树人的机理、创设情景、教程步骤等进行了讨论,还以北京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游泳课的教学为例,对培养学生意志的教学过程、教材准备以及实践效果进行介绍。最后,提出对大、中、小学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8点建议,即厘清学生思想品行突出问题、勾画学生身心健康“理想像”、摈弃极端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探索体育思政有效途径方法、加强体育树人的家校社共育、创编《体育课程思政教材教法》、研究体育师德内容与评价标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立德树人 体育课程思政 教材体系 体育弟子规 体育家校共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