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属性、要素内涵与主要特点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志宏 江小明 +1 位作者 荀莉 刘义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共8页
伴随着我国中高本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国家层面一直在建设与之配套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其中,专业教学标准是整个教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效能,应准确把握新... 伴随着我国中高本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国家层面一直在建设与之配套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其中,专业教学标准是整个教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效能,应准确把握新版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属性和要素内涵,明晰标准研制的主要特点,为全面推动新版专业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业教学标准 中高本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陆玲霞 于淼 彭勇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满足“人工智能(AI)+X”背景下对交叉型、复合型、创新型(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针对现有嵌入式人工智能(AI)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平台资源有限、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索嵌入式AI实验教学新模式。... 为满足“人工智能(AI)+X”背景下对交叉型、复合型、创新型(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针对现有嵌入式人工智能(AI)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平台资源有限、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索嵌入式AI实验教学新模式。建设灵活性强、接口资源丰富的嵌入式AI创新实验平台,构建交叉性强、多层递阶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融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践创新案例。实践表明,所采取的改革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培养I^(3)型卓越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也展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人工智能 实验教学改革 I^(3)型卓越人才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五链融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俊玲 贾蕃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当前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实施框架、评价体系等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的一致性评价研究还较为少见。“五链融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尝试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设计链、内容链、模式链... 当前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实施框架、评价体系等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的一致性评价研究还较为少见。“五链融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尝试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设计链、内容链、模式链、管理链及评价链五个方面去构建教学体系。基于该体系,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从教师和学生双重视角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教师和学生对该教学体系评价较高,但在教学设计、隐性融入、教学评价等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研究还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研究能力、挖掘能力和评价能力方面提出建议,为全面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链融合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职普融通教材建设:价值诉求、逻辑遵循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德全 曹渡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8,57,共8页
西部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在职普融通,职普融通的关键在课程,而课程的关键在教材建设。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背景下,职普融通教材承载了更多的价值诉求,加快职普融通教材建设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是西部... 西部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在职普融通,职普融通的关键在课程,而课程的关键在教材建设。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背景下,职普融通教材承载了更多的价值诉求,加快职普融通教材建设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是西部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更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职普融通教材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程,要遵循“区域适配”的社会逻辑、“多元一体”的文化逻辑,以及“知行合一”的教育逻辑,进而以教材为载体打破职普分离的壁垒,精准满足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与人才培养的需求。未来,西部地区职普融通教材建设要以“素质提升”为目标,以“理实共融”为重点,以“区域特色”为资源,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供持久的教育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 职普融通 职业教育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视域下项目迭进式“电机学”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5
作者 纪璇 李建文 +1 位作者 高红艳 武玉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86,219,共5页
结合“电机学”实践教学工程应用强的特点,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出了项目迭进式实践教学路径。分别以变压器、同步发动机、异步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为项目设置了关键技术仿真、重要理论验证、综合实验仿真与拓展动模实验4种... 结合“电机学”实践教学工程应用强的特点,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出了项目迭进式实践教学路径。分别以变压器、同步发动机、异步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为项目设置了关键技术仿真、重要理论验证、综合实验仿真与拓展动模实验4种类型实验,层层深入,兼顾了基础性与创新性,融合了科技产业前沿技术,为电机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 电机学 实践教学 科教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中职衔接背景下省域一体化教研的多维转向与行动路径研究
6
作者 崔陵 于丽娟 刘冰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9-55,共7页
教研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研体系作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由“分段”走向“一体”,服务场域由“区域”走向“全局”。为纵深推进中高职衔接... 教研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研体系作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由“分段”走向“一体”,服务场域由“区域”走向“全局”。为纵深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更好满足学生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职业教育教研亟须变革校企壁垒突出、中高职学校“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加强省域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重构,通过多主体缀合、多要素整合、多保障聚合,走出共存样态下中高职教研主体分离、教研组织分设、教研资源分散的现实困境,建立纵横交错、内外协同的一体化教研体系,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省域布局优化聚势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 一体化教研 行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工程课程群贯通式实践教学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7
作者 李沛秦 伍江江 +2 位作者 李振 陈浩 熊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1,220,共6页
课程群是当前新工科教育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课程群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实践教学贯通课程群协同教学。首先分析改进策略的内在逻辑,进而探索实现路径:在产出导向理念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反向优... 课程群是当前新工科教育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课程群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实践教学贯通课程群协同教学。首先分析改进策略的内在逻辑,进而探索实现路径:在产出导向理念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反向优化课程体系,以工程实践案例串联课程脉络,运用先进教学理念、方法、资源等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上述策略,促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并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群 成果导向教育 自主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数字支教的常态化机制构建
8
作者 张立国 李静 贺宝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5,112,共9页
支教是一种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服务模式,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支教作为传统支教的有益补充,正蓬勃兴起,但尚未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模式。行动者网络理论为重新审视数字支教常态化运行的内在逻辑、全面剖析数字... 支教是一种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服务模式,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支教作为传统支教的有益补充,正蓬勃兴起,但尚未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模式。行动者网络理论为重新审视数字支教常态化运行的内在逻辑、全面剖析数字支教行动者网络中各异质行动者间的联动关系与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科学指引。行动者网络视域下,数字支教的本质是各异质行动者共同参与的“转译”实践。其中,教育管理部门是数字支教网络的核心行动者,高校、社会公益组织是数字支教网络的主要行动者,教育信息化企业、城区优质学校、乡村薄弱学校等人类行动者,以及政策制度、教育理念、数字技术、教育资源等非人类行动者共同构成了数字支教网络的共同行动者。数字支教网络的各异质行动者,通过“问题呈现—引起兴趣—招募与动员—异议排除”四个环节,确定网络的强制通行点,并在强制通行点的统摄下,不断地进行协商、博弈和调整,合力推动网络构建和演化。构建数字支教常态化机制,需要完善制度体系,锚定转译愿景;激活行动主体,释放转译合力;优化网络关系,稳固网络联结,以弥合城乡教育差距,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支教 行动者网络 运行机制 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草业学科数字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9
作者 赵艳华 杨超 +6 位作者 苗福泓 贾文科 张振超 李长忠 陶奇波 王增裕 孙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74-278,共5页
我国基层数字草业复合型科技人才匮乏,已成为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现代草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结合学科与行业发展趋势,青岛农业大学以草业科学专业为试点,进行了数字草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我国基层数字草业复合型科技人才匮乏,已成为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现代草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结合学科与行业发展趋势,青岛农业大学以草业科学专业为试点,进行了数字草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建立适用于地方高校农科生的“156”育人机制,将草学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更新培养方案,创建数字草业创新教学体系,建立数字草业大数据平台、数字草业综合创新实验室,加强校企合作,将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机械化引入到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训中;充分发挥专业现有5个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优势,为学生开拓多渠道的创新实训机会,构建校园-企业-基地的“三位一体”培养机制;进行教学过程管理改革,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培养数字化复合型高素质草业人才,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特色人才培养 草业 教学体系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构建与探索
10
作者 范庆锋 邹洪涛 +3 位作者 王展 安晶 何娜 党秀丽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融合环境科学与土壤学的交叉性综合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合进环境土壤学课程各环节的教学中,是实现思想道德观念树立、基础知识传递及专业能力培育多元统一,推行立德树人融入高等教育...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融合环境科学与土壤学的交叉性综合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合进环境土壤学课程各环节的教学中,是实现思想道德观念树立、基础知识传递及专业能力培育多元统一,推行立德树人融入高等教育领域目标的重要途径。该文从修改教学大纲、融入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营造思政氛围、丰富教学手段、科研反哺教学和完善考核评价等多方面探讨环境土壤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构建,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土壤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科研反哺教学 课程与实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农学实习类课程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罗倩 刘讯 +2 位作者 何勇 孙雪 龙泽旭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8期118-121,125,共5页
新农科建设为我国农林人才培养指明新方向。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涉农高校要以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出发点,探索立足区域农业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文以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专业见习/研习为例,遵循OBE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探索实践“人才... 新农科建设为我国农林人才培养指明新方向。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涉农高校要以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出发点,探索立足区域农业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文以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专业见习/研习为例,遵循OBE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教师科研+产业需求”三融合育人模式,旨在培育知农、爱农的实践型和创新型“新农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农学专业 实践教学 三融合 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及人工智能背景下食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究
12
作者 吴涛 任梦帆 杜欣军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4期103-105,113,共4页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健康中国”“双碳”等强国战略下食品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教师组成结构单一和工程能力不强是当前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食品专业开展创新实践教育的薄弱环节,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食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健康中国”“双碳”等强国战略下食品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教师组成结构单一和工程能力不强是当前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食品专业开展创新实践教育的薄弱环节,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食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和探索,打造高水平、善实践、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食品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13
作者 刘丽莉 杨协力 +2 位作者 肖枫 贺家亮 程伟伟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133-136,共4页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食品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意义重大。当前,理论研究有多种模式,但存在校企合作不紧密等问题。改革目标涉及人才培养体系、实践平台、教师队伍、教材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实施方案涵盖人才需求调研、培养方案修订、...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食品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意义重大。当前,理论研究有多种模式,但存在校企合作不紧密等问题。改革目标涉及人才培养体系、实践平台、教师队伍、教材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实施方案涵盖人才需求调研、培养方案修订、立体式教学模式构建、实践平台打造、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探索、“双师型”队伍培育及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食品类专业 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工程原理”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14
作者 刘天植 张佰清 +4 位作者 李斌 高凝轩 陶冬冰 孙希云 司旭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7期128-131,共4页
针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升的教学问题,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定的理念标准,通过理论课程内容重构、教学设计优化创新、多维考核体系构建、立体虚实实践融合,构建以单元操作为“主线”、案例教学... 针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升的教学问题,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定的理念标准,通过理论课程内容重构、教学设计优化创新、多维考核体系构建、立体虚实实践融合,构建以单元操作为“主线”、案例教学为“核心”、科教融合为“特色”、虚拟仿真为“亮点”的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食品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创新适应食品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程原理 工程能力 虚实结合 科教融合 案例教学 应用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思政课的教学困境与破解之道: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视域
15
作者 朱晓宏 崔晓鑫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9,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宗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近年来,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研究成果较少关注一线教师与学生的真实感受。从高中教师、大学教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宗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近年来,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研究成果较少关注一线教师与学生的真实感受。从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大学新生三重视角来考察高中思政课的教学现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高中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缺失缘于三个层面的误区:一是在教学方法上偏重应试技巧训练;二是在教学评价上偏重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力;三是在教学观念上割裂理论知识与理论思维的内在关联。基于教育学立场尝试从教学一体化视域寻找破解之道:一是在教学原理上明确理想信念、理论知识与理论思维的内在一致性;二是在教学评价上从考核学生熟记理论知识转向考查其运用理论的思辨能力;三是在教学方法上从讲授知识点转向培养学生的哲学理论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一体化 理想信念教育 哲学理论思维 哲学反思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科专业科教产教双融合育人模式探索实践
16
作者 陈纪鹏 支添添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6期114-118,共5页
本文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针对当前农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产教融合不深、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构建了“科教、产教双融合”育人模式。通过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借助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开辟第二课堂,与农业企业、科研院所深度... 本文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针对当前农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产教融合不深、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构建了“科教、产教双融合”育人模式。通过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借助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开辟第二课堂,与农业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开辟生产实践第三课堂,形成了“三个课堂”协同育人体系。通过该育人模式实践,建立了师生互动交流机制,使科教融合落到实处;形成了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构建了开放型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推动了农学、动物医学等学科建设;学生就业率及考研率提升,科研积极性提高;组建了服务团,建立产业与基层服务的联系,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政协同发展。本文为农业高校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专业 科教融合 产教融合 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与环境保护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
17
作者 王晓丽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193-196,共4页
施肥与环境保护是针对作物学学术研究生特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探讨。基于该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该文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思政教育融入点、教学方法手段和载体途径、典型案例4个方面探讨施... 施肥与环境保护是针对作物学学术研究生特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探讨。基于该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该文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思政教育融入点、教学方法手段和载体途径、典型案例4个方面探讨施肥与环境保护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基于丰富的教学内容,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思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树立科学施肥、减肥增效、绿色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施肥与环境保护 育人目标 教育融入点 教学载体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林院校生态学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8
作者 孙小霞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27-130,共4页
基于当前农林院校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大国小农”的经营格局,该文提出更新教学理念,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实践知识图谱、产教基地、实验平台3大产学研教学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求依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生产实... 基于当前农林院校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大国小农”的经营格局,该文提出更新教学理念,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实践知识图谱、产教基地、实验平台3大产学研教学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求依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生产实际,教师组队分批带领学生深入农业基地调研,坚持问题、技能、成果导向设计教学研究项目,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基于项目团队运行、案例行动学习、多元价值共创机制开展实践教学,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产教融合 产学研合作 生态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背景下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9
作者 李晓琼 陈俊吕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关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显著增强对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与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科教融汇”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导向,为农林类气象学课程革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契机。目前,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 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关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显著增强对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与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科教融汇”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导向,为农林类气象学课程革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契机。目前,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着教育资源与设施不足、科研与教学分离等多重困境。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该文深入探讨“理论+案例”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虚实结合”的强化实践模式、“跨界协同”的拓展延伸途径,以及“产教科融合”的创新实践机制,以期培养出更多具备卓越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的气象学人才,为农林领域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农林类气象学 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教产教融合育人、实习实践虚实结合理念的轻化工程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光美 吉兴香 +1 位作者 王强 李荣刚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184,共5页
针对工科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实操环境危险、设备结构封闭等问题,基于“科教产教融合育人、实习实践虚实结合”的理念,本文提出了构建轻化工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策略,详细论述了轻化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针对工科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实操环境危险、设备结构封闭等问题,基于“科教产教融合育人、实习实践虚实结合”的理念,本文提出了构建轻化工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策略,详细论述了轻化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了该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特点。最后总结了笔者所在学校轻化工程专业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以期为本校其他工科专业及省内外同类高校工科专业实施虚拟仿真教学提供借鉴与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产融合 轻化工程 虚拟仿真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