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驳“因性施教”——兼论性别敏感教育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龙安邦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31,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的变化研究"(BIA150106)
-
文摘
"因性施教"以脆弱的性别本质主义为理论基础,在论证中显露出中心漂移、自相矛盾、颠倒因果等混乱逻辑,并导致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再生产性别不平等的后果,不具备内容上的合理性。"因性施教"在对象上的群体性、内涵上的封闭性、功能上的权力性,与因材施教的个体性、开放性和能力性根本对立,不能借因材施教而获得形式上的合法性。性别敏感教育正视既存性别事实,促进性别文化对话,又鼓励性别气质交融,努力超越性别设定,代表着教育性别平等的发展方向,是教育解决性别问题的根本出路。
-
关键词
因性施教
因材施教
性别敏感教育
性别平等
-
Keywords
teaching in accordance of student's gender
teaching in accordance of student's aptitude
gender sensitive education
gender equality
-
分类号
G40-05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