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向 |
黄涛
黄文娟
张振梅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6
|
|
|
2
|
高校教师构建TPACK持续发展共同体的行动研究:基于实践—反思的路径 |
魏志慧
胡啸天
林东华
刘玉梅
郭可慧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3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功能效应、价值审思与优化空间 |
孙芳芳
闫志军
高绣叶
臧影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4
|
论教师到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嬗变 |
李兴洲
刘徐迪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5
|
大学校园氛围如何促进职前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和相对剥夺感的调节作用 |
康晓伟
刘敏
吴思萍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6
|
“铸魂强师”: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认知坐标、分析框架与实践路向 |
姜勇
曹岳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7
|
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逻辑、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
张家军
冯筱佳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8
|
数字化赋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三重逻辑、实现机制与路径指向 |
马艳红
慕加文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9
|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四位一体”耦合机制建构 |
李采丰
余小妹
罗安元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0
|
“身在乡”到“心入场”: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重塑 |
王明露
颜庆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1
|
全国31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胜任力现状调查 |
刘欣
谢梦耐
孙吉花
宋洪芳
刘芳
樊国爱
魏佳
蔡虻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现实的“道德人”:大学教师身份标识的时代新解 |
闫建璋
刘蕾
郭蕊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3
|
理想·遮蔽·澄明:乡村教师公共生活实践的三重审视 |
王晓丽
卢鉴策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4
|
从共同体到伙伴关系:新时代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
尤妤冠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5
|
高等职业院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研究 |
易玲
周静
梁永胜
陈雪芬
曹艳静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国际教师诊断素养研究的系统透视:何以、何为与如何 |
韩继伟
王馨春
赵倩
|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研究——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巩立超
|
《畜牧兽医杂志》
|
2025 |
2
|
|
|
18
|
退有所循:美、英、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退出机制研究 |
陈殿兵
缪怡郡
杨新晓
|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全球视野与本土路径 |
王小明
石伟平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构建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
曹静
刘晶
张晓燕
高少宇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