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4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涛 黄文娟 张振梅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当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认知、行为与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阻碍,已有的专业发展模型主要是外源性的,缺乏对教师主体性的观照。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人...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当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认知、行为与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阻碍,已有的专业发展模型主要是外源性的,缺乏对教师主体性的观照。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作为赋能因子的关键在于通过智能技术确定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消除和减少发展阶段间的各种阻碍因素,达成专业发展进入下一阶段的条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阶。以此为切入点从教师主体性的视角,在现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模型中融入人工智能因子构建的人工智能增强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型(AIeTPD),具备发展计划可定制、发展过程可调控、发展成效可评价的特点,可通过教师学习、智能研修、教学创新三条路径,支持诊断式学习预测、个性化在线学习、混合式智能研修、交互式虚拟教研、孪生式混合课堂、智能化教学反馈以及综合化教师评价等应用场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演化,重塑教师学习者、互学者、促学者角色,为数字时代大规模个性化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专业发展 AIeTPD模型 实践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构建TPACK持续发展共同体的行动研究:基于实践—反思的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志慧 胡啸天 +2 位作者 林东华 刘玉梅 郭可慧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7,113,共7页
近年来,直播技术、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快速更迭,为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提供了丰富情景。然而,推进教师理解和应用新兴技术、发展TPACK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仅靠常规培训难以实现。研究... 近年来,直播技术、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快速更迭,为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提供了丰富情景。然而,推进教师理解和应用新兴技术、发展TPACK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仅靠常规培训难以实现。研究历时四年,利用行动研究方法构建了由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组成的跨年龄、跨学科、跨高校和跨国界的基于实践—反思的教师TPACK持续发展共同体。该共同体聚焦新技术的学习和整合,通过三步反思法推动教师提炼和发展TPACK,并为教师提供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和长周期的认知支持和情感支持,从而激发教师基于发展情景形成行动链,进而得到反思性成长。基于对访谈文本和交流日志的分析,研究发现教师的TPACK得到明显发展,反思和研究能力得到提升,TPACK发展信心得到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更好地理解数智时代教师TPACK发展难点和规律,有效推进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CK发展 实践—反思教师研修 教师成长共同体 生成式人工智能 创新型教师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功能效应、价值审思与优化空间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芳芳 闫志军 +1 位作者 高绣叶 臧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2,共6页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其导向教学标准与教学能力培养、不唯分数的多维度评价、引领教学质量提升以及赛教融合促进教学革新等功能效应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然而,教学能力比赛的价值发挥还不够充分,还存在...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其导向教学标准与教学能力培养、不唯分数的多维度评价、引领教学质量提升以及赛教融合促进教学革新等功能效应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然而,教学能力比赛的价值发挥还不够充分,还存在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机制有待优化、助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尚待拓宽、助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亟待创新以及辐射职业教育吸引力效应功能仍需加强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优化教学能力比赛功能的路径:建立比赛与日常教学和基层教研的互动机制;完善行动导向的教学标准,健全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建立比赛结果与教学质量之间的解释模型;建立教学能力比赛的过程性监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教学能力比赛 职教教师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到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嬗变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兴洲 刘徐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6,共7页
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与教师教育者虽同为教育实践者,但二者在教育责任、认知方式与实践表现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从教师到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责任由关注“当下学生发展”转向兼顾“长久教... 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与教师教育者虽同为教育实践者,但二者在教育责任、认知方式与实践表现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从教师到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责任由关注“当下学生发展”转向兼顾“长久教育生态”;二是认知方式由“具身认知”转向“实践理性”;三是实践表现由“熟练应对教学情境”转向“价值与能力相统一”。教师到教师教育者从“经验主体”到“伦理主体”的身份嬗变,彰显了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深刻内涵,体现了教师教育者这一身份的本质。在现实中,将教师教育者视为卓越教师身份的自然延伸忽视了教师教育者专业身份重构的质变过程,好教师就是好的教师教育者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教师教育者的培养理应纳入教师教育的制度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师教育者 实践智慧 教学机智 身份转型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氛围如何促进职前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和相对剥夺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康晓伟 刘敏 吴思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职前教师是未来的教师,他们是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他人,培养职前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使命。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17个省份20所高校的1 776名职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职前教师职业认同在大学校... 职前教师是未来的教师,他们是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他人,培养职前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使命。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17个省份20所高校的1 776名职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职前教师职业认同在大学校园氛围与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相对剥夺感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积极的大学校园氛围对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职前教师职业认同在大学校园氛围与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3)相对剥夺感对“大学校园氛围→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和“大学校园氛围→职业认同”两个路径起调节作用。研究建议,教师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营造与职前教师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校园氛围、提升职前教师职业认同、降低职前教师相对剥夺感来提升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 社会情感能力 大学校园氛围 职业认同 相对剥夺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魂强师”: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认知坐标、分析框架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勇 曹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8,87,共8页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灵魂,是推动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量源泉。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历史、现实双重维度解读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认知坐标,揭示了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履行体育教育使命...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灵魂,是推动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量源泉。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历史、现实双重维度解读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认知坐标,揭示了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履行体育教育使命和践行体育教育理念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职业信仰重塑、专业能力提升、师德境界升华的三维建构,解析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的破解机制,进而构建“教育家型教师”转型理论框架:价值导向维度对应体育教师的职业信仰与追求;专业能力维度对应体育教师的职业本领与根基;师德师风维度对应体育教师的职业品德与操守。据此,提出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实践路向:筑牢信仰之魂,锚定体育教师价值导向的实践路径;锻造才智之魂,夯实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行动策略;磨砺凝心之魂,涵养体育教师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 职业发展 教育家精神 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素养 师德师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逻辑、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家军 冯筱佳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高职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外在支持,也离不开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身内部的发展动力,即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权力、资本、自我规训。权力为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外在的支持力量,资本为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资源支撑... 高职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外在支持,也离不开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身内部的发展动力,即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权力、资本、自我规训。权力为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外在的支持力量,资本为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资源支撑,自我规训为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内在动力。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高职教师面临着专业成长自主权受限、专业成长的资本不足、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不够等现实困境。对此,应赋予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充分自主权,不断增加其专业成长的资本储蓄,提升其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师 专业成长 权力 资本 自我规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三重逻辑、实现机制与路径指向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艳红 慕加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数字化为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梳理数字化赋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逻辑、实现机制与路径指向。发现数字化赋能体育教...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数字化为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梳理数字化赋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逻辑、实现机制与路径指向。发现数字化赋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蕴含着以国家政策为支撑的历史逻辑,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框架的理论逻辑,以数字技术发展为动力的现实逻辑。数字化通过拓宽教育时空、提升教学能效、创新教育模式、转变教师角色,实现体育教师专业理念更新、专业知识扩增、专业能力延展、专业情意深化。基于此,建议培育技术自觉观念,驱动体育教师数字意识升级;构建数字资源生态,促进体育教师知识结构革新;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助力体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深化人机协同理念,筑牢体育教师职业价值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赋能 学校体育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四位一体”耦合机制建构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采丰 余小妹 罗安元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2-38,共7页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等于身体活动一体的教育过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扎根理论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等于身体活动一体的教育过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扎根理论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分析,构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动力—要素—过程—效果”四位一体耦合机制理论模型,其内在蕴含着需求牵引、教学同构、循环迭代、联动反馈等耦合机理。为优化耦合效果,应当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关注职场需求,合理规划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职业技能,模拟创设真实的行业情境;聚焦行业特性,全面评估学生的体育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体育教学 职业能力 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在乡”到“心入场”: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重塑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明露 颜庆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5-42,共8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是教师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群体,并随着乡村教师群体的代际更替,日渐成为乡村教育场域的中坚力量。增进新生代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奠定了个体认知与公共认知一致性的基础,是新生代乡村教师从在乡村学校工作的“身在乡... 新生代乡村教师是教师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群体,并随着乡村教师群体的代际更替,日渐成为乡村教育场域的中坚力量。增进新生代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奠定了个体认知与公共认知一致性的基础,是新生代乡村教师从在乡村学校工作的“身在乡”状态向融入乡村教育的“心入场”状态转变的关键环节。新生代乡村教师具有多重身份,三大人性假设理论奠定了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身份、组织身份和专业身份三维具象的丰富内涵。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面临着身份责任泛化掣肘职业身份认同、情感近城疏乡淡化组织身份认同、社会资本匮乏弱化专业身份认同的多重困境。建立将教师的公共认同转化为新生代乡村教师个体自我认同的落实机制,实现乡村时空、教师身份、教育场域的内在一致性,需要厘清教师角色边界,明确职业身份认同的行为场;丰富乡土关系网络,再造组织身份认同的环境场;重构乡村教育场域,融入专业身份认同的心理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乡村教师 身份认同 场域 身份重塑 职业身份 组织身份 专业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31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胜任力现状调查
11
作者 刘欣 谢梦耐 +5 位作者 孙吉花 宋洪芳 刘芳 樊国爱 魏佳 蔡虻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60,共7页
目的了解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胜任力现状,为专业培训、能力提升及职业规划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包... 目的了解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胜任力现状,为专业培训、能力提升及职业规划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包括被调查人员基本信息、胜任日常工作情况评价、工作满意程度和对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四个部分。胜任日常工作情况评价分为13个维度,按照非常不胜任到非常胜任5个程度进行评价。比较分析不同专业背景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得分情况。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709份,被调查人员来自三级医疗机构3475名,二级医疗机构3697名,一级及未定级医疗机构1537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胜任力评价总均分为(4.17±0.80)分。不同专业背景人员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护理(4.12±0.81)分,医疗(4.07±0.86)分,预防医学(3.93±0.92)分,检验(3.88±0.93)分,药学(3.86±0.94)分,卫生管理(3.85±0.95)分。对于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核心能力,如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分析、识别和调查医院感染暴发两项对医疗专业背景人员评价得分最高(均P<0.05);对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础工作,如检查指导规章制度落实、指导职业防护、管理与沟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等,护理专业背景人员评价得分最高(均P<0.05)。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接受培训情况比较满意,预防医学专业背景人员在接受培训情况、职业发展、岗位待遇方面满意度较低(均P<0.05)。结论不同专业背景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差异较大,需优化分工,发挥所长,为推进专业化、职业化的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提供思路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 专职人员 岗位胜任力 核心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道德人”:大学教师身份标识的时代新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建璋 刘蕾 郭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0,共6页
新时代大学教师身份标识是现实的“道德人”,而非传统、理想的“道德人”。它既独立存在,彰显着大学教师的伦理精神追求,又深深渗透在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和专业人身份之中并与其有机统一,表现为道德经济人、道德政治人、道德文化人... 新时代大学教师身份标识是现实的“道德人”,而非传统、理想的“道德人”。它既独立存在,彰显着大学教师的伦理精神追求,又深深渗透在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和专业人身份之中并与其有机统一,表现为道德经济人、道德政治人、道德文化人、道德专业人等现实“道德人”具象。“道德人”是将“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专业人”身份融合的灵魂和关键,对其它四种身份起着统摄和调控作用,能有效克服这些身份的异化现象,自觉遵循经济伦理、政治伦理、文化伦理和专业伦理,在行动中将大学教师的自我利益选择与正当性的价值追求结合起来,以实现大学教师个人利益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身份标识 道德人 经济人 政治人 文化人 专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遮蔽·澄明:乡村教师公共生活实践的三重审视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丽 卢鉴策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7-45,共9页
当前,学界对乡村教师的公共生活实践多持乐观态度,期望乡村教师能够成为公共精神的传承者、公共事务的参与者、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链接者。但在现实教育语境下,乡村教师的公共生活实践面临文化责任缺位、场域环境脱嵌、政策授权缺失... 当前,学界对乡村教师的公共生活实践多持乐观态度,期望乡村教师能够成为公共精神的传承者、公共事务的参与者、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链接者。但在现实教育语境下,乡村教师的公共生活实践面临文化责任缺位、场域环境脱嵌、政策授权缺失三重遮蔽。面向新时期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逻辑,乡村教师应立足自身职业角色本位,通过乡村学校乡土文化责任的唤醒、乡村教师核心责任的厘清、政策领域修法立规的完善,为乡村教师个体的公共生活实践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公共生活实践 职业角色 乡土文化责任 乡村教师核心责任 修法立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共同体到伙伴关系:新时代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尤妤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4,共8页
新时代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面临着从经验式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型的关键挑战。传统专业学习共同体虽能为教师教育者提供经验传承的平台,但其封闭性特征可能抑制个体创造性,导致知识再生产模式的固化。以教师教育者伙伴关系为代表的开放型... 新时代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面临着从经验式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型的关键挑战。传统专业学习共同体虽能为教师教育者提供经验传承的平台,但其封闭性特征可能抑制个体创造性,导致知识再生产模式的固化。以教师教育者伙伴关系为代表的开放型学习情境,通过构建边界模糊、多元对话的互动空间,更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者的跨界学习和知识创新。通过目标共识、资源共享、机制共建和过程共管的中介机制,推动教师教育者实现从纵向传承到横向拓展的学习范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者 专业发展 学习共同体 伙伴学习模式 跨界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院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研究
15
作者 易玲 周静 +2 位作者 梁永胜 陈雪芬 曹艳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9-538,共10页
目的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建立专业胜任力导向的教育体系出发,系统探讨高等职业院校言语听觉康复(SHR)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关问题,分析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及其核心构成要素;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和专业教... 目的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建立专业胜任力导向的教育体系出发,系统探讨高等职业院校言语听觉康复(SHR)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关问题,分析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及其核心构成要素;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和专业教育标准,构建一个以胜任力为导向、模块化的校内实训模式。方法采用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实践教学理论(如情境学习、体验学习、建构主义),在分析国内外SHR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文件基础上,从发展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角度分析校内实训基地的战略意义以及构成要素(硬件、软件、人力、管理)。参照RCF,并整合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ASHA)的知识和能力获取(KASA)表、国际言语治疗和语音学协会(IALP)的教育指南以及中国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识别并构建适用于高等职业层次的SHR专业核心胜任力模型。基于该胜任力模型,设计模块化的校内实训内容体系以及实训教学的多种模式。结果校内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SHR教育体系中连接理论与实践、促进“教-学-做”一体化的关键平台。实训基地建设涵盖硬件设施(满足专业特殊声学与设备要求)、软件资源(含教学案例库、标准化操作流程、数字化资源)、“双师型”人力资源以及科学管理体系(含运行、评价、产教融合机制)4个领域。基于RCF及相关标准的分析,构建包含专业基础与伦理、听力评估、听力康复与技术、言语语言评估、言语语言干预、沟通与协作等维度的SHR核心专业胜任力。在此基础上,设计了8大核心实训模块:听力检测基础操作、客观听力检测入门、助听器验配初步、标准化言语语言评估工具应用、构音与嗓音障碍评估与干预模拟、吞咽障碍筛查与基础训练模拟、综合案例分析与康复计划制定、职业素养与沟通技能演练。每个模块均明确能力目标、核心活动、资源需求,并强调其必须与理论课程教学、校外专业实践(实习)的内容与时序紧密协同,形成“课程-实训-实习”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教学模式,如问题导向学习、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项目导向学习、翻转课堂等。结论高等职业院校SHR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以专业胜任力为导向的系统化实践教学环境。本研究基于RCF以及言语听觉领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内容,设计了8大核心实训模块,并提出与之配套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策略,为高等职业院校SHR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提供了一套具有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综合方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重视硬件、软件、人力、管理四要素的协同发展,并确保实训内容与课程、实习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通过科学的评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听觉康复技术 校内实训基地 专业胜任力 实训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教师诊断素养研究的系统透视:何以、何为与如何
16
作者 韩继伟 王馨春 赵倩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6,共11页
数智时代下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与学生学习问题的复杂性同步增长,这使得学生对教师讲解的依赖减少,而对教师答疑解惑的需求增强。面对这种变化,教师教育研究的焦点从教师的学科知识表征逐渐转向了教师的学生学习诊断。教师诊断研究不仅是... 数智时代下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与学生学习问题的复杂性同步增长,这使得学生对教师讲解的依赖减少,而对教师答疑解惑的需求增强。面对这种变化,教师教育研究的焦点从教师的学科知识表征逐渐转向了教师的学生学习诊断。教师诊断研究不仅是教师教育研究焦点的转移,在研究视角上也从研究教师行为或知识的单一视角转向了素养导向的整合视角。教师诊断素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调动各种心理资源对学生学习问题进行有效交流的知识、能力与行为的综合体。相应地,教师诊断素养的研究方法也趋向于综合运用问卷法、测试法和视频分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教师诊断素养 教师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研究——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巩立超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142-146,共5页
“课程思政”背景下,以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当前高校教育重点内容。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作为高校育人的核心力量,肩负着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新的思政教育环境下,加快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让高校辅导... “课程思政”背景下,以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当前高校教育重点内容。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作为高校育人的核心力量,肩负着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新的思政教育环境下,加快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让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必要途径,还能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思政育人的精度,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文中概述协同育人的基本内涵,阐述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要作用,探讨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原则,分析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工作中的问题,探究“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路径,旨在为高校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校辅导员 专业课教师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有所循:美、英、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退出机制研究
18
作者 陈殿兵 缪怡郡 杨新晓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6,共13页
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对于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师德师风,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有着重要作用。围绕“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退出机制”这一问题,美国、英国、日本进行了有益而深刻的改革尝试,出台了教师退... 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对于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师德师风,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有着重要作用。围绕“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退出机制”这一问题,美国、英国、日本进行了有益而深刻的改革尝试,出台了教师退出机制的政策法规。三国教师退出机制在建构理念、价值取向、维度指标、实现路径上存在共性。教师退出机制相关的举措主要包括:将法治理念作为教师退出机制的主基调、将指标体系融入教师退出机制的全领域、把权益保障纳入教师退出机制的全过程、让人本多元成为教师退出机制的主旋律。虽然三国教师退出机制建构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和挑战表明相应的计划和实施还有待完善,但是其思路和方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退出机制 义务教育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全球视野与本土路径
19
作者 王小明 石伟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3,共8页
建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对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水平至关重要。为借鉴国际经验,遵循兼顾颁布主体、地域与文化特征原则,依据贝雷迪比较教育分析模式,建立了由价值理念、框架内容、运行保障等三个维度构成的比较分析框架;... 建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对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水平至关重要。为借鉴国际经验,遵循兼顾颁布主体、地域与文化特征原则,依据贝雷迪比较教育分析模式,建立了由价值理念、框架内容、运行保障等三个维度构成的比较分析框架;选取国际上影响广泛的八份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作为比较分析单位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国际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的价值理念体现“学习者中心”,框架内容突显综合数字能力,运行保障聚焦“四化”协同。建议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建构应体现“学习者中心”理念,依据理论研制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四化”协同助力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顺利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教师数字胜任力 贝雷迪比较教育分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构建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20
作者 曹静 刘晶 +1 位作者 张晓燕 高少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1-627,共7页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欧盟包容性教师框架,以及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构建一套科学、系统且可操作的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系统分析UNESCO...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欧盟包容性教师框架,以及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构建一套科学、系统且可操作的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系统分析UNESCO和欧盟相关政策文件以及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基于RCF构建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核心胜任力构架与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胜任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 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架构由5个胜任力领域和2个支撑维度构成,包括25个核心胜任力模块和59项评价要点。5个胜任力领域包括教育教学实践、专业精神与伦理、专业学习与发展、管理与协作领导、教育研究与创新,2个支撑维度包括职业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结论 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了教育公平、融合理念和关爱、公正的价值取向,可用于不同发展阶段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力(能力)诊断与评估、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以及职业发展规划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教师 胜任力 康复胜任力架构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