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0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Roles in CAI
1
作者 郭艳 董俊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412-414,共3页
With continuing advances in technology,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individualized, interactive instruction. The philosophy of constructivism has encouraged instructional designers to crea... With continuing advances in technology,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individualized, interactive instruction. The philosophy of constructivism has encouraged instructional designers to create less behavioral, more democratic programs that promote learner control. In the area of ESL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omputers are seen to be a highly motivating, instructional t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I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s’ ROLES MOTI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功能效应、价值审思与优化空间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芳芳 闫志军 +1 位作者 高绣叶 臧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2,共6页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其导向教学标准与教学能力培养、不唯分数的多维度评价、引领教学质量提升以及赛教融合促进教学革新等功能效应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然而,教学能力比赛的价值发挥还不够充分,还存在...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其导向教学标准与教学能力培养、不唯分数的多维度评价、引领教学质量提升以及赛教融合促进教学革新等功能效应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然而,教学能力比赛的价值发挥还不够充分,还存在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机制有待优化、助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尚待拓宽、助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亟待创新以及辐射职业教育吸引力效应功能仍需加强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优化教学能力比赛功能的路径:建立比赛与日常教学和基层教研的互动机制;完善行动导向的教学标准,健全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建立比赛结果与教学质量之间的解释模型;建立教学能力比赛的过程性监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教学能力比赛 职教教师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教研室助推教师自主发展:逻辑向路、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9,共6页
教师发展是为促进教师个体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超越自我与不断精进的过程,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为推进传统教研室的转型升级,虚拟教研室应运而生,成为连接“数智技术”“教师发展”两个具有时代... 教师发展是为促进教师个体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超越自我与不断精进的过程,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为推进传统教研室的转型升级,虚拟教研室应运而生,成为连接“数智技术”“教师发展”两个具有时代特征与生长向度的“关键力量”。虚拟教研室与教师发展的逻辑“耦合”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增力,赋能教师自主发展。在技术重塑教研室新的生态背景下,教师将面临教学理念更新、专业知识扩增、自主性驱动、评价改革引领等方面的现实挑战,需要从精神、物质、机制、评价层面,聚焦理念、知识、制度、评价改革等要素,探索助推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路向,为实现高质量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教师自主发展 逻辑“耦合”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到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嬗变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兴洲 刘徐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6,共7页
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与教师教育者虽同为教育实践者,但二者在教育责任、认知方式与实践表现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从教师到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责任由关注“当下学生发展”转向兼顾“长久教... 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与教师教育者虽同为教育实践者,但二者在教育责任、认知方式与实践表现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从教师到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责任由关注“当下学生发展”转向兼顾“长久教育生态”;二是认知方式由“具身认知”转向“实践理性”;三是实践表现由“熟练应对教学情境”转向“价值与能力相统一”。教师到教师教育者从“经验主体”到“伦理主体”的身份嬗变,彰显了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深刻内涵,体现了教师教育者这一身份的本质。在现实中,将教师教育者视为卓越教师身份的自然延伸忽视了教师教育者专业身份重构的质变过程,好教师就是好的教师教育者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教师教育者的培养理应纳入教师教育的制度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师教育者 实践智慧 教学机智 身份转型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凯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1,共5页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脱节、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割裂、教学方法与思政需求偏离、教学评价难以衡量思政效果的困境。OBE理念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耦合性,可以从目标体系、设计路径...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脱节、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割裂、教学方法与思政需求偏离、教学评价难以衡量思政效果的困境。OBE理念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耦合性,可以从目标体系、设计路径、教学要素、教学流程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重构。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为:强化课堂联动、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能力、完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应用型本科高校 英语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科研能力与教研能力的多重链式中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兆明 奚茂龙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9-66,共8页
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通过对466名“双师”团队教师的问卷调研,探究“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机制... 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通过对466名“双师”团队教师的问卷调研,探究“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年龄、学历、专业和培训情况是“双师”团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个体影响因素;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在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具有不同维度的差异性,数字素养对技术知识、技术教学知识、技术内容知识维度的影响最大。引入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为中介,探究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系,揭示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机制,以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双师”团队 数字素养 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学科做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三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华 江笑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89,F0002,共8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课程改革新措施。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必须把握好其与学科的关系。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主动“跨出去”以加强学科间的关联,还要“跨回来”以促进学科学习的拓展和深化。跨学科主题学...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课程改革新措施。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必须把握好其与学科的关系。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主动“跨出去”以加强学科间的关联,还要“跨回来”以促进学科学习的拓展和深化。跨学科主题学习既要关注真实问题的解决,又要关注是否承载了学科的重要内容。跨学科主题学习既要自觉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支持学生在综合学习和运用人类历史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学科课程 学科教学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目标与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社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1,共7页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改革的主体力量。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报国理想抱负的精神坐标,也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范导。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改革的主体力量。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报国理想抱负的精神坐标,也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范导。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价值的参照性、理念的精准性和时代的适切性。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要围绕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等三维目标,通过加强制度设计、优化资源整合、建立协同机制、推动数字转型的一体推进,走好新时代重师、严师、强师、优师之路,以教师队伍之强厚植教育强国之本,以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家型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价值·实践: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先亮 廖粤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教育家精神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写照,是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指引与动力源泉。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是何-为何-如何”为主线,提出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认识向度、价值向度与实践向度。研... 教育家精神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写照,是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指引与动力源泉。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是何-为何-如何”为主线,提出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认识向度、价值向度与实践向度。研究认为,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进而塑造教育家型体育教师,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相衔接、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协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呼应的特征。研究发现,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价值在于为体育教师自我师德修养提供目标指引,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提供路径支撑,为社会公众认同体育教师提供正面符号。据此,提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中国特色实践路径: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深化体育教师专业认同;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培育体育教师专业道德;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拓展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革新体育教师专业理念;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明确体育教师专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体育教师 教师队伍 教育强国 高质量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EM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仿真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莹 陈卓 陈兴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2,共8页
研究旨在探索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评估其对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独特优势与内在机制。文章在分析课程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关键学习节点进阶式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模式,并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探索影响... 研究旨在探索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评估其对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独特优势与内在机制。文章在分析课程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关键学习节点进阶式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模式,并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探索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关键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系统掌握。个体情绪状态、课程学习成绩、个体学习能力、课程满意程度共同构成了学习效果提升的系统过程,呈现出稳步上升—停滞不前—显著提升的演进特征。建议教师应深刻理解有效性学习发生的关键节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教学活动,避免学生出现课程知识学习的疲惫期。同时,注重新旧知识的有机融合与合理衔接,促进课堂知识的有效迁移,以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 STEM教育理念 进阶式 教学模式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国价值、内容体系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生全 董照星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引导教师队伍走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塑造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遵循“全面质量管理... 引导教师队伍走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塑造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逻辑,以“高质量”为核心,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形成系统,夯实教师综合管理改革的质量监测系统,形成支持教师队伍发展的质量保证系统。从“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到“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要经过“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这一动态交互过程。为此,要依托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以优化治理效能为杠杆提升数字化能力服务教师队伍发展,以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为根本捍卫教师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强国 教师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即成就:基于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家精神诠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钢 万姗姗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2,共7页
中国教育家精神传统体现在师生关系的五大特征上,包括教学相长的互动方式、志同道合的学术交往、自由探究的学术生态、经师与人师的角色统一、唱和交游的育人空间,这些特征体现了日常即成就的教育理念。这些特征与理念不仅揭示了师生关... 中国教育家精神传统体现在师生关系的五大特征上,包括教学相长的互动方式、志同道合的学术交往、自由探究的学术生态、经师与人师的角色统一、唱和交游的育人空间,这些特征体现了日常即成就的教育理念。这些特征与理念不仅揭示了师生关系传统的深厚人文内涵,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师生关系传统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情感交流与共同成长,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实践相结合,构建一个注重知识传授、情感沟通与人格培养的教育生态系统,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家精神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育家精神 教学相长 志同道合 日常即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学术视域下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演进逻辑与改革进路
13
作者 欧阳光华 游子欢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I0002,共11页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分为恢复奠基、规范建制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与教学学术理念的契合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从本质上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演进是行政理性与学术理性博弈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既受...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分为恢复奠基、规范建制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与教学学术理念的契合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从本质上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演进是行政理性与学术理性博弈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既受到外源驱动与内生张力的共同作用,又被旧有制度与惯性选择的自我强化所阻碍,在整体上呈现出渐进性与螺旋式相互交织的变迁路径特征。未来有必要从理念重申、制度创新、主体协同三个方面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进行系统性改革,以真正实现教学学术理念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的本土化,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高校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学术 高校教师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学科课程体系为基础的风险评估微专业建设研究
14
作者 于雪骊 张云鹤 +4 位作者 郑煜焱 田金龙 边媛媛 沈昳潇 史琳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5,共6页
随着我国绿色健康发展战略进程不断推进,基于生态毒理和健康毒理的毒理学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风险评估)作用日益凸显,需求不断加大,应用领域不断增新,已经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然而,... 随着我国绿色健康发展战略进程不断推进,基于生态毒理和健康毒理的毒理学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风险评估)作用日益凸显,需求不断加大,应用领域不断增新,已经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然而,风险评估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人才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风险评估人才的规模及专业化程度都难以匹配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本研究以国内高校首个风险评估专业方向为依托,在分析总结大学科课程教学体系和大思政育人理念实践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突破固有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建立系统科学开放的教学课程体系,为建设适应新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效、精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微专业,更好实现新型、急需人才——风险评估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课程体系 大思政育人理念 风险评估 微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框架及其指标研究
15
作者 王江涛 宁玉红 李玉珠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5-33,共9页
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是教育领域应对技术革新和教学创新的关键。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国内外教师数字能力标准,结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跨界特征,提出包含4个维度的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框架:数字工具基础操作能力、数字工具高阶运用能... 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是教育领域应对技术革新和教学创新的关键。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国内外教师数字能力标准,结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跨界特征,提出包含4个维度的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框架:数字工具基础操作能力、数字工具高阶运用能力、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能力。采用专家研讨、调查数据分析验证了数字化教学能力框架的合理性,并编制测评量表,为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测评及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职教师 数字化 教学能力 框架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学术的知识危机与系统重塑
16
作者 李海龙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7,共10页
大学教学学术是一种新的知识类型,也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符号效应。自诞生以来,教学学术在知识系统建构上存在着不小的危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也有限。学界以大学中教学与科研制度之间的二元对立作为教学学术的研究假设,研究视角集中在概念... 大学教学学术是一种新的知识类型,也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符号效应。自诞生以来,教学学术在知识系统建构上存在着不小的危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也有限。学界以大学中教学与科研制度之间的二元对立作为教学学术的研究假设,研究视角集中在概念体系、理论框架和流变过程等“元认知”问题上,也造成了教学学术的建构性意义要超过现实意义。由于“教学学术”的学术价值不可能绕开传统科学研究观念的影响,因而缺乏独立的知识系统与制度构造。容易被忽略的是,讲授法在现代大学课堂中遭到的轻视削弱了教学学术的价值。因此,教学学术知识系统的重建应该朝向“教育性”目的,构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默会知识”生成环境。教学学术需要凭借合理的知识系统才能真正作用于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学术 大学 知识危机 教学实践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平衡思想提升思维能力
17
作者 刘本举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3,共4页
以“渗透作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两个教学内容为例,呈现生命观念之平衡思想的渗透,以“理解基础知识→深度思考→迁移运用→实践创新”四个教学环节为基本程序,升华知识和能力,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平衡思想 教学 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甲等医院外科临床带教教师带教能力培训体系的构建
18
作者 罗珊 张伟 +2 位作者 李晓斐 尚敏 段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59-1865,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三级甲等医院外科临床带教教师带教能力培训体系。方法: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三级甲等医院外科护理带教教师带教能力培训体系... 目的:构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三级甲等医院外科临床带教教师带教能力培训体系。方法: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三级甲等医院外科护理带教教师带教能力培训体系的内容和各指标权重。结果:共函询19名专家,2轮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7和0.87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098~0.209(P<0.05)和0.129~0.218(P<0.05)。最终形成的三级甲等医院外科临床带教教师带教能力培训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三级甲等医院外科临床带教教师带教能力培训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可为外科临床带教教师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三级甲等医院 外科护理 带教教师 培训体系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之殇与破解之道
19
作者 郭超华 臧莹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教育数字化为课堂教学提供转型机遇的同时,存在着极易被忽视的风险。过度的教学数字化赋能、固化的数字化结合方式、教育数字化之于课堂教学的“智能接替”等均反映出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继而导致教师被教育数字化取代、学生被... 教育数字化为课堂教学提供转型机遇的同时,存在着极易被忽视的风险。过度的教学数字化赋能、固化的数字化结合方式、教育数字化之于课堂教学的“智能接替”等均反映出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继而导致教师被教育数字化取代、学生被教育数字化异化、师生交往具有更多不确定性等风险的产生。为防止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教育者应明晰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质,回归课堂教学“育人”本质;拓展数字化应用范式,促进人数协同下的融合共生;提高数字化应用能力,深化学生“数字胜任力”的培育;坚守课堂教学伦理底线,正确运用数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课堂教学 教学伦理 师生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共同体的理论要义、现实需求与模式构建
20
作者 刘光同 贾俊杰 刘献国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3,共7页
加强教师教学研究,引领教学实践革新,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与现实需求,以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共生理论为基点,提出“纵向共建贯通、横向共享协同、... 加强教师教学研究,引领教学实践革新,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与现实需求,以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共生理论为基点,提出“纵向共建贯通、横向共享协同、生态共生赋能”三位一体教研共同体模式。纵向维度:通过主体协作、目标衔接与效能评估,建立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合与常态化教研联动机制,促进高校理论引领与中小学体育实践创新的互嵌共生。横向维度:依托核心驱动、动态联盟与技术赋能,构建跨区域体育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生态维度:以问题驱动、研学一体与反馈迭代为核心,形成“实践—评价—改进—研究—再实践”的闭环系统,推动体育教研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 教研共同体 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 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