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向 |
黄涛
黄文娟
张振梅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8
|
|
|
2
|
高校教师构建TPACK持续发展共同体的行动研究:基于实践—反思的路径 |
魏志慧
胡啸天
林东华
刘玉梅
郭可慧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3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功能效应、价值审思与优化空间 |
孙芳芳
闫志军
高绣叶
臧影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4
|
论教师到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嬗变 |
李兴洲
刘徐迪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5
|
数字化赋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三重逻辑、实现机制与路径指向 |
马艳红
慕加文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6
|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特征、问题与应对 |
荀渊
潘岳林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7
|
|
|
7
|
“铸魂强师”: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认知坐标、分析框架与实践路向 |
姜勇
曹岳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8
|
虚拟教研室助推教师自主发展:逻辑向路、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向 |
杨哲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5
|
|
|
9
|
教育强国背景下的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
刘晓
钱鉴楠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6
|
|
|
10
|
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逻辑、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
张家军
冯筱佳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1
|
从共同体到伙伴关系:新时代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
尤妤冠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2
|
指向深度理解的科学项目式学习:关键特征与实施路径 |
高潇怡
吕雅洁
刘天伟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3
|
“身在乡”到“心入场”: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重塑 |
王明露
颜庆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4
|
迈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工作:挑战与出路 |
周洪宇
余江涛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5
|
现实的“道德人”:大学教师身份标识的时代新解 |
闫建璋
刘蕾
郭蕊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6
|
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探析 |
尹玉辉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6
|
|
|
17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应用研究 |
胡惕
闵航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9
|
|
|
18
|
理想·遮蔽·澄明:乡村教师公共生活实践的三重审视 |
王晓丽
卢鉴策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9
|
退有所循:美、英、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退出机制研究 |
陈殿兵
缪怡郡
杨新晓
|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结构适应性的研究 |
李建刚
潘永惠
|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