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Tea Flower Polysaccharides by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Xing-Hai Zhang Fei Que +2 位作者 Jin-Wei Xu Pei-Li Yu You-Ying Tu 《茶叶》 2013年第4期442-451,共10页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from tea flower(TFPS) was carried out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based on a five level,four variable smal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was employ...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from tea flower(TFPS) was carried out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based on a five level,four variable smal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was employed to obtain the best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extraction time,pressure,temperature and ethanol content of modifier for maximum production.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extraction time of 170 min,pressure of45 MPa,temperature of 75 ℃,and 50% aqueous ethanol solution as modifier.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experimental yield was 6.56 ± 0.37%,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value predicted by the model.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TFPS was fucose,rhamnose,arabinose,xylose,galactose,glucose,mannose,fructose,ribose,galacturonic acid and glucuronic acid in a molar percent of 31.69,0.21,0.49,1.29,35.82,0.97,1.63,18.34,7.88,1.06 and 0.63.Compared to other extraction methods,SFE could achieve higher yield and gain more types of monosacchar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茶多糖 响应曲面法 葡萄糖醛酸 半乳糖醛酸 优化 花卉 中心复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壳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2
作者 郭鑫 赵金艳 +1 位作者 赵博 张国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109,117,共7页
旨在为开发利用油茶籽壳多糖提供基础,以油茶籽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超声辅助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超声辅助提取油茶籽壳多糖(CFP-U)的理化性质(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微观结... 旨在为开发利用油茶籽壳多糖提供基础,以油茶籽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超声辅助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超声辅助提取油茶籽壳多糖(CFP-U)的理化性质(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微观结构)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FP-U的最优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0min、超声功率650W、液料比40∶1,在此条件下油茶籽壳多糖的得率为(3.28±0.06)%;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CFP-U的纯度较高,分子质量为91.6kD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CFP-U的单糖由平均摩尔比为0.05∶0.14∶0.05∶1.00∶0.05∶0.30∶0.35∶0.41的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岩藻糖构成;红外光谱表明,CFP-U存在α-糖苷键、β-糖苷键和吡喃糖环;紫外全波长扫描表明,CFP-U中基本不含蛋白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CFP-U呈不规则形态,为片状结构,表面光滑;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表明CFP-U能有效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且抗氧化活性优于传统热水法提取的油茶籽壳多糖。综上,采用超声辅助法可以有效提取油茶籽壳多糖,且油茶籽壳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壳 多糖 响应面法 超声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堡砖茶多糖制备及其免疫调节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仪征 王慧琴 李贝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27-334,共8页
目的:优化六堡砖茶多糖提取工艺,并进一步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提取温度、料液比及乙醇浓度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与响应面试验相结合,对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测定六堡砖... 目的:优化六堡砖茶多糖提取工艺,并进一步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提取温度、料液比及乙醇浓度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与响应面试验相结合,对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测定六堡砖茶多糖对RAW264.7细胞的吞噬能力及NO释放量,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评价纯化后的茶多糖的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结果:六堡砖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1.11℃,料液比1:15.45(g/mL),乙醇浓度82.84%(v/v)。在此条件下,茶多糖得率为8.62%。细胞实验显示六堡砖茶多糖可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的吞噬能力及NO释放量(P<0.05),显著激活NF-κB和AMPK信号通路(P<0.05),显著上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RNA表达水平(P<0.05)。其中,高剂量茶多糖效果更佳。结论:通过优化提取温度、料液比及乙醇浓度条件,可有效提高六堡砖茶多糖得率,并可通过激活NF-кB/AMPK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该研究结果为六堡砖茶多糖活性深入探究和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砖茶 茶多糖 提取 响应面优化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普茶细菌纤维素的形成途径及其在废弃茶叶资源高效利用中的应用
4
作者 徐晴晴 聂晴 +3 位作者 刘助生 郭青 刘仲华 蔡淑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17,共11页
废弃茶叶资源和夏秋茶用于生产康普茶和细菌纤维素,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能开发高市场价值的产品。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高晶度、可再生的多糖,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环保包装、纺织、新能源电池、护肤品等领域。综述了近... 废弃茶叶资源和夏秋茶用于生产康普茶和细菌纤维素,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能开发高市场价值的产品。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高晶度、可再生的多糖,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环保包装、纺织、新能源电池、护肤品等领域。综述了近年来细菌纤维素膜的应用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发酵环境和茶叶种类对细菌纤维素膜品质的影响,证实了通过调整发酵参数可获得具有特定结晶结构的纤维素。进一步探讨了茶叶成分在菌膜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提高康普茶细菌纤维素膜产量和质量的新思路。文章强调了康普茶细菌纤维素膜的保健功效及其在可持续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以促进其工业化应用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普茶细菌纤维素 废弃茶叶资源利用 生物可降解材料 膳食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法提取茶多糖 被引量:54
5
作者 傅博强 谢明勇 +2 位作者 周鹏 聂少平 王远兴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2-366,共5页
为了保持茶多糖的活性 ,采用低温水提、酶提二次结合法提取茶多糖 .第一次在 5 0℃、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 1∶1 5、水提取 3 0min ,多糖的提取率为 2 .3 3 % ,粗多糖 (干重 )的提取率为6.82 % ;过滤后 ,滤渣用 pH 4.6的柠檬酸 柠檬酸钠... 为了保持茶多糖的活性 ,采用低温水提、酶提二次结合法提取茶多糖 .第一次在 5 0℃、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 1∶1 5、水提取 3 0min ,多糖的提取率为 2 .3 3 % ,粗多糖 (干重 )的提取率为6.82 % ;过滤后 ,滤渣用 pH 4.6的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液加纤维素酶提取 ,经正交试验确定酶提最佳工艺参数为 5 5℃、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 1∶1 4、酶用量 2 .2 μL/g(以茶叶质量计 ) ,反应时间为1 2 0min ,其多糖的提取率为 0 .64% ,粗多糖 (干重 )的提取率为 1 .1 1 % ,分别占二次总提取量的2 1 .5 %和 1 4.0 % ,而在相同条件下无酶提取 ,提取率仅为 0 .3 9%和 0 .5 6% .相对水提法 ,酶法的多糖提取率分别增加 63 .3 %和 98.9% ,多糖总提取率达 2 .97% ,粗多糖 (干重 )的总提取率为7.93 % .采用酶法提取的茶多糖具有较强抑制α 淀粉酶活力的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法 提取 茶多糖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档绿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及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95
6
作者 李布青 张慧玲 +2 位作者 舒庆龄 张部昌 葛盛芳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7-72,共6页
从中低档绿茶中提取茶多糖,分离提取和精制纯化的方法对其含量及生理活性有一定影响。理化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茶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一种酸性糖蛋白,以丙酮为溶剂沉淀分离得到的茶多糖生理活性最高,降血糖作... 从中低档绿茶中提取茶多糖,分离提取和精制纯化的方法对其含量及生理活性有一定影响。理化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茶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一种酸性糖蛋白,以丙酮为溶剂沉淀分离得到的茶多糖生理活性最高,降血糖作用最佳,而且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茶多糖对正常和实验性高血糖模型小白鼠的血糖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茶多糖在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血糖浓度的同时,使肝糖原大量增加,表明茶多糖在对糖代谢方面具有与胰岛素相类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多糖 提取 生理活性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糖及其分子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黄永春 马月飞 +2 位作者 谢清若 黄晓燕 黄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0-173,共4页
为了解超声波强化茶多糖提取的效果及其对茶多糖分子量的影响,本实验研究了茶多糖提取过程中温度、液料比、时间、pH值及超声功率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传统提取方法的最优条件为:温度60℃,液料比20:1,时间120min,pH值6.0... 为了解超声波强化茶多糖提取的效果及其对茶多糖分子量的影响,本实验研究了茶多糖提取过程中温度、液料比、时间、pH值及超声功率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传统提取方法的最优条件为:温度60℃,液料比20:1,时间120min,pH值6.0,在最优条件下茶多糖的得率为4.26%;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150W,液料比30:1,时间40min,温度60℃,pH值7.0,在此条件下茶多糖的得率为5.15%。提取得到的茶多糖样品通过GPC测定,传统提取法得到的茶多糖样品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6439,而超声波提取得到的样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7447。超声波辅助提取可明显提高茶多糖的得率,但同时对茶多糖产生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超声波 正交试验 提取 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多糖的提取与结构初探 被引量:9
8
作者 郑德勇 杨江帆 +2 位作者 潘晓云 凌宏有 林清霞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51-555,共5页
白茶经热水浸提、浓缩、醇沉、透析等工序制得一种白茶多糖,这种多糖采用saveg法处理前后的IR谱图和单糖组成均无变化。结果表明,白茶多糖是一种由8个单糖组成的寡糖,分子量为1453~1468,其结构中含有1个鼠李糖基、2个阿拉伯糖基、1个... 白茶经热水浸提、浓缩、醇沉、透析等工序制得一种白茶多糖,这种多糖采用saveg法处理前后的IR谱图和单糖组成均无变化。结果表明,白茶多糖是一种由8个单糖组成的寡糖,分子量为1453~1468,其结构中含有1个鼠李糖基、2个阿拉伯糖基、1个未知单糖A基、1个葡萄糖基和3个半乳糖基,单糖通过苷键结合。白茶多糖结构中不含氨基酸或其他酸性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茶多糖 单糖 提取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向军 高义霞 +2 位作者 袁毅君 李志刚 张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4,共5页
以乌龙茶为原料,研究不同因素对乌龙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乌龙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为: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80min,提取温度80℃,提取次数3次,... 以乌龙茶为原料,研究不同因素对乌龙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乌龙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为: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80min,提取温度80℃,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35。在此条件下,茶多糖得率为15.73%。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乌龙茶多糖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且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茶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温度对金萱绿茶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世利 赖兆祥 +5 位作者 庞式 曾琼 赵超艺 凌彩金 潘顺顺 苗爱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5,共3页
检测了金萱绿茶常规成分的含量,在茶水比1∶20、浸提时间1.5 h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提取温度(50、60、70、80、90、100℃)对绿茶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多糖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效果,对亚铁离子具... 检测了金萱绿茶常规成分的含量,在茶水比1∶20、浸提时间1.5 h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提取温度(50、60、70、80、90、100℃)对绿茶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多糖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效果,对亚铁离子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不同提取温度和不同浓度的绿茶多糖具有不同的抗氧化活性。综合多糖提取率和多糖活性两方面考虑,建议绿茶多糖水提温度设60~70℃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多糖 提取 抗氧化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技术提取茶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聂少平 谢明勇 罗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3-107,共5页
为了保持茶多糖的生物活性,提高得率,采用微波技术提取茶多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用该法提取的茶多糖含量由蒽酮-硫酸法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1:15,在微波强度... 为了保持茶多糖的生物活性,提高得率,采用微波技术提取茶多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用该法提取的茶多糖含量由蒽酮-硫酸法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1:15,在微波强度为100%的条件下提取75s。通过与其它提取方法比较,微波提取方法时间短,得率高,是茶多糖提取的一种优选方法。同时,通过对α-淀粉酶酶活抑制效果试验可以看出,微波对茶多糖抑制α-淀粉酶酶活的活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技术 茶多糖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朝银 叶燕 +1 位作者 熊向峰 赵声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5,共3页
用单因素实验研究茶多糖(TSP)提取工艺条件,并进一步通过连苯三酚自氧化测定所得普洱茶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多糖的适宜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40min,提取次数4次,所得普洱茶多糖具有一定的... 用单因素实验研究茶多糖(TSP)提取工艺条件,并进一步通过连苯三酚自氧化测定所得普洱茶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多糖的适宜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40min,提取次数4次,所得普洱茶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与VC的抗氧化活性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茶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籽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田洪舟 裘爱泳 史小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29,44,共4页
以乙醇为溶剂对影响茶籽粕中多糖的提取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 :料液比为 1∶12 (W/V) ,乙醇浓度为 5 5 % ,提取温度为 5 5℃ ,提取时间为 3.0h ,茶籽多糖的得率和纯度分别... 以乙醇为溶剂对影响茶籽粕中多糖的提取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 :料液比为 1∶12 (W/V) ,乙醇浓度为 5 5 % ,提取温度为 5 5℃ ,提取时间为 3.0h ,茶籽多糖的得率和纯度分别为 6 .92 %和 78.7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乙醇 优化 茶籽粕 茶籽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白茶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于淑池 周俊波 +3 位作者 彭忠 丁纯 王梦婕 林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0-183,共4页
采用微波辅助法从安吉白茶中提取多糖,用硫酸-苯酚法显色,在540nm处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值,计算多糖提取率;考察微波功率,浸提温度,微波处理时间,浸提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安吉白茶... 采用微波辅助法从安吉白茶中提取多糖,用硫酸-苯酚法显色,在540nm处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值,计算多糖提取率;考察微波功率,浸提温度,微波处理时间,浸提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安吉白茶多糖提取率因素的主次关系是: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正交试验最佳条件:微波功率240W、微波时间4min、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3h,此条件下的白茶多糖得率为16.23%。安吉白茶多糖能够明显的在体外抑制人血红细胞自氧化和H2O2所致红细胞氧化溶血作用,随着茶多糖浓度的增加抑制红细胞的自氧化溶血作用也逐渐增强。当茶多糖浓度为7mg/mL,其溶血度为13.691%与相同浓度的Vc溶液相当,当浓度<7mg/mL时,茶多糖对红细胞溶血的抑制作用比相同浓度下Vc作用弱。7mg/mL的茶多糖对H2O2对所致红细胞的溶血度为22.781%与3mg/mL的Vc溶液作用相当,相同浓度下的茶多糖抗氧化活性比Vc溶液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白茶 提取 微波法 茶多糖 正交试验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黄杰 孙桂菊 +1 位作者 李恒 杨立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79,共3页
采用单因素分析优化茶多糖(TSP)提取参数,正交设计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研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对TSP得率、茶多糖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对TSP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浸提温度宜在55℃,浸提时间宜为3h,料液比达到1:2... 采用单因素分析优化茶多糖(TSP)提取参数,正交设计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研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对TSP得率、茶多糖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对TSP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浸提温度宜在55℃,浸提时间宜为3h,料液比达到1:25即可。对TSP得率影响最大的为因素时间,其次为料液比和浸提温度。TSP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3h,料液比(RTW)1:25。TSP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提取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6
作者 易凤英 刘素纯 +1 位作者 李佳莲 姜越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11-2913,共3页
茶多糖是多糖的一种,属植物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综述了茶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理功能和茶多糖的利用。
关键词 茶多糖 提取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酶法提取工艺对茶多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周小玲 汪东风 +3 位作者 李素臻 周恂 侯仰锋 王远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2,共6页
采用果胶酶、胰蛋白酶以及复合酶等3种提取法和不加酶水浸提法为对照,提取崂山粗老绿茶中的茶多糖(TPS)。结果表明,复合酶提取法的提取率最高,达到5.17±0.17%。对4种工艺获得的TPS用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纯化,收集主要... 采用果胶酶、胰蛋白酶以及复合酶等3种提取法和不加酶水浸提法为对照,提取崂山粗老绿茶中的茶多糖(TPS)。结果表明,复合酶提取法的提取率最高,达到5.17±0.17%。对4种工艺获得的TPS用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纯化,收集主要的含糖组分,分别测定其多糖含量、单糖组成、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4种工艺对提取的TPS的单糖组成种类影响不大,但对各单糖组分之间的比例稍有影响。4种工艺获得的TPS的总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果胶酶法、复合酶法、胰蛋白酶法以及不加酶水浸提法,其中果胶酶法获得的TPS总糖含量高达95.26±4.09%,但其糖醛酸含量比其他3种工艺显著降低。4种工艺对提取的TPS的氨基酸组成种类影响亦不大,但对各氨基酸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果胶酶法、胰蛋白酶法提取的TPS的各氨基酸含量与不加酶水浸提法的相比有较大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酶法提取 单糖组成 糖醛酸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壳中多糖和原花青素的超声波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余红军 李立祥 +3 位作者 倪媛 袁芳 王晓莉 孙海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4-197,共4页
采用超声波浸提法从油茶籽壳中提取多糖和原花青素,对影响综合提取的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提温度、超声时间对综合提取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并确定了较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料液比1∶70(g∶mL),... 采用超声波浸提法从油茶籽壳中提取多糖和原花青素,对影响综合提取的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提温度、超声时间对综合提取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并确定了较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料液比1∶70(g∶mL),乙醇体积分数40%,浸提温度60℃,超声时间30 min。此条件下,多糖和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分别为0.27%和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油茶籽壳 多糖 原花青素 综合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提取物及普洱茶多糖对人成纤维细胞抗衰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媛 荣华 +8 位作者 初晓辉 豆腾飞 高玲 谷大海 林秋叶 曹振辉 葛长荣 贾俊静 徐志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7,共9页
本文通过比较普洱茶提取物、普洱茶多糖、葡萄籽提取物、绿茶提取物、绿茶多酚及维生素C6种天然抗氧化物对体外培养人衰老成纤维细胞(HDF)的作用机制,研究普洱茶等天然抗氧化物对抗复制性衰老的作用功效.试验建立了HDF衰老细胞模型,... 本文通过比较普洱茶提取物、普洱茶多糖、葡萄籽提取物、绿茶提取物、绿茶多酚及维生素C6种天然抗氧化物对体外培养人衰老成纤维细胞(HDF)的作用机制,研究普洱茶等天然抗氧化物对抗复制性衰老的作用功效.试验建立了HDF衰老细胞模型,用含低质量浓度(3.125,6.250 μg/mL),中质量浓度(12.500,25.000 μg/mL)和高质量浓度(50.000,100.000 μg/mL)的6种组分的培养基培养1~7d,采用MTT法及荧光定量PCR比较细胞的增殖能力、相对存活率以及细胞SOD1,SOD2,CAT,GPx及线粒体D310和D-loop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低质量浓度组的6种天然抗氧化物和中、高质量浓度组的普洱茶多糖和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衰老HDF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绿茶多酚和绿茶提取物可提高衰老HDF细胞SOD1,SOD2,D310和D-loop基因的表达量;普洱茶多糖可显著提高SOD1,GPx和D-loop基因的表达量;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SOD1和GPx基因的表达量.可见,6种天然组分均有延缓HDF细胞复制性衰老的功效,且不同天然抗氧化组分之间对细胞的抗衰老功效具有不同的细胞、分子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提取物 普洱茶多糖 人成纤维细胞 抗衰老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工艺 被引量:42
20
作者 陈义勇 窦祥龙 +2 位作者 黄友如 朱东兴 郁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以水作为提取溶剂,粗绿茶作为原料,通过响应面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比较传统水浴浸提法和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对茶多糖得率、纯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以水作为提取溶剂,粗绿茶作为原料,通过响应面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比较传统水浴浸提法和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对茶多糖得率、纯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3min、料液比1:30(g/mL)、微波功率90W。与传统的水浴浸提法相比,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在较短的超声提取时间下,茶多糖的得率从2.95%提高到4.19%,纯度从70.15%提高到86.08%,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茶多糖基团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 传统水浴浸提法 茶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