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茶新梢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文敏 任志红 +5 位作者 吴焕焕 张虹 孙海伟 杨圣祥 李龙 尚涛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7-12,共6页
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类型及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泰山区春茶新梢生长与茶叶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春茶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以‘御金香’茶为试材,在春茶萌动前期通过不同浓度赤霉素及碧护生长调节剂处理,调查分析茶树叶片叶绿素... 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类型及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泰山区春茶新梢生长与茶叶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春茶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以‘御金香’茶为试材,在春茶萌动前期通过不同浓度赤霉素及碧护生长调节剂处理,调查分析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新梢长度、百芽重、芽密度、单位面积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春茶新梢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1)高浓度(75mg/L)赤霉素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对新梢长度、叶面积、百芽重及芽密度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但咖啡碱、总灰分、茶多酚含量也相对较高。(2)中低浓度(50、25mg/L)赤霉素处理对茶树新梢生长及品质指标的影响低于高浓度赤霉素处理。(3)生产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碧护处理对新梢长度与叶面积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百芽重和芽密度有一定降低作用,同时,其对于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有促进作用,且可降低咖啡碱及总灰分含量,品质指标表现较好。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选择赤霉素虽然可提高产量,但不利于保持茶叶品质;碧护有利于茶叶品质的形成,但对于提高产量作用不大。因此,为获得优质高产的茶叶产品,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可作为唯一调节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春茶 新梢 产量 品质 泰山茶区 赤霉素 碧护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厂化穴盘育苗条件对茶苗生长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潇引 王彬力 杨佳佳 《中国茶叶》 2024年第6期54-57,共4页
通过对比试验探究在工厂化育苗条件下,扦插基质、生长调节剂含量、穴盘规格、插穗留叶量、插穗木质化程度对茶树穴盘育苗成活率、新梢长度、茎粗、着叶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珍珠岩与草炭2∶35混合基质中生长的茶苗成活率、新梢长度、... 通过对比试验探究在工厂化育苗条件下,扦插基质、生长调节剂含量、穴盘规格、插穗留叶量、插穗木质化程度对茶树穴盘育苗成活率、新梢长度、茎粗、着叶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珍珠岩与草炭2∶35混合基质中生长的茶苗成活率、新梢长度、茎粗、着叶数均较高,且成活率、新梢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使用ABT1号生长调节剂对插穗进行0.5 h慢浸处理能提高茶树穴盘育苗成活率、茎粗,综合比较,以100 mg/kg处理效果较好。穴盘规格对茶苗新梢长度、茎粗、着叶数影响不大,但对每平方米成活茶苗数影响较大,128穴规格穴盘每平方米成活茶苗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插穗留叶量对茶苗扦插成活率、茎粗、着叶数影响不大,对茶苗新梢长度影响较大,以保留全叶或1/2叶处理效果较好。不同插穗木质化程度对新梢长度影响不大,结合对成活率、茶苗茎粗、着叶数的影响效果,以绿梗或半木质化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穴盘育苗 基质 成活率 新梢长度 茎粗 着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茶树品种新梢生育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44
3
作者 骆耀平 董尚胜 +3 位作者 童启庆 夏涛 屠幼英 须海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5-28,共4页
对适制红茶、绿茶和乌龙茶的7个茶树品种新梢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品种间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差别甚大,高低之差达3-4倍,其中以毛蟹、龙井43和水仙三品种酶活性最高,红芽佛手酶活性最低。各品... 对适制红茶、绿茶和乌龙茶的7个茶树品种新梢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品种间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差别甚大,高低之差达3-4倍,其中以毛蟹、龙井43和水仙三品种酶活性最高,红芽佛手酶活性最低。各品种均表现为秋季酶活性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新梢不同叶位间的酶活性是:芽>第1叶>第2叶>第3叶>茎梗。随叶龄的增加,β-葡萄糖苷酶活性趋于增强,但有的品种开始时酶活性随叶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新梢 Β-葡萄糖苷酶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个红紫芽茶树新品系的芽叶特性和生化成分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吴华玲 何玉媚 +4 位作者 李家贤 陈栋 黄华林 乔小燕 刘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对全年芽叶都呈红紫色的11个新选育的高花青素茶树品系新梢芽叶进行了百芽重和色泽调查,并对其生化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今后筛选出高产优质的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开发高花青素茶叶加工和深加工保健产品提供物质和理论基础。结... 对全年芽叶都呈红紫色的11个新选育的高花青素茶树品系新梢芽叶进行了百芽重和色泽调查,并对其生化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今后筛选出高产优质的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开发高花青素茶叶加工和深加工保健产品提供物质和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1个新品系分枝能力较强,百芽重适中,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芽叶红紫色的深浅与花青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无关;除HY-5和HY-8芽叶色泽在秋季最深外,其他红紫芽品系芽叶的红紫色都在夏季最深,说明红紫芽茶树芽叶的色泽及其花青素含量同时受外界环境和遗传因子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红紫芽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紫芽”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吴华玲 乔小燕 +5 位作者 李家贤 陈栋 何玉媚 黄华林 刘军 关美玲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1009-1015,共7页
对全年芽叶都呈红紫色的10个新选育的茶树品系进行系统的生物学性状调查和生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属乔木或小乔木型,生长势强;芽叶红紫色的深浅与花青素的含量呈正相关;除丹凤和红叶4号芽叶色泽分别在春季和秋季最深外,其他红紫... 对全年芽叶都呈红紫色的10个新选育的茶树品系进行系统的生物学性状调查和生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属乔木或小乔木型,生长势强;芽叶红紫色的深浅与花青素的含量呈正相关;除丹凤和红叶4号芽叶色泽分别在春季和秋季最深外,其他红紫芽品系芽叶的红紫色都在夏季最深,说明"红紫芽"茶树芽叶的色泽及其花青素含量同时受外界环境和遗传因子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红紫芽 生物学性状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野生茶树的性状特征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尹杰 牛素贞 +2 位作者 宋勤飞 刘进平 陈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2-786,共5页
以22个黔西南州野生茶树单株春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其芽叶性状并测定一芽一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以期明确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春梢特征及品质特性,为黔西南州野生茶树的适制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合理开发利用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提供... 以22个黔西南州野生茶树单株春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其芽叶性状并测定一芽一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以期明确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春梢特征及品质特性,为黔西南州野生茶树的适制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合理开发利用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春梢芽叶光泽性、持嫩性较好,茸毛含量较高。各材料间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茶多酚含量为19.88%~36.36%,均值为28.57%;游离氨基酸总量为0.84%~4.90%,均值为2.71%;咖啡碱含量为1.28%~4.45%。22个材料中,4号、11号、13号、15号、16号及18号材料适宜制作绿茶,5号、6号、7号及22号材料适宜制作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州 野生茶树 春梢 芽叶性状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品种茸毛的生化特性 被引量:23
7
作者 叶乃兴 刘金英 +3 位作者 郑德勇 赵峰 王芳 袁弟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6-360,共5页
以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等适制白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茶树嫩梢鲜样的茶身和茸毛、白茶的茶身和茸毛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嫩梢鲜样茶身的儿茶素总量和咖啡碱含量高于茸毛;白茶茶身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酚氨比,儿茶... 以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等适制白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茶树嫩梢鲜样的茶身和茸毛、白茶的茶身和茸毛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嫩梢鲜样茶身的儿茶素总量和咖啡碱含量高于茸毛;白茶茶身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及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茸毛,儿茶素总量、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茸毛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及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组分含量显著高于茶身.可见,茶树嫩梢的茸毛具有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特性,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白茶 嫩梢 茸毛 生化特性 儿茶素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绒茧蜂对茶梢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25
8
作者 黄毅 韩宝瑜 +2 位作者 唐茜 徐欢 汪云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91-1198,共8页
为筛选有效诱集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的信息化合物及其组合,选用了源于健康和虫害茶梢的27种典型挥发物的10-2g/mL石蜡溶液、混合物1(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芳樟醇石蜡溶液)和混合物2(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 为筛选有效诱集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的信息化合物及其组合,选用了源于健康和虫害茶梢的27种典型挥发物的10-2g/mL石蜡溶液、混合物1(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芳樟醇石蜡溶液)和混合物2(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2-戊烯-1-醇、反-2-戊烯醛、顺-3-己烯乙酸酯、正戊醇、正己醇和1-戊烯-3-醇石蜡溶液),用1~2日龄雌蜂为试虫,测试其EAG反应,并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其行为反应;另外,选择5个茶园进行了野外生测试验。EAG结果表明:各味源的EAG值之间差异显著;脂肪酸衍生物引起较强EAG反应,其次为芳香化合物和异硫氰酸酯,再次为倍半萜类和单萜类;单组分中,顺-3-己烯乙酸酯、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反-2-戊烯醛、苯乙酮、苯乙醇、苯甲醇、苯甲醛和茉莉酸甲酯引起的EAG值较大,1-戊烯-3-醇、2-戊烯-1-醇、顺-3-己烯-1-醇、香叶醇、罗勒烯、α-萜品烯、(+)-雪松醇、(+)-3-蒈烯、α-忽布烯和β-紫罗酮引起的值较小,Z-茉莉酮引起的最小;混合物1引起的EAG值最大,混合物2引起的较小。使用EAG值较大的水杨酸甲酯、反-2-戊烯醛和混合物1等8种味源,以Y形嗅觉仪进行的行为测定结果与EAG反应基本一致。以正己烷为溶剂的10-3,10-2和10-1g/mL水杨酸甲酯、10-2g/mL水杨酸甲酯和反-2-己烯醛混合溶液分别制成诱集剂,载于橡皮头诱芯,在浙滇闽粤茶园强烈地诱集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和其他茧蜂,并表现梯度效应。据此认为虫害诱发的茶梢互利素引起该蜂强烈EAG反应和趋向性,互利素与互利素或普通植物挥发物的恰当组合可于茶园中有效诱集该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绒茧蜂 茶梢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互利素 信息素 诱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酸对茶树新梢生育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钱利生 潘根生 沈生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7-20,共4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外源赤霉酸(GA3)处理对茶树新梢内源脱落酸(ABA)、GA3、吲哚乙酸(IAA)、吲哚乙醛(IAAD)和玉米素(Zeatin)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新梢生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喷施125mg/LG...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外源赤霉酸(GA3)处理对茶树新梢内源脱落酸(ABA)、GA3、吲哚乙酸(IAA)、吲哚乙醛(IAAD)和玉米素(Zeatin)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新梢生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喷施125mg/LGA3后,在新梢生长初期和旺盛期,ABA含量可以保持在较低水平上,而GA3含量则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新梢总长度增加,加速生长期提前。GA3处理还使新梢内源IAA、IAAD和Zeatin的含量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梢 内源激素 赤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梢生育的内源激素水平及其调控机理(第二报)茶树休眠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潘根生 钱利生 +1 位作者 沈生荣 吴伯千 《茶叶》 2000年第4期200-204,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新梢夏季生长休止、冬季休眠与内源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 ,内源激素水平差异及激素间的比值变化与新梢生长和休止密切相关 ,高含量 IAA及高IAA/zeatin与 IAA/GA3比值 ,导致夏季生长休止 ;高含量 ABA及高 ABA/... 本文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新梢夏季生长休止、冬季休眠与内源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 ,内源激素水平差异及激素间的比值变化与新梢生长和休止密切相关 ,高含量 IAA及高IAA/zeatin与 IAA/GA3比值 ,导致夏季生长休止 ;高含量 ABA及高 ABA/GA3与 ABA/zeatin比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梢 内源激素 夏季休止 冬季休眠 生长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梢生育的内源激素水平及其调控机理(第一报)茶树新梢生育过程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潘根生 沈生荣 +1 位作者 钱利生 吴伯千 《茶叶》 2000年第3期139-143,共5页
以物候型不同的茶树品种为材料 ,利用 HPL C法测定新梢生育过程内源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 ,GA3 和 Zeatin含量先升后降 ,IAA含量春夏秋三季生育初期较高 ,随后下降 ,生长加速 ,但夏梢逼近成熟形成对夹时含... 以物候型不同的茶树品种为材料 ,利用 HPL C法测定新梢生育过程内源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 ,GA3 和 Zeatin含量先升后降 ,IAA含量春夏秋三季生育初期较高 ,随后下降 ,生长加速 ,但夏梢逼近成熟形成对夹时含量回升 ,ABA含量春夏梢随展叶数增加而下降 ,秋梢反之 ,逐渐上升 ;低 ABA/ GA3 和 ABA/ zeatin比值是茶树新梢生长的必要条件 ;新梢生长速率与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新梢 吲哚乙酸 脱落酸 内源激素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白斑猎蛛间化学通讯物的分离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47
12
作者 赵冬香 陈宗懋 程家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用Tenax TA吸附法捕集正常茶梢、机械损伤茶梢和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复合体挥发物,经GC/MS鉴定各处理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并就茶梢挥发物及其单组分进行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蜘蛛优势种之一-白斑猎蛛的生物活性鉴定。研究表明,捕... 用Tenax TA吸附法捕集正常茶梢、机械损伤茶梢和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复合体挥发物,经GC/MS鉴定各处理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并就茶梢挥发物及其单组分进行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蜘蛛优势种之一-白斑猎蛛的生物活性鉴定。研究表明,捕食性天敌白斑猎蛛对正常茶梢挥发物和机械损伤茶梢挥发物的趋性明显弱于受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后茶梢的挥发物。在供试挥发物组分中,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和吲哚两种成分是茶梢被害所形成的特异性化合物,并对白斑猎蛛具有明显的引诱活性,认为是白斑猎蛛受引诱的主要活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假眼小绿叶蝉 白斑猎蛛 化学通讯物 活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技术对茶树春梢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常红 汪东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52-755,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应用^14C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栽培技术对茶树春梢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茶前修剪明显推迟开采期,但有利于春梢生长及持嫩性;增施氮肥促进春梢生长和持嫩性增强;喷施赤霉素(GA)促进越... 采用盆栽试验,应用^14C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栽培技术对茶树春梢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茶前修剪明显推迟开采期,但有利于春梢生长及持嫩性;增施氮肥促进春梢生长和持嫩性增强;喷施赤霉素(GA)促进越冬芽早发,一芽二叶展开期提高5天左右。这些效应与栽培技术影响茶树对冬季^14C-光合产物及春肥^15N的积累和分配等生理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春梢 光合产物 生长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梢生育的内源激素水平及其调控机理(第四报)外源激素对茶树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与新梢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根生 钱利生 +1 位作者 吴伯千 沈生荣 《茶叶》 2001年第2期25-29,共5页
以外源 NAA、GA3和催发素溶液喷布茶树 ,研究其对新梢内源激素含量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新梢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NAA处理显著提高新梢生育初期内源 ABA和 IAA的含量 ,新梢生长一度受抑 ,但随后 zeatin含量上升 ,生长加速 ;GA3处理后新梢... 以外源 NAA、GA3和催发素溶液喷布茶树 ,研究其对新梢内源激素含量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新梢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NAA处理显著提高新梢生育初期内源 ABA和 IAA的含量 ,新梢生长一度受抑 ,但随后 zeatin含量上升 ,生长加速 ;GA3处理后新梢内源 ABA含量下降 ,IAA含量减少 ,GA3和 zeatin含量提高 ,新梢生长量加大 ,生长速率加快 ;催发素处理后新梢内源 IAA含量下降 ,促进新梢萌发与生长 ,提高鲜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梢生育 内源激素 调控机理 化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芯片筛选茶树芽叶紫化相关基因 被引量:19
15
作者 马春雷 姚明哲 +2 位作者 王新超 金基强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5,共7页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龙井群体中紫芽资源和绿芽资源进行分析,探索茶树紫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43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7个,下调表达基因26个。以基因芯片中紫芽资源上调基因TC0002e03和下调基因TL016D09、TL011D...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龙井群体中紫芽资源和绿芽资源进行分析,探索茶树紫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43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7个,下调表达基因26个。以基因芯片中紫芽资源上调基因TC0002e03和下调基因TL016D09、TL011D06,及不变基因TL022H08、TL024B05为材料,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二者完全相符。根据基因芯片的实验结果,采用数据库查询方式对43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能量代谢、次生代谢和转录调控等分子功能有关,特别是在差异表达基因中还包含两个与花青素代谢途径直接相关的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花青素还原酶基因,同绿芽资源相比,它们在紫色资源中分别下调3.44倍和上调2.09倍;同时还筛选到两个可能调控花青素合成的转录因子MYB蛋白和WD40蛋白,分别上调2.25倍和2.54倍。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理解茶树芽叶的紫化机理,克隆相关基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基因芯片 紫芽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梢cDNA文库的构建和ESTs测序成功率初步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亮 赵丽萍 高其康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2,共5页
报道了国内第一个茶树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EST测序成功率分析。以Trizol一步法从龙井43春茶新梢中提取总RNA,分离纯化富含Poly (A)的mRNA,LD-PCR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以λTripEX2为载体,构建了龙井43新梢cDNA文库。以XL1-Blue为受体菌测... 报道了国内第一个茶树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EST测序成功率分析。以Trizol一步法从龙井43春茶新梢中提取总RNA,分离纯化富含Poly (A)的mRNA,LD-PCR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以λTripEX2为载体,构建了龙井43新梢cDNA文库。以XL1-Blue为受体菌测定原始文库的滴度为6.8×105 pfu/ml,总克隆数为3.5×105个,重组率为98.05%,扩增后文库总滴度为7.2×109 pfu/ml。对随机挑取的噬菌斑进行PCR鉴定,表明插入片段大多分布在0.5-2.0 kb之间,绝大部分在1.0-1.5 kb左右。文库质量鉴定结果表明,构建的茶树新梢cDNA文库具有较好的库容量、较高的重组率以及较大的插入片段。对4320个克隆的序列测定表明,获得有用序列2963个,测序成功率为68.5%,剔除短序列后,首批共获得1687个茶树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梢 CDNA文库 ESTS 测序成功率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化茶树生理生化及其花青素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唐秀华 孙威江 唐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7-1083,999,共8页
紫化茶树是一种特异的茶树种质资源,富含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花青素。本文综述了紫化茶树生理生化、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影响因素,旨在为进一步探明茶树花青素合成和代谢的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紫化茶树 花青素 结构基因 转录因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紫芽茶树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蒋会兵 夏丽飞 +3 位作者 田易萍 戴伟东 孙云南 陈林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7-978,共12页
为筛选调控茶树芽叶紫色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以紫芽茶树品种紫娟、绿芽茶树品种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为材料,利用液质联用法(HPLC-MS)、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了紫芽和绿芽茶树品种芽叶花青素、儿茶素... 为筛选调控茶树芽叶紫色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以紫芽茶树品种紫娟、绿芽茶树品种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为材料,利用液质联用法(HPLC-MS)、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了紫芽和绿芽茶树品种芽叶花青素、儿茶素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紫娟、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芽叶花青素含量分别为5.05 mg/g、0.08 mg/g和0.15 mg/g,紫芽与绿芽茶树间花青素含量差异显著。3个茶树品种儿茶素含量分别为15.12 mg/g、19.52 mg/g和15.09 mg/g,差异不显著。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55079条转录本序列(Transcripts),组装出166118条单基因簇(Unigenes)。所得单基因簇注释为GO分类中54446条,KOG分类中30666条,KEGG分类中20336条。DEG-Seq分析得到紫芽与绿芽茶树品种间共有434条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38个代谢通路。进一步筛选到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112条,有15条基因在紫芽与绿芽茶树品种间差异表达,其中PAL(Cluster-1850.70337)、CHS(Cluster-21971.0)、ANS(Cluster-1850.80848)和UFGT(Cluster-1850.77163)基因在紫芽茶树品种中上调表达,在绿芽茶树品种间表达差异不显著,表达趋势与花青素积累情况相似。FLS(Cluster-1850.81068)基因在绿芽茶树品种中均为上调表达,可能与儿茶素合成相关。qRT-PCR随机检测9个差异表达基因,表明不同茶树品种间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从基因表达模式推测,PAL、CHS、ANS和UFGT基因可能在紫芽茶树芽叶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探索了茶树芽叶紫色性状的转录组信息,筛选到一些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芽叶呈色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紫芽 花青素 转录组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诱导物WAT对茶树新梢儿茶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金科 卢建华 +2 位作者 吴晖 陈炜 李秀峰 《茶叶科学技术》 2005年第3期10-12,共3页
本试验研究外源诱导物WAT在福云六号茶树上的施用效果。将WAT稀释100倍、150倍、200倍、250倍、300倍分别喷施于福云六号茶树上,清水作对照,诱导1d、3d、5d后,采摘鲜叶,分析测定其儿茶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WAT诱导3d,稀释200倍、250倍... 本试验研究外源诱导物WAT在福云六号茶树上的施用效果。将WAT稀释100倍、150倍、200倍、250倍、300倍分别喷施于福云六号茶树上,清水作对照,诱导1d、3d、5d后,采摘鲜叶,分析测定其儿茶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WAT诱导3d,稀释200倍、250倍的WAT,可使茶树新梢儿茶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相对提高48.65%、45.11%,达极显著水平;而稀释150倍、300倍的WAT,分别相对提高23.00%、28.82%,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新梢 儿茶素 外源诱导物 茶树新梢 诱导物 儿茶素 含量 外源 福云六号 试验研究 显著水平 施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化茶树UDP-糖基转移酶启动子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20
作者 唐秀华 陈志丹 +4 位作者 陈祖枝 林子琪 曹士先 孙威江 谢凤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308,共6页
以紫化茶树武夷奇种C18的叶片为材料,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该材料的UDP-糖基转移酶(UDPG)基因5′端上游启动子序列大小为902 bp,利用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控序列含有启动子核心元件TATA-box、CAAT-motif以及多个光响... 以紫化茶树武夷奇种C18的叶片为材料,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该材料的UDP-糖基转移酶(UDPG)基因5′端上游启动子序列大小为902 bp,利用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控序列含有启动子核心元件TATA-box、CAAT-motif以及多个光响应元件(GT1-motif、GATA-motif等)、胚乳特异性表达元件(GCN4-motif、Skn-1-motif)、水杨酸响应元件(TCA-element)等特殊顺式作用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化茶树 UDP糖基转移酶基因 启动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