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黄芩素对乙型肝炎病毒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海燕 付明月 +1 位作者 孙海珍 曾玉英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BV模型组,IFN-α组,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尾静...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BV模型组,IFN-α组,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HBV抗原构建HBV大鼠模型。IFN-α组大鼠高压尾静脉注射10μg pKCMvint.IFN-α,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汉黄芩素10 mg/kg、20 mg/kg、4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d),持续2周。2周后处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分别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匀浆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HBV模型组比较,汉黄芩素中、高剂量组大鼠饮食和排泄基本正常,腹腔积液消失,肝组织损伤缓解,肝纤维化减少,血清HBeAg、HBsAg、GOT、GPT水平和肝组织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汉黄芩素可保护HBV大鼠肝功能,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乙型肝炎病毒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肝功能 大鼠模型 病理损伤 纤维化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靶向成像检测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中TGF-β1表达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宋梦星 夏敏 +1 位作者 杨雅雯 马占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5,132,共7页
目的构建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靶向探针(USPIO-anti-TGF-β1),探究其表征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 目的构建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靶向探针(USPIO-anti-TGF-β1),探究其表征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靶向检测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模型中TGF-β1表达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择40只雄性SD大鼠,其中30只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皮下注射法建立MF模型,另外10只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超声评估大鼠模型建立情况。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单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构建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通过尾静脉注入实验组大鼠体内,单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注入相同剂量的USPIO和生理盐水,并于注射12 h后行T2序列扫描。扫描完成后取大鼠心肌标本行病理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给药前后的MRI信号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MRI示实验组给药前心肌信号尚均匀,给药12 h后心内膜下心肌可见信号减低区,二者相对信号强度具有明显差异(0.72±0.12 vs.0.62±0.10,P<0.01);单纯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给药前后心肌信号未见明显减低(0.73±0.12 vs.0.71±0.12,P=0.81;0.70±0.13 vs.0.74±0.13,P=0.52)。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实验组MF区域与给药后MRI所示信号减低区相符合,免疫组化可见MF区域TGF-β1的阳性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心肌细胞中有大量铁颗粒的沉积,证实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的存在。结论通过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进行MRI在体检测MF大鼠模型中TGF-β1的表达可行,为临床监测TGF-β1的表达及抗MF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乌药碱对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韦震鸣 傅强 +2 位作者 李志樑 吴英智 王慧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30-1833,1838,共5页
目的构建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探讨去甲乌药碱对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联合肾动脉分支结扎的5/6肾次全切除术构建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诱导心肌纤维化,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去甲乌药碱。观... 目的构建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探讨去甲乌药碱对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联合肾动脉分支结扎的5/6肾次全切除术构建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诱导心肌纤维化,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去甲乌药碱。观察心肾功能指标、胶原面积分析以及纤维因子免疫荧光强度分析,评价模型效果,探讨去甲乌药碱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结果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因子表达明显增高、心肾功能显著降低。去甲乌药碱干预组,心肌纤维化因子表达显著减少,心肾功能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联合肾动脉分支结扎可明显诱导心肌纤维化,符合2型心肾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去甲乌药碱可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左室重构,从而改善肾功能,阻断心肾交互,发挥心肾同步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心肾综合征 大鼠模型 去甲乌药碱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结扎致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娟 丁永芳 +2 位作者 葛海燕 沈明勤 李飞侠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4,I0004,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模型,探讨其病变规律,为临床防治MF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2只)和伪手术组(8只),模型组进行心脏冠状动脉结扎(coronary artery ligation,CAL)...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模型,探讨其病变规律,为临床防治MF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2只)和伪手术组(8只),模型组进行心脏冠状动脉结扎(coronary artery ligation,CAL),手术后第7、14、21、28、35、42、49、56天分别处死;留取心脏标本,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基本结构,定量测定心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心肌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的表达。另设立伪手术组作为对照。结果与伪手术组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手术7 d后心肌组织炎性反应即已严重,心肌细胞断裂,心肌胶原含量显著升高(P<0.01),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0.05),TGF-β1表达显著增高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P<0.01),纤维化反应在第42天达到高峰,其后有好转趋势。结论 CAL法能成功建立可靠的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冠状动脉结扎 大鼠模型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