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沙漠植物固氮菌的分离与固氮活性检测
1
作者 王丽君 孙蓓蓓 +2 位作者 王春燕 夏占峰 马国财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42-2749,共8页
【目的】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植物获取氮素营养的途径,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固氮菌资源的开发和干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沙漠典型豆科植物苦豆子、柽柳科植物多枝柽柳、菊科植物花花柴和蓼子朴为研究对象,利用YMA(酵母甘露... 【目的】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植物获取氮素营养的途径,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固氮菌资源的开发和干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沙漠典型豆科植物苦豆子、柽柳科植物多枝柽柳、菊科植物花花柴和蓼子朴为研究对象,利用YMA(酵母甘露醇琼脂)和Ashby(阿须贝)无氮源培养基从植物根部分离固氮菌。【结果】从苦豆子样品分离获得19株菌,分布于11个属;从花花柴样品分离获得8株菌,分布于5个属;从蓼子朴样品分离获得5株菌,分布于5个属;从多枝柽柳样品分离获得4株菌,分布于2个属。YMA培养基分离获得28株菌,分布于15个属;Ashby无氮培养基分离获得8株菌,分布于7个属。10株菌有固氮活性,从多枝柽柳中获得的Rhizobium sp.80417、从苦豆子中获得的Enterobacter sp.81227和Acinetobacter sp.81240、从花花柴中获得的Paenibacillus sp.80802和Microbacterium sp.80803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结论】固氮菌种类的多样化,促进了营养贫瘠环境氮元素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苦豆子 多枝柽柳 花花柴 蓼子朴 固氮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立地条件梯田埂坎红柳根系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宇清 齐实 +2 位作者 孙立达 邹青 孙秀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4-47,共4页
我国黄土高原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修建了大面积的梯田 .坡改梯后 ,梯田埂坎占很大比重 ,在裸露的梯田埂坎配置埂坎林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介绍了梯田埂坎林的研究状况 ,运用三维坐标根系全部挖掘法和 3D数据图像处理技术 ,... 我国黄土高原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修建了大面积的梯田 .坡改梯后 ,梯田埂坎占很大比重 ,在裸露的梯田埂坎配置埂坎林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介绍了梯田埂坎林的研究状况 ,运用三维坐标根系全部挖掘法和 3D数据图像处理技术 ,对黄土丘陵区阳坡和阴坡下部两种立地条件埂坎红柳根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认为 ,两种立地条件下的埂坎红柳都具有深根性的特点 ,但阴坡埂坎红柳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远大于阳坡 ,吸收根所占比重较大 ,根系的生长发育状况明显优于阳坡 ,造成对梯田作物的较大负面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埂坎林 埂坎红柳 根系分布 根型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田生物埂几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宇清 朱清科 +1 位作者 齐实 张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8,共5页
林木活性根的分布特征在农林复合系统树种选择、最佳株行距的确定、调控措施的确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整株挖掘法对梯田生物埂几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枝柽柳、杞柳、柠条的根系生物量和根长随深度... 林木活性根的分布特征在农林复合系统树种选择、最佳株行距的确定、调控措施的确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整株挖掘法对梯田生物埂几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枝柽柳、杞柳、柠条的根系生物量和根长随深度均呈指数减少;根系消弱系数反映出的根系分布特点,与根系的实际分布情况相符,可以作为描述3种灌木根系垂直变化的参数.根据3种灌木的根系分布特点,研究建议,多枝柽柳和柠条可以作为梯田埂坎立地上栽植的农林复合树种,杞柳可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阴坡;3种灌木均应栽植在梯田埂坎虚土和原状土结合处;杞柳还应采取平茬和与秋粮作物配置的竞争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埂坎 根系 多枝柽柳 杞柳 柠条 根系消弱系数 细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不同氮素对多枝柽柳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豪豪 马晓东 +3 位作者 张瑞群 钟小莉 朱成刚 杨余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4-63,共10页
多枝柽柳是塔里木河下游优势物种,下游生态恢复过程中多枝柽柳幼苗的成活及其生长受水分和养分双重胁迫。本试验设置4个水分梯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D1-20%、D2-35%、D3-50%与D4-75%)并选用两种氮素(N1-KNO3与N2-NH4Cl)来探究水分与... 多枝柽柳是塔里木河下游优势物种,下游生态恢复过程中多枝柽柳幼苗的成活及其生长受水分和养分双重胁迫。本试验设置4个水分梯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D1-20%、D2-35%、D3-50%与D4-75%)并选用两种氮素(N1-KNO3与N2-NH4Cl)来探究水分与氮素对多枝柽柳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水分是影响多枝柽柳幼苗表观生长的主要因子,施氮对其株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D1时铵态氮对其株高的促进作用显著,而D4时硝态氮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2)幼苗在D1受到严重胁迫时,两种氮素对叶绿素a的含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铵态氮在土壤水分为D2、D3时,对叶绿素b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施氮可以提高幼苗的光合效率(φPS(Ⅱ)和ETR),D1、D3时,铵态氮对其影响显著,D2时硝态氮对其影响显著。4)铵态氮更容易被幼苗根系吸收用于总生物量的积累,硝态氮只有在水分D4时对其总生物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壤水分为D2、D3时,施氮使其比根长显著减小,说明幼苗生物量的分配更趋向地上部分;当水分不足时,硝态氮显著增加其根冠比,氮素更多地被幼苗用于根系生长,只有水分适宜时(D3),铵态氮使其根冠比显著减小,用于地上冠面积的增长。因此,水分作为多枝柽柳幼苗早期生长的关键因子,幼苗吸收氮素后与其之间的耦合效应,有利于幼苗改变表观生长及光合生理来适应不良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幼苗 氮素 水分 叶绿素荧光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梭和柽柳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瑞红 赵成义 +1 位作者 王新军 马亚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0-1130,共11页
直接从沙漠土壤中提取混合微生物DNA,利用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对16SrDNA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①荒漠植被土壤微生物数量很少,生物活性极弱,DNA提取难度大;②沙漠植被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所有测得细菌分属到23个门和316... 直接从沙漠土壤中提取混合微生物DNA,利用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对16SrDNA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①荒漠植被土壤微生物数量很少,生物活性极弱,DNA提取难度大;②沙漠植被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所有测得细菌分属到23个门和316个属,其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新种,部分测得代表新属和种的序列提交GenBank,获得序列号(KT984242~KT984249);③不同沙漠土壤样品微生物群落有相似性,但也有较明显的差异,其差异与土壤理化因子等因素有关:如土壤含水量与酸杆菌和变形菌的分布相关;相对于空地,梭梭和柽柳群落土壤独有的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与固氮菌密切相关;梭梭的土壤环境pH明显高于柽柳土壤环境这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优势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大小不能反映微生物量的种类多少,但可以反映微生物数量的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柽柳 DNA提取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干旱条件下胡杨、梭梭和柽柳水势对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占东霞 庄丽 +3 位作者 王仲科 徐智全 田中平 孙书秒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4-550,共7页
【目的】以150团丰收林的三种荒漠植被(胡杨、梭梭和柽柳)为对象,比较三种植物水势变化规律差异,探讨干旱环境下植物水势的变化特点。【方法】用露点水势仪测定3种植物水势,结合2008~2009年3种植物的水势及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该干... 【目的】以150团丰收林的三种荒漠植被(胡杨、梭梭和柽柳)为对象,比较三种植物水势变化规律差异,探讨干旱环境下植物水势的变化特点。【方法】用露点水势仪测定3种植物水势,结合2008~2009年3种植物的水势及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该干旱区3种荒漠植被的水势及地下水位变化规律,探讨在地下水位变化下植物水势的响应。【结果】2009年自然胡杨叶、茎水势明显高于2008年的胡杨水势;人工胡杨叶、茎水势日变化幅度不大,整个趋势呈直线型,且低于2008年的水势;2008和2009年梭梭同化枝水势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双峰型;2009年柽柳茎水势日变化略高于2008年的水势,但是两者日变化趋势相差不大。从150团丰收林2008~2009年地下水位月变化来看,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显著。【结论】3种植物的水势比较结果为:柽柳〈梭梭〈自然生长胡杨〈人工种植胡杨。研究对丰收林胡杨、梭梭和柽柳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及可持续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植物水势 胡杨 梭梭 柽柳 干旱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怡 刘发民 +1 位作者 宋耀选 李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559-7560,7563,共3页
[目的]揭示典型天气下柽柳叶片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方法]采用GSF-3000光合分析仪,对人工栽植自然条件下生长的5年生柽柳的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观察,并研究了生态因子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在典型晴天条件下,柽柳光合速率(A)日变... [目的]揭示典型天气下柽柳叶片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方法]采用GSF-3000光合分析仪,对人工栽植自然条件下生长的5年生柽柳的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观察,并研究了生态因子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在典型晴天条件下,柽柳光合速率(A)日变化呈单峰曲线,12:30左右达到最大值,约为6.043μmol/(m2.s);柽柳蒸腾速率(E)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30和15:30,分别为6.236和5.954 mmol/(m2.s)。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柽柳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大气CO2浓度、胞间CO2浓度、水汽压、水汽压亏缺等9项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0、.998。[结论]柽柳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日变化 相关分析 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绿洲过渡带柽柳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土壤粒度分异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刘进辉 王雪芹 +1 位作者 马洋 谭凤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99,共11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西部过渡带为研究区,从风沙地貌的角度详细研究了柽柳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土壤粒度空间异质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极细沙为主,其次为粉沙和细沙,属于风力有效搬运的粒径范围。随着植被总盖度从30%...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西部过渡带为研究区,从风沙地貌的角度详细研究了柽柳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土壤粒度空间异质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极细沙为主,其次为粉沙和细沙,属于风力有效搬运的粒径范围。随着植被总盖度从30%→15%~20%→10%→〈5%降低,0~10 cm土层平均粒径从74.41→77.28→86.29→92.71μm变化,并伴随着黏粒消失和粗沙出现。相同植被条件下,以灌丛下土壤平均粒径最小、沙堆边缘和风影区次之、丘间地最大,分选性则以丘间地最好而灌丛下最差。过渡带植被可截获相当部分远程输送的悬移质,使表土物质组成细化;灌丛沙堆明显的细粒富集效应及丘间地土粒相对粗化与风力分选和沙物质原地再分配密切相关;随着植被总盖度降低到5%以下,灌丛沙堆及丘间地普遍发生风蚀,表土粒度组成粗化,"资源岛"效应消失。至少要维持大于10%的植被覆盖是过渡带灌丛沙堆科学保育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绿洲过渡带 柽柳灌丛沙堆 土壤粒度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及浓度处理多枝柽柳嫩枝插穗对其扦插育苗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莹花 徐延双 +2 位作者 齐力旺 张盹明 李亚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用不同浓度的ABT、IBA和NAA处理多枝柽柳嫩枝插穗进行其扦插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浓度500 mg.L-1的ABT溶液浸泡多枝柽柳嫩枝插穗30 min,可以提高多枝柽柳嫩枝扦插育苗的效果;多枝柽柳是皮孔生根型植物。
关键词 激素 多枝柽柳 嫩枝插穗 扦插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下水位多枝柽柳幼苗光合作用及抗逆性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杰 李春 +2 位作者 刘卫国 马建伟 丁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32-39,共8页
以多枝柽柳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地下水位(U1、U2、U3和U4,分别距离地面为1、2、3、4 m),研究不同地下水位处理对多枝柽柳幼苗光合作用和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多枝柽柳幼苗的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羧... 以多枝柽柳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地下水位(U1、U2、U3和U4,分别距离地面为1、2、3、4 m),研究不同地下水位处理对多枝柽柳幼苗光合作用和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多枝柽柳幼苗的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均下降,且对有效光合辐射和CO2浓度的利用范围减小,U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5.24(±4.95)μmol/m2·s,U4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了88.99%,下降到2.78(±0.11)μmol/m2·s;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幼苗气孔导度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CO2加富降低了幼苗气孔导度,但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幼苗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MDA积累,U2、U3、U4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U1下降4.6%、14.14%、30.85%,MDA升高165%、256%、225%,干旱胁迫逐渐加剧,而多枝柽柳幼苗通过提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调控物质来适应干旱胁迫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多枝柽柳幼苗 光合作用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多枝柽柳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加利 姜喜 +1 位作者 周禧琳 庞新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93-1899,共7页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上游河岸多枝柽柳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最优模型。【方法】以塔里木河上游河岸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选取D、H、DH、D2H、CH等预测变量,采用幂函数方程对多枝柽柳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生物量、枝生物量建立预测模型。【结...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上游河岸多枝柽柳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最优模型。【方法】以塔里木河上游河岸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选取D、H、DH、D2H、CH等预测变量,采用幂函数方程对多枝柽柳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生物量、枝生物量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多枝柽柳的叶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l=51.567(CH)0.497,多枝柽柳的枝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b=29.425(D2H)0.948,多枝柽柳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45.423(D2H)0.794。【结论】多枝柽柳叶、枝、地上部分生物量最优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30、0.925和0.885,总相对误差RS的绝对值均小于5%,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均小于20%,拟合效果较好,可以用来估算多枝柽柳地上部分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生物量模型 塔里木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droid平台的荒漠柽柳地上生物量无损快速估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洋洋 孙伟 +2 位作者 李淦 康正华 缪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0-1929,共10页
荒漠灌木生物量估测是研究荒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为了实现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的野外实时、无损、快速估测,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和方法,研制了一种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的野外测量装置,综合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基于Andr... 荒漠灌木生物量估测是研究荒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为了实现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的野外实时、无损、快速估测,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和方法,研制了一种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的野外测量装置,综合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了测量装置上运行的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无损快速估测软件。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150株柽柳为试验对象,验证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无损快速估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以柽柳图像俯视面积(S)为自变量建立生物量模型B=15.215+369.44S-42.03S^2+1.668S^3最优,决定系数(R^2)最大,与人工实际测量结果相比,该系统估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79.12g,平均系统误差为1.73%,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18.59%,估测值和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39 1,能有效测量生物量,为无损快速估测荒漠柽柳地上生物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平台 柽柳 生物量 无损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红柳木质组分及酶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红 徐勇 +1 位作者 勇强 余世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2-97,共6页
以红柳为材料研究蒸汽爆破预处理强度系数lgR对木质组分和纤维素酶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对红柳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它可以有效破坏红柳的天然物理结构,并且导致大部分半纤维素(木聚糖)产生自水解... 以红柳为材料研究蒸汽爆破预处理强度系数lgR对木质组分和纤维素酶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对红柳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它可以有效破坏红柳的天然物理结构,并且导致大部分半纤维素(木聚糖)产生自水解反应生成单糖和低聚糖溶出,同时产生乙酸、甲酸和糠醛等小分子降解产物。基于纤维素回收率和纤维素酶水解得率分析,在蒸汽爆破强度系数达到4.239时(爆破温度210℃和保温时间10min)对红柳的预处理效果最佳,汽爆物料中纤维素的含量可达到52.4%,残余木聚糖含量仅为2.01%,并生成0.76%甲酸和3.17%乙酸。采用每克纤维素20.0FPIU的纤维素酶用量水解5%(w/w)该汽爆红柳物料48h,纤维素酶水解得率可达到86.6%(未处理的原料仅为15.5%)。这表明无化学品添加的蒸汽爆破是适于红柳糖化及生物炼制的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 蒸汽爆破预处理 反应强度 纤维素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对甘蒙柽柳扦插造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李朔南 刘冰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10期53-54,共2页
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nongolica Nakai)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通过不同条件下进行的甘蒙柽柳扦插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用甘蒙柽柳进行扦插造林时,上端覆盖虚土的插穗的成活率显著高于不覆土的插穗;新修筑的地埂上的插穗成活率... 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nongolica Nakai)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通过不同条件下进行的甘蒙柽柳扦插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用甘蒙柽柳进行扦插造林时,上端覆盖虚土的插穗的成活率显著高于不覆土的插穗;新修筑的地埂上的插穗成活率显著高于修筑2年以上地埂的插穗的成活率;30cm、25cm的插穗成活率与15cm插差异显著,可通过增大长度为15cm的插穗的造林密度以满足造林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蒙柽柳 扦插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化程度柽柳灌丛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爱强 徐先英 +3 位作者 张雯 刘江 富丽 付贵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揭示柽柳灌丛在退化过程中土壤特性的变化,采用时间代替空间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民勤湖区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退化程度灌丛沙堆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15个指标值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退... 为揭示柽柳灌丛在退化过程中土壤特性的变化,采用时间代替空间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民勤湖区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退化程度灌丛沙堆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15个指标值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容重增大,有机质和阳离子代换量呈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含水率、全盐含量和电导率减小,pH值保持平稳;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容重增大,土壤含水率、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减小,全盐含量和电导率5~10cm土层较大。2)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减少或降低趋势,随深度的加深而减少或降低,而且除个别土层外,整体都呈显著性变化。3)除土壤含水率和pH值与其余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土壤理化性质间均呈显著性相关,土壤生物学特征之间也呈显著性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学特性间的相关性除个别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相关。研究区的柽柳在退化灌丛沙堆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基本都出现衰退现象,建议在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和选择恢复保育措施时要将植被与土壤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灌丛 退化 理化性质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荒漠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路遥 张建国 +2 位作者 常闻谦 张少磊 常青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3-213,共11页
利用Photosynq MultiseQ多功能植物测量仪测定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3种主要防护林植物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和梭梭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揭示3种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为沙漠公路防护林的管护提供理论依... 利用Photosynq MultiseQ多功能植物测量仪测定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3种主要防护林植物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和梭梭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揭示3种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为沙漠公路防护林的管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3种土壤都呈碱性;0~30 cm土层中的电导率(EC)远高于30 cm以下的土层。1 m内梭梭土层中的含水量高于多枝柽柳高于头状沙拐枣。2)3种植物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和线性电子传递(LEF)及植物周围的大气温度日变化均先升后降,且都在14:00达到最高;而大气湿度、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日变化均呈‘V’型。3)PAR基本上与3种植物的LEF、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呈显著正相关,与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呈显著负相关;3种植物的Y(Ⅱ)与Y(NPQ)、Y(NO)均呈极显著负相关。3种植物的LEF、Y(Ⅱ)、Y(NPQ)的日均值差异不显著,但梭梭与多枝柽柳的NPQ和Y(NO)日均值差异显著。4)在3种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中,梭梭和头状沙拐枣的LEF、NPQ和Y(Ⅱ)要高于多枝柽柳;而多枝柽柳的Y(NO)要显著高于头状沙拐枣和梭梭。因此,高温和高光均对3种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3种植物的抗逆性强弱顺序分别为梭梭>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状沙拐枣 梭梭 多枝柽柳 叶绿素荧光参数 塔克拉玛干沙漠 高温、高光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的多枝柽柳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金星 尹林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的多枝树柳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种群在自然界中主要有4种生境分布类型:风沙土生境类型、草甸土生境类型、吐加依土生境类型和盐土生境类型。【方法】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分析了不同...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的多枝树柳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种群在自然界中主要有4种生境分布类型:风沙土生境类型、草甸土生境类型、吐加依土生境类型和盐土生境类型。【方法】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分析了不同生境中多枝柽柳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①风沙土生境类型,尺度2~7m以内,其为集群分布,当尺度大于7m时,则为随机分布;②草甸土生境类型和吐加依土生境类型的柽柳种群,在所有的尺度(t)下,均显著地偏离集群分布,呈随机分布;③盐土生境类型,尺度6~7m以内,其为集群分布,尺度在1~6m,显著地呈随机分布;当尺度大于7m时,则又为随机分布。【结论】为柽柳专类园建设中确定不同生境多枝柽柳种群水平结构配置模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不同生境 空间分布点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不同土壤水盐条件多枝柽柳对胡杨种群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伊莹 邹旭阁 +2 位作者 王寅 王健铭 李景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0,共10页
【目的】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后,胡杨种群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恢复效果远不如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显著。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下,胡杨种群的适应优势是否受到多枝柽柳伴生的影响,以期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和绿洲生态输水方... 【目的】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后,胡杨种群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恢复效果远不如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显著。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下,胡杨种群的适应优势是否受到多枝柽柳伴生的影响,以期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和绿洲生态输水方案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以西北干旱区河岸林群落的关键建群种胡杨和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选取目前野外常见的两种土壤水盐生境(相对高水高盐和水盐适中),分析两个物种种群空间分布及其与水盐的相互关系。【结果】(1)在相对高水高盐的环境中,胡杨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幼龄木极少且更新受限,而多枝柽柳则表现稳定状态。水盐适中的环境中,胡杨种群结构稳定,各龄级相差不大,多枝柽柳种群则表现为增长趋势。(2)不同土壤水盐条件下,两个物种主要以聚集分布为主以抵抗不良环境的胁迫,胡杨幼苗的生长还会受多枝柽柳伴生抑制。(3)不同的土壤水盐条件会造成两物种多度的差异。多枝柽柳与胡杨种群个体数的比值均与盐分呈正相关,但在盐分含量不高时,随水分的增加,多枝柽柳种群个体数量减少,胡杨种群个体数量则增多。【结论】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除环境过滤作用外,多枝柽柳的竞争也是目前胡杨在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衰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盐环境中多枝柽柳会逐渐取代胡杨,水分条件的改善可以减缓这种趋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盐 胡杨 多枝柽柳 种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枝柽柳改变胡杨幼苗根系对土壤水盐的响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善清 王文娟 +4 位作者 徐艺心 王雨辰 陈利俊 杜志强 李景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97,共9页
【目的】根系的生长是胡杨幼苗能否定植和实现有效更新的关键,本研究拟探讨根系生长对土壤环境以及生物因子的响应,为胡杨适应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为研究对象,通... 【目的】根系的生长是胡杨幼苗能否定植和实现有效更新的关键,本研究拟探讨根系生长对土壤环境以及生物因子的响应,为胡杨适应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制实验,设置胡杨-胡杨、胡杨-柽柳两种伴生模式,3个水盐梯度交互,研究胡杨当年生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对伴生多枝柽柳以及土壤水盐的响应。【结果】(1)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形态具有保守性,一定范围的水盐条件下,主营固着的根系(根径大于0.5 mm)和营吸收功能的根系(根径小于0.5 mm)数量分布相对稳定,不随水盐梯度的改变而变化,但种间竞争的存在改变这种形态特性。(2)多枝柽柳伴生的条件下,幼苗拥有更大的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吸收能力提高,但是根系生长受到强烈抑制,基径、总根体积、根表面积等指标显著降低(P<0.01)。(3)多枝柽柳伴生会改变胡杨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对土壤水盐的塑性响应,表现为胡杨-柽柳组的胡杨幼苗对盐分变化更为敏感。相对于盐分,水分和伴生模式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更为关键。【结论】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对种间竞争表现出一定的适应策略,但与多枝柽柳的竞争仍对胡杨的根系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对野外的胡杨幼苗而言,多枝柽柳的竞争也是威胁其生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多枝柽柳 竞争 根系特征 水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生物炭对滨海盐渍土咸水入渗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淙琮 董心亮 +2 位作者 郭凯 程东娟 孙宏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94-1202,共9页
由于生物炭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有机碳含量,故在盐渍化土壤改良方面潜力巨大。然而,利用盐生植物柽柳制备的生物炭改良盐渍化土壤以探究其对盐渍化土壤咸水入渗特征影响的研究尚少。本研究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入渗的方法,研究柽柳生物炭添加... 由于生物炭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有机碳含量,故在盐渍化土壤改良方面潜力巨大。然而,利用盐生植物柽柳制备的生物炭改良盐渍化土壤以探究其对盐渍化土壤咸水入渗特征影响的研究尚少。本研究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入渗的方法,研究柽柳生物炭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1.1%和3.3%)和不同矿化度咸水(0 g∙L^(−1)、5 g∙L^(−1)和10 g∙L^(−1))对盐渍土水分入渗特性及水盐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1)随生物炭添加量以及咸水矿化度的增加,湿润锋运移时间缩短34.40%~85.85%,入渗率增大6.71%~87.30%;添加生物炭对盐渍土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程度大于咸水矿化度。2)生物炭的添加使水分入渗后0~10 cm土壤的含水量增加1.29%~9.23%。3)水分入渗后,0~40 cm土壤含盐量与初始土壤含盐量相比显著降低,且盐渍土含盐量随入渗咸水矿化度的增大有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含盐量在深度50~60 cm处达最高,且随生物炭含量以及咸水矿化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与淡水入渗后未添加生物炭的对照相比增加5.21%~35.11%。综上,不同矿化度咸水入渗条件下,柽柳生物炭的添加可以加速盐渍化土壤的盐分淋洗,并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其淋洗效果明显增强,本研究中生物炭添加量为3.3%时的效果最优。此结果可为生物炭合理施用以及滨海地区咸水资源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柽柳生物炭 咸水 入渗特性 水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