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
1
作者 郭晶 高明 宋月鹏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152-155,共4页
针对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当前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不适应的情况,学生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品德和素养、专业本领及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师资水平与社会对机电人才的新需求不匹配,教学质量的反馈机制薄弱,无法持续改进等... 针对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当前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不适应的情况,学生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品德和素养、专业本领及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师资水平与社会对机电人才的新需求不匹配,教学质量的反馈机制薄弱,无法持续改进等问题,在山东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构建“一三四”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一贯穿、三融合、四路径”的培养模式。将思政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一贯穿),借助省一流专业及国家和省级各类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三融合”),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实践,提升师资水平,加强质量反馈”为路径持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思想素质高、创新能力突出、工农深度融合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全面乡村振兴对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农业类院校相关专业提供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机械电子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思政教育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体系构建
2
作者 赵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159-162,共4页
涉农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三农”情怀的教育为实现高等农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协同推进的历史使命,是履行其应尽之责。该文从“三农”情怀教育的意义出发,深入分析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从明确“三农”情怀教... 涉农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三农”情怀的教育为实现高等农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协同推进的历史使命,是履行其应尽之责。该文从“三农”情怀教育的意义出发,深入分析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从明确“三农”情怀教育内容、浓厚培育氛围、“三农”情怀教育认同、整合“三农”情怀教育资源等方面构建“三农”情怀教育科学体系,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 大学生 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 “三农”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综合院校“农+”食品营养与健康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和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小俊 魏东 +1 位作者 黄谦 栗慧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人民群众对营养与安全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现代食物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为高等学校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复合型食品营养与健康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食品营养与健康复合... 人民群众对营养与安全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现代食物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为高等学校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复合型食品营养与健康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食品营养与健康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的现实意义进行阐释,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践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农+”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食品营养与健康复合型人才的创新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综合院校 “农+” 食品营养与健康 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融”理念引领下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探索
4
作者 陈文璐 隋世有 +2 位作者 苏永 赵赫 胡军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35-138,共4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农业院校更是肩负着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该文深入分析农业院校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交叉融合和数智融合理念引领下纵深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和困境,深入探讨涉农院校加...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农业院校更是肩负着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该文深入分析农业院校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交叉融合和数智融合理念引领下纵深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和困境,深入探讨涉农院校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教学方法、搭建实践平台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系列改革举措,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以提高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质量,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教育模式 “四融”理念 农业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5
作者 肖文静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127-130,共4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教育,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能有效增强...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教育,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能有效增强思政课程的育人效果。该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义,指出现实困境,创新性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提供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乡村振兴 思想政治教育 人才培养 路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特色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伟 余忠浩 周亚星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加强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耕读教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了解耕读文化来源、解读耕读文化内涵、推广耕读模式是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该文以耕读...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加强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耕读教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了解耕读文化来源、解读耕读文化内涵、推广耕读模式是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该文以耕读教育为基础,融合涉农高校育人模式,通过树立耕读思想、打造特色课程、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师资力量和提高宣传力度等方法加强耕读教育特色育人模式构建和实践路径的探索,为新农科建设培养新型农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教育 涉农院校 特色育人体系 实践路径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宜春学院农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却志群 刘滔 +1 位作者 苏佩佩 沈春修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7期147-149,153,共4页
农业现代化需要拔尖创新农学人才。高等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以宜春学院农学专业为例,分别从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拓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构建适合地方院... 农业现代化需要拔尖创新农学人才。高等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以宜春学院农学专业为例,分别从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拓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构建适合地方院校校情的拔尖创新农学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型农业人才培育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农学专业 宜春学院 地方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教育+人才”赋能乡村振兴助力驻地乡村高质量发展——以新疆农业大学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晓伟 宋文杰 +1 位作者 邹晓莉 叶双华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152-155,共4页
“科技、教育、人才”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高校教师及机关干部下派基层驻村工作的举措成为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该文以新疆农业大学驻村工作为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和推... “科技、教育、人才”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高校教师及机关干部下派基层驻村工作的举措成为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该文以新疆农业大学驻村工作为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乡村建设为主线,从科技服务促进特色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成果赋能畜牧养殖业提质增效、科技培训助力高素质农牧民能力提升、师生团队深入基层实践推动新农村建设、高质量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及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6个方面总结梳理驻村期间系列方法举措和成果,旨在为探索“科技+教育+人才”赋能乡村振兴助力驻地乡村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 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 驻村工作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融合·四递进·三协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
9
作者 刘杰 董新秀 +3 位作者 薛其勤 唐玉海 杜鹏 李法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270-273,共4页
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地方应用型涉农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知农、懂农、爱农、从农”的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国创新发展战略... 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地方应用型涉农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知农、懂农、爱农、从农”的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潍坊科技学院通过构建“五融合·四递进·三协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整合了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地方应用型涉农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地方应用型涉农高校 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 五融合·四递进·三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类专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索--以产教融合式生产实习为抓手
10
作者 席峰 张春晓 +1 位作者 李丹 姜永华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6期122-128,共7页
[目的]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改变高校水产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有所脱节的现状。[方法]水产高校人才培养紧紧围绕“三农”人才需求,以生产实习为抓手,进行贯穿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一体化改革。[结果]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生... [目的]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改变高校水产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有所脱节的现状。[方法]水产高校人才培养紧紧围绕“三农”人才需求,以生产实习为抓手,进行贯穿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一体化改革。[结果]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指导小组在为期3年的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实习企业遴选、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学生心理调适、实习监管与考核和实习效果反馈的有效举措。[结论]采用此供给侧改革模式,高校水产类专业可培养出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类高校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供给侧改革 生产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背景下我国应用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钦 宋洁 +1 位作者 赵长江 贺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266-268,272,共4页
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指人才驱动,为了加快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重点需要在培养上下功夫。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大学一直将人才培养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在创新驱动背景下,构建农学类创新型人才模式,是促进我国现代高效农... 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指人才驱动,为了加快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重点需要在培养上下功夫。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大学一直将人才培养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在创新驱动背景下,构建农学类创新型人才模式,是促进我国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的战略目标不明确,高等学校课程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能力创新、社会服务结合不到位等问题。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充分实现从强调学生自身知识获取到注重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培养转变的问题。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化农业所需人才的创造、创意、创新能力培养为构建目标,从导向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形成的师资队伍、形成多学科融合课程体系、面向知识发现的考核形式4个方面,针对构建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展开探索研究,对推动我国应用型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农业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挺 彭佳媛 +3 位作者 刘慧芳 许慧 郑百花 王酉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279-282,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需求愈发强烈。地方高校作为地区性高等教育机构,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目前,地方高校面临着与政府沟通不够,缺乏系统性服务平台与机制、人才培养与乡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需求愈发强烈。地方高校作为地区性高等教育机构,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目前,地方高校面临着与政府沟通不够,缺乏系统性服务平台与机制、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需求不匹配、师资力量薄弱等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地方高校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涉农企业的联系;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开展基于乡村振兴的专业建设;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该研究旨在为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地方高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于良 梅平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85,共6页
应用型高校具有与区域社会和产业系统密切相关的显著识别特征,加强应用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推进“三位一体”布局的关键举措,也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职责和使命,更是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必然选择。然而,应用型高校也面临拔尖... 应用型高校具有与区域社会和产业系统密切相关的显著识别特征,加强应用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推进“三位一体”布局的关键举措,也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职责和使命,更是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必然选择。然而,应用型高校也面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协调效应不明显、选拔评价效率不高、课程体系交叉融合不够、多方主体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等发展困境。为此,应用型高校要从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促进多主体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持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拔尖创新人才 应用型课程体系 选拔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浩 李俊香 +3 位作者 张丽娟 王一涵 汪月霞 姚文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是适应当今时代发展需求的必要选择。该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背景,探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践,分析植物生理学实验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传统实验教...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是适应当今时代发展需求的必要选择。该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背景,探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践,分析植物生理学实验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新兴的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以及案例分析和评估结果,验证新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提出创新的实验设计和教学模式。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提高对创新人才的认识,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植物生理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产业学院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苑恒轶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2-36,共5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新时代工科人才培养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软实力,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效的表现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新一轮发展的持续力。从新时代工科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新时代工科人才培养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软实力,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效的表现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新一轮发展的持续力。从新时代工科人才培养的基本逻辑来看,实践性、集成性、交叉性、协同性分别是其行动逻辑、时代逻辑、学科逻辑与组织逻辑。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视角,探索构建了以五大融合理念为引领、以多元培养模式为路径、以“智能+”课程体系为抓手、以一体化管理机制为保障的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新工科 现代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双碳校园建设的基本逻辑、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天堂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48,共5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要求。高校在碳减排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推进双碳校园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双碳校园建设存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脱节、学科评价与战略需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要求。高校在碳减排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推进双碳校园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双碳校园建设存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脱节、学科评价与战略需求低匹配、师资队伍与发展需求有差距、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低耦合等困境。双碳校园建设必须坚持政府引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同频共振,高校从学科建设层面激发双碳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推动人才培养体系融入碳中和理念与实践、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双碳校园 人才培养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办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梦园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6期164-167,共4页
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振兴乡村教育既是乡村振兴略的重要支点,也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牢固根基。乡村振兴需要以乡村人才为保障,尤其是较为稀缺的乡村科技型人才。民办高校与乡村人才振兴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研究民办... 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振兴乡村教育既是乡村振兴略的重要支点,也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牢固根基。乡村振兴需要以乡村人才为保障,尤其是较为稀缺的乡村科技型人才。民办高校与乡村人才振兴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研究民办高校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服务,不仅有助于响应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也有助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定位和专业化设置等。通过民办高校培育人才的方式,培养一批批高质量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人才,真正做到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教育 民办高校 人才振兴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视角
18
作者 旷爱萍 杨丽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5期157-160,164,共5页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努力为解决乡村人才发展的现实问题提供人才支持。目前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方面还存在着人才队伍结构单一、质量参差不齐以及人才资源开发不足的情况,阻碍乡...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努力为解决乡村人才发展的现实问题提供人才支持。目前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方面还存在着人才队伍结构单一、质量参差不齐以及人才资源开发不足的情况,阻碍乡村的发展,为此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为指导,调整和重塑人才培养目标,为乡村振兴培养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为乡村的发展输送高质量、高素质、多元化的人才,为实现乡村的人才振兴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广西高校 乡村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67
19
作者 房三虎 张永亮 谢青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9-222,共4页
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化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有效举措。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规格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双师型"师资短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 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化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有效举措。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规格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双师型"师资短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华南农业大学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通识训练平台、实施本科生"校企双导师制"等改革创新措施,从办学理念、体制改革、培养目标、学科建设等视角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高校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63
20
作者 平杰 顾红 +1 位作者 柏慧敏 张耘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0,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和访问调查法 ,从普通高校高水平业余训练现状分析出发 ,对高水平大学生运动人才的培养目标、运动人才纵向衔接 ,以及相应的大学生专业文化学习管理制度等问题 ,进行探讨。据此提出了有效实施“体教结合” ,提高大学生运动... 运用文献资料和访问调查法 ,从普通高校高水平业余训练现状分析出发 ,对高水平大学生运动人才的培养目标、运动人才纵向衔接 ,以及相应的大学生专业文化学习管理制度等问题 ,进行探讨。据此提出了有效实施“体教结合” ,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教结合 高水平运动员 业余训练 后备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