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富集机理与成藏模式——以琼东南盆地陵水36-1气田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长贵 吴克强 +1 位作者 裴健翔 胡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
基于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实践与油气地质研究新进展,综合地震、测井、钻井、岩心、井壁取心及地球化学等新资料,以陵水36-1气田为例,对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田的气源、储-盖条件、圈闭类型、运聚特征、富集机理与成藏模式开展系统研究。研... 基于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实践与油气地质研究新进展,综合地震、测井、钻井、岩心、井壁取心及地球化学等新资料,以陵水36-1气田为例,对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田的气源、储-盖条件、圈闭类型、运聚特征、富集机理与成藏模式开展系统研究。研究表明:①琼东南盆地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成因类型包括热成因气和生物气,以热成因气为主;②储层主要为第四系深水海底扇砂岩;③盖层类型有深海泥岩、块体流泥岩及含水合物地层;④圈闭类型以岩性圈闭为主,也发育构造-岩性圈闭;⑤运移通道包括断层、气烟囱、裂隙带等垂向输导通道及大型砂体、不整合面等侧向输导层,构成单一或者复合输导格架。提出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深浅双源供烃、气烟囱-海底扇复合输导、深海泥岩-块体流泥岩-含水合物地层三元封盖、晚期动态成藏、脊线规模富集”的天然气成藏新模式。研究取得的新认识对下步深水超浅层及相关领域或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国海 琼东南盆地 超深水 超浅层 天然气 水合物 第四系 重力流海底扇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陵水36-1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勘探历程及启示
2
作者 裴健翔 郭潇潇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琼东南盆地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千亿立方米大型天然气田——陵水36-1气田。总结回顾了陵水36-1大型天然气田的勘探历程,将其划分为区域研究引路、重点目标突破、规模储量拓展和夯实千亿储量四... 琼东南盆地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千亿立方米大型天然气田——陵水36-1气田。总结回顾了陵水36-1大型天然气田的勘探历程,将其划分为区域研究引路、重点目标突破、规模储量拓展和夯实千亿储量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针对储层、烃源岩、油气运聚等开展区域基础研究;第二阶段主要针对储盖组合、盖层条件和天然气运移路径等精细评价研究,并优选圈闭钻探;第三阶段聚焦圈闭群精细刻画、超深水超浅层盖层封盖机理研究等开展攻关,扩大储量规模;第四阶段,统筹部署、滚动评价,获得千亿立方米大气田发现。分析各阶段关键问题,总结超深水超浅层领域大型天然气田形成理论认识、创新技术及勘探策略等,对未来同类领域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超深水超浅层 陵水36-1气田 勘探历程 勘探启示 理论认识与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浅水波方程的并行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靳放 郑素佩 +1 位作者 封建湖 林云云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2-358,共7页
双曲守恒律方程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偏微分方程,其数值求解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一个显著特性是即使初始条件是光滑的,其解也可能会发展成间断。浅水波方程作为非线性双曲守恒律方程,由于间断解的存在,其精确求解存在很大困难。... 双曲守恒律方程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偏微分方程,其数值求解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一个显著特性是即使初始条件是光滑的,其解也可能会发展成间断。浅水波方程作为非线性双曲守恒律方程,由于间断解的存在,其精确求解存在很大困难。针对浅水波方程数值求解问题,本文基于PINN(Physics informed neural networks)反问题网络结构构造新的网络,构造的网络结构包括两个并行的神经网络,其中一个网络与已知状态数据(熵稳定格式加密求出)相关,另一个网络与方程本身相关。利用已知速度数据结合浅水波方程本身求解未知水深,最终通过一些数值算例验证网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新的网络结构可用于浅水波方程求解,利用速度数据可以较为精确地推算出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波方程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增兵 刘森 +3 位作者 王江波 马健 李汞 侯国华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9,共12页
莱州湾南岸地下水类型丰富,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淡水和卤水开采的背景下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下水环境。通过收集公开发表的地下水数据,结合已有的野外监测数据,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下... 莱州湾南岸地下水类型丰富,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淡水和卤水开采的背景下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下水环境。通过收集公开发表的地下水数据,结合已有的野外监测数据,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与外界联系密切,受持续性、阶段性降水和地下水开采的综合影响,整体表现为气象-开采型。深层地下水的卤水区表现为开采型,其余区域表现为气象-开采型。在淡水和卤水的开采条件下,形成2个规模较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水最低水位分别为-8.78 m和-44.60 m。依据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分布和水位特征,对地下水进行分区讨论。自南向北,浅层地下水划分为地下水径流区(S-1区)、地下水强烈混合区(S-2区)和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区(S-3区)。S-1区受降雨入渗、山前侧向补给和地表径流的作用,伴随着长石风化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S-2区受控于地下水降落漏斗的作用,引起淡水和咸水的强烈混合,同时伴有淡水的补给过程;S-3区受卤水地下水漏斗影响明显,易造成海水倒灌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与海水的相互作用。深层地下水划分为地下水径流区(D-1区)、地下水混合区(D-2区)和卤水封存区(D-3区)。D-1区地下水受山前侧向补给和浅层地下水的垂向补给,流动过程中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弱于S-1区;D-2区存在淡水和咸水的混合,主要是受弥散作用影响,混合作用较S-2区弱;D-3区地下水平均矿化度(TDS)值高达119624.94 mg/L,在相对隔水层的作用下,处于封存状态,始终保持高浓度状态,受地下卤水开采影响,水位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潍北平原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水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宽频高精度地震处理技术及其深层岩性勘探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高顺莉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近海平缆三维地震资料的宽频高精度处理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尚缺少专门分析论述。以东海西湖凹陷西斜坡深层精细岩性勘探为目标,通过发展波动方程延拓迭代减法去除鬼波、叠前综合多域去噪、浅水区组合去多次波,以及基... 近海平缆三维地震资料的宽频高精度处理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尚缺少专门分析论述。以东海西湖凹陷西斜坡深层精细岩性勘探为目标,通过发展波动方程延拓迭代减法去除鬼波、叠前综合多域去噪、浅水区组合去多次波,以及基于目标体的精细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及效果分析,建立了海上平缆三维地震资料的宽频高精度处理技术流程,并将其应用于西湖凹陷西斜坡实际资料处理中,实现高分辨率宽频保幅高精度地震处理。利用宽频资料开展深层岩性油气藏的精细描述,有效实现了油气田增储扩边和深层优质岩性气田新发现,以助力海上深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缆宽频高精度 地震处理 鬼波去除 浅水多次波组合压制 深层岩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浅水陆架走向深水陆坡——南海深水扇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5
6
作者 彭大钧 庞雄 +5 位作者 陈长民 舒誉 叶斌 甘其刚 吴昌荣 黄先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南海深水扇系统是近年来在南海海域的重大发现,证实自 30Ma以来深水扇系统密集地分布在我国的近海海域内,并以其宏大的规模、典型的结构及巨大的勘探前景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深入展开深水扇系统的研究将是我国油气界与科学界的重大任务... 南海深水扇系统是近年来在南海海域的重大发现,证实自 30Ma以来深水扇系统密集地分布在我国的近海海域内,并以其宏大的规模、典型的结构及巨大的勘探前景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深入展开深水扇系统的研究将是我国油气界与科学界的重大任务。  近 20年来,深水扇系统已成为国际石油产量与储量增长的主体,已经有 60多个国家进行深水扇研究,并在国际学术界获得高度重视。据认为:“深水浊流及其有关储层在今后至少 25年内将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前缘”。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系统发育区域的地质条件与国际上已有重大油气发现的深水扇系统发育区有许多重要的相似。古珠江大河充足的物源供应,长期沉降的深水凹陷与海平面周期性下降是纵向上呈良好叠置状态的深水扇系统发育的要素;而立足于精度较好,保真程度较高的高分辨地震剖面是识别层序界面,识别低水位体系域,辨识陆架坡折带的技术关键,这就使研究领域从浅水陆架进入到深水陆坡。  应当给深水扇系统赋予科学的定义;然而国际学术界对深水扇系统的沉积物性质、类型及预测方法技术存在争议。但是,毫无疑义的是,深水扇系统具有可识别性,它对油气的运移、聚集、隐蔽圈闭的形成以及指导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 南海海域 油气 浅水 浊流 海平面 物源 体系域 储层 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荒漠优势种体内的水分来源 被引量:23
7
作者 马辉英 杨晓东 +4 位作者 吕光辉 何学敏 张雪妮 汪溪远 李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9-840,共12页
植物体内各水分来源的比例反映植物的适应特征,在水分作为限制因子的荒漠区,其更是物种间生态位分化、荒漠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理之一。通过检测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4个生境(荒漠、河岸林、盐沼地和沙丘)的8科14种优势种的木质部,以... 植物体内各水分来源的比例反映植物的适应特征,在水分作为限制因子的荒漠区,其更是物种间生态位分化、荒漠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理之一。通过检测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4个生境(荒漠、河岸林、盐沼地和沙丘)的8科14种优势种的木质部,以及当地河水、地下水、4层不同深度(0—40,40—70,70—100 cm和100—150 cm)土壤水的稳定氧同位素值(δ^(18)O),估算各物种和各科植物体内各种水分来源的比例,随后依据根系的空间位置再将14种植物分成13个中深根系和1个浅根系物种,进一步利用δ^(18)O值分析深浅根系植物间的水分差别,以及各水源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1)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物种体内水分来源存在差别。将所有优势物种按科属归类后,类似物种水平,不同科属植物体内的水分来源也存在差别;(2)地下水是大部分植物的主要补给水源,多数植物很少利用0—40 cm表层土壤水;(3)深浅根系植物的水分来源不同,深根系植物主要利用地下水和河水,而浅根系植物主要利用土壤水;(4)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地下水补给河水,随后两者共同从土壤深层至浅层依次补给土壤水。综上可知:干旱荒漠内,水源可利用性的多样化,导致不同区域植物体内各水分来源的比例存在差别。在离河岸距离、地下水位高低、土壤表层盐渍化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多年生和盐渍环境生长的植物,趋向于吸收地下水、河水和深层土壤水,相反,一年生或短命植物趋向于利用其能触及到的各种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来源 Δ18O 深根系植物 浅根系植物 荒漠 大气凝结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成因 被引量:39
8
作者 苏惠 许化政 +5 位作者 张金川 曲丽萍 王萍霞 曾探 李桂霞 乔朝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0-605,共6页
东濮凹陷沙三段(Es3)发育盐岩和膏盐岩,岩心观察见有冲刷面、泥裂、波痕等浅水和暴露标志,地震剖面显示有低位楔、削截面、下超等湖岸线进退现象,说明Es3沉积期古湖泊水体深度变化大。高水位期沉积深灰色、暗色泥岩与少量重力流砂体,低... 东濮凹陷沙三段(Es3)发育盐岩和膏盐岩,岩心观察见有冲刷面、泥裂、波痕等浅水和暴露标志,地震剖面显示有低位楔、削截面、下超等湖岸线进退现象,说明Es3沉积期古湖泊水体深度变化大。高水位期沉积深灰色、暗色泥岩与少量重力流砂体,低水位期沉积盐岩、膏岩,发育低位三角洲与扇三角洲沉积,纵向形成深湖泥岩与蒸发岩、低位砂岩的频繁互层。分析认为,盐岩为浅水成因,盐源为周边隆起的中、下奥陶统。这一认识不同于过去“高山深盆”、“深水成盐”和“海相成因”的观点,将给东濮凹陷沉积古地理、古环境研究带来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浅水成盐 深水成盐 海侵说 陆源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浊积水道多点地质统计模拟——以安哥拉Plutonio油田为例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文彪 段太忠 +3 位作者 刘志强 苑书金 林煜 许华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3-410,共8页
为对西非安哥拉Plutonio油田渐新统O73砂层组深水浊积水道分布进行模拟,基于浅层高频地震资料,对浅层水道沉积的形态特征及规模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相似性类比,用于指导油田深层单一水道砂体规模统计,然后建立定量化三维训练图像,最后利... 为对西非安哥拉Plutonio油田渐新统O73砂层组深水浊积水道分布进行模拟,基于浅层高频地震资料,对浅层水道沉积的形态特征及规模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相似性类比,用于指导油田深层单一水道砂体规模统计,然后建立定量化三维训练图像,最后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Snesim算法进行深水浊积水道分布模拟,并利用实钻井资料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研究区浅层单一水道宽度、深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弯曲度与陆坡坡度呈指数负相关,单一水道砂体平均厚度13 m,平均宽度162 m。通过高精度梯度阻抗反演,提取浅层水道目标地质体作为深层水道定量化三维训练图像,采用Snesim算法进行随机模拟,深层浊积水道模拟结果忠实于井点数据,且水道砂体的平面形态、发育规模以及叠置关系具有受训练图像定量约束的特点,能够再现水道以及水道与天然堤间的空间结构与几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浊积水道 多点地质统计模拟 浅水沉积 三维训练图像 渐新统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处理深水浅层气的动力压井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鹏 孙宝江 +1 位作者 董玉杰 高永海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深水海底常常潜伏着大量的高压浅层气,而深水钻井过程中钻遇浅层气是十分危险的。结合动力压井方法对如何处理浅层气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海上钻井工艺的技术特点,结合动力压井工艺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深水钻井过程中处理浅层气的工... 深水海底常常潜伏着大量的高压浅层气,而深水钻井过程中钻遇浅层气是十分危险的。结合动力压井方法对如何处理浅层气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海上钻井工艺的技术特点,结合动力压井工艺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深水钻井过程中处理浅层气的工艺技术。然后以此为基础,考虑有隔水管情况下井筒内的多相流动情况,建立了动力压井参数计算多相流方程,并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动力压井初期阶段,伴随着浅层气体积膨胀,动力压井排量会有所增加,当浅层气逐渐排出井筒后,钻井液排量会有所下降,直至达到稳定值。在实际的动力压井过程中,为了保证井壁的稳定性,应适时对压井排量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浅层气 井喷 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1
11
作者 武选民 文冬光 +2 位作者 吴登定 张二勇 杨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99,共4页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最新调查资料,针对长期以来地下水开发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调整深层承压水开采布局、充分开采利用浅层水和改变西北内陆盆地水资源利用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 深层承压水 浅层地下水 平原 内陆盆地 水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浅水区和深水区重力流沉积特征对比 被引量:13
12
作者 乔博 张昌民 +1 位作者 杜家元 朱锐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2期59-63,共5页
通过岩心观察,从层理构造、生物活动、特殊构造和鲍马序列4个方面分析了浅水区和深水区重力流内部不同的构造特征,并从重力流类型、沉积动力机制和相模式3个方面进行了外部特征的对比,分析了2种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浅水区... 通过岩心观察,从层理构造、生物活动、特殊构造和鲍马序列4个方面分析了浅水区和深水区重力流内部不同的构造特征,并从重力流类型、沉积动力机制和相模式3个方面进行了外部特征的对比,分析了2种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浅水区重力流各种层理发育,生物活动频繁,可见潮汐层理,重力流类型丰富,河流、波浪和潮汐影响显著;而深水区重力流层理单一,生物活动贫乏,鲍马序列明显,重力流类型简单,各种作用微弱,有完整的扇和槽模式。通过对2种重力流成因机制分析,认为深水区重力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而浅水区重力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沉积物的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深水区 浅水区 坡度 沉积物供给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综述 被引量:23
13
作者 朱筱敏 李顺利 +7 位作者 潘荣 谈明轩 陈贺贺 王星星 陈锋 张梦瑜 侯冰洁 董艳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9-716,共18页
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32nd IAS Meeting of Sedimentology)于2016年5月23—2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综述研究表明,会议研究热点为陆相沉积环境、浅水沉积与滨岸潮汐、深水沉积与... 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32nd IAS Meeting of Sedimentology)于2016年5月23—2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综述研究表明,会议研究热点为陆相沉积环境、浅水沉积与滨岸潮汐、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碳酸盐与化学岩沉积、沉积过程与盆地分析、成岩作用与油气储集层等研究领域。会议主要研究进展表现为:波浪再悬浮作用(wave resuspension)与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s)是陆架边缘斜坡快速进积的主要因素;海啸发生周期为14~35ka,后积层理(backset-bedding)为海啸沉积识别标志;海底滑坡多由海底地震、天然气水合物泄露等触发,其块状搬运沉积物(MTD)包括滑塌头部、滑动底面、滑塌主体以及滑塌后期浊流沉积;玄武岩等基岩的风化作用提供硅与富镁碱性水,有利于菱沸石与白云石的形成;受构造作用影响,隆起剥蚀区与沉积区可互为转化;物源性质、供给量及搬运或分散过程控制了沉积面貌(源汇系统);构造活动直接控制可容纳空间变化、地貌变化、源区剥蚀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等。最后,本文对比了中外沉积学发展差异,讨论了中国沉积学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 研究热点 陆相沉积环境 滨岸与浅水沉积 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 碳酸盐沉积 沉积过程与盆地分析 成岩作用与油气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土壤厚度降低和水分减少对两种草本植物混种后光合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雅洁 李周 +3 位作者 宋海燕 张静 梁千慧 刘锦春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75-1486,共12页
土壤"厚薄不均"和"岩溶干旱"是影响喀斯特地区植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关键生态因子,深根植物和浅根植物由于根系生态位的互补可能会缓解资源减少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以盆栽深根植物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土壤"厚薄不均"和"岩溶干旱"是影响喀斯特地区植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关键生态因子,深根植物和浅根植物由于根系生态位的互补可能会缓解资源减少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以盆栽深根植物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浅根植物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对象,研究土壤厚度降低、水分减少及土壤厚度和水分双重资源减少对两种草本植物混种下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高资源水平下,混种后苇状羊茅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单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黑麦草的Pn、Gs和Tr低于单种,WUE显著高于单种(P<0.05)。2)随着资源的减少,不管是单种还是混种,苇状羊茅和黑麦草的P_n、G_s和Tr大体上均呈降低的趋势,黑麦草的WUE呈上升趋势,且混种后降低或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单种;而苇状羊茅的WUE由单种时升高变为混种时降低。3)在低资源水平下,混种后苇状羊茅的P_n、G_s和T_r高于单种,WUE低于单种;黑麦草的P_n、G_s和T_r与单种无显著差异,WUE低于单种。研究表明,在干旱和土壤贫瘠日趋严重的喀斯特地区,通过深浅不同根系的植物混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分和土壤资源缺乏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干旱 土壤异质性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生态位互补 深根植物 浅根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油气成藏区带的划分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6
15
作者 万志峰 夏斌 +2 位作者 蔡周荣 刘维亮 梁正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8,共5页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为加强该区油气成藏特征的系统分析与对比,根据构造、沉积特征的差异性,将该区划分为4个油气成藏区带:走滑拉分区(莺歌海盆地)、陆内裂陷区(北部湾盆地)、陆架浅水区(琼东南盆地北部裂陷带,珠江口盆...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为加强该区油气成藏特征的系统分析与对比,根据构造、沉积特征的差异性,将该区划分为4个油气成藏区带:走滑拉分区(莺歌海盆地)、陆内裂陷区(北部湾盆地)、陆架浅水区(琼东南盆地北部裂陷带,珠江口盆地北部裂陷带的珠一、珠三坳陷)、陆坡深水区(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中央裂陷带及南部裂陷带)。进而分析了各区带的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结论认为:①走滑拉分区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泥底辟构造活动,应重点突破下含油气系统;②陆内裂陷区断裂构造发育,企西隆起东部是寻找大中型油田的有利区带;③陆架浅水区"皮薄肉厚",油气勘探应以古近系陆相断陷沉积的储盖组合类型为主;④陆坡深水区油气成藏要素配置良好,是未来发现大型油气田、开创油气勘探新局面的主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成藏区带 陆架浅水区 陆内裂陷区 陆坡深水区 油气藏形成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珠江口盆地成生演化与油气运聚成藏规律 被引量:55
16
作者 何家雄 陈胜红 +1 位作者 马文宏 龚晓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18,共13页
珠江口盆地处在南海东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其区域背景及油气地质条件复杂。该区不仅具有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亦具本身的特殊性。由于盆地不同区带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异,故具有明显的"北油南气&q... 珠江口盆地处在南海东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其区域背景及油气地质条件复杂。该区不仅具有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亦具本身的特殊性。由于盆地不同区带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异,故具有明显的"北油南气"分布规律及纵向上多种资源叠置共生与复合的特点:北部裂陷带及东沙隆起浅水区,处于减薄的洋陆过渡型地壳靠近陆缘一侧,其古近系断陷规模及半地堑洼陷沉积充填规模均比相邻的南部裂陷带深水区小,且地温梯度低、大地热流小,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处在油窗范围,以产大量石油为主伴有少量油型气,构成了以文昌、恩平、西江、惠州及陆丰油田群和流花油田群为主的北部浅水油气富集区。该区具有上渐新统三角洲砂岩及中新统礁灰岩外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含油气系统;南部裂陷带及南部隆起周缘深水区,以邻近深水区的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中小气田群和白云凹陷东部深水区LW3-1、LH34-2及LH29-1等天然气藏为代表,构成了以天然气为主但亦具石油及水合物资源潜力的深水油气富集区。由于南部裂陷带深水区处在洋陆过渡型地壳靠近洋壳一侧,地壳薄而裂陷深、断陷规模大,其与北部浅水区相比多了一套上渐新统海相烃源岩。该区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偏高,烃源岩多处在成熟-高熟凝析油及湿气阶段,以产大量天然气及少量轻质油和凝析油为主,具有上渐新统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和中新统深水扇混源型天然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含油气系统。油气纵向分布具有深水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及浅层气/生物气与深部常规油气共生叠置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浅水区/深水区 多种资源叠置 油气成藏组合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石油钻采工程模拟试验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进 刘书杰 +3 位作者 周建良 严德 田瑞瑞 李春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2,共3页
深水恶劣的海洋环境及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深水油气田在钻采过程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研制了深水石油钻采工程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可以模拟3 000~5 000 m水深的海底环境。在试验装置底部加装海底土后能够进行深水喷射法下表层套管、... 深水恶劣的海洋环境及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深水油气田在钻采过程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研制了深水石油钻采工程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可以模拟3 000~5 000 m水深的海底环境。在试验装置底部加装海底土后能够进行深水喷射法下表层套管、深水浅层地质灾害预测、深水水下井口稳定性、深水水下采油树力学分析及深水石油装备等模拟试验,也可以开展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插拔桩等模拟试验研究。该装置具有环境压力高、内部空间大、土质置换方便、操作简单、数据采集可靠以及试验过程可视化等特点。深水模拟试验装置为我国深水钻完井模拟试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试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模拟试验水压 浅层钻井 海底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浅层气动力压井排量计算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鹏 孙宝江 +1 位作者 张晶 王志远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48,64,共4页
针对深水钻井过程中的浅层气问题,利用多相流理论,建立了深水钻井浅层气动力压井参数计算模型,并证明了其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动力压井过程中,压井排量呈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并最终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深水钻井浅层气动力压井过... 针对深水钻井过程中的浅层气问题,利用多相流理论,建立了深水钻井浅层气动力压井参数计算模型,并证明了其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动力压井过程中,压井排量呈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并最终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深水钻井浅层气动力压井过程中应适时调整压井液排量以保持井底恒压,从而达到既防止气体继续侵入,又防止压裂地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浅层气 动力压井 排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评估及安全控制技术进展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来斌 谢仁军 殷启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5,共11页
深水油气资源是国际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和技术争夺的制高点,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丰富,但面临更恶劣的深水海洋环境、更复杂的浅层地质灾害、更具挑战的深层地质条件和更苛刻的深水油气开采工况,致灾机理复杂,作业风险极高,探索适用于南... 深水油气资源是国际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和技术争夺的制高点,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丰富,但面临更恶劣的深水海洋环境、更复杂的浅层地质灾害、更具挑战的深层地质条件和更苛刻的深水油气开采工况,致灾机理复杂,作业风险极高,探索适用于南海深水油气开采的风险评估及安全控制技术体系,是确保深水油气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针对深水油气开采面临的海洋环境、浅层灾害、深层地质、气井开采等四大挑战,通过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形成了具有南海特色的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评估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体系,包括深水海洋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深水浅层地质灾害预测与控制、深水钻井井控与应急救援、深水油气开采设施安全检测及监测等关键技术,指出超深水、深水深层、深远海等待勘探领域亟需解决复杂井作业风险高、关键核心装备和工程软件依赖进口、深水安全环保要求极高、数字智能化转型迫切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持续追求本质安全、推进关键装备和工程软件的国产化、增强高效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智能化保安全等发展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评估及安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实现南海深水油气安全、高效、自主、可控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开采 风险评估 安全控制 海洋环境 浅层建井 深水井控 结构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浅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邓嵩 樊洪海 +4 位作者 牛军 任威严 刘玉含 刁皓玉 祝兆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8-144,共7页
深水浅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给深水浅层钻井设计和工程安全带来极大挑战。根据深水浅层地层特征,运用四参数流变模型进行了波动压力计算,在此基础上考虑深水浅层隔水管安全余量和浅层地质灾害安全余量建立了深水浅层钻井液安全密度... 深水浅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给深水浅层钻井设计和工程安全带来极大挑战。根据深水浅层地层特征,运用四参数流变模型进行了波动压力计算,在此基础上考虑深水浅层隔水管安全余量和浅层地质灾害安全余量建立了深水浅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确定方法。以我国南海莺琼盆地YC1井为例,计算分析了深水浅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隔水管安全余量、浅层安全余量对深水浅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影响较大。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利用双梯度钻井技术(DGD)解决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的方法,可为深水钻井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浅层 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 波动压力 隔水管安全余量 浅层安全余量 莺琼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