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eck Motion and Ship Airwake on Ski-Jump Takeoff Performance of Carrier-Based Aircraft 被引量:2
1
作者 Li Kangwei Zhen Ziyang Sun Yili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6年第4期510-518,共9页
We first analyzed the force and motion of naval aircraft during launching process.Further,we investigated the ship deck with the form of a ramp and established deck motion model and ship airwake model.Finally,we condu... We first analyzed the force and motion of naval aircraft during launching process.Further,we investigated the ship deck with the form of a ramp and established deck motion model and ship airwake model.Finally,we conducted simulations at medium sea.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deck motion on takeoff varied with initial phases,and airwake could help reducing aircraft′s sinkage.We also found that the deck motion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effect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deck motion and ship airw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i-jump takeoff deck motion ship airwake SINK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akeoff Simulation of a Wing in Proximity to the Ground
2
作者 Omer Kemal Kinaci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6年第2期136-143,共8页
Aircraft flying close to the ground benefit from enhanced efficiency owing to decreased induced drag and increased lift. In this study,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takeoff of a wing near the grou... Aircraft flying close to the ground benefit from enhanced efficiency owing to decreased induced drag and increased lift. In this study,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takeoff of a wing near the ground using an Iterativ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BEM) and the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Two stand-alone sub-codes and a mother code, which enables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ub-codes, are developed to solve for the self-excitation of the Wing-In-Ground (WIG) effect. The aerodynamic force exerted on the wing is calculated by the first sub-code using the IBEM, and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wing is calculated by the second sub-code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The mother code commands the two sub-codes and can solve for the aerodynamics of the wing and operating height within seconds. The developed code system is used to solve for the force,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of an NACA6409 wing at a 4° Angle of Attack (AoA) which has various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the literature. The effects of thickness and AoA are then investigated and conclusions were drawn with respect to generated results. The proposed model provid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understanding the flight dynamics and it is specifically beneficial at the pre-design stages of a WIG effect cra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g-in-ground effect ground proximity flightdynamics iterativ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mathematical model takeoff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OFOPERATIONALCAUSESOFAIRPLANETAKEOFFACCIDENTS
3
作者 Ang Haisong Department of Aircraft Engineering, NUAA29 Yudao Street, Nanjing 210016, P. R. China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1996年第1期26-31,共6页
The possibility and causes of flight accidents by operational error/deviation in takeoff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three stages are each described individually: before liftoff, near liftoff and initial... The possibility and causes of flight accidents by operational error/deviation in takeoff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three stages are each described individually: before liftoff, near liftoff and initial climb. Relations of accident/incident causal factors by operational error with intrinsical flight mechanic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ight safety takeoff accident causes accide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奖状560飞机“NO TAKEOFF”警告系统排故分析
4
作者 连喜贺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8-80,共3页
“NO TAKEOFF”(不起飞)警告属于飞机指示告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提醒机组,飞机当前构型不符合起飞条件,要求机组采取措施及时中断起飞过程,待排除故障、修正构型,以保证飞机适航和飞行安全。本文以奖状560飞机NO TAKEOFF警告系统... “NO TAKEOFF”(不起飞)警告属于飞机指示告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提醒机组,飞机当前构型不符合起飞条件,要求机组采取措施及时中断起飞过程,待排除故障、修正构型,以保证飞机适航和飞行安全。本文以奖状560飞机NO TAKEOFF警告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出发点,阐述其典型故障隔离的分析思路、排故流程,分享故障隔离实际经验,共同提升民航维修安全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构型 不起飞警告 故障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电推进短距起降飞机的总体参数优化
5
作者 吕明浩 余雄庆 《航空工程进展》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基于分布式电动推进的短距起降飞机是一种新概念飞机,需要研究其总体参数的设计方法。以常规的涡桨飞机加装分布式电动螺旋桨的概念方案为示例,将这类飞机总体参数的设计问题提炼为一个优化设计问题;应用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方法,制定总... 基于分布式电动推进的短距起降飞机是一种新概念飞机,需要研究其总体参数的设计方法。以常规的涡桨飞机加装分布式电动螺旋桨的概念方案为示例,将这类飞机总体参数的设计问题提炼为一个优化设计问题;应用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方法,制定总体参数优化设计的流程。结果表明:该示例飞机总体参数优化后,能以最小的质量代价达到苛刻的短距起降要求(起飞滑跑距离小于100 m,着陆滑跑距离小于70 m);分布式螺旋桨安装在机翼下方且有一定的倾斜角,螺旋桨转速和直径适中;机翼面积有所增加,涡桨发动机的功率需求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推进 短距起降 飞机概念设计 多学科分析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飞机起降飞行姿态风险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凤娥 杜裕鑫 +3 位作者 刘玉妍 朱子垚 吴小林 韩晓彤 《航空计算技术》 2024年第4期7-12,共6页
飞机在执行飞行任务时,其起飞和降落两个阶段是整个飞行过程中最关键和最具挑战性的时刻之一,其起降飞行姿态的变化程度关系到整个飞机的安全性。为了降低飞机在起降过程的风险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飞机起降飞行姿态的风险检... 飞机在执行飞行任务时,其起飞和降落两个阶段是整个飞行过程中最关键和最具挑战性的时刻之一,其起降飞行姿态的变化程度关系到整个飞机的安全性。为了降低飞机在起降过程的风险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飞机起降飞行姿态的风险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综合利用了CBAM注意力机制、GSConv轻量化卷积模块和HIOU准则函数等深度学习和目标检测技术,实现了对飞机机翼、起落架等关键结构部位的准确检测,以便利用识别到的飞行姿态特征参数来对飞机当前的安全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估。经实验验证表明,该改进方法对于飞机起降阶段中的飞行姿态风险状况能够进行精准识别和检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YOLOv8 目标检测 特征提取 起降飞行姿态 风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六号月球背面自主起飞方案设计
7
作者 于洁 张洪华 +6 位作者 李骥 王志文 张录晨 关轶峰 张晓文 李林峰 孙国健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3,共12页
针对月球背面起飞任务的诸多约束,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突破了中继约束下的月球背面自主起飞技术,提出一套着陆起飞全自主流程,能够实现无中继的最小化条件下自主、按时起飞入轨.阐述了月球背面工作流程,介绍了GNC系统月球背面自... 针对月球背面起飞任务的诸多约束,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突破了中继约束下的月球背面自主起飞技术,提出一套着陆起飞全自主流程,能够实现无中继的最小化条件下自主、按时起飞入轨.阐述了月球背面工作流程,介绍了GNC系统月球背面自主起飞技术,通过月面自主定位、起飞对准、起飞参数计算和星敏感器自主调度等环节实现自主起飞准备功能,基于参数分时赋值和变长度指令处理机制设计一套月球背面着陆起飞全自主流程.月面自主起飞技术与着陆起飞全自主流程紧密结合,成功应用于嫦娥六号任务中,保证了首次月球背面起飞任务自主高效可靠,有效提升了GNC自主控制与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六号 月球背面 自主 起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表面起飞上升热控技术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金 刘彤杰 +8 位作者 徐亮 盛松 倪浩伟 杜艾 缪洪康 徐涛 王伟 吴志亮 朱虹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5期90-98,120,共10页
火星表面起飞上升热控技术是火星取样返回探测的关键技术,涉及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存储控温、火星表面起飞上升控温及火星在轨飞行控温等,具有温度指标要求高、控温维度大、资源紧张的特点。本文对国内外主要火星车及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火星表面起飞上升热控技术是火星取样返回探测的关键技术,涉及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存储控温、火星表面起飞上升控温及火星在轨飞行控温等,具有温度指标要求高、控温维度大、资源紧张的特点。本文对国内外主要火星车及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火星上升器的热控方案进行了调研和总结。分析表明火星表面探测器热控技术根据资源分配情况主要采用2种方式:当热控质量受限不明显时,可采用机械泵驱动流体回路技术配合常规热控措施,对大热耗单机进行热量收集和传输,实现废热的再利用;当热控质量受限严重时,需采用轻量化低功耗的控温措施,可采用复合纳米气凝胶隔热技术配合常规热控措施,高效隔绝火星表面低温对流环境,实现低功耗控温。随后提出了火星表面起飞上升的热控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气凝胶隔热技术、火星原位资源隔热技术、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技术、气动热防护技术及热试验模拟技术等,可为后续火星探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车 起飞上升 热控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生技术的尾座式VTOL无人机起降稳定控制及轨迹优化
9
作者 齐浩 李青洋 +3 位作者 吴嘉越 彭一明 聂宏 魏小辉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4年第3期263-277,共15页
尾座式垂直起降(Vertical takeoff/landing,VTOL)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稳定性差,与传统起落架的适配性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自由尾翼技术的新型起落架。该起落架采用串联多级结构,在降低机身高度的同时,保证... 尾座式垂直起降(Vertical takeoff/landing,VTOL)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稳定性差,与传统起落架的适配性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自由尾翼技术的新型起落架。该起落架采用串联多级结构,在降低机身高度的同时,保证了巡航状态下尾翼力臂的长度,并通过虚拟中心点力分布技术对动态着陆过程进行调控,简化了控制过程,有利于模式转换过程中的无缝轨迹优化。随后基于猫中心点单点数据集,利用神经网络对起落架控制进行训练,有效提高了起落架自适应起落速度和精度。最后,结合无人机不同模式的参数要求,进行多目标优化和相似性转换,有效提高了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机的着陆适应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垂直起降 起飞/着陆技术 稳定性控制 仿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机队运力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倩 何艳伶 赵龙 《航空计算技术》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为提高航空公司的收益,减小其运行成本,以航空公司空中运营成本和地面运营成本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以航班连续、飞机飞行时长、航线上旅客需求量、特殊机场条件、飞机最大航程等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机队运营成本控制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确定... 为提高航空公司的收益,减小其运行成本,以航空公司空中运营成本和地面运营成本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以航班连续、飞机飞行时长、航线上旅客需求量、特殊机场条件、飞机最大航程等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机队运营成本控制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确定机队运力配置方案,并将优化后各运行成本与航空公司原始成本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成本大大优化,由此可以验证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队规划 机场起降费 航路费 机型分配 机队运力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轴-涡扇变循环发动机方案及性能匹配设计研究
11
作者 任成 贾琳渊 +2 位作者 卜贤坤 陈玉春 杨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5,共10页
针对旋转机翼式垂直起降高速巡航飞行器,提出了一种新概念结构形式的涡轴-涡扇变循环(TSFVCE)发动机,能够分别在涡轴和涡扇两种模态工作。首先对涡轴-涡扇变循环发动机的结构及工作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建立基于变比热的部件级性能仿真模型... 针对旋转机翼式垂直起降高速巡航飞行器,提出了一种新概念结构形式的涡轴-涡扇变循环(TSFVCE)发动机,能够分别在涡轴和涡扇两种模态工作。首先对涡轴-涡扇变循环发动机的结构及工作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建立基于变比热的部件级性能仿真模型;然后通过循环分析,确定发动机第二涵道比为3,Flade外涵风扇压比为1.98,第一涵道比为0.11,完成发动机设计点性能方案设计;最后分析了核心机驱动风扇(CDFS)可调机构对发动机性能影响机理,得出CDFS放气阀对发动机涡扇模态下的推力与涡轴模态下的功率影响较大,对涡扇模态的推力影响最大为61.5%,对涡轴模态的功率影响最大为33.3%,可利用此特性实现发动机在涡扇和涡轴模态下推力和功率输出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起降飞行器 旋转机翼 变循环发动机 总体方案 循环分析 核心机驱动风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承旋转喷管型面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李瑶 徐惊雷 +2 位作者 潘睿丰 张玉琪 黄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6,共12页
针对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高机动飞行的迫切需求及其矢量喷管机械结构复杂笨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轴对称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设计的双轴承旋转喷管,通过采用双轴承结构和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相结合的方式,减少驱动结构,使喷管能更高效、轻... 针对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高机动飞行的迫切需求及其矢量喷管机械结构复杂笨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轴对称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设计的双轴承旋转喷管,通过采用双轴承结构和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相结合的方式,减少驱动结构,使喷管能更高效、轻便地实现短距/垂直起降,并且赋予了飞行器平飞模态高机动飞行的潜力。基于典型轴对称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构型,开展了双轴承旋转喷管的型面设计和运动规律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开展关键设计参数对喷管流场的影响研究,获得喷管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短距/垂直起降模态下,典型构型的双轴承旋转喷管推力矢量角最大可达108°,满足短距/垂直起降飞行器对喷管的要求。凹腔段的长短轴比值对喷管短距/垂直起降模态的性能影响较大,相同落压比条件下,长短轴比值越大,喷管的总推力系数越低,推力矢量角越大,并且推力矢量角最大差值达到41°。本文所提出的双轴承旋转喷管可为未来具备短距/垂直起降、高机动性能的飞行器动力系统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垂直起降 双轴承旋转喷管 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 气动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叠翼垂直起降飞行器多体动力学建模和控制
13
作者 吕海龙 刘燕斌 +2 位作者 陈柏屹 何真 贾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72-1782,共11页
针对旋翼飞行器续航能力有限及固定翼飞行器飞行场地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垂直起降的多单元翼串联式总体布局方案.首先,根据多体串联运动学和升力线理论,分析集中式变形的气动特性,并确定变形过程中的飞行攻角限制.然后,采用拟拉格朗... 针对旋翼飞行器续航能力有限及固定翼飞行器飞行场地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垂直起降的多单元翼串联式总体布局方案.首先,根据多体串联运动学和升力线理论,分析集中式变形的气动特性,并确定变形过程中的飞行攻角限制.然后,采用拟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完整描述各单元翼间相对运动特性的非线性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比固定翼与折叠翼在爬升过程中的飞行效率,验证了折叠翼的长续航能力以及良好的操纵性.最后,对定直平飞状态下折叠翼姿态与结构耦合特性进行模态分析,据此设计折展和飞行协同控制律,实现倾转折叠过程中的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起降 变体飞行器 拟拉格朗日方程 模态分析 飞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旋翼机和固定翼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理论综合估算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飞行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忠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根据旋翼机和固定翼飞机的气动理论开发了一个综合方法过程用于估算电动垂直起降(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e VTOL)飞行器的飞行性能。这种飞机通常采用多旋翼垂直飞行,螺旋桨和机翼的不同组合方式实现飞行。其中,对旋... 根据旋翼机和固定翼飞机的气动理论开发了一个综合方法过程用于估算电动垂直起降(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e VTOL)飞行器的飞行性能。这种飞机通常采用多旋翼垂直飞行,螺旋桨和机翼的不同组合方式实现飞行。其中,对旋翼和螺旋桨的气动性能采用传统动量理论分析和旋翼元素分析。本文利用此综合理论研究了12架e VTOL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包括多旋翼飞行器、矢量推进飞行器和升力巡航飞行器。计算了悬停、爬升和下降以及巡航水平飞行,不同飞行状态时驱动电机、旋翼和机身的飞行特性。据此,可以进一步确定电力推进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匹配螺旋桨或旋翼,从而满足飞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先进空中飞行器 旋翼 固定翼 飞行性能 气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培 韩贻明 +1 位作者 沙蒙嘎儿·巴合道列提 张欢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7-262,共6页
为提高水工建筑物巡视检查成果质量,实现水电站安全运行智慧化管理,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GIS等技术,建立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实现水工建筑物巡视检查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通过在工程区域合适位置建设无人机自动... 为提高水工建筑物巡视检查成果质量,实现水电站安全运行智慧化管理,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GIS等技术,建立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实现水工建筑物巡视检查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通过在工程区域合适位置建设无人机自动起降基站,实现无人机自动放飞、自主充换电;无人机按照巡检周期和航线任务定时执飞,自动采集数据并回传至巡检信息平台,平台对巡检数据进行智能识别、统计分析,并将缺陷标注在三维地图上进行可视化展示。该系统不仅可应用于水工建筑物巡视检查,也可为河道岸线巡查、河湖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自动起降基站 巡视检查 智能巡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温热浪对飞机起飞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坤 彭湘华 +2 位作者 刘海文 但博 王愚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3-48,68,共7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显著增多且对飞机性能的影响日益显著。利用机场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通用地球系统模式版本2(CESM2,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2)和波音性能软件(BPS,Boeing performance software)分析了中国...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显著增多且对飞机性能的影响日益显著。利用机场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通用地球系统模式版本2(CESM2,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2)和波音性能软件(BPS,Boeing performance software)分析了中国1973—2022年期间机场高温热浪发生的趋势,并定量评估了未来高温热浪事件对B737-800飞机最大起飞重量和起飞滑跑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1973—2022年期间平原机场纬度越低,高温日数上升趋势越明显,高温热浪事件在1989年后显著增多,而高原机场在此期间未发生高温热浪事件;2096—2100年期间4个机场的飞机最大起飞重量全部受到高温影响的限制,相较于2010—2014年减载天数明显增多,其中高原机场受影响程度最大;当飞机满载飞行时,飞机在3个平原机场的起飞滑跑距离随温度升高并呈非线性变化,温度越高,增长趋势越明显。该结论可为未来改造或新建机场跑道及航空公司制定飞行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高温热浪 机场 飞机性能 飞机最大起飞重量 起飞滑跑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仿生蜻蜓式垂直起降喷管的流动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17
作者 赵海宇 宋经远 +2 位作者 胡双卫 钟锐 王青山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2,共8页
为提高飞行器排气系统的隐身性及机动性,提出了一种仿生蜻蜓式垂直起降喷管,并对不同模式下喷管的流动特性及流道优化进行研究。首先运用CFD方法分别对常规巡航、S形隐身以及垂直起降模式下的蜻蜓式垂直起降喷管进行流场数值仿真,探究... 为提高飞行器排气系统的隐身性及机动性,提出了一种仿生蜻蜓式垂直起降喷管,并对不同模式下喷管的流动特性及流道优化进行研究。首先运用CFD方法分别对常规巡航、S形隐身以及垂直起降模式下的蜻蜓式垂直起降喷管进行流场数值仿真,探究该喷管的流动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喷管各舱段间相对转角对S形隐身模式及垂直起降模式下喷管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出相应模式下气动性能较优的蜻蜓式垂直起降喷管。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常规巡航模式下喷管气动性能较优;各舱段相对转角对喷管气动性能有较大影响,其中转角θ_(1)、θ_(2)、θ_(3)分别为-34°、12°、22°的S形隐身模式喷管以及θ_(1)、θ_(2)、θ_(3)分别为35°、30°、30°的垂直起降模式喷管的综合气动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系统 垂直起降喷管 CFD方法 气动性能 流道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传感器参数的起降点运动姿态换算技术研究
18
作者 张帅 孙慧 曹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11,共5页
针对以甲板为直升机起降平台的大型水面船舶,船载惯导装置安装布列位置与起降点距离较远,杆臂效应对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模型参数辨识影响较大,严重影响升沉运动预报精度。本文根据有限姿态传感器实时采集横摇、纵摇及升沉信息,结合相关... 针对以甲板为直升机起降平台的大型水面船舶,船载惯导装置安装布列位置与起降点距离较远,杆臂效应对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模型参数辨识影响较大,严重影响升沉运动预报精度。本文根据有限姿态传感器实时采集横摇、纵摇及升沉信息,结合相关船体坐标,从理论分析入手推导换算起降点的升沉速度,并采用船模试验数据对升沉换算误差及升沉极短期预报精度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起降点升沉运动换算对提高升沉极短期预报精度,辅助引导直升机舰面起降作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起降 极短期预报 升沉速度 船模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价BIM”模式应用研究
19
作者 王鹏程 吴天晴 +2 位作者 闫继科 李天清 王雪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本研究对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实地调研,并基于调研成果对传统造价行业存在的痛点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提出通过对设计BIM模型造价深化,实现BIM模型全流程应用的“造价BIM”发展模式,对“造价BIM”模式落地应用... 本研究对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实地调研,并基于调研成果对传统造价行业存在的痛点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提出通过对设计BIM模型造价深化,实现BIM模型全流程应用的“造价BIM”发展模式,对“造价BIM”模式落地应用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造价BIM”模式对推动咨询企业实现BIM模型全流程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实现“一个模型用到底”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工程算量 模型 工程造价 信息共享 协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联达BIM算量软件的通风空调系统的偏差分析
20
作者 崔红烨 徐川 孙康杰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2期208-211,共4页
近年来,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筑物造型的日益复杂,对工程造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工程量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为工程量计算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文章以某医院的通风空调系... 近年来,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筑物造型的日益复杂,对工程造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工程量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为工程量计算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文章以某医院的通风空调系统为例,通过广联达BIM算量软件和手工算量对该案例进行了工程量计算,并采用案例研究法和数据对比分析法对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比较。同时,对BIM算量软件设计结果偏差的来源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优化BIM技术在通风空调系统算量软件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工程量计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进一步提升建设项目的整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手工算量 偏差分析 工程造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