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辨识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建 孙越 江丽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光伏电站为实际参照模型,首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逆变器的工作区间划分为3个阶段,利用数学扰动法分别对3个阶段中的待辨识参数划分灵敏度高低等级,并由此提出不同阶段不同灵敏度参数分步辨识策略;其次,分阶段采集实际光伏电站工作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各待辨识参数的初始取值范围,设计同步辨识参数实验作为参照;最后提出改进的混沌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chaos genetic algorithm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GAPSO)作为辨识算法,分步分工作阶段辨识相关参数,通过对比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并将辨识结果代入仿真模型。结果结果表明,低灵敏度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误差远超过可接受范围,而CGAPSO分步辨识出的相关参数误差皆在1.1%以下,精度远高于同步辨识结果。结论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构建的辨识模型输出数据与实际逆变器工作数据契合度高,可准确反映逆变器实际工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逆变器控制策略 参数辨识 数学扰动法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蜣螂优化算法的入侵检测特征选择
2
作者 刘涛 王愉露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36-1943,共8页
针对网络入侵检测场景下蜣螂优化算法(DBO)收敛精度不高、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策略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LSDBO)。利用Cubic映射初始化种群,使用反向学习策略与Levy螺旋搜索策略提升算法搜索能力,使用高斯与柯西变异扰动策... 针对网络入侵检测场景下蜣螂优化算法(DBO)收敛精度不高、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策略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LSDBO)。利用Cubic映射初始化种群,使用反向学习策略与Levy螺旋搜索策略提升算法搜索能力,使用高斯与柯西变异扰动策略和贪婪策略提升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CIC-IDS2017数据集上的特征选择实验中,算法平均保留了8.1个特征,最优特征子集的平均准确率达到了98.01%,验证该算法在降低特征的同时可以确保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蜣螂优化算法 混沌映射 螺旋搜索 入侵检测 特征选择 对立学习策略 高斯与柯西变异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MPPT的四级充电控制策略
3
作者 许晓辉 李海虹 +1 位作者 张彬 张延军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6,共8页
针对传统蓄电池三级充电方式存在的功率输入不稳定、随机性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观察法(POM)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VSS-POM-MPPT)算法与四级充电算法相结合的光伏储能充电控制策略。通过搭建光伏模型,对VSS-PO... 针对传统蓄电池三级充电方式存在的功率输入不稳定、随机性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观察法(POM)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VSS-POM-MPPT)算法与四级充电算法相结合的光伏储能充电控制策略。通过搭建光伏模型,对VSS-POM与POM的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的跟踪速度进行对比,同时以稳压精度和稳流精度作为光伏电池为蓄电池充电时的性能评价指标。完成基于VSS-POM-MPPT算法的控制器程序设计,进行光伏电池向蓄电池充电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VSS-POM-MPPT相较于POM-MPPT在追踪到最大功率点时的用时减少了0.008 s,速度提升了24.3%;实验记录的蓄电池充电数据与本研究设计的充电算法一致,稳压精度和稳流精度分别为±0.4%、±0.8%,满足电力行业标准即±(0.5%~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PT 变步长扰动观察法 四级充电控制策略 蓄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差分扰动的改进PSO的PMSM参数辨识
4
作者 李安芳 吴钦木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5-30,共6页
为解决永磁同步电机(PMSM)参数辨识速度慢和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惯性权重的随机样本均值学习策略与差分扰动相结合的粒子群参数辨识方法。该算法根据粒子的适应度值对总体进行升序排序,适应度排在当前粒子前面的粒子构成一... 为解决永磁同步电机(PMSM)参数辨识速度慢和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惯性权重的随机样本均值学习策略与差分扰动相结合的粒子群参数辨识方法。该算法根据粒子的适应度值对总体进行升序排序,适应度排在当前粒子前面的粒子构成一个样本池,随机选择当前粒子样本池中k个粒子的平均行为进行学习,并采用基于Logistic函数的自适应惯性权重来提高算法的收敛性能。此外,为提高算法在早期搜索阶段的全局搜索能力,采用一种差分扰动策略并将其嵌入到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中。仿真结果表明,迭代次数在50次左右时参数辨识曲线出现收敛,并且定子电阻R_(s)、电感L_(q)和L_(d)、永磁体磁链ψ_f参数的辨识误差最高仅为1.58%,最低约为0.005 2%。所提策略能够准确识别电机参数,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参数辨识 差分扰动 自适应惯性权重 改进PSO 样本均值学习策略 混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鲸鱼算法构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粮食产量预测模型及效果分析
5
作者 赵晶晶 陈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48-2759,共12页
为了给农业及其相关部门制定粮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improved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IWOA)的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混合算法(IWOA-BP)。该混合算法先通过引入改进收敛因子、非线... 为了给农业及其相关部门制定粮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improved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IWOA)的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混合算法(IWOA-BP)。该混合算法先通过引入改进收敛因子、非线性惯性权重和最优邻域扰动策略改进鲸鱼优化算法,再将其最优解赋值给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最终提高IWOA-BP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选取全国近45年粮食总产量和7种影响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受灾面积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作为数据集,构建基于改进鲸鱼算法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粮食产量预测模型。多次实验表明,IWOA-BP模型在测试集上的表现均优于其他预测模型,包括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预测模型、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预测模型、基于鲸鱼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WOA-BP)预测模型以及基于粒子群算法的BP神经网络(PSO-BP)预测模型。IWOA-BP模型和ELM模型相比,前者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分别降低了77.12%、88.18%;和LSTM模型相比,前者的RMSE、MAPE分别降低了69.11%、47.36%;和WOA-BP模型相比,前者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RMSE和MAPE分别降低了43.78%、43.22%、45.96%。和PSO-BP模型相比,前者的MAE、RMSE、MAPE分别降低了89.67%、90.61%、90.82%。因此IWOA-BP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更高、预测误差更小且收敛速度更快,可有效地预测粮食产量,对于农业部门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技术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鲸鱼优化算法 非线性惯性权重 随机扰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搜索算法求解最小弱连通支配集问题
6
作者 李睿智 何锦涛 欧阳丹彤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55-3676,共22页
最小弱连通支配集问题是一个经典的NP难问题,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提出一种高效的局部搜索算法求解该问题.在该算法中,首先采用一个基于锁定顶点和频率反馈信息的初始解构造方法.该方法可以确保将一定处于最优解中的顶点和大概率... 最小弱连通支配集问题是一个经典的NP难问题,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提出一种高效的局部搜索算法求解该问题.在该算法中,首先采用一个基于锁定顶点和频率反馈信息的初始解构造方法.该方法可以确保将一定处于最优解中的顶点和大概率存在于最优解中的顶点添加到初始解中,从而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初始解.其次,提出基于双层格局检测策略,年龄属性和禁忌策略的方法来避免循环问题.第三,提出扰动策略,使得算法能够有效跳出局部最优.第四,将两个评分函数Dscore和Nscore与避免循环问题的策略相结合,提出有效的顶点选择方法,帮助算法选择适合添加到候选解中或从当前候选解中删除的顶点.最后,与现有的最优启发式算法和CPELX求解器,在4组基准测试实例上对提出的局部搜索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4组经典基准测试实例上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弱连通支配集问题 组合优化 局部搜索 反馈机制 扰动策略 年龄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扰动一次精修的程序化X射线衍射Rietveld法
7
作者 王晓涛 凌祥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6-1366,共11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扰动单次精修的程序化XRD Rietveld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多策略协同优化(6种参数激活顺序)筛选初始解,并引入可控随机扰动(Δx=0.0001~0.02,Δp=0.01~2%)迭代搜索全局最优解。以PbSO_(4)和Ca_(5)F(PO_(4))_(3)为...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扰动单次精修的程序化XRD Rietveld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多策略协同优化(6种参数激活顺序)筛选初始解,并引入可控随机扰动(Δx=0.0001~0.02,Δp=0.01~2%)迭代搜索全局最优解。以PbSO_(4)和Ca_(5)F(PO_(4))_(3)为例,程序化方法实现了过程全自动精修,所得晶胞参数和原子间距符合化学定律,且最终R_(wp)因子优于策略精修结果。通过3次独立实验验证,R_(wp)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0.015%,可复现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ETVELD精修 X射线衍射 晶体结构 随机扰动 程序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反馈的构网型储能换流器扰动抑制策略
8
作者 王金宁 李国庆 +2 位作者 张国辉 贾焦心 邵冰冰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分布式电源出力及负荷用电的随机性,造成直流微电网母线电压瞬时波动,影响系统安全及供电可靠性。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的扰动抑制策略来抑制网内功率波动对母线电压的影响,改善了下垂控制构网时的暂态响应。文章首先分析了母线... 分布式电源出力及负荷用电的随机性,造成直流微电网母线电压瞬时波动,影响系统安全及供电可靠性。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的扰动抑制策略来抑制网内功率波动对母线电压的影响,改善了下垂控制构网时的暂态响应。文章首先分析了母线电压暂态响应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前馈补偿的解耦方法,实现了电压外环与电流内环的解耦;然后,在不影响暂态特性的前提下,完成了控制系统的等效化简,实现了扰动观测器的应用,通过扰动观测器将功率扰动前馈至电压外环,实现了基于状态反馈的扰动抑制;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母线电压 状态反馈 扰动抑制 下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策略融合改进的海洋捕食者算法及其工程应用
9
作者 王逸文 王维莉 +1 位作者 杨宇鸽 周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91-2604,共14页
针对海洋捕食者算法寻优精度较低、收敛速度较慢等缺陷,提出一种多策略融合改进的海洋捕食者算法。首先,在迭代前通过反向差分变异对初始种群进行更新;其次,在高速比阶段提出一种双种群机制,分别以布朗运动和威布尔分布生成的步长进行... 针对海洋捕食者算法寻优精度较低、收敛速度较慢等缺陷,提出一种多策略融合改进的海洋捕食者算法。首先,在迭代前通过反向差分变异对初始种群进行更新;其次,在高速比阶段提出一种双种群机制,分别以布朗运动和威布尔分布生成的步长进行全局搜索,并根据适应度大小选取优势种群更新位置;然后,在最优个体确定阶段引入t分布自适应扰动策略,同时基于贪婪选择更新海洋记忆。基于10个基准测试函数以及部分CEC2017函数,通过收敛性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海洋捕食者算法,该算法在不同维度下的寻优精度与收敛速度均有明显改进,且显著优于其他对比算法。最后,通过压力容器设计与汽车侧面碰撞设计两个工程约束实例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启发式算法 反向差分变异 威布尔分布 自适应扰动策略 海洋捕食者算法 压力容器设计问题 汽车侧面碰撞设计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策略改进MPA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
10
作者 彭铎 张倩 +1 位作者 陈江旭 吴海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6,共8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非测距节点定位算法自身存在算法定位误差较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MMPA-3DDV-Hop算法。该算法先利用多通信半径细化节点间的跳数,然后添加了修正因子修正平均跳距,接着采用多策略融合改进MPA算法计算待定位节点位置...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非测距节点定位算法自身存在算法定位误差较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MMPA-3DDV-Hop算法。该算法先利用多通信半径细化节点间的跳数,然后添加了修正因子修正平均跳距,接着采用多策略融合改进MPA算法计算待定位节点位置最优解。多策略改进MPA算法首先利用Singer混沌映射策略对种群进行初始化,克服种群初始化的盲目性。其次,采用t-分布扰动策略来提升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在增加搜索空间多样性的前提下,达到快速收敛;最后,引入变异策略和小概率策略,将二者相结合来避免该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对改进算法在复杂度、收敛性和稳定性方面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MPA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3DDV-Hop算法、多通信半径算法以及3D-VNDV-Hop算法,MMPA-3DDV-Hop算法的归一化定位误差平均降低了21.3%、13%与5.7%左右,尽管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略有增加,但有效提高了算法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DV-Hop 修正因子 Singer映射 t-分布扰动策略 交叉变异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波 周健康 +3 位作者 赵玉清 张悦 彭浩 赵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287-14297,共11页
随着智能机器人导航技术的发展,路径规划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用于解决路径规划中机器人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首先,创建了一个二维空间模型,模仿机器人的路径规划过程... 随着智能机器人导航技术的发展,路径规划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用于解决路径规划中机器人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首先,创建了一个二维空间模型,模仿机器人的路径规划过程。为了加强算法的全局搜索性能,在全局搜索阶段的位置更新公式中引入了动态扰动系数,并将位置更新公式中的控制参数由线性递减改进为非线性递减。其次,在局部搜索阶段引入了反向学习选择策略,以平衡灰狼种群的多样性和算法的局部挖掘能力,提高了算法的收敛精度。选择8种常见测试函数进行检验,数据结果表明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将改进后的灰狼优化算法与原始灰狼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数据显示在简单、一般、复杂环境下,改进后的平均路径距离较改进前分别缩短了11.99%、7.79%、5.78%,平均迭代次数分别降低了75.63%、59.78%、43.67%,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最优距离和避障效果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狼优化算法 路径规划 动态扰动系数 非线性控制参数 反向学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的K-Means聚类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红达 王福顺 +3 位作者 孙小华 张广辉 王斌 何振学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56-162,共7页
为改进传统K-Means聚类算法中因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而导致聚类结果不稳定且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的K-Means聚类算法(AGDE-KM)。首先,设计自适应操作算子来提升算法前期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后期的收敛速度;其次,设计多... 为改进传统K-Means聚类算法中因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而导致聚类结果不稳定且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的K-Means聚类算法(AGDE-KM)。首先,设计自适应操作算子来提升算法前期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后期的收敛速度;其次,设计多变异策略并引入权重系数,在算法的不同进化阶段发挥不同变异策略的优势,平衡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当前种群最佳个体的高斯扰动交叉操作,为个体提供更优进化方向的同时保持种群在“维”上的多样性,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将算法停止执行时输出的最优解作为初始聚类中心替代传统K-Means随机选取的聚类中心。将提出算法在UCI公共数据库中的Vowel、Iris、Glass数据集和合成数据集Jcdx上进行对比实验,误差平方和(SSE)相对于传统K-Means分别减小5.65%、19.59%、13.31%、6.1%,聚类时间分别减少83.03%、81.33%、77.47%、92.63%。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寻优能力,显著提升了聚类的效果、效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聚类算法 差分进化算法 多变异策略 高斯扰动 UCI数据库 聚类中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GJO的流域水风光一体化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建英 荣娜 田珺玲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66-75,共10页
为发展双碳背景下的新型电力系统调度模型与方法,构建了一个考虑阶梯碳交易的含流域水风光一体化(WHWP)的多能互补调度模型。为提高含WHWP的多能互补调度模型这类高维度非凸优化问题的求解效率和适应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ogistic混沌... 为发展双碳背景下的新型电力系统调度模型与方法,构建了一个考虑阶梯碳交易的含流域水风光一体化(WHWP)的多能互补调度模型。为提高含WHWP的多能互补调度模型这类高维度非凸优化问题的求解效率和适应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准反射学习策略、高斯随机游走策略、最优个体局部搜索结合差分变异扰动策略的金豺优化算法(EGJO)。首先,利用Logistic混沌映射生成初始化种群,增强了算法的空间多样性;其次,通过在金豺算法搜索、包围并攻击阶段分别引入准反射学习策略和高斯随机游走策略更新豺狼对位置,强化算法全局寻优能力以及收敛速度;最后,合并更新位置后引入最优个体局部搜索结合差分变异扰动策略,提高求解精度。算例分析在扩展IEEE3机9节点和一个某省域简化电力系统展开。结果表明,考虑阶梯碳交易的含WHWP的多能互补调度模型的综合运行成本分别减少8.55%、10.78%,碳排放量分别减少178.26 t和17841.68 t;与主流的7种优化算法相比,EGJO求解成本最少分别降低1.108万元、1401万元,标准差分别降低了1.598和0.004;充分验证了本文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风光一体化 改进金豺算法 LOGISTIC混沌映射 准反射学习策略 高斯随机游走策略 差分变异扰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学习和二次有理核的模型无关局部解释方法
14
作者 周晟昊 袁伟伟 关东海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1,共7页
深度学习模型的广泛使用,在更大程度上使人们意识到模型的决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复杂难以解释的黑盒模型阻碍了算法在实际场景中部署。LIME作为最流行的局部解释方法,生成的扰动数据却具有不稳定性,导致最终的解释产生偏差。针对上述问... 深度学习模型的广泛使用,在更大程度上使人们意识到模型的决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复杂难以解释的黑盒模型阻碍了算法在实际场景中部署。LIME作为最流行的局部解释方法,生成的扰动数据却具有不稳定性,导致最终的解释产生偏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学习和二次有理核的模型无关局部解释方法ActiveLIME,使得局部解释模型更加忠于原始分类器。ActiveLIME生成扰动数据后,通过主动学习的查询策略对扰动数据进行采样,筛选不确定性高的扰动集训练,使用迭代过程中准确度最高的局部模型对感兴趣实例生成解释。并且,针对容易陷入局部过拟合的高维稀疏样本,在模型损失函数中引入了二次有理核来减少过拟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ActiveLIME方法引比传统局部解释方法具有更高的局部保真度和解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释 扰动采样 主动学习查询策略 二次有理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扰动鲸鱼优化算法的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15
作者 孙晓军 宋恩哲 +3 位作者 姚崇 李刚 杨旭昶 刘治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91-2000,共10页
为了使船舶混合动力系统动力性和经济性双向平衡与提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用于解决混合动力系统最佳功率分配的能量管理策略。针对天然气发动机动力响应和转速跟踪差的问题,利用等效燃料极小值算法中的最小化燃料原理扩... 为了使船舶混合动力系统动力性和经济性双向平衡与提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用于解决混合动力系统最佳功率分配的能量管理策略。针对天然气发动机动力响应和转速跟踪差的问题,利用等效燃料极小值算法中的最小化燃料原理扩充了性能指标函数,增加了抑制天然气发动机频繁波动工作和功率及时跟踪的加权项。针对鲸鱼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问题,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开发了自适应扰动鲸鱼优化算法。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扰动鲸鱼优化算法的能量管理策略可以实现5%~8%的燃料节省且可大幅度提升动力跟踪性能,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混合动力 能量管理策略 功率分配 天然气发动机 自适应扰动 功率跟随 动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求解最优机组组合问题的随机扰动蚁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17
16
作者 郝晋 石立宝 周家启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23-28,共6页
针对蚁群优化算法中易出现的停滞现象 ,设计出一种新颖的随机扰动蚁群优化算法。该算法包含了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提出了采用倒指数曲线来描述的扰动因子 ;二是设计出了相应的随机选择策略和扰动策略。此外 ,还对该算法中参数的选取方法... 针对蚁群优化算法中易出现的停滞现象 ,设计出一种新颖的随机扰动蚁群优化算法。该算法包含了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提出了采用倒指数曲线来描述的扰动因子 ;二是设计出了相应的随机选择策略和扰动策略。此外 ,还对该算法中参数的选取方法及取值范围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利用该算法求解最优机组组合问题 ,并在模型的转化、约束项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对两个测试系统进行计算 ,并与基本蚁群算法进行比较 ,证明了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克服基本蚁群算法计算时间较长和容易出现停滞现象的缺陷 ,具有更好的全局优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机组组合问题 随机扰动蚁群优化算法 电力系统 非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随机扰动特性的蚁群算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郝晋 石立宝 周家启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350-352,共3页
本文对基本蚁群算法中的转移概率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提出了一种新的转移策略。该转移概率带有一定的自适应性 ,且具有很强的扰动特性。
关键词 蚁群算法 转移概率 转移策略 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和扰动混合的多策略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新超 刘子阳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4年第2期218-225,共8页
通常的粒子群优化算法采取单一的学习策略,不利于搜索信息的有效保留,因此将改进的差分变异策略引入到粒子的速度更新中以增强算法的群体多样性;综合利用差分变异与扰动策略两种不同的产生新解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多策略交叉学习机制算法D... 通常的粒子群优化算法采取单一的学习策略,不利于搜索信息的有效保留,因此将改进的差分变异策略引入到粒子的速度更新中以增强算法的群体多样性;综合利用差分变异与扰动策略两种不同的产生新解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多策略交叉学习机制算法DPPSO(hybri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ith differential and perturbation)。每一个粒子通过引进的差分变异操作和扰动操作分别产生一个中间粒子,再选择较好的粒子作为当前粒子的新位置,从而实现所有粒子动态地选择更好的生成策略来更新自己的位置和速度,因此该交叉策略能够有效提高PSO算法的群体多样性和搜索路径的多样性,粒子可以获取更好的启发式信息,沿着不同的路径被引向更有潜力的搜索区域。实验结果表明了两种策略的有效性和互补性,DPPSO算法比其他三种算法有更好的综合表现,具有有效的全局收敛能力和准确定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PSO) 多策略 差分变异 扰动策略 数值优化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全波形反演目标函数性态 被引量:50
19
作者 董良国 迟本鑫 +1 位作者 陶纪霞 刘玉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45-3460,共16页
地震波传播的复杂性所引起的地震反演中强烈的非线性问题是目前全波形反演在技术上遇到的最大难题,了解全波形反演中不同的目标函数随不同物性参数的不同摄动尺度的变化性态,对选择合理的反演方法和反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照Jannan... 地震波传播的复杂性所引起的地震反演中强烈的非线性问题是目前全波形反演在技术上遇到的最大难题,了解全波形反演中不同的目标函数随不同物性参数的不同摄动尺度的变化性态,对选择合理的反演方法和反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照Jannane等对波形反演目标函数性态的分析方法,通过变密度声波方程,分析了多种地震数据子集的不同目标函数随物性参数的摄动尺度的变化关系,重点分析了它们的非线性程度,为进行分步骤、分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和反演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目标函数 摄动尺度 非线性 反演策略 数据子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定标法在健康者与偏瘫患者三级平衡检测中的有效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盛 朱奕 +2 位作者 朱晓军 孟殿怀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骶骨定标法在三级平衡检测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招募健康者(n=10)及脑损伤偏瘫患者(n=11),分别进行骶骨定标法结合外力干扰的姿势应力试验,并采集受试者的平衡策略量表(BSS)得分及重心平均摆动幅度(MSA)及平均摆动速度(MSV);... 目的:探讨骶骨定标法在三级平衡检测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招募健康者(n=10)及脑损伤偏瘫患者(n=11),分别进行骶骨定标法结合外力干扰的姿势应力试验,并采集受试者的平衡策略量表(BSS)得分及重心平均摆动幅度(MSA)及平均摆动速度(MSV);偏瘫患者还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站起-走"计时测试(MTUG)。结果:①偏瘫患者的BSS得分与一级[Berg平衡量表静态成分(SBBS)]、二级平衡测试[Berg平衡量表动态成分(DBBS、MTUG)]无相关性(P>0.05);②骶骨定标点的重心MSA、MSV与BSS得分之间呈负相关(健康人:rs=-0.76,rs=-0.77;偏瘫患者:rs=-0.78,rs=-0.68)。结论:以BSS为代表的三级平衡具有不同于一二级平衡的性质;骶骨定标法结合外力干扰所测得的MSA及MSV能反映健康人及偏瘫患者的三级平衡能力,骶骨定标法可用于三级平衡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定标法 外力干扰 平衡策略量表 三级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