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stem-Level EMC Assessment for Military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Based on a Modified Four-Level Assessment Model 被引量:5
1
作者 Ping Zhou Yinghua Lv +1 位作者 Zhihong Chen Hongping Xu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8年第8期39-53,共15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MC technology, EMC assess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EMC design. Although numerous EMC assessment models are available today, few of them can provide a tradeoff between efficienc...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MC technology, EMC assess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EMC design. Although numerous EMC assessment models are available today, few of them can provide a tradeoff between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for the specific case of military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Face to this situation, a modified four-level assessment model is proposed in the paper. First, the development of EMC assessment technology is briefly reviewed, and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EMI environment is introduced. The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proposed model is outlined, 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s are explor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it, an example involv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a military vehicle is presented.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to the signal layer, a hierarchical assessment on the entire system i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model, and we can make a qualitative EMC assessment on the EMC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Based on a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more accurate, more efficient and less time-consuming,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EMC assessment on militaryvehic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e hop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will serve a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system-level EMC assessments for other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itary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system-level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assessment four-level assessment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的分层贝叶斯网络模型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钰 韩峰 +1 位作者 陆希成 王建国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95-2703,共9页
针对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层贝叶斯网络的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模型建模方法.分析了电子系统分层结构特征及其电磁脉冲效应的特点,应用电磁拓扑理论中的相互作用顺序图分析系统电磁耦合途径,确定系统内底... 针对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层贝叶斯网络的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模型建模方法.分析了电子系统分层结构特征及其电磁脉冲效应的特点,应用电磁拓扑理论中的相互作用顺序图分析系统电磁耦合途径,确定系统内底层屏蔽区域节点,研究了相互作用顺序图与系统分层贝叶斯网络的拓扑关联关系,在系统分层贝叶斯网络模型中增加底层屏蔽区域节点层,从而建立系统易损性评估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建模步骤.最后以某电子机械传动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问题为例说明了建模和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敏感性 易损性 可靠性 电子系统 分层贝叶斯网络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屏蔽机壳的电子设备系统级电磁敏感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爱民 张杭 +1 位作者 陈德桂 弥大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0-194,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场路结合、对具有屏蔽机壳的电子设备进行系统级电磁敏感性(EMS)仿真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外部电场分布,对电场沿固定路径积分,得到所需的表面干扰电压,将外部电磁干扰对内部电路的影响等效为电压源的作用... 提出了一种基于场路结合、对具有屏蔽机壳的电子设备进行系统级电磁敏感性(EMS)仿真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外部电场分布,对电场沿固定路径积分,得到所需的表面干扰电压,将外部电磁干扰对内部电路的影响等效为电压源的作用,再利用基于电路模型和全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部高速电路进行EMS仿真分析,弥补了以往在EMS分析时只以实验为主,缺乏理论依据的缺陷.实例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简单、直观,不仅可以详细分析电子设备内部高速电路中干扰的传播情况,而且可以对内部高速电路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敏感性 有限元法 电子设备 屏蔽机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熔体中磁性杂质颗粒的电磁分离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磊 焦万丽 +1 位作者 尉海军 姚广春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4-526,共3页
分析了磁性杂质颗粒在电磁场中的受力情况,采用磁平衡法测量了铝熔体中两种典型富铁相杂质颗粒的磁化率,指出铝熔体中的富铁相杂质是顺磁性物质,在电磁场中受到电磁力和磁场力的驱动作用,确定其在分离器上的聚集方式.静态电磁分离试验... 分析了磁性杂质颗粒在电磁场中的受力情况,采用磁平衡法测量了铝熔体中两种典型富铁相杂质颗粒的磁化率,指出铝熔体中的富铁相杂质是顺磁性物质,在电磁场中受到电磁力和磁场力的驱动作用,确定其在分离器上的聚集方式.静态电磁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大于145 mT时,电磁力起主要作用;当磁场强度小于120mT时,磁场力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杂质颗粒 磁化率 电磁力 磁场力 电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位数字信号控制器电磁敏感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统 周长林 +2 位作者 周东方 钊守国 高其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4-48,共5页
研究了传导电磁干扰下,数字信号控制器的电磁抗扰性能预测与分析。针对一种典型32位数字信号控制器,设计了基于直接功率注入法的敏感度测试平台,测试得到了敏感度阈值;并通过S参数测量、输入输出缓冲器信息规范(IBIS)参数提取,建立了集... 研究了传导电磁干扰下,数字信号控制器的电磁抗扰性能预测与分析。针对一种典型32位数字信号控制器,设计了基于直接功率注入法的敏感度测试平台,测试得到了敏感度阈值;并通过S参数测量、输入输出缓冲器信息规范(IBIS)参数提取,建立了集总参数的电磁敏感度仿真预测模型。模型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在10 MHz到1GHz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直接功率注入 电磁敏感度 数字信号控制器 I/O缓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随机拓扑方法分析系统级高功率微波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鑫 孟萃 刘以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1-224,共4页
为研究高功率微波与复杂系统的耦合问题,提出了随机拓扑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新的系统级电磁敏感度分析预测方法,它结合电磁拓扑理论和随机耦合模型理论,可对包含多个腔体的复杂系统的短波电磁耦合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介绍了随机拓扑方法... 为研究高功率微波与复杂系统的耦合问题,提出了随机拓扑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新的系统级电磁敏感度分析预测方法,它结合电磁拓扑理论和随机耦合模型理论,可对包含多个腔体的复杂系统的短波电磁耦合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介绍了随机拓扑方法的理论基础,并利用计算机机箱搭建了双腔体和多腔体实验平台。使用该方法对目标位置处感应电压的统计分布进行了预测,并与其他方法得到的感应电压分布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拓扑 随机耦合模型 随机拓扑方法 电磁敏感度 统计电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模电流注入等效电磁脉冲辐射技术仿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卢新福 魏光辉 +3 位作者 潘晓东 范丽思 万浩江 张勇强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9-103,115,共6页
为解决电磁脉冲(EMP)辐射敏感度试验中构建大范围强场的困难,在天线和线缆为干扰耦合主要途径的情况下,提出差模电流注入等效强电磁脉冲场辐射的试验方法,分析时域内辐射场强与等效注入电压幅值间的关系,研究等效注入电压波形特征的获... 为解决电磁脉冲(EMP)辐射敏感度试验中构建大范围强场的困难,在天线和线缆为干扰耦合主要途径的情况下,提出差模电流注入等效强电磁脉冲场辐射的试验方法,分析时域内辐射场强与等效注入电压幅值间的关系,研究等效注入电压波形特征的获取方法,并仿真验证试验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辅助设备响应为线性的条件下,场强与等效注入电压的幅值在时域内满足线性外推关系;当辅助设备端口匹配时,辐射时耦合装置监测端电压与等效注入电压的波形仅在幅值上存在倍数关系,其他波形特征相同;在仿真试验构成的理想条件下,高场强辐射与等效注入试验所得受试设备响应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注入 电磁脉冲 辐射敏感度 差模电流 定向耦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信号控制器电磁敏感度的环境温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长林 梁臻鹤 +2 位作者 余道杰 钊守国 钱志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3-1059,共7页
针对典型数字信号控制器(Digital Signal Controller,DSC)的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电磁特性与温度特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环境温度对其传导电磁敏感度的影响.结合电磁敏感度行为级模型结构,分析了电磁干扰的作用机制,导出了DSC中金属... 针对典型数字信号控制器(Digital Signal Controller,DSC)的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电磁特性与温度特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环境温度对其传导电磁敏感度的影响.结合电磁敏感度行为级模型结构,分析了电磁干扰的作用机制,导出了DSC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MOS)器件阈值电压和迁移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利用直接功率注入与环境温度联合控制技术,从实验和仿真两个方面分析了模型各部分特征参数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揭示了电磁敏感度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变化的内在因素,并测试了不同温度下典型DSC的电磁敏感度阈值.结果表明,DSC敏感度行为单元中MOS器件阈值电压和迁移率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会造成其电磁敏感度随环境温度产生显著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性 电磁敏感度 直接功率注入 环境温度 数字信号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意电磁干扰辐照下电子设备响应的∞范数上确界评定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梁涛 谢彦召 席志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0-168,共9页
为量化表征有意电磁干扰(IEMI)辐照对电子设备的电磁损伤能力,本文围绕IEMI辐照下设备响应波形∞范数的上确界评定,通过构建关于时域波形变量的泛函优化问题,求解了能最大化斜率峰值及冲击峰值两类∞范数的IEMI辐射场波形,获得了范数上... 为量化表征有意电磁干扰(IEMI)辐照对电子设备的电磁损伤能力,本文围绕IEMI辐照下设备响应波形∞范数的上确界评定,通过构建关于时域波形变量的泛函优化问题,求解了能最大化斜率峰值及冲击峰值两类∞范数的IEMI辐射场波形,获得了范数上确界关于设备电磁耦合效率函数的解析解。研究发现,能最大化斜率峰值、冲击峰值范数的IEMI均为具有宽带脉冲波形特征,且范数上确界分别由耦合效率函数的高频、低频分量强度决定。选取了Vivaldi及对数周期两类超宽带天线作为受扰设备,通过对比分析了不同∞范数目标最优IEMI波形的时、频域特征,验证了范数定界方法具备准确性及全局最优性。研究解决了IEMI辐射波形复杂多变条件下的设备辐射抗扰度量化评估问题,完善了极端条件下的电磁安全评估理论,对于创新IEMI抗扰度试验技术及防护加固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意电磁干扰 辐射抗扰度 范数定界 泛函优化 超宽带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红外跟踪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及改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翔飞 张新朝 李志攀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07-609,共3页
介绍了某红外跟踪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某红外跟踪装置采用了从器件到系统级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经过改进设计,通过了专业电磁兼容检测机构的检测,满足了GJB151A的要求。在同类产品中处于较高水平。
关键词 电磁兼容性 电磁敏感性 电磁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上线缆布设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晓 刘东升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8,66,共8页
反坦克导弹弹上线缆数量众多,既能对外界产生辐射干扰,又是外部辐射干扰的敏感设备,电磁兼容问题比较突出。有必要研究弹上线缆的布设技术,尽可能从设计阶段减少潜在的电磁兼容问题。建立了线缆辐射发射和辐射敏感度模型,分析了线缆类... 反坦克导弹弹上线缆数量众多,既能对外界产生辐射干扰,又是外部辐射干扰的敏感设备,电磁兼容问题比较突出。有必要研究弹上线缆的布设技术,尽可能从设计阶段减少潜在的电磁兼容问题。建立了线缆辐射发射和辐射敏感度模型,分析了线缆类型、屏蔽层接地、芯线粗细、主回线间距、线缆距大导电平面的距离5个要素对线缆辐射发射和线缆辐射敏感度性能的影响。通过导引舱线缆电场辐射敏感度仿真,验证了导引舱线缆抗干扰能力。最后对弹上线缆的布设提出了4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坦克导弹 导引舱 线缆 电磁兼容 辐射发射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物质磁化率和磁导率性质定性分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分子聚丙烯酰胺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作达 姚恒善 欧阳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9-462,467,共5页
介绍了一项正在研发中的创新分析技术“电磁感应式磁化率化学定性分析方法”的原理和装置结构。采用该技术定性分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分子-聚丙烯酰胺样品,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该技术利用不同单组分样品磁化率、磁导率性质... 介绍了一项正在研发中的创新分析技术“电磁感应式磁化率化学定性分析方法”的原理和装置结构。采用该技术定性分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分子-聚丙烯酰胺样品,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该技术利用不同单组分样品磁化率、磁导率性质不同的原理,采用电磁感应电动势方法检测样品在磁场中所产生的附加磁场变量强度,以进行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说明,磁化率定性分析技术可以分析800万相对分子质量以下的大分子-聚丙烯酰胺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分析 大分子 磁化率 聚丙烯酰胺 电磁感应电动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光电跟踪产品电磁兼容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琳 邹斌阳 +1 位作者 高淑慧 李洪波 《航空兵器》 2007年第2期19-21,共3页
以某光电跟踪产品为研究背景,从电磁干扰三要素出发,按照分层设计的思路完成了某光电跟踪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结合具体实践,分别介绍了某光电跟踪产品的有源器件选型和印制板设计,接地设计,屏蔽设计以及滤波设计和瞬态干扰抑制。实验表... 以某光电跟踪产品为研究背景,从电磁干扰三要素出发,按照分层设计的思路完成了某光电跟踪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结合具体实践,分别介绍了某光电跟踪产品的有源器件选型和印制板设计,接地设计,屏蔽设计以及滤波设计和瞬态干扰抑制。实验表明,该光电跟踪产品通过了电磁兼容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测,完全满足系统的电磁兼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电磁敏感性 电磁干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对计算机设备的易感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栋 许黎明 李红刚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25-27,38,共4页
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威胁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对高性能、复杂的电子设备提出了更加苛刻的可靠性要求。就当前测试用电磁脉冲环境以及电磁脉冲的测试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在引述相关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比对不同的试验结果,从网络链路的后... 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威胁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对高性能、复杂的电子设备提出了更加苛刻的可靠性要求。就当前测试用电磁脉冲环境以及电磁脉冲的测试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在引述相关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比对不同的试验结果,从网络链路的后门耦合效应到计算机频率与电磁脉冲影响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分析并阐述了电磁脉冲条件下计算机设备的易感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计算机设备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惯性测量组合的电磁敏感度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志勇 刘洁瑜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6-968,972,共4页
采用双因素等重复试验方差分析(ANOVA)方法实现对惯性测量组合的电磁敏感度试验评定。将惯性测量组合(IMU)参数标定测试与电磁敏感度试验相结合,克服了单独进行电磁敏感度试验难以区分评定等级的难题,从而获得参数标定位置因素与电磁干... 采用双因素等重复试验方差分析(ANOVA)方法实现对惯性测量组合的电磁敏感度试验评定。将惯性测量组合(IMU)参数标定测试与电磁敏感度试验相结合,克服了单独进行电磁敏感度试验难以区分评定等级的难题,从而获得参数标定位置因素与电磁干扰强度因素对惯性测量组合输出脉冲个数的单独影响和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敏感度 试验评定 方差分析 惯性测量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聂琼 钱敏 丁杰 《印制电路信息》 2010年第12期9-12,共4页
文章基于对电磁兼容(EMC)的介绍,主要研究了电子设备载体印刷电路板的设计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研究的重点为走线方式、接地、分割、旁路和去耦以及天线效应。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电磁兼容(EMC) 电磁干扰(EMI) 电磁敏感性(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频率对应电能表计量误差值精确测量的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波 封志明 陈道升 《上海计量测试》 2011年第2期18-20,共3页
针对目前电能表EMS试验中人工干预过多、驻留时间无法确定等问题,提出一种与EMS频率相对应的电能表计量误差值精确测量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使EMS频率点与电能表计量误差值一一匹配,同时可动态设置驻留时间,提高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和测量... 针对目前电能表EMS试验中人工干预过多、驻留时间无法确定等问题,提出一种与EMS频率相对应的电能表计量误差值精确测量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使EMS频率点与电能表计量误差值一一匹配,同时可动态设置驻留时间,提高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和测量速度,并以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表计量误差 电磁抗扰度(EMS) 自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子设备电磁敏感性的仿真建模与优化设计方法
18
作者 张爱民 张杭 +2 位作者 谢美娟 李宏 陈德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8-692,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内部电路的建模方法和基于该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建模方法采用微粒群优化算法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相结合的网络训练方法,利用高频仿真软件构造的样本集,对3层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解决了电子设备在... 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内部电路的建模方法和基于该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建模方法采用微粒群优化算法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相结合的网络训练方法,利用高频仿真软件构造的样本集,对3层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解决了电子设备在电磁敏感性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中,仿真模型存在的计算量和存储量大的问题.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微粒群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内部电路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改变了以往寻优过程中穷尽式搜索的方式.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神经网络仿真模型的仿真时间比高频仿真模型缩短了1000倍以上,优化设计后的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也提高了6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设备 神经网络 优化设计 电磁敏感性 微粒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EMS标准研究与制定
19
作者 邵羽达 封志明 +3 位作者 陈道升 邓凌翔 吴平宏 周雷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1年第1期9-12,共4页
根据GB/T17626I,EC61000-4以及UL1741-2005等国内外关于电子信息产品电磁抗干扰(EMS)的标准,分别研究了其关于静电放电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和雷击浪涌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以及严酷度等级的要求,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可再生能源电... 根据GB/T17626I,EC61000-4以及UL1741-2005等国内外关于电子信息产品电磁抗干扰(EMS)的标准,分别研究了其关于静电放电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和雷击浪涌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以及严酷度等级的要求,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可再生能源电能转换装置EMS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磁抗扰度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显示器电磁敏感性初探
20
作者 谢大刚 吴楠 +2 位作者 喻菁 杨向松 侯冬云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12-314,共3页
采用大电流注入(BCI)的试验方法对计算机用CRT显示器的电磁敏感性(EMS)进行研究。试验中,将某一频率下不同幅度的连续波信号作为电磁干扰信号注入到VGA接口的RGB、水平同步(HS)、垂直同步(VS)信号线中。当HS信号线中注入干扰信号时,CRT... 采用大电流注入(BCI)的试验方法对计算机用CRT显示器的电磁敏感性(EMS)进行研究。试验中,将某一频率下不同幅度的连续波信号作为电磁干扰信号注入到VGA接口的RGB、水平同步(HS)、垂直同步(VS)信号线中。当HS信号线中注入干扰信号时,CRT出现斜条纹这一电磁敏感现象,电磁干扰信号越强,斜条纹越明显,而RGB、VS信号线注入时,则没有出现上述现象。此外,还研究了注入信号与HS信号线耦合信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显示器 VGA HS 电磁敏感性 B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