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8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吴许雄 徐丽美 +4 位作者 黄娟 杨雅玲 汪昭楚 梁瑞文 石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1-827,共7页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两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将92例患者均行3D-HRAM及直肠腔内超声(endoanal ultrasonography,EAUS)检查,检测括约肌信息,与术中记录对比,评估二者诊断效能及定位准确性。第二阶段将已检测的92例患者按伴/不伴肛门功能障碍症状分组,进一步评估2种检测方法对于术后括约肌损伤代偿/失代偿病例的诊断及定位价值。结果:92例患者经3D-HRAM诊断括约肌损伤41例,敏感度为61.19%,特异度为88%,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9,定位准确率为44.77%;经EAUS诊断57例,敏感度为85.07%,特异度为76%,AUC为0.813,定位准确率为71.64%,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提示3D-HARM对复杂性肛瘘术后括约肌损伤的诊断效能和定位准确率均低于EAUS。通过症状分组后,3D-HRAM对于有症状的括约肌损伤(失代偿)病例的诊断效能及定位准确率明显优于无症状组,而与EAUS相似(P=0.763)。结论:3D-HRAM的应用优势在于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失代偿的病例,可为肛门控便机制及损伤代偿机制的研究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括约肌损伤 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模型 诊断与定位 损伤代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AP融合CNN模型的自适应RSSI指纹定位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仕勋 黄文鲜 +1 位作者 李敏 徐凯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1,共10页
基于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位置指纹的Wi-Fi室内定位现已被大量应用于各类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中。但指纹定位的精度受到RSSI信号的剧烈波动影响,难以满足高精度位置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克服该困难,提出一种结合虚拟A... 基于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位置指纹的Wi-Fi室内定位现已被大量应用于各类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中。但指纹定位的精度受到RSSI信号的剧烈波动影响,难以满足高精度位置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克服该困难,提出一种结合虚拟AP技术与高精度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判别模型的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距离比定位得到虚拟AP的位置,并将该信息与RSSI融合作为数据增强CNN模型的输入,确定样本的位置。设计实验方案采集实际的用户终端RSSI数据,构建指纹定位的数据集,验证所提出的指纹定位方案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该数据集上,所提出的方法在确定区域时的准确度达到91%,并将95%的定位误差控制在2 m以内。对比现有的定位方案,所提出的方案在定位精度上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指纹定位 卷积神经网络 虚拟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核桃树枝条分叉点定位与修剪位置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志富 马文强 +3 位作者 项斌斌 杨莉玲 沈晓贺 刘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5-172,共8页
为定位核桃树枝条分叉点,筛选枝条修剪位置,该研究提出了基于改进UNet模型与图像处理的枝条分叉点定位与修剪位置选择方法。首先,改进语义分割模型,VGG16-UNet中添加MCA(multi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attention)模块,命名为VMfd-UNet... 为定位核桃树枝条分叉点,筛选枝条修剪位置,该研究提出了基于改进UNet模型与图像处理的枝条分叉点定位与修剪位置选择方法。首先,改进语义分割模型,VGG16-UNet中添加MCA(multi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attention)模块,命名为VMfd-UNet,实现核桃树树干和枝条的识别与分割;其次,提取掩膜细化处理,根据枝条相交情况、相对位置关系,结合图像处理与深度信息定位枝条分叉点;最后,以k-means聚类枝条分叉点三维坐标的欧几里得距离计算出质心,取距离质心最近的枝条分叉点作为修剪位置。试验表明,VMfd-UNet在整个数据集上的平均像素精度m PA和平均交并比mIoU分别比VGG16-UNet高4.86、4.85个百分点,在验证集上表现优异,树干和枝条的mPA分别达到96.71%和90.42%,mIoU分别达到90.27%和79.86%,参数量为35.73 M。以枝条分叉点选择修剪位置,平均准确率达到83.2%。该研究可为核桃树准确定位修剪点提供位置参考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核桃 修剪 UNet模型 分叉点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交互式多模型算法的车辆高精度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戴玉峰 苏圣超 +1 位作者 崔文霞 汪义旺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600,共11页
针对传统交互式多模型算法在车辆运动过程中模型匹配不及时、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改进交互式多模型与容积卡尔曼滤波的算法,以改善车辆定位效果.首先,将惯性测量单元和路侧单元的观测结果融合为量测信息;然后,设计一种... 针对传统交互式多模型算法在车辆运动过程中模型匹配不及时、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改进交互式多模型与容积卡尔曼滤波的算法,以改善车辆定位效果.首先,将惯性测量单元和路侧单元的观测结果融合为量测信息;然后,设计一种自适应转弯模型,应对角速度非固定时单一匀速转弯模型无法有效定位车辆的情况;进一步考虑模型非线性、状态向量维度较高的特点,采用容积卡尔曼滤波估计车辆状态;最后,提出改进的交互式多模型算法,通过二次交互优化模型概率.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模型切换速度和车辆定位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其定位误差相比传统交互式多模型算法降低了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定位 交互式多模型 卡尔曼滤波 状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缆地震勘探检波器定位模型性能评估
5
作者 桑凯巍 匡翠林 +4 位作者 杨伊珺 段楚峰 张昊楠 杨保财 阮福明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
针对海洋地震勘探观测环境复杂多变,导致不同定位模型解算的检波器坐标存在一定程度差异的问题,分析比较拖缆地震勘探检波器定位模型的性能:利用仿真和实测数据对弧段模型、多项式曲线模型和严密曲线积分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并... 针对海洋地震勘探观测环境复杂多变,导致不同定位模型解算的检波器坐标存在一定程度差异的问题,分析比较拖缆地震勘探检波器定位模型的性能:利用仿真和实测数据对弧段模型、多项式曲线模型和严密曲线积分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并与美国离子地球物理公司拖缆后处理软件Sprint中的3种模型进行比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未加误差的理想情况下,所有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直行缆形,但在转向状态下多项式模型存在建模误差;在加入误差情况下,严密曲线积分模型和多项式曲线模型表现出较高的误差抑制能力,其中前者在多缆复杂形态场景中表现最优,而多项式模型在转向状态下存在较大的建模误差,此外,Sprint模型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偏差。实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检波器定位模型间存在3~5 m的差异,且Sprint的3种模型表现出更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缆地震勘探 检波器定位 弧段模型 多项式曲线模型 严密曲线积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级联模型下基于时效性的负影响力源定位方法
6
作者 严杰 陈崚 +1 位作者 刘维 李斌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中,有害信息的传播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识别和定位有害消息源对于控制舆论至关重要。在社交网络的实际传播中,有害信息的可信度在传播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不考虑这一因素会导致传播源定位的准确性降低。...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中,有害信息的传播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识别和定位有害消息源对于控制舆论至关重要。在社交网络的实际传播中,有害信息的可信度在传播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不考虑这一因素会导致传播源定位的准确性降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独立级联模型下基于时效性的传播源定位方法。在定义了节点激活概率衰减系数的基础上,通过Bayes模型计算出节点被感染的后验概率;然后通过随机游走计算所有节点影响力,选取影响力大于阈值的节点加入候选源集合。最后,比较候选源集合节点的感染时间与其到观测节点的距离来选取k个源节点集合。在真实和合成网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多个传播源,源定位结果的精确度高于其他类似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独立级联传播模型 影响力传播 感染时间 传播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GCN-TL:软件错误部分定位场景下二分图图卷积神经网络Transformer定位模型
7
作者 施恩译 常舒予 +2 位作者 陈可佳 张扬 黄海平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62-872,共11页
在现代复杂软件项目中,软件错误与代码呈现“多对多”的对应关系,一个软件错误往往由多个代码变更集引起,一个代码变更集也会引起多个软件错误。因此,对于软件错误往往只能实现部分定位,难以追溯全部的相关代码。传统架构对于代码变更... 在现代复杂软件项目中,软件错误与代码呈现“多对多”的对应关系,一个软件错误往往由多个代码变更集引起,一个代码变更集也会引起多个软件错误。因此,对于软件错误往往只能实现部分定位,难以追溯全部的相关代码。传统架构对于代码变更集或软件错误语义特征的提取,往往只分别独立地依赖各自的上下文。现代软件项目规模庞大,代码依赖错综复杂、这样分别独立的语义提取方式,降低了单个文本语义特征的质量与鲁棒性,导致最终的定位性能下滑。为实现对软件错误相关代码的全面追溯,提出了BiGCN-TL模型。BiGCN-TL重点聚焦训练模型促进不同文本之间信息交互的能力,旨在降低对单个文本语义特征质量的依赖,使得在现代软件项目规模庞大、代码依赖错综复杂、单个文本语义特征提取困难的场景下,仍能通过高效的信息交互,提取到高质量语义特征,提高定位准确率。首先根据已知的部分定位关系,微调基于Transformer的预训练模型。然后,创新性地将软件错误和代码变更集建模成二分图的数据结构,借此充分利用已知的“多对多”关系,并使用微调后的编码器得到节点特征的初始表示。之后,基于二分图设计链接预测任务,训练GCN与二分类鉴别器。借助图卷积操作和注意力机制动态更新节点特征,重点训练模型促进文本信息的交互,动态更新节点特征的能力,从而得到高质量全局分类特征,最终输出匹配预测得分。在多个数据集上开展了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BiGCN-TL相比传统方案的优越性,并通过消融实验确认了各模块的有效性。此外,通过探索多种预训练模型与GCN的组合,并结合具体案例和可视化分析,进一步验证了BiGCN-TL的通用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定位 预训练模型 链接预测 二分图 图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LBFGS算法的电缆故障定位模型拟合
8
作者 何雨飞 张学武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有限内存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算法(Limited-memory 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 algorithm,LBFGS)是拟合电缆多端电量故障定位模型的高效、经典算法之一。然而,随着电缆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多端电量特征显著增加... 有限内存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算法(Limited-memory 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 algorithm,LBFGS)是拟合电缆多端电量故障定位模型的高效、经典算法之一。然而,随着电缆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多端电量特征显著增加,使得现行的LBFGS算法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其效率亟需进一步提高。在经典LBFGS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指数因子搜索操作机制。在模型稳定向最优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梯度矩阵元素进行指数因子搜索操作机制。在更新梯度矩阵元素过程中,通过分析先前的步长更新数据,解空间的搜索步长进行智能缩放,促使模型函数能够快速拟合收敛。仿真试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算法可使模型函数拟合收敛过程摆脱无效步长,增多有价值步长的数量,显著提高模型拟合效率。由于拟合过程中对先前步长更新数据的分析,使得模型拟合过程极为稳定。仿真模拟试验证实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故障定位 模型回归 LBFGS算法 智能指数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DE扩散模型的多类异常检测和定位
9
作者 蒋世杰 夏秀山 +1 位作者 翟伟 曹洋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88,共13页
多类异常检测和定位旨在训练一个单一模型,在多类场景下该模型能够识别出偏离正常的异常区域。最近基于扩散模型的方法在该项任务中表现出色而开始受到关注,然而,现有方法侧重于改进扩散模型去噪网络,通过添加更多约束,保持多步生成的... 多类异常检测和定位旨在训练一个单一模型,在多类场景下该模型能够识别出偏离正常的异常区域。最近基于扩散模型的方法在该项任务中表现出色而开始受到关注,然而,现有方法侧重于改进扩散模型去噪网络,通过添加更多约束,保持多步生成的高一致性,实现更高的重构性能,但更多的采样步数也意味着更高的计算开销。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常微分方程(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ODE)扩散模型的多类异常检测和定位方法,只需一步即可实现高质量的重构生成,同时引入时间步感知网络来缓解采样步数少可能导致的一致性和恒等捷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重构质量。在通用的基准数据集MVTec-AD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精度上可与当前最先进方法相媲美,但是计算量更低速度更快,满足了工业异常检测和定位的高精度和实时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异常检测 异常定位 扩散模型 去噪网络 常微分方程 无监督学习 时间步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为Mate 40 Pro联合定权随机模型的GPS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10
作者 卢立果 林灿辉 +1 位作者 赵宝贵 吴汤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3-380,共8页
在城市复杂场景中,智能手机接收的卫星信号易被遮挡,导致其产生严重的多路径效应问题,而顾及多路径效应的联合定权随机模型有助于对智能手机在不同城市复杂场景下的多路径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基于Geo++RINEX Logger采集的全球定位系统(G... 在城市复杂场景中,智能手机接收的卫星信号易被遮挡,导致其产生严重的多路径效应问题,而顾及多路径效应的联合定权随机模型有助于对智能手机在不同城市复杂场景下的多路径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基于Geo++RINEX Logger采集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双频手机数据,采用传统的高度角和载噪比两种随机模型与顾及多路径效应的联合定权随机模型对比分析单点定位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开阔场景下,在水平和高程方向上,联合定权随机模型较传统的高度角和载噪比两种随机模型的均方根(RMS)值分别提升了17.02%、14.67%和2.64%、0.81%;在建筑半遮挡场景下,水平和高程方向的RMS值分别提升了3.07%、1.84%和4.24%、4.11%;在树木半遮挡场景下,水平和高程方向的RMS值分别提升了4.75%、3.30%和6.07%、3.49%。相比于两种传统的随机模型,顾及多路径效应的联合定权随机模型对观测场景的变化更加敏感,能够有效抑制多路径误差的影响。在华为Mate 40 Pro智能手机的城市复杂定位场景中,联合定权随机模型展现出更优的单点定位精度,具备应用于大众消费级导航市场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为Mate 40 Pro智能手机 多路径效应 联合定权随机模型 单点定位精度 城市复杂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发射机倾斜时的磁感应透地定位性能分析模型
11
作者 王羿帆 杨维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5-1465,共11页
为评估井下发射机倾斜对磁感应透地定位精度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套井下发射机倾斜时的透地定位性能分析模型。通过坐标系旋转角度表征发射线圈倾斜状态,分别分析发射机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对定位性能的影响。针对接收机在定位坐标系不同... 为评估井下发射机倾斜对磁感应透地定位精度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套井下发射机倾斜时的透地定位性能分析模型。通过坐标系旋转角度表征发射线圈倾斜状态,分别分析发射机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对定位性能的影响。针对接收机在定位坐标系不同象限中随机分布导致的定位失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接收机摆放位置的定位坐标系建立方法。基于该坐标系及坐标转换关系,可得到井下发射机倾斜时地面接收机处磁感应强度的测量值,进而使用路径法、方向法和双频法分别计算存在定位误差的发射机位置。仿真分析了井下发射机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收发机间垂直和水平距离以及接收机间距对3种定位方法定位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定位误差与发射机倾斜角度呈显著正相关,但受倾斜方向影响较弱。透地深度增加时,3种定位方法的性能均会下降且差异较小。收发机间水平距离增大时,3种定位方法的定位性能也会下降但敏感性显著不同。接收机间距存在最优阈值。因此,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和接收机摆放间距,可减小井下发射机倾斜对透地定位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 透地定位 线圈倾斜 误差分析 坐标系 应急救援 定位方法 坐标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大模型隐私保护的监控图像定位
12
作者 李强 白少雄 +1 位作者 熊源 袁薇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2-839,共8页
监控图像的视觉定位是工业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视觉定位算法缺少对图像中隐私信息的保护,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容易导致敏感内容泄露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大模型(LVM)的监控图像定位方法。首先,设计基于LVM隐私保护的视觉定位架... 监控图像的视觉定位是工业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视觉定位算法缺少对图像中隐私信息的保护,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容易导致敏感内容泄露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大模型(LVM)的监控图像定位方法。首先,设计基于LVM隐私保护的视觉定位架构,以利用少量文本提示和参考图像对输入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其次,提出面向风格迁移图像的特征匹配算法用于相机位姿的估计。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定位结果误差较小,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前提下大幅减少了隐私泄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模型 监控定位 视觉大模型 视觉定位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执行机构在食品分拣机械中的精准定位与误差补偿模型
13
作者 王建祖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4,共9页
[目的]研究气动执行机构在食品分拣机械中的精准定位与误差补偿模型,提高定位精度和动态响应。[方法]分析气缸直径、位置传感器分辨率、摩擦力等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Stribeck摩擦模型的修正方法,并采用ARIMA模型进行气压... [目的]研究气动执行机构在食品分拣机械中的精准定位与误差补偿模型,提高定位精度和动态响应。[方法]分析气缸直径、位置传感器分辨率、摩擦力等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Stribeck摩擦模型的修正方法,并采用ARIMA模型进行气压波动预测补偿。结合模糊PID自整定算法和双闭环控制架构优化控制策略。[结果]通过数字孪生平台验证,负载突变时最大跟踪误差从0.38 mm降至0.05 mm,稳定时间减少至0.48 s。连续24 h试验中,定位误差标准差在±0.03 mm以内。在工业验证阶段,定位时间从120 ms减少至85 ms,废品率降至0.15%。[结论]试验模型可显著提高食品分拣机械的定位精度、动态响应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执行机构 食品分拣机械 精准定位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D-YOLO网络的电能质量复合扰动检测分类和时间定位模型
14
作者 罗斌 王慧芳 +3 位作者 倪旭明 李佶 吴昊 林恺丰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190,共9页
为准确识别电能质量扰动类型,进一步挖掘扰动内部特征,提出基于一维YOLO(1D-YOLO)网络的电能质量复合扰动检测分类和时间定位模型。模型利用带残差结构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对扰动波形进行深度的特征提取;利用特征金字塔网络融合不同尺度... 为准确识别电能质量扰动类型,进一步挖掘扰动内部特征,提出基于一维YOLO(1D-YOLO)网络的电能质量复合扰动检测分类和时间定位模型。模型利用带残差结构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对扰动波形进行深度的特征提取;利用特征金字塔网络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在3个不同尺寸的特征图上完成8种基本扰动分层检测。以基本扰动为检测对象,有效实现了单一扰动和多重扰动的层次化建模,仿真实验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和时间定位精度,现场数据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的泛化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扰动 时间定位 多任务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模型的处理策略对海底大地控制点定位的影响
15
作者 吕志鹏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GNSS-A联合定位技术是确定海底大地控制点坐标的主要方式,换能器位置误差被认为是GNSS-A联合定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误差来源。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如下3种参数估计方法:(1)忽略换能器位置误差影响的最小二乘(LS)估计;(2)将换能器位置... GNSS-A联合定位技术是确定海底大地控制点坐标的主要方式,换能器位置误差被认为是GNSS-A联合定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误差来源。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如下3种参数估计方法:(1)忽略换能器位置误差影响的最小二乘(LS)估计;(2)将换能器位置误差合并到声学测距误差随机部分的改进最小二乘(ILS)估计;(3)将换能器位置误差引入水下声学定位模型的总体最小二乘(TLS)估计。本文通过蒙特卡洛模拟从估计偏差、有效性和计算效率等多方面对上述3种参数估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S估计原理简单且计算效率最高;TLS估计偏差最小且最有效,但其计算效率最低且收敛可靠性较差;ILS估计作为折中方案,相较LS估计减小了估计偏差且提高了有效性,相对于TLS估计提高了计算效率且增强了收敛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模型 GNSS-A 海洋PNT系统 EIV模型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观token和标志点token的头影解剖标志点定位模型
16
作者 陆刚 肖金梅 +2 位作者 王向文 蒋芸 蔺想红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6,共9页
目前,已有的深度学习模型还无法准确、可靠地定位出2D头影X射线图像上的解剖标志点。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头影测量的基于表观token和标志点token定位的模型。首先,从原始图像中采样出分辨率不同但大小固定的图像块;其次,将图像块输入到... 目前,已有的深度学习模型还无法准确、可靠地定位出2D头影X射线图像上的解剖标志点。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头影测量的基于表观token和标志点token定位的模型。首先,从原始图像中采样出分辨率不同但大小固定的图像块;其次,将图像块输入到特征提取网络中提取多尺度特征;再次,通过线性投影将多尺度特征转换成表观token,将其与标志点token一起输入到关系推理层中,让标志点token在推理层中学习其与表观token间的内在关系;最后,经过多次迭代推理,令初始点以级联的方式逐步向目标移动。与先进的基线模型相比,所提出模型在公开头影X射线图像上表现出更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方式 头影测量 标志点定位 关系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便携式X线机在导航手术中定位异物的方法及模型实验
17
作者 马旦 谢瑞 +4 位作者 王馨 刘琛 吴炜 赵铱民 白石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使用便携式X线机在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中确定异物空间位置的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在便携式X线机的引导下,由导航设备记录两条经过异物的直线上的4个点,计算这两条直线公垂线段的中点作为异物的探测坐标(双线... 目的:探讨一种使用便携式X线机在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中确定异物空间位置的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在便携式X线机的引导下,由导航设备记录两条经过异物的直线上的4个点,计算这两条直线公垂线段的中点作为异物的探测坐标(双线法)。构建金属异物模型,两名操作员使用双线法分别测量异物坐标10次,将测得的异物坐标与异物实际坐标进行比较,分析定位精度。使用电离辐射探测仪,测量每次定位过程中模型术区与操作者不同部位的辐射剂量。结果:双线法测定异物坐标的精度为(1.98±0.77)mm,不同操作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次定位过程中,模型术区累计辐射剂量为(221.45±50.15)μSv,操作者胸前累计辐射量为(4.44±1.35)μSv。结论:双线法在术中测量异物坐标,其精度能满足临床需求,不同操作者测量的精度存在一定差异。该方法所产生的辐射剂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导航系统 便携式X线机 异物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n模型的轨道交通轨枕精确定位技术
18
作者 闫晓夏 郭建钦 +3 位作者 翟胡超 刘玉涛 李俊鑫 王亮先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129,共6页
[目的]在轨道交通检测监测中,轨道的精确里程信息对于检测数据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研究并设计一种轨枕精确定位技术。[方法]由于轨道视频巡检系统采集图像并进行里程定位存在一定误差,故采用YOLOv8n目标检测模型对巡检图像... [目的]在轨道交通检测监测中,轨道的精确里程信息对于检测数据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研究并设计一种轨枕精确定位技术。[方法]由于轨道视频巡检系统采集图像并进行里程定位存在一定误差,故采用YOLOv8n目标检测模型对巡检图像的轨枕和地面电子标签进行定位和里程校正。基于YOLOv8n模型,使用全新的(增强交并比)方法,通过损失函数改进和轨枕计数的结构约束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模型的轨枕目标检测模型YOLOv8n_SC。创新地引入结构优化算法,解决了轨枕被分割在前后2张图像内的计数问题,对重复检测和漏检问题进行结构化约束补齐。以广州某市域地铁线路为例,采用改进后的YOLOv8n_SC模型对线路轨枕和电子标签进行检测和里程校正,极大改善了对轨枕的漏检和误检。[结果及结论]经上述改进和约束后的轨枕精确定位模型YOLOv8n_SC显著提高了轨枕的定位精度,实现了轨枕级的精确里程定位方法,轨枕定位准确率达100%。在不增加系统设备情况下,YOLOv8n_SC模型提高了巡检图像采集系统的里程精度,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轨枕定位 目标识别 里程校正 结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台式激光甲烷检测仪的天然气泄漏溯源定位模型开发与评估
19
作者 陈学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天然气站场突发气体泄漏事故的应急响应高度依赖于泄漏位置与泄漏量等关键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当前,多数天然气站场已配备云台式激光甲烷检测仪,该设备具备感知微小泄漏的能力,但由于缺乏配套气云循迹与搜索算法,无法实现对泄漏源的自主... 天然气站场突发气体泄漏事故的应急响应高度依赖于泄漏位置与泄漏量等关键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当前,多数天然气站场已配备云台式激光甲烷检测仪,该设备具备感知微小泄漏的能力,但由于缺乏配套气云循迹与搜索算法,无法实现对泄漏源的自主搜寻。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建立了全局式泄漏源搜索模型(GSRC)和球形泄漏源搜索模型(SSRC),并分别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评估其有效性和优缺点。结果表明,基于实时气云浓度和搜索算法建立的GSRC和SSRC两种泄漏源搜索模型,赋予了云台式激光甲烷检测仪对泄漏的自动搜寻和定位功能,同时,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基本参数值;建立了西部典型站场全尺度CFD泄漏扩散模型,模拟发现SSRC模型具有最小的搜寻路径长度和平均搜寻时间,即最高的搜寻效率;将SSRC模型内嵌至云台式激光甲烷检测仪的工控平台后,现场试验数据显示,在10~60 m^(3)/h泄漏速率条件下,86%的泄漏事件可在4 min内完成定位,且44%定位误差不超过2 m,72%定位误差不超过4 m。该泄漏源搜寻模型可大幅提高搜寻精度,为应急抢险和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站场 泄漏溯源 计算流体力学 全局式泄漏源搜索模型 球形泄漏源搜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LSTM混合模型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接地故障定位
20
作者 刘宝良 张明 +4 位作者 高庆忠 张晨 宋阳 程施霖 吴尚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8-364,共7页
基于风电场复杂运行环境和多分支混合集电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s,LSTM)混合模型(CNN-LSTM)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策... 基于风电场复杂运行环境和多分支混合集电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s,LSTM)混合模型(CNN-LSTM)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策略。采集故障时零序电流,构建风电场单相接地故障数据集,将CNNLSTM混合模型改进为适合故障测距的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在线故障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与CNN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相比,CNN-LSTM混合模型方法定位准确率更高,在不同故障距离和故障电阻情况下均可使用。研究结论为风电场集电线路接地故障定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定位 卷积神经网络 风电场 集电线路 零序电流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