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山油藏底水窜流规律及控水治理
1
作者 张中涵 李琳 +4 位作者 许德广 周杨 耿万磊 吕东方 赵光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73,共9页
随着裂缝型底水油藏的开发,底水水窜现象日益严重,导致油井普遍高含水低效生产。强非均质性是裂缝型底水油藏水窜的主要原因,明确底水水窜规律、探究底水油藏高效堵水调剖工艺是治理水窜的核心所在。文章在草古1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的基础... 随着裂缝型底水油藏的开发,底水水窜现象日益严重,导致油井普遍高含水低效生产。强非均质性是裂缝型底水油藏水窜的主要原因,明确底水水窜规律、探究底水油藏高效堵水调剖工艺是治理水窜的核心所在。文章在草古1潜山油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底水油藏水窜影响因素并优化堵水体系最佳注入段塞参数,为裂缝型底水油藏水窜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借助裂缝型底水油藏三维物理模型,探究了裂缝型底水油藏底水能量、井控裂缝位置及非均质性对水窜的具体影响作用机制;其次选取适用于草古1潜山油藏的耐温冻胶和纳米石墨强化泡沫体系开展段塞参数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底水能量由1mL/min升至5mL/min,底水水锥倾角缩小24°,见水时机由0.20PV提前至0.11PV,同时采收率减小8.5%;裂缝位于直斜井跟端相较于位于趾端水锥倾角增大20°,见水时机延后0.06 PV,采收率升高7%;低渗透区由直斜井跟端移向趾端,水锥倾角增大25°,见水时机滞后0.09PV,采收率升高6.1%。最佳注入段塞组合为先注入纳米石墨强化泡沫后注耐温冻胶,最佳注入段塞用量为0.3PV油层,最优段塞注入速度为3mL/min,该段塞调剖方法相较于注入单一泡沫或冻胶,水锥倾角增大37~39°,见水时机延后0.09~0.17 PV,后续底水驱采收率提高5.0百分点~12.3百分点,为裂缝型底水油藏水窜治理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型油藏 底水油藏 水窜规律 调剖堵水 段塞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GF84区块CCUS气窜封堵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涛 张星 +3 位作者 马坤玉 韦雪 唐培忠 张代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胜利油田GF84区块为低渗透油藏,采出程度较低,CO_(2)驱是提高该区块采收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前期开发中注采井之间已形成明显的气窜通道,现阶段亟需进行气窜封堵,提高CO_(2)驱波及系数,实现均衡驱替。通过分析GF84区块气窜特征与开发矛... 胜利油田GF84区块为低渗透油藏,采出程度较低,CO_(2)驱是提高该区块采收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前期开发中注采井之间已形成明显的气窜通道,现阶段亟需进行气窜封堵,提高CO_(2)驱波及系数,实现均衡驱替。通过分析GF84区块气窜特征与开发矛盾,将气窜类型划分为“裂缝型气窜”和“基质型气窜”,并制定了“裂缝封堵”和“基质调剖”的治理策略。在明确气窜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研发了硅盐树脂堵剂、CO_(2)气溶性发泡剂和高温冻胶堵剂,并形成了“硅盐树脂裂缝封堵+CO_(2)气溶性发泡剂、高温冻胶基质调剖”化学封堵分级调控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在GF84区块成功应用4口井,其中硅盐树脂裂缝封堵2口井,CO_(2)气溶性发泡剂基质调剖2口井,措施有效率100%,有效期在0.5 a以上。研究成果可为低渗透油田CO_(2)驱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驱 气窜 裂缝封堵 基质调剖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低渗透油藏CO_(2)泡沫微观尺度耐盐性及调驱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魏鸿坤 王健 +3 位作者 王丹翎 路宇豪 周娅芹 赵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3-710,共8页
针对高盐低渗透油藏CO_(2)驱存在的气窜问题,以长庆油田H3区块为研究对象,构建SiO_(2)纳米颗粒强化CO_(2)泡沫体系,从泡沫流变性、气液界面张力、气泡液膜厚度与渗透性、泡沫微观结构4个方面评价泡沫体系耐盐性;通过开展SiO_(2)纳米颗... 针对高盐低渗透油藏CO_(2)驱存在的气窜问题,以长庆油田H3区块为研究对象,构建SiO_(2)纳米颗粒强化CO_(2)泡沫体系,从泡沫流变性、气液界面张力、气泡液膜厚度与渗透性、泡沫微观结构4个方面评价泡沫体系耐盐性;通过开展SiO_(2)纳米颗粒强化CO_(2)泡沫体系并联岩心调驱实验,研究该体系调驱效果。根据实验结果,在油藏条件下,构建出配方为质量分数0.20%(OW-1)+0.30%(OW-4)+0.05%(SiO_(2))纳米颗粒强化CO_(2)泡沫体系,该泡沫体系的综合指数为36834 mL·min;该泡沫体系的微观尺度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矿化度46357 mg/L与矿化度500 mg/L的配液相比,泡沫流变性更好,气液界面张力在10 MPa时仅增加1 mN/m,液膜渗透性增加了0.14 cm/s,但仍具有良好的泡沫骨架结构,该泡沫体系具有良好的耐盐性。此外,在并联岩心渗透率级差为15.55的条件下,该SiO_(2)纳米颗粒强化CO_(2)泡沫体系对岩心剖面改善率达到了97.28%,采收率显著提升,展现出良好的调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低渗透油藏 长庆油田 气窜 CO_(2)泡沫 微观尺度 耐盐性 调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高温高盐油藏膨胀乳液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雷 叶荣俊 +2 位作者 陈德瑞 许文俊 张健鹏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6,共7页
塔里木盆地河道砂油藏属于超深高温高盐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注入水易沿物性较好的河道中央窜进。针对该问题,利用可视化微观模型与非均质长岩心模型开展膨胀乳液调驱物理模拟研究,分析调驱特征与机理,优选调驱参数与段塞组合方式,并进... 塔里木盆地河道砂油藏属于超深高温高盐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注入水易沿物性较好的河道中央窜进。针对该问题,利用可视化微观模型与非均质长岩心模型开展膨胀乳液调驱物理模拟研究,分析调驱特征与机理,优选调驱参数与段塞组合方式,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河道砂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类型主要包括多分支式簇状、并联式喉道状、角隅式凹状、分散式孤滴状、连片式成块状等类型。膨胀乳液的调驱机理为深部运移+增黏提压、膨胀封堵+变形运移、剥离油膜+推拉拖拽。优化调驱参数为:注入量为0.30倍孔隙体积,质量分数为8%,乳液粒径为微米级,注入速度为0.52 mL/min,注入段塞组合为0.15倍孔隙体积小粒径乳液颗粒+0.15倍孔隙体积大粒径乳液颗粒。现场应用表明调驱效果显著,调驱井组日产油量最高升至26.4 t,含水率最低降至32.1%。该研究成果对具有强非均质性的超深高温高盐河道砂油藏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乳液 调驱 超深油藏 高温 高盐 非均质 河道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质树脂封窜调剖体系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子麟 李希明 +2 位作者 王昊 任占春 唐存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122,156-157,共3页
针对渤南油田高温高盐油藏注入水沿高渗透条带窜进的问题,运用硅质树脂封堵地层高渗透条带方法调整注水剖面,进行了复合硅质与醛类固化剂及促凝剂生成硅质树脂封窜调剖体系的研究。研究表明,硅质树脂强度大于100 kPa,对高渗透率单... 针对渤南油田高温高盐油藏注入水沿高渗透条带窜进的问题,运用硅质树脂封堵地层高渗透条带方法调整注水剖面,进行了复合硅质与醛类固化剂及促凝剂生成硅质树脂封窜调剖体系的研究。研究表明,硅质树脂强度大于100 kPa,对高渗透率单管岩心封堵率大于98%,能够满足温度为100~160℃、矿化度为3000~50000 mg/ L 的油藏条件下封窜调剖要求。在渤南十区现场试验中注水井的油压增加了2.83 MPa,对应油井累计增油达3107 t,取得了显著增油降水效果;硅质树脂封窜调剖是一种改善高温高盐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树脂 封窜调剖体系 注入水窜流 渤南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高效泡沫体系TH-1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曹嫣镔 王秋霞 +4 位作者 郭省学 唐培忠 刘冬青 曹秋芳 宋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60-62,共3页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蒸汽汽窜、指进及重力超覆的矛盾 ,进行了高温泡沫封堵调剖技术研究 .主要包括高温泡沫剂配方的筛选及其高温封堵调剖剂性能评价 ,并对气液比、Na Cl含量、泡沫体系浓度对发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蒸汽汽窜、指进及重力超覆的矛盾 ,进行了高温泡沫封堵调剖技术研究 .主要包括高温泡沫剂配方的筛选及其高温封堵调剖剂性能评价 ,并对气液比、Na Cl含量、泡沫体系浓度对发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所研制的泡沫体系在 2 5 0℃ ,阻力因子≥ 1 5 .0时 ,对蒸汽调剖具有良好的封堵调剖性能 .该体系在胜利油田注蒸汽吞吐井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调剖技术 汽窜现象 流度比 储层 非均质性 泡沫剂 石油磺酸盐 蒸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示踪剂研究井间水流优势通道 被引量:30
7
作者 汪玉琴 陈方鸿 +4 位作者 顾鸿君 周惠泽 聂振荣 刘福奎 鲁明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2-514,共3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复合驱试验区为例,选取8种本底浓度低的示踪剂对试验区10个井组进行示踪剂监测,应用Eclipse软件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精细拟合与分析。依据示踪剂平均产出率、峰值突破速度、渗透率倍数、示踪剂峰型特征等表征参数... 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复合驱试验区为例,选取8种本底浓度低的示踪剂对试验区10个井组进行示踪剂监测,应用Eclipse软件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精细拟合与分析。依据示踪剂平均产出率、峰值突破速度、渗透率倍数、示踪剂峰型特征等表征参数把试验区井间水流通道划分为一级优势通道、次级优势通道与正常孔隙通道3种类型,提出一级优势通道用强调,次级优势通道用中调,正常孔隙通道正在发展到次级优势通道的(渗透率倍数接近8)用弱调。根据各井层通道类型与非均质特征,给出了各井组在各小层的调剖强度和调剖剂用量设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微量元素示踪剂 数值模拟 优势通道 示踪剂产出曲线 调剖强度 调剖剂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凝胶颗粒调剖特性评价 被引量:30
8
作者 岳湘安 侯吉瑞 +1 位作者 邱茂君 张宏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4,共4页
基于对聚合物凝胶颗粒封堵窜流通道的机理分析,提出以弹性封堵强度和破碎封堵强度作为吸水膨胀的凝胶颗粒在油藏孔隙中封堵特性的表征参数和评价指标。根据多测点岩心模拟实验得到的封堵系数分布及其动态规律,分析了凝胶颗粒段塞在岩心... 基于对聚合物凝胶颗粒封堵窜流通道的机理分析,提出以弹性封堵强度和破碎封堵强度作为吸水膨胀的凝胶颗粒在油藏孔隙中封堵特性的表征参数和评价指标。根据多测点岩心模拟实验得到的封堵系数分布及其动态规律,分析了凝胶颗粒段塞在岩心中的运移特性及其对窜流通道的封堵能力。综合利用上述指标参数和动态特征,可以评价聚合物凝胶颗粒的调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 聚合物凝胶颗粒 窜流通道 封堵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调堵剂的动态成胶性能 被引量:22
9
作者 曹功泽 侯吉瑞 +2 位作者 岳湘安 庄绪超 铁磊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74,共3页
深部封堵技术是改善窜流型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改性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体系是新型的聚合物凝胶调堵剂。采用30m超长填砂管,模拟了吉林扶余油田的基质和高渗透条带,研究了这种调堵剂在油藏运移过程中的动态成胶性能。研究结... 深部封堵技术是改善窜流型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改性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体系是新型的聚合物凝胶调堵剂。采用30m超长填砂管,模拟了吉林扶余油田的基质和高渗透条带,研究了这种调堵剂在油藏运移过程中的动态成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调堵剂在运移过程中仍能形成凝胶,其初始成胶时间与在静态条件下基本相同,但完全成胶时间比在静态条件下长;调堵剂完全成胶后,具有很强的封堵能力,封堵系数高达3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封堵 窜流型油藏 调堵剂 成胶时间 封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楼油田注汽井调剖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慧卿 张红玲 +2 位作者 王书林 王晗 包术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58,共4页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考虑汽窜通道内为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蒸汽驱的非活塞驱替模型,依据窜通井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给出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考虑汽窜通道内为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蒸汽驱的非活塞驱替模型,依据窜通井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给出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模型和汽窜动态资料确定井间窜通孔隙体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调剖段塞位置处于井间之半时,调剖效果较好,调剖段塞尺寸为10%~15%汽窜孔隙体积时蒸汽波及效率基本达到最大。对L1833井进行调剖参数设计,按照深部调剖原则选取颗粒堵剂粒径,调剖剂用量为32m^3,实施调剖后注汽,对应邻井的井口温度和含水率变化趋势正常,未出现汽窜现象,堵调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楼油田 蒸汽吞吐 汽窜 调剖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层大孔道调堵技术的发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24
11
作者 胡书勇 张烈辉 +2 位作者 余华洁 魏文兴 罗建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120,共4页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对储层孔隙、骨架颗粒、胶结物和油藏流体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易在储层中形成大孔道。储层大孔道对油藏注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油层大孔道所具有的特殊性,即具有渗透率高、孔喉半径大等特点,要求堵剂具有相当的...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对储层孔隙、骨架颗粒、胶结物和油藏流体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易在储层中形成大孔道。储层大孔道对油藏注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油层大孔道所具有的特殊性,即具有渗透率高、孔喉半径大等特点,要求堵剂具有相当的强度、适宜的固化时间、价格经济,为减少对中、低渗透层的污染还要求堵剂有合适的粒径。因此需要研制针对性强的大孔道封堵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油田进入了高含水、特高含水期,封堵大孔道和低成本、高效的调剖剂的研究和应用在各大专院校和胜利、大庆、大港等油田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已形成了以颗粒类调堵剂、聚合物凝胶堵剂、颗粒类与聚合物凝胶复合堵剂为主的大孔道调剖堵水技术。文中调研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对油层大孔道调堵技术进行了回顾,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道 预交联聚合物 调剖堵水技术 调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靳彦欣 史树彬 +2 位作者 付玮 王涛 徐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0,154-155,共4页
在分析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效果变差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深部调剖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等技术指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中、高渗透油藏地质特征的概念模型,并制订了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图版。研究表明:原... 在分析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效果变差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深部调剖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等技术指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中、高渗透油藏地质特征的概念模型,并制订了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图版。研究表明:原油黏度小于 5 mPa·s,渗透率级差小于 2 的油藏均不适合深部调剖;含水率为 90%~95%,封堵半径为 0.4~0.6 倍井距时调剖效果较好;含水率为 95%~98%,封堵半径为 0.6~0.8 倍井距时调剖效果较好。胜坨油田、温米油田和腰英台油田特高含水区块 48 个井组的调剖结果验证了深部调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 优势通道 深部调剖 数值模拟 技术界限 图版 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石墨颗粒-凝胶复配调剖剂研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春生 孙英蕃 +4 位作者 田明磊 董国庆 徐玉建 徐畅 孟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了获得适用于稠油油藏蒸汽驱的调剖剂,首先通过改性在NH-1主剂(芳香族羟基羧酸盐)分子苯环上引入了硝基得到了改性NH-1主剂,再与助凝剂BK-A05(HPAM)以及交联剂I(酚类)交联剂II(醛类)混合得到可形成空间网状四元共聚凝胶的凝... 为了获得适用于稠油油藏蒸汽驱的调剖剂,首先通过改性在NH-1主剂(芳香族羟基羧酸盐)分子苯环上引入了硝基得到了改性NH-1主剂,再与助凝剂BK-A05(HPAM)以及交联剂I(酚类)交联剂II(醛类)混合得到可形成空间网状四元共聚凝胶的凝胶体系,并与耐高温石墨颗粒复配,研制了一种耐高温颗粒-凝胶复配调剖体系,并研究了该复配调剖体系的适应性、高温封堵性、耐冲刷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配方为0.025%助凝剂BK-A05+2.2%交联剂I+1.8%交联剂II+8%改性NH-1主剂(NH-主剂与65%浓硝酸按固液比1∶6反应制得)+0.7%石墨颗粒(10000目)+0.3%悬浮剂CMC的石墨颗粒-凝胶复配体系的成胶黏度可达2×106m Pa·s,成胶温度范围广(160数280℃),耐温300℃,适用p H值范围6数8、碱性水矿化度在8000 mg/L以下的地层条件。该复配体系的注入性能良好、封堵率高,对水测渗透率900×10-3μm2的岩心的封堵率在99%以上;此外,复配体系的耐冲刷性和热稳定性良好,30 PV、300℃蒸汽高速冲刷后封堵率仅下降0.35%,300℃下老化50 d后的封堵率仅下降1.63%。复配体系的耐冲刷性和热稳定性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凝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 汽窜 复配 调剖剂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微粒交联聚合物凝胶深部封窜调剖剂ZDH的实验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月胜 张代森 +2 位作者 毛源 秦延才 唐存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110,156,共3页
为改善埕东油田因长期注水开采导致的水窜严重现象,研制了1种无机微粒交联聚合物凝胶深部封窜调剖剂ZDH。为确保ZDH在现场开采中的实际应用性,对其进行了地层适应性及封堵性能的实验室研究。室内评价结果表明,ZDH能够满足温度60~80℃... 为改善埕东油田因长期注水开采导致的水窜严重现象,研制了1种无机微粒交联聚合物凝胶深部封窜调剖剂ZDH。为确保ZDH在现场开采中的实际应用性,对其进行了地层适应性及封堵性能的实验室研究。室内评价结果表明,ZDH能够满足温度60~80℃、矿化度5 000~11000mg/L油藏条件的深部封窜的要求;可增加封窜体系强度和热稳定性;封堵强度≥5MPa/m,室内稳定时间大于180d;对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单管岩心均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对无隔层非均质并联岩心具有明显的调驱能力。现场试验结果表明,ZDH的注入可使注水井注水压力增加1.8 MPa,使对应油井增油475t,开发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H 调剖剂 凝胶 聚合物 无机微粒 注水开发 水窜 埕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冻胶+泡沫复合防窜体系在CO_2气驱中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伟 伊向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5-117,134,共4页
CO2气窜是CO2驱油中的必然过程,一旦发生CO2气窜将影响CO2驱油的效果,降低采收率。因此,控制和延缓CO2气窜是CO2驱油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防止CO2气窜的常用方法有控制注入速度、水气交替注入(WAG)、先调整注气剖面后注入和... CO2气窜是CO2驱油中的必然过程,一旦发生CO2气窜将影响CO2驱油的效果,降低采收率。因此,控制和延缓CO2气窜是CO2驱油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防止CO2气窜的常用方法有控制注入速度、水气交替注入(WAG)、先调整注气剖面后注入和泡沫驱+CO2驱四种[1],针对苏北溱潼凹陷草舍油田Et油藏埋深大、地温高、低渗、局部发育高渗透带和水敏性较严重的特点,研究形成了适合该油田地质条件的聚合物调剖体系、表面活性剂泡沫调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窜 聚合物调剖 表面活性剂 泡沫调剖 防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组合调驱技术在裂缝性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唐长久 张震 +2 位作者 唐颖 周隆超 安玉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针对江苏油田高含水期裂缝性油藏封堵面临调驱体系不能进入储层深部和因裂缝影响程度不清而无法建立有效封堵难题,开展了"多功能无机凝胶"及"有机智能凝胶"调驱剂筛选、性能评价研究,明确了裂缝性油藏调驱技术对策... 针对江苏油田高含水期裂缝性油藏封堵面临调驱体系不能进入储层深部和因裂缝影响程度不清而无法建立有效封堵难题,开展了"多功能无机凝胶"及"有机智能凝胶"调驱剂筛选、性能评价研究,明确了裂缝性油藏调驱技术对策。真75井矿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井组调驱后平均日增油量达6.5 t,平均含水率下降3.6%。新型组合调驱技术是治理高含水期裂缝性油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道 裂缝性油藏 调驱剂 性能评价 矿场试验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超稠油油藏采出砂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柏林 邢向荣 +3 位作者 樊靖文 胡鹏程 马鹏 杨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0-174,共5页
针对注蒸汽热采稠油油藏非均质性严重、中低渗层动用状况差、高渗层汽窜干扰严重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向油田采出砂中加入固化剂(无机盐类)、分散剂(膨润土)、促凝剂(片碱),自主研制出新型KWF复合堵剂。其具有固化时间可调(3~300 h)、... 针对注蒸汽热采稠油油藏非均质性严重、中低渗层动用状况差、高渗层汽窜干扰严重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向油田采出砂中加入固化剂(无机盐类)、分散剂(膨润土)、促凝剂(片碱),自主研制出新型KWF复合堵剂。其具有固化时间可调(3~300 h)、抗压大于6 MPa、耐温大于350℃的特点。该体系在注入高渗汽窜通道后与地层岩石胶结,封堵率大于85%,且不损害中低渗透层。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可有效封堵大孔道,提高产油量,阶段累计增油可达1057 t。采出砂调剖技术既解决了采出砂的环境污染问题,又降低了稠油热采开发成本,对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采出砂 调剖 固化剂 汽窜干扰 动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注聚区块深调防窜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邵红云 陈雷 +1 位作者 李林辉 赵玲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1期81-83,i006,共4页
长期的注水冲刷使得地下油藏中高渗透条带或大孔道的分布更加普遍,导致注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高浓度聚合物“窜流”现象,这不仅造成聚合物浪费,而且难以形成高质量的聚合物段塞。结合注聚前、注聚过程中、注聚后转后续水驱 3个不同注聚... 长期的注水冲刷使得地下油藏中高渗透条带或大孔道的分布更加普遍,导致注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高浓度聚合物“窜流”现象,这不仅造成聚合物浪费,而且难以形成高质量的聚合物段塞。结合注聚前、注聚过程中、注聚后转后续水驱 3个不同注聚阶段所具有的开发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堵剂的筛选研究和堵调工艺的优化研究,并对现场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深调防窜是贯穿注聚全过程的一项有效封堵高渗透条带、保证注聚开发效果的必不可少的剖面调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注聚合物驱 渗透率 深调防窜技术 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水调剖决策系统在七区中注聚后期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龙昌明 李西林 +4 位作者 王东 张萍 孙秀华 孙永章 赵贵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72-74,78,共4页
孤东油田七区中注聚后部分油井见聚浓度高,注聚过程中层间矛盾突出.为此,应用聚和物堵水调剖决策系统对目前七区中注聚后的窜聚井进行了综合治理,对高见聚油井采取了干灰阻聚措施.通过对注聚井的防窜及油井阻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最后... 孤东油田七区中注聚后部分油井见聚浓度高,注聚过程中层间矛盾突出.为此,应用聚和物堵水调剖决策系统对目前七区中注聚后的窜聚井进行了综合治理,对高见聚油井采取了干灰阻聚措施.通过对注聚井的防窜及油井阻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最后对整体堵水调剖效果进行了评价,为同类油藏的堵水防窜提供了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聚和物驱油 堵水调剖 防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平德 魏发林 +2 位作者 郭子义 朱秀雨 熊春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8-233,共6页
为提高无机凝胶的强度、避免在无机凝胶中加入聚合物后出现沉淀和析出的现象,采用低成本聚合硫酸铝铁、尿素、丙烯酰胺、引发剂过硫酸铵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合成了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 为提高无机凝胶的强度、避免在无机凝胶中加入聚合物后出现沉淀和析出的现象,采用低成本聚合硫酸铝铁、尿素、丙烯酰胺、引发剂过硫酸铵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合成了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凝胶转向剂的耐温性和耐冲刷性。研究结果表明,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适宜的合成条件为(以质量分数计):2.0%数3.0%丙烯酰胺、1.5%数2.5%聚合硫酸铝铁、0.4%数0.8%尿素、0.03%数0.05%过硫酸铵、0.02%数0.04%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成胶温度50数90℃。该转向剂成胶时间可控(5数36 h),凝胶强度大(>3×10~4m Pa·s),克服了普通无机凝胶成胶快的缺陷;同时该转向剂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及深部运移性能,成胶前溶液的表观黏度<10 m Pa·s,可以实现大剂量注入并深部放置;复合凝胶的热稳定性良好,在90℃下老化120 d后的黏度保留率为87.4%;复合凝胶的封堵与耐冲刷能力好于普通无机凝胶及有机凝胶,其对岩心的封堵率大于98%,满足现场调驱施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响应复合凝胶 转向剂 黏度 封堵 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