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马蔷薇 李明 +3 位作者 王利春 胡娟秀 宋卫堂 魏晓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3-193,共11页
增设多蓄热介质联合主动蓄放热系统是解决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重保温、轻蓄热”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当前对于“土壤-空气-水”多介质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和加温效果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该研究以配备“空气源地中热交换-水源后墙... 增设多蓄热介质联合主动蓄放热系统是解决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重保温、轻蓄热”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当前对于“土壤-空气-水”多介质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和加温效果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该研究以配备“空气源地中热交换-水源后墙循环换热”联合储热系统的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跟踪测试和能量转移测算,对联合储热系统各自和组合的蓄放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有联合储热系统的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室内夜间最低空气温度维持在10℃以上,室内外最大温差达26.5℃。0~50 cm的土壤层是该温室主要蓄热介质,晴天土壤层蓄热量最高占总蓄热量的63.5%。地中热交换系统最高占土壤蓄热量的54.4%。水循环系统蓄热量可达424.04 MJ,最高占总蓄热量的45.1%,通过循环蓄热可将储水池内8 m3水的温度提高到35℃。连阴天时,通过引入蓄放热比指标,对联合储热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发现水循环系统具有蓄放热速度快的特点,蓄放热比绝对值最高可达1.62,是当天土壤蓄放热的1.8倍。但从总量上看,土壤仍是连阴天主要放热来源,在北京地区联合蓄放热系统能够维持3个连阴天的热量需求。水循环系统平均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为9.16,地中热交换系统平均COP为6.82,联合蓄放热系统综合COP为8.85,对比热泵,其节能率达60.26%。研究结果为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墙体 传热 联合储热 蓄放热特性 水循环 地中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冬季供暖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纯 姜曙光 +3 位作者 程博 马云鹤 段琪 黄玉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8-683,共6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被动式太阳能空气供暖的地下室蓄热系统,并对西北严寒地区采用该系统的农村住宅进行供暖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的房间... 提出一种适用于被动式太阳能空气供暖的地下室蓄热系统,并对西北严寒地区采用该系统的农村住宅进行供暖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的房间内平均空气温度比对比房的室内空气平均温度高7.5℃,最高温差达13.6℃,最低温差为2.5℃。通过对太阳房供暖节能率的分析计算得出其节能率为62.3%,验证在该地区建立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建筑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 冬季 供暖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环境特征测定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文雅 黄群 张燕 《宁夏农林科技》 2017年第9期1-6,共6页
为研究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内环境特征,用PC-3型自动气象站分别对阴、阳棚内的太阳辐射量、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及共用墙体热通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整个测试期间阳棚≥5℃、≥10℃的积温分别为1 898.6℃、1 783.8℃,阴棚≥5℃、≥1... 为研究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内环境特征,用PC-3型自动气象站分别对阴、阳棚内的太阳辐射量、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及共用墙体热通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整个测试期间阳棚≥5℃、≥10℃的积温分别为1 898.6℃、1 783.8℃,阴棚≥5℃、≥10℃的积温分别为839.8℃、338.1℃;阳棚平均气温、太阳辐射量较阴棚增加了8.4℃、6.95 MJ;阳棚5 cm、10cm、1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比阴棚分别升高8.7℃、9.1℃、9.5℃;阳棚空气湿度比阴棚降低了10.3%;阳棚墙体和地面吸热量和吸热时间高于阴棚,而放热量及放热时间低于阴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 地面 墙体 环境特征 太阳辐射量 温度 湿度 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台壁挂式太阳能:推进太阳能与建筑节能的结合 被引量:2
4
作者 申文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94-198,共5页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目前中国总面积为96亿hm2,耕地面积只有1.2亿hm2,人均耕地面积才只有933.8 m2。每年城乡新建建筑竣工面积约为15亿至20亿m2;建筑能源耗能占全社会总耗能近37%,其中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7%,...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目前中国总面积为96亿hm2,耕地面积只有1.2亿hm2,人均耕地面积才只有933.8 m2。每年城乡新建建筑竣工面积约为15亿至20亿m2;建筑能源耗能占全社会总耗能近37%,其中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建筑使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目前,在中国已建成的近400亿m2的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也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因而建筑节能就成为重中之重。随着节能省地型建筑的大面积推广,高层住宅建筑在城镇建筑中越来越广泛,如何推广太阳能在高层节能建筑中的应用,成为政府、建筑商关注的一个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台壁挂式太阳能 建筑节能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