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抽稀HQP的GB-InSAR大气改正方法及其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鹏 李伟城 +3 位作者 段杭 柯传芳 葛礼呈 金霄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3,共8页
在库坝区域边坡的连续变形监测应用中,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B-InSAR)容易受到测区大气环境变化干扰,导致其干涉图序列变形解算结果不够精确;同时大数量的连续GB-SAR影像处理过程较为耗时,影响了GB-InSAR整体解算效率和准实时的变... 在库坝区域边坡的连续变形监测应用中,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B-InSAR)容易受到测区大气环境变化干扰,导致其干涉图序列变形解算结果不够精确;同时大数量的连续GB-SAR影像处理过程较为耗时,影响了GB-InSAR整体解算效率和准实时的变形分析应用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在常规多项式大气改正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相位梯度的均匀格网采样法和干涉图叠加法,构建了一种基于抽稀高质量像元(HQP)的多项式大气改正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黄登水电站施工期右岸高边坡变形监测中。分析结果表明,二元多项式大气模型的RMSE均值为0.0395 rad,明显优于一元模型和其他常规大气改正方法。该抽稀HQP方法RMSE均值为0.0240 rad,同抽稀前精度相当,但整体解算时间由2.32 h大幅缩减至0.80 h,说明该方法能够在保证建模精度的基础上显著提高GB-SAR连续影像大气改正处理效率,可为边坡安全监测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改正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抽稀高质量像元 二元多项式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J-UNet:一种双/多通道联合InSAR相位解缠网络
2
作者 丁泽刚 孙涛 +6 位作者 王震 赵健 史一鹏 陈浩龙 陈之洲 王岩 曾涛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5,共19页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可实现地表高程的高效获取,在地形测绘中应用广泛。双/多通道InSAR技术可借助不同通道(基线、频点)的高程模糊度差异,解决相位欠采样问题,完成高程陡变区域的干涉相位解缠,实现InSAR技术在测绘困难区域的有效应...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可实现地表高程的高效获取,在地形测绘中应用广泛。双/多通道InSAR技术可借助不同通道(基线、频点)的高程模糊度差异,解决相位欠采样问题,完成高程陡变区域的干涉相位解缠,实现InSAR技术在测绘困难区域的有效应用。该文即面向高效高精度相位解缠需求,利用深度学习这一有力工具,结合不同通道的相位特征及相互约束关系,提出了一种双/多通道联合干涉相位解缠网络:Multi-Channel-Joint-UNet(MCJ-UNet)。该网络的构建以双通道(双频、双基线)InSAR为基本观测构型,并可实现向多通道构型的扩展,其构建的核心思路主要包括3点:首先,将干涉相位解缠中的模糊数估计问题转化为语义分割问题,并采用UNet网络完成分割处理;其次,引入挤压激励模块(SE)动态调整信息权重,以增强网络不同通道对其所需信息的感知能力;最后,利用多通道联合约束下的相位残差优化损失函数,实现网络调谐。此外,为避免语义分割结果的边缘细节误差对解缠效果的影响,该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联合约束的解缠误差自修正方法,以保证解缠质量。模拟地形仿真数据、真实地形仿真数据以及TerraSAR-X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 多通道 相位解缠 深度学习 UNet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边坡监测
3
作者 李如仁 苏宇祺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2,共9页
针对传统人工水准监测风险高、难度大的问题,以本桓高速公路挖方边坡为例,提出一种利用SBAS-InSAR与PS-InSAR相结合的技术对挖方边坡进行形变监测。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处理2023年4月—2024年1月获取的22景Sentinel-1A数据,生成小... 针对传统人工水准监测风险高、难度大的问题,以本桓高速公路挖方边坡为例,提出一种利用SBAS-InSAR与PS-InSAR相结合的技术对挖方边坡进行形变监测。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处理2023年4月—2024年1月获取的22景Sentinel-1A数据,生成小基线差分干涉对,反演得出边坡形变值与形变趋势。然后,选取相同监测时间的水准点测量结果与PS点进行验证,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降雨量与边坡形变的关联度。监测结果显示,边坡沉降速率集中在10.15~30.27 mm/a,沉降分析结果显示此路堑边坡整体较为稳定,时序InSAR相对水准测量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维度的特点,并具有可回溯性,表明时序InSAR技术对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边坡监测具有可行性与可靠性,确保高速公路挖方边坡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边坡监测 短基线子集(SBAS-insar)技术 永久散射体的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 沉降预测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的引调水工程星载TD-InSAR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1
4
作者 万鹏 韩贤权 +1 位作者 谭勇 秦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6-214,共9页
针对时间序列InSAR计算量大、时效性低、传统D-InSAR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TD-InSAR连续像对干涉测量方法,并利用HyP3云计算平台实现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沿线地表形变连续干涉像对快速分析。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为研究区,以传统PS... 针对时间序列InSAR计算量大、时效性低、传统D-InSAR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TD-InSAR连续像对干涉测量方法,并利用HyP3云计算平台实现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沿线地表形变连续干涉像对快速分析。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为研究区,以传统PS-InSAR监测结果为参照数据对TD-InSAR地表形变探测精度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TD-InSAR取得的地表形变速率与PS-InSAR趋势一致,决定系数R 2>0.7,精度相比传统D-InSAR方法提高了52.6%;基于云计算的TD-InSAR地表形变监测方法降低了时序分析的计算量,提高了时序分析的时效性,适用于大范围的地表形变快速普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形变监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引调水工程 HyP3云计算平台 地表形变快速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辅助的无人机载InSAR图像分区配准方法
5
作者 谢鑫 邓云开 +1 位作者 杨志军 田卫明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33,共18页
小型化、轻量化的无人机(UAV)为合成孔径雷达(SAR)提供了更加灵活、机动的观测平台,无人机载干涉SAR(InSAR)逐步应用于干涉测量领域。无人机小而轻,易受气流扰动的影响,采用多航过模式进行干涉测量时,飞行航迹非线性且不平行。非线性、... 小型化、轻量化的无人机(UAV)为合成孔径雷达(SAR)提供了更加灵活、机动的观测平台,无人机载干涉SAR(InSAR)逐步应用于干涉测量领域。无人机小而轻,易受气流扰动的影响,采用多航过模式进行干涉测量时,飞行航迹非线性且不平行。非线性、不平行的飞行轨迹导致两幅图像之间存在几何畸变。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无人机载InSAR的干涉图像对之间的偏移量大且具有明显的空变特性,给图像配准带来了很大的技术挑战,常规的基于多项式拟合的配准方法不再适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形辅助分区的图像配准方法。首先基于航迹信息生成高程门限,利用外部地形对测量区域进行图像分区处理,然后对区域内的偏移量构建多项式变换模型,对各区域边界处的偏移量施加约束,并进行联合求解,最后获得连续的全局偏移量拟合面,通过对辅图像进行重采样实现精配准。基于P波段无人机载InSAR获取的实测数据,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配准 复杂地形 多项式模型 图像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时序InSAR的卫星任务规划框架设计
6
作者 玉龙飞雪 刘国栋 +4 位作者 邱虎 孙静宜 张钊 屈炜 白晨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随着国内自主雷达卫星和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D-InSAR)及衍生的时序InSAR技术的发展,以时间序列上重复观测为主的长周期形变监测的应用与日俱增。对遥感卫星地面任务规划系统来说,规划和管理大量有时序关联的重复任务,从而最大限... 随着国内自主雷达卫星和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D-InSAR)及衍生的时序InSAR技术的发展,以时间序列上重复观测为主的长周期形变监测的应用与日俱增。对遥感卫星地面任务规划系统来说,规划和管理大量有时序关联的重复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观测要求,是提升以形变监测为使命的雷达卫星运控效率的关键。在综合考虑雷达差分干涉任务序列性、一致性、周期性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面向雷达卫星时序InSAR类型任务的规划框架,旨在规划序列任务时,考虑序列整体特性,进行序列任务组间的冲突检测。基于此方法,对现有的地面任务规划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结果证明:该方法可快速、自动进行序列任务冲突消解,可为长周期序列任务的规划和管理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卫星(SAR) 任务规划 序列任务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 规划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星载InSAR系统的相位同步收发组件的设计
7
作者 傅熙 樊校生 +2 位作者 秦超 王奇 吴小玲 《空天预警研究学报》 CSCD 2024年第6期406-410,共5页
为了提高星载InSAR系统星间同步信号的相位精度以提升卫星的测高精度,同时提高卫星在轨工作时间以提升卫星的成像能力,作为双星同步天线核心部件的相位同步收发组件,系统对其高功率发射、低噪声接收以及高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MCM-C... 为了提高星载InSAR系统星间同步信号的相位精度以提升卫星的测高精度,同时提高卫星在轨工作时间以提升卫星的成像能力,作为双星同步天线核心部件的相位同步收发组件,系统对其高功率发射、低噪声接收以及高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MCM-C技术,采用机电热一体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兼具高功率发射、低噪声接收、高相位同步精度的高效率相位同步收发组件的设计方法.测试结果表明,组件接收状态下,接收增益在36dB左右,噪声系数优于2.2dB;发射状态下,饱和输出功率高于35W,效率在3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MCM-C技术 相位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InSAR的蒲河煤矿采空区地表形变监测与开采参数反演
8
作者 敖萌 孙颖 +1 位作者 魏恋欢 张化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6-873,882,共9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有植被覆盖的矿区难以识别到足够多的监测点目标,导致形变结果无法反映矿区真实形变特征.采用分布式散射体InSAR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植被密集区域雷达相干目标数量,从而准确描述矿区形变的时间演化...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有植被覆盖的矿区难以识别到足够多的监测点目标,导致形变结果无法反映矿区真实形变特征.采用分布式散射体InSAR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植被密集区域雷达相干目标数量,从而准确描述矿区形变的时间演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矿区长期高强度开采会引发采空区的地表变形,严重威胁矿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沈阳蒲河煤矿采空区InSAR高精度监测数据,通过地球物理建模反演得到矿区地下关键开采参数,模拟的矿区形变场与InSAR监测结果较为一致,且反演开采参数符合真实开采情况.结合InSAR监测结果与Okada模型反演矿区参数,能够准确描述由采矿造成的采空区地表形变,为科学制定地下开采计划及矿区可持续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地面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分布式散射体 地球物理建模 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InSAR地铁沿线地表形变监测研究
9
作者 奚小军 杨智博 +1 位作者 马运涛 林芸雯 《城市勘测》 2024年第1期139-143,148,共6页
近年来我国陆续建设多个填海区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为研究在填海区兴建地铁对沿线填海区地表的影响,本文以横穿大连填海区的地铁二号线沿线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的32景Senitinel-1A数据,采用时序InSAR分析方法... 近年来我国陆续建设多个填海区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为研究在填海区兴建地铁对沿线填海区地表的影响,本文以横穿大连填海区的地铁二号线沿线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的32景Senitinel-1A数据,采用时序InSAR分析方法中的SBAS-InSAR与PS-InSAR分析方法进行地表形变监测研究,利用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交叉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总体上,地铁沿线地表年均沉降量总体在-20 mm/a~+10 mm/a范围内,形变量集中在-6.7 mm/a~+7 mm/a范围内,地表轻微沉降在安全范围内;在东港填海与原有陆地交接区,发现3处区域地表形变明显,尤其在海之韵站周边范围内地表沉降较为严重,最大沉降速率为-20 mm/a,经实地验视3处区域均有明显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时序insar 地铁沿线 填海区 地表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InSAR三维定位的闭合形式解及其精度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谷德峰 易东云 +1 位作者 朱炬波 孙蕾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6-1031,共6页
本文对分布式In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目标三维定位的空间几何关系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完整的目标定位闭合形式解;对闭合形式解进行灵敏度分析,给出了定位精度指标与系统参数精度指标之间关系的解析表达... 本文对分布式In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目标三维定位的空间几何关系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完整的目标定位闭合形式解;对闭合形式解进行灵敏度分析,给出了定位精度指标与系统参数精度指标之间关系的解析表达式;分析表明目标定位几何结构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视线矢量、基线矢量和主星速度矢量的空间角位置关系,其中视线、基线平面与视线、速度平面间的二面角是一个关键参数,该二面角越大,几何结构越好.最后在以ENVISAT作为主星、采用“干涉车轮”编队的InSAR系统中,给出了精度指标传递关系的蒙特卡洛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in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地理定位 闭合形式解 精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InSAR干涉相位图的自适应滤波算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交 李真芳 +1 位作者 刘艳阳 保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1,88,共6页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InSAR干涉相位图滤波方法.干涉相位滤波算法的关键是独立同分布滤波样本的选取,该方法以相位变化最小为准则,根据区域增长策略,在当前滤波像素的邻域空间内自适应地选择滤波窗口,再在此窗口内进行复数平均得到滤波后...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InSAR干涉相位图滤波方法.干涉相位滤波算法的关键是独立同分布滤波样本的选取,该方法以相位变化最小为准则,根据区域增长策略,在当前滤波像素的邻域空间内自适应地选择滤波窗口,再在此窗口内进行复数平均得到滤波后的干涉相位值.以相位变化最小为准则进行滤波样本的选取,使其满足独立同分布的条件,从而提高干涉相位滤波的性能.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滤波性能,能够充分保持干涉相位图像细节,并有效地去除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相位图 相位滤波 自适应区域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像素多基线InSAR降维处理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索志勇 李真芳 +1 位作者 吴建新 保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5-389,417,共6页
针对联合像素多基线InSAR处理的大运算量问题,提出了一种降维处理方法.在分析联合像素协方差矩阵构造过程的基础上,指出SAR图像配准时信号子空间的维数是不随卫星数目的增加而改变的.利用Lanczos迭代进行信号子空间逼近,避免了对高维协... 针对联合像素多基线InSAR处理的大运算量问题,提出了一种降维处理方法.在分析联合像素协方差矩阵构造过程的基础上,指出SAR图像配准时信号子空间的维数是不随卫星数目的增加而改变的.利用Lanczos迭代进行信号子空间逼近,避免了对高维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利用信号子空间拟合代替信号子空间向噪声子空间的投影,至少能够降低运算量50%以上.对仿真多基线数据和实测单基线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本算法能保证处理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 多基线 联合像素处理 Lanczos迭代 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的南京大胜关大桥纵向位移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黄其欢 丁幼亮 +1 位作者 王一安 尹方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4-589,共6页
为解决传统桥梁位移监测方法传感器数量有限、监测信息不全面以及监测成本高等问题,以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大桥为对象,研究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的大跨桥梁结构纵向位移监测方法.利用欧空局Sentinel-1A卫星IW模式影像,建立了... 为解决传统桥梁位移监测方法传感器数量有限、监测信息不全面以及监测成本高等问题,以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大桥为对象,研究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的大跨桥梁结构纵向位移监测方法.利用欧空局Sentinel-1A卫星IW模式影像,建立了适用于大跨桥梁纵向位移监测的In SAR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得到了全桥1 723个相干目标的纵向位移信息.分析结果表明,大桥纵向位移主要由热膨胀引起,采用In SAR技术可以准确识别全桥纵向位移,且支座处纵向位移与结构温度的相关性模型与该桥支座位移传感器建模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干涉 位移 高速铁路桥梁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局部先验知识的InSAR基线估计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索志勇 李真芳 +1 位作者 吴建新 保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4-776,798,共4页
针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中产生高精度的数字高程图需要精确测量或估计基线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局部先验知识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基线估计方法.利用去平地后的干涉数据进行基线估计,对去平地后的干涉相位图进行相位解缠绕,再利用局部... 针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中产生高精度的数字高程图需要精确测量或估计基线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局部先验知识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基线估计方法.利用去平地后的干涉数据进行基线估计,对去平地后的干涉相位图进行相位解缠绕,再利用局部先验知识选取两个高度相同的点进行基线估计,根据基线和高程之间直接的转换关系,无须知道两点真实的干涉相位,可以有效地在无强散射点的区域进行基线估计.仿真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基线估计的精度不低于厘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基线估计 平地相位 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淮南矿区地面沉陷监测 被引量:9
15
作者 闫建伟 汪云甲 朱勇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8期48-51,共4页
针对常规的通过大地水准测量、GPS测量监测矿区地面沉陷的技术存在监测周期长、成本高、无法全面监测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D-InSAR技术的矿区地面沉陷监测方法。以淮南矿区为试验区,采用两轨法D-InSAR技术,利用该地区2个时相的ALOS PAL... 针对常规的通过大地水准测量、GPS测量监测矿区地面沉陷的技术存在监测周期长、成本高、无法全面监测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D-InSAR技术的矿区地面沉陷监测方法。以淮南矿区为试验区,采用两轨法D-InSAR技术,利用该地区2个时相的ALOS PALSAR数据获取了淮南矿区试验时间段内的地面形变图,分析了淮南矿区各矿的地面沉陷信息。结果表明,煤矿开采区存在5~25 cm不同程度的沉陷,与实际情况相符,因此,基于D-InSAR技术的监测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获取矿区大范围的地表沉陷信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地表沉陷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两轨法 D-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卫星InSAR目标定位近似闭式解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艳阳 李真芳 +1 位作者 杨娟娟 保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3,共7页
研究了利用分布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三维目标定位方法.相比重复航过InSAR系统,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中的副雷达工作于双基模式... 研究了利用分布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三维目标定位方法.相比重复航过InSAR系统,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中的副雷达工作于双基模式,其雷达成像几何较为复杂,难以求取分布式卫星InSAR三维目标定位方程的闭式解.针对分布式卫星InSAR目标定位问题,提出一种联合主图像成像几何的辅图像等效相位中心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分布式卫星InSAR三维目标定位方程的高精度近似闭式解.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求取的近似闭合形式解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数字高程模型 分布式卫星 定位 近似闭式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京津高铁区域沉降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9
17
作者 师红云 刘广 杨松林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81,共4页
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平顺性及线下构筑物的稳定性有严格的要求,而铁路地理跨度大,采用定期的常规地面人工测量方法无法及时有效得到高速铁路沿线的形变,给线路的稳定性评价和列车的安全运营造成了潜在的隐患.本文以京津高速铁路永乐站至天... 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平顺性及线下构筑物的稳定性有严格的要求,而铁路地理跨度大,采用定期的常规地面人工测量方法无法及时有效得到高速铁路沿线的形变,给线路的稳定性评价和列车的安全运营造成了潜在的隐患.本文以京津高速铁路永乐站至天津站区段为研究区域,利用时序差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选用C波段雷达数据对沿线区域进行了形变监测,获得了该区域在2007-02—2010-07时间范围内的纵断面方向平均沉降速率曲线及沿线平均沉降变化率曲线;对比分析了沿线区域沉降变形规律,提出区域内差异性沉降是对线路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因素;并根据影响程度对线路进行了分级评估.该结论对于京津高铁的运营及维护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干涉测量 时序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京津高速铁路 沉降监测 稳定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精度DEM的复杂地形InSAR基线估计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韦海军 朱炬波 梁甸农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8,89,共6页
基线精度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极其重要,在研究传统基线估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精度DEM的基线估计方法。利用SRTM数字高程及初始轨道数据去除干涉相位中的地形条纹,通过分析剩余条纹的空间频率估计精确基线,具有不依赖于... 基线精度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极其重要,在研究传统基线估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精度DEM的基线估计方法。利用SRTM数字高程及初始轨道数据去除干涉相位中的地形条纹,通过分析剩余条纹的空间频率估计精确基线,具有不依赖于精确轨道数据、不受地形限制的优点。利用西藏玛尼山区ERS1/2数据进行了实测数据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基线精度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测量 SRTM DEM 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干涉条纹频率的星载InSAR基线估计新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华平 朱玲凤 +1 位作者 刘向华 陈怡菲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12-2216,F0003,共6页
现有基于干涉复图像的基线估计方法采用平地假设并利用傅里叶变换估计条纹频率,应用于星载In-SAR时基线估计误差很大.本文针对星载InSAR,从基线计算公式和条纹频率估计两个方面对现有基于干涉复图像的基线估计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 现有基于干涉复图像的基线估计方法采用平地假设并利用傅里叶变换估计条纹频率,应用于星载In-SAR时基线估计误差很大.本文针对星载InSAR,从基线计算公式和条纹频率估计两个方面对现有基于干涉复图像的基线估计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涉条纹频率的高精度星载InSAR基线估计新方法.在考虑地球曲率的情况下,推导了星载InSAR中基线与干涉条纹频率之间的精确关系式.通过引入半牛顿迭代法,精确估计每一像素点处的干涉条纹频率;对所估计的频率值进行线性拟合,进一步抑制噪声对条纹频率估计精度的影响,获得高精度的干涉条纹频率值,用于基线计算.最后,利用星载InSAR仿真数据进行基线估计,所得到的估计精度达到了厘米量级,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基线估计 干涉条纹频率 半牛顿迭代法 线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大气误差改正中的空间插值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佳 关泽群 +1 位作者 何秀凤 王江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1-915,共5页
该文针对利用辅助数据进行InSAR大气误差改正时存在的空间插值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分别利用模拟数据和GPS观测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函数方法和统计方法,反距离加权法与Kriging方法是更适用的插值方法,而它们的插值效果... 该文针对利用辅助数据进行InSAR大气误差改正时存在的空间插值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分别利用模拟数据和GPS观测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函数方法和统计方法,反距离加权法与Kriging方法是更适用的插值方法,而它们的插值效果会受到辅助数据的类型、精度及分布的影响,当辅助数据质量较高且呈规则分布时效果最好。另外,若在空间插值过程中考虑高程的影响,能明显提高插值精度,从而改善大气误差改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SAR 大气误差改正 空间插值 对流层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