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6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ed engineering and biocidal polypropylene filaments enabling melt reduction of AgNO_(3) through PVP agent:A scalable process for the defense industry with MEX additive manufacturing
1
作者 Markos Petousis Nikolaos Michailidis +7 位作者 Vassilis Papadakis Apostolos Argyros Mariza Spiridaki Nikolaos Mountakis John Valsamos Nektarios K.Nasikas Amalia Moutsopoulou Nectarios Vidakis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2期52-66,共15页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production of polypropylene(PP)/silver(Ag)composites via additive manufacturing.This study aimed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medical-grade PP in material extrusion(MEX)three-dimensional printin...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production of polypropylene(PP)/silver(Ag)composites via additive manufacturing.This study aimed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medical-grade PP in material extrusion(MEX)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3DP)by improving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le simultaneously adding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The latter can find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versatile properties that are applicable in defense and security domains.PP/Ag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using a novel method based on a reaction occurring while mixing appropriate quantities of the starting polymers and additives,namely polyvinylpyrrolidone(PVP)as the matrix material and silver nitrate(AgNO_(3))as the filler.This process produced three-dimensional(3D)printed filaments,which were then used to create specimens for a series of standardized tests.It was found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composites were enhanced in relation to pristine PP,especially for the PP matrix with various loadings of AgNO_(3)and PVP,such as 5.0 wt%and 2.5 wt%,respectively.The voids,inclusions,and actual-to-nominal dimensions also showed improved results.The 3DP specimens exhibited a more effective biocidal performance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an Escherichia coli,which developed an inhibition zone only in the case of PP with filler loading percentages of AgNO_(3)and PVP at 10.0 wt%and 5.0 wt%,respectively Compounds possessing such properties can be beneficial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requiring increas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biocidal capabilities,such as in the Defence or medical indus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propylene(PP) Polyvinyl pyrrolidone(PVP) Silver nitride(AgNO_(3)) In-situ reactive melt mixing process Material extrusion(MEX)3D printing Biocidal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le-response optimization for melting process of aluminum melting furnace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ith desirability func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孑民 王计敏 +2 位作者 闫红杰 李世轩 贵广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875-2885,共11页
To reduce the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and also enhance the molten aluminum quality, a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user-developed melting model and burning capacity model,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 To reduce the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and also enhance the molten aluminum quality, a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user-developed melting model and burning capacity model,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melting process of regenerative aluminum melting furnaces. Based on validating results by heat balance test for an aluminum melting furnace,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echnique, in association with statistical experimental design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melting process of the aluminum melting furnace. Four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elting time, such as horizontal angle between burners, height-to-radius ratio, natural gas mass flow and air preheated temperature, were identified by PLACKETT-BURMAN design. A steepest descent method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regions of these factor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ith BOX-BEHNKEN design was adopt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mutu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variables on RS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aluminum temperature, RSD of furnace temperature and melting time. Multiple-response optimization by desirability function approach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melting process paramet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eight-to-radius ratio and horizontal angle between burners affects the response variables significantly. The predic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imum RSD of aluminum temperature (12.13%), RSD of furnace temperature (18.50%) and melting time (3.9 h) could be obtained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horizontal angle between burners as 64°, height-to-radius ratio as 0.3, natural gas mass flow as 599 m3/h, and air preheated temperature as 639 ℃. These predicted values were further verified by validation experiments. The excelle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experimental values confirms the valid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is statistical optimum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melting furnace melting proces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desirability function multiple respons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PLACKETT-BURMAN design BOX-BEHNKEN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unified approach of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unstable processes with time delay
3
作者 Ashraf RAZA Md Nishat ANWA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643-2661,共19页
This paper addresses a unified approach of the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low as well as high order unstable processes with time delay.The design method is based on the direct synthesis(DS)approach to achieve the enhan... This paper addresses a unified approach of the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low as well as high order unstable processes with time delay.The design method is based on the direct synthesis(DS)approach to achieve the enhanced load disturbance rejection.To improve the servo response,a two-degree of freedom control scheme has been considered.A suitable guideline has been provided to select the desired reference model in the DS scheme.The direct synthesis controller has been approximated to the PID controller using the frequency response matching method.A consistently better performance has been obtain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cently reported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table process maximum sensitivity time delay higher order process direct synthesis method frequency response mat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密度对于选区激光熔化成型Ti6Al4V合金缺陷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陈东菊 高超 +3 位作者 范晋伟 潘日 孙锟 郑宸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7-277,共11页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LM)的成型质量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工艺参数对成型件的冶金缺陷影响最为显著,而熔池特性的研究则是判断激光增材制造成型质量的有力手段。本文建立SLM成型Ti6Al4V粉体3维瞬态热流场数值模型,利用优化后的数值模型分...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LM)的成型质量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工艺参数对成型件的冶金缺陷影响最为显著,而熔池特性的研究则是判断激光增材制造成型质量的有力手段。本文建立SLM成型Ti6Al4V粉体3维瞬态热流场数值模型,利用优化后的数值模型分析熔池的动态演变机制,并在计算流体动力学中利用无量纲数定量描述工艺参数固定情况下熔池的动态演化,结合数值模拟和仿真实验分析球化、孔洞、黏粉和飞溅等缺陷形成机理,探究线能量密度和体能量密度对成型缺陷的影响规律,揭示SLM成型件冶金缺陷的形成机理与抑制方法,并提出一种“工艺参数-熔池特征-成型质量”一体化的方法预测成型质量。此外,本文还分析Ti6Al4V的加工工艺参数与熔池特征和增材制造成型质量的影响关系,包括关键加工参数对熔池热流场的影响,通过结果对比来探究工艺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加工参数提供指导作用,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结果表明:熔池的主要传热方式为热对流,熔池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蒸发反冲压力、表面张力和马兰戈尼剪切力。随着能量密度的降低,熔池流动性减弱,熔池尺寸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熔融金属在表面张力的驱动下,往往会降低表面能凝固成球状,导致逐层成型后块体内部形成大量孔洞缺陷,严重影响试样的力学性能。因此,为获得力学性能良好的试样,必须精确控制能量密度,防止熔池流动性变化导致内部孔洞缺陷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熔池 TI6AL4V 加工缺陷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硅酮粉改性PE-UHMW发泡材料
5
作者 秦升学 蓝文康 +2 位作者 张弘斌 周海萍 刘杰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7,共6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由于具有极高的分子量,其泡沫材料非常适用于超低温保温和吸油分离等领域。然而,PE-UHMW的极高熔体强度使泡孔增长困难,材料可发泡性较差。为解决该问题,利用硅酮粉改性PEUHMW,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改性前后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由于具有极高的分子量,其泡沫材料非常适用于超低温保温和吸油分离等领域。然而,PE-UHMW的极高熔体强度使泡孔增长困难,材料可发泡性较差。为解决该问题,利用硅酮粉改性PEUHMW,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改性前后PE-UHMW进行发泡,研究了硅酮粉含量对PE-UHMW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硅酮粉后,改性PE-UHMW熔体流动性得到提高,可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加工,材料发泡倍率、泡孔密度与泡孔均匀性显著提高,泡孔尺寸减小。当硅酮粉质量分数为4%时,改性PE-UHMW具有较好的熔体加工与发泡的综合性能。此外,研究了不同饱和压力和发泡温度对硅酮粉质量分数为4%的PE-UHMW发泡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饱和压力的增加,泡孔密度增加,泡孔尺寸和发泡倍率减小;而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发泡倍率先增加后降低,泡孔密度减小,泡孔尺寸增大。当饱和压力为20.68 MPa、发泡温度为130℃时,硅酮粉质量分数为4%的PE-UHMW泡沫的泡孔密度为1.25×10^(9)个/cm^(3),平均泡孔直径为9.33μm,而纯PE-UHMW泡沫的泡孔密度为3.54×10^(6)个/cm^(3),平均泡孔直径为69.59μm。硅酮粉的加入有效改善了PE-UHMW的熔体加工性能和发泡性能,有利于促进PE-UHMW在泡沫材料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硅酮粉 熔体加工 超临界二氧化碳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氨基改性MCM-41固定化脂肪酶的工艺优化及应用
6
作者 李佥 曾祥冰 +6 位作者 孙西同 陈晓艺 李苗 王添誉 黄帆 孙芳鸿 李宪臻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177,共10页
为构建新型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体系并提高脂肪酶的稳定性,利用酚氨基改性有序介孔材料有序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并将固定化酶应用于实际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固定化温度30℃,固定化pH8.0,... 为构建新型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体系并提高脂肪酶的稳定性,利用酚氨基改性有序介孔材料有序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并将固定化酶应用于实际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固定化温度30℃,固定化pH8.0,固定化时间7 h,初始酶浓度4 mg/mL,此时材料的载酶量为26.40 mg/g。固定化酶的最佳反应温度为50℃,最佳反应pH为7.0,酶活力最高可达4108±34.74 U/g载体。固定化酶重复使用8次后,保留了54.70%的初始酶活,在4℃条件下储藏30 d后仍具有71.10%的初始酶活。将固定化酶用于催化月桂酸己酯的合成,月桂酸转化率最高可达65.38%。酚氨基改性MCM-41固定化脂肪酶具有较高的酶活力和良好的稳定性,将其应用于实际催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进一步证明酚氨基改性是一种绿色、有效的改性策略,为酚氨基涂层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氨基改性 MCM-41 固定化脂肪酶 工艺优化 月桂酸己酯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M制备块体Al_(0.5)CoCrFeNi高熵合金的成形质量及微观组织
7
作者 葛亚琼 宋月 +4 位作者 畅泽欣 侯庆玲 徐海军 乔建福 侯敏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5,共7页
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实现高性能高熵合金零部件快速制造的热点技术之一,然而在SLM成形过程中,多参数制造空间会直接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而影响高熵合金的性能.文中探究了SLM制备Al_(0.5)CoCrFeNi块体高熵合... 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实现高性能高熵合金零部件快速制造的热点技术之一,然而在SLM成形过程中,多参数制造空间会直接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而影响高熵合金的性能.文中探究了SLM制备Al_(0.5)CoCrFeNi块体高熵合金的多参数制造空间—致密度—微观结构—显微硬度的综合关系,为SLM制备多参数组合的高熵合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SLM成形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P=100 W、扫描速度v=1500 mm/s、层间旋转角α=67°及体积能量密度VED=44.4 J/mm^(3)时试样成形质量最好,内部孔隙度最低,为1.8%.较低或较高的VED对宏观成形质量均有负面影响,VED对相分布、晶粒形态和平均粒径均有影响:SLM成形的Al_(0.5)CoCrFeNi块体高熵合金由FCC和BCC双相构成,随着VED值的增加,FCC相含量从99.73%增加到99.98%;晶粒以柱状晶为主,平均晶粒尺寸先减后增;低角度晶界呈现先增后减趋势,高角度晶界变化趋势相反;其显微硬度先降后升至最高244.3 HV,这一变化趋势与平均晶粒尺寸随VED变化的趋势符合Hall-Petch关系.创新点:(1)研究多参数制造空间对SLM成形Al_(0.5)CoCrFeNi块体高熵合金的影响.(2)探讨Al_(0.5)CoCrFeNi高熵合金的SLM工艺-致密度-微观结构-硬度的综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选区激光熔化 工艺参数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含磷氮阻燃剂的合成及工艺优化
8
作者 王良民 任庆龙 +3 位作者 李利强 张洁 李金忠 邵珠宝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为改善聚丙烯(PP)的阻燃性及扩大其应用范围,以二苯基次膦酰氯(DPPC)和哌嗪(PA)为原材料,二氯甲烷为溶剂,三乙胺(TEA)为缚酸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由气相阻燃机理主导、具备优异耐水性且含O=P—C和P—N—C结构的新型阻燃剂(PN)。通过傅里... 为改善聚丙烯(PP)的阻燃性及扩大其应用范围,以二苯基次膦酰氯(DPPC)和哌嗪(PA)为原材料,二氯甲烷为溶剂,三乙胺(TEA)为缚酸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由气相阻燃机理主导、具备优异耐水性且含O=P—C和P—N—C结构的新型阻燃剂(PN)。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研究了此阻燃剂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稳定性;同时对反应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探究。结果表明,产物结构与目标产物结构一致,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n(DPPC):n(PA):n(TEA)=2.1:1.0:2.9,反应时间为9 h,反应温度为42℃,溶剂用量为15 mL时,PN阻燃剂产率为93.5%;且该阻燃剂5%热失重温度达363℃,最大热失重温度达427℃,700℃残炭率为0.07%,熔点为160.3℃,耐水失重率仅为0.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基次膦酰氯 哌嗪 磷氮阻燃剂 合成 工艺优化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γ-AlON粉体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朱丹 周佳成 +1 位作者 郑建新 戴煜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针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γ-AlON粉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了γ-AlON陶瓷材料的性质,随后重点对原材料及其混合方式和合成工艺进行综述,分析和总结各因素在碳热还原体系中对γ-AlON粉体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 针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γ-AlON粉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了γ-AlON陶瓷材料的性质,随后重点对原材料及其混合方式和合成工艺进行综述,分析和总结各因素在碳热还原体系中对γ-AlON粉体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高品质γ-AlON粉体的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AlON 碳热还原氮化法 原料 粉体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商剑钊 吴小飞 +5 位作者 曹晔洁 吕云蕾 李精鑫 王晶 董宁 刘永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7,共13页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新兴民用等领域,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大多存在成本较高、周期过长等问题,限制其应用和推广,发展低成本制备工艺...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新兴民用等领域,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大多存在成本较高、周期过长等问题,限制其应用和推广,发展低成本制备工艺是推动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现状,总结了反应熔渗、纳米浆料浸渗瞬时共晶、浆料浸渗结合热压等低成本工艺的研究现状,围绕制备工艺优化、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低成本制备工艺的未来研究方向,如熔盐法制备超高温陶瓷界面和反应诱导相分离制备具有孔隙结构均匀的多孔基体,可显著提升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低成本 反应熔渗 纳米浆料浸渗瞬时共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喷纤维细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文龙 周翔 +4 位作者 楼爽 马秀清 李好义 李长金 杨卫民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22,共5页
阐述了熔喷过程中纤维直径的细化机理,详细综述了熔喷工艺参数对超细纤维制备的影响效果,主要包括熔喷气流、温度、熔体挤出量和接收距离,总结了工艺方法对纤维直径衰减作用的一般规律及原理。最后介绍了模具类型对纤维直径的作用方式... 阐述了熔喷过程中纤维直径的细化机理,详细综述了熔喷工艺参数对超细纤维制备的影响效果,主要包括熔喷气流、温度、熔体挤出量和接收距离,总结了工艺方法对纤维直径衰减作用的一般规律及原理。最后介绍了模具类型对纤维直径的作用方式。进一步地,对传统模具进行创新设计或者在熔喷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静电技术,是实现熔喷纤维向纳米尺度细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技术 超细纤维 聚合物加工 静电熔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纺低密度聚乙烯超细纤维及其性能
12
作者 李长金 刘文龙 +2 位作者 杨卫民 郭子芳 李好义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29,共5页
为解决聚乙烯纤维细化难题,实现聚乙烯超细纤维及其膜材的制备与应用,在传统熔喷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熔喷模头并引入静电场,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超细纤维及其非织造布。研究了静电场强度和静电场作用距离对非织造布形态、纤网结构和... 为解决聚乙烯纤维细化难题,实现聚乙烯超细纤维及其膜材的制备与应用,在传统熔喷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熔喷模头并引入静电场,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超细纤维及其非织造布。研究了静电场强度和静电场作用距离对非织造布形态、纤网结构和直径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地,对比了引入电场前后非织造布在过滤、疏水和力学性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静电场强度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从9.82μm减少到8.07μm,纤维的直径分布变窄,非织造布的过滤效率增加。在流量为32 L/min时,最高过滤效率可达73.65%,过滤阻力19.1 Pa,且随着电场的增强,非织造布的疏水效果得到提升。这种静电喷纺方法可适用于高黏度熔体的微纳纤维及其非织造布的连续性制备,在滤材及包装等市场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熔喷技术 超细纤维 聚合物加工 静电熔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强化对选区激光熔化TC4钛合金表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怡然 李磊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分别使用ϕ2.3 mm、ϕ4.0 mm的陶瓷弹丸对选区激光熔化TC4钛合金试样进行喷丸强化处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扫描电镜和维氏显微硬度计对试样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摩擦系数、表面磨损形貌和表面显微硬度... 分别使用ϕ2.3 mm、ϕ4.0 mm的陶瓷弹丸对选区激光熔化TC4钛合金试样进行喷丸强化处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扫描电镜和维氏显微硬度计对试样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摩擦系数、表面磨损形貌和表面显微硬度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喷丸强化处理后,试样表面粗糙度降低80.2%~86.3%,其中,对于采用ϕ2.3 mm弹丸处理的试样,表面粗糙度随着喷丸强化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采用ϕ4.0 mm弹丸处理的试样,表面粗糙度随着喷丸强化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喷丸直径、喷丸时间和作用载荷对试样的摩擦系数均有影响,在10 N载荷作用时,ϕ2.3 mm弹丸处理的试样摩擦系数变化较为明显,ϕ4.0 mm弹丸处理的试样摩擦系数波动较小;载荷增大到20 N时,ϕ2.3 mm弹丸处理后的试样平均摩擦系数波动减缓,ϕ4.0 mm弹丸处理试样的摩擦系数变化不大。喷丸强化处理后的选区激光熔化TC4合金表面有较明显的磨损痕迹和塑性变形破坏,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通过弹丸直径与喷丸强化时间的合理搭配,改善了材料表面摩擦磨损性能,有效抑制了摩擦过程中材料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TC4合金 喷丸强化 粗糙度 摩擦性能 耐磨性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微分电纺聚乳酸可降解复印纸的制备与性能
14
作者 李长金 赵千龙 +4 位作者 郭子芳 李好义 吴雪松 谭晶 杨卫民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解决目前复印纸的大量生产与使用造成的水资源与森林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和纤维膜热压技术制备聚乳酸可降解复印纸的新型制纸工艺,并且,探究了制备过程中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复... 为解决目前复印纸的大量生产与使用造成的水资源与森林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和纤维膜热压技术制备聚乳酸可降解复印纸的新型制纸工艺,并且,探究了制备过程中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复印纸纤维微观形貌、厚度、力学性能和亲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熔体微分电纺聚乳酸可降解复印纸制备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80℃、热压时间30 s、热压压力为0.6 MPa。在最佳工艺参数下,熔体微分电纺聚乳酸可降解复印纸的厚度为0.189 mm,断裂伸长率为20.67%,拉伸强度为5.52 MPa,水接触角为118.8°。与某市售A4复印纸相比,制备得到的复印纸具有绿色环保、疏水性能较好、打印性能较好、保护视力和成本较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微分静电纺丝 热压工艺 聚乳酸 环保复印纸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15
作者 刘钧 陈哲 +4 位作者 陈东 李险峰 吴一 夏存娟 王浩伟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7,共7页
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兼具高模量、高强塑性、高抗疲劳与良好的加工成形性能,作为结构材料应用于航天飞行器,有助于实现相关构件的轻量化设计,且仅通过常规铝合金加工方法与设备,即可实现铝基复合材料构件的规模化... 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兼具高模量、高强塑性、高抗疲劳与良好的加工成形性能,作为结构材料应用于航天飞行器,有助于实现相关构件的轻量化设计,且仅通过常规铝合金加工方法与设备,即可实现铝基复合材料构件的规模化制造。对比分析了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与铝合金、传统铝基复合材料的优缺点,介绍了铸造、变形和增材制造三大系列原位自生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与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系列铝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典型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陶瓷颗粒 原位自生 铸造成形 塑性加工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M工艺的点阵结构优化设计工艺要素
16
作者 敬晨晨 卢继平 庞璐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6,共9页
为了研究SLM工艺对点阵结构的影响,设计了SLM工艺对点阵结构中杆单元的形貌和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方案,发现SLM工艺对不同倾角的杆单元的成形质量有很大影响,随倾角的增大成型误差也逐渐减小。杆单元的直径对成型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为了研究SLM工艺对点阵结构的影响,设计了SLM工艺对点阵结构中杆单元的形貌和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方案,发现SLM工艺对不同倾角的杆单元的成形质量有很大影响,随倾角的增大成型误差也逐渐减小。杆单元的直径对成型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影响,随着直径的增加,相对误差也随之减小;杆单元的直径和倾角对其力学性能没有影响。实验最后拟合得到了一组杆单元横截面积预测公式,该公式能够根据杆单元的倾角和设计直径预测在当前工艺下制造后的杆单元直径,从而在设计阶段就对其修正以减小采用SLM加工带来的误差,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更加符合预期,对整个结构设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M工艺 点阵结构 拓扑优化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波段融化冰晶粒子的光学特性研究
17
作者 张学海 刘文博 +5 位作者 李瑶 李益文 张欣慧 邹曙光 李卫东 赵颜创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2-323,共12页
冰晶粒子在融化过程中会形成复杂的混合态特征,进而影响其光学和辐射特性,对全球辐射效应和天气预报等研究具有重要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非球形非均匀混合模型用于模拟冰晶粒子融化过程中的形态和混合态,并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Discrete ... 冰晶粒子在融化过程中会形成复杂的混合态特征,进而影响其光学和辐射特性,对全球辐射效应和天气预报等研究具有重要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非球形非均匀混合模型用于模拟冰晶粒子融化过程中的形态和混合态,并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DDA)法系统研究了3~640 GHz范围内融化冰晶粒子的光学特性随频率、纵横比、冰水混合比(Ice-to-Water Mixing Ratio,IWMR)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融化阶段冰晶粒子的光学特性(消光效率因子、散射效率因子、不对称因子、散射相矩阵)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融化冰晶粒子粒径越大,其消光效率因子、散射效率因子和不对称因子随频率变化的振荡幅度越大,融化冰晶粒子散射相矩阵元素的振荡越大,随着频率的增大,融化冰晶粒子散射矩阵元素的振荡也越大。随着冰晶粒子的融化,整体上这些光学参数随IWMR的降低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这也意味着忽略冰晶粒子的融化过程可能会导致错估其光学特性。研究结果还表明,冰晶粒子形态对消光效率因子、散射效率因子和不对称因子的影响主要在融化前期。当融化程度较低(IWMR=0.8)且尺度参数大于2.3时,冰晶核纵横比对其所有的光学特性参数均有着明显影响。当融化程度较高(IWMR=0.4)时,冰晶核纵横比对其粒子消光效率、散射效率和不对称因子等非散射角光学参数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但是随着粒子粒径的增大,冰晶核纵横比对粒子散射矩阵元素仍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理解冰云微物理特性演变规律、提升冰水含量反演精度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晶粒子 融化过程 光散射 离散偶极子近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选区激光熔化工艺参数对成形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张恒 余小鲁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160,共11页
目的解决传统依靠经验获取316L不锈钢选区激光熔化制件最优打印参数耗时久、成本高、精确度低的问题。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包含传热方程、边界条件、相变潜热处理等要素的模型,对不同工艺参数下316L不锈钢选区激光熔化过程中的... 目的解决传统依靠经验获取316L不锈钢选区激光熔化制件最优打印参数耗时久、成本高、精确度低的问题。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包含传热方程、边界条件、相变潜热处理等要素的模型,对不同工艺参数下316L不锈钢选区激光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场展开研究。研究涵盖单层单道、单层多道及单道多层粉床模型,深入分析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对熔池温度的影响。结果当激光功率过高或扫描速度较低时,熔池最高温度超过材料沸点,冷却速率绝对值随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的升高而增加。熔池预热范围随激光扫描的进行而扩大,当扫描间距为100μm时较理想。层数的增加使最高温度上升。模拟结果显示,激光功率200 W、扫描速度900 mm/s是选区激光熔化30μm层厚316L不锈钢的最优参数组合,与企业现行打印参数基本保持一致。结论通过有限元分析明晰了工艺参数对316L不锈钢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温度场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与企业实际参数相近,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实现了研究目标,为打印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选择性激光熔化 工艺参数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SiC颗粒增强AlMgScZr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19
作者 马国楠 张乐 +4 位作者 欧阳 史利军 鲁仁义 程英晔 陈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硬度高、切削加工难度大的特点。为了实现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铝基复合材料的近净成形,该文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10%(体积分数)微米级SiC颗粒增强AlMgScZr复合材料,建立了激光能量密度、扫描速率与复合材料成形质...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硬度高、切削加工难度大的特点。为了实现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铝基复合材料的近净成形,该文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10%(体积分数)微米级SiC颗粒增强AlMgScZr复合材料,建立了激光能量密度、扫描速率与复合材料成形质量的对应关系,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万能试验机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探讨了微米级SiC颗粒对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铝基复合材料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铺粉层厚为30μm、扫描间距为0.12mm、激光功率为260W、扫描速率为1000mm/s的工艺参数下,可获得成形质量最佳的SiC/AlMgScZr复合材料,其致密度可达99.81%;激光熔覆过程中,SiC颗粒与Al基体之间发生了剧烈的界面反应,SiC颗粒尖角明显钝化,原位生成的微米级针状Al4SiC4条带与残余SiC颗粒形成混合增强结构;时效态SiC/AlMgScZr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379MPa、延伸率为12%、弹性模量为84 GPa,其断裂形式为Al基体的韧性断裂和Al4SiC4相的脆性解理断裂,大量交错分布的针状Al4SiC4条带是材料发生过早失效断裂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铝基复合材料 工艺参数 界面反应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TC4钛合金表面仿生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20
作者 方国宝 陈鸿玲 +1 位作者 傅高升 张晨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102,共9页
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TC4钛合金上通过氧化自聚合法生成聚多巴胺(PDA)膜层,随后电沉积羟基磷灰石(HA)形成PHA仿生复合涂层,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5,10,15 mA·cm^(-2))、沉积时间(5,10,15 min)和沉积温度(20,30,40... 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TC4钛合金上通过氧化自聚合法生成聚多巴胺(PDA)膜层,随后电沉积羟基磷灰石(HA)形成PHA仿生复合涂层,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5,10,15 mA·cm^(-2))、沉积时间(5,10,15 min)和沉积温度(20,30,40℃)对涂层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的影响,并对涂层显微组织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均匀致密PDA膜层对HA的沉积具有促进作用,PHA复合涂层的黏结强度相比直接沉积HA涂层增加了41.18%;对PHA复合涂层自腐蚀电流密度和摩擦时间(电位变化区间经历的时间,表征耐磨性)的影响程度按由大到小排序均依次为电流密度、沉积温度、沉积时间;随着电流密度增加,涂层结构发生破坏,导致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摩擦时间缩短;随着沉积时间延长,涂层先趋向均匀致密后变疏松,自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摩擦时间先延长后缩短;随着沉积温度升高,涂层趋向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力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摩擦时间延长;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电流密度5 mA·cm-2、沉积时间10 min、沉积温度40℃,此条件下制备涂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摩擦时间最长,腐蚀防护率高达98.2%,耐腐蚀性和耐磨性最好,表面黏附细胞数量和细胞伪足数量较多,生物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TC4钛合金 电沉积工艺 仿生涂层 耐腐蚀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