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US模型的洛阳市生态系统服务预测及权衡协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毅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以洛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20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构建“三生”用地主导功能分类体系,运用PLUS模型模拟2030年“三生”用地特征,深入揭示“三生”用地转型下洛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特征及其内在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30... 以洛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20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构建“三生”用地主导功能分类体系,运用PLUS模型模拟2030年“三生”用地特征,深入揭示“三生”用地转型下洛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特征及其内在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30年来城镇生活用地、乡村生活用地增幅明显,农业生产用地逐年减少(-240.81 km^(2)),水域生态用地小幅增加(+88.39 km^(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呈增强趋势,总价值增长13.03亿元。在耕地保护、生态保护、自然发展、经济发展4种模拟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研究区西北上升、东南下降。2030年洛阳市城镇生活用地持续扩张,林地生态用地区域性蔓延,促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提升,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关系明显,权衡关系较少且主要存在于支持与文化服务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三生”功能 PLUS模型 土地利用演变 权衡与协同关系 洛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黄河下游影响区“三生”功能权衡/协同效应
2
作者 李梦凡 王乾旭 +2 位作者 刘振岳 周志民 张鹏岩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9,共11页
【目的】为制定针对性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实施有效的空间分区计划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黄河下游影响区作为研究区,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视角,采用多源数据,运用InVEST模型、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评估了... 【目的】为制定针对性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实施有效的空间分区计划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黄河下游影响区作为研究区,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视角,采用多源数据,运用InVEST模型、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评估了2000—2020年该区域“三生”功能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明确了“三生”功能时空演变规律;揭示了“三生”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2000—2020年研究区生产功能(PF)和生活功能(LF)呈上升趋势,而生态功能(EF)呈下降趋势;EF高值区呈先扩张后缩减的动态变化规律;PF高值区梯度差异明显,呈条带状集中分布;LF高值区以多核心向外显著扩散,在各城市建成区进行空间聚合。【结论】PF-EF、LF-EF和PF-LF之间都具有权衡关系,PF-LF、PF-EF的高权衡主要集中在南、北部平原,而LF-EF的权衡主要出现在东部海拔较高的地区和西部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 “三生”空间 权衡/协同 黄河下游影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功能视角下甘肃省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万远 赵锐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4,281,共14页
【目的】探究甘肃省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方法】基于“三生”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86个县域单元2010~2020年间土地利用功能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综合测度,并利用空间回归模型确定各土地利用功能空间分... 【目的】探究甘肃省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方法】基于“三生”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86个县域单元2010~2020年间土地利用功能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综合测度,并利用空间回归模型确定各土地利用功能空间分布驱动因素。【结果】研究期间,甘肃省生产、生活功能持续改善,地域集聚趋势明显,生态功能保持动态稳定。生产和生活功能高值区均呈现围绕各中心城市分布、生态功能高值区沿青藏高原边缘及秦岭西延伸段分布的特征。甘肃省县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整体较高且呈现不断改善趋势。生产与生活功能表现为协同关系,生态与生产、生活功能表现为权衡关系,三对关系在研究时间段均呈现相对稳定态势。城镇化率等因素对生产和生活功能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植被覆盖率对生态功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有较强的吻合性,“点带状”分布格局与甘肃省推动的“一核三带”发展格局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功能 权衡与协同 影响因素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生态营林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4
4
作者 温远光 周晓果 +6 位作者 朱宏光 刘世荣 王磊 蔡道雄 贾宏炎 明安刚 卢立华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59-175,252,共17页
桉树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迫切需要开展生态营林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营林措施与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关系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营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桉树生态营林实践,建立起现代桉树... 桉树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迫切需要开展生态营林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营林措施与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关系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营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桉树生态营林实践,建立起现代桉树生态营林理论体系。文中提出生态营林的定义、生态营林原则和生态营林的理论体系。6年的生态营林实践表明,采取“低干扰、低投入、低污染”的生态营林方式,获得“高产量、高价值、高效率”的营林效果,实现长短结合、一般用材与珍贵用材结合、木材生产与生态服务协同提升的生态营林目标。该理论是解决当今桉树人工林木材生产和生态服务失衡以及生物安全、土壤安全、生态安全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对推动我国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生态营林理论 生态营林实践 木材生产与生态服务协同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三生”功能时空格局演变及权衡/协同关系
5
作者 周陈涛 曹月娥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2期266-273,共8页
以西部典型干旱区绿洲县域麦盖提县为研究区,基于格网尺度运用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2014年及2018年该县“三生”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各功能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三生”功能权衡与协同类型及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为... 以西部典型干旱区绿洲县域麦盖提县为研究区,基于格网尺度运用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2014年及2018年该县“三生”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各功能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三生”功能权衡与协同类型及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为干旱区绿洲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麦盖提县“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出现扩张,功能值分别提高了0.62%和6.16%,而生态空间出现萎缩,功能值下降了1.11%;②2014年和2018年生产与生活功能间主要呈现协同关系,而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之间均以权衡关系为主;③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间高—高协同区呈现扩大趋势,而低—低协同区则出现缩减;高—低和低—高权衡区零星分布。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之间则均以权衡分布为主,且其空间格局分布较为一致且相对稳定。为此,提出了应加强空间管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生态空间保护,促进“三生”融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功能 权衡与协同 麦盖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中心城市市域“三生”功能演变与模拟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6
作者 杜小娅 杨欣蕾 方斌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4期14-25,共12页
中心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对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同提升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以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市为例,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12—2022年的“三生”功能;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功能演变... 中心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对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同提升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以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市为例,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12—2022年的“三生”功能;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功能演变的影响因素;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索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间的权衡/协同关系;运用PLUS模型预测2032年的南京市“三生”功能格局,提出格局优化策略.主要结果包括:①南京市“三生”功能整体存在退化现象,生态功能高值区的大幅减少是其主导原因.②“三生”功能间存在较大范围的低低协同区,仅生产—生态功能间的高高协同区面积较大,“三生”功能的同步提升成为功能格局优化关键.③“三生”功能演变整体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强,土地开发强度、GDP和城镇化水平始终是功能演变的主导因子.④自然发展情境下,2032年南京市“三生”功能高值区显著退化,但市域主城区及其周边的综合功能有所提升.本文认为市域综合功能薄弱区的“三生”功能全面提升、主城区的生态功能优化、乡村地区的生活功能提升和生态功能维持是南京市“三生”功能格局优化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权衡/协同 模拟预测 格局优化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