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证结合模式下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
作者 余霖 高清华 +4 位作者 周燕萍 周姝含 张思依 闫海琳 吕文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23-2330,共8页
目的 系统梳理病证结合模式下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现状,为优化该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近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文献数据库,归纳分析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思路、评价体系及存在问... 目的 系统梳理病证结合模式下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现状,为优化该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近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文献数据库,归纳分析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思路、评价体系及存在问题。结果 现有模型多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湿热环境暴露,复合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化学刺激构建病证结合模型,通过宏观体征、胃肠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等指标评价模型有效性,但仍存在模型稳定性不足、证候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结论 病证结合模式能较好模拟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特征,但需加强多模态评价体系构建与分子机制研究。可通过多学科技术融合推动动物模型标准化建设,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更精准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模式 脾胃湿热证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证相应在病证结合模式下探讨脾胃湿热证生物学内涵
2
作者 闫海琳 吕文亮 +6 位作者 徐婧 周姝含 高清华 张思依 张涵灵 余霖 徐晓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1-1508,共8页
脾胃湿热证是指湿热邪气侵袭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湿热郁蒸,脾胃生理功能失调,以脘腹痞胀、呕恶纳呆、肢体困重、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主要症状的证候,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其中以慢性胃炎占首位。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相关领... 脾胃湿热证是指湿热邪气侵袭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湿热郁蒸,脾胃生理功能失调,以脘腹痞胀、呕恶纳呆、肢体困重、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主要症状的证候,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其中以慢性胃炎占首位。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在病证结合模式下,以慢性胃炎为依托,结合脾胃湿热证病因与病机演变,从炎症免疫状态失调、胃肠动力失常、水湿失化、内质网功能、微生态失调等多方面阐释了脾胃湿热证生物学内涵,同时以方验证,从另一角度,丰富证候本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方证相应 病证结合 证候本质 生物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结构模型的《幼科发挥》“药-证-方”规律
3
作者 李宇迪 丁樱 +3 位作者 徐炎 孟浩基 刘文博 杜昊雨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12,共7页
目的:分析《幼科发挥》治疗儿科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药-证-方”诊治儿科疾病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幼科发挥》卷之四附汤方中的内服方剂,使用Excel2021进行频数统计,SPSS Modeler18.0、Cytoscape 3.8.0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复杂... 目的:分析《幼科发挥》治疗儿科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药-证-方”诊治儿科疾病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幼科发挥》卷之四附汤方中的内服方剂,使用Excel2021进行频数统计,SPSS Modeler18.0、Cytoscape 3.8.0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分析,Lantern 5.0进行隐结构模型分析,总结《幼科发挥》治疗儿科疾病的“药-证-方”规律。结果:共纳入73首方剂,137味中药,累积用药频次605次。高频药物共31味(频次>5次),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甘草、茯苓、陈皮、人参、白术;药性以温、寒为主(频次>50),药味以辛、苦、甘为主(频次>50);主归肺、脾、胃、肝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0组常见药对,其中高频药对(实例≥20)为甘草-茯苓、甘草-人参、甘草-陈皮、茯苓-白术、甘草-白术,甘草、茯苓、陈皮、白术、半夏、当归、人参等药物间关联度最强;隐结构模型分析得出脾虚痰聚、肺脾气虚、痰阻气滞、风热犯肺证,以及心惊肝风肾虚诸证。结论:《幼科发挥》以治儿童肺脾诸疾为主,脾虚类证以补脾、运气、化痰、渗湿,肺虚外感风热以疏散风热、降气化痰;用药以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强调调理气机,运脾行气之重,同时兼顾心惊肝风肾虚诸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规则 隐结构模型 药-证-方 幼科发挥 用药规律 儿科 肺脾 心肝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王明丽 宋鹏程 +4 位作者 张海燕 周玲 赵卫国 王南南 杨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968,共8页
目的研究李炳茂教授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衡水市人民医院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3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3例... 目的研究李炳茂教授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衡水市人民医院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3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性消化不良西医治疗方案(莫沙必利+雷贝拉唑),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DLQI)]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胃动素(MTL)、胃促生长素(Ghrelin)、胃泌素(GA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电图分析仪分析胃动力指标变化;滴注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治疗期间监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MTL、Ghrelin、GAS、PGⅠ、PGⅡ表达水平均增高,CRH均下降,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2组胃电图主频与慢波百分比均增加,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增加,研究组多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及酵母菌数量均下降,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症状,调节胃肠激素表达水平、胃动力状况及肠道菌群表达,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胃湿热证 气滞血瘀证 李炳茂教授 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 临床疗效 肠道菌群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丽 王秋月 +4 位作者 张小晋 范轶斌 丁鲁 金珠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66-2170,共5页
目的:观察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et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Met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及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et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Met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糖、血压的变化。结果:意向性治疗(ITT)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各时间点体质量、腰围及B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体质量、腰围及B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HDL-C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HbA1c及HOMA-IR值均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期待值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陆氏健脾和胃法针刺法能有效降低MetS患者的体质量、腰围、BMI,改善血脂、血糖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代谢综合征 陆氏针灸 流派传承 随机对照试验 经络 辨证 健脾和胃 远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食药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贾蓓 姜苗 +4 位作者 张馨予 潘彦君 张依品 李萌菲 徐润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704-2708,共5页
中医认为脏腑气血亏虚、痰瘀毒邪互结是肿瘤发病中的重要因素。消食药健运中焦、疏肝理气、祛痰逐瘀等功效与肿瘤正虚邪实的核心病机高度契合,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介... 中医认为脏腑气血亏虚、痰瘀毒邪互结是肿瘤发病中的重要因素。消食药健运中焦、疏肝理气、祛痰逐瘀等功效与肿瘤正虚邪实的核心病机高度契合,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介质表达、抑制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等抗肿瘤。临证时应谨守病机、随证加减、合理配伍、巧妙化裁、注意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消食药 肿瘤 治疗 脾胃 辨证论治 运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痉多肽表达化生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探讨胃癌前病变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万群 田锋亮 +2 位作者 李延萍 张金卫 杨小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9,I0008,I0009,共7页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型,并在SPEM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构建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模型,结合TMXFR诱导的SPEM模型具有自恢复的特性,以TMXFR组及生理盐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监测小鼠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SPEM模型的构建及恢复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胃泌素水平,PCR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表达。结果病证结合的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较TMXFR组、SPEM组织恢复明显延迟;脾胃湿热证较对照组及TMXFR组的胃泌素表达异常升高(P<0.05),SPEM模型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较对照组水平降低(P<0.05),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miR-7a-5p表达较TMXFR有下降趋势;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IL-1β表达较TMXFR组、对照组升高(P<0.05),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中IL-13表达有升高趋。结论此项研究结果侧面证实了在癌前病灶已形成的前提下,虽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外感湿热之邪、进食肥甘厚腻、饥饱失常、过劳伤脾等诱因下,机体可突破自身代偿修复能力,延缓SPEM恢复甚至使GPL进一步进展。这可能跟miR-7a-5p介导炎症因子IL-1β使得Th1/Th2细胞失衡相关,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 胃癌前病变 脾胃湿热证 脾气虚证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大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任玺 文小敏 +3 位作者 洪冰 廖莹峰 马文校 汤亚忻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三仁汤改善脾胃湿热证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模型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大鼠体质量、肛温等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清Y.干扰素(IFN-y)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 目的探讨三仁汤改善脾胃湿热证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模型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大鼠体质量、肛温等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清Y.干扰素(IFN-y)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取大鼠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组织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胃肠道炎症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肛温升高,饮水量和摄食量减少,病理提示胃肠道存在炎症损伤,血清IFN-γ和IL-4显著增高(P<0.01),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P>0.05)。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对脾胃湿热证大鼠的形态改变有恢复作用;中、低剂量组能降低湿热证大鼠IFN-γ、IL-4水平(P<0.01);高剂量组能降低IL-4水平(P<0.01),有降低IFN-γ水平的趋势(P>0.05),IFN-γ/IL-4比值反而升高(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呈亢进状态,Th1/Th2平衡有向Th1反应漂移的趋势,三仁汤能调节脾胃湿热证大鼠的免疫功能,保护胃肠道粘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三仁汤 IFN-Γ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胃论治单纯性肥胖 被引量:28
9
作者 徐珊珊 龚美蓉 孙亦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8-629,共2页
肥胖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能量代谢平衡失调。近年来,由于营养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慢性疾病。单纯性肥胖多责之于脾胃、... 肥胖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能量代谢平衡失调。近年来,由于营养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慢性疾病。单纯性肥胖多责之于脾胃、肝、肾,然究其根本,则在于脾胃功能失调,水液输布失常,痰湿内聚,浊脂内生。故单纯性肥胖的治疗应从脾胃入手,以健脾和胃、利湿化痰为基本治疗原则,从根本上改善痰浊肥胖体质,杜绝肥胖化生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脾胃论治 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0
作者 蔡利军 范一宏 +2 位作者 吕宾 孟立娜 冯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8期1974-1976,共3页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观察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用耐信或吗丁啉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学指标(症状积分...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观察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用耐信或吗丁啉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学指标(症状积分)、总疗效、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包括躯体生理健康总评分PCS和精神心理健康总评分MCS)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6.2%,临床治愈率33.3%,治疗1、2、4周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3.32±2.19),(2.19±1.55),(0.74±0.47),与治疗前(5.55±1.46)比较均明显下降(P<0.001),停药6个月PCS、MCS分别是(16.56±1.19)和(14.18±2.85),与治疗前、治疗4周比较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尤其是餐后不适综合征)安全可靠,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脾胃虚弱 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不适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结合模式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血清胃泌素及Hp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吕文亮 周慧敏 +4 位作者 高清华 周燕萍 王阶 李天望 刘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04-1905,共2页
目的:在病证结合的模式下,对209例慢性胃炎病例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微观指标幽门螺杆菌(H pylori)、血清胃泌素(GAS)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相关性,为深入开展湿热证临床及本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运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指进行Hpylori检测... 目的:在病证结合的模式下,对209例慢性胃炎病例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微观指标幽门螺杆菌(H pylori)、血清胃泌素(GAS)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相关性,为深入开展湿热证临床及本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运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指进行Hpylori检测,放射免疫法检测分析GAS。结果:脾胃湿热证组的H pylori感染阳性率及血清胃泌素均明显高于非脾胃湿热组(均P<0.01)。结论: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高度相关,血清胃泌素升高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微观证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血清胃泌素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脾实肠法治疗脾阳虚证的实验研究(1)——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萱萱 顾和亚 +2 位作者 严士海 邵南齐 洪丹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711-713,共3页
目的:观察温脾实肠法对治疗脾阳虚动物胃肠功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①采用10%大黄水煎液灌胃造成小鼠脾阳虚模型后给药,末次给药后给予10%炭末灌胃,分别腹腔注射多巴胺和新斯的明,观察胃残留率和炭末推进率。②采用0.1m... 目的:观察温脾实肠法对治疗脾阳虚动物胃肠功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①采用10%大黄水煎液灌胃造成小鼠脾阳虚模型后给药,末次给药后给予10%炭末灌胃,分别腹腔注射多巴胺和新斯的明,观察胃残留率和炭末推进率。②采用0.1mg/kg的利血平连续注射12天造成大鼠脾虚模型后给药,测血清中No浓度和胃残留率。结果:①温脾实肠颗粒和温脾实肠合剂对大黄致脾虚小鼠可提高胃残留率,延缓肠道炭末推进,增强多巴胺对脾虚小鼠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抑制新斯的明对脾虚小鼠胃肠运动的促进作用。②明显提高脾虚大鼠的胃残留率和血中NO浓度。结论:温脾实肠法对脾阳虚动物具有增强多巴胺对胃肠蠕动抑制作用,降低新斯的明对胃肠蠕动促进作用,降低胃排空,具有胃动力抑制作用。能改善肠壁功能作用,升高血中NO浓度,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脾实肠法 脾阳虚证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胃论治肺胀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丽佳 徐洪洁 曲妮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9期2033-2035,共3页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等。其病程缠绵,症状时轻时重,日久可见面色晦黯,唇甲青紫,心悸,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症...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等。其病程缠绵,症状时轻时重,日久可见面色晦黯,唇甲青紫,心悸,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症状。是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通过学习四大经典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肺胀临床表现每多虚实互见,寒热夹杂,主脏在肺,并与脾、肾、心密切相关,脾虚贯穿肺胀整个病程。临床常见外寒内饮、外寒内热、肺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肺心气阴两虚、阳虚水泛、痰蒙神窍7个证型。治疗主张祛邪顾脾胃、固本健脾胃、健脾以安肺、脾、肾、心。即从脾胃论治肺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胀 脾胃 辨证 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胃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晓红 陈家旭 +2 位作者 张煜 臧知明 杨力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499-503,共5页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探讨逍遥散大、中、小剂量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胃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其抗应激调节机制。方法: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每天束缚3h,连续21 d)正常...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探讨逍遥散大、中、小剂量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胃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其抗应激调节机制。方法: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每天束缚3h,连续21 d)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大、中、小剂量)胃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GO功能分析、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具有不同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多条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的功能被显著上调或下调,其中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差异基因参与的显著生物过程分别有597、1216、817、924个功能基因群,参与的显著信号通路分别有27、60、41、59条。结论:肝郁脾虚证具有胃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组学背景,逍遥散大、中、小剂量对肝郁脾虚证大鼠胃组织众多差异表达基因及功能改变的信号通路、生物过程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中剂量结果显示优于大剂量和小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肝郁脾虚证 胃组织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CAG脾胃湿热证与CyclinD1 CyclinE及DN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宗湘裕 柯晓 +5 位作者 余青 傅肖岩 黄恒青 周凡 唐福康 杨春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E)及细胞核DNA含量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Hp感染CAG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胃湿热证44例,脾虚证36例,正常对照组18例,分别...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E)及细胞核DNA含量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Hp感染CAG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胃湿热证44例,脾虚证36例,正常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组织化学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D1、CyclinE和DNA含量,并分析比较它们间的相关性。结果:(1)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的肠化程度明显高于脾虚组。(2)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内CyclinD1、CyclinE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及脾虚组患者胃黏膜CyclinD1、CyclinE表达增强,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与脾虚组胃黏膜细胞核DNA含量(D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萎缩组、萎缩伴肠化组、萎缩伴不典型增生组各组间D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在一定的病情发展过程,脾胃湿热组病情进展较快,病情较重,原因可能是脾胃湿热证与炎症关系密切所致。(2)CyclinD1、CyclinE的表达增强可能与Hp感染及所继发炎症有关。脾胃湿热证和脾虚证之间细胞增殖可能呈递增的趋势,而这种递增可能提示了疾病发展的方向,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可能是胃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3)Hp感染CAG尚未发展为胃癌的过程中黏膜细胞可能尚处于病变早期或DNA合成速度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温热 CydinDl CYCLINE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可忽视血瘀证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琳 徐国丽 +4 位作者 姚卫海 郭玉红 裴晓璐 刘清泉 董子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研究血瘀证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发病率的影响及其在AAD证型分布中所占比例。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抗生素治疗的2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接... 目的:研究血瘀证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发病率的影响及其在AAD证型分布中所占比例。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抗生素治疗的2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后AAD的发病率;血瘀证在AAD证型分布中所占的比例;引发AAD合并血瘀证的病理机制。结果:血瘀证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后AAD发病率45.26%>非血瘀证者31.67%,P<0.05;其中,脾气亏虚患者合并血瘀证者发生AAD几率58.33%>非血瘀证者12.50%,P<0.05;湿浊内阻患者合并血瘀证者发生AAD几率62.50%>非血瘀证者19.23%,P<0.05;脾虚湿浊患者合并血瘀证者发生AAD几率75.00%>非血瘀证者27.27%,P<0.05。在AAD证型分布中,血瘀证比例为29.63%,仅次于脾虚痰湿证64.20%居第二。在导致AAD合并血瘀证的病理机制中,痰饮瘀血互化占54.17%。结论:血瘀证、特别是脾虚湿阻型患者在合并血瘀证时更易发生AAD;血瘀证是AAD证型分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仅次于脾虚痰湿证;在多数情况下,导致AAD合并血瘀证的病理机制是痰饮瘀血互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瘀血 脾虚湿阻 发病率 证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方石治疗脾胃病经验拾萃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秀华 安振涛 +1 位作者 徐婷婷 朱方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0-721,共2页
介绍朱方石治疗脾胃病经验,认为脾胃虚弱是其发病本源,湿热、寒湿、气滞、血瘀等为其主要病理因素,辨治过程注重辨病与辨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衷中参西,优势互补,并注重情志因素和生活调护,身心同治,疗效满意。
关键词 脾胃病 朱方石 中医药 辨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关林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从脾胃论治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35
18
作者 李峥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9-571,共3页
胸痹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基本病机为心阳痹阻。痰瘀互结证是其最主要证候之一,多由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对胸... 胸痹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基本病机为心阳痹阻。痰瘀互结证是其最主要证候之一,多由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对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辨证论治从脾胃着手,有独到见解,运用健脾益气,活血祛痰等治法之汤药,同时注重患者精神情志因素以及气候环境因素,防治并用,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痰瘀互结证 从脾胃论治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及对外周血胃肠激素、T淋巴细胞亚群、IL-8、IL-32、MCP-1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严红梅 代琳 +5 位作者 许丹 余首德 黄超群 许话 常城 刘惠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GA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5月收治的19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GA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5月收治的19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接受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接受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外周血胃肠激素、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IL-3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胃动力素(motilin,MTL)、CD_(3)^(+)、CD_(4)^(+)、CD_(4)^(+)/CD_(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慢性浅表性胃炎、P物质(SP)、CD_(8)^(+)、IL-8、IL-32、MCP-1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有效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艾司奥美拉唑 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T淋巴细胞亚群 趋化因子-1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增液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证候疗效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瑛 傅睿 +4 位作者 祝利民 王翰 陈杏丽 包向东 郑建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743-2746,共4页
目的:应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益肾增液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FC)的相关性。方法:将104例FC脾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益肾增液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服用莫沙必利,疗程4周。停药2周,评价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与生活质量积分、肠道症... 目的:应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益肾增液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FC)的相关性。方法:将104例FC脾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益肾增液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服用莫沙必利,疗程4周。停药2周,评价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与生活质量积分、肠道症状积分的相关性。采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估治疗前后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肠道症状总积分以及排便困难、过度用力排便,排便所用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每周排便次数,腹胀情况等与中医证候呈正相关(P<0.01,P<0.05);生活质量总积分及躯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满意度等与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P<0.01,P<0.05)。治疗组对主症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细或弱,次症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四肢不温、腰膝酸痛、面色无华、纳呆口干、舌淡苔白,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中医证候与老年FC脾肾亏虚型患者的肠道症状、生活质量相关,采用中医证候量表能反映老年FC脾肾亏虚型的证候改善情况,益肾增液汤能有效改善FC脾肾亏虚型患者的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增液汤 老年功能性便秘 脾肾亏虚型 中医证候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