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夜间地表能量不平衡问题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赵建华 张强 +4 位作者 王胜 梁芸 张良 岳平 赵福年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398,共14页
一般认为白天的地表能量不平衡(surface energy imbalance,SEI)主要由涡动相关法造成,但夜间湍流受到抑制,其产生的原因尚不清楚.本文分析了夜间与白天地表能量的区别,认为夜间土壤热量存在的双向传递慢过程、向上长波辐射位相延后与湍... 一般认为白天的地表能量不平衡(surface energy imbalance,SEI)主要由涡动相关法造成,但夜间湍流受到抑制,其产生的原因尚不清楚.本文分析了夜间与白天地表能量的区别,认为夜间土壤热量存在的双向传递慢过程、向上长波辐射位相延后与湍流相干结构是其重要原因.为此,本文利用黄土高原典型代表站的观测数据,对夜间SEI展开研究.发现:(1)考虑慢过程后,夜间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土壤热储与地表土壤热通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其能量闭合率(Energy BalanceRatio,EBR)提高了0.02或3%,达到0.71,能量平衡残差(Residual,Res)绝对值降低了0.8 W·m^(-2)或4%,为17.0 W·m^(-2);(2)考虑向上长波辐射位相延后,夜间向上长波辐射和净辐射均有所降低,其EBR也为0.71,也提高了0.02或3%,|Res|为15.5W·m^(-2),降低了2.3W·m^(-2)或13%;(3)考虑相干结构的贡献后,感热与潜热分别增大了53%(绝对值)和35%,其EBR未有显著变化,但|Res|降低了1.1W·m^(-2)或6%;(4)既考虑慢过程,又考虑向上长波辐射位相延后和相干结构时,夜间EBR为0.73,提高了0.04或6%,|Res|为14.8 W·m^(-2),降低了3.0 W·m^(-2)或17%.显然,这三个过程均可改善夜间地表能量闭合水平,但综合效应改善更大;(5)增加Durand(2022)提出的湍流通量漏失部分,可使EBR提高0.03,达到0.76,|Res|降低1.4 W·m^(-2),达到13.4 W·m^(-2),但也未闭合,故涡动相关法可能不是夜间SEI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发现,长波辐射计的观测误差较大,且无世界标准;检测结果显示,长波辐射存在系统误差,且EBR和Res与长波辐射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我们认为长波辐射的系统误差可能是夜间SEI产生的主要原因,提高长波辐射计的观测精度应该是改善夜间地表能量闭合水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地表能量不平衡 慢过程 长波辐射位相延后 湍流相干结构 长波辐射计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功能结构铝板传热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勇 王慧攀 +2 位作者 何嘉斌 江克俊 陈昕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1,共11页
电子产品微型化、轻薄化、低成本的发展需求,给散热模组的设计制造带来极大挑战。为解决轻薄型高性能路由器以及小型电子器件散热难题,在光滑铝板散热器基础上设计了6种具有表面微功能结构的铝板散热器,并根据新设计的铝板散热器搭建实... 电子产品微型化、轻薄化、低成本的发展需求,给散热模组的设计制造带来极大挑战。为解决轻薄型高性能路由器以及小型电子器件散热难题,在光滑铝板散热器基础上设计了6种具有表面微功能结构的铝板散热器,并根据新设计的铝板散热器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分别在自然对流和微对流工况下,对比分析所设计的6种新型铝板散热器相对于光滑铝板散热器散热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自然对流工况下,热源功率在3.0~6.0 W时,方形针翅式铝板散热性能最优,相比于光滑表面铝板,平均努塞尔数提高约18%,传热系数与传热面积乘积提高约17%,热源温度降低约2.0 K;圆形针翅式铝板相较于光滑表面铝板,平均努塞尔数提高7%,传热系数与传热面积乘积提高约5%,热源降低约1.3 K;表面处理后,喷砂型方形针翅式铝板可使热源温度降低2.0~3.9 K,纳米碳层方形针翅式铝板可使热源温度降低5.3~8.6 K;喷砂型圆形针翅式铝板可使热源温度降低1.9~2.5 K,纳米碳层圆形针翅式铝板可使热源温度降低4.9~7.7 K。在风速2 m/s微对流工况下,圆形针翅式铝板散热性能最优,相比于光滑表面铝板,平均努塞尔数提高约8%,热源在6.0 W时温度可降低3.6 K,热阻降低18%;方形针翅式铝板,相比于光滑表面铝板,平均努塞尔数提高约6%,热源在6.0 W时温度可降低2.4 K,热阻降低11%。热源功率越高,具有表面微功能结构铝板相较于光滑表面铝板散热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功能结构 散热器 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技术研究锌在废弃稀土矿区土壤中的吸附及垂向迁移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洋 欧丽 +4 位作者 黄琨 刘鹏 刘燕红 李曼曼 唐金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44,共12页
为了研究锌(Zn)在赣南稀土矿区土壤的吸附及垂向迁移特征,以及为矿山开采地区土壤及水体Zn污染防治、修复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采用静态批实验,研究某废弃稀土矿区垂直剖面不同深度土壤对Zn的吸附特征;然后采用X射线衍射(XRD)及... 为了研究锌(Zn)在赣南稀土矿区土壤的吸附及垂向迁移特征,以及为矿山开采地区土壤及水体Zn污染防治、修复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采用静态批实验,研究某废弃稀土矿区垂直剖面不同深度土壤对Zn的吸附特征;然后采用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吸收谱(XAFS)研究土壤主要物相组成及土壤中Zn的赋存形态变化,探讨Zn在土壤中的吸附机制及可迁移性。结果表明:剖面3层土壤对Zn的吸附平衡过程较快,土壤对Zn的吸附能力呈现出从表层土到深层土再到中层土逐渐减弱的趋势,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土壤吸附Zn的过程;元素Fe、Mn在土壤中主要以Fe的氢氧化物及混合价态锰氧化物形式存在,剖面各层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影响土壤对Zn的吸附行为,相比于黏土矿物,Fe、Mn氧化物对土壤吸附Zn的影响更加显著;吸附反应前后土壤中Zn的局部配位模式由Zn-O四面体转变为Zn-O四面体和八面体的混合配位模式,反应后土壤表面可能形成了类似硫酸盐的外层络合物,反应前后土壤中的Zn由碱式碳酸盐转变为以硫酸盐与碱式碳酸盐的混合形式存在;受土壤pH影响,土壤滞留Zn能力有限,土壤中的有效态Zn易伴随降雨冲刷向下层土壤迁移,土壤中Zn质量分数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 迁移 X射线吸收谱 稀土矿区 同步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粉碎过程机械力化学效应对煤粉微晶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杨秀超 陈国庆 +3 位作者 周子宁 吴昉 刘建国 刘加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749-4758,I0018,共11页
明确机械力化学对煤粉物化性能的影响可以为基于微观精细结构定向调控煤粉洁净燃烧提供理论支撑。该文结合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和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high resolution X-ray diffraction,HRXRD)精... 明确机械力化学对煤粉物化性能的影响可以为基于微观精细结构定向调控煤粉洁净燃烧提供理论支撑。该文结合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和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high resolution X-ray diffraction,HRXRD)精确地表征煤粉的孔隙结构和微晶形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煤粉粉碎过程中机械力化学对煤粉微晶形态和孔隙结构的影响机制,从而揭示孔隙结构和微晶形态之间的本质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机械力化学效应的增强,煤粉晶格结构参数:邻位分布标准差(σ_(1))、平均堆叠跨度(L_(a))、平均堆叠高度(L_(c))、堆叠平均层数(N)、层间隙标准差(σ_(3))、平均层间隙(a_(3))减小,而平均C—C键长度(l_(cc))、取向参数(q)增大。同时,单芳香层变形程度的增加伴随着煤粉颗粒大孔或中孔向微孔的转化。此外,无序芳香层的纵向堆叠所释放的空间贡献中孔的形成。另一方面,单芳香层面内的褶皱结构(凹陷或凸起)和微晶堆叠间隙的贯通都可以促进微孔的增加。该文结论可以为基于微观精细结构定向调控煤粉洁净燃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小角X射线散射 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 机械力化学 孔隙结构 微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技术研究焦炭结构及其综合性质
5
作者 燕慧 高亚芳 +2 位作者 崔贝贝 申岩峰 王美君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140,共11页
深度认识焦炭分子结构及气化反应性的本质是科学评价焦炭质量、定向调控焦炭反应行为的关键。以山西某焦化厂所用16种单种煤和8种配合煤为原料,利用40 kg焦炉制备了24种焦炭。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灰成分分析、孔隙率和焦炭光学组... 深度认识焦炭分子结构及气化反应性的本质是科学评价焦炭质量、定向调控焦炭反应行为的关键。以山西某焦化厂所用16种单种煤和8种配合煤为原料,利用40 kg焦炉制备了24种焦炭。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灰成分分析、孔隙率和焦炭光学组织分析等手段表征焦炭的宏观组成及介观结构特性。借助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SAXS)和广角散射(WAXS)联用技术研究焦炭的碳–孔–灰特性。基于焦炭的宏观、介观和微观结构特性以及溶损机制分析了焦炭结构及组成与强度和反应性的本质联系。结果表明:焦炭有机质中碳元素质量分数占96.29%~99.07%;灰分质量分数在9.35%~14.51%范围内波动。中黏煤TB和贫煤CZ制备的焦炭富含2~70 nm孔隙,呈现清晰的小角散射现象。焦煤LL和配煤BC2在成焦过程中1~100 nm孔隙被封闭或转化成200~800μm孔。期间,焦炭芳香度(f_(a))增加且片层间距(d_(002))减小,形成明锐的WAXS散射环,其余焦样呈弱散射环。低阶煤因挥发分释放引起焦炭裂纹网络形成与发展;高阶煤碳网结构在热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2种现象均导致焦炭抗碎强度(M40)下降。焦炭分子中适当的无定形结构(高Porod斜率)和表面粗糙度可增加碳层结构单元间的交联,并抑制平行碳层间的滑移;分形维数(D_(S))和芳香堆垛尺寸(L_(a)和L_(c))是决定焦炭反应性(CRI)的根本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焦炭结构 气化反应性 抗碎强度 溶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紫外线辐射环境对水泥石干缩变形的影响及其机理
6
作者 韦莹莹 董荣珍 +2 位作者 龙广成 王海旭 汤聪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55-2765,共11页
为了掌握强紫外线辐射环境下水泥基材料体积稳定性的演变规律,确保服役于强辐射地区的水泥基材料性能的稳定性,通过硬化水泥浆体干燥收缩试验,研究标准干燥环境和强紫外线辐射环境下硬化水泥浆体的干缩变形和质量损失的演化规律。结合... 为了掌握强紫外线辐射环境下水泥基材料体积稳定性的演变规律,确保服役于强辐射地区的水泥基材料性能的稳定性,通过硬化水泥浆体干燥收缩试验,研究标准干燥环境和强紫外线辐射环境下硬化水泥浆体的干缩变形和质量损失的演化规律。结合热重分析(TG)和汞孔隙率(MIP)测试方法,探讨强紫外线辐射环境对硬化水泥浆体的干燥收缩的影响机理。同时,基于减缩剂的减缩机理,探讨其在强紫外线辐射环境下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标准干燥环境,强紫外线辐射环境显著增加水泥石的干燥收缩和质量损失,降低水泥水化程度,从而使水泥石的孔隙结构粗化。掺入减缩剂可以降低水泥石的介孔率(<50 nm),有效降低强紫外线辐射环境下水泥石的干燥收缩。此外,在强紫外线辐射环境下,减缩剂的掺入会进一步降低孔隙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强减缩剂的减缩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当减缩剂掺量为1%时,强紫外线辐射对减缩剂效果的增强作用最为显著。当掺量进一步增加时,这种增强作用将受到限制。研究结果厘清了强紫外线辐射环境下的水泥基材料变形规律,为服役于类似环境的水泥基材料体积稳定调控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石 强紫外线辐射 干燥收缩 孔隙结构 减缩剂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圆柱壳声辐射激发水表面声波研究
7
作者 张圣海 徐剑秋 黎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29-2340,共12页
研究水下声源声辐射激发的水表面声波,对在空气中进行跨介质水下声源探测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水下声源声辐射激发的水表面声波特性,基于水下声传播理论推导水下稳态点源球面声波激励水表面声波的理论解,依据有限元方法,以脉动球点源为... 研究水下声源声辐射激发的水表面声波,对在空气中进行跨介质水下声源探测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水下声源声辐射激发的水表面声波特性,基于水下声传播理论推导水下稳态点源球面声波激励水表面声波的理论解,依据有限元方法,以脉动球点源为例进行数值分析验证,设计相应实验验证水平衰减规律及声源深度影响。基于声-结构耦合有限元方法研究声源深度等声源参数及环境参数对水下圆柱壳声辐射激发水表面声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激励下的圆柱壳声源在半自由场环境中激发的海水表面波振幅在某些振型对应固有频率下的振幅远大于其他频率;海底和粗糙海面对水表面波振幅有影响;在所提载荷激励下,有限水深中水下圆柱壳声辐射激励的水表面波振幅在3倍圆柱壳半径以内及20倍半径之外潜深范围内与潜深呈正比,其他范围随潜深呈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圆柱壳 声辐射 水表面声波 声-结构耦合 粗糙海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散射对聚乙醇酸挤出棒材退火条件的优化
8
作者 骆佳伟 周炳 +3 位作者 王洪学 田雨川 陈明明 胡永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92,共14页
文中用同步辐射光源对聚乙醇酸(PGA)挤出棒材的切片进行广角X射线散射(WAXS)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表征,研究聚乙醇酸棒材在挤出成型后优选的退火条件,以尽可能消除内应力,改善棒材后续的机械加工性。WAXS结果表明,高温更有利于微观应... 文中用同步辐射光源对聚乙醇酸(PGA)挤出棒材的切片进行广角X射线散射(WAXS)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表征,研究聚乙醇酸棒材在挤出成型后优选的退火条件,以尽可能消除内应力,改善棒材后续的机械加工性。WAXS结果表明,高温更有利于微观应变的减小,但较高温时晶粒尺寸会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减小。SAXS结果表明,高温更有利于取向程度的减小,退火时间对取向程度的影响明显弱于退火温度。综合各数据建立目标函数,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PGA棒材的优选退火条件为200℃退火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醇酸 退火 同步辐射光源 X射线散射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装置定量表征煤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英峰 赵毅鑫 +2 位作者 王欣 彭磊 孙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8-1137,共10页
为了定量表征煤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利用同步辐射SAXS(小角X射线散射)获得两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SAXS图像,通过图像数据处理,得到表面分形(D1)和孔分形(D2),由孔分形(D2)定量表征两种煤样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忻州窑煤的孔分形... 为了定量表征煤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利用同步辐射SAXS(小角X射线散射)获得两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SAXS图像,通过图像数据处理,得到表面分形(D1)和孔分形(D2),由孔分形(D2)定量表征两种煤样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忻州窑煤的孔分形维数为2.74,唐山煤的孔分形维数为1.69,表明忻州窑煤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要比唐山煤强。利用同步辐射nano-CT(纳米CT)获得煤的三维孔隙结构成像,选取煤样兴趣区域(ROI)并分成一定数量的子块,通过计算子块孔隙度的相对标准偏差的极值来定量表征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忻州窑煤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值为3.21,唐山煤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值为2.71,表明忻州窑煤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同样强于唐山煤,即同步辐射SAXS和同步辐射nano-CT获得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一致。考虑到孔隙结构各向异性和渗流能力各向异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孔隙结构各向异性的定量表征通过运用LBM(格子Boltzmann方法)方法计算孔隙结构的渗透率张量来实现,应用渗透率张量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表征孔隙结构的各向异性,该方法得到的孔隙结构各向异性得到三维孔隙结构几何形貌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SAXS 同步辐射nano-CT 孔隙结构 非均质性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子衍射与表面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锐 潘海斌 +1 位作者 徐彭寿 张新夷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7-394,共18页
光电子衍射是近年来发展成熟的研究外延表面和吸附表面的原子位型、结构、化学键、磁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表面分析方法。本文概述了其基本原理以及在理论、实践两方面的最新进展。并且具体阐述了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光电子衍射基本的数据... 光电子衍射是近年来发展成熟的研究外延表面和吸附表面的原子位型、结构、化学键、磁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表面分析方法。本文概述了其基本原理以及在理论、实践两方面的最新进展。并且具体阐述了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光电子衍射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并结合一些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技术如光电子全息、自旋分辨的光电子衍射 (SPPD)、磁二向色性角分布 (MD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发射 表面结构 同步辐射 光电子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AFS在凝聚态物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韦世强 孙治湖 +5 位作者 潘志云 闫文盛 钟文杰 贺博 谢治 韦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6-440,共15页
详细介绍了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XAFS)的理论、数据分析及实验等基本原理,以及XAFS在薄膜、纳米结构和体相材料(包括半导体、合金以及复杂氧化物)等凝聚态物质研究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原位XAFS、微区XAFS和时间分辨XAFS等新的实验... 详细介绍了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XAFS)的理论、数据分析及实验等基本原理,以及XAFS在薄膜、纳米结构和体相材料(包括半导体、合金以及复杂氧化物)等凝聚态物质研究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原位XAFS、微区XAFS和时间分辨XAFS等新的实验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XAFS 原子和电子结构 纳米结构 凝聚态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硅表面化学清洗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科范 刘金峰 +3 位作者 邹崇文 张文华 徐彭寿 徐法强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2-326,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温和简洁的硅表面化学清洗方法,它主要包括H2SO4∶H2O2溶液清洗和HF:C2H5OH刻蚀两个过程。清洗前后的硅表面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ED)等技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能... 本文介绍了一种温和简洁的硅表面化学清洗方法,它主要包括H2SO4∶H2O2溶液清洗和HF:C2H5OH刻蚀两个过程。清洗前后的硅表面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ED)等技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能得到平整清洁的Si表面。为了延缓H-Si表面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速率和防止杂质污染,我们提出用无水乙醇(C2H5OH)来保护H-Si表面。300℃除气前后XPS的对比结果表明,清洗后的Si表面不存在B,但吸附少量F,以及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都存在的C和O。根据Si 2p芯能级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SRPES),可以确定Si氧化物薄膜的厚度只有一个单层,经1000℃退火25 min后,XPS和SRPES的结果表明Si表面已经非常清洁,并且出现了两个Si的表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表面 化学清洗 光电子能谱 同步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F前端光子挡光器的结构设计和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金建峰 刘学 +3 位作者 吴冠原 王纳秀 陈海波 张培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31-1235,共5页
光子挡光器是同步辐射光束线前端区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阻挡高强度同步辐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上海同步辐射装置(SSRF)前端光子挡光器,进行了精细的温度和热应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光子挡光器热应力水平有了显著... 光子挡光器是同步辐射光束线前端区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阻挡高强度同步辐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上海同步辐射装置(SSRF)前端光子挡光器,进行了精细的温度和热应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光子挡光器热应力水平有了显著的降低,提高了光子挡光器承受热负载的能力,满足SSRF前端部件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装置 光子挡光器 高热负载 有限元分析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闪石的高压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祝向平 秦善 +4 位作者 韩宝福 刘景 李晓东 巫翔 吴忠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56-1460,共5页
利用同步辐射EDXD方法和DAC高压技术对采于新疆天山碱性玄武岩地幔捕虏体中的钛闪石进行了原位高压(达25.4 GPa)结构研究:在室温下,随着压力的增加,钛闪石的轴长a、b、c被逐渐压缩:当压力为18.9GPa时,钛闪石可能由于“脱水”而导致结构... 利用同步辐射EDXD方法和DAC高压技术对采于新疆天山碱性玄武岩地幔捕虏体中的钛闪石进行了原位高压(达25.4 GPa)结构研究:在室温下,随着压力的增加,钛闪石的轴长a、b、c被逐渐压缩:当压力为18.9GPa时,钛闪石可能由于“脱水”而导致结构发生相变,此相变应属于可逆的二级相变,结合钛闪石的地质产状,我们认为,钛闪石在上地幔一定深度范围内可以保持稳定,是上地幔中重要的含水矿物相之一,其被携带到地表是一个非常快速的过程。本文的结果对某些含钛矿物的高压行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闪石 高压 结构 同步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拥华 徐彭寿 +1 位作者 徐法强 潘海斌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2-332,共21页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 (ARPES)是研究晶体表面电子结构 ,如能带 ,费米面 ,以及多体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本文概述了光电子激发的一般过程和单粒子近似下的理论模型。详细讨论了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能带勾画 (EnergyBandMapping)和费米面成像 ...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 (ARPES)是研究晶体表面电子结构 ,如能带 ,费米面 ,以及多体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本文概述了光电子激发的一般过程和单粒子近似下的理论模型。详细讨论了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能带勾画 (EnergyBandMapping)和费米面成像 (FermiSurfaceMapping)技术 ,以及高分辨下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在强相关体系研究中的应用。文章最后简单介绍了当前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的新进展 ,如研究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表面电子结构 ,有机功能材料与金属的界面 ,金属超薄膜中的量子阱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 能带 费米面 多体相互作用 电子结构 表面 同步辐射 能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PAN原丝制备过程中孔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琴 梁晓怿 +7 位作者 吕春祥 张睿 乔文明 詹亮 刘鸿鹏 凌立成 陈中军 董宝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29,共4页
采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了PAN原丝制备过程中纤维孔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在水洗工艺中,纤维孔隙较多、较大,孔径分布较宽,近似圆形;在热水牵伸工艺中,纤维孔隙仍较多、较大,孔径分布较宽,近似椭圆形,长轴约17 nm^21 nm,短轴约4 ... 采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了PAN原丝制备过程中纤维孔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在水洗工艺中,纤维孔隙较多、较大,孔径分布较宽,近似圆形;在热水牵伸工艺中,纤维孔隙仍较多、较大,孔径分布较宽,近似椭圆形,长轴约17 nm^21 nm,短轴约4 nm^11 nm;在干燥致密化工艺中,孔隙急剧减少、减小,孔径分布较窄,沿纤维轴向约7 nm^9nm,垂直纤维轴向约2 nm;经过蒸汽牵伸,孔隙又增多、增大,孔径分布变宽,孔隙沿纤维轴向被牵伸得很长,近似梭形;但是随后的松弛热定型又使孔隙减小,孔径分布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桨脉动压力激励艉部结构引起的辐射噪声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基榕 叶明 沈顺根 《船舶力学》 EI 200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本文根据水面船舶艉部结构的特点建立了螺旋桨脉动压力激励艉部结构的声辐射模型,推导了该模型的声辐射计算公式。并对典型船舶结构在四叶桨脉动压力作用下的辐射声进行数值计算,获得其远场辐射声。
关键词 螺旋桨脉动压力激励艉部结构 辐射噪声 计算方法 模型 船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石的热膨胀性与压缩性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秦善 顾婷婷 巫翔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及拉曼光谱技术对葡萄石分别进行了原位高温及原位高压实验。原位高温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石的热膨胀系数为K=1. 77(3)×10^(-5)K^(-1),轴向热膨胀系数具有各向异性(α_a<α_b<α_c),葡萄石在1073K时开始...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及拉曼光谱技术对葡萄石分别进行了原位高温及原位高压实验。原位高温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石的热膨胀系数为K=1. 77(3)×10^(-5)K^(-1),轴向热膨胀系数具有各向异性(α_a<α_b<α_c),葡萄石在1073K时开始发生脱水反应,分解为钙长石及硅灰石。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在大于12. 4GPa时,葡萄石的晶胞参数发生不连续变化,可能发生了相变;在24. 0GPa左右,葡萄石发生不可逆的非晶化转变。原位高压拉曼光谱表明,葡萄石在12. 6GPa左右发生相变,这一相变很可能与其[(Si,Al)O_4]四面体中的Si发生有序排列有关。结合葡萄石的热膨胀性及压缩性,我们确定了葡萄石在高温高压下的稳定范围,这一结果对认识上地幔中含水矿物的状态以及地幔中水的来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石 同步辐射 高温高压 结构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群蜈蚣草中砷形态的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万小铭 刘颖茹 +2 位作者 雷梅 黄泽春 陈同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29-2332,共4页
研究选择了分布于我国安徽、重庆、湖南、台湾、福建、广西、广东等7个省、市、自治区中10个不同地理区域的13个蜈蚣草种群,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不同种群蜈蚣草中的砷形态差异,为揭示其富集机理奠定基础。蜈蚣草根部的砷主要... 研究选择了分布于我国安徽、重庆、湖南、台湾、福建、广西、广东等7个省、市、自治区中10个不同地理区域的13个蜈蚣草种群,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不同种群蜈蚣草中的砷形态差异,为揭示其富集机理奠定基础。蜈蚣草根部的砷主要以与O结合的方式存在,各种群的蜈蚣草根部还存在As—S配位的砷,但含量较少。蜈蚣草根部中的砷以As(Ⅴ)为主,As(Ⅴ)的比例为59.6%±0.6%~83.8%±3.8%。不同种群的根部砷形态具有较大差异,HN5种群具有明显高于其他种群的As(Ⅲ)比例,FJ种群具有明显低于其他种群的As(Ⅲ)比例,而来自湖南和广西的几种种群具有较高的As-GSH比例。As(Ⅴ)比例由低到高的顺序为:HN5HN3〉HN1〉TW〉CQ〉AH〉FJ〉HN5〉HN2〉GX2〉GX3〉HN4〉GX1。对蜈蚣草中砷形态的种群差异揭示有利于对蜈蚣草砷富集能力的种群差异来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形态 种群 蜈蚣草 X射线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冷双晶单色器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柳晖 高雪官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介绍了同步辐射双晶单色器第1晶体热负载的情况,分析了热变形的原因,尝试了用光学追迹的SHADOW软件计算同步光在晶面上的能量分布,并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了底冷式和曲顶槽式两种水冷结构。结果表明,两种水冷却结构均能有效降低晶体表... 介绍了同步辐射双晶单色器第1晶体热负载的情况,分析了热变形的原因,尝试了用光学追迹的SHADOW软件计算同步光在晶面上的能量分布,并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了底冷式和曲顶槽式两种水冷结构。结果表明,两种水冷却结构均能有效降低晶体表面的温升,减小变形量,其投角的变化小于投角调节精度(1μrad),其中曲顶槽型结构效果更佳,可用于晶体表面热功率密度约为1.0W/mm2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晶单色器 同步辐射 水冷结构 热变形 有限元 同步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