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模同步顶出技术汽车杯托底座的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洪维 李朋 傅莹龙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1,118,共7页
根据汽车杯托底座产品的结构形状与技术要求,设计了两点针阀式热流道进胶的注塑模具。在模具的动模侧设计了多组滑块脱模机构,且为防止产品侧面的加强筋被滑块拉伤,在滑块内部设计了两处顶针。在定模侧设计了两个大斜顶的分型顶出机构,... 根据汽车杯托底座产品的结构形状与技术要求,设计了两点针阀式热流道进胶的注塑模具。在模具的动模侧设计了多组滑块脱模机构,且为防止产品侧面的加强筋被滑块拉伤,在滑块内部设计了两处顶针。在定模侧设计了两个大斜顶的分型顶出机构,通过两组定距拉钩在模具开模时,实现定模斜顶的同步顶出,解决产品定模侧倒扣特征的脱模问题;通过“斜顶块+直顶块+顶针”组成的脱模系统顶出产品。在定模侧设计了“直通式+隔水片式+喷泉式”的水路,动模侧设计了“直通式随形”水路,组成模具的温度调节系统。经实践生产后,汽车杯托底座产品表面无缺陷,各尺寸符合要求,说明该模具结构合理。本文为相关产品的模具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杯托底座 注塑模具 定距拉钩 同步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虚拟方波信号注入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彬 刘瀚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6474-6486,共13页
为了降低传统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策略(MTPA)对电机参数的依赖,提升基于虚拟信号注入的MTPA(VSI-MTPA)的控制速度及控制精度,该文提出一种改进虚拟方波信号注入的MTPA控制策略(IVSWSI-MTPA),即在dq轴电流中... 为了降低传统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策略(MTPA)对电机参数的依赖,提升基于虚拟信号注入的MTPA(VSI-MTPA)的控制速度及控制精度,该文提出一种改进虚拟方波信号注入的MTPA控制策略(IVSWSI-MTPA),即在dq轴电流中直接注入虚拟方波信号,对转矩信号的处理采用了二元函数泰勒展开法,可避免复杂的坐标变换,去除常规的带通和低通滤波器,简化运算过程,进而加快控制速度。同时,由于避免了因忽略高阶偏导数项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最后,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扇区选择计算方法,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 虚拟信号注入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信号注入的永磁同步电机局部退磁故障诊断研究
3
作者 徐政 张建忠 +1 位作者 姜永将 邓富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05-3213,I0029,共10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局部退磁故障会引起异常振动和噪声,甚至可能导致电机出现永久性的损坏,准确地诊断局部退磁故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发现局部退磁故障会引起定子铁芯的局部饱和,并进一步导致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感凸极性增加,而该现象并... 永磁同步电机的局部退磁故障会引起异常振动和噪声,甚至可能导致电机出现永久性的损坏,准确地诊断局部退磁故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发现局部退磁故障会引起定子铁芯的局部饱和,并进一步导致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感凸极性增加,而该现象并不会在均匀退磁状态下出现。基于此,提出基于电机在高频信号注入下零序电压中的高频故障特征,有针对性地诊断局部退磁故障,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高频信号注入 零序电压 局部退磁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复合控制策略研究
4
作者 李贵远 张静 +3 位作者 郭中阳 刘杰 刘勇 崔安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0-208,共9页
为解决单一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在特定转速区间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复合策略,以实现全速域高性能控制。在矢量控制电流控制器环节,使用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当突加负载时,0.02 s即可恢复到原转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为解决单一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在特定转速区间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复合策略,以实现全速域高性能控制。在矢量控制电流控制器环节,使用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当突加负载时,0.02 s即可恢复到原转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在零、低速段,采用改进方波高频信号注入法,避免使用滤波器,无需调节滤波系数,在转速上减少0.03 s的延时,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精度;在中高速段,采用超螺旋滑模观测器,通过采用积分形式消除高频噪声,减小误差以及相位延迟,但使用固定的滑模参数会使估算精度容易受到参数干扰产生误差,降低控制精度比较低,对此提出了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超螺旋滑模观测器,转速误差仅有0.1 r/min;最后,通过采用改进加权切换函数,仅有0.5 s的抖动时间,高效实现2种控制策略的切换。经过仿真验证,该复合控制策略使永磁同步电机在各速度区间均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和优良的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神经网络PID 方波高频信号注入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加权切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极永磁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控制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聂杰 王凯 +4 位作者 郭玲玲 李烽 朱姝姝 刘闯 陈万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8-1126,I0026,共10页
交替极永磁(consequent pole permanent magnet,CPPM)电机每对极下的气隙磁密不对称,在特定极槽配合下其反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EMF)中存在2、4次等偶次谐波分量,引起额外的转矩脉动,降低转矩输出品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 交替极永磁(consequent pole permanent magnet,CPPM)电机每对极下的气隙磁密不对称,在特定极槽配合下其反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EMF)中存在2、4次等偶次谐波分量,引起额外的转矩脉动,降低转矩输出品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注入多谐波电流产生的转矩补偿原有转矩脉动的控制策略。推导适用于任意次谐波磁链产生的转矩脉动通用解析模型;并基于此模型,给出利用谐波电流抑制转矩脉动的理论依据;提出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注入多次谐波电流的方法,抑制由2、4、5、7、11、13次谐波反电势引起的3、6、12次转矩脉动;并利用准-比例谐振控制器实现谐波电流的精确跟踪。最后,以一台三相9槽10极交替极永磁电机为例,通过不同工况下的转矩脉动抑制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极转子 永磁同步电机(PMSM) 反电动势(EMF)谐波 谐波电流注入 转矩脉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子位置误差解耦阻抗建模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在线辨识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奇维 李斌兴 +2 位作者 潘冠丞 王高林 徐殿国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51,共13页
传统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在线辨识算法大多基于电机交直轴模型实现,其依赖准确的电机转子位置信息。当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或位置传感器存在偏置误差时,传统电感辨识方法精度难以保证。为降低转子位置误差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转子位置误差... 传统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在线辨识算法大多基于电机交直轴模型实现,其依赖准确的电机转子位置信息。当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或位置传感器存在偏置误差时,传统电感辨识方法精度难以保证。为降低转子位置误差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转子位置误差解耦阻抗建模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参数在线辨识方法。根据电机电感在不同转子位置下的数值变化关系特性,构建转子位置误差解耦的虚拟轴系阻抗模型。进而,通过基于高频正弦信号注入的电感辨识方法,实现不受电机转子位置误差影响的电感辨识。为确保所提出方法在不同运行工况的鲁棒性和准确性,对虚拟轴系的构建方法及注入信号参数选取进行分析。所提出的方法在2.2 kW永磁同步电机平台进行验证,证明了电感参数在线辨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电感在线辨识 高频信号注入 等效阻抗模型 转子位置误差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宝青 曹洪奎 +1 位作者 郭振刚 刘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4-129,共6页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的运行稳定性和动态性能,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法在永磁同步电机中高速域控制中存在的抖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型改进等速趋近律的滑模观测器法,探究该方法的性能并证明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基于新型...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的运行稳定性和动态性能,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法在永磁同步电机中高速域控制中存在的抖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型改进等速趋近律的滑模观测器法,探究该方法的性能并证明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基于新型改进等速趋近律的滑模观测器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系统响应速度,增强了抗干扰性,减弱了系统抖振,提高了PMSM中高速域的运行稳定性。针对传统加权系数法速度过渡区间不能实现平滑过渡、转速跟踪效果差、转子位置估计精度差的问题,在零低速域采用高频方波注入法,在中高速域采用基于新型改进等速趋近律的滑模观测器法,在速度过渡区间设计模糊非线性加权系数切换法进行加权复合控制,以提高PMSM整个升速过程的运行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加权系数法,所设计的模糊非线性加权系数法实现了速度过渡区间的平滑切换,转速跟踪效果好,转子位置估计精度高,实现了PMSM全速域的无传感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滑模观测器 等速趋近律 高频方波注入法 加权系数切换法 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燃烧噪声导致的柴油机启动异响研究
8
作者 黄锋 汪西力 +3 位作者 曾小春 王毅 伍清根 刘子健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2,共7页
针对搭载2.0 L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某皮卡车型在启动工况出现的异响问题进行排查与诊断,首先利用发动机消声室台架复现了异响,在台架进行异响信号的NVH测试,通过声频回放及信号滤波,确认异响为1-3 kHz宽频噪声;再通过逐缸断油方法,发现仅对... 针对搭载2.0 L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某皮卡车型在启动工况出现的异响问题进行排查与诊断,首先利用发动机消声室台架复现了异响,在台架进行异响信号的NVH测试,通过声频回放及信号滤波,确认异响为1-3 kHz宽频噪声;再通过逐缸断油方法,发现仅对第4缸断油后,启动异响完全消失,评估异响可能与第4缸燃烧相关;运用Kibox燃烧分析仪,对启动工况各缸燃烧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异响出现在第4缸最先喷油的情况下,且最大压力升高率达42 Bar/(°),确认抱怨异响为燃烧噪声;进一步测试各缸物理喷油信号,发现第4缸无预喷信号,仅有主喷信号;通过分析该机型同步信号识别方式和喷油程序底层逻辑,发现当前逻辑中,启动过程第一次识别同步信号的时刻在第4缸预喷程序计算时刻之后,导致预喷计算失败;最终将底层喷油中断程序往后推60◦曲轴转角,保证了启动工况第4缸预喷顺利喷射,异响得以解决,且对发动机性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异响 燃烧噪声 压力升高率 同步信号 喷油中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方波注入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辨识
9
作者 谭广 谭平安 +3 位作者 王博 徐西宁 吴炎明 唐锐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初始位置辨识对电机的启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类转子位置辨识方法中,基于转子凸极特性的高频注入法是一种应用广泛且效果良好的辨识方法,其不依赖电机反电动势,在零低速下控制效果优越。其中,高频脉振注入法是... 永磁同步电机的初始位置辨识对电机的启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类转子位置辨识方法中,基于转子凸极特性的高频注入法是一种应用广泛且效果良好的辨识方法,其不依赖电机反电动势,在零低速下控制效果优越。其中,高频脉振注入法是高频注入法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算法,在传统的高频脉振注入法中需要使用滤波器来处理电机响应电流,但滤波器会导致相位滞后,进而影响转子位置辨识精度。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频方波注入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辨识方法。首先,对高频激励下的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简化后的电机模型与响应电流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向估计的转子d轴上注入高频方波信号,分离响应电流中不同成分,得到含有转子位置信息的高频响应电流。然后,设计了转子位置观测器,该观测器无需使用滤波器,利用正切函数处理高频响应电流并解耦出转子位置误差信息,再对该误差信息进行锁相,进而辨识出转子位置。最后,在转子极性辨识中,基于电机磁饱和效应,在参考d轴上施加方向不同、幅值相等的电流偏置,通过比较电流偏置作用时间内d轴高频响应电流幅值的平均值来判断转子极性。另外,还搭建了永磁同步电机仿真和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辨识的转子初始位置精度较高,且在电机低速运行工况下同样具备良好的适用性,控制效果良好。本文方法具有有效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高频方波注入 初始位置辨识 正切函数 磁饱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波注入的双三相PMSM全转矩范围最小铜耗缺相容错控制策略
10
作者 艾星全 肖岚 伍群芳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57-3169,共13页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缺相容错控制策略大多基于正弦电流模式展开研究,然而由于正弦电流模式这一附加约束,缩减了电流参考求解空间的大小,限制了电机容错性能的提升,因此该文针对这一问题做出改进。首先,向容错后的相电流中额外注入3次...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缺相容错控制策略大多基于正弦电流模式展开研究,然而由于正弦电流模式这一附加约束,缩减了电流参考求解空间的大小,限制了电机容错性能的提升,因此该文针对这一问题做出改进。首先,向容错后的相电流中额外注入3次谐波,对最小铜耗与最大转矩控制策略的电流参考重新优化,改善了两种控制策略的容错效果。其次,综合考虑电机的定子铜耗与转矩输出能力,引入分配系数,将最小铜耗与最大转矩控制策略组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谐波注入的全转矩范围最小铜耗控制策略,得到了全转矩范围内电流参考的统一表达式,针对不同的负载工况,在线调节分配系数实现了容错切换轨迹的优化,在不牺牲输出负载范围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定子铜耗。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容错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缺相故障 容错控制 谐波注入 最小铜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四桥臂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多谐波电流注入开路故障容错控制方法
11
作者 彭承欣 王伟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31,共12页
在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中,通常引入三次谐波反电动势以提升电机功率密度。然而,当发生单管开路故障时,故障后相电流与谐波反电动势耦合,产生周期性的转矩脉动。为有效抑制转矩的周期性脉动,所提方法采用三相四桥臂逆变器,通过注入包含直... 在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中,通常引入三次谐波反电动势以提升电机功率密度。然而,当发生单管开路故障时,故障后相电流与谐波反电动势耦合,产生周期性的转矩脉动。为有效抑制转矩的周期性脉动,所提方法采用三相四桥臂逆变器,通过注入包含直流成分的多谐波电流,实现故障后三相电流的重新组合。理论上,所提的多谐波电流注入方法使得故障相电流在单一方向连续流通,并实现转矩周期性脉动分量的完全抵消。为进一步提升容错控制后的电机性能,对多谐波电流注入方法中的直流注入比例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三相定子铜耗最小的最小铜耗模式,以及基于最大相电流有效值最小的最大转矩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单管开路容错控制方法,所提方法具有转矩脉动小、铜耗小、输出转矩大等优点。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三次谐波反电动势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 单管开路故障 多谐波电流注入 直流注入比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波阻抗特性识别的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
12
作者 靳俊豪 宋国兵 +1 位作者 常仲学 徐瑞东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35,共8页
针对目前孤岛检测方法存在的源荷功率匹配导致防孤岛保护拒动,多分布式电源并网引发稀释效应,出现电压扰动时防孤岛保护与低电压穿越的运行冲突等问题,在分析系统并网点谐波阻抗特性基础上,基于参数识别思想,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孤岛状... 针对目前孤岛检测方法存在的源荷功率匹配导致防孤岛保护拒动,多分布式电源并网引发稀释效应,出现电压扰动时防孤岛保护与低电压穿越的运行冲突等问题,在分析系统并网点谐波阻抗特性基础上,基于参数识别思想,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孤岛状态并有效区分电压扰动的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的谐波阻抗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由此将并网阻抗在一定频带下进行等效。基于主动探测式保护思想,提出了一种谐波信号同步注入策略。基于参数识别原理列写出包含电阻、电感、电容3个未知参数的频域微分方程组,利用最小二乘优化方法得到以上未知参数,并以此为孤岛判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快速可靠地识别孤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并网系统 孤岛检测 谐波阻抗特性 低电压穿越 稀释效应 同步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优化非线性磁链的双三相PMSM无感控制
13
作者 赵化勇 田伟 吉敬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2,139,共5页
针对中低速情况下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精度低,非线性磁链观测器在静止和低速时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BP神经网络的离散型非线性磁链观测器。首先,结合电流方程构建非线性磁链观测器并利用欧拉离散法进行离散化;其次,采... 针对中低速情况下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精度低,非线性磁链观测器在静止和低速时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BP神经网络的离散型非线性磁链观测器。首先,结合电流方程构建非线性磁链观测器并利用欧拉离散法进行离散化;其次,采用BP神经网络优化非线性磁链的固定增益,实现增益在线调节,同时提出自适应高频信号注入方法,解决了非线性磁链观测器受固定增益值限制观测误差大和低速情况下稳定性差的问题;最后,在MATLAB环境下搭建了仿真模型验证提出的算法,并且仿真结果显示新型观测器的位置误差减小了37.5%以上,收敛速度提升了50%以上,有效地抑制系统抖振,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离散型非线性磁链观测器 BP神经网络 高频信号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FDIA的电力线通信赋能智慧园区时间同步方法
14
作者 张孙烜 薛佳朋 +4 位作者 刘昊东 周振宇 陈晓梅 吕磊 黄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43-5455,I0010,共14页
智慧园区新兴业务的信息采集及实时控制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作为前提,虚假数据注入攻击(false data injection attack,FDIA)对时间同步精度的影响不可忽视。如何通过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实现安全准确时间同步成为... 智慧园区新兴业务的信息采集及实时控制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作为前提,虚假数据注入攻击(false data injection attack,FDIA)对时间同步精度的影响不可忽视。如何通过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实现安全准确时间同步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该文首先构建考虑FDIA的PLC赋能智慧园区时间同步网络,通过改进卡尔曼滤波修正时间同步误差;其次,以误差最小化为目标,建立站点时间同步问题;最后,提出基于改进深度Q网络的时间同步路由选择算法。所提算法能够根据FDIA概率动态学习时间同步路由选择策略,从而提高对未知状态的泛化能力。仿真验证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FDIA检测的安全性能,同时可有效改善时间同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园区 时间同步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 电力线通信 改进深度Q网络 探索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主轴全速域无感控制策略研究
15
作者 胡文豪 单文桃 +2 位作者 王鑫 张新杰 曹伟长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7,152,共7页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主轴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在全速域准确获取转子速度与位置信息的复合观测器。首先,在零低速域采用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其次,在中高速域采用具有自适应参数的超螺旋滑模观测器,并使用一种基于反电动势自适应优化的...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主轴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在全速域准确获取转子速度与位置信息的复合观测器。首先,在零低速域采用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其次,在中高速域采用具有自适应参数的超螺旋滑模观测器,并使用一种基于反电动势自适应优化的正交锁相环,滤除观测反电势中的高频纹波分量,提高观测器观测精度和参数鲁棒性;然后,在过渡区间内设计了一种基于转子观测电角速度的光滑连续曲线作为切换函数的新型加权切换策略,提高切换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实现永磁同步电主轴全速域无感控制;最后,对所提方案进行了仿真实验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系统在全速域内的转速动态误差仅为6.3 r/min,在10 N·m阶跃负载的冲击下仅为7.1 r/min,稳态误差仅为3 r/min。由此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观测精度高、动态性能好、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主轴 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 全速度域 无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林 林珊 +1 位作者 王孝洪 连维钊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4,共11页
针对传统高频注入法解调过程复杂和观测精度受非理想因素时延影响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的零低速位置估计方法。首先,考虑估计旋转轴系注入的低可靠性,选择将高频信号注入静止轴系,采用简单代数运算提取出高频响应电流... 针对传统高频注入法解调过程复杂和观测精度受非理想因素时延影响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的零低速位置估计方法。首先,考虑估计旋转轴系注入的低可靠性,选择将高频信号注入静止轴系,采用简单代数运算提取出高频响应电流,通过解调正向虚拟高频响应电流初步估计转子位置;然后,针对主要非理想因素进行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解调负向虚拟高频响应电流提取出相位滞后角,完成补偿;最后,为避免启动阶段位置收敛错误,通过获取电感变化趋势判断出磁极极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各类工况均能稳定收敛,且最大平均误差不超过1°,说明了算法的抗扰性以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正交方波注入法 误差分析 时延补偿 磁极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止轴系改进高频方波注入同步磁阻电机无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渊 李英杰 +2 位作者 景航辉 张彦平 王海啸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58-3669,共12页
同步磁阻电机因为其成本低、可靠性高,发展前景可观。在低速域无传感器控制方面,因同步磁阻电机转子具有凸极性,使用高频方波信号注入方法进行转子角度估计最为合适。但是,电机在低速运行中伴随着交直轴电感交叉饱和问题,该问题影响着... 同步磁阻电机因为其成本低、可靠性高,发展前景可观。在低速域无传感器控制方面,因同步磁阻电机转子具有凸极性,使用高频方波信号注入方法进行转子角度估计最为合适。但是,电机在低速运行中伴随着交直轴电感交叉饱和问题,该问题影响着电机的动稳态性能。为此,对传统高频方波注入控制方法进行改进,提出基于静止轴系的双高频方波注入无传感器控制方法,降低高频幅值带来的高频转矩脉动,抑制因交叉饱和效应导致的角度估计误差,提高电机动稳态性能。在1.5 kW同步磁阻电机实验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高频注入法相比,改进高频注入法消除了交叉饱合引起的角度估计误差,并降低高频信号带来的转矩脉动问题,提高了电机的动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磁阻电机 双高频方波注入 离线参数辨识 高频转矩脉动 交叉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二阶积分器的高频脉振电压注入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奇勋 王一航 +2 位作者 史柯柯 张玉峰 杜光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188,共10页
传统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需要使用多个滤波器滤除杂波信号,会使系统产生延时且估计误差较大,本文提出广义二阶积分器代替滤波器滤除杂波,实现对转速和转子位置估计精度的提高。针对传统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位置观测精度和动态性能较差的问... 传统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需要使用多个滤波器滤除杂波信号,会使系统产生延时且估计误差较大,本文提出广义二阶积分器代替滤波器滤除杂波,实现对转速和转子位置估计精度的提高。针对传统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位置观测精度和动态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广义二阶积分器的速度环和电流环位置误差信息提取方法。采用广义二阶积分器代替位置观测闭环的带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提取电机速度和转子位置信息,简化参数整定过程,提高位置观测精度;同时用2个广义二阶积分器串联取代电流环中的低通滤波器,提取基频电流分量,增加电流环带宽,减小系统延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位置观测精度和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 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 广义二阶积分器 电流环 参数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辨识的低速永磁同步电机MTPA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蒯松岩 吴文扬 +2 位作者 卓金亮 魏伟 王玺凯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在永磁同步电机运行过程中,由于铁芯材料磁导率呈非线性变化而导致电感变化,继而在最大转矩电流控制比(MTPA)控制下出现固有的计算参数与实际参数不匹配现象,严重影响了电机的动态性能和运行工况下的稳定性。针对这一现象,该文采用高频... 在永磁同步电机运行过程中,由于铁芯材料磁导率呈非线性变化而导致电感变化,继而在最大转矩电流控制比(MTPA)控制下出现固有的计算参数与实际参数不匹配现象,严重影响了电机的动态性能和运行工况下的稳定性。针对这一现象,该文采用高频注入原理,通过对高频注入产生的响应信号解调辨识得到实时的电感参数,然后令辨识得到的电感参数参与到MTPA计算中,保证了参数辨识的准确性和电机运行的稳定性,避免了最大转矩电流控制参数与电机不匹配导致的失控问题。最后,采用DSP LAUNCHXL-F28379D为控制核心的实验平台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辨识电感参数并实现最大转矩电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 旋转高频电压注入 参数辨识 最大转矩电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E优化的IPMSM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国仲 郝剑 +3 位作者 王贵勇 李涛 董文龙 詹益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08,112,共5页
为了实现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全速域的无传感器控制和切换速域的平滑过渡,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ADE)算法优化的复合控制方法。分别在零低速域、中高速域采用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和滑模观测器法来对电机转速和转子位置进... 为了实现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全速域的无传感器控制和切换速域的平滑过渡,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ADE)算法优化的复合控制方法。分别在零低速域、中高速域采用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和滑模观测器法来对电机转速和转子位置进行估算,并在切换速域采用基于ADE算法的权重系数优化法来实现上述两种控制方法的平滑切换,从而实现IPMSM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复合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电机全速域的无感控制和切换速域的平滑过渡,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 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 滑模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