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多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钟佳琪 曹雯霏 +1 位作者 周慧中 杨嘉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8-934,共7页
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为全球成人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占脑卒中的80%以上,为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由于AIS对大脑皮质... 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为全球成人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占脑卒中的80%以上,为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由于AIS对大脑皮质的广泛损害或病变直接累及自主神经中枢及通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表现出以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为主)。因此,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下游所支配的靶器官因其分泌的神经递质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系统性并发症(如心脏并发症、卒中相关感染、胃肠道并发症、急性肾损伤、代谢改变以及性功能障碍等)。反之,那些系统性的病理改变可能影响AIS的进展,从而加剧脑损伤或直接导致患者死亡。针对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的治疗可以起到减少并发症、改善AIS预后的作用。该文综述了AIS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全身性效应和其机制,为AIS的治疗及其系统并发症的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自主神经系统 并发症 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肾神经术(RD)对比药物治疗急性心梗(AMI)后心衰(HF)大鼠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唐敏娜 胡嘉禄 颜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4-591,共8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去肾神经术(renal denervation,RD)和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模型心功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探...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去肾神经术(renal denervation,RD)和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模型心功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探究RD与抗HF药物的疗效差异、最佳治疗时机以及疗效机制。方法 1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MI组(心肌梗死组)、RD组(去肾神经组)、MI-1d+RD组(AMI后1天行RD)、MI-1d+Drugs组(AMI后1天予以药物治疗)、MI-4w+RD组(AMI后4周行RD)、MI-4w+Drugs组(AMI后4周予以药物治疗),每组各20只。AMI后1天及4周后分别行RD、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药物联合治疗。检测并记录AMI后8周各组大鼠模型的心功能、血浆脑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梗死心肌NE含量,心率和5 min内NN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结果 AMI后8周,对照组、AMI组、RD组、MI-1d+RD组、MI-1d+Drugs组、MI-4w+RD组、MI-4w+Drugs组大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别为85%、36%、82%、77%、65%、53%、45%。AMI组大鼠较对照组LVEF显著下降( P <0.05),血浆BNP、肾素、Ang Ⅱ、ALD、NE水平均显著增加( P <0.05),梗死心肌NE水平、HR显下降( P <0.05),SDNN显著增加( P <0.05)。MI-1d+RD组大鼠较AMI及MI-1d+Drugs组LVEF显著增加( P <0.05),血浆BNP、肾素、Ang II、ALD、NE水平均显著下降( P < 0.05 )。MI-1d+RD组、MI-1d+Drugs组大鼠较AMI组梗死心肌NE含量、心率显著均增加( P <0.05),SDNN显著下降( P <0.05);MI-4w+RD组、MI-4w+Drugs组大鼠较AMI组梗死心肌NE、心率及SDN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AMI后早期行RD改善心功能的疗效强于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其疗效机制包括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以及调节心脏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CANS) 心力衰竭(HF) 去肾神经术(RD)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交感神经系统(sns)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相关中枢脑区和交感神经系统对肿瘤进展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洪育川 隽诗芮 徐锡荣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476-484,共9页
应激无处不在,而感知应激并调节身体机能以应对危险,是生命体生存的重要机制。然而过度或长期的应激则会发展成焦虑(anxiety),损害生物体的健康。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应激和焦虑会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它们主要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sym... 应激无处不在,而感知应激并调节身体机能以应对危险,是生命体生存的重要机制。然而过度或长期的应激则会发展成焦虑(anxiety),损害生物体的健康。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应激和焦虑会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它们主要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释放相关的激素或外周神经递质,激活肿瘤细胞及微环境上的相关受体促进肿瘤的增殖、生存及血管生成,导致肿瘤进展的加速,同时也损害机体的免疫反应,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监控”。然而应激感知和焦虑反应相关的神经环路如何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与肿瘤关联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焦虑相关神经系统网络与交感神经系统的连接及交感系统对肿瘤的影响途径进行总结综述,为未来癌症的治疗奠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焦虑 癌症 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