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MW旋流燃烧方式煤粉炉炉内燃烧试验和数值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张颉 孙锐 +3 位作者 吴少华 陈炳华 李争起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15-220,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电站锅炉炉内实际燃烧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其热态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已成为验证数学模型和指导工程实践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该文利用PHOENICS软件,采用IPSA两相流模型及煤粉燃烧综合模型,对一台有16只...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电站锅炉炉内实际燃烧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其热态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已成为验证数学模型和指导工程实践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该文利用PHOENICS软件,采用IPSA两相流模型及煤粉燃烧综合模型,对一台有16只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两侧墙对冲布置的200MW燃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炉内燃烧器区域以及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场和燃烧产物的组分浓度分布。模拟结果与锅炉热态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情况较好。结果表明:在燃烧器出口处形成了高煤粉浓度和高温区,使得煤粉着火及时,燃烧器区域维持较高温度,炉内煤粉燃烧充分,从而表明了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具有高效稳燃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炉内燃烧 试验 数值计算 旋流燃烧方式 旋流燃烧器 200MW燃煤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气固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及其对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争起 孙锐 +2 位作者 孙绍增 吴少华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8-23,43,共7页
在气固两相实验台上采用三维PDA系统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及蜗壳燃烧器出口的气固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发现前者在中心回流区边缘附近形成了较高的颗粒浓度,中心回流区中颗粒浓度也较大,后者在中心回流区及边缘附近颗粒浓度较... 在气固两相实验台上采用三维PDA系统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及蜗壳燃烧器出口的气固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发现前者在中心回流区边缘附近形成了较高的颗粒浓度,中心回流区中颗粒浓度也较大,后者在中心回流区及边缘附近颗粒浓度较小,壁面区域则较大。分析了两相流动特性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工业试验进行了验证,表明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是一种同时具有高效、稳燃、低污染、防止结渣和防止高温腐蚀的新一代旋流燃烧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旋流燃烧器 气固流动 燃烧器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湍流模型对强旋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8
3
作者 孙锐 李争起 +2 位作者 吴少华 陈力哲 秦裕琨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50-1758,共9页
在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单相冷态试验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旋转对湍流流场的影响 ,采用 k-ε双方程及其修正模型和二阶矩雷诺应力模型 (DSM) ,对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强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k-ε双方程模型定性上可... 在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单相冷态试验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旋转对湍流流场的影响 ,采用 k-ε双方程及其修正模型和二阶矩雷诺应力模型 (DSM) ,对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强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k-ε双方程模型定性上可以预报出强旋流场的主要特点 ,但回流区的预报区域偏大 ,轴向速度的预报结果与试验值有一定差距 ,预报的回流速度偏低 ,速度衰减过快 ,这是由于 k-ε湍流模型采用了较多的简化和未考虑旋转对湍流的影响。采用基于旋转体系使湍流脉动加强和削弱两种作用的修正方法对 k-ε双方程的湍流耗散率方程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表明 :从旋转体系可使湍流能量加强出发的 Bardina涡量修正方法 ,预报回流区范围较标准 k-ε湍流模型缩小 ,更加接近于试验值。其计算结果优于使湍流脉动削弱的 Richardson修正。DSM模型对轴向回流速度和切向速度后期分布预报结果较上述模型有较大改善 ,可体现出湍流雷诺应力非均匀各向异性的特点 ,虽然此模型仍有收敛速度慢、计算时间长的缺点 ,但对预报强旋流动是一个精度较高、极具潜力的方法。图 9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型 强旋流动 数值模拟 炮煤燃烧器 K-ε模型 雷诺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NO_x旋流燃烧器一、二次风混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志军 周丛丛 +4 位作者 许建华 周俊虎 刘茂省 刘建忠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14,共7页
在设计的新型低NOx旋流燃烧器中,采用温度示踪法研究一、二次风的混合情况。通过分析冷态煤粉浓度的分布及煤粉高浓度区域面积的大小,得到:中心管扩角越小,二次风混入越晚,冷态高煤粉浓度区域面积越大;一次风率为0.2、一次风速为15m/s... 在设计的新型低NOx旋流燃烧器中,采用温度示踪法研究一、二次风的混合情况。通过分析冷态煤粉浓度的分布及煤粉高浓度区域面积的大小,得到:中心管扩角越小,二次风混入越晚,冷态高煤粉浓度区域面积越大;一次风率为0.2、一次风速为15m/s、直流二次风速为25m/s时冷态高煤粉浓度区域面积较大,有利于降低NOx的生成;内二次风旋流开度减小较外二次风旋流开度减小对冷态高煤粉浓度区域面积的影响大;内旋流强度为1.35、外旋流强度为1.56为最佳的试验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NOx旋流燃烧器 温度示踪法 混合 冷态煤粉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流动特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秦裕琨 孙锐 +2 位作者 李争起 孙绍增 吴少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72-76,共5页
利用一维热膜风速仪系统测量了新型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的湍流流场 ,研究了一次风率和旋流二次风率对新型旋流燃烧器单相冷态流场流动特性的影响。在燃用贫煤和烟煤采用不同一次风率 670t/h锅炉上工业性试验表明 ,径向浓淡旋流... 利用一维热膜风速仪系统测量了新型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的湍流流场 ,研究了一次风率和旋流二次风率对新型旋流燃烧器单相冷态流场流动特性的影响。在燃用贫煤和烟煤采用不同一次风率 670t/h锅炉上工业性试验表明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具有高的燃烧效率、低的氮氧化物 (NOx)排放量 ,长期运行没有发现炉膛结渣和水冷壁管高温腐蚀 ,在燃用贫煤 52 %、燃用烟煤 50 %锅炉额定负荷下可长时间无助燃油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径向浓淡旋流 煤粉燃烧器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1025t/h燃煤锅炉的浓淡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智超 李争起 +2 位作者 孙锐 吴少华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9-194,共6页
针对某厂采用 EI-DRB 型燃烧器的 1025t/h 锅炉稳燃能力差,不能燃用设计煤质的问题,进行了实验室冷态试验及锅炉冷、热态实验,证明 EI-DRB 型燃烧器没有回流区,不利于稳然。经改进得出了适于 1025t/h 锅炉的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结构。试... 针对某厂采用 EI-DRB 型燃烧器的 1025t/h 锅炉稳燃能力差,不能燃用设计煤质的问题,进行了实验室冷态试验及锅炉冷、热态实验,证明 EI-DRB 型燃烧器没有回流区,不利于稳然。经改进得出了适于 1025t/h 锅炉的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结构。试验表明:浓淡燃烧器的回流区最大直径、长度与燃烧器最外层直径之比分别在 1.15、1.83 以上,扩展角大于 70.1°,可卷吸足够的高温烟气及时点燃煤粉;整个射流温度水平随着直流二次风率的增加而下降。得出了给粉机转速对两种燃烧器出口温度场的影响规律。采用浓淡燃烧器后,当电负荷降至 135MW 时,锅炉可以不投油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25t/h燃煤锅炉 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 EI-DRB型 燃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NOx旋流燃烧器流场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林正春 范卫东 +4 位作者 李友谊 李月华 康凯 屈昌文 章明川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5-360,共6页
介绍了国内某锅炉厂按引进日立-巴布科克公司技术制造的HT-NR3低NOx燃烧器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结构特点,并对这种燃烧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燃烧器的回流区为中间环状回流区,煤粉浓度分布为外浓内淡,与其回流区相匹配,具有良好的... 介绍了国内某锅炉厂按引进日立-巴布科克公司技术制造的HT-NR3低NOx燃烧器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结构特点,并对这种燃烧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燃烧器的回流区为中间环状回流区,煤粉浓度分布为外浓内淡,与其回流区相匹配,具有良好的着火及燃烧特性.实际运行表明,该燃烧系统具有很好的低NOx特性,可以满足国内燃煤锅炉的低NOx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煤粉燃烧 旋流燃烧器 回流区 低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给粉燃烧器在燃用烟煤1025t/h锅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靖剑平 李争起 +5 位作者 陈智超 任枫 徐斌 魏宏大 葛志红 徐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针对某厂燃用烟煤的1025t/h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差,相邻燃烧器之间流场容易干扰的问题,进行了实验室冷态试验及工业试验研究,并将下层8只燃烧器改造为中心给粉燃烧器。结果表明:在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为35o时,中心给粉燃烧器有合适的中心回... 针对某厂燃用烟煤的1025t/h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差,相邻燃烧器之间流场容易干扰的问题,进行了实验室冷态试验及工业试验研究,并将下层8只燃烧器改造为中心给粉燃烧器。结果表明:在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为35o时,中心给粉燃烧器有合适的中心回流区,既能防止相邻燃烧器的相互干扰,还能保证煤粉的及时着火和稳定燃烧,而双调风燃烧器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没有回流区。与双调风燃烧器相比,沿射流方向的燃烧器中心区域,中心给粉燃烧器的烟气温度和升温速率较高,O2和NOx浓度较低;靠近侧墙水冷壁区域,中心给粉燃烧器的O2浓度较高,烟气温度较低。下层8只燃烧器改造后,锅炉热效率提高了1.03%,NOx排放量降低了13.74%,锅炉可以在110MW电额定负荷下不投油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中心给粉燃烧器 双调风燃烧器 中心回流区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徐江荣 刘建忠 +3 位作者 周志军 姚强 曹欣玉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3-376,共4页
将湍流重整化群 ε方程与 Zhang Jian提出的新代数应力模型结合 ,用于模拟煤粉浓淡燃烧器喷口强旋转流场。通过对 7个工况流场的计算 ,并与实验结果比较 ,得出燃烧器喷口流场随参数变化的规律 。
关键词 煤粉浓淡燃烧器 强旋流 重振化群 代数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叶窗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浓淡气流分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群益 徐砚 +2 位作者 姜文龙 葛健 孙绍增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百叶窗浓缩器结构参数对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建立了百叶窗浓缩器浓淡气流分配试验台。试验得到了百叶窗浓缩器叶片宽度及叶片布置形式变化时浓淡气流分配的变化规律;当百叶窗浓缩器的阻塞比、叶片倾角相同时,随着叶... 百叶窗浓缩器结构参数对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建立了百叶窗浓缩器浓淡气流分配试验台。试验得到了百叶窗浓缩器叶片宽度及叶片布置形式变化时浓淡气流分配的变化规律;当百叶窗浓缩器的阻塞比、叶片倾角相同时,随着叶片宽度的增加,对气流的导向作用加大,浓淡风比值(RQ)增加;当叶片宽度、叶片倾角及叶片级数相同时,叶片布置形式对RQ的影响较小,但总的趋势为远离喷嘴出口处的叶片对气流的导向作用要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煤粉燃烧器 百叶窗浓缩器 浓淡气流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浓淡旋流燃烧器喷口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江荣 周志军 +1 位作者 刘建忠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928-1931,共4页
在实验基础上 ,运用 RNG-ASM和 FCFSRT模型对煤粉旋流浓淡燃烧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得出了合理的颗粒速度场和浓度场 ;比较和计算了浓缩和未浓缩的颗粒场特性 ,说明了浓淡分离燃烧器的浓淡燃烧的机理 ;... 在实验基础上 ,运用 RNG-ASM和 FCFSRT模型对煤粉旋流浓淡燃烧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得出了合理的颗粒速度场和浓度场 ;比较和计算了浓缩和未浓缩的颗粒场特性 ,说明了浓淡分离燃烧器的浓淡燃烧的机理 ;最后对浓淡分离燃烧器煤粉混合特性作了数值模拟 ,指出了煤粉浓淡混合的区域。图 1 0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旋流燃烧器 气固两相 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调节自适应煤粉燃烧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庆艳 汪华剑 +2 位作者 张志国 傅培坊 周怀春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93,共5页
提出一种可调节自适应煤粉燃烧器。该燃烧器将一次风分为内外两部分,外一次风为旋流射流,具有能够产生回流区,增加煤粉颗粒在着火区停留时间以及卷吸高温烟气强化着火和稳燃特性;内一次风为直流射流,具有刚性较强,气流穿透度大的... 提出一种可调节自适应煤粉燃烧器。该燃烧器将一次风分为内外两部分,外一次风为旋流射流,具有能够产生回流区,增加煤粉颗粒在着火区停留时间以及卷吸高温烟气强化着火和稳燃特性;内一次风为直流射流,具有刚性较强,气流穿透度大的特性。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对该燃烧器在一定的二次风旋流强度、不同外一次风旋流强度下的燃烧特性如速度场、温度场、氧浓度场、碳浓度分布以及着火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外一次风旋流强度对燃烧器燃烧特性有重要影响。当外旋流一次风的旋流强度在0.56~0.88之间时,其燃烧特性变化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煤粉燃烧器 数值模拟 旋流 直流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型O_2/CO_2煤粉燃烧器的流动及燃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丘纪华 邹春 +3 位作者 刘敬樟 李刚 李曼丽 郑楚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5,共5页
O2/CO2循环燃烧技术可以提高烟气中的CO2浓度(90%以上),被认为是一种效率高、风险低的CO2捕集方式,易于在现有火力发电锅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或改造。对旋流型O2/CO2煤粉燃烧器进行了冷态流场试验,并在0.3MW的热态试验台上进行了该... O2/CO2循环燃烧技术可以提高烟气中的CO2浓度(90%以上),被认为是一种效率高、风险低的CO2捕集方式,易于在现有火力发电锅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或改造。对旋流型O2/CO2煤粉燃烧器进行了冷态流场试验,并在0.3MW的热态试验台上进行了该燃烧器的空气气氛和O2/CO2气氛下的煤粉燃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沿该燃烧器出口圆周上的速度分布比较均匀,在流场中心有回流区形成,回流区的相对长度L=1.38~1.70,相对宽度为B=0.39~0.53,扩张角β=36°~50°。该燃烧器形成的流场能够较好地满足煤粉在空气条件、O2/CO2气氛条件下着火燃烧的需要。煤粉在O2/CO2气氛,O2浓度为23%时,其着火性能优于常规空气,且燃烧后的烟气中CO2浓度可以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器 O2/CO2循环燃烧 旋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首台935t/h直流锅炉改造的技术特点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薛益鸣 张辉 万新福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7-322,共6页
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锅炉是国产第一台300MW机组UP型直流锅炉,为解决锅炉运行可靠性和调峰性能差的问题,姚电公司采用了英国三井巴布科克能源有限公司的低质量流速、具有正流量响应的垂直管圈水冷壁技术,对1号炉进行改造。改造后的... 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锅炉是国产第一台300MW机组UP型直流锅炉,为解决锅炉运行可靠性和调峰性能差的问题,姚电公司采用了英国三井巴布科克能源有限公司的低质量流速、具有正流量响应的垂直管圈水冷壁技术,对1号炉进行改造。改造后的锅炉运行状况表明:锅炉运行可靠性、经济性和调峰能力均有显著提高,为国内同行进行类似的锅炉改造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锅炉改造 低质量流速 正流量响应特性 浓淡分离稳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煤粉燃烧器低NO_x排放技术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金平 吕俊复 +1 位作者 张海 岳光溪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30,共8页
详细分析了煤粉燃烧的特点及其燃烧产物NOx的生成机理,从实用性与高效性上,对各种目前研究与应用的控制旋流煤粉燃烧NOx排放的技术,如低NOx旋流煤粉燃烧器、空气分级、再燃和尾部烟气脱硝等进行了介绍,联系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煤粉燃烧 低NOX排放 空气分级 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 烟气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度分布对煤粉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磊 孙锐 +1 位作者 李争起 秦裕琨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4-327,共4页
通过PDA冷态试验 ,研究了两种浓度分布下燃烧器出口气固两相的特性 ,并结合一台 670t h锅炉的热态试验结果 ,说明了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的气固两相特性有利于煤粉稳燃、燃尽及降低NOx 的排放。
关键词 煤粉 燃烧器 煤粉燃烧 气固两相流 高浓度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头和百叶窗浓缩器联合作用时浓淡风比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群益 姜文龙 +1 位作者 葛健 秦裕琨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3-626,共4页
进行了单独使用浓缩器、弯头及弯头和浓缩器联合作用时浓淡风比的试验研究。单独使用浓缩器时,随着叶片级数增加,浓淡风比值(RQ)增加;当叶片级数相同时,叶片布置形式对RQ的影响较小。单独使用弯头时,RQ随气流转弯角度增加而增大;随弯头... 进行了单独使用浓缩器、弯头及弯头和浓缩器联合作用时浓淡风比的试验研究。单独使用浓缩器时,随着叶片级数增加,浓淡风比值(RQ)增加;当叶片级数相同时,叶片布置形式对RQ的影响较小。单独使用弯头时,RQ随气流转弯角度增加而增大;随弯头后续管段长度增加而减小。弯头和浓缩器联合作用时的RQ与弯头方向有关,当弯头和浓缩器对煤粉气流的分离作用一致时,RQ小于弯头单独作用和浓缩器单独作用时的浓淡风比值之和;当两者对煤粉气流的分离作用相反时,RQ大于弯头单独作用和浓缩器单独作用时的浓淡风比值之差;此时,叶片布置形式对RQ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煤粉燃烧器 百叶窗浓缩器 弯头 浓淡风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气固两相流场的PDPA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志强 李荣先 +4 位作者 崔龙铉 周力行 李文健 陈泽荣 张恩仲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共6页
针对电站锅炉燃用煤种多变和负荷多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旋流燃烧技术,即利用在一次风管中加装浓缩煤粉构件实行煤粉浓淡分离的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使用三维相位多普勒颗粒分析仪对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和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出... 针对电站锅炉燃用煤种多变和负荷多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旋流燃烧技术,即利用在一次风管中加装浓缩煤粉构件实行煤粉浓淡分离的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使用三维相位多普勒颗粒分析仪对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和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两种不同燃烧器几何结构下的气固两相流场和颗粒浓度场,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器 双调风 旋流 PDPA 气固 两相流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冷态两相流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志强 李荣先 +1 位作者 虞建 周力行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4-310,共7页
采用三维相位多普勒颗粒分析仪 (PDPA)对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冷态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获得了该燃烧器在不同旋流叶片开度、不同煤粉浓缩构件遮盖度、不同旋流二次风和直流二次风配比下的气固两相流场和浓度场的分布规律 。
关键词 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 气固两相流 冷态 实验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300MW机组UP型直流锅炉调峰技术改造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本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共5页
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锅炉原系上海锅炉厂设计、制造的第1台国产300MW机组UP型直流锅炉,为提高机组调峰能力,由英国三井巴布科克能源有限公司改造设计成低质量流速、具有正流量响应的垂直管圈水冷壁、亚临界压力中间再热直流锅炉。... 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锅炉原系上海锅炉厂设计、制造的第1台国产300MW机组UP型直流锅炉,为提高机组调峰能力,由英国三井巴布科克能源有限公司改造设计成低质量流速、具有正流量响应的垂直管圈水冷壁、亚临界压力中间再热直流锅炉。本文介绍锅炉改造前后概况、改造设计原理、改造后锅炉运行控制原理及电厂锅炉调峰问题,并作了效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型直流锅炉 调峰 技术改造 国产300MW机组 燃烧器 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