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多毒株重组PRRSV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1
作者 元娜 邵明珠 +4 位作者 吕凤霞 窦丽娜 李向清 赵宝凯 董世山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为了分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遗传变异特性,本试验对来自山西省某猪场疑似感染PRRSV的母猪血清和仔猪肺脏组织样品进行PRRSV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阳性肺脏组织样品研磨液接种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将出现细... 为了分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遗传变异特性,本试验对来自山西省某猪场疑似感染PRRSV的母猪血清和仔猪肺脏组织样品进行PRRSV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阳性肺脏组织样品研磨液接种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将出现细胞病变的PAMs进行有限稀释法纯化后用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利用逆转录PCR(RT-PCR)分段扩增分离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并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开放阅读框5(ORF5)基因和全基因组的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非结构蛋白2(Nsp2)氨基酸特征及全基因组序列的重组分析。结果显示,qRT-PCR检测样品总阳性率为80%(16/20),从PRRSV阳性仔猪肺脏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PRRSV,命名为SXZY202301;分离毒株基因组全长15 021 bp,与NADC30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达到90.4%,在遗传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属于Sublineage 1.8;ORF5基因与IA/2014/NADC34毒株的ORF5基因高度相似,同源性达到了95.1%,在遗传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属于Sublineage 1.5;分离毒株与类NADC30毒株Nsp2氨基酸序列具有相同的131个氨基酸缺失的典型特征;重组分析结果显示,SXZY202301存在6个重组位点,是以类NADC30毒株为主要亲本,以JXA1毒株和类NADC34毒株为次要亲本的多毒株重组类毒株。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PRRSV的重组和演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分离鉴定 测序分析 遗传进化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流感病毒A/swine/Shanghai/01/2019(H1N1)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程靖华 陶洁 +2 位作者 李本强 石迎 刘惠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0-834,共5页
为鉴定上海地区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株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从上海地区养殖场采集疑似流感症状的猪咽拭子样品40份,采用套式PCR结合鸡胚分离鉴定方法,从中分离到1株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SIV),命名为A/swine/Shanghai/01/2019(H1N1)。... 为鉴定上海地区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株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从上海地区养殖场采集疑似流感症状的猪咽拭子样品40份,采用套式PCR结合鸡胚分离鉴定方法,从中分离到1株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SIV),命名为A/swine/Shanghai/01/2019(H1N1)。经全基因组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的8个基因节段与欧亚类禽H1N1 SIV同源性最高,其PB2、PB1、PA基因节段可能来源于A/swine/Jiangsu/49/2012(H1N1)病毒,NA、NP和M基因节段可能来源于A/swine/Shanghai/3/2014(H1N1)病毒。该分离病毒的HA蛋白裂解位点为PSIQSR↓GLFGAI,为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该分离株NA蛋白未出现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相关的氨基酸突变,M2蛋白S31N突变表明该病毒可能对金刚烷胺类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PA蛋白224S和PB2蛋白701N突变提示该分离株对哺乳动物的适应性增强,可能导致其致病性增强,需要加强对此类SIV的监测。结合近年来的监测表明,上海地区猪群中H1N1亚型SIV持续存在,需要持续跟踪监测SIV变异趋势。本研究为防控猪流感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H1N1亚型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脉斑驳病毒贵州烟草株系的分子鉴定和基因组序列分析
3
作者 张长城 姜军 +8 位作者 潘首慧 薛原 张权 李梓阔 汪汉成 史彩华 方守国 章松柏 李熙全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10,共9页
为明确贵州烟草新病毒病害的病原及其分子特征、传播方式和致病性状,有效防控该病毒病,利用病毒检测试纸条、电镜观察、间接ELISA、RT-PCR和dsRNA技术等方法对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通过RT-PCR扩增病原的全基因组序列,借助系统发育树和重... 为明确贵州烟草新病毒病害的病原及其分子特征、传播方式和致病性状,有效防控该病毒病,利用病毒检测试纸条、电镜观察、间接ELISA、RT-PCR和dsRNA技术等方法对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通过RT-PCR扩增病原的全基因组序列,借助系统发育树和重组分析解析病原进化关系及可能存在的重组事件;通过生物学接种病原至本氏烟和云烟87,观察是否发病及发病症状。结果表明,在病株汁液中电镜观察到(12~14)nm×(700~900)nm的线性病毒粒子;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检测试纸条检测结果呈阳性,但PVY特异性引物RT-PCR检测呈阴性;通过dsRNA技术获取病原基因组的随机克隆片段,经测序为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基因组片段;灌根、摩擦、介体均能传播该病毒株系,其侵染本氏烟的典型症状为褪绿、黄化、疱斑、叶缘下卷和植株矮化,侵染云烟87品种的典型症状为斑驳、疱斑和叶缘下卷;该株系的基因组序列全长为9782 nt(登录号:OP378160),与同以烟草为寄主的ChiVMV YN-tobacco在系统发育关系上最为接近;进一步的重组分析显示,该株系可能为重组分离物。综上所述,贵州烟草新病害病原为ChiVMV的一个株系,命名为ChiVMV贵州烟草株系(GZ-tobacco),该株系能够引起烟草典型病毒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辣椒脉斑驳病毒 株系 分子鉴定 生物学特性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BVDV-2型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4
作者 刘佳莹 孙超 +2 位作者 陈天祥 尹鑫 孙东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牛接触性传染病。为了解黑龙江省BVDV流行株及其分子特征,本研究对黑龙江省黑河市某规模化奶牛场21份鼻拭子样品。利用RT-PCR检测BVDV阳性样品。利用MDBK细胞对阳性样品进行分离培养...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牛接触性传染病。为了解黑龙江省BVDV流行株及其分子特征,本研究对黑龙江省黑河市某规模化奶牛场21份鼻拭子样品。利用RT-PCR检测BVDV阳性样品。利用MDBK细胞对阳性样品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后,通过二代测序技术获得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利用DNAMAN进行核苷酸相似性分析,利用MEGA11软件包对分离株进行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分析,并绘制BVDV5'UTR和全基因组序列进化树。利用BepiPred-2.0服务器预测BVDV E2蛋白的B细胞表位。将阳性样品在MDBK细胞中连续传6代,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病毒并采用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结果显示,检测出4份BVDV阳性样品,且它们之间的5'UTR基因序列相同,为同一病毒株;IFA可以检测到病毒,电镜观察到具有典型BVDV形态特征的病毒粒子;5'UTR基因及全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为BVDV-2b亚型;E2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BVDV SD1301株E2蛋白B细胞表位区域(aa150~aa180)高度相似,提示二者可能具有相似的致病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到黑龙江地区首株BVDV-2b亚型,命名为HLJ-11株。研究明确了该规模化牛场内BVDV的遗传进化情况,为该地区BVD的防控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B细胞表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马立克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致病基因分析
5
作者 闫彩虹 金文杰 +4 位作者 刘文博 羊扬 钱琨 王志强 彭大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为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毒(MDV)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采用细胞培养法对马立克病疑似病鸡抗凝血进行MDV分离,间接荧光法鉴定MDV血清型,PCR扩增分离病毒的meq和pp38两个主要致病基因,所得序列与MDV参考毒株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 为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毒(MDV)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采用细胞培养法对马立克病疑似病鸡抗凝血进行MDV分离,间接荧光法鉴定MDV血清型,PCR扩增分离病毒的meq和pp38两个主要致病基因,所得序列与MDV参考毒株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2株MDV I型毒株,分别命名为JS0316和JS0424。meq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2个MDV分离株缺乏弱毒疫苗株的特征(A71S、P194-),具有MDV强毒分离株的分子特征(D80Y、V115A、T139A、P176R和P217A)。同时,JS0316 Meq蛋白出现Q93R和V123A突变,pp38蛋白出现L98I和F240S突变,而JS0424 Meq蛋白出现P217T突变,pp38蛋白出现W67G和V210A突变。因此,2株MDV均具有国内流行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同时存在新的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毒 分离鉴定 MEQ pp38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群中鸡传染性贫血病原与抗体检测及分离株VP1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冯笑艳 胡明雪 +10 位作者 林雨萌 刘长军 李凯 祁小乐 崔红玉 高立 王素艳 陈运通 王笑梅 张艳萍 高玉龙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为了解鸡群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感染及抗体产生情况,从黑龙江省两个无临床症状鸡群(B群和S群)中,分别采集血清通过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采集抗凝血并分离淋巴细胞,针对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并对从B群... 为了解鸡群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感染及抗体产生情况,从黑龙江省两个无临床症状鸡群(B群和S群)中,分别采集血清通过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采集抗凝血并分离淋巴细胞,针对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并对从B群病原阳性鸡分离到的分离株进行V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B群和S群CA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2.7%(79/126)和68.2%(88/129),病原阳性率分别为43.0%(49/114)和62.3%(48/77),其中,B群和S群中抗体和病原双阴性的鸡分别为23.7%(27/114)和15.6%(12/77),而抗体和病原双阳性的鸡分别高达28.1%(32/114)和46.8%(36/77);在双阳性鸡中,B群和S群分别有62.5%(20/32)和58.3%(21/36)抗体滴度在1.0×10^(4)及以上,从B群病原阳性鸡全血中分离到一株CAV(HLJ/2022株),分离株HLJ/2022第394位氨基酸为谷氨酰胺,具有强毒的分子特征;两个鸡群的环境拭子CAV阳性率为10.0%(3/30),存在于消毒前的鸡蛋表面、更衣处和鞋底。研究表明,检测鸡群的CAV抗体阳性率在62.7%以上,病原阳性率在43.0%以上,抗体滴度在1.0×104及以上CAV仍可存在,CAV流行株(HLJ/2022)具有强毒分子特征,鸡群环境中存在CAV污染,结果为CIA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血清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 病毒分离鉴定 VP1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鉴定及gp85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窦俊峰 汪最 +5 位作者 李丽 卢琴 金鑫鑫 凌小淳 罗青平 翟新国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2-311,共10页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亚群之间混合感染及其gp85基因遗传变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ALV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提供参考。【方法】对来自湖北宜昌疑似感染ALV的一只病死鸡进行病理剖检,无菌采集病变组...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亚群之间混合感染及其gp85基因遗传变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ALV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提供参考。【方法】对来自湖北宜昌疑似感染ALV的一只病死鸡进行病理剖检,无菌采集病变组织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进行亚群鉴定,进一步对分离株gp85基因的相似性和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剖检结果可见病死鸡肾脏、脾脏肿大,肺脏出血,表面可见灰白色肿瘤结节;组织匀浆接种DF-1细胞后,ELISA检测发现细胞上清P27抗原呈阳性;IFA检测发现,感染细胞里有特异性绿色荧光;PCR鉴定能同时扩增出A(692 bp)、B(847 bp)和J(545 bp)亚群的特异性条带。鉴定结果表明,从该病死鸡中分离到A、B和J亚群ALV毒株,分别命名为HBYC2022-A、HBYC2022-B和HBYC2022-J。分离株gp85基因核苷酸相似性分析显示,HBYC2022-A与江苏株JS-A1201相似性最高,为99.6%;HBYC2022-B与江苏株JS-B1204相似性最高,为99.7%;而HBYC2022-J与黑龙江株PK19FA01、广西株GX20YL12 J及安徽株AHaq02相似性均为100%。此外,分离株gp85基因高突变区域(hr1、hr2)氨基酸序列并未出现特殊点突变。【结论】鸡群存在A、B和J不同亚群ALV的混合感染情况,提示国内养禽场需提高警惕并加强针对ALV各亚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ALV) 分离鉴定 混合感染 GP85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1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毕峻铭 董雅琴 +7 位作者 崔进 沙洲 顾丛丛 郑辉 魏荣 孙福亮 张锋 张志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85-4499,共15页
【目的】了解并掌握山东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情况,为BVDV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集养牛场疑似BVDV感染样品制备组织上清液,利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 【目的】了解并掌握山东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情况,为BVDV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集养牛场疑似BVDV感染样品制备组织上清液,利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鉴定,接种MDB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电镜观察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对分离毒株全基因组进行分段扩增、克隆和测序,并采用Lasergene等软件分别对全基因组序列、N^(pro)和E2基因进行比对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病料样品BVDV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得到大小约504 bp的目的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IFA结果显示特异性绿色荧光;电镜下可见直径约50 nm的病毒粒子,表明分离到1株非致细胞病变型BVDV毒株,命名为SDNF9株。分离株基因组全长为12232 nt,与BVDV参考毒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性为79.1%~93.8%,其中,与中国分离毒株22AH-1和澳大利亚毒株Bega-like的相似性最高,为93.8%;N^(pro)和E2蛋白氨基酸存在多个位点变异;SDNF9分离毒株与BVDV2型毒株和BVDV3型毒株处于遗传演化的不同分支,而与BVDV 1型毒株处于同一分支,属于BVDV 1c基因型。【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BVDV 1c流行毒株,并进行基因组和遗传演化分析,与中国分离毒株22AH-1亲缘关系最近,为山东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和疫苗研制提供数据和材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分离 鉴定 序列分析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曦 贾相超 +1 位作者 李晨曦 李自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34-140,共7页
江苏省某猪场疑似发生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采集病料后,经RT-PCR检测PEDV呈阳性。病毒感染Vero细胞能够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病毒感染细胞后能被抗PEDV N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识别。... 江苏省某猪场疑似发生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采集病料后,经RT-PCR检测PEDV呈阳性。病毒感染Vero细胞能够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病毒感染细胞后能被抗PEDV N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识别。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鉴定该毒株为PEDV G2b亚型变异株,并将其命名为PEDV JS-B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分离鉴定 变异毒株 分段测序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陕西分离株的鉴定及E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0
作者 王凯茸 丁雨欣 +4 位作者 于皓同 马永杰 张淑霞 张琪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9,共6页
为分析陕西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分子变异情况,采集陕西省某牛场腹泻患牛粪便样品,经处理后接种至MDBK细胞后,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BVDV进行E2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经过RT-PCR鉴定后接毒,第4天出现明显的... 为分析陕西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分子变异情况,采集陕西省某牛场腹泻患牛粪便样品,经处理后接种至MDBK细胞后,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BVDV进行E2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经过RT-PCR鉴定后接毒,第4天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收获的病毒成功扩增出BVDV E2基因,证明分离的病毒为BVDV。对该病毒的E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所得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BVD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4.5%~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2.1%~100%。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并进行了E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研究结果可为陕西地区BVDV的流行病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依据,为BVDV的区域流行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为新疫苗的研发提供地方种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分离鉴定 E2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强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维哲 罗成刚 +6 位作者 袁蓉 廖艺杰 文艺悯 孙莹 俞恩波 曹三杰 黄小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9-3063,共15页
为了掌握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最新流行毒株的病原特征与致病性,开展了PEDV的分离与鉴定。将PEDV阳性病料样品接种Vero细胞连续盲传,分离PEDV流行毒株,并开展了分离毒株的培养特性、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仔猪致病性评价。结果显示:传至... 为了掌握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最新流行毒株的病原特征与致病性,开展了PEDV的分离与鉴定。将PEDV阳性病料样品接种Vero细胞连续盲传,分离PEDV流行毒株,并开展了分离毒株的培养特性、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仔猪致病性评价。结果显示:传至第3代(P3)分离出一株病毒,病毒在细胞上形成典型的“合胞体”样病变;电镜下病毒大小60~110 nm;P10到P35代滴度从10^(4.7)TCID_(50)·mL^(-1)升至10^(6.43)TCID_(50)·mL^(-1);CHN-SC2021(P5)基因组全长28014 bp(GenBank收录号:OM505025.1),与中国地区、欧美地区、亚洲其他国家毒株的相似性分别为99.16%~96.32%、99.01%~96.57%、98.94%~96.33%;系统进化树显示CHN-SC2021株与江西CH/JXJA/2017(MF375374.1)、河南CH/HNAY/2015(KT199103.1)、CH/HNKF-16(KY649107.1)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GⅡa型毒株。S基因序列与参考毒株相似度在98.7%~93.4%。将CHN-SC2021病毒液以每头3 mL 10~5 TCID_(50)·mL^(-1)的剂量口服感染6日龄哺乳仔猪,12 h开始出现食欲不振,20 h时呕吐,24 h出现剧烈呕吐和黄色水样腹泻;剖检病变主要是胃肠臌气、空肠和回肠透明;组织病变显示各肠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绒毛病变、脱落、结缔组织疏松、黏膜肌层与肌层间距增宽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小肠各段均有病毒,回肠中病毒最多。本研究分离获得一株GⅡa型的PEDV强毒株,有助于丰富我国PEDV的流行毒株信息及为临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分离 鉴定 序列分析 哺乳仔猪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BJC变异株分离鉴定及gB和gE基因序列分析
12
作者 娄昆鹏 李阳 +2 位作者 项伟 徐博 朱国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6,共7页
为了确定伪狂犬病疑似发病猪场PRV变异株病原及其病毒分子特征,通过病理剖检、病毒分离鉴定与纯化、ST细胞TCID_(50)和小鼠LD_(50)测定,对分离鉴定的病毒gB、gE基因进行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Geneious Prime... 为了确定伪狂犬病疑似发病猪场PRV变异株病原及其病毒分子特征,通过病理剖检、病毒分离鉴定与纯化、ST细胞TCID_(50)和小鼠LD_(50)测定,对分离鉴定的病毒gB、gE基因进行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Geneious Prime对gB、gE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PRV强毒株。该病毒在ST细胞生长良好,纯化后的病毒经测定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为10^(8.5)TCID_(50)/mL,对6周龄昆明小鼠的LD_(50)为10^(5.8)TCID_(50)。测序结果与预期的PRV gB、gE基因片段相符。遗传进化分析可知与国内代表PRV变异毒株如JS2012、HN1201、ZJ01等处于同一分支,与欧美分离株如Bartha、Kaplan、Becker等亲缘关系较远,处于不同的大分支。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JC株与国外经典毒株和国内早期分离毒株存在多个特征性位点替换,符合国内流行变异毒株特征,BJC株为PRV变异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病 分离鉴定 BJC株 gB、gE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13
作者 韩慧 郭亚晶 +4 位作者 颜广智 陈盛楠 刘明杰 莫美连 黄良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2-1650,共9页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的流行情况并探究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集广东某猪场疑似猪流感病毒感染猪的鼻拭子和肺脏组织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遗传进化和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样品...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的流行情况并探究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集广东某猪场疑似猪流感病毒感染猪的鼻拭子和肺脏组织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遗传进化和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样品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为猪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在红细胞凝集试验中,该病毒对鸡红细胞有凝集作用,血凝效价为1∶128;8个基因片段序列结果经BLAST比对和进化树分析显示,HA、NA基因属于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H1N1)分支,PA、PB 1、PB 2、NP和M基因属pdm/09分支,NS基因属于北美三源重组分支,因此,本试验分离株属于G4基因型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将其命名为A/swine/Guangdong/CJM2/2022(H1N1)。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显示,分离株HA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PSIQSR/GL,具有典型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HA基因在受体结合位点处的190、225、226位氨基酸分别为D、E、Q,表明其既具有结合人型唾液酸受体的潜能又具有结合禽型唾液酸受体的潜能。NA基因关键氨基酸残基均未发生突变,提示分离株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较高,而M基因3处氨基酸位点突变为V27A、A30T、D44A,提示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性增加。【结论】本研究分离鉴定的毒株为G4基因型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提示该毒株具有适应在哺乳动物中复制和毒力增强的特征。本研究结果为广东地区猪流感的防控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H1N1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4株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与毒力相关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涛涛 赵墩 +2 位作者 刘崇灵 屈泰龙 余兴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7,共8页
为了解湖南省近年来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更好地控制伪狂犬病,2012—2014年从湖南平江、汨罗、浏阳、长沙4地的4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病料(脑组织)中检测到PRV野毒。将脑组织接种PK-15细胞,经PCR和动物接种鉴定为PRV... 为了解湖南省近年来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更好地控制伪狂犬病,2012—2014年从湖南平江、汨罗、浏阳、长沙4地的4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病料(脑组织)中检测到PRV野毒。将脑组织接种PK-15细胞,经PCR和动物接种鉴定为PRV。4个毒株分别命名为PRV-XiangA、PRV-GA、PRV-YY和PRV-LY。对这4株PRV的免疫(gB、gG、gH、gI、gL、gM)与毒力(gE、PK、TK)相关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4株PRV的免疫与毒力相关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9.8%~100.0%,说明分离得到的4株PRV变异极小;将这4株PRV与国内外的主要毒株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这4株PRV与国内的分离毒株同源性很高,与BJ-YT株和TJ株的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9.8%~100.0%,说明当前国内流行的PRV毒株变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分离鉴定 同源性 免疫与毒力相关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7型毒株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吕敏娜 杨恒 +8 位作者 孙铭飞 李娟 林栩慧 张健騑 廖申权 戚南山 吴彩艳 李华春 陈琴苓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1287,共7页
为监测广东省蓝舌病流行状况,2014年从广东省某一奶牛场采集血液样品,检测虫媒病病原,对经RTPCR检测蓝舌病病毒核酸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经鸡胚静脉接种后取肝,研磨后离心取上清转接C6/36细胞和BHK-21细胞,出现CPE,RT-PCR检... 为监测广东省蓝舌病流行状况,2014年从广东省某一奶牛场采集血液样品,检测虫媒病病原,对经RTPCR检测蓝舌病病毒核酸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经鸡胚静脉接种后取肝,研磨后离心取上清转接C6/36细胞和BHK-21细胞,出现CPE,RT-PCR检测蓝舌病病毒的VP7基因并进行序列比对,电镜观察病毒粒子,证实分离到蓝舌病病毒,命名为GD/ST2014。进一步扩增VP2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以及血清中和试验,表明此分离株为血清型7型。这是国内首次报道牛源蓝舌病病毒血清型7型的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分离 鉴定 血清型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毒GDSH株的分离鉴定及gE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白丽丽 王旭荣 +3 位作者 刘建营 陈德坤 张春红 宋长绪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从广东四会某猪场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病毒,病毒在猪肾细胞上出现细胞变圆、拉网、融合等典型病变,并具有细胞泛嗜性特点。在MDCK细胞上测得其TCID50值为10-8/0.1mL,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将0.1mL病毒液... 从广东四会某猪场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病毒,病毒在猪肾细胞上出现细胞变圆、拉网、融合等典型病变,并具有细胞泛嗜性特点。在MDCK细胞上测得其TCID50值为10-8/0.1mL,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将0.1mL病毒液接种小鼠后发生奇痒并麻痹致死,接种猪3天后发病,7天死亡,从攻毒病死猪的脑组织病理切片上观察到典型的病毒性脑膜脑炎及血管套现象。通过PCR扩增到PRVgD基因,由此进一步证明所分离病毒为猪伪狂犬病毒,并命名为GDSH株。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序列,设计一对扩增PRVg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可以区分PR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PCR诊断方法。以此方法对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进行检测,结果证实所分毒株为PRV野毒株,经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收录的其它PRV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所测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PRV毒株的同源性介于98.3%~99.9%之间,其中与PRVEa株的亲缘关系最近为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PRV) 分离鉴定 GE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血清7型毒株在中国的首次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振兴 孟锦昕 +6 位作者 肖雷 朱建波 廖德芳 高林 李占鸿 杨恒 李华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2-610,共9页
流行性出血病(EHD)是由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感染反刍动物引起的一种虫媒病毒病,为了解中国云南EHDV的感染情况和病毒遗传特征,笔者课题组在云南省师宗县以EHDV血清学和核酸阴性的牛、羊为哨兵动物,拟对流行于云南省的EHDV进行分离与... 流行性出血病(EHD)是由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感染反刍动物引起的一种虫媒病毒病,为了解中国云南EHDV的感染情况和病毒遗传特征,笔者课题组在云南省师宗县以EHDV血清学和核酸阴性的牛、羊为哨兵动物,拟对流行于云南省的EHDV进行分离与鉴定。将采集于哨兵动物的EHDV核酸阳性血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清中和试验与病毒Seg-2、Seg-3 ORF区的序列分析,确定病毒的血清型与遗传特征;采用C-ELISA和qRT-PCR方法对EHDV感染动物血液中的抗体水平与病毒核酸进行监测。结果如下:从2013年8月采集自云南师宗县哨兵牛的血样中分离出一株EHDV(毒株号YNSZ/V269/2013),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血清型7型(EHDV-7);Seg-2、Seg-3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的病毒属EHDV-7 Eastern型,与日本毒株和澳大利亚EHDV-7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哨兵动物病毒核酸转阳后,血清抗体迅速上升,3周后达最高点并能在该水平持续较长时间,而病毒核酸含量却迅速下降,7周后已经检测不到。本研究首次报道了EHDV-7型毒株在中国的分离、毒株序列特征以及在动物上的感染特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中国EHDV-7型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方法的建立和致病性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 病毒分离鉴定 血清型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FZ株的分离鉴定及gD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曾显成 吴异健 +2 位作者 陈家祥 姚金水 吴宝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1-510,共10页
采集福州郊区病仔猪的鼻腔黏液、脑、脾脏、肾脏、淋巴结等组织病料,研磨上清接种到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和狗肾(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对分离病毒株进行形态学、血清学、荧光抗体试验、动物接种试验、PCR试验等鉴定,确定所分离的... 采集福州郊区病仔猪的鼻腔黏液、脑、脾脏、肾脏、淋巴结等组织病料,研磨上清接种到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和狗肾(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对分离病毒株进行形态学、血清学、荧光抗体试验、动物接种试验、PCR试验等鉴定,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命名为PRV-FZ株.根据GenBank收录的PRV gD基因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约1579 bp的目的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CAGGS载体进行酶切鉴定、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目的片段包含一个120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0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GenBank中有代表性的5株参考毒株相应基因序列比较显示,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1%-99.8%和98.5%-99.5%.用Bioedit和TMPRED软件预测PRV-FZ gD基因的跨膜区,表明存在2处显著意义的跨膜区;用Predictprotein软件结构域预测,表明该蛋白存在2个cAMP-/cGMP-依赖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及3对二硫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分离鉴定 FZ株 GD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VP2和NS1基因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琪 史利军 +5 位作者 梁琳 张玲玲 袁维峰 梁瑞英 李金祥 崔尚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6-1112,共7页
为分析当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基因组遗传变异情况,对FPLV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猫粪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凝、分子生物学等试验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毒在CRFK细胞上盲传5代后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电镜观察病毒粒... 为分析当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基因组遗传变异情况,对FPLV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猫粪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凝、分子生物学等试验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毒在CRFK细胞上盲传5代后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直径约25 nm,分离病毒的血凝效价为1∶256,将分离株命名为FPLV BJ04。基因组扩增结果显示,FPLV BJ04基因组大小为5 118 bp。决定病毒宿主范围和抗原性的VP2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PLV BJ04株与2017年意大利分离株KX434462株位于同一分支;分离株的VP2、NS1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FPLV VP2、NS1基因相似性分别为99.1%~99.5%和99.0%~99.5%。动物回归试验中攻毒组猫出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研究对分离的FPLV北京流行株的VP2和NS1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可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FPLV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病毒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GXBB株的分离鉴定及gE基因的克隆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仰杰 刘芳 +6 位作者 华俊 马玲 陈忠伟 张伟 黄红梅 陈凤莲 吴健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1期32-35,共4页
从广西玉林博自某猪场采集的发病仔猪大脑和内脏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病毒接种家兔后引起典型的奇痒、神经症状,接种PK-15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效价(TCID50)为10^-7.22/0.1ml。设计扩增PRVgE胞外区基因的引物,能扩增出... 从广西玉林博自某猪场采集的发病仔猪大脑和内脏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病毒接种家兔后引起典型的奇痒、神经症状,接种PK-15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效价(TCID50)为10^-7.22/0.1ml。设计扩增PRVgE胞外区基因的引物,能扩增出约947bp的特异性片段,将扩增出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国内外不同PRV毒株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该毒株与国内MinA株、Ea株、SH株、LA株、GXB株、GXW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8.7%~99.4%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8.1%~99.1%之间,上述结果证实该分离毒株为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GXBB株。GXBB株与国内流行毒株同源性很高,说明目前广西PRV流行株变异不大。这为下一步广西伪狂犬病的预防和净化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PK-15细胞 gE胞外区基因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