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探测系统宽谱段深截止滤光器件的研制
1
作者 张静 吴永焜 +6 位作者 付秀华 潘永刚 林兆文 杨飞 黄卓彬 吴桂青 王奔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9-208,共10页
为了提高紫外系统的探测精度,基于诱导透射膜系设计理论,研制了金属与介质组合的深截止滤光器件。选用Al和UV-SiO_(2)制备滤光膜,使用椭圆偏振法获得Al膜相位差和振幅比参数,利用通用振子模型叠加Tauc-Lorentz振子和Drude振子建立椭偏... 为了提高紫外系统的探测精度,基于诱导透射膜系设计理论,研制了金属与介质组合的深截止滤光器件。选用Al和UV-SiO_(2)制备滤光膜,使用椭圆偏振法获得Al膜相位差和振幅比参数,利用通用振子模型叠加Tauc-Lorentz振子和Drude振子建立椭偏分析模型,拟合得到Al膜的光学常数。针对膜厚误差引起的光谱差异,通过逆向反演拟合对膜厚误差进行分析;构建均匀等效吸收层模型,分析了薄膜表面粗糙度对光谱的影响。最终制备的滤光器件在280~1200 nm波段范围内,平均截止深度优于4 OD,峰值波长225 nm处透过率为31.55%,通带半波宽为28 nm,该器件通过恒温恒湿及附着力测试,满足紫外探测系统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滤光器件 诱导透射 椭圆偏振法 等效吸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过程中煤体复电性频散响应特征试验研究
2
作者 雷东记 刘丽英 +1 位作者 贾子强 刘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共9页
目的为研究水力压裂过程中煤体复电性频散响应特征,方法通过实测水力压裂煤体的复电阻实部R和虚部X,分析其变化以判断煤体内部裂隙发育进程,并用激发极化理论分析其频散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水力压裂过程中,每个压力点煤体实部频散曲... 目的为研究水力压裂过程中煤体复电性频散响应特征,方法通过实测水力压裂煤体的复电阻实部R和虚部X,分析其变化以判断煤体内部裂隙发育进程,并用激发极化理论分析其频散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水力压裂过程中,每个压力点煤体实部频散曲线随频率变化均为“三段式”,虚部均为“U”形;实部频散曲线随水压变化呈现“先上移,后下移,压裂时大幅度下移”的趋势。(2)虚部极值点可以敏感反映由于小范围的弹性变形和剪切破坏造成的阻值变化,极值点频率能识别较大范围的剪切破坏,可作为预测煤体破裂的有效指标。(3)水力压裂过程中,由于煤体固气固交界面发生激发极化,煤体实部和虚部随频率出现“三段式”和“U”型变化。(4)由于煤体压裂先出现弹性变形,随后出现剪切破坏,最终煤体含水导电通道完全贯通,实部频散曲线随水压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压裂时迅速下降”的趋势。结论采用复电阻率法监测煤体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复电参数,研究该参数随水压变化规律并判断煤体裂隙发育进程,运用激发极化理论分析复电参数随水压和随交流电频率的响应特征,为煤层频谱激电法评价煤层裂隙和压裂效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电阻率法 水力压裂 响应特征 频散机理 激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adé逼近法的含激发极化效应瞬变电磁三维正演
3
作者 杨威 蔡盼盼 +3 位作者 李清坤 刘礼煌 胡祥云 刘亚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4-805,共12页
金属矿物、硫化物和油气资源等探测目标常呈现较强的激发极化特性,使得瞬变电磁信号出现畸变,若忽略激发极化效应往往导致瞬变电磁数据难以拟合甚至出现错误解释。文中基于时域有限体积法,采用Padé级数对Cole-Cole模型进行逼近,实... 金属矿物、硫化物和油气资源等探测目标常呈现较强的激发极化特性,使得瞬变电磁信号出现畸变,若忽略激发极化效应往往导致瞬变电磁数据难以拟合甚至出现错误解释。文中基于时域有限体积法,采用Padé级数对Cole-Cole模型进行逼近,实现了含激发极化效应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模拟。传统Padé级数中心频率的选取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正演结果对频率相关系数的变化较为敏感,限制了其在频率相关系数变化较大区域的应用。文中定量计算了Padé级数逼近过程产生的误差,并基于误差信息提出了中心频率自适应选取算法,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多个模型数值实验,验证了文中算法的计算精度及有效性。最后,分析了极化介质模型与非极化介质模型瞬变电磁响应的特征差异,并对实例模型模拟了瞬变电磁场极化异常体的充放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效应 Padé 级数逼近 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 Cole-Cole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巷道掘进前方含水体的频率域激电响应特征
4
作者 胡雄武 胡原榕 +1 位作者 吴荣新 於浩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目的】频率域激电法因能观测地质体的频散率和复电阻率等关键电性参数,有效降低电性异常的多解性,已成为煤矿巷道掘进电法超前探水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目前该方法主要沿巷道轴向观测数据,导致对巷道前方地电信息的捕捉能力不足... 【目的】频率域激电法因能观测地质体的频散率和复电阻率等关键电性参数,有效降低电性异常的多解性,已成为煤矿巷道掘进电法超前探水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目前该方法主要沿巷道轴向观测数据,导致对巷道前方地电信息的捕捉能力不足,存在含水异常体方位判识不清等实际难题。因此,探究巷道频率域激电参数的超前响应特征及其各向异性,对于改进数据观测方式,进一步增强含水体判识精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方法】首先,结合矿井巷道实际场景,提出了三方向激电视参数观测方式。其次,以全空间无限大板状导电体作为巷道掘进前方含水体模型,推导了三方向激电视参数响应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三方向激电视参数随模型方位角、倾角及其至场源距离等产状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巷道轴向视频散率和视复电阻率的曲线类型分别为K(低-高-低)型和H(高-低-高)型,基本不受模型参数变化的影响,电性异常始终表现为“低阻高频散”特征。(2)垂直巷道两帮方向的视频散率曲线类型在模型位于巷道正前方时呈现K型,其他为反比例函数型;视复电阻率曲线类型则在模型偏向巷道左、右两侧时分别呈现K型和H型。(3)垂直巷道顶底板方向的视频散率曲线类型在模型处于直立时呈现K型;其他表现为反比例函数型;视复电阻率曲线类型在模型倾向巷道前方和后方时分别呈现K型和H型。(4)三方向激电视参数的异常幅值及其探测极距显著受到模型参数的影响,尤其是异常极值点或阶跃点对应的探测极距,随模型至场源距离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结论】三方向激电视参数对板状含水体模型的响应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其中巷道轴向的激电视参数对模型产状的敏感性差,是导致目前实际探测电性异常方位判识精度偏低的主要原因;垂直巷道两帮的激电视参数对模型方位敏感;垂直巷道顶底板方向的激电视参数对模型倾向敏感。与现有观测方法相比,三方向观测方法能为探测巷道掘进前方含水体提供更为丰富的电性信息,有助于提升含水体的空间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掘进 频率域激电法 三方向观测 响应特征 含水异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法研究虚拟岩心结构参数对低频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
5
作者 马铭 赵建国 +5 位作者 毛玉蓉 闫博鸿 叶麦克 肖增佳 李智 王斌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8-1162,共15页
不含金属矿物的多孔介质低频激发极化效应与结构参数密切相关,为了明确结构参数对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本文结合过程法和复电导率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基于过程法的成岩和压实过程重构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虚拟岩心;然后,分析了粒径和... 不含金属矿物的多孔介质低频激发极化效应与结构参数密切相关,为了明确结构参数对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本文结合过程法和复电导率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基于过程法的成岩和压实过程重构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虚拟岩心;然后,分析了粒径和压实系数变化对结构参数的影响;之后,提出将压实过程等效为颗粒体积膨胀过程,并引入等效粒径来表征压实系数;最后,将双电层贡献的表面复电导平均在颗粒体积上,进而在代表性体积单元中求解电场拉普拉斯方程获得多孔介质的等效复电导率.结果表明:压实系数在[0.14,0.22]之间变化时,结构参数将受到显著影响;电化学极化弛豫峰对应的相位值与单位孔隙表面积比体积正相关;随着压实系数的增加,电化学极化和Maxwell-Wagner极化都将增强,且两种极化过程之间或出现第二个特征弛豫峰;此外,正交电导率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不是单调的.该研究将为从激发极化测量结果预测多孔介质的结构参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法 压实系数 等效粒径 结构参数 复电导率 激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激发极化效应的地空瞬变电磁直接时间域三维正演
6
作者 杨双燕 齐彦福 +3 位作者 李梓源 舒臣臣 孙乃泉 李貅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326,共15页
当使用地空瞬变电磁法对诸如铜镍硫化物矿或石墨矿等含有激发极化效应的目标进行探测时,电磁感应信号和激发极化效应相互耦合,导致地空瞬变电磁晚期观测数据出现反号现象,使用传统的数据解释技术无法处理这种信号畸变.为此,本文针对含... 当使用地空瞬变电磁法对诸如铜镍硫化物矿或石墨矿等含有激发极化效应的目标进行探测时,电磁感应信号和激发极化效应相互耦合,导致地空瞬变电磁晚期观测数据出现反号现象,使用传统的数据解释技术无法处理这种信号畸变.为此,本文针对含激发极化效应的地空瞬变电磁直接时间域三维正演算法开展研究.借助微分欧姆定律将Cole-Cole模型完整地引入到时间域控制方程中,对于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分数阶导数,采用Caputo定义格式对其进行离散,从而建立含激发极化效应的时间域控制方程.然后,使用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有限元方法和后退欧拉离散格式,对时间域电场控制方程进行空间和时间离散,实现复杂介质模型含激发极化效应的地空瞬变电磁直接时间域三维正演.通过将本文三维正演结果与极化均匀半空间模型一维半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该算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典型极化体模型和复杂矿体模型进行三维正演模拟,并分析极化参数对地空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性源地空瞬变电磁法 激发极化效应 三维正演 有限元算法 CAPUTO分数阶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电法勘探在辛家咀金矿含碳质岩系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贺景龙 寇少磊 +3 位作者 王占彬 刘基 杨伟 张翼翔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2,共13页
秦岭地区辛家咀金矿位于陕西汉中“勉略宁金三角”地带西侧,区域金成矿潜力突出。但由于区内广泛分布含碳地层,对传统物化探手段均造成一定干扰。本次研究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及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电法勘探的应用,查明了辛家咀金... 秦岭地区辛家咀金矿位于陕西汉中“勉略宁金三角”地带西侧,区域金成矿潜力突出。但由于区内广泛分布含碳地层,对传统物化探手段均造成一定干扰。本次研究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及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电法勘探的应用,查明了辛家咀金矿控矿断裂深部形态特征,探索含碳地层金矿深部找矿预测技术方法组合,探讨成矿机制并总结赋矿标志。综合电法勘探可获得研究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从而对含碳岩系干扰下金矿深部赋存位置进行定位预测并形成赋矿标志,经深部工程验证取得区域找矿新发现,也对研究区成矿机制提出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辛家咀金矿 含碳地层 激发极化法 A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浮煤−极性捕收剂相互作用研究新视角:分子对接与诱导契合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蘧鹏程 夏阳超 +3 位作者 薛志刚 邢耀文 桂夏辉 田佳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研究煤泥与浮选药剂间的相互作用将是浮选过程强化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难浮煤表面强亲水的化学结构特性,将生物医药领域诱导契合效应引入到难浮煤−极性捕收剂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基于煤样性质检测结果,构建了3D煤分子结构,采用原型分子(Pro... 研究煤泥与浮选药剂间的相互作用将是浮选过程强化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难浮煤表面强亲水的化学结构特性,将生物医药领域诱导契合效应引入到难浮煤−极性捕收剂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基于煤样性质检测结果,构建了3D煤分子结构,采用原型分子(Protomol)技术搜索并表示煤分子活性口袋,在活性口袋中搜索极性捕收剂与难浮煤的分子对接最优构象,根据极性药剂与煤分子相互作用最优构象的结合能大小,分析分子对接和诱导契合效应研究结果与浮选结果之间的对应性关系。结果表明分子对接结果与难浮煤可燃体回收率均呈现出十二醇<十二醛<十二酸甲酯的规律,浮选可燃体回收率与分子对接结合能绝对值、煤分子诱导契合效应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揭示了分子对接对浮选药剂筛选的指导作用。根据分子对接构型可知结合能存在差异性归因于π-CH作用和空间位阻作用的不同。进而将药剂分子的三维空间进行固定,采用分子力学模拟对三种极型捕收剂与煤分子间“诱导契合效应”进行探索,发现十二酸甲酯与煤分子活性区域能够产生更大的相互作用,煤分子活性区域对十二酸甲酯的诱导效应、包裹性更强,因而在浮选过程中效果更好。采用分子对接和诱导契合效应研究煤分子与药剂相互作用,可为浮选捕收剂的快速筛选提供技术途径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浮煤 极性捕收剂 分子对接 对接打分方法 诱导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在黔西北猪拱塘地区铅锌矿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焦智伟 王亚飞 +2 位作者 汪来 艾虎 祁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6-572,共7页
猪拱塘地区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地质构造复杂,找矿前景巨大,受地形和勘查技术方法限制,研究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铅锌矿勘查工作。为查明猪拱塘地区铅锌矿成矿环境,预测成矿有利地段,在研究区开展了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猪拱塘地区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地质构造复杂,找矿前景巨大,受地形和勘查技术方法限制,研究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铅锌矿勘查工作。为查明猪拱塘地区铅锌矿成矿环境,预测成矿有利地段,在研究区开展了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圈定了激电异常,查明了深部地层结构和控矿断裂发育情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岩矿石物性特征,分析了综合物探异常特征,指导了钻探工程部署,发现了隐伏铅锌矿体。最后总结了猪拱塘地区铅锌矿体具有典型的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的特点,不同倾向断裂的交叉复合部位是铅锌矿赋存有利位置。本文为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勘查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经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综合物探 激发极化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猪拱塘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哀牢山构造带李子冲矿区综合物探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于慧敏 沈晓丽 +3 位作者 苏虎虎 贾文臣 张宝林 苏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4-1066,共13页
云南省金平县李子冲铁铜矿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交接部位的哀牢山构造带南段,其外围已发现大量的铁铜矿床(点),是云南重要的铁铜矿产基地。但研究区高山植被覆盖严重,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找矿困难。为克服单一... 云南省金平县李子冲铁铜矿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交接部位的哀牢山构造带南段,其外围已发现大量的铁铜矿床(点),是云南重要的铁铜矿产基地。但研究区高山植被覆盖严重,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找矿困难。为克服单一勘探方法找矿的局限性,选择高精度磁法、双频激电法和EH4电磁测深法对矿区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结合地质调查资料,对矿区构造、隐伏岩体及矿化体的深部延伸情况进行解译,并总结找矿信息。综合物探结果表明,矿化体主要在哀牢山群变质岩系产出,与基性侵入岩和花岗闪长岩体关系密切,并伴有多种矿化现象;铁矿化区显示高磁、低视电阻率、高视幅频率特征,铜矿化区则具有低磁、低视电阻率、高视幅频率特征。根据磁力线突变或弯曲变形的磁异常现象和低视电阻率的激电异常及EH4剖面测量解译结果,推测矿区可能存在形成时间较早的北西向张性断裂和形成时间较晚的北东向剪性断裂,近北西向断裂有利于成矿而近北东向断裂对矿体具有破坏作用。对矿区内激电异常与磁异常整体套合较好且EH4电磁测深揭露深部具有成矿潜力的位置进行工程验证,结果显示,矿体在深部具有一定程度的延伸,近北西向断裂构造及其次级构造是主要的赋矿区域,相对低缓的磁异常区域深部可能存在新的铁铜矿化体,有扩大储量的可能,这对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变质杂岩带 李子冲铁铜矿 高精度磁法 双频激电法 EH4电磁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体水力压裂过程复电性频散响应特征实验研究
11
作者 雷东记 刘丽英 +1 位作者 贾子强 刘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5,共8页
目的 为研究水力压裂过程煤体复电性频散响应特征,方法 实测水力压裂煤体的复电阻实部R和虚部X,分析其变化以判断煤体内部裂隙发育进程,并用激发极化理论分析其频散特征。结果 结果表明:(1)水力压裂过程中,每个压力点煤体实部频散曲线... 目的 为研究水力压裂过程煤体复电性频散响应特征,方法 实测水力压裂煤体的复电阻实部R和虚部X,分析其变化以判断煤体内部裂隙发育进程,并用激发极化理论分析其频散特征。结果 结果表明:(1)水力压裂过程中,每个压力点煤体实部频散曲线随频率变化均呈“三段式”型,虚部均呈“U”型;实部频散曲线随水压变化呈“先上移,后下移,压裂时大幅度下移”趋势。(2)虚部极值点可以敏感反应小范围弹性变形和剪切破坏造成的阻值变化,极值点频率能识别较大范围的剪切破坏,可作为预测煤体破裂的有效指标。(3)水力压裂过程中,由于煤体固气固交界面发生激发极化,煤体实部和虚部随频率出现“三段式”和“U”型变化。(4)由于煤体压裂先出现弹性变形,随后出现剪切破坏,最终煤体含水导电通道完全贯通,实部频散曲线随水压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压裂时迅速下降”趋势。结论 采用复电阻率法监测煤体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复电参数随水压变化规律并判断煤体裂隙发育进程,运用激发极化理论分析煤的水力压裂复电参数随水压和交流电频率变化的响应特征,为煤层频谱激电法在评价煤层裂隙和压裂效果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电阻率法 水力压裂 响应特征 频散机理 激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德新铅多金属矿床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综合找矿研究
12
作者 李炎 王建国 +3 位作者 魏生云 李国璋 胡建 王志男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15,共16页
德新铅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多金属成矿带西段受构造—岩浆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对岩(矿)石电阻率、极化率及主微量元素等物性参数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综合解释矿区矿致异常,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成矿元素进... 德新铅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多金属成矿带西段受构造—岩浆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对岩(矿)石电阻率、极化率及主微量元素等物性参数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综合解释矿区矿致异常,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成矿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德新铅多金属矿床矿体的极化率及电阻率与围岩存在明显差异,可划分为低阻高极化和高阻高极化2种类型,对应8处激电异常,推测JD3-5和JD4低阻高极化异常为矿致异常,具有深部找矿潜力,是区内找矿勘查的重点区域之一;Pb、Zn、Cu、Mo、Ni和In等元素相关性显著,是德新铅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成矿元素;成矿过程前期主要受中—高温岩浆热液矿化类型Zn-Mo-Pb和Cu-Ni-In的影响,后期主要受含有Sc-Cr-Li和Hf-Be元素的流体及围岩的影响,其中Pb元素受Ni、Mo和In影响强烈,Zn元素受Mo的影响强烈。上述认识能够为找矿预测提供有用的宏观及微观信息,对该区域综合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极化率 激电中梯测量 因子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德新铅多金属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视电阻率(CR)法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3
作者 苏朱刘 吴信全 +4 位作者 胡文宝 曾军 宫建清 卿召强 严良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7-471,共5页
在准噶尔盆地CE油田的上方存在明显的极化异常,其极化率大于10%,电磁相位大干2.0MRI),但电阻率值普遍小于8.0Ω·m,故在该油田的周边地带实施了用于油气田勘探和预测的复视电阻率(CR)法。野外观测采用偶极-偶极装置,资料处理采用一... 在准噶尔盆地CE油田的上方存在明显的极化异常,其极化率大于10%,电磁相位大干2.0MRI),但电阻率值普遍小于8.0Ω·m,故在该油田的周边地带实施了用于油气田勘探和预测的复视电阻率(CR)法。野外观测采用偶极-偶极装置,资料处理采用一种新的激电异常和电磁感应耦合效应的分离技术——基于柯尔-柯尔(Cole-Cole)模型和布朗(Brown)模型乘法组合的重整化谱参数相位交错拟合法。试验结果表明,CR法可以精细刻画勘探设计中预定深度范围内的激电异常纵、横向变化特征,为井位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预测的激电异常也为随后的钻探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法 复视电阻率法 激电谱 电磁谱 柯尔—柯尔模型 布朗模型 重整化谱参数 相位交错拟合法 油气预测 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镶黄旗某锌钨多金属矿的应用 被引量:32
14
作者 孙仁斌 楚丽霞 +2 位作者 赵绎钧 王宁 刘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9-527,共9页
寻找隐伏矿产是当今地质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隐伏矿产埋藏深度大,矿床地质特征复杂,因此寻找隐伏矿产不仅需要地质成矿理论的指导,也需要依靠地球物理手段求取深部信息。本文介绍了利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镶黄旗某锌钨多... 寻找隐伏矿产是当今地质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隐伏矿产埋藏深度大,矿床地质特征复杂,因此寻找隐伏矿产不仅需要地质成矿理论的指导,也需要依靠地球物理手段求取深部信息。本文介绍了利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镶黄旗某锌钨多金属矿区找矿的效果。通过激电中梯扫面和测深工作,发现了高极化率异常与锌钨多金属矿体具有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大致圈定了与成矿有关的金属硫化物富集体范围。结合地质资料与钻探验证,证实了矿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法 激电中梯 激电测深 锌钨多金属矿 金属硫化物 镶黄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电测深法在广西融安县泗顶铅锌矿接替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陈腊春 陶德益 +2 位作者 高宝龙 范志雄 龚湘湖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0-286,共7页
广西泗顶铅锌矿属国家危机矿山,做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以延长矿山开采年限,对国家和地方有色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论文介绍了在广西泗顶铅锌矿用激发极化法进行找矿的用情况。通过激电测深剖面数据采集,以... 广西泗顶铅锌矿属国家危机矿山,做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以延长矿山开采年限,对国家和地方有色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论文介绍了在广西泗顶铅锌矿用激发极化法进行找矿的用情况。通过激电测深剖面数据采集,以AB/6(AB为供电极距)为深度轴编制了ηs、ρs地电断面图及水平截面等值线平面图,圈出了29个激电测深异常和10个平面异常,其中位于泥盆系地层中的有7个,位于寒武系地层中的有15个,跨越泥盆、寒武系地层的有7个。这些异常对在泗顶铅锌矿探找新矿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泗顶铅锌矿 激电测深法 激电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电法在太行山区地下水勘查实例解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宋洪伟 张翼龙 +4 位作者 刘国辉 夏凡 苗青壮 王文中 曹文庚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9,共7页
介绍了利用大功率激发极化法、超高密度电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等物探方法在太行山区抗旱找水工作的实例;就太行山变质岩、灰岩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针对性地提出了地球物理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在利用已得到的地球物理勘探结果研究水文地... 介绍了利用大功率激发极化法、超高密度电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等物探方法在太行山区抗旱找水工作的实例;就太行山变质岩、灰岩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针对性地提出了地球物理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在利用已得到的地球物理勘探结果研究水文地质问题的过程中,介绍了以电法为主的几种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及地下水勘查工作过程;针对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应用这些方法技术面临的难题,总结了成功与失败的勘查经验。针对已有地质资料的局限性和变质岩区含水层结构的特殊性,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且推广性较强的交直流电法相结合的综合电法勘探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激发极化法 EH-4 太行山区 超高密度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法综合探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42
17
作者 林品荣 郑采君 +3 位作者 石福升 郭鹏 徐宝利 赵子言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39-1548,共10页
针对地下隐伏资源勘查对大深度、多参量电磁法技术的发展要求,利用天然场音频大地电磁的大深度探测及人工场激电法的多参量探测,在对分布式的场量接收和大功率的发射仪器硬件研制,以及数据处理资料解释研究基础上,成功研制了阵列天然场... 针对地下隐伏资源勘查对大深度、多参量电磁法技术的发展要求,利用天然场音频大地电磁的大深度探测及人工场激电法的多参量探测,在对分布式的场量接收和大功率的发射仪器硬件研制,以及数据处理资料解释研究基础上,成功研制了阵列天然场电磁法探测技术及混场源电磁法探测技术系统。经矿区试验应用表明,阵列天然场电磁法探测技术系统具有轻便高效大深度探测的特点,适宜于不同地貌景观尤其是困难条件下隐伏资源的大深度探测,而混场源电磁法探测技术系统不仅可获取大深度的天然场电阻率信息,还能获取人工场激电信息,可广泛应用于金属矿资源、地下水资源及油气资源的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 人工场激电 分布式多参量探测 混场源电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am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铜锣山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18
作者 朱劲 李天斌 +4 位作者 李永林 周大川 兰富安 姜洪涛 钱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258-262,共5页
Beam是一种新型的电法超前预报技术,目前在国内应用很少。文章首先介绍了Beam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Beam在国内垫邻高速公路铜锣山隧道施工中的首次应用,对该方法的具体工作过程和预报结果进行了介绍。与地质雷达、TSP预... Beam是一种新型的电法超前预报技术,目前在国内应用很少。文章首先介绍了Beam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Beam在国内垫邻高速公路铜锣山隧道施工中的首次应用,对该方法的具体工作过程和预报结果进行了介绍。与地质雷达、TSP预报结果以及实际开挖情况进行对比表明,Beam对掌子面前方水体具有良好的探测效果。最后对Beam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 地质超前预报 激发极化法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激发极化测深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俊革 阮百尧 王家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51-1857,共7页
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水下激发极化测深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其异常特征和适用条件.水下的电阻率测深和激电测深均可对水底地质体进行近距离探测,提高探测分辨率.而水底地形对视电阻率测深的影响很大.水底极化体有限元正演模拟的结果表明,水... 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水下激发极化测深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其异常特征和适用条件.水下的电阻率测深和激电测深均可对水底地质体进行近距离探测,提高探测分辨率.而水底地形对视电阻率测深的影响很大.水底极化体有限元正演模拟的结果表明,水底地形对激发极化测深结果没有影响.采用水下激发极化法进行地质体探测是可行、有效的.通过计算不同水体和水底岩石电阻率对视极化率幅值的影响发现,水体电阻率是影响水下极化率测深的主要因素.由于海水的电阻率过低,观测视极化率异常微弱而不适合开展水下激电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 激发极化 异常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极化法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海飞 柳建新 +2 位作者 刘嵘 佟铁钢 刘春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22,共20页
激发极化法是电法勘探的一个重要分支。该方法具有观测装置多、勘探成本低、灵活性强、观测空间广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地下水资源、工程与环境等领域。近年来,激发极化法在方法理论、仪器设备、数据采集及反演解释方... 激发极化法是电法勘探的一个重要分支。该方法具有观测装置多、勘探成本低、灵活性强、观测空间广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地下水资源、工程与环境等领域。近年来,激发极化法在方法理论、仪器设备、数据采集及反演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趋于成熟,而且已成为寻找金属矿产资源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推动激发极化法在金属矿产勘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本文在介绍激发极化法物理机理的基础上,重点总结激发极化法在仪器设备、观测方法、反演解释方法及矿产勘查应用案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激发极化法的现存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法 有色金属矿产勘查 仪器设备 观测方法 反演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