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尺度多汽泡成核的沸腾性能研究
1
作者 高德扬 孙志远 +1 位作者 刘展位 薄涵亮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4-1261,共8页
沸腾是一种多尺度的相变过程,分子动力学是模拟汽泡成核过程、探究微观尺度汽泡行为和换热机理的一个有力工具。本文从汽泡成核过程和表面换热能力的角度定量分析了润湿性及成核点间距对表面性能的影响。发现多个汽泡核之间会相互挤压,... 沸腾是一种多尺度的相变过程,分子动力学是模拟汽泡成核过程、探究微观尺度汽泡行为和换热机理的一个有力工具。本文从汽泡成核过程和表面换热能力的角度定量分析了润湿性及成核点间距对表面性能的影响。发现多个汽泡核之间会相互挤压,导致同时生长的汽泡核尺寸存在差异。随成核点间距D增大,汽核体积增长率有显著提升。注意到亲水性对于成核存在两方面影响,较强的固液相互作用力使亲水性较强的表面上液体吸热更快,但也造成了更难以逾越的势能壁垒。然而整体来看亲水性更强的表面会更早成核。最后,汽核过早聚并导致流体潜热未被充分利用,临界热通量随D的增大而增大,最高可相差19.6%。在亲水性较差的表面上,光滑表面反而会表现出比纳米结构表面更加优越的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泡成核 沸腾换热 润湿性 纳米结构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尺度池沸腾表面润湿性的气泡成核及强化传热机制
2
作者 白依冉 翟玉玲 +1 位作者 戴晶慧 李舟航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3-751,共9页
为了研究加热表面润湿性对传热的影响,以纳米铜基板上液氩的池沸腾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探究疏水/亲水性表面的气泡成核过程,进而揭示微纳尺度下池沸腾强化传热机制。使用大规模原子/分子并行模拟器LAMMPS构建Cu-Ar池沸腾模型,通... 为了研究加热表面润湿性对传热的影响,以纳米铜基板上液氩的池沸腾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探究疏水/亲水性表面的气泡成核过程,进而揭示微纳尺度下池沸腾强化传热机制。使用大规模原子/分子并行模拟器LAMMPS构建Cu-Ar池沸腾模型,通过改变界面能量系数α调节表面润湿性程度。在加热温度160K下,研究了α(疏水性α=0.2、0.4、0.5,中性α=1.0以及亲水性α=1.5和2.0)对气泡生长、合并及破裂过程的影响规律。通过气泡核体积、液氩吸收的热流密度以及界面热阻从微观角度分析了铜基板表面液氩池沸腾中的传热机制。结果表明:当α=0.2(超疏水性)时,加热表面向液体的传热量小,界面热阻较大,无气泡生成;当α从0.4增大到2.0时,气泡成核和液膜脱离基板时间分别从7ns缩短到4ns、从8.5ns提前至7ns;在沸腾起始时刻,当α从0.4增大到2.0时,气泡核体积从291.1nm^(3)增大到373.4nm^(3),热流密度从130k W/cm^(2)增大到161.3k W/cm^(2),分别提高了22.1%和19.4%。说明亲水表面比疏水表面具有更强的液固相互作用,在沸腾过程中液氩持续吸收热能,促进了气泡的生长和合并,使气泡成核体积增大。同时,亲水性表面的液膜在气膜形成前吸收了更多的热能,界面热阻更低。总之,亲水性表面提供了更有利的沸腾条件,缩短液-气相的转变时间,加速了气泡成核以及气膜的形成,提高了气泡成核及沸腾传热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成核 表面润湿性 沸腾过程 强化传热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凹槽表面结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军 张悦 夏国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9,F0002,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水在金表面结冰的模型,在疏水表面上引入亲水纳米凹槽结构,模拟研究了纳米凹槽表面上的冰成核过程,揭示了凹槽深宽比对冰成核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疏水表面引入亲水纳米凹槽结构并改变表面的凹槽宽...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水在金表面结冰的模型,在疏水表面上引入亲水纳米凹槽结构,模拟研究了纳米凹槽表面上的冰成核过程,揭示了凹槽深宽比对冰成核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疏水表面引入亲水纳米凹槽结构并改变表面的凹槽宽度,可以调节疏水表面的结冰过程.当纳米凹槽与六边形冰结构相匹配时,凹槽内部更容易形成冰核,可以提高疏水表面的冰成核率的效果,其表面成核率接近与亲水表面成核率.当纳米凹槽结构与六边形冰结构不匹配时,凹槽内不易形成冰核,结冰过程受到抑制.为提高疏水表面成核率提供了新方法,为控制疏水表面冰成核位置和冰生长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成核 凹槽表面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钛材表面处理工艺对其表面状态及铜离子电沉积初期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何萌 贾淑果 +6 位作者 朱倩倩 谷宗治 卢伟伟 徐鹏 柳亚辉 杨斌 宋克兴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64,共9页
目的研究表面处理工艺对钛材表面状态的影响,进一步探究阴极钛材表面状态对铜离子电沉积初期形核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砂纸研磨、机械/电解抛光、化学腐蚀等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制备出不同表面状态的钛材,对钛材的表面粗糙度和形貌分别... 目的研究表面处理工艺对钛材表面状态的影响,进一步探究阴极钛材表面状态对铜离子电沉积初期形核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砂纸研磨、机械/电解抛光、化学腐蚀等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制备出不同表面状态的钛材,对钛材的表面粗糙度和形貌分别进行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以不同表面状态的钛材作为阴极,进行铜离子的电沉积实验,对初始沉积层组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统计铜晶核的尺寸、覆盖率。结果砂纸研磨的钛材表面粗糙度最大,随着砂纸目数的增加,粗糙度降低,划痕变得细密,沉积的铜晶核尺寸较小、分布均匀、面覆盖率较高;抛光可显著降低钛材表面粗糙度,电解抛光的粗糙度最低,但铜晶核难以牢固附着;化学腐蚀会在钛材表面残留金属颗粒或暴露晶界组织,沉积的铜晶核分布不均匀且易发生团簇。结论铜离子的初始沉积形核行为与阴极钛材的表面粗糙度和缺陷状态密切相关,采用3000#~4000#砂纸精细研磨的方式,可使钛材表面粗糙度Rz保持在1~1.2μm,且表面覆盖有高密度均匀细小的划痕缺陷,最有利于铜离子的高密度均匀形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电沉积 钛阴极 表面处理工艺 粗糙度 形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典成核理论的跑道结冰温度建模及仿真
5
作者 陈斌 丁宇 +1 位作者 崔静 王立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目的 为进行积冰事件的预测,减小跑道积冰对飞机地面运行安全的影响,对跑道表面结冰温度展开研究。方法 从微观角度分析冰核在固体表面的形成机理,以接触角参数表示材料表面特性,基于经典成核理论建立结冰温度模型,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 目的 为进行积冰事件的预测,减小跑道积冰对飞机地面运行安全的影响,对跑道表面结冰温度展开研究。方法 从微观角度分析冰核在固体表面的形成机理,以接触角参数表示材料表面特性,基于经典成核理论建立结冰温度模型,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进行相应的数值模拟和跑道表面结冰的仿真模拟实验,最后完成模拟跑道低温环境的结冰温度实验。结果 对于机场跑道环境下因飞机轮胎摩擦而留有胶迹的水泥道面,胶迹比水泥更易结冰;以醋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机场跑道除冰液可抑制跑道结冰,质量分数越大,抑制作用越强,从质量分数5%提高到40%时,结冰温度降低12.02℃;最后通过在模拟跑道低温环境下的实验,对比得出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约为0.94℃。结论 材料的表面自由能越高,结冰温度越高;高粗糙度对结冰起促进作用;机场跑道除冰液通过降低道面冰核的形核率和半径生长速率来抑制跑道结冰,质量分数越大,抑制作用越强;该模型可以为跑道积冰预警提供结冰温度预测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核 结冰温度 表面自由能 粗糙度 数值模拟 除冰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l溶液结晶辅助表征4H-SiC衬底中的微划痕
6
作者 张翅腾飞 章嵩 +2 位作者 龚若程 杨军伟 宋华平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5-1751,共7页
4H-SiC晶圆表面的微划痕会使外延层中产生大量缺陷,但其线宽低于光学表征技术的极限,无法以无损光学检测的方法获得微划痕在晶圆上的分布规律。本研究基于经典成核理论,利用微划痕上的高指数晶面,通过溶液干燥析晶的方法,使KCl晶体优先... 4H-SiC晶圆表面的微划痕会使外延层中产生大量缺陷,但其线宽低于光学表征技术的极限,无法以无损光学检测的方法获得微划痕在晶圆上的分布规律。本研究基于经典成核理论,利用微划痕上的高指数晶面,通过溶液干燥析晶的方法,使KCl晶体优先成核于高表面能的高指数晶面。实验结果表明:当KCl溶液的浓度为0.013 mol/L时,溶液蒸发后的KCl晶体嵌于微划痕的沟壑内,使微划痕可以间接地被光学方法检测。当KCl溶液的浓度大于0.013 mol/L时,KCl晶体会结晶于没有微划痕的区域,干扰对微划痕的表征。本方法制备的KCl晶体仅吸附成核于4H-SiC表面,不与4H-SiC发生化学反应,通过RCA清洗工艺即可完全去除表面的KCl晶体,不影响晶圆的后续加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H-SIC 微划痕 KCl溶液 成核理论 高指数晶面 表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成核法表面包覆氧化铝的尖晶石LiMn_2O_4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志兴 邢志军 +2 位作者 李新海 郭华军 彭文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90-794,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LiMn2O4,以非均匀成核方式对其进行包覆氧化铝的表面处理.通过XRD、SEM、粒度分析等技术对表面处理前后的LiMn2O4进行表征,分析了表面处理前后LiMn2O4物理特性的变化,并结合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表面处理工艺...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LiMn2O4,以非均匀成核方式对其进行包覆氧化铝的表面处理.通过XRD、SEM、粒度分析等技术对表面处理前后的LiMn2O4进行表征,分析了表面处理前后LiMn2O4物理特性的变化,并结合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表面处理工艺对LiMn2O4电化学容量与循环性能的影响.未经表面处理的LiMn2O4在1C倍率下初期放电容量为86.5mA·h·g-1,50次循环充放电后容量衰减26.3%.表面包覆0.5%、1%(w)氧化铝的LiMn2O4在1C倍率下的初期放电容量分别为96.0、80.1mA·h·g-1,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分别降低7.0%、5.6%.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后的LiMn2O4循环性能显著提高,而且随着氧化物含量的增加,循环性能增强,但放电容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 锰酸锂 表面处理 非均匀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包覆Al(OH)_3改性石墨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周福 庞业华 +2 位作者 孙加林 汪厚植 洪彦若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6-267,272,共3页
采用异相成核法在天然鳞片石墨水悬浮液中 ,使硫酸铝水解 ,在石墨表面包覆一层Al(OH) 3对石墨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介绍了包覆条件对石墨表面改性的影响 ,对改性后的石墨进行了形貌观察、接触角测定、差热 -热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适... 采用异相成核法在天然鳞片石墨水悬浮液中 ,使硫酸铝水解 ,在石墨表面包覆一层Al(OH) 3对石墨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介绍了包覆条件对石墨表面改性的影响 ,对改性后的石墨进行了形貌观察、接触角测定、差热 -热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条件下 ,可在石墨表面形成Al(OH) 3包覆层 ,pH值为 4 .0时 ,包覆效果最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表面包覆 改性 AL(OH)3 异相成核法 氢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H-SiC成核表面形貌与缺陷产生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英民 宁丽娜 +3 位作者 彭燕 徐化勇 胡小波 徐现刚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0,38,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6H-SiC晶体成核表面形貌,并使用高分辨X射线衍射法检测了不同区域的结晶质量。根据表面形貌的不同将成核表面分为三个区域:平台区、斜坡区、凹坑区。平台区的结晶质量最好,斜坡区和凹坑区由于缺陷(例如微管、小角...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6H-SiC晶体成核表面形貌,并使用高分辨X射线衍射法检测了不同区域的结晶质量。根据表面形貌的不同将成核表面分为三个区域:平台区、斜坡区、凹坑区。平台区的结晶质量最好,斜坡区和凹坑区由于缺陷(例如微管、小角晶界和多型夹杂等)的存在导致结晶质量变差。依据温场分布以及籽晶的固定分析了凹坑产生的可能原因。根据观察纵切片发现源于斜坡区以及凹坑区的缺陷随着晶体的生长继承到晶体内部导致后期生长的晶体质量变差。最后我们提出了通过优化成核温场分布以及改善籽晶固定方法来提高晶体成核质量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H-SIC 成核 表面形貌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表面展示有机磷水解酶的恶臭假单胞菌工程菌的构建及全细胞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红星 李茜茜 +2 位作者 叶婷 李维琳 李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70,共6页
利用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冰核基因的N-末端(inpn)作为锚定单元(anchoring mo-tif),通过与来自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的有机磷水解酶基因opd构建融合基因inpn-opd,并连接于假单胞菌表达载体pYMBP,然后导入恶臭假单... 利用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冰核基因的N-末端(inpn)作为锚定单元(anchoring mo-tif),通过与来自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的有机磷水解酶基因opd构建融合基因inpn-opd,并连接于假单胞菌表达载体pYMBP,然后导入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野生型菌株AB92019,获得了能在其细胞表面展示有机磷水解酶并具有全细胞酶催化活性的重组工程菌MMBL-opd。SDS-PAGE结果表明,融合基因能表达产生80 ku的蛋白质。重组菌MMBL-opd在无抗性LB固体培养基上能稳定生长,所携带的外源质粒的稳定性达到100%;在添加100μmol/L Co2+培养基上28℃培养48 h,表面展示的有机磷水解酶具有最高全细胞酶活性,为0.036 U/mg。用蛋白酶K消化处理重组菌表面蛋白可使其全细胞酶活降低92%。重组菌在PBS缓冲液中于4℃条件下保存30 d,仍能保持93%的全细胞酶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水解酶 细胞表面展示 冰核蛋白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型多孔表面管外池沸腾传热特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郭兆阳 徐鹏 +3 位作者 王元华 徐宏 曾宪泰 杨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98-3804,共7页
实验研究了热通量为0.1~160kW.m-2时,去离子水在光管及烧结型多孔表面管管外的池沸腾传热特性,分析了换热管布置方式(垂直与水平)、管径大小(20、25和32mm)与多孔层颗粒尺寸(30~105μm)对池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去离子... 实验研究了热通量为0.1~160kW.m-2时,去离子水在光管及烧结型多孔表面管管外的池沸腾传热特性,分析了换热管布置方式(垂直与水平)、管径大小(20、25和32mm)与多孔层颗粒尺寸(30~105μm)对池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去离子水在多孔管表面的起始沸腾过热度小于光管,比光管低3K左右;多孔表面管可明显强化核态沸腾传热,其沸腾传热系数可达光管的3~4.5倍;大热通量下,换热管水平布置时的传热效果较垂直布置佳,且布置方式对多孔管换热效果的影响比对光管的影响小;随管径增大,光管与多孔表面管的沸腾传热系数降低;大颗粒尺寸多孔层的强化效果优于小颗粒尺寸多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多孔表面 核态沸腾 起始沸腾过热度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WO_4单晶衬底上ZnO薄膜的晶核发育与形貌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臧竞存 田战魁 +2 位作者 刘燕行 邹玉林 王二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85-1189,共5页
ZnWO4单晶的a晶面与氧化锌c晶面晶格匹配很好,是制备氧化锌薄膜的优良衬底。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ZnWO4单晶衬底上制备出透明的ZnO薄膜。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薄膜晶核发育过程和形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结晶刚开始,系统将... ZnWO4单晶的a晶面与氧化锌c晶面晶格匹配很好,是制备氧化锌薄膜的优良衬底。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ZnWO4单晶衬底上制备出透明的ZnO薄膜。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薄膜晶核发育过程和形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结晶刚开始,系统将经历成核———长大的过程,随着生长过程的进行,在主晶轴上(一次轴)上又长出二次轴、三次轴等等,最后逐渐形成树枝状晶核。由于ZnO晶核是在非平衡条件下生长的,故在晶核发育过程中又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生长形态———成核生长、枝晶生长和分形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薄膜 表面形貌 晶核 枝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掺杂工艺对Y-BT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勇 庄志强 王歆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3,共5页
采用非均匀形核表面包覆法和化学混合法分别制备了钇掺杂纳米晶钛酸钡(Y-BT)粉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制得的粉体及其陶瓷样品进行表征;同时讨论了Y掺杂量对不同方法... 采用非均匀形核表面包覆法和化学混合法分别制备了钇掺杂纳米晶钛酸钡(Y-BT)粉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制得的粉体及其陶瓷样品进行表征;同时讨论了Y掺杂量对不同方法制备的Y-BT陶瓷室温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化学混合法,非均匀形核表面包覆法制备的Y-BT样品中Y组分分布和晶粒大小更均匀,化学计量比更准确;非均匀形核表面包覆法制得的Y-BT陶瓷在Y掺杂量为0.1%时即可实现半导化,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更低的最小室温电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非均匀形核 表面包覆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宝石衬底上HVPE-GaN表面形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永宽 程红娟 +3 位作者 杨巍 于祥潞 赖占平 严如岳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88-990,共3页
通过研究蓝宝石衬底上HVPE-GaN的表面形貌,指导HVPE-GaN工艺。工艺是在自制的立式HVPE设备上进行的,通过显微镜观察了各种不同工艺条件下的GaN表面形貌。发现不采用成核层直接生长的GaN表面粗糙为多晶,而采用低温成核层所得到的GaN表面... 通过研究蓝宝石衬底上HVPE-GaN的表面形貌,指导HVPE-GaN工艺。工艺是在自制的立式HVPE设备上进行的,通过显微镜观察了各种不同工艺条件下的GaN表面形貌。发现不采用成核层直接生长的GaN表面粗糙为多晶,而采用低温成核层所得到的GaN表面随着Ⅴ/Ⅲ比由大到小,从包状表面向坑状表面过渡,通过选择合适的Ⅴ/Ⅲ,可以得到表面光滑、无色透明的GaN。其XRD摇摆曲线半高宽为450 arcs,表面粗糙度为0.9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氢化物气相外延 表面形貌 晶体生长 成核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自由表面的Ni原子团簇的熔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丽 杨华 +1 位作者 边秀房 李喜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97-1101,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尺寸的Ni原子团簇的熔化过程.团簇的最初构型为FCC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原子团簇的熔化温度与原子团簇中原子的个数有关,团簇的熔化首先从表面开始,当外层原子成为液态后,整个团簇的熔化从液...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尺寸的Ni原子团簇的熔化过程.团簇的最初构型为FCC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原子团簇的熔化温度与原子团簇中原子的个数有关,团簇的熔化首先从表面开始,当外层原子成为液态后,整个团簇的熔化从液态层开始,直至核心区域.该熔化过程可以被称为非均质熔化,自由表面充当非均质形核位置.作为对比,对无自由表面的大块固态Ni的熔化过程也进行了模拟,其熔化温度高于实验温度约400K.表明对无自由表面的大块固态的熔化过程,液相形成无非均质形核位置.熔化的本质过程受均质形核机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团簇 自由表面 熔化过程 非均质形核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液体除湿剂池内核态沸腾换热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惠斌 宋新南 +2 位作者 葛凤华 胡自成 顾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1-1216,共6页
溶液除湿剂的沸腾式再生能够降低除湿空调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性,而溶液的沸腾特性的研究对沸腾再生器的设计有重要意义。针对3种常规除湿溶液及一种配方型除湿剂的池内核态沸腾特性展开实验研究。研究发现:3种溶液的沸腾温度均随着浓度的... 溶液除湿剂的沸腾式再生能够降低除湿空调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性,而溶液的沸腾特性的研究对沸腾再生器的设计有重要意义。针对3种常规除湿溶液及一种配方型除湿剂的池内核态沸腾特性展开实验研究。研究发现:3种溶液的沸腾温度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3种溶液的沸腾传热系数均低于水,并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当浓度增大到极限时,溶液中有小颗粒析出,其传热系数却提高。相近传质能力条件下,溴化锂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的沸腾换热性能优于氯化锂溶液;在氯化锂溶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能够优化氯化锂溶液的沸腾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湿溶液 池内核态沸腾 沸腾温度 传热系数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悬浮液池内泡状沸腾机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帅美琴 施明恒 李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5-789,共5页
研究了添加不同性质、不同体积浓度的纳米颗粒后对液体池内泡状沸腾换热的影响和相应的物理机制,并对3种不同体积浓度的Fe及A l2O3纳米流体进行了池内沸腾的实验研究.分析表明:纳米颗粒的加入,将增加液体的有效导热系数和粘度,降低基液... 研究了添加不同性质、不同体积浓度的纳米颗粒后对液体池内泡状沸腾换热的影响和相应的物理机制,并对3种不同体积浓度的Fe及A l2O3纳米流体进行了池内沸腾的实验研究.分析表明:纳米颗粒的加入,将增加液体的有效导热系数和粘度,降低基液的表面张力;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纳米颗粒会在加热表面形成沉积,改变了加热表面活化凹坑的尺度及分布,从而对成核和气泡成长过程产生影响.因此,纳米流体池内泡状沸腾传热强化与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验结果证实了上述分析.根据“对流汽化”模型给出了去离子水与体积分数为2%Fe纳米流体沸腾换热关系式,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沸腾 纳米流体 强化传热 表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润湿性微细通道过冷沸腾起始点(ONB)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小平 王文 +3 位作者 廖政标 郭峰 吴迪 张霖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4-892,共9页
为了研究微细通道壁面润湿性对过冷沸腾起始点(ONB)的影响,采用Cu Cl_2溶液刻蚀普通光滑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再用氟硅烷溶液修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以R141b为实验工质,在压力为170k Pa、质量流... 为了研究微细通道壁面润湿性对过冷沸腾起始点(ONB)的影响,采用Cu Cl_2溶液刻蚀普通光滑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再用氟硅烷溶液修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以R141b为实验工质,在压力为170k Pa、质量流率302.7~417.2kg/(m^2·s)、热流密度2.17~29.9k W/m^2的工况下进行流动沸腾实验。结果表明: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ONB点的过热度最低,普通光滑表面微细通道达到ONB点所需过热度最高;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距离出口最近的测点最先开始沸腾,达到ONB点所需过热度也为最小;随着质量流率的增大,ONB点的过热度逐渐增大。本文选取了7种典型的ONB点处壁面过热度预测公式,将实验值与公式预测值进行对比,发现HSU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对光滑/超亲水/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ONB过热度预测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分别为13.1%、20.8%和21.5%。为了更好地预测具有特殊润湿性表面的ONB过热度,引入表面能参数对HSU模型进行修正,预测精度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润湿性 过冷沸腾起始点 流动沸腾 微细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钡粉体的表面包覆与电子陶瓷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庄志强 苏滔珑 +3 位作者 刘波 盘耀东 刘勇 王歆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6,共6页
为实现改性杂质与钛酸钡粉体的均匀混合,达到对材料微结构、相结构和电学特性的准确控制,对水热纳米晶钛酸钡粉体进行了改性杂质的非均匀形核表面淀积包覆.文中利用包覆Y(OH)3后的钛酸钡粉体在水中的毛细管浸润性得到改善、以及两种工... 为实现改性杂质与钛酸钡粉体的均匀混合,达到对材料微结构、相结构和电学特性的准确控制,对水热纳米晶钛酸钡粉体进行了改性杂质的非均匀形核表面淀积包覆.文中利用包覆Y(OH)3后的钛酸钡粉体在水中的毛细管浸润性得到改善、以及两种工艺方法制备的粉体在液-固分离离心过程中离心转速对液-固分离率的影响,判断Y(OH)3对钛酸钡粉体的包覆效果;探讨了掺杂工艺对Y掺杂钛酸钡陶瓷半导化和室温电阻率的影响,以及用非均匀形核表面淀积包覆工艺制备的陶瓷PTCR和细晶介质陶瓷的性质.润湿性实验显示,利用表面淀积包覆工艺确实能获得良好的包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粉体 表面包覆 电子陶瓷 非均匀形核 毛细管浸润性 半导体 电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冰核蛋白的狂犬病毒糖蛋白细菌表面展示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恒 刘娟 +6 位作者 李慧萍 王学林 孙树民 张茂林 高丽芳 徐德启 刘明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1-54,共4页
为验证冰核蛋白表面展示系统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将编码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主要免疫保护性抗原糖蛋白G基因片段融合到丁香假单胞菌冰核蛋白截断的N端,构建表面展示载体pET28a-INP-RVG。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后16℃低温诱导表达,... 为验证冰核蛋白表面展示系统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将编码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主要免疫保护性抗原糖蛋白G基因片段融合到丁香假单胞菌冰核蛋白截断的N端,构建表面展示载体pET28a-INP-RVG。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后16℃低温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表明在约78 ku和56 ku处有明细的蛋白带出现,大小与理论值相符。完整细胞ELISA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大肠埃希菌表面成功展示。为进一步研制基于沙门菌的多抗原表位展示性重组疫苗、新型狂犬病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核蛋白 表面展示 狂犬病毒 大肠埃希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