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five-axis on-machine measurement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complex curved surfaces
1
作者 GUO Yan-heng WAN Neng ZHUANG Qi-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523-537,共15页
On-machine measurement(OMM)stands out as a pivotal technology in complex curved surface adaptive machining.However,the complex structure inherent in workpieces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as the stylus orientation f... On-machine measurement(OMM)stands out as a pivotal technology in complex curved surface adaptive machining.However,the complex structure inherent in workpieces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as the stylus orientation frequently shifts during the measurement process.Consequently,a substantial amount of time is allocated to calibrating pre-travel error and probe movement.Furthermore,the frequent movement of machine tools also increases the influence of machine errors.To enhance both accuracy and efficiency,an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OMM process is proposed.Based on the kinematic chain of the machine tool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gle combination of rotary axes,the stylus orientation,and the calibration position of pre-travel error is disclosed.Additionally,an OMM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model for complex curved surfaces is developed.This model is solved to produce the optimal efficiency angle combinations for each to-be-measured point.Within each angle combination,the effects of positioning errors on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addressed by coordinate system offset and measurement result compensation method.Finally,the experiments on an impeller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practical ut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machine measurement complex curved surfaces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error compens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零件的高速铣削参数优化研究
2
作者 文亦骁 徐全 +2 位作者 曾文明 郑宇 刘双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17,共5页
为探究复杂曲面零件的高速铣削参数对加工效率、刀具磨损和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使用CUTPRO软件构建仿真模型,结合高速铣削试验,优化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系数,并对铣削合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对材料去除率... 为探究复杂曲面零件的高速铣削参数对加工效率、刀具磨损和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使用CUTPRO软件构建仿真模型,结合高速铣削试验,优化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系数,并对铣削合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对材料去除率和表面质量进行考量,形成针对粗加工和精加工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结果表明:铣削速度变化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为突出,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小且接近;进行复杂曲面零件的高速铣削粗加工时,优选参数为v_(c)=60 m/min,f=0.03 mm/z,a_(p)=1.5 mm,精加工时优选参数为v_(c)=40 m/min,f=0.02 mm/z,a_(p)=1.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铣削 复杂曲面零件 参数优化 铣削合力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侧铣刀位包络误差优化模型
3
作者 焦靖淞 周凯红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3-1551,共9页
针对目前侧铣加工非可展直纹面的刀位规划分析计算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比如计算过于复杂、计算时间长、精度较低等等,对侧铣刀位包络误差问题展开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ICS)的侧铣刀位包络误差优化模型。首先,根... 针对目前侧铣加工非可展直纹面的刀位规划分析计算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比如计算过于复杂、计算时间长、精度较低等等,对侧铣刀位包络误差问题展开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ICS)的侧铣刀位包络误差优化模型。首先,根据双参数球族包络理论研究了圆锥刀具在非可展直纹面上的加工过程的解析表示,设计了计算初始加工刀位方法;然后,展开了加工误差的计算,提出了单刀位下误差度量函数,使侧铣加工过程中各点位法向误差的平方和最小,设计了基于改进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刀位优化方法,并提出了圆锥刀侧铣刀位包络误差优化模型,采用两点偏置法确定了初始刀轴矢量,将抗体相似度-浓度指标引入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中,以提升计算速度,使用改进算法对误差度量函数进行了求解,从而获得了优化后的侧铣加工刀位;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未经改进的免疫克隆算法,优化模型在单刀位下的优化过程收敛速度提升了13.3%,优化后位姿集合形成的刀具包络误差降低了15.8%。该优化模型对于复杂曲面侧铣刀位规划方法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侧铣加工 侧铣刀位包络误差 改进免疫克隆选择算法 非可展直纹面 圆锥刀 刀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机器人磨抛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伟 余新阳 张伟中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0-1250,共11页
在航空、能源、交通、军工等国家战略领域中,针对复杂曲面零件的自动化、高质量和高效率磨抛需求,对近年来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磨抛加工关键技术及集成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从复杂曲面机器人磨抛机理及工艺优化、磨抛运... 在航空、能源、交通、军工等国家战略领域中,针对复杂曲面零件的自动化、高质量和高效率磨抛需求,对近年来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磨抛加工关键技术及集成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从复杂曲面机器人磨抛机理及工艺优化、磨抛运动轨迹规划、磨削力控制等方面总结了复杂曲面机器人磨抛技术的研究成果;然后,介绍了国内外机器人磨抛集成系统应用现状;最后,分析了复杂曲面机器人磨抛技术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磨抛机理不够清晰,数学模型不够准确,复杂曲面机器人磨抛轨迹规划效率不高,磨抛力的控制仍不够精准等;另外,磨抛工艺参数优化、机器人力位混合控制、机器人高精度标定与误差补偿、基于数字孪生的机器人磨抛在线监控、机器人磨抛细分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将极大地推动机器人磨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趋势 抛磨机器人 复杂曲面零件 磨抛工艺参数优化 磨抛在线监控 高精度标定与误差补偿 磨削力控制 磨抛运动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船舶复杂曲面结构设计
5
作者 杨维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7-70,共4页
本文研究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船舶复杂曲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复杂曲面结构设计的特点,阐述复杂曲面结构设计的流程,重点研究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曲面展开技术,对比B样条方法和NURBS法在复杂曲线和曲面表达中的应用效果,提出一种自适应网... 本文研究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船舶复杂曲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复杂曲面结构设计的特点,阐述复杂曲面结构设计的流程,重点研究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曲面展开技术,对比B样条方法和NURBS法在复杂曲线和曲面表达中的应用效果,提出一种自适应网格优化算法的实现方法,并和传统网格划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适应网格划分加强了复杂曲面结构的细节表达,有效降低了结构的设计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 计算机辅助 自适应网格划分 NUR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曲面的喷涂机器人喷枪轨迹优化 被引量:26
6
作者 赵德安 陈伟 汤养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5-429,共5页
根据试验数据推导出平面上的涂层累积速率二次函数后,对复杂曲面进行分片,在每一片上进行喷枪轨迹优化.为保证曲面上涂层厚度的均匀性,按照两片交界处喷枪路径的位置关系分三种情况讨论涂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和喷枪轨迹优化问题,并采用最... 根据试验数据推导出平面上的涂层累积速率二次函数后,对复杂曲面进行分片,在每一片上进行喷枪轨迹优化.为保证曲面上涂层厚度的均匀性,按照两片交界处喷枪路径的位置关系分三种情况讨论涂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和喷枪轨迹优化问题,并采用最速下降法和模式搜索法进行求解.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的可行性,证明出当喷枪路径平行于两片的交界线时工件表面的涂层均匀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 喷涂机器人 轨迹优化 涂层厚度 曲面分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表面形貌的功能评定与控制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兆稳 刘小君 +1 位作者 王静 刘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73-777,共5页
多尺度表面中,不同加工过程形成的纹理成分具有不同的粗糙度尺度和性能。多尺度表面形貌的功能评定,关键是识别不同的纹理成分,描述其功能属性。基于概率曲线和支承率曲线,提出一种多尺度表面形貌的功能评定方法,并研究了表面形貌的加... 多尺度表面中,不同加工过程形成的纹理成分具有不同的粗糙度尺度和性能。多尺度表面形貌的功能评定,关键是识别不同的纹理成分,描述其功能属性。基于概率曲线和支承率曲线,提出一种多尺度表面形貌的功能评定方法,并研究了表面形貌的加工控制问题。对平台珩磨缸套表面的功能评定与控制研究表明,这种多尺度表面的功能评定方法是可行的。以ISO13565-3粗糙度参数为纽带,建立联系表面功能与加工工艺的经验模型,可以实现面向功能的表面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形貌 多尺度表面 概率曲线 支承率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测量模式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28
8
作者 石照耀 谢华锟 费业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31-34,共4页
首次提出将复杂曲面测量划分为三种模式 ,论述了各测量模式的演变及其主要测量方法 ,综合评述了复杂曲面测量涉及的数据获取、曲面重构。
关键词 复杂曲面测量 坐标测量 曲面重构 测头半径补偿 误差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的表面形貌特征描述与评定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汪慰军 吴昭同 +1 位作者 陈历喜 曹麟祥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运用Weierstras-Mandelbrot函数对表面形貌进行描述,并利用结构函数求出表面形貌的分形维数和形貌系数。研究了分形参数与表面支承长度率曲线的关系。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支承长度率曲线主要与分形维数有关... 运用Weierstras-Mandelbrot函数对表面形貌进行描述,并利用结构函数求出表面形貌的分形维数和形貌系数。研究了分形参数与表面支承长度率曲线的关系。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支承长度率曲线主要与分形维数有关,而形貌系数对该曲线的影响较小。用分形理论研究表面形貌时,分形维数是主要的评定参数,它能提供表面接触承载能力的单值定量的评估,从而比支承长度率曲线更简洁而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形貌 支承长度率曲线 分形维数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磁力研磨加工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琳 赵吉宾 李论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1,135,共4页
复杂曲面的光整加工长期以来都是国内外制造领域中的难题,磁力研磨法由于其柔性、自适应性等特点,极其适用于复杂曲面的光整加工。分析了磁力研磨加工的原理和特点。开发了针对复杂曲面的磁力研磨加工工具,具有加工效率高、结构简单、... 复杂曲面的光整加工长期以来都是国内外制造领域中的难题,磁力研磨法由于其柔性、自适应性等特点,极其适用于复杂曲面的光整加工。分析了磁力研磨加工的原理和特点。开发了针对复杂曲面的磁力研磨加工工具,具有加工效率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和安装方便等优点,并具有磨料的自动更新等功能。以P20模具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磁力研磨加工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加工间隙、磁极转速、加工时间等各个参数对加工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研磨 复杂曲面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胶体有机碳和溶解有机碳的分布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丽 张正斌 +2 位作者 刘莲生 王江涛 谭丽菊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321-324,共4页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对胶体有机碳(COC)进行了有效分离,利用紫外/过硫酸钾法分别测定南黄海溶解有机碳(DOC)和COC的浓度。测定结果:南黄海表层水DOC的平均含量为340.0μmol/L;COC的浓度变化为30.2~...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对胶体有机碳(COC)进行了有效分离,利用紫外/过硫酸钾法分别测定南黄海溶解有机碳(DOC)和COC的浓度。测定结果:南黄海表层水DOC的平均含量为340.0μmol/L;COC的浓度变化为30.2~125.0μmol/L,在DOC中所占的比例平均为30.9%,最高可达56.6%,结果表明,COC在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真溶解态有机碳(UOC)和COC之间的非相关性揭示了COC来源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超滤 胶体有机碳 溶解有机碳 分布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曲线插补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源 王永章 +1 位作者 富宏亚 梁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8-761,共4页
为实现复杂曲面零部件的高速高精数控加工,提出了一种用于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曲线插补控制策略。实现该控制策略的数控机床控制器将控制任务分为非实时任务和实时任务两部分。非实时任务包括刀具路径信息中位置矢量的曲线插值计算和刀... 为实现复杂曲面零部件的高速高精数控加工,提出了一种用于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曲线插补控制策略。实现该控制策略的数控机床控制器将控制任务分为非实时任务和实时任务两部分。非实时任务包括刀具路径信息中位置矢量的曲线插值计算和刀位矢量的曲线插值计算;实时任务包括位置矢量插值曲线和刀位矢量插值曲线的实时插补计算,以及插补点坐标的逆机床运动变换。加工实验表明,该插补加工方法可以用于五坐标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 计算机数字控制 五轴加工 曲线插补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杂曲面型遮光罩的成型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萍 章令晖 +3 位作者 罗世魁 殷永霞 夏英伟 涂彬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3年第6期81-88,共8页
随着空间遥感技术的发展,遮光罩的结构形式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百叶罩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复杂曲面型空间遥感器遮光罩。在方案阶段,曾采用传统的金属材料制造百叶罩,但存在机械加工困难、尺寸精度低、振动试验受损等一系列技术问... 随着空间遥感技术的发展,遮光罩的结构形式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百叶罩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复杂曲面型空间遥感器遮光罩。在方案阶段,曾采用传统的金属材料制造百叶罩,但存在机械加工困难、尺寸精度低、振动试验受损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百叶罩的成型技术,重点对材料选择、工艺方案、模具设计、铺叠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周向抱合式组合模具,采用一体化成型方法,能够实现类似复杂曲面型遮光罩的精密成型,产品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及力学性能,并满足空间遥感器系统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型 遮光罩 复合材料 成型技术 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工件的超声无损检测系统研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辰龙 周晓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622-1625,共4页
为了实现大型复杂曲面工件的自动化缺陷检测,开发了超声无损检测机器人系统。论述了复杂曲面工件的超声检测原理、检测机器人系统模型、分布式的系统控制模式。工件检测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靠性,检测精度高、效率高,能... 为了实现大型复杂曲面工件的自动化缺陷检测,开发了超声无损检测机器人系统。论述了复杂曲面工件的超声检测原理、检测机器人系统模型、分布式的系统控制模式。工件检测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靠性,检测精度高、效率高,能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在大型复杂曲面工件的超声检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工件 超声 无损检测 分布式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曲面的喷涂机器人喷枪路径的规划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勇 龚俊 陆保印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5-679,共5页
根据试验数据给出了涂层生长速率模型,将自由曲面通过拓扑关系生成若干个平面片,在每一片上进行喷枪速率及轨迹间距的优化,基于面片交界处喷枪轨迹为PA-PA时涂层厚度均匀性较好的原则,根据面片的边界几何特征对喷枪路径进行了规划,提出... 根据试验数据给出了涂层生长速率模型,将自由曲面通过拓扑关系生成若干个平面片,在每一片上进行喷枪速率及轨迹间距的优化,基于面片交界处喷枪轨迹为PA-PA时涂层厚度均匀性较好的原则,根据面片的边界几何特征对喷枪路径进行了规划,提出了用变偏距的方法优化Z型路径模式,该方法通过选择两轨迹间的偏距极值及始末轨迹的长度来确定每相邻轨迹间的偏角来达到变偏距的目的,给出了其中参数的计算方法和优化算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算法对Z型路径模式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 喷涂机器人 路径规划 变偏距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抛光对叶片表面波纹度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淮文博 史耀耀 +2 位作者 李余峰 周国玲 肖颖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0-86,共7页
为掌握砂布轮柔性抛光对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波纹度影响机制,采用傅立叶变换(FFT)分析获取了柔性抛光磨具系统振动主要频谱,利用小波分析法获取了试件柔性抛光前后表面波纹频谱信息。分析结果表明:砂布轮柔性抛光过程会产生间歇式强迫振... 为掌握砂布轮柔性抛光对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波纹度影响机制,采用傅立叶变换(FFT)分析获取了柔性抛光磨具系统振动主要频谱,利用小波分析法获取了试件柔性抛光前后表面波纹频谱信息。分析结果表明:砂布轮柔性抛光过程会产生间歇式强迫振动,且强迫振动激振频率与砂布轮转速成线性关系;砂布轮柔性抛光没有彻底去除铣削残留的波纹信息,但波纹度值显著降低;强迫振动高频信息会复印在试件柔性抛光表面,形成新的致密的规律性纹理。通过分析柔性抛光表面三维形貌证实了小波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 柔性抛光 表面波纹 小波分析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Pro/E中基于点云数据建立CAD模型的几种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树森 郑成志 +2 位作者 姚继权 肖胜兵 程俊廷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4-36,共3页
介绍了逆向工程中基于点云建模的基本理论及Pro/ENGINEER中逆向工程的建模工具,提出了在Pro/ENGINEER中基于点、点列、点云数据的曲线曲面模型建构方法以及基于不同产品外形曲面的CAD模型建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关键词 PRO/ENGINEER 点云数据 曲线 曲面拟合 CAD建模 CAD模型 建模工具 逆向工程 模型建构 曲线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司机室复杂曲面制造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桃生 李志敏 +2 位作者 冯孝忠 杨艳群 王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6-711,共6页
为了准确评估高速列车司机室复杂曲面的制造质量,从尺寸精度、表面轮廓和表面光顺性3个方面对其曲面进行评价.在利用分割逼近法计算尺寸精度、使用高斯曲率与反射线分析光顺性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变形一致度与相似度反映曲面轮廓的变形规... 为了准确评估高速列车司机室复杂曲面的制造质量,从尺寸精度、表面轮廓和表面光顺性3个方面对其曲面进行评价.在利用分割逼近法计算尺寸精度、使用高斯曲率与反射线分析光顺性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变形一致度与相似度反映曲面轮廓的变形规律及微观几何特征的分析方法,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光顺性的主观评价结果进行量化,运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获得曲面制造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并用于实际高速列车司机室曲面的制造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和模型能够有效地量化司机室实际曲面的制造质量,为其验收及后期诊断和控制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司机室 复杂曲面 制造质量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层网络环境下地下洞室群三维地质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彦青 李明超 周红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03-3309,共7页
断层构造是制约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因素。综合考虑复杂地质构造与地下洞室群结构的耦合关系,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立实现了地层体、断层体与地下洞室群结构的统一模型。基于三维模型提出了断层复杂度的概念,为水利水电工程地下... 断层构造是制约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因素。综合考虑复杂地质构造与地下洞室群结构的耦合关系,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立实现了地层体、断层体与地下洞室群结构的统一模型。基于三维模型提出了断层复杂度的概念,为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选址方案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针对地下围岩稳定性问题,提出基于断层与断层、断层与开挖面相互切割的曲面块体识别方法,搜索地下厂房洞室群内可能的失稳区域。上述方法已成功应用在某水电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分析中,在设计方案优化分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断层网络 复杂度 三维建模 曲面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均匀余量的超薄叶片叶轮工艺优化策略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雁 吕博鑫 +1 位作者 郑刚 赵涛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4-227,232,共5页
针对超薄结构叶片整体叶轮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较大切削变形,分析了薄壁叶片在集中载荷下的变形规律,应用了非均匀余量的工艺优化方案。依据优化后的工艺基于NX对实际生产中的轴流式整体叶轮进行了刀具轨迹规划并进行加工试验,检测得到... 针对超薄结构叶片整体叶轮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较大切削变形,分析了薄壁叶片在集中载荷下的变形规律,应用了非均匀余量的工艺优化方案。依据优化后的工艺基于NX对实际生产中的轴流式整体叶轮进行了刀具轨迹规划并进行加工试验,检测得到最大误差优化率为59.87%,平均误差优化率51.81%,显示该策略能有效减小超薄叶片的铣削变形,尤其对叶片前缘和尾缘刚性较差部分的加工误差优化效果明显,对具有类似结构叶片的复杂曲面整体叶轮零件的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前缘和尾缘突出的异形叶片也尤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变形 整体叶轮 复杂曲面 工艺优化策略 超薄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