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R效应的深刻蚀微开口双芯对称D型PCF传感器
1
作者 彭江 王静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生物传感器传感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效应的深刻蚀微开口双芯对称D型光子晶体光纤(PCF)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堆叠、拉伸技术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具有2种不同直径的气孔,且这2种气孔呈对称结... 为了进一步提升生物传感器传感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效应的深刻蚀微开口双芯对称D型光子晶体光纤(PCF)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堆叠、拉伸技术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具有2种不同直径的气孔,且这2种气孔呈对称结构。介绍了采用该传感器的葡萄糖浓度检测系统原理,仿真分析了金属材料、气孔参数、抛光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折射率检测范围为1.26~1.41时,传感器的最大波长灵敏度、分辨率和葡萄糖浓度检测灵敏度分别可达24600 nm/RIU、4.06×10^(-6)RI U和2.73 n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折射率传感 生物传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传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国华 常露 +3 位作者 张维 邝丽丽 尹文武 牛文成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共5页
SPR传感器已经成为检测、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有些国家已经生产出商业化的SPR传感系统。对SPR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与分类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SPR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的应用和SPR传感技术的... SPR传感器已经成为检测、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有些国家已经生产出商业化的SPR传感系统。对SPR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与分类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SPR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的应用和SPR传感技术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表面等离子波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长型SPR检测仪的灵敏度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海波 徐抒平 +2 位作者 刘钰 菅晓光 徐蔚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57-2161,共5页
利用自行设计构建的可变入射角的波长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检测仪,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测定了不同入射角度(80°~66°)的共振曲线,经过处理得到共振峰位、半高宽及灵敏度随入射角和样品折射率变化的三维图像.在此基础上... 利用自行设计构建的可变入射角的波长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检测仪,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测定了不同入射角度(80°~66°)的共振曲线,经过处理得到共振峰位、半高宽及灵敏度随入射角和样品折射率变化的三维图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波长型SPR检测仪的主要参数对仪器性能的影响,从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影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为共振波长,并且随着共振波长的增大,检测灵敏度迅速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 波长型spr检测仪 灵敏度 入射角 共振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PR生物传感器检测牛奶中的氨苄青霉素残留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瑾 张婉洁 +1 位作者 王文 徐可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4-759,共6页
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结合免疫测定方法进行痕量物质检测的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牛奶中的氨苄青霉素残留。从pH值、离子浓度和... 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结合免疫测定方法进行痕量物质检测的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牛奶中的氨苄青霉素残留。从pH值、离子浓度和配体浓度三个方面讨论了实验条件对配体在传感器表面固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4.5、离子浓度为10mM以及配体浓度为400μg.mL-1为较佳实验条件。在此实验条件下对BSA-氨苄青霉素偶联物进行了固定,并采用该传感器对不同浓度的氨苄青霉素的水溶液和牛奶溶液进行了检测,最低检测限LOD分别为1.7ng.mL-1和1.8ng.mL-1,均低于氨苄青霉素的最大残留检测限(maximum residue limit,MRL)4.1ng.mL-1,验证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残留 氨苄青霉素残留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竞争抑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免疫竞争法研究小分子吗啡与其抗体间作用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受惠 崔小强 +2 位作者 杨帆 倪永年 杨秀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770-1774,共5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 SPR)主要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本文采用溶液竞争法 ,测定了小分子吗啡与其抗体作用的结合常数 K1,并计算了吗啡抗体与吗啡化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 K2 .证明了多抗对抗原的亲和力较单抗大 ,并表明...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 SPR)主要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本文采用溶液竞争法 ,测定了小分子吗啡与其抗体作用的结合常数 K1,并计算了吗啡抗体与吗啡化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 K2 .证明了多抗对抗原的亲和力较单抗大 ,并表明大分子蛋白质的存在对抗体与待测物的结合有阻碍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动力学 吗啡 溶液竞争法 免疫分析 抗体 止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激元共振(SPR)传感器理论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国华 文可 牛文成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共3页
在基于ATR方法的SPR传感器设计和制作的工作中,为了得到更加优化的性能,对其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表面激元波和全反射消逝波的数学模型入手,得到了共振角的数学关系及几个结论,并以金膜为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关键词 传感器 表面激元共振 表面激元波 衰减全反射 消逝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生物传感器检测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 被引量:6
7
作者 苏洋 张婉洁 +2 位作者 徐可欣 刘瑾 石婷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0-42,47,共4页
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高灵敏性与抗原抗体的高亲和性相结合,通过自组装分子技术将抗生素的单克隆抗体固定到传感器金膜表面,用于特异性吸附牛奶中的抗生素,实现了抗生素残留的快速、痕量检测。由于牛奶的成分复杂,在测量过... 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高灵敏性与抗原抗体的高亲和性相结合,通过自组装分子技术将抗生素的单克隆抗体固定到传感器金膜表面,用于特异性吸附牛奶中的抗生素,实现了抗生素残留的快速、痕量检测。由于牛奶的成分复杂,在测量过程中牛奶中的某些成分产生的非特异性固定引入了极大的测量误差。因此,对牛奶进行了脱脂和稀释预处理,通过实验比对发现,对牛奶进行脱脂并稀释4倍后,其产生的非特异性固定基本消除,接近了纯水的测量水平。最后,对预处理后的牛奶进行了多浓度测量,并建立了不同浓度的氨苄青霉素牛奶样品的工作曲线。所采用传感器的最低测量限(LOD)达到了1.56μg/L(变异系数为7.8%),低于欧盟规定的牛奶中氨苄青霉素的最低检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残留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免疫测定 抗体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标记抗体增强SPR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被引量:8
8
作者 刘霞 李蓉卓 +2 位作者 李蕾 李文进 周春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3-1338,共6页
将金纳米粒子(AuNPs)标记的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的多克隆抗体(PAb)作为二抗,采用氨基偶联法将PAb固定在传感器表面作为一抗,通过三明治方法用双通道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传感器对E.coli O157∶H7进行检测,并与SPR直接... 将金纳米粒子(AuNPs)标记的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的多克隆抗体(PAb)作为二抗,采用氨基偶联法将PAb固定在传感器表面作为一抗,通过三明治方法用双通道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传感器对E.coli O157∶H7进行检测,并与SPR直接法检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直接法的检出限为103cfu/mL,线性范围为103~109cfu/mL;AuNPs增强三明治法的检出限为10 cfu/mL,线性范围为10~1010cfu/mL,灵敏度比直接法提高了100倍,且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本方法不仅检测时间短,而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大肠杆菌O157∶H7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标记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SPR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军 王敏 +3 位作者 李圆怡 战磊 吴松 胡宁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98,102,共4页
表面等离体共振(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检测、生化免疫分析、药物筛选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检测型SPR生物传感器。该装置采用角度连续扫描的方式,利用2个独立的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固定有棱... 表面等离体共振(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检测、生化免疫分析、药物筛选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检测型SPR生物传感器。该装置采用角度连续扫描的方式,利用2个独立的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固定有棱镜和光电检测器件的大小转盘,可以进行单一样本的高精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很高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噪声小、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体共振 Kretschmann结构 转角式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SPR)增强Au/Bi_2WO_6异质纳米结构的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丹军 王婵 +4 位作者 赵强 郭莉 杨晓 吴娇 付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9-666,共8页
采用水热-光还原法在三维Bi_2WO_6的二级结构纳米片表面原位沉积Au纳米粒子(Au NPs),成功获得了具有可见光响应活性的Au/Bi_2WO_6异质光催化剂,并借助XRD、FE-SEM、HR-TEM、XPS和UV-Vis-DRS谱等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吸收特性进行... 采用水热-光还原法在三维Bi_2WO_6的二级结构纳米片表面原位沉积Au纳米粒子(Au NPs),成功获得了具有可见光响应活性的Au/Bi_2WO_6异质光催化剂,并借助XRD、FE-SEM、HR-TEM、XPS和UV-Vis-DRS谱等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吸收特性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 B)和苯酚为模型污染物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纯Bi_2WO_6相比,所得Au/Bi_2WO_6异质纳米结构对染料降解具有较高的活性,当Au负载量为1.5at%时,Au/Bi_2WO_6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其光催化降解Rh B和苯酚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是纯Bi_2WO_6的1.5倍和2.2倍。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光生空穴(h+)和?O2–是Rh B在Au/Bi_2WO_6催化材料上光催化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机理分析表明,Au/Bi_2WO_6活性增强归因于光生电子从Bi_2WO_6的导带向Au NPs表面迁移,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同时,Au NPs的等离子共振效应(SPR)拓展了催化剂在可见光区的响应范围,从而显著提高了Au/Bi_2WO_6异质光催化的剂活性。Au NPs修饰Bi_2WO_6异质催化剂光太阳能驱动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Bi2WO6异质纳米结构 光催化剂 光还原法 电子转移 等离子共振效应(s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传感器的应用及其发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颖娜 常丽萍 郭淑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2-36,共5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是一项新兴的生物化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方便快捷、可实现在线检测等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直接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诸多领域。首先介绍了SPR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及其工...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是一项新兴的生物化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方便快捷、可实现在线检测等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直接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诸多领域。首先介绍了SPR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及其工作原理,然后综述了SPR传感器的结构和分类,具体包括棱镜耦合式SPR传感器、集成光波导耦合式SPR传感器、光纤SPR传感器和光栅耦合式SPR传感器的结构,着重描述了SPR传感器的最新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分布式SPR传感器、光纤SERS传感器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棱镜 光波导 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PR生物传感器检测酸菜发酵液中大肠杆菌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文浩 郑先哲 初国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121,共5页
应用SPR传感器可以快速检测酸菜发酵液中的大肠杆菌,以便检测和控制酸菜发酵液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保证发酵食品安全。采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增大SPR传感器折射信号,获得了传感器的折射率与大肠杆菌浓度的回归方程,实现了对酸菜发酵液中... 应用SPR传感器可以快速检测酸菜发酵液中的大肠杆菌,以便检测和控制酸菜发酵液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保证发酵食品安全。采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增大SPR传感器折射信号,获得了传感器的折射率与大肠杆菌浓度的回归方程,实现了对酸菜发酵液中大肠杆菌浓度快速,精确检测,提高大肠杆菌检测限到104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酸菜发酵液 大肠杆菌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 检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生物传感系统及其对DNA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国华 张维 +3 位作者 常露 邝丽丽 尹文武 牛文成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0-704,共5页
智能化的SPR生物传感系统采用独特的角向会聚光路代替传统的角度机械扫描方式,采用CCD作为光电检测器件,避免了机械扫描可能带来的误差,可一次完成样品响应曲线的采集分析,提高了检测精度和速度。此外,利用MATLAB软件对信号进行了FIR滤... 智能化的SPR生物传感系统采用独特的角向会聚光路代替传统的角度机械扫描方式,采用CCD作为光电检测器件,避免了机械扫描可能带来的误差,可一次完成样品响应曲线的采集分析,提高了检测精度和速度。此外,利用MATLAB软件对信号进行了FIR滤波分析处理,提高了信噪比。利用所研制的系统,分别对DNA分子的体响应以及DNA分子杂交过程进行了检测分析,并且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醋酸甲羟孕酮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强力 王晶钰 +3 位作者 韩雪清 林祥梅 王慧煜 梅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 progesterone acetate,MPA)对人类健康有潜在的危害。利用SPR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MPA,对抗原的固定条件、抗体的浓度及芯片再生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抗体的稳定性及特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 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 progesterone acetate,MPA)对人类健康有潜在的危害。利用SPR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MPA,对抗原的固定条件、抗体的浓度及芯片再生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抗体的稳定性及特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的最低限约为1 ng/mL。利用模拟标本进行平行测试表明,其与进口ELISA检测试剂盒结果基本一致。SPR生物传感器检测MPA,单个样品的检测时间小于5 min,非常适合现场的快速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甲羟孕酮 spr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佳 周健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物理光学原理的新型生化分析系统。与传统的超速离心、荧光法相比,具有实时检测、无需标记、耗样量少等特点。介绍了SPR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SPR生物传感器在生命科学,药物残留,...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物理光学原理的新型生化分析系统。与传统的超速离心、荧光法相比,具有实时检测、无需标记、耗样量少等特点。介绍了SPR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SPR生物传感器在生命科学,药物残留,疾病诊断以及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凯 殷涌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4,17,共4页
使用集成化手持式SpreetaTM SPR传感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E.Coli 0157∶H7,利用大肠杆菌抗体的免疫吸附反应,采用亲和素—生物素系统放大检测的响应信号,并引入复合抗体作为第二抗体,整个检测过程在1 h内完成,实现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 亲和素-生物素系统 复合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PR生物传感器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广 陈龙聪 +3 位作者 李贤 杨萌 陈萌梦 熊兴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6,156,共4页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检测对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纳米金颗粒和混合巯基自组装于金膜表面上,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IMA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同时比较了直接法和抑制法的检测下限。结果表明:直接检...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检测对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纳米金颗粒和混合巯基自组装于金膜表面上,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IMA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同时比较了直接法和抑制法的检测下限。结果表明:直接检测法可以检测到393ng/L的IMA,而抑制检测法检测限小于5.0 ng/L。与现有的IMA检测方法相比,SPR生物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好、检测下限低以及检测耗时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混合巯基自组装 缺血修饰白蛋白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生物传感检测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军 吴松 +3 位作者 李圆怡 王敏 战磊 郑小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97,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VC++6.0的表面等离体激元共振(SPR)生物传感检测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利用VC++6.0的MSComm控件,通过串口输入采集数据,结合Access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操作、保存。数据处理后可得到SPR信号中的共振角度,并可实时绘制... 介绍了一种基于VC++6.0的表面等离体激元共振(SPR)生物传感检测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利用VC++6.0的MSComm控件,通过串口输入采集数据,结合Access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操作、保存。数据处理后可得到SPR信号中的共振角度,并可实时绘制出反应曲线。同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式与相应的公式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模拟,以便实验过程的指导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该软件已用于本实验室自主研制的Kretschm an结构SPR生物传感器。水和空气的传感检测实验证实了该软件在SPR生物传感信号采集与分析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体激元共振 系统控制 生物传感器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PR生物传感器研究纤维蛋白原在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才德 隋森芳 +2 位作者 公衍道 张秀芳 赵南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0-65,共6页
材料表面对血浆蛋白的吸附特性 ,是研究和评价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依据。本文用自制的表面等离激元 (SPR)传感器 ,测量了金膜、磷脂DSPC膜、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Pellethane2 36 3 55D聚氨酯及有机玻璃膜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动... 材料表面对血浆蛋白的吸附特性 ,是研究和评价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依据。本文用自制的表面等离激元 (SPR)传感器 ,测量了金膜、磷脂DSPC膜、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Pellethane2 36 3 55D聚氨酯及有机玻璃膜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吸附特性 ,在纤维蛋白原溶液浓度为5mg/ml的相同条件下 ,磷脂DSPC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度最低 ,饱和吸附浓度也最小 (表面浓度为 1ng/mm2 )。其次是裸金膜 (表面浓度为 3.5ng/mm2 ) ,再其次是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膜 (表面浓度为 3.8ng/mm2 )和Pellethane 2 36 3 55D聚氨酯 (表面浓度为 4 .3ng/mm2 ) ,吸附速度和吸附量最高的是有机玻璃膜 (表面浓度为 4 .5ng/mm2 )。结果表明 ,材料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与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密切相关。表面等离激元技术与本文采用的在金膜上铺展高分子材料的离心铺膜法和LB技术等样品制备技术相结合 ,为生物材料表面对蛋白质吸附特性的实时、动态、原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高灵敏度的方法 ,并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生物传感器 表面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技术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汉昌 姜招峰 朱宏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生物分子的活性功能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了解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及揭示生命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的分析分子相互作用(BIA)的技术是新型的生物传感技术,其无需标... 生物分子的活性功能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了解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及揭示生命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的分析分子相互作用(BIA)的技术是新型的生物传感技术,其无需标、能实时跟踪检测生物分子间结合、解离的整个过程,通过分析传感图谱获取分子相互作用的模式和动力学常数等方面的信息。SPR是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强有力工具,SPR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并且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述了SPR技术原理、分析方法及其评述了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