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Effect of Adding Nanomaterial to Propellant on Gun Barrel 被引量:2
1
作者 宋遒志 陈永才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48-53,共6页
The barrel lifes of three small caliber rifles were tested by using the propellant with nanomaterial and the standard propellant respectively.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rvice life increases observably due to ad... The barrel lifes of three small caliber rifles were tested by using the propellant with nanomaterial and the standard propellant respectively.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rvice life increases observably due to adding nanomaterial to the propellant. Then, the influence of the nanomaterial on the tube was researched by splitting the two barrels tested and detecting their inner surfac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erosion of the barrel bore is reduced observably by using the propellant with nanomaterial. And it makes the volume and the size of the gun chamber change less. Therefore, the barrel life can be prolonged by adding the nanomaterial in the propel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and interface of material barrel life NANOmaterialS PROPELLANT ERO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状态下自由液面构型的Surface Evolver软件计算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永强 叶致君 李利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64-1368,共5页
以扇柱形贮箱为研究对象,根据微重力状态下液体的毛细现象,基于Surface Evolver软件平台,建立了三维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深入研究了微重力状态下扇柱形贮箱内角处自由液面的爬升特性,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 以扇柱形贮箱为研究对象,根据微重力状态下液体的毛细现象,基于Surface Evolver软件平台,建立了三维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深入研究了微重力状态下扇柱形贮箱内角处自由液面的爬升特性,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有效性.通过数值分析,详细探讨了接触角及容器中心角对微重力条件下自由液面爬升的影响规律,发现液体与容器壁接触角之和小于90°时,液体会不断爬升;当中心角大于50°时,液体爬升高度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Evolver 数值模拟 微重力 自由液面界面 毛细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界面改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志航 白二雷 +2 位作者 黄河 杜宇航 任彪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0,共9页
碳纤维常被作为增强相用以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性能,然而碳纤维与水泥基材料的相容性较差。碳纤维表面活性基团少,表现为化学惰性,与水泥基材料的结合仅依靠机械摩擦力。碳纤维表面光滑,与水泥基材料的机械摩擦力小,界面结合较差,从而影响... 碳纤维常被作为增强相用以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性能,然而碳纤维与水泥基材料的相容性较差。碳纤维表面活性基团少,表现为化学惰性,与水泥基材料的结合仅依靠机械摩擦力。碳纤维表面光滑,与水泥基材料的机械摩擦力小,界面结合较差,从而影响碳纤维效果的发挥。因此,研究者们通过碳纤维表面处理或复掺其他材料对碳纤维/水泥浆体界面进行改善。本文从碳纤维表面氧化、碳纤维表面接枝纳米材料、纳米材料与碳纤维复掺以及聚合物与碳纤维复掺等方面出发,对国内外碳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界面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可为今后碳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性能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碳纤维 界面性能 纳米材料 表面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encapsulation of Chlorocyclophosphazene by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亚青 赵贵哲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7年第1期71-73,共3页
A polyurea-chlorocyclophosphazene microcapsule flame retardant is prepared by an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process using 2,4-toluene diisocyanate (TDI) and hexanediamine as the raw materials. TG tests show that the t... A polyurea-chlorocyclophosphazene microcapsule flame retardant is prepared by an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process using 2,4-toluene diisocyanate (TDI) and hexanediamine as the raw materials. TG tes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chlorocyclophosphazene in microcapsule obviously rises. The flame retardancy of HDPE/chlorocyclophosphazene in microencapsule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HDPE/chlorocyclophosphazen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DPE/chlorocyclophosphazene microencapsule turn out to be superior to those of HDPE/chlorocyclophosphaz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氯化磷腈 微胶囊化 界面聚合 高密度聚乙烯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体表面改性在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蔡志勇 文璟 +1 位作者 王日初 彭超群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55,共19页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尤其是铝基和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低膨胀、高稳定性等特点,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子封装材料。然而,金刚石、石墨烯、硅等增强体与...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尤其是铝基和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低膨胀、高稳定性等特点,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子封装材料。然而,金刚石、石墨烯、硅等增强体与基体的润湿性差,或者在高温下与基体发生有害的界面反应,限制了此类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本文简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结合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因素,提出了几种改善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体表面改性是改善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重要途径之一,常用工艺有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化学镀法等;最后,对增强体表面改性在高热导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铝基复合材料 铜基复合材料 增强体 界面反应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增强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永春 孟晓佳 李爱元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31,共6页
对近4年来纳米材料增强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纳米材料增强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硅烷偶联剂处理、溶胶-凝胶法、化学接枝法、横穿结晶技术和机械混杂法,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纳米纤维增强植物纤... 对近4年来纳米材料增强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纳米材料增强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硅烷偶联剂处理、溶胶-凝胶法、化学接枝法、横穿结晶技术和机械混杂法,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纳米纤维增强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纳米材料增强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天然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强度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O纤维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杨超杰 吴喜娜 +1 位作者 魏浩 王国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因其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热性好、阻燃性好以及优异的介电性能,现已在安全防护、建筑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PBO纤维表面光滑、化学惰性,导致其与基体树脂界面结合差,进一步影响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因其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热性好、阻燃性好以及优异的介电性能,现已在安全防护、建筑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PBO纤维表面光滑、化学惰性,导致其与基体树脂界面结合差,进一步影响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这大大限制了PBO纤维优异综合性能的发挥,所以对PBO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PBO纤维不同表面改性方法及对应复合材料性能改善程度的研究进展,从PBO纤维改性方法的分类入手,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这些处理方法的比较,阐述了国内PBO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国内外在PBO纤维表面改性处理上的差距,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PBO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包括化学刻蚀法、等离子体处理、表面涂层法、化学接枝法、紫外刻蚀法、上浆剂处理等。各种改性技术各有利弊,在选择改性方法时,理应考虑达到工艺快捷有效、经济环保和无损纤维性能等指标。未来,在PBO纤维表面改性的处理方法领域,将逐步向绿色环保的上浆剂处理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 表面改性 界面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复合材料胶接界面强韧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召 何惊华 +3 位作者 张浩然 龙昌 程明 潘蕾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75,共12页
金属/复合材料界面胶接性能通过界面强度和界面韧性来衡量。优异的界面强度可以保证材料受到应力载荷时界面不会发生分层和开裂,优异的界面韧性可以增加裂纹扩展时的能量耗散。研究发现,增加胶接面积、提高界面活性,以及改善界面复合材... 金属/复合材料界面胶接性能通过界面强度和界面韧性来衡量。优异的界面强度可以保证材料受到应力载荷时界面不会发生分层和开裂,优异的界面韧性可以增加裂纹扩展时的能量耗散。研究发现,增加胶接面积、提高界面活性,以及改善界面复合材料的浸润性可以有效改善界面胶接性能。此外,优化界面纳米增韧颗粒尺寸以实现机械互锁效应,以及设计金属表面的规则微结构来减少界面应力并延缓裂纹扩展,都能大幅度提高金属/复合材料界面强韧化性能。因此,本文从界面强化、界面韧性及界面强韧化3个方面,阐述了改善金属/复合材料界面胶接性能的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界面强化 界面韧化 界面强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钰博 孙永阳 +1 位作者 薛意青 梁文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7-1507,共11页
为了避免表面覆冰对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解决传统防/除冰技术存在效率低、能耗大、高污染等问题,本文梳理了基于超疏水特性实现表面防/除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固体表面浸润性理论及常见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对超疏水表面的... 为了避免表面覆冰对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解决传统防/除冰技术存在效率低、能耗大、高污染等问题,本文梳理了基于超疏水特性实现表面防/除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固体表面浸润性理论及常见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对超疏水表面的被动防冰和主动除冰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归纳了基于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策略在航空、船舶、电力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总结和剖析了超疏水防/除冰表面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仿生 表面与界面 复合材料 被动防冰 主动除冰 研究进展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铜/镍-碳纳米管复合纱线的制备及其性能
10
作者 赵方 邵光伟 +7 位作者 邵慧奇 毕思伊 李明昊 海文清 张鑫 姜子洋 蒋金华 陈南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151,共8页
为制备轻质高强高电导率材料,以碳纳米管(CNT)纱线为原料,通过化学沉积和电沉积技术制备了镍/铜/镍-碳纳米管(Ni/Cu/Ni-CNT)复合纱线,确定最优电沉积铜工艺,并系统分析复合纱线的形貌、力学性能及电学性能,通过模拟织针编织过程,对比复... 为制备轻质高强高电导率材料,以碳纳米管(CNT)纱线为原料,通过化学沉积和电沉积技术制备了镍/铜/镍-碳纳米管(Ni/Cu/Ni-CNT)复合纱线,确定最优电沉积铜工艺,并系统分析复合纱线的形貌、力学性能及电学性能,通过模拟织针编织过程,对比复合纱线摩擦前后的性能,研究了镍界面层对复合纱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制得的Ni/Cu/Ni-CNT复合纱线表面均匀细致、性能优异;与原始CNT纱线相比,在断裂强度基本保持不变(90%)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电导率提高了44倍;镍界面层能够有效增强Cu镀层的结合牢度,Ni/Cu/Ni-CNT复合纱线在100次模拟编织后仅有微米级裂痕,断裂强度和电导率分别保持91%和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纱线 导电材料 碳纳米管 表面金属化 界面增强 可编织性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包覆层对BaTiO_(3)@SiO_(2)复合陶瓷微观结构和储能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刘嘉辰 吴佳伟 +4 位作者 刘跃明 同阳 马江微 雍辉 胡季帆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53-6159,共7页
为了获得高击穿场强和高能量密度的复合陶瓷材料储能电容器,其难点之一是研究应用于复合陶瓷材料的纳米颗粒的界面和边界层的影响。对表面包覆了不同厚度SiO_(2)的不同尺寸的BaTiO_(3)纳米颗粒经烧结得到的BaTiO_(3)@SiO_(2)复合陶瓷材... 为了获得高击穿场强和高能量密度的复合陶瓷材料储能电容器,其难点之一是研究应用于复合陶瓷材料的纳米颗粒的界面和边界层的影响。对表面包覆了不同厚度SiO_(2)的不同尺寸的BaTiO_(3)纳米颗粒经烧结得到的BaTiO_(3)@SiO_(2)复合陶瓷材料进行微观表征与储能性能对比研究。研究发现,采用SiO_(2)包覆BaTiO_(3)颗粒烧结的方法提高了陶瓷材料的击穿强度和放电能量密度。减小BaTiO_(3)纳米颗粒的尺寸使BaTiO_(3)与SiO_(2)的界面大量增加,这影响了新相的形成并且使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使用较大填料颗粒的BaTiO_(3)@SiO_(2)复合陶瓷材料比使用极细填料颗粒的BaTiO_(3)@SiO_(2)复合陶瓷材料具有更致密的金相组织,更高的击穿场强和更高的放电能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表面包覆 击穿场强 能量密度 纳米颗粒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表面改性制备铁基轴承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12
作者 郑海飞 尹延国 李蓉蓉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524,共9页
以Fe、C混合粉末为原料,分别以FeS、镀镍FeS作为固体润滑剂,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铁基轴承材料。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FeS和镀镍FeS对铁基轴承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S的铁基轴承材料摩擦学性能提高... 以Fe、C混合粉末为原料,分别以FeS、镀镍FeS作为固体润滑剂,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铁基轴承材料。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FeS和镀镍FeS对铁基轴承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S的铁基轴承材料摩擦学性能提高,但是FeS与铁基材料界面结合性差,容易团聚脱落,降低铁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利于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提高。表面改性增强了FeS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材料的密度和硬度均得到提高。当添加质量分数为8%的镀镍FeS时,所制备的铁基轴承材料力学性能最优,干摩擦条件下,随着载荷增加,含镀镍FeS的铁基轴承材料摩擦系数略微下降,磨损量增加相对缓慢,磨损表面FeS富集,仅存在轻微犁沟,对偶件表面转移膜覆盖程度高、连续性好,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轴承材料 表面改性 界面结合 固体润滑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离散预处理基体镀铬身管延寿的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国祥 陈光南 +2 位作者 张坤 罗耕星 李怀学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8-983,共6页
通过对激光螺旋线状离散预处理基体镀铬身管的靶场实验样品解剖分析和该类涂层/基体结构界面裂纹扩展特点的理论研究,得出激光离散预处理基体镀铬身管延寿的主要力学机理是通过3个方面延缓了铬层的剥落:将均匀基体上随机性的表面主裂纹... 通过对激光螺旋线状离散预处理基体镀铬身管的靶场实验样品解剖分析和该类涂层/基体结构界面裂纹扩展特点的理论研究,得出激光离散预处理基体镀铬身管延寿的主要力学机理是通过3个方面延缓了铬层的剥落:将均匀基体上随机性的表面主裂纹形貌改变成与激光离散处理、阴阳线结构相对应的菱形主裂纹形貌;增加了由主裂纹围成的铬层“孤岛”尺寸;增加了主裂纹间的界面裂纹扩展距离和减小了界面裂纹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镀铬 身管 激光 离散预处理 基体 表面主裂纹 界面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制造技术的摩擦学挑战 被引量:37
14
作者 雒建斌 何雨 +1 位作者 温诗铸 钟掘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8,共6页
评述了国内外航天、信息和军事等高技术领域中微/纳米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微/纳米制造技术特征及其关键技术问题,揭示了当器件的尺度由毫米量级减小到微米甚至纳米量级时,微器件材料表面和界面的摩擦学(摩擦磨损及润滑... 评述了国内外航天、信息和军事等高技术领域中微/纳米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微/纳米制造技术特征及其关键技术问题,揭示了当器件的尺度由毫米量级减小到微米甚至纳米量级时,微器件材料表面和界面的摩擦学(摩擦磨损及润滑)、力学和化学等及其控制方法是微/纳米制造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摩擦学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新的摩擦学理论和技术的出现将为微/纳米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制造技术 表面与界面 摩擦学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织构对干摩擦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齐烨 常秋英 +1 位作者 王斌 李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5,共6页
采用LM-YLP-20F-Ⅱ型激光打标机进行表面织构化处理,形成具有规则排列的圆形微坑阵列。通过环-块线接触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不同面密度的激光表面织构对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探针轮廓仪和扫描电镜对试件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建... 采用LM-YLP-20F-Ⅱ型激光打标机进行表面织构化处理,形成具有规则排列的圆形微坑阵列。通过环-块线接触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不同面密度的激光表面织构对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探针轮廓仪和扫描电镜对试件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摩擦副的简化接触有限元模型,模拟摩擦副的滑动摩擦过程,从应力的角度分析表面织构对干摩擦性能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激光表面织构化对试件表面硬度影响显著;当激光织构面密度小于20%时,构成摩擦副的两试件的磨损量都小于无织构情况;当织构面密度大于20%时,与无织构情况相比,织构化试件的磨损仍降低,但对偶件的磨损反而增大。仿真结果表明:对织构化试件的对偶件来说,在一定的织构面密度范围内,在平均应力无大幅提高的前提下,织构凹坑的存在,缓解了接触区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有利于降低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磨损 激光表面织构 干摩擦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angoni界面效应的数控化学抛光去除函数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侯晶 许乔 +3 位作者 雷向阳 周礼书 张清华 王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558,共4页
利用基于Marangoni界面效应对化学抛光去除函数的理论及实验进行研究,提出采用湿法化学抛光(刻蚀)方法为大口径高精度光学元件的加工提供新的解决途径。介绍了Marangoni界面效应及其验证实验,运用WYKO轮廓仪对熔石英基片局域刻蚀前后的... 利用基于Marangoni界面效应对化学抛光去除函数的理论及实验进行研究,提出采用湿法化学抛光(刻蚀)方法为大口径高精度光学元件的加工提供新的解决途径。介绍了Marangoni界面效应及其验证实验,运用WYKO轮廓仪对熔石英基片局域刻蚀前后的粗糙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粗糙度基本无变化,刻蚀前后粗糙度分别为0. 72nm和0. 71nm。基于Preston假设, 建立了数控化学抛光理论模型,运用WYKO干涉仪观察实验现象可知,化学抛光刻蚀曲线基本上成平底陡峭的去除函数曲线,小磨头抛光是倒置的仿高斯函数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angoni界面效应 数控化学抛光 去除函数 化学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作缝线的凯芙拉-29纤维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艾涛 王汝敏 +2 位作者 袁海根 赵龙 黄峰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研究了Kevlar 29纤维的表面化学接枝改性及其对Kevlar 29/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通过单丝拔出法、红外全反射衰减光谱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对Kevlar 29表面化学接枝处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化学处理条件下,纤... 研究了Kevlar 29纤维的表面化学接枝改性及其对Kevlar 29/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通过单丝拔出法、红外全反射衰减光谱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对Kevlar 29表面化学接枝处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化学处理条件下,纤维的拉伸性能下降很小,表面化学接枝处理能大大提高Kevlar 29纤维与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界面粘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改性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表面化学 纤维 单丝 表面改性 研究 维表 红外 全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氯化磷腈微胶囊化的界面聚合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亚青 赵贵哲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2-284,共3页
以甲苯 2 ,4 -二异氰酸酯 (TDI)和己二胺为原料 ,采用界面聚合法 ,制备了囊心为环状氯化磷腈、囊壁为聚脲的微胶囊。热重分析 (TG)表明 ,微胶囊的热分解温度比纯环状氯化磷腈大大提高。将微胶囊应用于高密度聚乙烯 (HDPE) ,阻燃效果优... 以甲苯 2 ,4 -二异氰酸酯 (TDI)和己二胺为原料 ,采用界面聚合法 ,制备了囊心为环状氯化磷腈、囊壁为聚脲的微胶囊。热重分析 (TG)表明 ,微胶囊的热分解温度比纯环状氯化磷腈大大提高。将微胶囊应用于高密度聚乙烯 (HDPE) ,阻燃效果优于纯环状氯化磷腈 ,且HDPE/环状氯化磷腈微胶囊材料的力学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 HDPE 微胶囊化 界面聚合法 囊材 二异氰酸酯 己二胺 阻燃效果 材料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辅助冷喷涂Cu颗粒撞击45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9
作者 骆芳 赵兵 姚建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57-2163,共7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Multiphysics/LS-DYNA模块,选取Johnson-Cook材料模型与双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材料模型,建立了激光辅助冷喷涂三维模型,并通过这两种材料模型模拟了不同入射速度和沉积点温度条件下,Cu颗粒撞击45钢基体的沉积过程...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Multiphysics/LS-DYNA模块,选取Johnson-Cook材料模型与双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材料模型,建立了激光辅助冷喷涂三维模型,并通过这两种材料模型模拟了不同入射速度和沉积点温度条件下,Cu颗粒撞击45钢基体的沉积过程,分析了速度、沉积点温度对沉积颗粒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颗粒撞击速度为800 m/s和基体预热温度850℃、颗粒速度为500 m/s时,Cu颗粒都能有效沉积到45钢基体上;两种模型都能用于预测激光辅助冷喷涂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冷喷涂 材料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粒子氧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建军 宋武林 +2 位作者 郭连贵 谢长生 曾大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6-1110,共5页
在空气中金属纳米粒子表面极易氧化而丧失活性,有必要对金属纳米粒子的氧化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从金属纳米粒子氧化行为、氧化膜生长动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3个方面综述了金属纳米粒子的氧化机理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金属纳米粒子 氯化机理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