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评估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后肱前线位置的价值探讨
1
作者 胡平波 曾凡伦 +3 位作者 王腾 李俊 伍兴 沈先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后肱前线(anterior humeral line, AHL)与肱骨小头位置关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后肱前线(anterior humeral line, AHL)与肱骨小头位置关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年龄(5.8±2.2)岁, 均在超声引导下接受闭合复位经皮钢针内固定术, 术后通过超声图像和X线侧位片评估AHL与肱骨小头的位置关系。结果超声评估AHL与肱骨小头位置关系的灵敏度为94%, 特异度为81%。在5岁以下和5岁及以上患儿中灵敏度分别为96%和92%, 特异度分别为81%和92%。超声和X线评估AHL与肱骨小头的位置关系一致性较好(Kappa=0.764), 且在不同年龄组之间保持较好一致性。同一医师两次测量的超声和X线检查结果一致性高(超声:Kappa=0.984;X线:Kappa=0.920)。不同医师之间的超声测量结果一致性高(Kappa=0.861), X线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50)。结论超声与X线在测量AHL与肱骨小头的位置关系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用于评估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后矢状位复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超声检查 手术后期间 肱前线 肱骨小头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2
作者 俞皋 单斌斌 +5 位作者 邹承达 赵谈谈 高哲民 陈铭超 周玲玲 戴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8-353,共6页
目的 探讨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对治疗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123例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24 h)和延期组(>24... 目的 探讨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对治疗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123例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24 h)和延期组(>24 h),比较2组围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早期组手术时间[(22.9±11.3)min vs.(40.3±17.5)min,t=-6.116,P=0.000]、术中透视次数[(10.6±4.5)次vs.(17.4±5.5)次,t=-7.471,P=0.000]、住院时间[(3.3±1.0)d vs.(4.2±1.3)d,t=-3.866,P=0.000]、住院费用[(10 555.0±971.2)元vs.(10 972.4±938.9)元,t=-2.345,P=0.021]均显著少于/短于延期组。早期组解剖复位率显著高于延期组[79.0%(60/76) vs. 59.6%(28/47),χ^(2)=5.354,P=0.021]。2组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骨化肌炎、肘内外翻等严重并发症,早期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6.6%(5/76) vs. 23.4%(11/47),χ^(2)=7.265,P=0.007]、石膏松动发生率[22.4%(17/76)vs. 40.4%(19/47),χ^(2)=4.574,P=0.032]、针道感染发生率[2.6%(2/76)vs. 14.9%(7/47),χ^(2)=4.757,P=0.029]显著低于延期组。早期组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主动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术后3、6个月随访Flynn肘关节评分显著优于延期组(Z=-3.469,P=0.001;Z=-2.961,P=0.003)。结论 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更早恢复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闭合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综合康复对儿童青少年肱骨髁上骨折伴尺神经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罗丽华 王雨生 +1 位作者 李剑锋 董继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综合康复对并发尺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青少年的肘关节功能障碍与尺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治疗的并发尺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儿童青少年49例,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综合康复对并发尺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青少年的肘关节功能障碍与尺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治疗的并发尺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儿童青少年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治疗组(n=25)。对照组采用蜡敷治疗和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熏蒸、关节松动术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肘关节评定表(HSS)和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报告(MCRR)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HSS评分均显著升高(|t|>8.345,P<0.001),治疗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536,P<0.001),治疗组治疗前后HS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t=3.717,P<0.05)。治疗组尺神经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5.975,P<0.05)。结论术后早期综合康复可改善并发尺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青少年的肘关节功能,促进尺神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肱骨髁上骨折 尺神经损伤 肘关节功能障碍 早期综合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愈合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杜范艳 莫霖 肖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0-1456,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愈合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预估骨折愈合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愈合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预估骨折愈合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诊疗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复诊信息、骨痂形成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使用SPSS 23.0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建立骨痂形成和骨折临床愈合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251例患儿,月龄13~161个月,平均月龄(69.49±2.16);男性153例(60.96%),女性98例(39.04%);伸直型229例(91.23%),屈曲型22例(8.76%);骨痂形成(距骨折)(17.21±5.73) d,骨痂形成(距手术)(13.66±5.68) d,骨折临床愈合(距骨折)(46.67±13.52) d,骨折临床愈合(距手术)(41.24±12.98) d。(2)骨痂形成与等待手术时间和总蛋白值有关,骨折临床愈合与月龄(X_(1))、骨折发生在秋季(X_(2))、等待手术时间(d)(X_(3))、纤维蛋白原(X_(4))、手术时长(min)(X_(5))、白蛋白、骨折分型有关;(3)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可预测骨痂形成时间的5.5%或6.2%,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的20.8%。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愈合时间(距离骨折发生时间点)Y=22.274+0.118X_(1)-5.233X_(2)+0.047X_(3)+3.139X_(4)+0.058X_(5),R^(2)=0.225,调整后R^(2)0.208,德宾-沃森系数=1.953,F=13.528,P=0.001。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发生在每年7~9月,患儿年龄越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越短;通过缩短等待手术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值、缩短手术时间等方式可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利用回归方程可初步预测骨折愈合时间,协助医患安排复诊和取出装置,避免长期石膏固定和多次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雪晖 何清义 +3 位作者 唐康来 王序全 马树枝 张劲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61-863,共3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微创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2007年,本科对51例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内外侧联合手术入路,透视下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观察术后伤肢肿胀情况、早期功能锻炼时间、骨折...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微创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2007年,本科对51例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内外侧联合手术入路,透视下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观察术后伤肢肿胀情况、早期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肢肿胀程度轻,术后2~4d完全消退,术后2~3周即可取石膏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3个月至5年,全部骨折均愈合,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43例,良6例,差2例,发生肘内翻3例。结论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小切口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微创、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及肘内翻发生率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微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27
6
作者 吴伟平 李旭 +3 位作者 史强 戴双武 谭为 胡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治疗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们收治的62例GartlandⅢ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伸直尺偏型42例,伸直桡偏型20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1岁... 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治疗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们收治的62例GartlandⅢ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伸直尺偏型42例,伸直桡偏型20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1岁8月~13岁2月,平均6岁3月。高处坠落伤14例,运动中摔伤4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48 h,平均13.5 h。均可采用单人操作完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管型石膏外固定。术后3、6、12、24个月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6.8±15.6 min;术中透视次数9.2±2.6次。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6~30个月),术后3~4周均获骨折临床愈合,拆除管型石膏及克氏针,开始指导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按照Flynn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优良率为85%(53/62),术后6个月优良率为100%(62/62)。术后患儿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等并发症;3例患儿术后出现一过性尺神经损伤症状,术后3个月均逐渐恢复。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微创方法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患儿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髁上骨折 微创 闭合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0
7
作者 代飞 吴雪晖 +3 位作者 王序全 许建中 马树枝 周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8-680,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0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获得随访46例,其中伸直尺偏型25例,伸直桡偏型21例。按Garland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型28例。患...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0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获得随访46例,其中伸直尺偏型25例,伸直桡偏型21例。按Garland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型28例。患儿平均年龄为6岁2个月(1.6~8岁)。手术方式为全身静脉麻醉下先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闭合复位,然后经皮穿入2~3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并应用上肢石膏固定肘、腕关节于功能位。结果本组4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3~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患侧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伸直角度为0°,平均屈曲角度为135。,无1例出现Volkmann挛缩及医源性神经损伤,1例患者出现肘内翻畸形。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防止Volkmann挛缩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但骨折复位不良,尤其是尺偏未恢复可能导致肘内翻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微创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髁上骨折解剖与功能复位早期临床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冯伟 王强 +1 位作者 宋宝健 朱丹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解剖复位与功能复位术后早期临床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解剖复位与功能复位术后早期临床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复位标准分为解剖复位组与功能复位组。观察术后6周、8周、12周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趋势,并以术后12周为观察终点,比较不同复位效果下早期临床功能的差异。结果随访62例患儿,其中解剖复位42例,功能复位20例。术后6周、8周、12周,解剖复位组伸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34. 64±6. 93)°、(29. 05±6. 37)°、(11. 31±5. 19)°,屈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29. 05±5. 76)°、(20. 60±6. 55)°、(10. 24±5. 52)°,功能复位组伸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39. 75±6. 17)°、(25. 25±7. 34)°、(16. 50±6. 30)°,屈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32. 25±5. 45)°、(24. 75±5. 25)°、(14. 00±7. 36)°。以术后12周为早期观察终点,比较两组伸肘角度丢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433,P=0. 001);比较屈肘角度丢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247,P=0. 028);两组患儿提携角度分别为(4. 29±3. 76)°和(4. 50±3. 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13,P=0. 832)。结论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复位与功能复位后肘关节屈伸功能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善;但在术后早期,解剖复位肘关节屈伸功能优于功能复位。因此,相对于功能复位,解剖复位可以获得更好的早期肢体功能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解剖 功能复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廖前德 黄建军 +5 位作者 李人杰 何洪波 朱峥嵘 钟达 刘永明 朱弘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的132例严重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 目的探讨严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的132例严重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4年,平均1.7年,按照肘关节功能评价Flynn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91例,良17例,可21例,差3例。发生不同程度肘内翻11例。结论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严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早期手术治疗、术中准确的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及术后早期正确的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治疗效果、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期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扬 刘勇 +1 位作者 张迪 朱红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手法、运动疗法治疗学龄前期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16例学龄前期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采用关节活动度测量和HSS2(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ing Sys...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手法、运动疗法治疗学龄前期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16例学龄前期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采用关节活动度测量和HSS2(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ing System)肘关节评定标准评定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P<0.001);按照HSS2评定标准,所有患儿治疗后均达"优秀"。结论综合康复对学龄前期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导致的肘关节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关节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宿玉玺 谢艳 +4 位作者 覃佳强 南国新 张德文 王忠良 蔡文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中心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临床资料,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5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我院同期采用传统克氏...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中心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临床资料,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5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我院同期采用传统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随访资料完整的32例作为对照组。按照HSS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进行评定,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肘关节功能、骨折愈合、骨骺发育、骨质异常增生进行χ2检验。结果手术病例骨折均愈合,术后根据HSS评分系统,实验组组优42例,良9例,一般5例,优良率达到91.1%;对照组优23例,良6例,一般3例,优良率达到90.6%。实验组瘢痕增生8例,肱骨外髁骨质增生9例;对照组瘢痕增生6例,肱骨外髁骨质增生4例。HSS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P=0.999),瘢痕增生分析(P=0.582),肱骨外髁骨质增生(P=0.887)。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远期疗效与克式针相比,在肘关节功能、骨折愈合、骨骺发育、骨质异常增生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别,可作为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下端解剖特点与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成恩 盛新君 +3 位作者 樊仕才 王宏波 周新强 万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的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作者手术治疗的106例3-14岁Ⅱb及Ⅲ型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患者进行随访,根据McIntyre分型,Ⅱb型27例,Ⅲ型79例;伸直型98例,曲屈型8例;均在麻...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的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作者手术治疗的106例3-14岁Ⅱb及Ⅲ型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患者进行随访,根据McIntyre分型,Ⅱb型27例,Ⅲ型79例;伸直型98例,曲屈型8例;均在麻醉状态下行外侧或前外侧切口入路,使骨折解剖复位,内、外侧髁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本组106例中99例获得有效随访,随访6-36个月,均在4周内达临床愈合;按Flynn评分标准,优92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达97%。结论:通过对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手术的关键是对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的稳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移位 克氏针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完全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锋 郑祖高 +4 位作者 张怀志 占鲤生 扶银花 吴献伟 陈宣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急诊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急诊闭合复位,克氏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6例,石膏中立位外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26例术后经过... 目的:探讨完全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急诊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急诊闭合复位,克氏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6例,石膏中立位外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26例术后经过935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对位、对线良好,骨折骨性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按照Cassbaum等的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为:优106例,良15例,中5例,优良率96.03%。结论:急诊闭合复位克氏钢针内固定治疗完全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复位容易,固定牢靠,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穿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接骨饮联合长骨接骨散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晏梅 赵淑婷 +4 位作者 李建强 崔永杰 李志东 卢军利 吴秀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2016-2018,2022,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剂内服祛瘀接骨饮联合外敷长骨接骨散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肱骨干闭合性骨折病例2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36例,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或肩肱石膏固定;治疗组136例,在上述方法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剂内服祛瘀接骨饮联合外敷长骨接骨散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肱骨干闭合性骨折病例2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36例,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或肩肱石膏固定;治疗组136例,在上述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祛瘀接骨饮,并局部外敷长骨接骨散,对2组患者在止痛,消肿,骨痂形成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内服祛瘀接骨饮,联合外敷长骨接骨散的患者,全部在6周内愈合,较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大大提高治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骨痂形成,X线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服祛瘀接骨饮联合局部外敷长骨接骨散的患者,较单一西医方法复位后外固定,无药物干预的治疗方法,治疗肱骨干闭合性骨折,在止痛、消肿、骨痂形成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闭合性骨折 祛瘀接骨饮 止痛 消肿 骨痂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学德 梁西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GartlandⅠ型骨折,单纯应用石膏外固定;GartlandⅡ型和Ⅲ型骨折,选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对于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失败或伴有明显血管、神经损伤症状以及患肢肿胀特别严重的病...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GartlandⅠ型骨折,单纯应用石膏外固定;GartlandⅡ型和Ⅲ型骨折,选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对于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失败或伴有明显血管、神经损伤症状以及患肢肿胀特别严重的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或神经受损等并发症。术前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例,其神经功能得以完全恢复。56例随访16~28个月,平均20.6月,按F lynn功能评价标准,优38例,良16例,可1例,差1例。结论针对不同类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会勇 苏利国 +3 位作者 冯文博 段家波 陈士利 李宴节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外髁两针固定与克氏针内外髁交叉三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合理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48例,按克氏针固定方式分为A组(62例)与B组(86例),A组... 目的探讨克氏针外髁两针固定与克氏针内外髁交叉三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合理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48例,按克氏针固定方式分为A组(62例)与B组(86例),A组患儿行克氏针外髁两针固定,B组患儿行克氏针内外髁交叉三针固定。术后对比两组疗效、愈合时间、患肢运动力学表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B组患儿提携角、屈伸丢失、前臂力量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患儿治疗优良率(97.67%)明显优于A组(85.48%)(χ2=7.234,P=0.015);A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2.90%)显著高于B组(1.16%),差异显著(χ2=9.121,P=0.001)。结论克氏针内外髁交叉三针固定可以取得更稳定的支撑效果,疗效优于克氏针外髁两针固定,临床可考虑优先选择该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克氏针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明 刘正全 +1 位作者 张德文 覃均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8-71,共4页
1986年~1996年,我院对181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陈旧性骨折伴畸形影响肘关节功能等严重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年龄为2~13岁。随访116例。随访时间1~10年,平... 1986年~1996年,我院对181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陈旧性骨折伴畸形影响肘关节功能等严重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年龄为2~13岁。随访116例。随访时间1~10年,平均5年。结果:肘关节功能伸屈,优72例,良26例,可15例。差3例,肘内蹈18例,对其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内外固定及影响疗效的几种因素进行讨论,结论:准确复位和确切内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防止肘内翻畸形发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儿童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无脉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铁强 左玉明 +4 位作者 王月光 廉小婧 李飞 万广亮 李晓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总结不能触及桡动脉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肱骨髁上骨折伴“无脉手”的病例45例。其中男孩23例,平均年龄5岁8个月;女孩22例,平均年龄5岁6个月;摔伤37例,乘坐电... 目的总结不能触及桡动脉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肱骨髁上骨折伴“无脉手”的病例45例。其中男孩23例,平均年龄5岁8个月;女孩22例,平均年龄5岁6个月;摔伤37例,乘坐电动车摔伤4例,高空坠落伤3例,交通伤1例。均为GartlandⅢ型骨折。予以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18例,切开探查血管及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术27例。多普勒评价动脉搏动及有无血流灌注。术后4周去除石膏及克氏针。结果患儿随访12至15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骨折均在4~12周骨性愈合。采用Flynn等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肘关节功能优42例,良3例。末次随访时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出现再移位、针道感染及肘内翻等并发症。结论“苍白手”应立刻探查血管,“粉红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桡动脉搏动,闭合复位术失败者或术后多普勒检查与术前有异者应切开探查血管、复位骨折并固定。移位大的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术后应注意观察桡动脉搏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无脉 固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髁上骨折125例随访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燕翔 柴益民 +1 位作者 陈彦 王和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15-16,23,共3页
自1983年2月至1995年3月我院收治了肱骨髁上分析病员125例,其中手法复位80例,手术治疗45例。作者对其疗效进行追踪随访,随访时间最长10a,最短la,平均6a。结果显示:手法复位较手术治疗发生肘内翻多见,而... 自1983年2月至1995年3月我院收治了肱骨髁上分析病员125例,其中手法复位80例,手术治疗45例。作者对其疗效进行追踪随访,随访时间最长10a,最短la,平均6a。结果显示:手法复位较手术治疗发生肘内翻多见,而手术治疗较手法复位发生肘关节伸屈受限多见。讨论了肱骨髁上分析的手术指征,并提出预防并发症的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奇 刘秋亮 +3 位作者 史龙彦 张琰斌 耿培硕 王鹏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0-693,共4页
目的:比较克氏针和空心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1例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资料。31例患儿依据内固定方法分为两组,克氏针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空心钉... 目的:比较克氏针和空心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1例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资料。31例患儿依据内固定方法分为两组,克氏针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空心钉组15例,男8例,女7例。术后对患儿进行随访,末次复查时根据Dhillon标准对患儿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1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 a。术后6~12周X线片显示31例骨折均愈合。空心钉组患儿术中出血量为(19.53±4.36)m L,克氏针组为(19.94±6.44)m L,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5.87±12.44)min,高于克氏针组(76.94±11.82)min(P=0.049 6)。末次随访克氏针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3.8%)与空心钉组优良率(8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固定与空心钉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陈旧性 手术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