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sturbance sliding mode observer for enhancing the dynamic control precision of inertial stabilization platform
1
作者 ZHANG Zhidong YANG Gongliu +2 位作者 CAI Qingzhong FAN Jing LI T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3期791-802,共12页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dynamic control precision of inertial stabilization platform(ISP),a disturbance sliding mode observer(DSMO)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suppressing disturbance torques inherent within the system.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dynamic control precision of inertial stabilization platform(ISP),a disturbance sliding mode observer(DSMO)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suppressing disturbance torques inherent within the system.The control accuracy of ISP is fundamentally circumscribed by various disturbance torques in rotating shaft.Therefore,a dynamic model of ISP incorporating composite perturbations is established with regard to the stabilization of axis in the inertial reference frame.Subsequently,an online estimator for control loop uncertainties based on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estimate the aggregate disturbances of various parameters uncertainties and other unmodeled disturbances that cannot be accurately calibrated.Finally,the proposed DSMO is integrated into a classical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control scheme,utilizing feedforward approach to compensate the composite disturbance in the control loop online.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disturbance observer is validated through simulation and hardware experimentation,demonstrating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dynamic control performance and robustness of the classical PID controller extensively utilized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ertial stabilization platform disturbance suppression sliding mode observer robust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自适应ADRC的PMSM不确定电流扰动抑制策略
2
作者 康尔良 石晟金 李胜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4,146,共12页
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运行时存在复杂的电流扰动。这些扰动不仅包括外加负载时的扰动,还包括因其自身运行特性产生的扰动。为了抑制这些扰动,提出一种频率自适应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首先,分析扰动下的PMSM的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传统线... 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运行时存在复杂的电流扰动。这些扰动不仅包括外加负载时的扰动,还包括因其自身运行特性产生的扰动。为了抑制这些扰动,提出一种频率自适应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首先,分析扰动下的PMSM的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传统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存在的问题。其次,在传统LADRC的扩张状态观测器(ESO)上,引入频率自适应的谐振控制器。传统的ESO用以估计直流扰动,引入的频率自适应谐振控制器可以估计交流扰动,从而使传统LADRC能同时抑制不确定周期扰动和非周期扰动。这种改进的ESO通过最小二乘估计来估计不确定的频率,从而不需要扰动的准确信息。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采用此种方法的控制器能对电流纹波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自抗扰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电流扰动抑制 频率自适应 最小二乘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例矢量谐振自抗扰的PMSM谐波抑制策略
3
作者 张奇志 毛璀璨 +2 位作者 刘海龙 许宇豪 肖海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矢量控制时不能无静差跟踪交流信号,存在周期性谐波电流扰动及参数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比例矢量谐振自抗扰控制(proportion vector resonant-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PVR-LADRC)策略...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矢量控制时不能无静差跟踪交流信号,存在周期性谐波电流扰动及参数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比例矢量谐振自抗扰控制(proportion vector resonant-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PVR-LADRC)策略。实现了已知扰动反馈补偿中dq轴电流完全的解耦,并在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中引入改进的矢量谐振控制器,构成PVR-LADRC策略,改善了LADRC对特定次谐波抑制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所提PVR-LADRC的谐波抑制能力及抗扰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相电流中6k±1次谐波抑制效果在90%以上,有效降低了6次及12次转矩脉动,且相较于传统控制方法有更强的参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自抗扰控制 矢量谐振控制 电流谐波抑制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重复控制+LADRC的PMSM电流谐波抑制策略
4
作者 康尔良 李公达 董新宝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7,共12页
电流环是实现高精度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的关键,然而PMSM驱动器的电流回路中存在很多电流谐波,降低了PMSM驱动器的性能。为抑制这些谐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改进重复控制的PMSM矢量控制方案。首先,分析了PMSM电流谐... 电流环是实现高精度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的关键,然而PMSM驱动器的电流回路中存在很多电流谐波,降低了PMSM驱动器的性能。为抑制这些谐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改进重复控制的PMSM矢量控制方案。首先,分析了PMSM电流谐波产生来源,同时引入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抑制直流扰动;其次,提出一种改进重复控制的奇次谐波重复控制器,将其与LADRC并联并分析其稳定性。针对传统重复控制采样频率与外部信号电流谐波频率比值不为整数时导致的频率偏移问题,引入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IIR)对频率比值分数部分构成的延时环节进行逼近,进一步减小电流谐波。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对电流谐波进行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自抗扰控制 重复控制 电流谐波抑制 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永磁同步电机自适应抗负载扰动交叉耦合稳定控制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伍云艳 向学位 +2 位作者 李辉 李文东 陈思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9-329,I0026,共12页
双永磁同步电驱系统广泛应用于高精度位置同步传动。针对现有独立控制策略下负载扰动易造成位置同步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交叉耦合控制的双永磁同步电驱系统自适应参数整定优化策略。首先,基于传递函数方法,分析交叉耦合结构作用于单电... 双永磁同步电驱系统广泛应用于高精度位置同步传动。针对现有独立控制策略下负载扰动易造成位置同步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交叉耦合控制的双永磁同步电驱系统自适应参数整定优化策略。首先,基于传递函数方法,分析交叉耦合结构作用于单电机不同位置控制的稳定性和带宽,提出兼顾稳定性和抗扰能力的基于电流环交叉耦合的双永磁同步电机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位置同步控制结构。其次,基于频域分析传递函数,理论上获取PID控制器参数与双电驱系统稳定性和抗扰能力之间的耦合映射关系,提出表征系统稳定性和抗扰性的等效控制参数,以及抗负载扰动的自适应参数整定方法。最后,搭建双永磁同步电机实验平台,在阶跃和脉动负载工况下与传统PI控制策略作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不同转速下抵抗不同负载扰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系统 交叉耦合控制 扰动抑制 参数自适应 位置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旋翼无人机编队飞行分布式姿态协同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宇翔 陈龙胜 +2 位作者 许海涛 金飞宇 石童昕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1,共9页
针对一类具有动态干扰和输入饱和受限的四旋翼无人机编队飞行系统,在有向通信拓扑下研究其姿态跟踪协同控制问题。首先,建立四旋翼无人机编队飞行姿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构造辅助抗饱和系统解决无人机执行机构输入饱和受限的问题;其次,... 针对一类具有动态干扰和输入饱和受限的四旋翼无人机编队飞行系统,在有向通信拓扑下研究其姿态跟踪协同控制问题。首先,建立四旋翼无人机编队飞行姿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构造辅助抗饱和系统解决无人机执行机构输入饱和受限的问题;其次,设计一种基于高阶滑模微分器的有限时间干扰观测器对时变动态干扰进行补偿;最后,基于反步法和多智能体一致性理论为四旋翼无人机编队飞行设计姿态跟踪协同控制器,并基于Lyapunov稳定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有界稳定。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无人机 编队飞行 输入饱和 干扰抑制 分布式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校正中基于重复控制的高频扰动抑制方法
7
作者 冯念 唐涛 胡龙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4,共13页
扰动抑制尤其是超过闭环带宽外的高频扰动抑制是实现倾斜校正系统高精度稳定控制的核心。重复控制具有周期性的轨迹跟踪和扰动抑制的良好性能,应用于高精度系统的稳定控制。对倾斜校正系统的高频扰动抑制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基于重复控... 扰动抑制尤其是超过闭环带宽外的高频扰动抑制是实现倾斜校正系统高精度稳定控制的核心。重复控制具有周期性的轨迹跟踪和扰动抑制的良好性能,应用于高精度系统的稳定控制。对倾斜校正系统的高频扰动抑制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基于重复控制的高频扰动抑制性能。针对传统重复控制器存在的固有频率漂移和水床放大问题,研究设计一种基于Youla参数化的梳状重复控制器来抑制超过闭环带宽外的高频扰动。针对重复控制阶次取整数时仅对特定频率点有效,尤其在大部分高频区域会因扰动波动和不确定导致控制器失效的问题,优化设计一种全通型的分数阶延时滤波器用在倾斜校正系统中抑制可至Nyquist频率的任意频率点的高频扰动。最后,针对难以抑制的非周期结构振动抑制问题,设计并行式重复控制方案并讨论该方案在应对多个非周期扰动抑制时的鲁棒稳定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抑制 倾斜校正 重复控制 高频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学习驱动下的柔性机械臂双时间尺度组合控制
8
作者 刘城焱 胡健 +3 位作者 姚建勇 谭天乐 刘宇 林家伟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1-552,共12页
本文研究柔性机械臂的轨迹跟踪和振动抑制问题.首先,基于Lagrange法和假设模态法建立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奇异摄动理论将模型分解为描述刚体运动的慢时间尺度子系统和描述柔性振动的快时间尺度子系统,针对慢子系统建立以... 本文研究柔性机械臂的轨迹跟踪和振动抑制问题.首先,基于Lagrange法和假设模态法建立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奇异摄动理论将模型分解为描述刚体运动的慢时间尺度子系统和描述柔性振动的快时间尺度子系统,针对慢子系统建立以滑模变结构为基础,径向基神经网络估计模型参数,干扰观测器估计扰动和模型不确定性的刚性复合控制器;快子系统建立了以最优控制为基础,使用强化学习在线获取最优控制解的柔性控制器.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别证明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系统稳定性,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控制器进行叠加,获得原系统状态的组合控制器.最后,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所设计的组合控制方法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轨迹跟踪 振动抑制 神经网络 干扰观测器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观测器在惯性参考单元位置校准中的应用
9
作者 拓卫晓 何梦洁 +1 位作者 李醒飞 王天宇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2-556,共15页
基于惯性参考单元(Inertial Reference Unit,IRU)的视轴稳定技术是克服运动载体角振动干扰,实现高精密跟瞄的主要技术手段。IRU系统面临机械谐振、传感噪声、驱动器扰动、基座扰动等多源异质扰动,不同扰动间通过加性、乘性或隐性的方式... 基于惯性参考单元(Inertial Reference Unit,IRU)的视轴稳定技术是克服运动载体角振动干扰,实现高精密跟瞄的主要技术手段。IRU系统面临机械谐振、传感噪声、驱动器扰动、基座扰动等多源异质扰动,不同扰动间通过加性、乘性或隐性的方式影响系统稳定性能。扰动观测器(Disturbance observer,DOB)能够在不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提升系统的鲁棒性。本文在分析IRU系统内外部扰动来源及特征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经典DOB、噪声观测器(Noise Observer,NOB)和降噪扰动观测器(Noise Reduction Disturbance Observer,NRDOB)三种结构对IRU系统中多源异质扰动的抑制效果,推导了经典DOB、NOB和NRDOB对输入指令信号和系统多源异质扰动的传递特性,得出了扰动估计器的设计需求,设计了仿真和实验平台,对比分析了三种结构的正弦跟踪能力和对多源异质扰动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DOB和NRDOB两种结构的扰动抑制能力和跟踪精度均优于NOB结构,20 Hz,0.2 mrad基座扰动作用下,两种结构对15 Hz,0.1 mrad正弦输入信号的跟踪误差为19.2μrad,相较NOB结构降低了3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跟瞄系统 惯性参考单元 扰动观测器 扰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机组灵活运行下基于观测器的PID过热汽温控制
10
作者 庞大卫 秦天牧 +1 位作者 杜鸣 牛玉广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0-1298,共9页
为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火电机组长期处于宽负荷运行,频繁的负荷变化给过热汽温控制造成困难。以某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为对象,分析了其动态特性在不同负荷下的差异。针对宽负荷运行带来的多模型特性与非线性特性,提出了一种基... 为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火电机组长期处于宽负荷运行,频繁的负荷变化给过热汽温控制造成困难。以某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为对象,分析了其动态特性在不同负荷下的差异。针对宽负荷运行带来的多模型特性与非线性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比例积分微分(observer-based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OB-PID)控制结构,以增强过热汽温在宽负荷运行时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OB-PID控制能在保持较好跟踪性能的同时,提高系统的扰动抑制性能和鲁棒性能。此外,OB-PID控制具有极简的结构,基于PID框架的改进不增加额外的信号测点,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过热汽温 观测器 扰动抑制 灵活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液压伺服系统控制
11
作者 李燕清 白克强 +1 位作者 白月 张丰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29,135,共6页
常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在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但由于高频噪声的影响,其带宽受到限制,进而导致估计性能受到严重制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噪声抑制方法,将常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级联组合,第一级观测器的... 常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在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但由于高频噪声的影响,其带宽受到限制,进而导致估计性能受到严重制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噪声抑制方法,将常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级联组合,第一级观测器的带宽设置为较低的值,利用观测器的低频段高频滤波特性对噪声进行抑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种相位补偿的跟踪微分器,进一步抑制噪声的同时避免相位过度延迟。以液压伺服系统为控制对象,用常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精确控制液压伺服系统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噪声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伺服系统 扩张状态观测器 自抗扰控制 噪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改进重复控制–分数阶自抗扰的LCL型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
12
作者 何彪 林珊 +1 位作者 王孝洪 潘志锋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1-1113,共13页
三相LCL型逆变器具有高频抑制明显和体积较小的优点,但LCL型滤波器固有谐振峰易导致系统不稳定.本文设计了基于分数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FOLESO)的分数阶自抗扰控制(FOLADRC)策略,利用FOLESO的扰动补偿特性有效地抑制了系统的谐振峰.... 三相LCL型逆变器具有高频抑制明显和体积较小的优点,但LCL型滤波器固有谐振峰易导致系统不稳定.本文设计了基于分数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FOLESO)的分数阶自抗扰控制(FOLADRC)策略,利用FOLESO的扰动补偿特性有效地抑制了系统的谐振峰.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具有无相移低通滤波器和降阶型频率自适应相位滞后环节的改进重复控制(RC)策略,进一步提高系统对周期性电流谐波抑制能力.本文还给出了改进重复控制–分数阶自抗扰控制(RCFOLADRC)策略的详细设计过程、参数选择方法和相关性能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RC-FOLADRC在保证电流跟踪性能的基础上,对电网阻抗变化、LCL滤波器参数变化和电网频率波动有很强的鲁棒性,能够有效地应用于LCL型逆变器并获得较为理想的并网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型逆变器 改进重复控制 分数阶自抗扰控制 电流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学习预补偿策略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推力波动抑制方法
13
作者 梁万佳 黄旭珍 王安鹏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247-5258,共12页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位置伺服系统运行时受到推力波动的影响容易导致位置跟踪精度不高。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迭代学习预补偿策略的PMLSM推力波动抑制方法以提升系统控制性能。首先,对PMLSM的推力波动进行建模与分析,在PMLS...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位置伺服系统运行时受到推力波动的影响容易导致位置跟踪精度不高。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迭代学习预补偿策略的PMLSM推力波动抑制方法以提升系统控制性能。首先,对PMLSM的推力波动进行建模与分析,在PMLSM位置-电流双闭环控制结构中,利用加速度前馈控制器和扰动观测器构造二自由度位置控制器,初步抑制加减速阶段误差和推力波动。然后,利用预期迭代学习控制器进一步减小位置跟踪误差,并在此基础上拟合PMLSM的定位力扰动等效电流观测误差加以预补偿,从而改善迭代学习控制对运动模态的依赖,实现多工况下的推力波动抑制目的,提高位置跟踪精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扰动观测器 迭代学习控制 推力波动抑制 预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阻抗优化的跟网型变流器暂态过电压抑制方法
14
作者 尚若愚 谢欢 +3 位作者 刘昕宇 李长宇 谢锣辰 辛焕海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134,142,共8页
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加剧了交流电网故障恢复阶段的暂态过电压问题。针对电磁暂态时间尺度的暂态过电压问题,建立了跟网型变流器故障恢复期间暂态多过程等效模型。基于所提等效模型,揭示了系统暂态过电压发生机理。进一步地,通过分析... 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加剧了交流电网故障恢复阶段的暂态过电压问题。针对电磁暂态时间尺度的暂态过电压问题,建立了跟网型变流器故障恢复期间暂态多过程等效模型。基于所提等效模型,揭示了系统暂态过电压发生机理。进一步地,通过分析内环控制参数对暂态过电压水平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参数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由于优化参数可能加剧锁相环与内环的交互,造成小扰动同步失稳,根据二者的交互动态提出了参数优化边界,并结合变流器过流能力形成了基于内环等效阻抗优化的暂态过电压抑制流程。电磁暂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暂态过电压机理,所提方法能有效地抑制暂态过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变流器 内环等效阻抗 小干扰同步失稳 暂态过电压抑制 过流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_(2)/H_(∞)复合控制的CMG框架伺服系统参数摄动抑制方法
15
作者 曹盛福 余远金 +1 位作者 赵雷 史阳阳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4,共10页
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 moment gyroscope,CMG)框架伺服系统常受到外部扰动力矩和内部参数摄动等多源扰动影响,导致其控制性能降低,本文重点针对参数摄动对框架伺服系统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基于H_(2)/H_(∞)复合控制的CMG框架伺服系统扰动... 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 moment gyroscope,CMG)框架伺服系统常受到外部扰动力矩和内部参数摄动等多源扰动影响,导致其控制性能降低,本文重点针对参数摄动对框架伺服系统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基于H_(2)/H_(∞)复合控制的CMG框架伺服系统扰动抑制方法.在常规H_(∞)鲁棒控制方法中引入电机参数摄动量,在保证对外部力矩扰动具有鲁棒性的基础上,提升对内部参数摄动影响的抑制能力;结合H_(2)控制策略,提出基于状态反馈H_(2)/H_(∞)复合控制方法,在保证稳态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系统动态响应速度.所提出的复合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多源扰动导致的速度波动,提升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G框架伺服系统 H_(2)/H_(∞)复合控制 参数摄动 多源扰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16
作者 何国锋 赵乐 +3 位作者 郑士成 陈关旭 李国娇 李睿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针对双馈风机经串补并网引发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问题,提出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谐波补偿控制策略。基于双馈风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和串补输... 针对双馈风机经串补并网引发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问题,提出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谐波补偿控制策略。基于双馈风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和串补输电线路的等效阻抗电路,利用阻抗法分析了系统发生SSCI的原因和特性;设计有源电力滤波器,通过向有源电力滤波器内部控制器注入包含无功电流和振荡电流在内的谐波参考电流来抑制风电场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该谐波电流参考值可通过并网采样电流减去其有功电流获得,有功电流则通过对APF直流侧电压采用一阶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获得;仿真验证了所提APF补偿控制策略在抑制SSCI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阻抗分析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 有源电力滤波器 自抗扰控制 抑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高能细泡抑尘技术研究及应用
17
作者 王晓光 胡胜勇 +5 位作者 胡泊 曹峰 杜李博 孙健 郭舒云 张旭旭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9-206,共8页
为解决综掘工作面现有泡沫除尘技术受掘进迎头反风和井下风水参数影响大的问题,研发了由新型细泡发生装置、分流器、可调式伞状防堵喷头等组成的高能细泡抑尘系统。新型细泡发生装置由水射流预混稀释段、气射流双压助流段和混合器高效... 为解决综掘工作面现有泡沫除尘技术受掘进迎头反风和井下风水参数影响大的问题,研发了由新型细泡发生装置、分流器、可调式伞状防堵喷头等组成的高能细泡抑尘系统。新型细泡发生装置由水射流预混稀释段、气射流双压助流段和混合器高效成泡段组成。通过搭建基于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技术的细泡多特性试验平台,测试了喷头不同轴向开合大小和不同细泡发生液浓度下的细泡宏观和微观抗风特性参数,明晰了细泡发泡倍数与抗风性能的关系,揭示了扰动风流对细泡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喷头雾化角随喷头轴向开合大小增大急剧减小,综合考虑细泡最远射程和最大覆盖半径,优选得到喷头的最佳轴向开合大小为2 mm;风流扰动对细泡速度的衰减率和对细泡粒度的变化率均随发泡倍数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综合发泡倍数和抗风性能,优选得到细泡发生液的最佳浓度为0.9%。基于研究成果并结合现场情况为某矿山15115综掘工作面定制了抑尘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掘进迎头未出现细泡随反风风流折返的情况,细泡对综掘工作面全尘和呼尘的抑尘率最高达94.3%和91.8%,实现了对掘进尘源的精准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粉尘治理 扰动风流 高能细泡 抑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环自抗扰准谐振控制器的PMSM谐波电流抑制
18
作者 任志斌 黄瑞海 +1 位作者 吴宇 卢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98,共5页
针对传统谐振控制器与PI控制器并联(PIR)无法克服积分环节饱和等因素引起的系统动态过程中超调震荡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双环自抗扰谐振控制器(dual-loop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DLADRC)。DLADRC速度环与电流环均采用自... 针对传统谐振控制器与PI控制器并联(PIR)无法克服积分环节饱和等因素引起的系统动态过程中超调震荡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双环自抗扰谐振控制器(dual-loop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DLADRC)。DLADRC速度环与电流环均采用自抗扰控制,速度环采用传统的自抗扰控制。电流环采用一种改进的谐振扩张状态观测器,将观测电流作为谐振控制器的输入,令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直接作用到电流环输出,从而降低了谐振电流环设计的复杂性。双环自抗扰谐振控制器保留了谐振控制器抑制特定频率谐波电流的特性,同时优化了系统的超调量与调节时间,有效提升了谐振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仿真结果验证DLADRC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谐波电流抑制 双环自抗扰控制(DLAD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detection method for warhead fragment targets in optical images under dynamic strong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s
19
作者 Guoyi Zhang Hongxiang Zhang +4 位作者 Zhihua Shen Deren Kong Chenhao Ning Fei Shang Xiaohu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1期252-270,共19页
A measurement system for the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warhead fragments based on high-speed imaging systems offers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deployment,flexible maneuverability,and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A measurement system for the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warhead fragments based on high-speed imaging systems offers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deployment,flexible maneuverability,and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enabling the acquisition of full-process data of the fragment scattering process.However,mismatches between camera frame rates and target velocities can lead to long motion blur tails of high-speed fragment targets,resulting in low signal-to-noise ratios and rendering conventional detection algorithms ineffective in dynamic strong interference testing environments.In this study,we propose a detection framework centered on dynamic strong interference disturbance signal separation and suppression.We introduce a mixture Gaussian model constrained under a joint spatialtemporal-transform domain Dirichlet process,combined with total variation regularization to achieve disturbance signal suppression.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disturbance suppression method can be integrated with certain conventional motion target detection tasks,enabling adaptation to real-world data to a certain extent.Moreover,we provide a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cess,which achieves a detection rate close to 100%with an approximate 0%false alarm rate in multiple sets of real target field test data.This research effectively advan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damage parameter t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age parameter testing Warhead fragment target detection High-speed imaging systems Dynamic strong interference disturbance suppression Variational bayesian inference Motion target detection Faint streak-like target 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电网下Vienna整流器混合控制策略
20
作者 郭强 徐文希 +2 位作者 李海啸 胡前云 郑洪建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4-1294,共11页
Vienna整流器工作在电网不平衡条件下,采用传统双闭环PI控制策略会导致系统稳态与动态性能下降。针对整流器网侧电流波形质量较差及直流侧电压动态调节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于不平衡电网下双闭环混合控制策略,利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增强... Vienna整流器工作在电网不平衡条件下,采用传统双闭环PI控制策略会导致系统稳态与动态性能下降。针对整流器网侧电流波形质量较差及直流侧电压动态调节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于不平衡电网下双闭环混合控制策略,利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增强型锁相环(two-phase stationary-frame-based enhanced,TPSF-EPLL)将网侧电压重构,并结合内环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建立具有消除功率振荡的电压方程,使网侧电流THD值由4.4%降至2.0%。电压外环引入改进自抗扰控制,利用误差与扰动作为状态变量对扰动进行补偿,实现输出电压过冲、下冲最大幅值抑制在7 V以内。最后,搭建了一台5 kW的Vienna整流器实验样机对所提混合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混合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电网电压不平衡 改进自抗扰控制 电压波动抑制 TPSF-EPLL 预测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