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抗剪性能的全长预应力锚杆支护力计算方法
1
作者 陈志敏 王洪 +2 位作者 李亚子 龚军 李增印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8-1105,共8页
为探明全长预应力锚杆对剪切滑移体的抗剪性能,基于剪切滑移理论提出了一种计算滑移体所需最小支护抗力的方法,推导了全长预应力锚杆的中性点位置和支护力计算方法,并应用于隧道案例中验证其合理性。研究表明:用滑移体面积和围岩等级计... 为探明全长预应力锚杆对剪切滑移体的抗剪性能,基于剪切滑移理论提出了一种计算滑移体所需最小支护抗力的方法,推导了全长预应力锚杆的中性点位置和支护力计算方法,并应用于隧道案例中验证其合理性。研究表明:用滑移体面积和围岩等级计算滑移体所需最小抗力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方法计算简便、安全度高。在规定范围内:增大锚杆直径,中性点位置向锚杆尾部移动;增大预应力,中性点位置向锚杆端部移动,两者对锚杆中性点位置的影响不同,但均能使锚杆轴力和径向支护抗力成正比例关系增大。采用锚喷支护时锚杆所能提供的径向支护抗力很小,建议根据滑移面处剪力值设计锚杆参数,适当增大直径和预应力,提高抗剪性能的同时也能提高径向支护抗力。研究成果可为全长预应力锚杆的抗剪性能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剪切滑移理论 锚喷支护 中性点 支护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三维点云岩体结构面半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涛 史文兵 +2 位作者 刘永志 王勇 梁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结构面在评价岩体力学性质和边坡稳定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测量,一种准确、高效的结构面参数识别方法尤为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三维点云岩体结构面提取的新方法,首先获取点云坐标、RGB、法向量、曲率... 结构面在评价岩体力学性质和边坡稳定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测量,一种准确、高效的结构面参数识别方法尤为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三维点云岩体结构面提取的新方法,首先获取点云坐标、RGB、法向量、曲率和密度等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特征向量作为输入,结合人工和自动挑选学习样本,随后把学习样本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用于训练SVM模型并测试模型,将被接受的模型用于点云的预测分类,进而识别结构面和提取信息。将该方法应用于公开边坡数据集和发耳镇某采区边坡结构面调查,结果表明:使用LOF与PCA结合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法向量估计的准确性,而DetRD-PCA方法用于估计单个结构面的法向量并计算产状时得到结果更加准确;对公开点云数据集的结构面进行识别,SVM识别881552个点时间仅需9 s,成功提取了四组结构面,与前人结果对比,倾向平均偏差最大3.12°,倾角平均偏差最大1.54°;将方法应用于发耳镇某采区边坡的结构面调查中,SVM识别1450148个点仅需18 s,成功提取了两组结构面,与经典的三点法估算比较,倾向和倾角的偏差为0.7°~3.3°和0.1°~3.3°;该方法对于小样本的训练数据依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点云 支持向量机 岩体结构面 半自动识别 产状计算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开挖基坑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计算方法
3
作者 金亚兵 余棚 +1 位作者 葛帆 傅旭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大量基坑工程实践及研究表明,非对称开挖基坑的深挖侧支护结构弯矩与水平位移明显大于浅挖侧,与对称开挖基坑两侧支护结构均向坑内变形的情况显著不同。采用现行规范的支撑不动点调整系数法进行计算时,存在不动点调整系数λ取值范围大... 大量基坑工程实践及研究表明,非对称开挖基坑的深挖侧支护结构弯矩与水平位移明显大于浅挖侧,与对称开挖基坑两侧支护结构均向坑内变形的情况显著不同。采用现行规范的支撑不动点调整系数法进行计算时,存在不动点调整系数λ取值范围大和难以进行量化等不足;且当非对称开挖显著导致内支撑上不存在位移不动点时,不动点调整系数法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采用支护结构土压力-水平位移双曲线模型,考虑基坑开挖与支撑施工过程,建立基坑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增量迭代法计算流程。基于该计算流程,根据内支撑支护结构支撑左右端点处的受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关系,提出了非对称开挖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的计算方法,并在MATLAB平台上实现了其数值化求解,克服了现行规范计算方法中不动点调整系数λ无法量化的难题。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方法得到的深挖侧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为23.15 mm,实测值为25.83 mm,两者相差10.4%;浅挖侧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计算值为8.75 mm,实测值为8.99 mm,两者相差仅2.67%;采用传统弹性支点法计算深挖侧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仅为12.93 mm,与实测值相差接近50%。采用传统弹性支点法易高估深挖侧的支撑刚度、低估深挖侧的水平位移,本文计算方法得到的深挖侧、浅挖侧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曲线与工程实测曲线分布规律及数值大小基本一致,可供类似基坑设计计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开挖 受力和变形 内支撑 支撑不动点调整系数 增量迭代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露点间接蒸发冷却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家翔 陈瑞 曹军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2,共6页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在制冷循环系统运行中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冷却性能不稳定,为保证制冷系统冷负荷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降低系统运行能耗。文中利用数值模拟和SVR(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构建冷却器影响因素与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响应关系,样本数...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在制冷循环系统运行中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冷却性能不稳定,为保证制冷系统冷负荷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降低系统运行能耗。文中利用数值模拟和SVR(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构建冷却器影响因素与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响应关系,样本数据通过实验和数值模型训练获得,同时通过MATLAB和TRNSYS联合仿真,构建蒸发冷却+机械补冷模式的机房制冷系统模式,分析回归预测模型对该系统运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SVR模型准确地构建了冷却器影响因素和出口温度的响应关系,R^(2)和E_(MSE)分别为0.9889、0.0671,平均绝对误差为0.1699℃。SVR模型能够更好地根据响应关系控制系统运行策略,以达到更为节能的运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 数值模拟 支持向量回归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点云孔洞修复算法研究
5
作者 张郭昌 檀结庆 彭凯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9-1044,共6页
针对逆向工程中三维点云模型产生的孔洞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映射的点云孔洞修复优化算法。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检测孔洞边界点和拓展边界点,并对边界点进行平滑处理;然后将孔洞... 针对逆向工程中三维点云模型产生的孔洞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映射的点云孔洞修复优化算法。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检测孔洞边界点和拓展边界点,并对边界点进行平滑处理;然后将孔洞边界点投影到不同坐标轴平面上,选择投影面积最大的孔洞坐标系作为映射坐标系,将孔洞映射到坐标系中,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初步修复;最后使用RBF神经网络映射点云,优化孔洞修复算法进行孔洞填充。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有效地填充孔洞,填充效果优于其他算法,且在填充孔洞的同时保证其拓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数据 孔洞填充 支持向量机(SVM)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梁桥可回收式多点支撑转体设备的标准化探索
6
作者 熊涛 李前名 马行川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3,94,共9页
T构、连续梁(刚构)等结构形式的平转施工桥梁,采用边跨设置辅助支腿的多点支撑转体方案时,具有抗倾覆稳定性好、对既有交通影响小等优点,已在我国一些跨线桥项目上成功应用,但转体设备各式各样且均为一次性使用,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 T构、连续梁(刚构)等结构形式的平转施工桥梁,采用边跨设置辅助支腿的多点支撑转体方案时,具有抗倾覆稳定性好、对既有交通影响小等优点,已在我国一些跨线桥项目上成功应用,但转体设备各式各样且均为一次性使用,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与绿色、智能建造的理念不符。为了解决铁路梁桥多点支撑转体设备的标准化制造、安装及回收复用问题,以深南高铁跨线转体桥为例,采用对比分析、理论与数值计算等方式,对可拆卸式中心球铰的选型、辅助支腿的合理布置与结构尺寸、驱动装置的力学性能与构造要求等进行研究,探索形成适用于转体质量10 000 t以下铁路梁式桥的转体设备形式及标准化参数。主要结论为:中心球铰宜采用支座式球铰,其平面尺寸由下转盘混凝土强度决定;辅助支腿宜设在边跨距转体中心25 m处,采用钢管柱形式,通过滚轮小车与滑道接触;40~80 m悬臂跨度对应的配重为360~600 kN;电机齿轮齿条型驱动系统可满足正常转体的动力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梁桥 平转施工 多点支撑 可回收式 转体设备 齿轮齿条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的适配器落点预测方法
7
作者 苏政宇 杨宝生 +3 位作者 杨婧 唐静楠 姜毅 邓月光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2,共12页
针对发射过程适配器落点预测算法存在的求解时间长、耗费资源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的适配器落点预测模型。基于欧拉角描述建立发射过程... 针对发射过程适配器落点预测算法存在的求解时间长、耗费资源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的适配器落点预测模型。基于欧拉角描述建立发射过程适配器动力学运动模型,并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法对适配器运动轨迹进行数值求解,获得大量的适配器运动状态参数和落点信息;提出CNN-SVM的适配器落点预测模型,采用Adam优化器优化CNN网络性能,并通过网格搜索法获得SVM最佳的超参数。研究结果表明:CNN-SVM模型对适配器落点预测具有较好的求解精度和较强的泛化性能,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 2值均大于0.99,同时该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0.1 m;在相同的计算资源且满足任务预测精度的条件下,其求解时间仅为传统数值积分方法的8.5%。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备显著的优势,为发射过程中适配器分离落点快速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点预测 适配器 卷积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VR的薄壁回转壳体装夹布局多目标优化方法
8
作者 刘海波 赵九龙 +3 位作者 方锐 杨凯 赖小明 王永青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190,共9页
薄壁回转壳体刚性弱、易变形,合理的装夹布局可有效提高加工精度。多变量、多目标的装夹布局优化需要大量迭代计算,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黑翅鸢算法改进支持向量回归(black-winged kite algorithm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BKA-SVR)与... 薄壁回转壳体刚性弱、易变形,合理的装夹布局可有效提高加工精度。多变量、多目标的装夹布局优化需要大量迭代计算,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黑翅鸢算法改进支持向量回归(black-winged kite algorithm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BKA-SVR)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的薄壁回转壳体多点支撑装夹布局优化方法。首先,以支撑位置与夹紧力为优化变量,建立了虑及装夹变形、加工变形与振动的薄壁回转壳体装夹布局优化模型。其次,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optimal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OLHS)获取样本集,构造了BKA-SVR代理预测模型。再次,基于MOPSO获取Pareto前沿解,利用CRITIC权重法确定最优装夹布局。最后,以密封舱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焊缝加工求取了多点内撑夹具的最优布局,通过铣削试验表明优化后的多点支撑能满足壁厚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回转壳体 装夹布局优化 代理预测模型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多点内撑夹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支撑平台多点异构测试方法研究
9
作者 李宇佳 刘芳 +3 位作者 路丹 夏文岳 宫玲琳 王亚军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20-3030,I0106,I0107,共13页
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和“云大物移智链”等先进成熟技术的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日益庞大复杂,在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发建设中,支撑平台作为系统建设运行的核心,其可靠性和健壮性评估显得尤为关键。鉴于当前面向大规模复杂系... 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和“云大物移智链”等先进成熟技术的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日益庞大复杂,在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发建设中,支撑平台作为系统建设运行的核心,其可靠性和健壮性评估显得尤为关键。鉴于当前面向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测试和故障注入方法存在资源有限、扰动难以控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多点异构测试方法。通过将支撑平台抽象为复杂网络模型,采用Laplacian矩阵重要度计算方法,作为故障注入的选择策略,实现多点异构并发故障注入,设计了一套网络化分布式故障注入测试系统,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动态监控与评估。该文以测试环境下搭建的支撑平台作为测试对象,选取双活中心数据同步作为典型场景,基于不同节点选择策略下获得的系统薄弱点进行单点、双点以及三点并发测试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采用度矩阵、介数矩阵,基于Laplacian矩阵的故障注入策略下,平台双活同步时效性和数据一致性这两项关键测试指标降级最为显著,确定的系统薄弱点更为有效,为提升支撑平台的健壮性和抗毁性提供了有效地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电网调度支撑系统 故障注入策略 多点异构测试 复杂网络 拉普拉斯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压支撑的含SOP柔性配电网故障关联矩阵可靠性计算方法
10
作者 宋关羽 蔺曼 +3 位作者 于浩 熊俊杰 匡德兴 赵伟哲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4-284,共11页
配电网柔性化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智能软开关作为取代传统联络开关的柔性互联装置,其高响应速度及电压支撑作用有助于提升供电可靠性,但现有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大多忽略了故障后节点电压影响,无法适用于含智能软开关的柔性互联配电网... 配电网柔性化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智能软开关作为取代传统联络开关的柔性互联装置,其高响应速度及电压支撑作用有助于提升供电可靠性,但现有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大多忽略了故障后节点电压影响,无法适用于含智能软开关的柔性互联配电网可靠性计算.对此,本文基于故障关联矩阵可靠性计算理论,提出一种考虑电压支撑的柔性互联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实现了柔性互联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的快速解析计算.首先,构建供电路径矩阵以表征故障影响范围和节点故障后供电恢复能力;然后,形成故障后支路传输功率向量以及节点电压矩阵,求取故障关联矩阵进而得到可靠性指标;最后,基于中压配电网典型算例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柔性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得到的可靠性指标与枚举法相同,能够保证精度,同时本方法以矩阵代数运算代替故障枚举过程中的重复性网络搜索过程,搜索时间减少了87%,显著提升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配电网 智能软开关 可靠性计算 故障关联矩阵 电压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负序电压外环的SOP不对称故障电压支撑方案
11
作者 王旭泽 陈武 +1 位作者 赵海熙 陈实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2,70,共11页
柔性软开关(soft open point, SOP)能够实现配电网的柔性互联与潮流的动态调节,从而优化配电资源的配置与调度。换流器可以在故障时输出正负序电流来提供电压支撑并提高自身的故障穿越能力,从而改善不对称接地故障的负载电压。然而采用... 柔性软开关(soft open point, SOP)能够实现配电网的柔性互联与潮流的动态调节,从而优化配电资源的配置与调度。换流器可以在故障时输出正负序电流来提供电压支撑并提高自身的故障穿越能力,从而改善不对称接地故障的负载电压。然而采用开环计算的方案易受实际工况影响,采用传统负序电压闭环的支撑效果较差。因此文中在传统负序电压外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控制负序电流的幅值以抑制负序电压,控制负序电流的相位以优化抑制效果。为提高逆变器容量利用率并限制有功波动,文中提出正负序电流限幅的综合方案,并通过PSCAD仿真软件依据实际配电网参数搭建短路工况进行仿真。结果验证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故障时的电压表现,提高逆变器低压穿越能力,具有更高的实际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接地故障 柔性软开关(SOP) 正负序电压支撑 电压外环 线路阻抗比 有功波动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物检测标准化与综合治理方案优化研究
12
作者 朱曦 浦喆 +1 位作者 孙悦 周金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34-36,共3页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业活动中污染物扩散进入环境的一种污染形式,其复杂性和隐蔽性使治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与难点。系统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义与特征、形成机制及主要来源,深入探讨了现有污染物检测方法及其局限性,并提出检测标...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业活动中污染物扩散进入环境的一种污染形式,其复杂性和隐蔽性使治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与难点。系统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义与特征、形成机制及主要来源,深入探讨了现有污染物检测方法及其局限性,并提出检测标准化与综合治理方案的协同优化路径。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体系和经济高效的治理技术,为农业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助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检测标准化 综合治理 政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积分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印 周宇洲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7,共8页
现有生态积分实践缺乏对应理论指导,存在分散性与自发性特征,未能充分实现其应有价值。基于生态积分现实基础与理论渊源的分析,从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实践操作模型体系、基本制度规范体系视角对构建生态积分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 现有生态积分实践缺乏对应理论指导,存在分散性与自发性特征,未能充分实现其应有价值。基于生态积分现实基础与理论渊源的分析,从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实践操作模型体系、基本制度规范体系视角对构建生态积分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积分体系是一个由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实践操作模型体系和基本制度规范体系三者构成的有机体。其中,生态积分基础理论支撑体系是由本源理论、前置理论、运行理论与预测理论有机形成的内循环平面理论体系;生态积分实践操作模型体系是由生态积分规则、生态积分平台、生态积分兑换结合形成的三向联动体系;生态积分基本制度规范体系是由原则要求与基本维度两个方面构筑而成的制度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积分体系 基础理论支撑体系 实践操作模型体系 基本制度规 范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精密机床T形床身双三点支承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珂 黄祖广 +4 位作者 程竑力 张大卫 戴玉红 聂应新 姜二彪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7-84,共8页
支承方式是精密机床床身的刚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良好的机床刚度对机床整体的加工精度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为提高机床的动静态特性,基于多目标优化法和有限元计算,提出一种双三点支承加辅助支承的支撑方法,并利用某精密卧式加工中心... 支承方式是精密机床床身的刚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良好的机床刚度对机床整体的加工精度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为提高机床的动静态特性,基于多目标优化法和有限元计算,提出一种双三点支承加辅助支承的支撑方法,并利用某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床身进行详细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设计的支承方式,相比于工程上常用的支承方法,一阶固有频率提高15.29%,X向前后导轨平均变形分别减少59%、6%,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点支承 多目标优化 床身刚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搬运车悬挂系统智能控制与调平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勇恒 刘航 +1 位作者 胡言章 张浩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5-101,共7页
为降低采煤机搬运车在装载和运输中倾覆风险,分析常用的位置误差调平法和角度误差调平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的位置误差调平法。通过分析计算求得平台上各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坐标;通过计算平台平面方程结合各支撑点几何关系,得出... 为降低采煤机搬运车在装载和运输中倾覆风险,分析常用的位置误差调平法和角度误差调平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的位置误差调平法。通过分析计算求得平台上各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坐标;通过计算平台平面方程结合各支撑点几何关系,得出各点竖直方向运动速度,形成了悬挂系统调平控制策略。通过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建立了悬挂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采用了边界稳定法和试凑法确定比例、积分、微分三项系数及其模糊放大系数,从而利用模糊PID控制器优化了多路阀动态响应特性,减小了响应过程中的超调量。仿真结果表明:在悬挂系统升降过程中,各支撑点间的竖直位移差均不超过2.0 mm,且各悬挂缸压力差小于0.1 MPa,不会出现虚腿现象。最后通过试验分析了悬挂系统的控制性能,结果表明:实际升降过程中的最大位移误差小于5.0 mm;结合采煤机搬运车尺寸计算得到,车身平台在长度方向上的倾角为9.16×10^(-4)rad,在宽度方向上的倾角为1.27×10^(-3)rad,在工作允许范围内,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研究内容为悬挂系统调平策略和克服调平过程中的“虚腿”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搬运车 位置误差 四点支撑 调平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网络增容与无功支撑的混合型智能软开关优化配置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健 吴逸凡 +5 位作者 陶安琪 王蕊 王强钢 周念成 刘皓明 易永利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5,共8页
传统智能软开关(SOP)替换联络开关的工作模式使得支路传输功率完全受到SOP容量约束,限制了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配电网的潮流转移能力。为此设计了结构灵活、控制模式可变的混合型智能软开关(HOP),并提出了考虑网络增容与无功支撑协同的HO... 传统智能软开关(SOP)替换联络开关的工作模式使得支路传输功率完全受到SOP容量约束,限制了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配电网的潮流转移能力。为此设计了结构灵活、控制模式可变的混合型智能软开关(HOP),并提出了考虑网络增容与无功支撑协同的HOP优化配置方法。分析了HOP在不同支路传输容量下的4种控制模式,并建立了考虑联络线和SOP功率流向的HOP功率模型;为获得光伏出力和负荷需求代表性场景,提出了基于堆叠自编码器特征提取的场景生成方法;考虑到HOP联络开关状态对潮流和网络拓扑的影响,推导含HOP的支路潮流方程约束,建立了考虑配电网重构的HOP优化配置模型,并通过线性化处理将优化配置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算例结果表明HOP能够应对支路增容需求,降低配电网规划成本,提升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智能软开关 配电网重构 网络增容 无功支撑 场景生成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承式板-桁双结合钢桁连续梁施工过程稳定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泽腾 牟兆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74,共7页
上承式板-桁双结合钢桁连续梁桥采用先钢梁后混凝土板的安装工艺时存在钢梁局部失稳的风险。以合武(合肥—武汉)高铁金寨史河特大桥(72+3×132+72)m上承式板-桁双结合连续钢桁梁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工过程受压区带肋钢底板与混凝土底... 上承式板-桁双结合钢桁连续梁桥采用先钢梁后混凝土板的安装工艺时存在钢梁局部失稳的风险。以合武(合肥—武汉)高铁金寨史河特大桥(72+3×132+72)m上承式板-桁双结合连续钢桁梁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工过程受压区带肋钢底板与混凝土底板尚未完全结合时存在的局部失稳问题开展研究。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全桥结构模型,模拟支点顶升对桁间钢底板局部稳定的影响,并针对支点顶落梁施工阶段进行静力分析和线性屈曲分析,得到顶升过程桥梁的受力状态和局部失稳模态。结合局部失稳的部位进行关键构造参数的优化比选分析,提出加厚桁间钢底板、增加加劲肋尺寸、减小下横梁间距等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增加板厚、增加加劲肋尺寸对桁间底板的屈曲稳定性提升不明显且不经济;减小下横梁间距可大幅提升受压区钢底板的局部稳定性,经济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桁双结合梁 支点顶落梁施工 有限元法 局部稳定性 屈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域特征编码优化的液压支架激光点云分割算法
18
作者 王俊甫 薛晓杰 杨艺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06,178,共10页
受井下煤尘和易被遮挡的影响,液压支架激光点云数据容易出现残缺。现有点云分割算法难以获取细粒度的点云特征,无法得到完整的点云结构信息,且易在邻域内引入语义信息不相似的点,导致液压支架激光点云分割精度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 受井下煤尘和易被遮挡的影响,液压支架激光点云数据容易出现残缺。现有点云分割算法难以获取细粒度的点云特征,无法得到完整的点云结构信息,且易在邻域内引入语义信息不相似的点,导致液压支架激光点云分割精度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邻域特征编码优化的液压支架激光点云分割算法。引入了由邻域特征编码模块、邻域特征优化模块和混合池化模块组成的局部邻域特征聚合模块:邻域特征编码模块在传统三维坐标编码的基础上加入极坐标编码和质心偏移来表征局部点云空间结构,提升对残缺点云的特征提取能力;邻域特征优化模块通过特征距离判断并丢弃冗余特征,来优化邻域空间内的特征表达,从而更有效地学习点云局部细粒度特征,增强点云局部上下文信息;混合池化模块结合注意力池化和最大池化,通过聚合邻域内的显著特征和重要特征来获取具有丰富信息的单点特征,减少信息丢失。构建了由2组局部邻域特征聚合模块和残差连接组成的邻域扩张模块,以捕获特征间的长距离依赖关系,扩大单个点的局部感受野,并聚合更多有效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液压支架激光点云分割数据集上的平均交并比为93.26%,平均准确率为96.42%,可有效区分液压支架不同的几何结构,实现液压支架各部件的准确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激光点云 点云分割 邻域特征编码 邻域特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的煤灰熔点快速检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鄢嘉懿 王艺陶 李燕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由于劣质煤的存在,燃煤时锅炉内极易出现结渣问题,不仅降低了煤的利用率、电厂的经济效益,且使火电厂存在安全隐患,如管壁超温爆管等,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要求。因此炉内结渣是影响火电机组和气化工艺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劣质煤的存在,燃煤时锅炉内极易出现结渣问题,不仅降低了煤的利用率、电厂的经济效益,且使火电厂存在安全隐患,如管壁超温爆管等,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要求。因此炉内结渣是影响火电机组和气化工艺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准确预测灰熔点可以提前调整炉膛出口温度以避免结渣。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LIBS)对33个火电厂常用煤燃烧后得到的煤灰样品采集其中所有元素的光谱,分别建立煤灰中的所有元素的谱线强度与煤灰熔点的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直接预测煤灰熔点温度。采用基于马氏距离(MD)的异常数据剔除算法和基于稀疏矩阵的基线估计与降噪算法(BEADS),对粉煤灰样的全光谱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将全部数据划分为70%训练集和30%测试集,并以平均相对误差(MRE)作为判断模型拟合程度的标准,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对粉煤灰熔点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MRE)为54.74%,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60.08%,而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达到了9.78%。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模型对煤灰熔点的预测结果更准确。将便携式LIBS光谱仪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用于煤灰熔点的快速检测,可有效避免锅炉结渣问题,实现火电厂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粉煤灰 灰熔点 随机森林模型 支持向量机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方法的核级双层容器及支承结构热棘轮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亚楠 莫亚飞 +1 位作者 高付海 李晓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0,共10页
核级双层容器承担一回路压力边界和一回路冷却剂“纵深防御”包容的双重安全功能,是高温反应堆本体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然而内层容器在瞬态工况下温度变化剧烈,内外层容器之间导热性能差,内外温差大,热棘轮效应是可能的重要失效机制。... 核级双层容器承担一回路压力边界和一回路冷却剂“纵深防御”包容的双重安全功能,是高温反应堆本体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然而内层容器在瞬态工况下温度变化剧烈,内外层容器之间导热性能差,内外温差大,热棘轮效应是可能的重要失效机制。本文通过建立核级双层容器及支承结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使用非线性方法分析其在热-机循环载荷作用下温度、应力和应变的响应,研究棘轮效应分布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热棘轮效应显著,是该类容器的主要失效模式;热棘轮敏感区域分布具有多点式的特点,在内外层容器不同部位均有涉及;危险区域的塑性应变累积行为主要出现在循环温度载荷的降温阶段,应变增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步稳定。结论指出热棘轮效应是核级双层容器结构设计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所建立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可为核级双层容器热棘轮分析以及一回路工况参数优化设计和应变监测测点布置提供重要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级双层容器及支承结构 热棘轮 非线性方法 多点式分布 工况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