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废水处理工艺CSCWO中多相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陶强强 王黎 +1 位作者 雷晨阳 任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2-715,721,共5页
总结了有机废水处理工艺CSCWO中多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论述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特点和传统处理方法的局限性,介绍了SCWO和CSCWO的原理和优势,评述了CSCWO中多相催化剂的种类、性能、合成方法和影响因素,展望了CSCWO技术在未来的发展... 总结了有机废水处理工艺CSCWO中多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论述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特点和传统处理方法的局限性,介绍了SCWO和CSCWO的原理和优势,评述了CSCWO中多相催化剂的种类、性能、合成方法和影响因素,展望了CSCWO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特别是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于推动CSCWO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优化多相催化剂的合成工艺和参数,揭示多相催化剂在CSCWO中的反应机理和动态变化,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 多相催化剂 难降解有机废水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泥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浩博 杨闯 +2 位作者 张洁 陈昊 李超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01-2108,共8页
油泥是石油行业的主要废弃物之一,其成分复杂且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给环境带来巨大危害.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凭借其高效降解、无二次污染的优势,成为油泥无害化处置的潜在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油泥SCWO处理的关键技术进展,重点分析了反... 油泥是石油行业的主要废弃物之一,其成分复杂且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给环境带来巨大危害.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凭借其高效降解、无二次污染的优势,成为油泥无害化处置的潜在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油泥SCWO处理的关键技术进展,重点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系数和反应压力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反应动力学和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表明,SCWO能够实现油泥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和重金属的有效稳定化,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 超临界水氧化 反应参数 反应动力学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站锅炉管材料HR3C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机理研究
3
作者 孙建 刘跃东 +4 位作者 刘同干 陈辉 方亚雄 杨文正 朱忠亮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5,共10页
目的 获得奥氏体不锈钢HR3C在605℃-26 MPa和640℃-26 MPa超临界水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为燃煤电站锅炉管材料损伤机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在超临界水氧化实验平台开展了奥氏体钢HR3C在605℃-26 MPa和640℃-26 MPa超临界水中氧化2 00... 目的 获得奥氏体不锈钢HR3C在605℃-26 MPa和640℃-26 MPa超临界水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为燃煤电站锅炉管材料损伤机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在超临界水氧化实验平台开展了奥氏体钢HR3C在605℃-26 MPa和640℃-26 MPa超临界水中氧化2 000 h实验。为探究氧化膜生长机理,进一步开展了奥氏体钢HR3C在含H_(2)^(18)O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实验。利用电子天平、场发射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以及二次离子质谱仪对试样氧化动力学、氧化膜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物相成分以及^(18)O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 奥氏体钢HR3C氧化动力学在605℃下遵循抛物线规律,640℃下偏离抛物线规律。HR3C表面形成的氧化膜主要为Fe_(3)O_(4)/尖晶石、Fe_(2)O_(3)、Cr_(2)O_(3)以及MnO。外层主要为富铁氧化物,内层为富铬氧化物。^(18)O主要分布于氧化膜外层。640℃下氧化2 000 h后氧化膜发生明显剥落。结论 温度的升高增加了HR3C的氧化速率和剥落倾向,氧化初期金属离子的扩散导致氧化膜生长,长时氧化过程金属离子和氧离子扩散导致双层氧化膜的形成。较高的富铬氧化物含量,是HR3C具有较高抗氧化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氧化机理 二次离子质谱 氧化膜开裂 扩散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催化氧化处理核电站阴离子交换树脂及响应面优化
4
作者 高亚华 郭丽潇 +3 位作者 柴涛 张宇航 蒋可为 罗丹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6-661,675,共7页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核电站阴离子树脂,运用响应面法CCD设计原理,构建了涵盖温度、压力、反应时长、过氧系数与COD去除率、氨氮去除率双响应模型,得出回归方程,选择最优工艺。对于COD去除率,影响排序:温度>时间>压力>过...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核电站阴离子树脂,运用响应面法CCD设计原理,构建了涵盖温度、压力、反应时长、过氧系数与COD去除率、氨氮去除率双响应模型,得出回归方程,选择最优工艺。对于COD去除率,影响排序:温度>时间>压力>过氧系数,最为显著的是压力和温度交互作用,针对氨氮的去除,影响因素的排序为:温度>压力>氧化系数>时间,温度和压力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在最优反应条件,542℃、26.7 MPa,过氧系数2.9,反应时间9 min,COD的去除率为99.34%,氨氮去除率为67.26%,加入催化剂CuO_(2)后,氨氮去除率提升为9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阴离子交换树脂 催化剂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M优化SCWO处理高浓度氨氮化肥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烨 陈淼超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47,共5页
针对化肥废水难生物降解的特性,采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法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响应面法(RSM)对影响处理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NH3-N去除率的二次回归模型,优化了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NH3-N去除率影响的显著性依次为温度&... 针对化肥废水难生物降解的特性,采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法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响应面法(RSM)对影响处理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NH3-N去除率的二次回归模型,优化了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NH3-N去除率影响的显著性依次为温度>过氧比>压力>反应时间。在优化条件下,NH3-N去除率预测值为97.11%。对比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二者偏差介于-3.88%~2.14%,采用该模型预测值代替实验值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化肥废水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92钢在650℃、30MPa超(超)临界水中的氧化行为
6
作者 韩永明 尚晨光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4,共10页
在650℃/30 MPa、含氧量为100μg/L的超临界水中,开展了P92钢的氧化试验。利用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SEM)对氧化膜的物相、形貌、结构及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92钢的氧化行为及机制。结果表明,氧化膜外层、内层及总厚度的增长随时间... 在650℃/30 MPa、含氧量为100μg/L的超临界水中,开展了P92钢的氧化试验。利用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SEM)对氧化膜的物相、形貌、结构及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92钢的氧化行为及机制。结果表明,氧化膜外层、内层及总厚度的增长随时间基本遵循抛物线规律,而内氧化层的厚度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表面Fe3O4颗粒的中心孔逐渐愈合,颗粒尺寸逐渐增大,随后在表面形成了一层具有轻微Cr富集的疏松多孔Fe2O3层。内氧化层由细小的氧化物颗粒、沿界面的优先氧化通道以及残余基体组成。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优先氧化通道最终演变为不连续的富Cr层,导致局部氧化层变薄。氧化膜厚度受微观组织的影响逐渐显著。Ni元素向内层扩散并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2钢 马氏体耐热钢 超临界水 超临界氧化 高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级离子交换树脂在超/亚临界水中的溶解降解行为研究
7
作者 王晨 柴涛 +3 位作者 刘玉存 田楠 刘悦 郑静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1,共7页
为达到放射性废树脂无害化减容,本文使用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装置研究阴、阳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在超/亚临界水中的溶解、降解行为,考察其温度、压力、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利用拉曼光谱、扫描电镜、CODcr测定等手段对反应后的水样和... 为达到放射性废树脂无害化减容,本文使用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装置研究阴、阳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在超/亚临界水中的溶解、降解行为,考察其温度、压力、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利用拉曼光谱、扫描电镜、CODcr测定等手段对反应后的水样和残渣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条件或亚临界条件下,提高温度、停留时间和加入解聚剂有利于树脂的溶、降解。混合树脂在高温高压下官能团和聚苯乙烯骨架发生断裂,形成以单环芳烃为主的中间产物,继而生成苯类衍生物或降解为其他小分子有机物,溶解在超/亚临界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亚临界水氧化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 溶解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合金在含侵蚀性离子的超临界水氧化中的腐蚀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积权 任鹏炜 +4 位作者 朱日广 陈思思 唐兴颖 覃新宇 杨健乔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41-2155,共15页
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高级氧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各种高浓度污染物,但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设备腐蚀,严重限制了SCWO的发展。镍基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是制备超临界水氧化设备... 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高级氧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各种高浓度污染物,但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设备腐蚀,严重限制了SCWO的发展。镍基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是制备超临界水氧化设备的候选材料之一,探究其在SCWO中的腐蚀现象和机理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在含不同侵蚀性离子(O^(2-)、Cl^(-)、S^(2-)、PO_(4)^(3-)等)的超临界水环境中镍基合金的腐蚀情况,总结了不同侵蚀性离子对腐蚀的影响。对比发现,在含Cl或S的环境下对合金的腐蚀影响更大。详细讨论不同的侵蚀性离子在超临界水中对镍基合金的腐蚀机理,并提出涂层和表面改性两种减缓腐蚀的方法。最后,对合金腐蚀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使用同位素标记和纯金属腐蚀两种方法深入剖析阐明合金在超临界水氧化环境中的腐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镍基合金 侵蚀性离子 腐蚀机理 高效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WO处理轮胎裂解脱硫废液的响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石晓康 王黎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2-77,共6页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法处理废旧轮胎热解过程中产生的脱硫废液,利用响应面法对处理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并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CD)建立了COD去除率的二次回归模型。将实测值与根据模型计算的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模...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法处理废旧轮胎热解过程中产生的脱硫废液,利用响应面法对处理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并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CD)建立了COD去除率的二次回归模型。将实测值与根据模型计算的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模型代替真实实验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轮胎裂解脱硫废液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含油污泥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远望 王树众 +4 位作者 贺超 刘慧 包蕊 李艳辉 王玉龙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37,共6页
伴随我国原油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含油污泥作为原油使用过程中的额外产物也保持增长。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前景的有机废物处理终端技术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含油污泥可以实现含油污泥彻底的减量化和... 伴随我国原油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含油污泥作为原油使用过程中的额外产物也保持增长。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前景的有机废物处理终端技术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含油污泥可以实现含油污泥彻底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并且对氧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进行回收可以实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采用小型高温高压反应釜对不同过程参数下的含油污泥降解规律进行研究,并对三相产物进行检测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下的含油污泥超临界水氧化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40℃时,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到99.41%,出水COD为465 mg/L。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中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为43.83 kJ/mol,指前因子为1136.12 s^(-1)。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可以实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含油污泥 动力学 无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热合成纳米氧化锌的动力学及聚乙烯吡咯烷酮耦合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君安 刘璐 +2 位作者 王树众 刘慧 杨健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163,共8页
为了获得超临界水热合成过程中纳米氧化锌的结晶动力学机理及表面改性作用机理,分析了温度、时间驱动下的结晶动力学曲线,获得了纳米氧化锌在成核、生长过程的速率及活化能。同时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氧化锌进行原位表面改性,通过... 为了获得超临界水热合成过程中纳米氧化锌的结晶动力学机理及表面改性作用机理,分析了温度、时间驱动下的结晶动力学曲线,获得了纳米氧化锌在成核、生长过程的速率及活化能。同时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氧化锌进行原位表面改性,通过分析不同比例PVP和KOH作用下合成的氧化锌形貌,获得了PVP和KOH的耦合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在成核过程中的活化能为603.06 kJ·mol^(-1),在生长过程中的活化能为63.10 kJ·mol^(-1),在成核阶段比生长阶段消耗的能量更多;在前驱物、KOH、PVP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3∶2时合成了粒径最小的纳米氧化锌颗粒,平均粒径为6.9 nm;当KOH、PVP的浓度比过高时,纳米氧化锌颗粒表面过量的PVP使其成为凝胶类沉积物,形成一种团聚体从而导致合成纳米颗粒的粒径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热合成 纳米氧化锌 结晶动力学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对喹啉超临界水氧化的强化降解作用
12
作者 张洁 田欣悦 +3 位作者 李博文 黄荣普 孟海鱼 郑小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28-4237,共10页
对工业废水与污泥中含氮污染物的高效处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问题.本研究以典型含氮化合物喹啉为研究对象,探索醇(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对喹啉超临界水氧化(SCWO)的强化降解机制,获得了反应参数对喹啉中碳、氮元素降解的影响规律,并... 对工业废水与污泥中含氮污染物的高效处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问题.本研究以典型含氮化合物喹啉为研究对象,探索醇(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对喹啉超临界水氧化(SCWO)的强化降解机制,获得了反应参数对喹啉中碳、氮元素降解的影响规律,并且对喹啉的SCWO反应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力25 MPa、氧化系数1.5、反应温度450℃时,添加800 mmol·L^(−1)甲醇,可使1.125%wt喹啉SCWO反应的X_(TOC)和X_(TN)分别达到95.9%和62.7%,比纯喹啉反应的71.6%和56.2%高得多.提高反应温度和氧化系数可改善甲醇的动力学效应.另外,对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的强化降解效果进行对比得出,由于多元醇优异的动力学与热效应,三者对喹啉氧化的促进作用顺序为CH_(3)OH<(CH_(2)OH)_(2)<C_(3)H_(8)O_(3).喹啉的SCWO降解起始于吡啶环开环,发生羟基化、断键、开环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喹啉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镍基合金C-HRA-1以及C-HRA-2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性能研究
13
作者 钟犁 肖博 +2 位作者 徐鸿 张乃强 朱忠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7-1057,I0016,共12页
针对超(超)临界电站锅炉高温受热面材料蒸汽侧氧化问题,该文开展国产镍基合金C-HRA-1在620~650℃/25 MPa以及C-HRA-2在650℃/25 MPa超临界水环境的氧化实验研究。利用精密电子天平、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针对超(超)临界电站锅炉高温受热面材料蒸汽侧氧化问题,该文开展国产镍基合金C-HRA-1在620~650℃/25 MPa以及C-HRA-2在650℃/25 MPa超临界水环境的氧化实验研究。利用精密电子天平、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等对材料氧化动力学、氧化膜微观形貌以及氧化膜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开展600℃/25 MPa超临界水环境氧同位素标记实验,探究镍基合金C-HRA-1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机理。结果可知,C-HRA-1与C-HRA-2氧化后的主要物相为Cr_(2)O_(3)和NiCr_(2)O_(4),NiO、CoO、MoO_(3)以及NiFe_(2)O_(4)也被检测到;合金中阳离子向外扩散导致了氧化膜的生长。国产镍基合金C-HRA-1在超临界水中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 高温氧化 超临界水 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3
14
作者 周健 陆小华 +1 位作者 王延儒 时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017-1022,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的方法对超临界条件下水的结构及扩散性质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超临界条件下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明显减弱,分子极性大大降低.扩散性质与常温下相比,其大小约上升了两个数量级.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法 scwo 分子动力学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环境中材料腐蚀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丽 韩恩厚 +2 位作者 关辉 王俭秋 柯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8-10,共3页
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有机难溶废物的安全高效的新技术。在阐述超临界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了SCWO反应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分析总结了世界范围内开展的SCWO环境中材料的腐蚀及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动态... 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有机难溶废物的安全高效的新技术。在阐述超临界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了SCWO反应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分析总结了世界范围内开展的SCWO环境中材料的腐蚀及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提出了我国SCWO技术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材料腐蚀 有机难溶废物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乙醇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向波涛 王涛 沈忠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5,共6页
研究了等温平推流反应器中乙醇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SCWO) ,反应温度 475~ 5 5 0℃、压力 2 2~ 3 0MPa、停留时间 0 6~ 63 7s、氧气与乙醇摩尔浓度比 4 5 6~ 9 0 9.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反应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 .随停留时间... 研究了等温平推流反应器中乙醇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SCWO) ,反应温度 475~ 5 5 0℃、压力 2 2~ 3 0MPa、停留时间 0 6~ 63 7s、氧气与乙醇摩尔浓度比 4 5 6~ 9 0 9.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反应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 .随停留时间增大、温度升高 ,乙醇去除率增大 ,压力和氧气浓度变化对过程无显著影响 .以幂指数方程描述乙醇SCWO动力学 ,乙醇和氧气的反应级数分别为 1和 0 ,计算值和实验值相差基本在 10 %以内 .超临界条件下分别以过氧化氢和氧气为氧化剂时乙醇的氧化反应无明显差别 ,亚临界条件下过氧化氢氧化速率大于氧气 .基于对此现象的分析 ,作者推测 :无论以过氧化氢或氧气作为氧化剂 ,在超临界水中 ,它们之间可以通过一系列自由基反应迅速达到平衡 ,且各物种的平衡分布与初始分布无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乙醇废水 动力学 反应机理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法降解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林春绵 周红艺 +2 位作者 潘志彦 章渊昶 金耀门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54,共3页
对苯酚在超临界水中氧化降解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氧化法可以有效地降解水中的苯酚,去除率最高可达99-6 % 。超临界氧化法适合于处理难生化、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关键词 超临界水 苯酚 氧化 降解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法中试装置的建立和考察 被引量:25
18
作者 马承愚 姜安玺 +2 位作者 彭英利 王靖飞 穆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02-1104,共3页
介绍了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小流量有机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中试装置 ,以及利用本装置对不同种类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了处理 ,处理流量为 90 0~ 10 0 0L/d。当氧化反应时间 >2min时 ,化学耗氧量 (COD)去除率为 98% ;当氧化反应时间 ... 介绍了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小流量有机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中试装置 ,以及利用本装置对不同种类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了处理 ,处理流量为 90 0~ 10 0 0L/d。当氧化反应时间 >2min时 ,化学耗氧量 (COD)去除率为 98% ;当氧化反应时间 >4min时 ,COD去除率为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法 中试装置 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方法处理含酚废水 被引量:63
19
作者 丁军委 陈丰秋 +2 位作者 吴素芳 戎顺熙 冯成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46,共4页
在亚临界及超临界条件下 (T=40 0℃~ 50 0℃ ,P=2 5.3~ 30 .4MPa) ,在间歇式、连续式反应器中研究了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 ,苯酚的去除率提... 在亚临界及超临界条件下 (T=40 0℃~ 50 0℃ ,P=2 5.3~ 30 .4MPa) ,在间歇式、连续式反应器中研究了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 ,苯酚的去除率提高 ;在很短的停留时间内 ,苯酚的去除率可达 96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苯酚 去除率 废水处理 含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苯胺废水 被引量:34
20
作者 漆新华 庄源益 +3 位作者 袁有才 杨克莲 谷文新 朱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6-60,共5页
水样中苯胺的超临界水氧化 (SCWO)表明氧化剂过氧化氢的用量、试验温度、压力和停留时间对水中 TOC的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 5 0 0℃、2 5 MPa和 K =1.1条件下 ,停留时间为 3 5 s,TOC去除率可达 99%以上。 TOC去除率随起始浓度的增加而... 水样中苯胺的超临界水氧化 (SCWO)表明氧化剂过氧化氢的用量、试验温度、压力和停留时间对水中 TOC的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 5 0 0℃、2 5 MPa和 K =1.1条件下 ,停留时间为 3 5 s,TOC去除率可达 99%以上。 TOC去除率随起始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这表明 SCWO适于处理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氧化 苯胺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