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9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Tea Flower Polysaccharides by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Xing-Hai Zhang Fei Que +2 位作者 Jin-Wei Xu Pei-Li Yu You-Ying Tu 《茶叶》 2013年第4期442-451,共10页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from tea flower(TFPS) was carried out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based on a five level,four variable smal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was employ...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from tea flower(TFPS) was carried out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based on a five level,four variable smal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was employed to obtain the best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extraction time,pressure,temperature and ethanol content of modifier for maximum production.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extraction time of 170 min,pressure of45 MPa,temperature of 75 ℃,and 50% aqueous ethanol solution as modifier.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experimental yield was 6.56 ± 0.37%,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value predicted by the model.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TFPS was fucose,rhamnose,arabinose,xylose,galactose,glucose,mannose,fructose,ribose,galacturonic acid and glucuronic acid in a molar percent of 31.69,0.21,0.49,1.29,35.82,0.97,1.63,18.34,7.88,1.06 and 0.63.Compared to other extraction methods,SFE could achieve higher yield and gain more types of monosacchar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茶多糖 响应曲面法 葡萄糖醛酸 半乳糖醛酸 优化 花卉 中心复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upercritical CO_2 fluid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hBMP-2-loaded PLLA microspheres
2
作者 Jiang Wu1,Yunqing Kang2,Guangfu Yin2,Huaiqing Chena(a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West China Center of Medical Sciences,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b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14-114,共1页
Introduction The use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such as supercritical CO<sub>2</sub>(scCO<sub>2</sub>) has provided a ’clean’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methods of protein delive... Introduction The use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such as supercritical CO<sub>2</sub>(scCO<sub>2</sub>) has provided a ’clean’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methods of protein delivery systems.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LA A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hBMP-2-loaded PLLA microspheres SEDS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essential oil from the fruits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 and their characterization by GC/MS
3
作者 LIUYu-fa YANYu-ning +4 位作者 LIUYun-hua WUYing WEITai-ming YANGYao-jun JIAHong-ting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4期666-668,共3页
Objective:Aim To analyz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the fruits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Methods:Essential oil from the fruits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was extracted by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 Objective:Aim To analyz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the fruits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Methods:Essential oil from the fruits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was extracted by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an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to be identified by GC/MS spectrum.Results:The yield of essential oil from the fruits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by SFE was 6.60%(V/W)and 73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is oil.Conclusions:The essential oil from the fruits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was produced for the first time,and its yield was 3 times more than its root,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linoleic acid,cetyl acetate,ethyl linoleate,(-)-caryophyllene oxide are 34.85%,16.63%,2.64%,1.81% apart in this essential oil.Phytol,cetyl acetate,ethyl linoleate,(-)-caryophyllene oxide were confirm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genus of Bupleu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动萃取法 水果 化学药品 精华油 药物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imulation of citrus oil adsorption separation in the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被引量:1
4
作者 HU Zhihui,ZHANG Donghui,WANG Jixiao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6-40,共5页
Aspen Adsim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fractionation of citrus oil with extraction and adsorption combined method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The dynamic behavior in a isothemal and adiabatic bed could be described ... Aspen Adsim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fractionation of citrus oil with extraction and adsorption combined method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The dynamic behavior in a isothemal and adiabatic bed could be described succesfully,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 effect of adsorption time,the flow rate of feed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onents in product and the recovery were studied.The amount of loading composition on the adsorbents changed with adsorption time and axial distance of bed was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fluid ADSORPTION carbon dioxide CITRUS OIL ASPEN Ad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空间微生物消杀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戴荣继 郭子沐 张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104,共18页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在密闭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微生物的数量会快速增加,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危害宇航员的身体健康,腐蚀或损坏航天器材,对航天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在密闭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微生物的数量会快速增加,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危害宇航员的身体健康,腐蚀或损坏航天器材,对航天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阐明空间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与空间微生物污染对宇航员健康和设备安全方面造成的危害,综述了各种杀菌消毒方法如高温、辐射、环氧乙烷、臭氧、超临界流体、气体等离子体、光催化氧化、自清洁表面和诱导发光聚集等的作用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各方法可否应用于空间环境的优缺点,并且对适用于空间微生物污染防控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空间站消毒杀菌方法 超临界流体 气体等离子体 光催化氧化 自清洁表面 聚集诱导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冷凝影响下的超临界氢传热特性
6
作者 薛明喆 刘家宁 +3 位作者 杨靖丞 吴昊 朱绍伟 张存满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62-1470,共9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和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对内外流体及管壁的耦合二维传热过程建模并仿真。以理论计算得到的出口温度和传热系数结果作为参考,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计算方法,探究在管外存在空气液化现象的场景下,超临界...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和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对内外流体及管壁的耦合二维传热过程建模并仿真。以理论计算得到的出口温度和传热系数结果作为参考,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计算方法,探究在管外存在空气液化现象的场景下,超临界氢在不同入口状态及不同外界空气域时的传热特性。结果显示,在空气液化现象为主导的液氢温度段(50~70 K),外界空气温度对整体传热效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即使空气流速达到8 m·s^(-1)时,对总换热系数的提升也仅为20%;采用强制对流提高空气流速,改变环境温度和入口端流量,都不能显著提升该温度段的总传热系数,该温度段的总传热系数主要受蒸汽液化传热系数的影响,即低温流体温度的影响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超临界氢 空气冷凝 流固耦合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流体效应对超临界喷雾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刘宏升 黄建新 +1 位作者 高阳 马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3-1173,共11页
为研究真实流体特性对超临界喷雾的影响,本文基于OpenFOAM软件通过引入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开发了真实流体模型。该模型对工质在高温高压下的热物性与传输特性进行了修正,并在欧拉-拉格朗日框架下采用RANS方法对engine combustion network(... 为研究真实流体特性对超临界喷雾的影响,本文基于OpenFOAM软件通过引入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开发了真实流体模型。该模型对工质在高温高压下的热物性与传输特性进行了修正,并在欧拉-拉格朗日框架下采用RANS方法对engine combustion network(ECN)中的经典喷雾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环境压力下理想与真实流体模型对喷雾特性、液滴分布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实流体模型可显著提高喷雾的轴向扩散能力,其预测的喷雾气相贯穿距和径向蒸汽质量分数与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流体模型的应用会加速燃油蒸发,拓宽气相温度的分布区域;环境压力的升高会增加喷雾阻力,减小喷雾贯穿距,促进燃油液滴更快蒸发,从而使液核区温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流体模型 超临界工况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振动频率对超临界正癸烷裂解流动换热影响的数值研究
8
作者 黄娜 蒋云龙 +3 位作者 王东涵 吴明婷 蒋雪莉 钟豫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振动冷却通道内超临界正癸烷的裂解吸热流动过程因同时存在流场、温度场和物性场等多物理场间耦合作用,流动换热过程十分复杂。基于正癸烷裂解总包反应模型,对矩形振动通道内超临界正癸烷裂解流动换热过程进行数值研究,系统讨论通道振... 振动冷却通道内超临界正癸烷的裂解吸热流动过程因同时存在流场、温度场和物性场等多物理场间耦合作用,流动换热过程十分复杂。基于正癸烷裂解总包反应模型,对矩形振动通道内超临界正癸烷裂解流动换热过程进行数值研究,系统讨论通道振动频率对再生冷却通道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计算结果显示,通道振动会加强内部流体掺混,通道内二次流动随振动频率提高而增强,高频率振动引发的横向剪切对流体边界层产生扰动,使热侧近壁面边界层减薄,热壁的物理换热过程增强。然而,增强的物理换热降低了热壁表面正癸烷温度,使正癸烷裂解反应被推迟,化学热沉释放被延迟。不同振动频率下,裂解反应均在L/D>100处开始发生,在L/D=130处接近裂解反应速率峰值。与静止通道相比,振动通道热壁表面温度、传热系数及热壁表面正癸烷质量分数均呈不同特征的周期分布。研究结果可为运动通道内包含化学吸热反应的流动换热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正癸烷 通道振动 对流 化学反应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辅助注射成型及其衍生工艺
9
作者 杨帆 匡唐清 +3 位作者 柳和生 梁健康 金廷翁 彭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9-168,共10页
流体辅助注射成型工艺(FAIM)是一项利用压力流体完成熔体充填、保压来获得复杂中空制件的聚合物一次成型工艺。文中简要概述了近年来FAIM工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涵盖了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水辅助注射成型等常规工艺,以及硅油辅助注射成型... 流体辅助注射成型工艺(FAIM)是一项利用压力流体完成熔体充填、保压来获得复杂中空制件的聚合物一次成型工艺。文中简要概述了近年来FAIM工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涵盖了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水辅助注射成型等常规工艺,以及硅油辅助注射成型、液气辅助注射成型、液态二氧化碳辅助注射成型、流体驱动弹头辅助注射成型、流体辅助共注射成型、流体驱动弹头辅助共注射成型等衍生工艺。首先介绍了不同流体的穿透过程并进行了对比,进而阐述了不同工艺成型制件结晶形态及纤维取向的影响机制及差别,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工艺的成型机理差异。另外,在此基础上展望了FAIM工艺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辅助注射成型 弹头注射 超临界二氧化碳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模型的超临界CO_(2)压裂返排微观机制
10
作者 谢平 王海柱 +4 位作者 王斌 张云鹏 徐润滋 麦汉 董卓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5,74,共10页
为揭示超临界CO_(2)压裂后压裂流体的返排机制,设计搭建了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平台,设计制作了含天然微裂缝的微流控模型,研究了超临界CO_(2)压裂后CO_(2)返排规律,对比了CO_(2)和常规水基压裂液返排特征及储层流体运移分布规律。结... 为揭示超临界CO_(2)压裂后压裂流体的返排机制,设计搭建了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平台,设计制作了含天然微裂缝的微流控模型,研究了超临界CO_(2)压裂后CO_(2)返排规律,对比了CO_(2)和常规水基压裂液返排特征及储层流体运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CO_(2)的可压缩性与溶解性是影响超临界CO_(2)返排的重要因素,使得CO_(2)在地层中几乎无游离态残余,同时也导致CO_(2)的返排速度更慢,返排时间更长。明确了裂缝走向与压力梯度的夹角是影响压裂液缝内返排的主要因素,夹角<45°时,压力对缝内流体的驱动效果较为明显,返排效果较好;夹角>45°时,返排效果较差。研究结果可为CO_(2)压裂返排工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返排 超临界CO_(2) 微裂缝 储层流体运移 微观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法测定生姜中4种姜酚类物质
11
作者 娄凤华 黄国培 +2 位作者 杨军 田弋夫 余德顺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3-918,共6页
该研究建立了快速测定生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醇的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SFC-MS)方法。使用HSS C_(18)SB(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0.2%(体积分数)甲酸甲醇为改性剂,与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混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 该研究建立了快速测定生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醇的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SFC-MS)方法。使用HSS C_(18)SB(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0.2%(体积分数)甲酸甲醇为改性剂,与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混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背压为13.79 MPa(2000 psi),进样量为1μL,流速为1 mL/min,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对目标物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在17 min内完成分析,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检出限为0.05~0.08μg/mL,定量下限为0.5~0.8μ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4.1%~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47%~3.5%,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采用SFC-MS法对生姜样品进行分析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比较,两者定量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具有可比性。所建方法的显著优点为分析时间缩短一半,可作为生姜中姜酚类物质的高效快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 质谱 生姜 姜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冷却通道内超临界流动中的布雷斯悖论研究
12
作者 邹浚波 刘朝阳 +2 位作者 李昕 张锦成 吴晓萌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8,共9页
基于碳氢燃料的再生冷却系统是突破超燃冲压发动机长时间可靠运行的关键,加工误差可能导致的局部连通会改变系统流量分配,进而容易造成结构破坏。现有研究发现特定工况下微型网络通道内会发生流动的布雷斯悖论现象,即通道网络局部连通... 基于碳氢燃料的再生冷却系统是突破超燃冲压发动机长时间可靠运行的关键,加工误差可能导致的局部连通会改变系统流量分配,进而容易造成结构破坏。现有研究发现特定工况下微型网络通道内会发生流动的布雷斯悖论现象,即通道网络局部连通时系统流量反而低于不连通情况。本文重点探究宏观尺度条件下局部连接通道网络内是否会发生布雷斯悖论,关注该现象发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研究系统流量变化对热防护系统换热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数值模拟方法,证明了布雷斯悖论现象的存在,即特定工况下连接通道开启状态的H型通道总流量反而小于连接通道关闭状态下的总流量。然后考虑障碍物位置、大小、连通位置以及宽度等因素,对比分析了仿真结果与平行冷却通道的系统流量大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布雷斯悖论现象发生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冷却通道 布雷斯悖论 超临界流体 对流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乳液中α,β-不饱和醛
13
作者 王曙 魏世肖 +2 位作者 张浩 孙尚德 毕艳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313,共11页
为有效提高乳液中α,β-不饱和醛的风险检测水平,本研究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SFC-MS/MS),建立高效、灵敏的同时测定乳液中8种α,β-不饱和醛的检测方法。通过对SF... 为有效提高乳液中α,β-不饱和醛的风险检测水平,本研究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SFC-MS/MS),建立高效、灵敏的同时测定乳液中8种α,β-不饱和醛的检测方法。通过对SFC-MS/MS参数和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超临界CO_(2)流体和乙腈作为流动相,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4 min内便可实现对8种α,β-不饱和醛的同时检测,且α,β-不饱和醛在各自样品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均低于1.8μg/kg,加标回收率为85.8%~106.7%,测定准确度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7.86%。优化后的前处理条件为2,4-二硝基苯肼添加量1.25 mg、衍生化时间30 min、乙腈提取4次,二氯甲烷复提3次。此外,利用建立的方法评价了3种多酚型抗氧化剂——水溶性没食子酸、水油两亲型没食子酸丙酯以及水油不溶的槲皮素对亚麻籽油水包油乳液贮藏过程中α,β-不饱和醛的减控作用,发现乳液贮藏过程中α,β-不饱和醛快速积累,主要为丙二醛、4-羟基-2-己烯醛和4-羟基-2-壬烯醛,且3种抗氧化剂对α,β-不饱和醛具有显著减控作用,效果最强的为没食子酸丙酯。本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高效、环境友好,可用于对乳液食品体系加工、贮藏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α,β-不饱和醛进行灵敏、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 乳液 亚麻籽油 油脂氧化 α β-不饱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边界条件下超临界流体层流边界层相似解
14
作者 李桢 杨瑞 +1 位作者 赵玉新 汪元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燃烧室和尾喷管内的高温燃气使再生冷却通道中的流体达到超临界状态,即在对流边界条件下形成超临界流体边界层,但其基本特性尚未明晰。为此,本文通过相似性解法计算了具有对流边界条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平...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燃烧室和尾喷管内的高温燃气使再生冷却通道中的流体达到超临界状态,即在对流边界条件下形成超临界流体边界层,但其基本特性尚未明晰。为此,本文通过相似性解法计算了具有对流边界条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平板层流边界层,来流压力为8 MPa。文中定义了热对流系数Mθ和局部对流换热常数c,它们分别与平板下表面热流体的温度及对流换热系数呈正相关,并分析了Mθ和c对边界层速度及温度剖面的影响。当c极小时,该问题可退化为绝热壁工况;相反,当c足够大时,它的表征类似于等温壁工况。随着Mθ和c的增大,壁面热流也增大;若来流温度为亚临界,此时边界层将出现跨临界机制,使壁面努塞尔数加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对流边界条件 层流边界层 相似解 壁面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流体色谱-高分辨质谱的烟叶农药残留筛查
15
作者 周妍 罗辰 +3 位作者 吴达 王先颖 李俊杰 戚大伟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3-1272,共10页
建立了一种用于烟叶农残筛查的超临界流体色谱-高分辨质谱(SFC-HRMS)联用方法,系统考察了SFC柱类型、改性剂组成、补偿泵流速等关键色谱参数,HRMS检测采用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以获取农残的母离子、同位素峰及子离子的精确质量数和丰度比... 建立了一种用于烟叶农残筛查的超临界流体色谱-高分辨质谱(SFC-HRMS)联用方法,系统考察了SFC柱类型、改性剂组成、补偿泵流速等关键色谱参数,HRMS检测采用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以获取农残的母离子、同位素峰及子离子的精确质量数和丰度比。通过对60种农药残留进行空白基质加标实验,考察了方法的筛查能力和定量下限。当回收率在70%~120%范围时,53种农残的定量下限低至10μg/kg,1种农药的定量下限为25μg/kg,满足中国烟草总公司对烟叶农残最大残留限量管控的检测需求。所建方法的定量检测能力与反相色谱-高分辨质谱(RPLC-HRMS)联用法整体差别不大,但对部分农残的分离效果优于RPLC,可用于烟草及烟草制品中农残的快速筛查及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农药残留 超临界流体色谱 高分辨质谱 数据非依赖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梯度结构的微孔热塑性聚氨酯及其性能
16
作者 陈弋翀 贾星雨 +5 位作者 钟文宇 施俞晖 彭瑶 孙嘉阳 胡冬冬 赵玲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7-908,共12页
具有梯度结构的发泡材料因创新结构设计和潜在多功能性受广泛研究。本工作以热塑性聚氨酯(TPU)为研究对象,通过一次升温发泡与二次卸压发泡制备了具有梯度泡孔结构的高倍率TPU发泡材料,并且探究了发泡条件影响机制。微观形貌表征显示,... 具有梯度结构的发泡材料因创新结构设计和潜在多功能性受广泛研究。本工作以热塑性聚氨酯(TPU)为研究对象,通过一次升温发泡与二次卸压发泡制备了具有梯度泡孔结构的高倍率TPU发泡材料,并且探究了发泡条件影响机制。微观形貌表征显示,当发泡时间较短时,因基体中存在的温度梯度,可制得两侧孔径大、中间孔径小的梯度发泡材料,延长发泡时间则因温差降低制备出均匀发泡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均匀发泡材料,梯度发泡材料能量损失系数略高,但两者的相对差值随着发泡倍率的增高而降低,且具有更高的回弹率和更低的硬度,展现出高发泡倍率下优异的缓冲性能和回弹性。这为优化TPU发泡材料制备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对TPU实现高性能、轻量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发泡 泡孔结构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超临界流体 力学性能 聚合物加工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的二氧化碳射流冷却的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模拟
17
作者 赵雅甜 何凯 +2 位作者 赵泓越 范时源 刘宏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65-2476,共12页
以超临界压力的二氧化碳(CO_(2))为冷却工质,建立高压釜内一体化高热流芯片射流冲击冷却数值模型,进行三维射流与芯片内部固体区域共轭传热耦合计算。通过查表法和双线性插值法获取超临界压力的二氧化碳临界点附近的准确物性,探究超临... 以超临界压力的二氧化碳(CO_(2))为冷却工质,建立高压釜内一体化高热流芯片射流冲击冷却数值模型,进行三维射流与芯片内部固体区域共轭传热耦合计算。通过查表法和双线性插值法获取超临界压力的二氧化碳临界点附近的准确物性,探究超临界压力流体在其准临界点附近剧烈变化的物性参数对射流冷却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揭示不同湍流模型与数值格式对超临界压力流体射流冷却的预测精度。通过与N_(2)射流进行对比,验证超临界压力的CO_(2)冷却性能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压力的CO_(2)射流在冷却过程中,会因温度跨越临界点致使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急剧上升,从而在芯片表面附近形成大的比热容层,增强超临界压力的CO_(2)射流的冷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冷却 传热特性 超临界压力流体 二氧化碳 物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介质汽化器超临界传热试验技术研究
18
作者 周兵 陈永东 +1 位作者 王严冬 倪利刚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24,共8页
针对中间介质汽化器(IFV)热力设计方法验证支撑不足和IFV传热试验技术研究不充分的现状,试制了具有完整结构的IFV测试样机,开发出IFV超临界汽化传热性能测试系统,并以液氮为工作介质,开展实验室条件下IFV超临界传热与流动性能试验。结... 针对中间介质汽化器(IFV)热力设计方法验证支撑不足和IFV传热试验技术研究不充分的现状,试制了具有完整结构的IFV测试样机,开发出IFV超临界汽化传热性能测试系统,并以液氮为工作介质,开展实验室条件下IFV超临界传热与流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气相温度测点均方根偏差在1℃范围,液相测点均方根偏差在0.1℃范围,系统测点温度均匀性良好;冷热两侧工作介质热平衡误差在5%范围内,试验样机和测试系统设计合理;针对IFV沸腾传热,在小壁温过热度条件下,采用Cooper准则式较为冒进,试验条件下推荐使用Mostinsk准则式,并按10%余量进行设计,经修正的传热系数计算值和试验测算值误差小于5%;试验条件下,冷凝平均换热系数实测值较基于分段计算的计算值低20%左右;同时,分析了中间介质冷凝削弱的原因,从结构、传热设计及调试安装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研究结果可为IFV超临界传热设计提供试验和验证技术支撑,为IFV产品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介质汽化器 超临界 传热 测试系统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肪酸同位素技术的秦俑彩绘胶结材料研究
19
作者 马颖 赵楹 +3 位作者 张尚欣 褚涵宇 朱思红 付倩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本研究尝试对秦始皇帝陵二号坑出土陶俑彩绘残块中的有机胶结材料具体来源进行判别。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彩绘颜料层中提取到的有机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及其氧化产物。在此基础上,结合脂肪酸同位... 本研究尝试对秦始皇帝陵二号坑出土陶俑彩绘残块中的有机胶结材料具体来源进行判别。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彩绘颜料层中提取到的有机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及其氧化产物。在此基础上,结合脂肪酸同位素分析技术,获取了提取物中的硬脂酸和棕榈酸的碳同位素比值,其结果指向反刍类动物来源。进一步结合文献资料,推测秦俑应采用了牛胶作为彩绘颜料的胶结剂。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引入不同萃取方式,即超临界流体萃取和传统总脂质提取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提取效果对比。结果显示与传统萃取法相比,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效率更高,提取到的组分更为丰富。因其具有流程精简、耗时短、化学污染少等优点,可能对珍贵考古样品的提取更具有优势。脂肪酸同位素分析技术在秦俑彩绘胶结材料中的成功应用,表明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未来考古有机残留物的研究中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 彩绘胶结材料 超临界流体萃取 脂肪酸同位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场与超临界流体挤出的PBAT/EG及性能
20
作者 朱金萍 刘海 +6 位作者 梁永岳 黄泓睿 徐涛 肖书平 王琼瑶 徐百平 谈灵操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6,共8页
碳基填料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虽因卓越的导热导电性能备受关注,但其实际应用仍受分散性难题限制。为了解决此难题,采用基于混沌场的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结合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设备原位剥离膨胀石墨(EG)制备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碳基填料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虽因卓越的导热导电性能备受关注,但其实际应用仍受分散性难题限制。为了解决此难题,采用基于混沌场的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结合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设备原位剥离膨胀石墨(EG)制备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EG复合材料,通过微观形貌、导热性能、介电性能等测试分析,研究了注气压力对EG的剥离、分散分布及PBAT/EG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气压力的升高能提升EG的原位剥离和分散分布效果,从而提升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当注气压力达到12 MPa时,热导率达到0.70 W/(m·K),与4 MPa时相比,提高了27.27%,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为345.01 F/m和2.68,与4 MPa时相比,分别提高了484.56%和1240%,同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升了7.19%和90.47%。本研究为制备具有较好EG剥离分散效果的功能复合材料提供一种创新的成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 超临界流体 注气压力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膨胀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