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法测定生姜中4种姜酚类物质
1
作者 娄凤华 黄国培 +2 位作者 杨军 田弋夫 余德顺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3-918,共6页
该研究建立了快速测定生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醇的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SFC-MS)方法。使用HSS C_(18)SB(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0.2%(体积分数)甲酸甲醇为改性剂,与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混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 该研究建立了快速测定生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醇的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SFC-MS)方法。使用HSS C_(18)SB(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0.2%(体积分数)甲酸甲醇为改性剂,与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混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背压为13.79 MPa(2000 psi),进样量为1μL,流速为1 mL/min,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对目标物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在17 min内完成分析,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检出限为0.05~0.08μg/mL,定量下限为0.5~0.8μ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4.1%~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47%~3.5%,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采用SFC-MS法对生姜样品进行分析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比较,两者定量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具有可比性。所建方法的显著优点为分析时间缩短一半,可作为生姜中姜酚类物质的高效快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 质谱 生姜 姜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乳液中α,β-不饱和醛
2
作者 王曙 魏世肖 +2 位作者 张浩 孙尚德 毕艳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313,共11页
为有效提高乳液中α,β-不饱和醛的风险检测水平,本研究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SFC-MS/MS),建立高效、灵敏的同时测定乳液中8种α,β-不饱和醛的检测方法。通过对SF... 为有效提高乳液中α,β-不饱和醛的风险检测水平,本研究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SFC-MS/MS),建立高效、灵敏的同时测定乳液中8种α,β-不饱和醛的检测方法。通过对SFC-MS/MS参数和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超临界CO_(2)流体和乙腈作为流动相,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4 min内便可实现对8种α,β-不饱和醛的同时检测,且α,β-不饱和醛在各自样品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均低于1.8μg/kg,加标回收率为85.8%~106.7%,测定准确度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7.86%。优化后的前处理条件为2,4-二硝基苯肼添加量1.25 mg、衍生化时间30 min、乙腈提取4次,二氯甲烷复提3次。此外,利用建立的方法评价了3种多酚型抗氧化剂——水溶性没食子酸、水油两亲型没食子酸丙酯以及水油不溶的槲皮素对亚麻籽油水包油乳液贮藏过程中α,β-不饱和醛的减控作用,发现乳液贮藏过程中α,β-不饱和醛快速积累,主要为丙二醛、4-羟基-2-己烯醛和4-羟基-2-壬烯醛,且3种抗氧化剂对α,β-不饱和醛具有显著减控作用,效果最强的为没食子酸丙酯。本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高效、环境友好,可用于对乳液食品体系加工、贮藏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α,β-不饱和醛进行灵敏、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 乳液 亚麻籽油 油脂氧化 α β-不饱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流体色谱-高分辨质谱的烟叶农药残留筛查
3
作者 周妍 罗辰 +3 位作者 吴达 王先颖 李俊杰 戚大伟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3-1272,共10页
建立了一种用于烟叶农残筛查的超临界流体色谱-高分辨质谱(SFC-HRMS)联用方法,系统考察了SFC柱类型、改性剂组成、补偿泵流速等关键色谱参数,HRMS检测采用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以获取农残的母离子、同位素峰及子离子的精确质量数和丰度比... 建立了一种用于烟叶农残筛查的超临界流体色谱-高分辨质谱(SFC-HRMS)联用方法,系统考察了SFC柱类型、改性剂组成、补偿泵流速等关键色谱参数,HRMS检测采用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以获取农残的母离子、同位素峰及子离子的精确质量数和丰度比。通过对60种农药残留进行空白基质加标实验,考察了方法的筛查能力和定量下限。当回收率在70%~120%范围时,53种农残的定量下限低至10μg/kg,1种农药的定量下限为25μg/kg,满足中国烟草总公司对烟叶农残最大残留限量管控的检测需求。所建方法的定量检测能力与反相色谱-高分辨质谱(RPLC-HRMS)联用法整体差别不大,但对部分农残的分离效果优于RPLC,可用于烟草及烟草制品中农残的快速筛查及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农药残留 超临界流体色谱 高分辨质谱 数据非依赖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中华草龟蛋油脂工艺优化
4
作者 刘凤英 邓爱华 +2 位作者 陈信初 杨明毅 杨祺福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6期55-59,共5页
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酶法辅助超临界CO_(2)萃取中华草龟蛋油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萃取的油脂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酶添加量6%,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试验,平均得率为(20.24&... 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酶法辅助超临界CO_(2)萃取中华草龟蛋油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萃取的油脂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酶添加量6%,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试验,平均得率为(20.24±0.07)%;经GC-MS分析中华草龟蛋油脂中有19种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棕榈油酸、油酸、反油酸等,占比高达55.51%;多不饱和脂肪酸有花生四烯酸、亚油酸等,占比16.05%。试验结果为中华草龟蛋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龟蛋 超临界流体萃取 响应面试验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萃取结合分子蒸馏纯化生姜精油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家刚 杨松 +3 位作者 伍玉菡 朱倩 杜京京 江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1,共8页
为研究超临界萃取结合分子蒸馏纯化生姜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鉴定生姜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以舒城黄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CO_(2)fluid extraction,SFE)生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 为研究超临界萃取结合分子蒸馏纯化生姜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鉴定生姜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以舒城黄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CO_(2)fluid extraction,SFE)生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分子蒸馏(molecular distillation,MD)温度对分离纯化生姜精油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生姜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结合分子蒸馏(SFE-MD)纯化生姜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4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 h、分子蒸馏温度80℃,在此条件下,生姜精油的综合得率为2.53%,显著高于水蒸气蒸馏精油得率0.96%(P<0.05)。挥发性成分分析显示,α-姜烯、β-倍半水芹烯、β-红没药烯是生姜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百分含量达70%以上,其中α-姜烯百分含量为42.13%,高于水蒸气蒸馏生姜精油α-姜烯百分含量40.59%。该方法绿色环保,萃取率高,精油品质好,为生姜精油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精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 分子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中脂肪酸在储藏过程中的稳定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劳邦盛 盛国英 +4 位作者 傅家谟 闻克威 张干 闵育顺 李可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及GC MS分析了新冷冻干燥及保存 1 5d ,30d ,45d ,60d ,75d ,90d后的鲜牡蛎粉中的 2 3种脂肪酸组分的质量分数。发现在存放过程中牡蛎脂肪酸的稳定性与其不饱和度有关 ;不饱和度越高 ,脂肪酸越易被氧化 ,其中多...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及GC MS分析了新冷冻干燥及保存 1 5d ,30d ,45d ,60d ,75d ,90d后的鲜牡蛎粉中的 2 3种脂肪酸组分的质量分数。发现在存放过程中牡蛎脂肪酸的稳定性与其不饱和度有关 ;不饱和度越高 ,脂肪酸越易被氧化 ,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是逐渐进行的 ,没有特定的稳定期。放置 90d后 ,牡蛎脂肪酸中脑黄金EPA的质量分数由原来的 1 6 94%降至 5 43% ,DHA由 9 2 5%降至 2 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励 脂肪酸 氧化 稳定性 储藏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柚子叶、花精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刚军 李海泉 +2 位作者 徐荣 高世德 刘昌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195,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柚子叶、花中的精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柚子叶精油中分离出61个色谱峰,鉴定出39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相对含...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柚子叶、花中的精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柚子叶精油中分离出61个色谱峰,鉴定出39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相对含量的90.05%。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匙叶桉油烯醇(21.36%),石竹烯氧化物(17.16%),β-石竹烯(8.40%),α-石竹烯(2.07%),异芳萜烯氧化物(2.01%)等。从柚子花精油中分离出42个色谱峰,鉴定出27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相对含量的89.31%。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金合欢醇(19.02%)、橙花叔醇(18.24%),龙脑(6.60%),芳樟醇(4.03%),橙花醇(2.57%)等。柚子叶与柚子花精油共同鉴定出的化合物有橙花醇、香叶醇、香叶酸、β-石竹烯等12种,其相对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叶 柚子花 超临界CO2萃取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鸡腿菇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双石 兰蓉 +2 位作者 张晓辉 马越 陈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0-243,共4页
运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鸡腿菇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等因素对鸡腿菇挥发性风味成分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0MPa、分离温度25℃、... 运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鸡腿菇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等因素对鸡腿菇挥发性风味成分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0MPa、分离温度25℃、分离压力8MPa。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萃取物,鉴定出25种主要成分,其中亚油酸(52.67%)、硬脂酸(27.77%)和棕榈酸(13.66%)是构成鸡腿菇风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 挥发性风味成分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穗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邱琴 凌建亚 +3 位作者 丁玉萍 常宏文 王江 刘廷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650,共5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荆芥穗中提取挥发油。采用SE-54毛细管柱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色谱条件:SE-54毛细管柱(30m×0.25mm i.d.,0.25μ...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荆芥穗中提取挥发油。采用SE-54毛细管柱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色谱条件:SE-54毛细管柱(30m×0.25mm i.d.,0.25μm),柱温50℃(3m in)5℃/m in180℃(2m in)10℃/m in260℃(50m in);分流进样,分流比1∶50;进样口温度280℃。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4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薄荷酮、亚油酸氯化物等;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薄荷酮、柠檬烯等。超临界法较水蒸气法更加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 荆芥穗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桐子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物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洪涛 欧阳五庆 +2 位作者 石云峰 佘定平 王嗣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73-1875,共3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 S)对梧桐子中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N IST质谱数据库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0种物质,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类和酯类,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83.37%.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梧桐子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姜油树脂中的挥发性及非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7
11
作者 战琨友 王超 +1 位作者 徐坤 尹洪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用超临界CO2萃取生姜根茎中的姜油树脂,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从姜油树脂中分析出77种化合物,其中挥发油成分50种,主要是α-姜烯(22.29%)、β-倍半水芹烯(8.58%)、α-法尼烯(3.93%)、β-没药烯(3.87%)和α-姜黄... 用超临界CO2萃取生姜根茎中的姜油树脂,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从姜油树脂中分析出77种化合物,其中挥发油成分50种,主要是α-姜烯(22.29%)、β-倍半水芹烯(8.58%)、α-法尼烯(3.93%)、β-没药烯(3.87%)和α-姜黄烯(2.63%)等倍半萜类化合物;姜辣素成分27种,主要成分为6-姜酚(9.38%)、6-姜烯酚(7.59%)和分析过程中由姜酚类或姜烯酚类化合物受热分解而形成的姜油酮(9.24%)。在姜辣素成分中,6-异姜酚、(Z)-10-异姜烯酚和(E)-10-异姜烯酚3种化合物是新发现的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实验中对这3种新化合物进行了质谱裂解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姜油树脂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测定玩具中15种致敏芳香化合物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郑琳 林力 +4 位作者 曹国洲 王谦 金献忠 卫碧文 曹良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6,共6页
该文以欧盟新玩具指令中限用或禁用的15种致敏芳香化合物为研究目标,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压力、温度、夹带剂等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玩具中15种致敏芳香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最佳萃取... 该文以欧盟新玩具指令中限用或禁用的15种致敏芳香化合物为研究目标,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压力、温度、夹带剂等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玩具中15种致敏芳香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0℃,压力300 bar,二氧化碳流速30g/min,夹带剂甲醇含量3%,动态萃取30 min,静态萃取30 min.萃取物经DB-17MS色谱柱分离后,采用质谱仪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15种化合物在0.02~60 μg/mL范围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 2~0.9999,检出限(S/N=10)为0.02~0.09 μg/mL.该法检测聚丙烯(PP)、聚乙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的回收率分别为79.6%~114.5%、75.0%~118.9%、72.7%~114.9%,相对标准偏差为3.2%~11.0%、0.6%~11.6%、3.5%~11.0%.建立的方法灵敏、环保,可用于玩具中致敏芳香化合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 气质联用仪 致敏芳香化合物 玩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糯米香茶中的挥发油 被引量:20
13
作者 谭乐和 尹桂豪 +1 位作者 章程辉 刘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530-534,共5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糯米香茶(Teucrium manghuaense)叶片的挥发性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其中的43种挥发性化合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角鲨烯(39.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糯米香茶(Teucrium manghuaense)叶片的挥发性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其中的43种挥发性化合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角鲨烯(39.4%)、亚麻酸(20.5%)、丁香酚(14.7%)、叶绿醇(7.89%)、棕榈酸(4.81%)、γ-衣兰油烯(3.36%)和4-(4,5-二甲基苯基)-哌啶(1.29%)等。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糯米香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香茶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和GC-MS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夏雪娟 冉春霞 +4 位作者 李冠楠 夏季 罗东升 郑炯 阚建全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71,共6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重庆产速生金桂和朱砂丹桂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差异。从金桂和丹桂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和34种化合物,其中有17种共有组分,36种非共有组分。醇类及其氧化物是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主要成...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重庆产速生金桂和朱砂丹桂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差异。从金桂和丹桂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和34种化合物,其中有17种共有组分,36种非共有组分。醇类及其氧化物是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占2种桂花挥发油百分含量的82.36%和87.88%。其次为酮类,分别占2种挥发油的11.06%和5.78%。金桂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对羟基苯乙醇(27.02%)、(E)-呋喃芳樟醇氧化物(26.46%)和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5.06%)。丹桂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51.02%)、对羟基苯乙醇(14.95%)和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0.70%)。与朱砂丹桂相比,速生金桂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蜜桔果皮精油组分与CO_2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夏湘 赵良忠 +1 位作者 谭宝秀 肖嘉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226,共5页
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分别为20MPa、1h、30℃;30MPa、1h、30℃;30MPa、1h、40℃三组工艺条件,用CO2超临界萃取法(SFE)提取蜜桔果皮精油,将精油和色素进行分离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 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分别为20MPa、1h、30℃;30MPa、1h、30℃;30MPa、1h、40℃三组工艺条件,用CO2超临界萃取法(SFE)提取蜜桔果皮精油,将精油和色素进行分离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0MPa、1h、30℃条件提取的精油样品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采用30MPa、1.5h、30℃;30MPa、1h、40℃条件提取的样品均鉴定出21种化学成分;同时,精油的化学成分与CO2超临界萃取法的提取条件具有相关性,提高萃取温度可以大大提高精油中β-蒎烯和橙花醇的含量,提高萃取压力可以提高精油中白菖油萜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精油 GC-MS SFE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砂糖桔叶挥发油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梁健钦 杨焕琪 +2 位作者 熊万娜 李耀华 甄汉深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29,34,共3页
研究砂糖桔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砂糖桔叶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砂糖桔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1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图... 研究砂糖桔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砂糖桔叶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砂糖桔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1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图峰面积的86.23%,含量最高的是α-崖柏烯(38.52%)、α-榄香烯(1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糖桔叶 挥发油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胁迫程度下烤烟叶片钾含量的光谱响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梦竹 叶红朝 +2 位作者 王惠 贾方方 刘国顺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2,共7页
【目的】精准、快速、无损监测烤烟叶片钾素营养水平。【方法】设计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渍水胁迫试验,以K326、中烟100为供试品种,探索不同水分胁迫程度下烤烟叶片钾含量与光谱信息的变化规律,筛选烟叶钾含量的敏感光谱特征变量及光谱参数... 【目的】精准、快速、无损监测烤烟叶片钾素营养水平。【方法】设计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渍水胁迫试验,以K326、中烟100为供试品种,探索不同水分胁迫程度下烤烟叶片钾含量与光谱信息的变化规律,筛选烟叶钾含量的敏感光谱特征变量及光谱参数,构建烟叶钾含量预测模型。【结果】(1)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在近红外光区,烤烟叶片钾含量和叶片光谱反射率的值在伸根期均表现为升高趋势,在旺长期与成熟期表现为降低趋势。(2)以利用本文筛选出的8个最佳敏感光谱指数(mSR705、SDr、DVI、MSAVI2、λg、Dr、NDSI(2275,1875)、RDVI)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效果最好,模型决定系数R2=0.9336,RMSE(均方根误差)为0.1348。【结论】可利用光谱参数构建烤烟钾含量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稳定、精度较好。可为实时精准监测烤烟叶片钾含量,及时了解土壤水分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叶片 水分胁迫 光谱特征变量 光谱参数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芦蒿挥发油的正交试验及GC-MS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呈雷 黄丽霞 +1 位作者 陈彦 贾晓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确定芦蒿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条件,并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芦蒿挥发油的正交试验,研究其萃取工艺条件,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夹带剂用量对挥发油收率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 目的:确定芦蒿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条件,并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芦蒿挥发油的正交试验,研究其萃取工艺条件,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夹带剂用量对挥发油收率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芦蒿中挥发油的最佳条件: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h,夹带剂用量1.5ml/g,在最佳条件下芦蒿挥发油的收率为3.1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芦蒿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5个峰,确定了其中的37种化合物,经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3.12%。主要成分蓝香油薁具有多种较强的生理活性。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芦蒿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蒿 超临界CO2萃取 GC-MS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兰花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峻松 姚二民 +1 位作者 王建民 徐如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2-424,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从树兰花中提取挥发油,得油率为2.64%。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 S)对树兰花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出54种组分,确认了其中的48种成分,其中有18种萜烯类化合物和12种酯类物质等成分,如α-蛇麻烯、...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从树兰花中提取挥发油,得油率为2.64%。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 S)对树兰花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出54种组分,确认了其中的48种成分,其中有18种萜烯类化合物和12种酯类物质等成分,如α-蛇麻烯、亚麻酸乙酯、大根香叶烯-D、β-榄香烯、古巴烯、石竹烯、茉莉酮酸甲酯、β-蛇麻烯-7-醇和棕榈酸乙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树兰花 挥发油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挥发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在烟草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龙 肜霖 +3 位作者 朱巍 邵兴伟 吴昭 陈一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492-4495,共4页
为了开发新的天然烟用香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挥发油的工艺,用GC-MS分析了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并以该挥发油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缬草挥发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 为了开发新的天然烟用香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挥发油的工艺,用GC-MS分析了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并以该挥发油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缬草挥发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时间2 h、CO2流量30 L/h,分离釜压力和温度分别为8 MPa和40℃;缬草挥发油共鉴定出50种成分,主要有乙酸龙脑酯、莰烯、α-蒎烯、β-蒎烯、乙酸桃金娘烯酯等;卷烟加香评价结果表明,缬草挥发油在丰富烟香、增加膏香和木香、柔和烟气、掩盖杂气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香味成分 卷烟加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