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调峰时水冷壁流动不稳定特性计算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维腾 郭泽瑞 +1 位作者 韩磊 杨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92,共11页
针对深度调峰时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道内的汽液两相流动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工况的频域法数学模型。通过对质量、能量、动量方程进行小扰动线性化后经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了用于描述管道内汽液流体流动稳定性的传递函... 针对深度调峰时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道内的汽液两相流动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工况的频域法数学模型。通过对质量、能量、动量方程进行小扰动线性化后经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了用于描述管道内汽液流体流动稳定性的传递函数,通过图解奈奎斯特图的方法判断管内工质流动的稳定性。然后,通过该模型计算了某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段的不稳定边界并研究了不同参数对流动不稳定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选回路在20%和50%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负荷发生流动不稳定时,热负荷分别为76.09 kW·m^(-2)和113.52 kW·m^(-2),水冷壁管道流动稳定且安全;入口过冷度对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呈非单值性;增大质量流速使流体的进口和出口密度差减小,有利于流动的稳定;增大入口节流系数,可以抑制入口处流量的脉动,有利于流动的稳定;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改变管段倾斜角度会对流动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调峰 流动不稳定性 频域法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压火调峰试验研究
2
作者 佟博恒 李玉 +8 位作者 马乐乐 许永伟 赵彬彬 杨军 杨雪婷 李金晶 程亮 黄中 吕俊复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0,共9页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具有热惯性大、蓄热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实现近零出力的压火调峰。然而,目前业内对于大型CFB机组压火调峰相关试验研究较少,缺乏压火调峰期间关键参数变化和相关控制策略的研究。对此,以某3...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具有热惯性大、蓄热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实现近零出力的压火调峰。然而,目前业内对于大型CFB机组压火调峰相关试验研究较少,缺乏压火调峰期间关键参数变化和相关控制策略的研究。对此,以某350 MW超临界CFB锅炉为对象,完成了压火调峰试验,研究了机组压火期间重要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锅炉给水流量和汽轮机综合阀位控制策略优化方案,旨在保障机组运行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压火调峰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超临界CFB机组可以实现85 min机组负荷5~8 MW的压火调峰;试验期间锅炉全程维持干态运行,主、再热蒸汽温度从566.0、553.0℃下降至482.0、472.0℃,平均下降速率为0.99、0.95℃/min;锅炉平均床温从875.8℃下降至730.9℃,平均下降速率为1.70℃/min;试验过程中,高压缸排汽温度最高为380.0℃,调节级蒸汽温度高于内缸内壁温度,锅炉水冷壁及水冷中隔墙出口壁温偏差随压火时间逐渐减小,最高为97.5℃。研究结果证明了超临界CFB机组小时级压火调峰的可行性,可为同类型机组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锅炉 压火调峰 干态运行 床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煤电机组启停调峰试验
3
作者 宋海峰 王君峰 +6 位作者 安仲红 兰文祥 常健 郭金亮 郎丽萍 柯希玮 吕俊复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70,共8页
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煤电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挖掘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煤发电机组的启停调峰能力,以某350 MW超临界CFB机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压火热备与快速启停的试验... 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煤电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挖掘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煤发电机组的启停调峰能力,以某350 MW超临界CFB机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压火热备与快速启停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FB机组在压火时能够快速达到近零负荷(平均负荷变化率接近10%Pe/min),之后维持热备状态达108 min。压火后,锅炉迅速转入湿态运行,主蒸汽压力以0.13 MPa/min的速度快速下降。通过合理控制给水流量,水冷壁和水冷屏工质温度及壁温均保持稳定。残炭燃烧释放热量使压火期间床温下降缓慢,同时为扬火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扬火阶段,机组能够迅速启动,NO_(x)排放质量浓度瞬时峰值达101 mg/m^(3),但小时均值稳定在50 mg/m^(3)以下。在整个试验期间,SO_(2)排放质量浓度始终低于35 mg/m^(3),污染物满足超低排放要求。汽轮机和发电机在压火热备及启停期间的各项参数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主蒸汽压力下降速度过快和主蒸汽温度过热度较低是限制本次试验压火时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更高参数的超(超)临界CFB机组启停调峰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锅炉 调峰 压火热备 快速启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主燃料跳闸及锅炉跳闸动态特性仿真
4
作者 李果 陶翔宇 +7 位作者 张宗龙 杨晨 邓启刚 聂立 何维 李维成 鲁佳易 巩李明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103,共10页
为研究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在触发主燃料跳闸(main fuel trip,MFT)和锅炉跳闸(boiler trip,BT)时的动态特性,在Apros仿真平台上建立了660 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仿真模型,分别在100%BMCR(boiler m... 为研究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在触发主燃料跳闸(main fuel trip,MFT)和锅炉跳闸(boiler trip,BT)时的动态特性,在Apros仿真平台上建立了660 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仿真模型,分别在100%BMCR(boiler maximum continuous rating)、75%THA(turbine heat acceptance)和50%THA工况下燃煤时对MFT和BT进行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在50%THA工况下,锅炉触发MFT与BT后汽水分离器很快由干态转为湿态运行,MFT、BT复位后逐渐由湿态转为干态运行。频繁干、湿态转换会增大汽水分离器热应力,影响设备寿命与安全,应避免在低负荷下触发锅炉MFT与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锅炉 主燃料跳闸 锅炉跳闸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研发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吕俊复 王君峰 +5 位作者 姜孝国 鲁佳易 罗勇军 李文凯 张守玉 柯希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883-6899,I0014,共18页
随着技术进步和对节能减排需求的提升,更先进的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技术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该文探讨了超超临界CFB锅炉技术的设计理念,包括流态化燃烧、水动力系统、污染物控制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和对节能减排需求的提升,更先进的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技术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该文探讨了超超临界CFB锅炉技术的设计理念,包括流态化燃烧、水动力系统、污染物控制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分析大尺寸炉膛内流态化燃烧的均匀性和燃尽性问题,探讨了不同炉型燃烧系统设计;研究超超临界压力下低质量流速垂直管圈水动力系统的设计方案;提出在大截面和高炉膛条件下污染物控制的设计思路;通过对锅炉燃烧技术、热力系统及辅助系统的耦合特性分析,指出燃烧侧与蒸汽侧系统设计的优化方向。基于对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超临界CFB锅炉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多种超超临界CFB技术方案,多个采用不同技术方案的项目已进入到工程应用阶段,其中可靠、灵活、清洁和高效是设计中的关键考量。期望这些多样化的超超临界CFB技术路线能够在未来发展中展现出灵活性和低碳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锅炉 流态优化 水动力 深度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吸热偏差计算及深度调峰水动力特性 被引量:9
6
作者 张西容 宋园园 +3 位作者 周妍君 吕俊复 黄中 杨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047-6056,I0017,共11页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深度调峰过程中受热负荷及质量流速变化的影响容易出现管壁拉裂、超温爆管等安全问题,故有必要对锅炉深度调峰负荷时热偏差系数、水动力特性进行计算研究。该文根据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及水冷屏结构,建立...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深度调峰过程中受热负荷及质量流速变化的影响容易出现管壁拉裂、超温爆管等安全问题,故有必要对锅炉深度调峰负荷时热偏差系数、水动力特性进行计算研究。该文根据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及水冷屏结构,建立水动力计算数学模型并运用实炉测量数据计算实炉热偏差系数,对310及110MW负荷实炉热偏差系数进行计算,并采用110MW负荷实炉热偏差系数对120及70MW(深度调峰负荷)的水动力进行计算,将120MW负荷时的出口汽温计算结果与实炉测量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对70MW深度调峰负荷水动力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高低负荷时热偏差系数分布规律不同,在相近负荷时炉膛热偏差系数呈现出一致性,并且锅炉在70MW深度调峰负荷时,锅炉能安全稳定运行。深度调峰负荷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吸热偏差系数及水动力特性的计算研究,为现有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深度调峰优化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热偏差系数 深度调峰 水动力特性 实炉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对350 MW CFB锅炉深调运行特性影响
7
作者 王家兴 彭建升 +4 位作者 李凡 贺建平 杨天亮 董永胜 王帅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76,共9页
为解决超临界CFB锅炉超低负荷时流化安全性及NO_(x)超低排放,引入烟气再循环技术,以某电厂超临界350 MW CFB锅炉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循环半干法脱硫后烟气的再循环辅助调峰系统,基于运行实测数据,研究该锅炉在30%~60%负荷率下烟气再循环... 为解决超临界CFB锅炉超低负荷时流化安全性及NO_(x)超低排放,引入烟气再循环技术,以某电厂超临界350 MW CFB锅炉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循环半干法脱硫后烟气的再循环辅助调峰系统,基于运行实测数据,研究该锅炉在30%~60%负荷率下烟气再循环对平均床温、分离器入口温度、排烟温度、炉膛出口烟气NO_(x)、CO质量浓度、飞灰及底渣可燃物含量、汽水参数等运行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烟气再循环协同下,30%~60%负荷SNCR脱硝后NO_(x)最终排放小于50 mg/m^(3),30%负荷实现锅炉原始NO_(x)超低排放;床温降低15~22℃,炉膛出口烟温提高10~13℃,主再热汽温在558℃以上;随锅炉负荷降低,飞灰及底渣含碳量升高,CO质量浓度未见大幅增加;40%负荷炉膛二次风SNCR脱硝NO_(x)降幅约15 mg/m^(3);负荷上升/下降变化最小速率1.23%Pe;30%负荷及以上保持干态运行,水冷壁壁温最大偏差55℃,屏过及屏再最大壁温差分别55、47℃,均未出现壁温超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锅炉 深度调峰 烟气再循环 NO_(x)超低排放 锅炉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约型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开发 被引量:41
8
作者 吕俊复 张缦 +3 位作者 杨海瑞 刘青 刘志强 赵勇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1-747,共7页
分析了660 MW超超临界CFB锅炉的设计原则和依据,提出了简约型660 MW超超临界CFB锅炉方案。采用单布风,消除翻床现象;不设置外置式换热器,能够满足性能要求。前水冷壁采用锯齿形结构,在截面积不变的条件下扩大周界长度,确保一次上升水冷... 分析了660 MW超超临界CFB锅炉的设计原则和依据,提出了简约型660 MW超超临界CFB锅炉方案。采用单布风,消除翻床现象;不设置外置式换热器,能够满足性能要求。前水冷壁采用锯齿形结构,在截面积不变的条件下扩大周界长度,确保一次上升水冷壁的面积,炉膛高度仅为48.2 m;二次风在齿凹处给入,降低了二次风处炉膛实际深度,利于改善炉膛中心区的供氧。后墙水冷壁在两个分离器之间设置一个锯齿,将炉膛大体上分为4个单元,形成单元设计。根据目前的运行实践,随着分离器直径的增加,飞灰的中位径基本上没有上升趋势,说明分离器直径放大并不能引起分离效率的显著下降,因此布置4个直径为10.85 m的分离器是完全可行的。介绍了简约型660 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并对其性能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60MW 超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锅炉 设计 简约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程乐鸣 许霖杰 +7 位作者 夏云飞 王勤辉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聂立 周棋 苏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5520-5532,共13页
四川白马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研发在设计过程中,面临不少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双布风板大炉膛密相区颗粒混合问题、床料平衡与控制问题,高炉膛中气固浓度分布,二次风穿透问题... 四川白马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研发在设计过程中,面临不少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双布风板大炉膛密相区颗粒混合问题、床料平衡与控制问题,高炉膛中气固浓度分布,二次风穿透问题,悬吊受热面表面颗粒流动问题,六分离器循环回路物料平衡问题,炉膛水冷壁、中隔墙和悬吊受热面的热流分布规律,超临界水动力特性,回料系统受阻对炉膛运行的影响和水冷壁的防磨等。这些问题均是600 MW超临界CFB锅炉设计和运行中至关重要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该文主要介绍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开展的大量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及其主要结果。实炉的运行结果验证了研究结果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 600 MW 白马电厂 锅炉关键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燃烧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204
10
作者 岳光溪 吕俊复 +4 位作者 徐鹏 胡修奎 凌文 陈英 李建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共13页
中国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自1980年起步,经历了35年的努力掌握了先进的循环流化床设计理论,形成了从小容量的蒸汽锅炉到大型超临界发电锅炉的系列容量产品,控制了中国市场,并走向世界。面临国内复杂的煤种和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中国科技... 中国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自1980年起步,经历了35年的努力掌握了先进的循环流化床设计理论,形成了从小容量的蒸汽锅炉到大型超临界发电锅炉的系列容量产品,控制了中国市场,并走向世界。面临国内复杂的煤种和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中国科技人员和工程师突破了循环流化床流态设计的范围,形成了高可用率、低厂用电率的第二代循环流化床技术,并正在向超低排放的第三代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发展 超低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 被引量:79
11
作者 程乐鸣 周星龙 +5 位作者 郑成航 王勤辉 方梦祥 施正伦 骆仲泱 岑可法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7-826,共10页
概述了国内外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流派的技术特点,总结了开发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指出循环流化床的炉内热流特性使其比煤粉炉更适合与超临界循环进行技术结合... 概述了国内外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流派的技术特点,总结了开发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指出循环流化床的炉内热流特性使其比煤粉炉更适合与超临界循环进行技术结合,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趋势是大型化和超临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循环流化床锅炉 大型化 超临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m/54m高循环流化床床内流体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胡南 王巍 +2 位作者 姚宣 杨海瑞 吕俊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7-12,共6页
利用白马电厂300MW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现有的结构和设备,搭建提升管内径240mm,高度分别为38和54m的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研究提升管高度、系统物料量及流化风速对物料浓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风速... 利用白马电厂300MW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现有的结构和设备,搭建提升管内径240mm,高度分别为38和54m的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研究提升管高度、系统物料量及流化风速对物料浓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风速大于临界风速时,上部气固流动达到饱和携带状态,炉膛高度及床料量不会改变上部气固浓度和循环流率的大小。但高度增加后达到饱和空隙率的临界床料量增加。对于正在研发中的炉膛高度为54m的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该结果表明只需要适当增加系统床料量,就可以得到足够高的循环流率,满足炉膛上部和循环回路中受热面布置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超高炉膛 浓度分布 快速床 床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隔墙的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水动力特性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燕 李文凯 +3 位作者 吴玉新 杨海瑞 聂立 霍锁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5,共5页
对带隔墙的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进行水动力特性及方案选型研究。基于二分法对炉膛水冷壁进行水动力特性计算,得到了采用光管水冷壁加节流圈结构时各负荷下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及壁温参数。在100%锅炉最大连续工况时,水冷壁... 对带隔墙的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进行水动力特性及方案选型研究。基于二分法对炉膛水冷壁进行水动力特性计算,得到了采用光管水冷壁加节流圈结构时各负荷下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及壁温参数。在100%锅炉最大连续工况时,水冷壁工质质量流率低于1000kg/(m2?s)时可以保证出口温度在422℃以下,热偏差位于允许范围内。在75%与50%汽轮机验收工况负荷时水冷壁均未发生传热恶化现象。通过与内螺纹管布置方案计算结果比较,认为采用内螺纹管改善了壁温特性,但对热偏差的改善并没有明显效果。因此对于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光管水冷壁加节流圈结构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循环流化床 水冷壁 水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660MW超超临界环形炉膛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吕清刚 宋国良 +2 位作者 王东宇 王小芳 王海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22-3032,共11页
为了解决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与高参数化后带来的二次风穿透、受热面布置、多分离器优化布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矩形单炉膛与裤衩腿炉膛的环形炉膛结构,该炉型炉膛水冷壁的周界长度比常规矩形炉膛水冷壁周界长度增加30... 为了解决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与高参数化后带来的二次风穿透、受热面布置、多分离器优化布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矩形单炉膛与裤衩腿炉膛的环形炉膛结构,该炉型炉膛水冷壁的周界长度比常规矩形炉膛水冷壁周界长度增加30%-40%。基于冷态试验与数值计算分析,获得的环形炉膛优势炉型各循环回路间物料质量偏差不超过8%。结合炉型优化分析、炉内屏式受热面优化布置、炉型热力匹配特性及水动力安全性研究,提出了不带外置换热器、6个分离器并联H型布置的660MW超超临界环形炉膛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方案,锅炉结构简单紧凑,在满足炉膛传热要求的前提下,既有效降低了炉膛高度,又取消了常规的外置式换热器,提高了锅炉机组的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环形炉膛炉型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与高参数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60MW 超超临界 环形炉膛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 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研发600MW超临界CFB锅炉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孙献斌 李志伟 +2 位作者 时正海 黄中 蒋敏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15,共5页
为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大容量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研制首台国产210MW和330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CFB锅炉大型化的关键技术,开展了国产600MW超临界CFB锅炉的方案设计,对锅炉的炉型结构、关键部件、汽水系统及辅... 为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大容量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研制首台国产210MW和330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CFB锅炉大型化的关键技术,开展了国产600MW超临界CFB锅炉的方案设计,对锅炉的炉型结构、关键部件、汽水系统及辅助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研究。介绍了国产600MW超临界CFB锅炉结构:采用"H"型整体布置,6台高温旋风分离器布置在炉膛两侧,配有相应的紧凑式分流回灰换热器(CHE),炉膛水冷壁为垂直管圈结构,双回路给煤系统可保证均匀可靠地向炉内送入燃料。该锅炉技术方案可为工程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锅炉 大型化 紧凑式分流回灰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炭清洁燃烧技术路线图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8
16
作者 岳光溪 周大力 +6 位作者 田文龙 麻林巍 刘青 章景皓 王志轩 龙辉 廖海燕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79,共6页
在防治污染的迫切要求下,中国必须加快发展煤炭清洁燃烧技术,但当前针对中国煤炭清洁燃烧技术路线图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本文对我国煤炭利用的结构特点、发展煤炭清洁燃烧技术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概述,并重点围绕六类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发展... 在防治污染的迫切要求下,中国必须加快发展煤炭清洁燃烧技术,但当前针对中国煤炭清洁燃烧技术路线图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本文对我国煤炭利用的结构特点、发展煤炭清洁燃烧技术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概述,并重点围绕六类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路和目标、国内外技术现状、未来技术方向、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描绘了2050年前中国的煤炭清洁燃烧技术路线图,并给出了相关战略建议。结果表明,近期必须加快在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中应用一批新型循环流化床技术,在民用散烧煤领域推广一批优质型煤和先进炉具,切实减少分散式燃煤污染。从长远来看,政府应加强规划引领,切实提高煤炭用于清洁高效集中发电的比重,并持续研发一批面向未来的绿色煤电技术和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清洁燃烧 技术路线图 超超临界机组 循环流化床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e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刘静 王勤辉 +1 位作者 骆仲泱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79-2184,2204,共7页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将循环流化床 (CFB)燃烧技术与超临界蒸汽压力循环的优点相结合 ,是一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洁净煤燃烧技术。该文讨论了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中的诸如炉膛结构、换热面布置等一些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将循环流化床 (CFB)燃烧技术与超临界蒸汽压力循环的优点相结合 ,是一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洁净煤燃烧技术。该文讨论了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中的诸如炉膛结构、换热面布置等一些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 1台 60 0 MWe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初步设计方案。最后 ,通过热力计算 ,预测了锅炉运行的主要参数并讨论了负荷变化对锅炉各项参数的影响。图 4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循环 流化床锅炉 设计 CFB 洁净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流化床式冷渣器的开发与运行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肖平 郭涛 +5 位作者 徐正泉 江建忠 吕海生 李强 高洪培 蒋敏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13-117,共5页
底渣的排放控制和冷却是目前困扰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电厂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整个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开发了出力分别为30和37t/h的大容量流化床式冷渣器,介绍了所开发冷渣器的主要结构特点,并重点对其运行... 底渣的排放控制和冷却是目前困扰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电厂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整个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开发了出力分别为30和37t/h的大容量流化床式冷渣器,介绍了所开发冷渣器的主要结构特点,并重点对其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该文研究成果为600 MW超临界CFB锅炉配套冷渣器的研制和依托工程示范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渣器 600MW超临界机组 循环流化床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合理启动及运行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国良 吕清刚 +2 位作者 孙运凯 包绍麟 王东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09-814,共6页
结合超临界锅炉机组启动与运行的特殊性,提出了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启动系统方案,分析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冷、热态启动过程及工作过程的特性,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冷、热态启动曲线,阐述了机组启停优化运行技术措施... 结合超临界锅炉机组启动与运行的特殊性,提出了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启动系统方案,分析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冷、热态启动过程及工作过程的特性,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冷、热态启动曲线,阐述了机组启停优化运行技术措施、主要运行参数的调整与控制技术、污染物NOx及SO2排放浓度的控制及锅炉低负荷运行的稳燃技术等,为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顺利投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超临界 启动特性 运行方式 稳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生物质在超临界水流化床系统中气化制氢 被引量:6
20
作者 吕友军 金辉 +2 位作者 郭烈锦 张西民 曹长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以原生生物质玉米芯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为原料,利用实验室成功构建的超临界水流化床气化制氢系统,在压力25MPa、温度550-650℃范围内,对其气化制氢特性进行研究,讨论了气化过程中气化时间、温度、流量、物料浓度对气化效果的... 以原生生物质玉米芯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为原料,利用实验室成功构建的超临界水流化床气化制氢系统,在压力25MPa、温度550-650℃范围内,对其气化制氢特性进行研究,讨论了气化过程中气化时间、温度、流量、物料浓度对气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气化影响较大,升高温度有利于气化;小的流量对应长的反应器停留时间有利于产氢;随着物料质量分数的增加,生物质气化效果明显下降,而在超临界水流化床气化制氢系统中质量分数为189/6的物料仍能长时间连续稳定气化,未发生反应器结渣堵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超临界水 气化 制氢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