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ar-optimal cumulative longitude low-thrust orbit transfer 被引量:2
1
作者 Yue Xincheng Yang Ying Geng Zhiy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6期1271-1277,共7页
The indirect method for the continuous low-thrust near minimum cumulative longitude orbit transfer problem is addressed.The movement of the satellite is described by the Gauss equation using the modified equinoctial e... The indirect method for the continuous low-thrust near minimum cumulative longitude orbit transfer problem is addressed.The movement of the satellite is described by the Gauss equation using the modified equinoctial elements and replacing time as the system independent variable by the cumulative longitude.The maximum principle is adapted to design the optimal control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final cumulative longitude, and the twopoint-boundary-value problem is derived from the orbit transfer problem.The single shooting method is applied in a numerical experiment, and the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orbit transfer mission is fulfilled and the product of the maximal thrust and the minimum cumulative longitude is near cons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um cumulative longitude orbit transfer continuous thrust maximum principle shooting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aeroassisted symmetric transfer between coplanar elliptical orbits
2
作者 Jun Fu Hong Cai Shifeng Zh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The problem of optimal aeroassisted symmetric transfer between elliptical orbits is concerned.The complete trajectory is assumed as consisting of two impulsive velocity changes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an inter... The problem of optimal aeroassisted symmetric transfer between elliptical orbits is concerned.The complete trajectory is assumed as consisting of two impulsive velocity changes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an interior atmospheric subarc,where the vehicle is controlled via the lift coefficient and thrust.The corresponding dynamic equations are built and bounded controls are considered.For the purpose of optimization computation,the equations are normalized.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total fuel consumption,the geocentric radius of initial elliptical transfer orbital perigee and controls during atmospheric flight should all be optimized.It is an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which involves additional parameter optimization.To solve the problem,a two-level optimization method denoted by "genetic algorithm + 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 is adopted: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for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the 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 is used for optimal control problems.The flow chart of simulation is given.On this basis,the issue of more realistic modeling with two finite-thrust subarcs in the nonatmospheric part of the trajectory is simultaneously addressed.The orbital transfer problem is transformed to three continuous optimal control problems,and the constraints at different times are given,which are respectively solved by using the 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The obtained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al thrust control is of bangbang type.The minimum-fuel trajectory in the atmosphere consists of aeroglide,aerocruise and aeroglide.They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pure impulsive model,and the conclusions that a significant fuel saving will be achieved by synergetic maneuver are dra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assisted orbital transfer 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 optimal control two-level optimization genetic algorithm synergetic maneu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繁穿越范艾伦辐射带的卫星空间环境分析与防护 被引量:1
3
作者 呼延奇 侯卫国 +3 位作者 魏强 王敏 梁新刚 李大伟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亚太6E卫星基于低成本设计理念,采用发射低轨卫星的CZ-2C火箭发射,卫星采用全电推卫星平台+独立推进舱的总体方案,是我国首颗自主从LEO到GEO轨道转移的全电推进通信卫星,卫星变轨期间频繁穿越范艾伦辐射带,面临的空间辐射环境复杂、恶劣... 亚太6E卫星基于低成本设计理念,采用发射低轨卫星的CZ-2C火箭发射,卫星采用全电推卫星平台+独立推进舱的总体方案,是我国首颗自主从LEO到GEO轨道转移的全电推进通信卫星,卫星变轨期间频繁穿越范艾伦辐射带,面临的空间辐射环境复杂、恶劣,因此需结合卫星空间辐射效应特点,开展空间环境防护分析与设计,并对变轨策略进行优化。分析结果显示:亚太6E卫星遭受的电离总剂量、光电器件位移损伤相比常规GEO通信卫星均有显著增加,尤其是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辐射衰降问题尤为突出,据此亚太6E卫星开展了针对性空间环境防护设计;在亚太6E卫星实际飞行验证基础上,给出了后续电推进卫星采用不同变轨策略太阳电池辐射损伤的差异,结果显示:通过选择较高远地点的大椭圆轨道作为电推变轨启始轨道,以及通过优化变轨策略使卫星尽快远离内辐射带强度中心等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卫星太阳电池阵辐射衰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变轨 辐射带 分析与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安然 王珏 +5 位作者 王敏 魏强 彭坤 侯卫国 成艳 安秀枝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遵循高性能、高效率、高性价比的设计理念,构建飞行任务管理架构,将卫星自火箭起飞后的所有飞行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飞行阶段,设计数十个程控事件,并进行程控功能、循环判定功能设计。全自主飞行设计减少了卫星对...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遵循高性能、高效率、高性价比的设计理念,构建飞行任务管理架构,将卫星自火箭起飞后的所有飞行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飞行阶段,设计数十个程控事件,并进行程控功能、循环判定功能设计。全自主飞行设计减少了卫星对地面测控系统的依赖,具备更强自主飞行能力,首次实现了我国卫星全寿命周期自主飞行。文章介绍的全自主飞行设计,对全电推进卫星及自主运行卫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全自主飞行 全电推进 自主变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用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在轨测试性能分析
5
作者 孟庆亮 韦广朗 +3 位作者 于峰 杨涛 赵振明 朱许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8,共9页
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Mechanically Pumped Two-phase Loop,MPTL)是通过流动沸腾过程中气液相变潜热的释放而具有极强传热能力的两相传热装置,其在航天器热控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为研究MPTL产品的在轨微重力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和... 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Mechanically Pumped Two-phase Loop,MPTL)是通过流动沸腾过程中气液相变潜热的释放而具有极强传热能力的两相传热装置,其在航天器热控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为研究MPTL产品的在轨微重力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包含屏蔽式离心泵、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和微小流道蒸发器的MPTL,并在某卫星上对其启动特性、相变传热特性、控温特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微重力下MPTL展现了良好的传热特性。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的控温性能达到±0.1K精度,被动冷却功能得到验证,降温速率达到1℃/min。微泵运转时,储液器气相和液相两个测点形成的温差在0.3~1.0K区间内。两个转速下,蒸发器的控温精度在±0.1~±0.3K区间内。回路发生相变过程时会出现过热现象,并导致蒸发器出口测温点温度高于储液器控温点7~8K。通过对比两个转速下的结果,发现过热时间和过热温度与转速相关。采用毛细结构的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可以有效保证微重力下MPTL的高精度控温和高效两相流管控功能,气液两相转变特性与回路流量大小相关,蒸发器温度稳定性与其内部流体干度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热控 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MPTL) 在轨测试 对流换热 微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在月球探测活动中的应用及展望
6
作者 李清廉 蒋卓航 +2 位作者 彭竞锋 刘新林 田晞霖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77,共44页
月球探测飞行任务包括火箭发射、地月轨道转移、月面着陆、月面上升等过程。液体火箭发动机在月球探测的各个飞行阶段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回顾从20世纪中叶至今全球探月计划的发展历程,总结人类3次月球探测历程的特点,详细分... 月球探测飞行任务包括火箭发射、地月轨道转移、月面着陆、月面上升等过程。液体火箭发动机在月球探测的各个飞行阶段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回顾从20世纪中叶至今全球探月计划的发展历程,总结人类3次月球探测历程的特点,详细分析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在月球探测任务中采用的主要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方案、技术特点、性能指标、应用情况及演变过程等特征,对发展未来的地外天体探测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具有启示意义。进一步总结近年来的宇航探索与新工业技术趋势,提出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正朝着无毒化、系列化和可重复使用方向发展,人工智能、金属增材制造、先进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加速推进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制造及应用范式的转变,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有助于提升地月运输的经济性,还将为建设月球科研基地以及载人登月任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月球探测 火箭发射 地月轨道转移 月面着陆及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地球同步轨道转移方法研究
7
作者 刘细军 张玉洁 +2 位作者 张弛 宫经刚 宁宇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1,共7页
为实现逆行地球同步轨道(retrograde 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retro-GEO)航天器的轨道转移,提出一种利用超同步转移轨道(super synchronous transfer orbit,SSTO)实现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GTO)至Retro-... 为实现逆行地球同步轨道(retrograde 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retro-GEO)航天器的轨道转移,提出一种利用超同步转移轨道(super synchronous transfer orbit,SSTO)实现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GTO)至Retro-GEO轨道的轨道转移方法.分析Retro-GEO轨道转移任务的特点,并建立了相应的轨道转移动力学模型.给出传统的GTO轨道转移方案、月球借力轨道转移方案和SSTO转移方案的实施策略.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表明,SSTO轨道转移方案能有效降低轨道转移所需要的速度增量,容错率高,具备工程实施可能,可用于未来Retro-GEO轨道转移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同步转移轨道 逆行地球同步轨道 轨道转移 速度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圆轨道低轨航天器星地时频比对
8
作者 刘通 陈浩 郭鹏斌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针对使用微波双向“Λ”方式实现近圆轨道低轨航天器星地高精度时频比对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短期过境数据的统计学特性生成伪测量数据、填充不可见时段的缺失数据,并计算时频比对长期稳定性的新算法,使用仿真数据校验了算法的有效性。... 针对使用微波双向“Λ”方式实现近圆轨道低轨航天器星地高精度时频比对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短期过境数据的统计学特性生成伪测量数据、填充不可见时段的缺失数据,并计算时频比对长期稳定性的新算法,使用仿真数据校验了算法的有效性。为分析航天器定轨误差对时频比对的影响,利用Hill方程,星地时间比对中的相对运动模型和相对论频移模型分析计算了不同天稳指标对轨道误差的要求,ps量级天稳指标对轨道误差的要求为,径向和切向误差在10 m左右,法向误差约1 200 m;亚ps量级天稳指标对轨道误差的要求为,径向和切向误差在1 m左右,法向误差约120 m。结果表明,航天器定轨精度不是星地双向时间比对性能达到0.01ps量级短稳、亚ps量级天稳的限制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比对 轨道确定 Hill方程 数据缺失 相对论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同步轨道粒子辐射效应综合探测技术
9
作者 沈国红 常峥 +5 位作者 张焕新 王春琴 孙莹 权子达 张贤国 孙越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7,共9页
针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粒子辐射及其辐射效应的特点,在CZ-4C运载火箭末级留轨应用平台上搭载空间粒子辐射效应综合测量仪,开展该轨道空间的高能质子能谱、粒子辐射LET谱及辐射剂量率探测,在轨获取的探测数据可用于航天器在轨故障分析和... 针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粒子辐射及其辐射效应的特点,在CZ-4C运载火箭末级留轨应用平台上搭载空间粒子辐射效应综合测量仪,开展该轨道空间的高能质子能谱、粒子辐射LET谱及辐射剂量率探测,在轨获取的探测数据可用于航天器在轨故障分析和运控管理,同时为开展元器件试验验证等提供环境数据支持。载荷研制阶段的加速器标定试验及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高能质子、辐射总剂量以及LET谱等实测性能指标均满足探测范围、精度及灵敏度等指标要求,在轨飞行试验结果也表明,载荷各测量对象的探测结果符合航天器轨道粒子辐射环境的物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级 留轨平台 粒子辐射 LET谱 辐射剂量 高能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参数自适应航天器交会变轨策略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雷翔 郭延宁 +2 位作者 邓武东 吕跃勇 马广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2,共11页
利用强化学习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超参数自适应的燃料最优地球同步轨道(GEO)航天器交会变轨策略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GEO航天器交会Lambert变轨模型。以变轨时刻为决策变量、燃料消耗为适应度函数,使用改进式综合学习粒子群算法(ICLPSO... 利用强化学习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超参数自适应的燃料最优地球同步轨道(GEO)航天器交会变轨策略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GEO航天器交会Lambert变轨模型。以变轨时刻为决策变量、燃料消耗为适应度函数,使用改进式综合学习粒子群算法(ICLPSO)作为变轨策略优化的基础方法。其次,考虑到求解的最优性和快速性,重新设计了以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结果为参考基线的奖励函数。使用一族典型GEO航天器交会工况训练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神经网络(DDPG)。将DDPG与ICLPSO组合为强化学习粒子群算法(RLPSO),从而实现算法超参数根据实时迭代收敛情况的自适应动态调整。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与PSO、综合学习粒子群算法(CLPSO)相比,RLPSO在较少迭代后即可给出适应度较高的规划结果,减轻了迭代过程中的计算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 Lambert变轨 强化学习 粒子群算法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样品返回任务中样品捕获定向概念与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志 高金忠 +5 位作者 于茂华 王治易 杨文淼 韩天 刘洲 苑会领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4,共8页
针对火星样品返回任务中样品捕获回收概念,提出了一种样品捕获定向系统架构,以实现火星轨道样品容器的在轨捕获、姿态定向,并将样品容器转移到封装桶内。该方案使用捕获盖进行样品容器的捕获;4个扇面形成可收缩的捕获空间,用于约束定位... 针对火星样品返回任务中样品捕获回收概念,提出了一种样品捕获定向系统架构,以实现火星轨道样品容器的在轨捕获、姿态定向,并将样品容器转移到封装桶内。该方案使用捕获盖进行样品容器的捕获;4个扇面形成可收缩的捕获空间,用于约束定位样品容器;扇面上的传送带与样品容器接触,利用摩擦力与突出挡条带动样品容器运动,传送带相互协同传动用于实现样品容器姿态回正,并转移到封装桶内。为了准确实现样品定向与直线转移,基于扇面转角测量信号制定了扇面与传送带的协调动作策略。设计和研制了样品捕获定向机构样机,测试验证了样品捕获、定向和转移功能。该机构具有质量小(<12 kg)、定向与转移功能集成度高、样品容器姿态回正适应性强、转移可靠性高等特点,可应用于火星样品返回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样品返回 轨道样品 火星样品容器 样品捕获定向 样品转移 捕获初始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月L1点低能转移轨道设计与优化
12
作者 乔琛远 杨乐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19-3527,共9页
针对地月空间平动点周期轨道与近地轨道之间的低能转移问题,提出一种地月L1(Earth-Moon L1,EML1)点Halo轨道到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的四脉冲低能转移轨道的设计方法。所提方法在扰动流形和Lambert弧段拼接的三... 针对地月空间平动点周期轨道与近地轨道之间的低能转移问题,提出一种地月L1(Earth-Moon L1,EML1)点Halo轨道到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的四脉冲低能转移轨道的设计方法。所提方法在扰动流形和Lambert弧段拼接的三脉冲转移轨道设计基础上,从分析轨道雅可比常数变化与速度增量关系的角度出发设计四脉冲低能转移轨道。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四脉冲优化模型比三脉冲模型效率更高,可以得到更优的转移方案,有效解决了优化过程中由于搜索空间大、极值数量多而导致的优化结果不佳的问题。所提设计方法可以用于EML1其他周期轨道族与各类近地轨道的相互转移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月空间 平动点 周期轨道 不变流形 低能转移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稳定边界理论的低能地月转移轨道设计
13
作者 李宸硕 田百义 +2 位作者 王义宇 张泽旭 徐田来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5-1145,共11页
针对弱稳定边界轨道求解困难、模型复杂、对初值的敏感程度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弱稳定边界的地月低能转移轨道设计方法,通过一种双层优化算法求解流形拼接问题,实现航天器低能地月转移。首先计算地月L2点Halo轨道及不变流形;随后... 针对弱稳定边界轨道求解困难、模型复杂、对初值的敏感程度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弱稳定边界的地月低能转移轨道设计方法,通过一种双层优化算法求解流形拼接问题,实现航天器低能地月转移。首先计算地月L2点Halo轨道及不变流形;随后将其与日地系统Halo轨道的不变流形进行拼接,计算离散流形拼接点,根据离散流形拼接点的速度和位置选择优化初值;最后建立流形拼接的优化模型,优化求解得到双圆限制性四体模型下的转移轨道。仿真结果表明,该轨道设计方法转移所需的能量较低,并满足多种约束条件,可为未来地月探测低能轨道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稳定边界理论 地月低能转移轨道 不变流形拼接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线平动点中心流形上的轨道转移问题
14
作者 杨富涛 张汉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9,共14页
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共线平动点附近的平动点轨道由于其独特的动力学特性,在深空探测任务中有着重要价值,这些轨道间的轨道转移问题值得进行系统性研究.针对平动点轨道的计算与延拓,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的系统性计算平动点轨道的方法以及... 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共线平动点附近的平动点轨道由于其独特的动力学特性,在深空探测任务中有着重要价值,这些轨道间的轨道转移问题值得进行系统性研究.针对平动点轨道的计算与延拓,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的系统性计算平动点轨道的方法以及状态伴随法的轨道稳定维持策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平动点轨道不变流形以及平动点相空间中心流形的研究,设计了一套通过脉冲机动实现平动点轨道间轨道转移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该方法充分利用平动点动力学特性,在仿真验证中证实了方案的有效性,为平动点轨道转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 平动点轨道 轨道转移 庞加莱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最省有限推力同平面轨道转移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明春 荆武兴 +1 位作者 杨涤 吴瑶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31,共8页
本文从能量最省的角度应用极大值原理对空间飞行器采用有限推力同平面轨道转移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到了最优转移轨道及最优控制的求解条件。为了减少在解决两点边值问题时因伴随变量带来的困难,讨论了避免直接应用横截条件的非线... 本文从能量最省的角度应用极大值原理对空间飞行器采用有限推力同平面轨道转移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到了最优转移轨道及最优控制的求解条件。为了减少在解决两点边值问题时因伴随变量带来的困难,讨论了避免直接应用横截条件的非线性规划方法。并利用伴随变量与控制变量的转换关系,用控制变量的初始值来代替伴随变量的初始值,使得迭代初值具有物理意义而容易选取。应用这一思想给出了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转移 有限推力转移 极大值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交会中的Lambert问题 被引量:21
16
作者 朱仁璋 蒙薇 胡锡婷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55,共7页
应用Lagrange转移时间方程研究空间交会中的Lambert问题,包括经典Lambert问题(飞行弧段不足一圈的椭圆型轨道转移)与多圈Lambert问题(飞行圈数超过一圈的轨道转移),阐述转移轨道的几何特性与转移轨道类型,分析转移时间与转移轨道参数及... 应用Lagrange转移时间方程研究空间交会中的Lambert问题,包括经典Lambert问题(飞行弧段不足一圈的椭圆型轨道转移)与多圈Lambert问题(飞行圈数超过一圈的轨道转移),阐述转移轨道的几何特性与转移轨道类型,分析转移时间与转移轨道参数及变轨速度增量之间的关系。对航天器交会中常用的圆轨道之间的双冲量转移,给定转移角与转移时间,阐述最小变轨速度增量所对应的转移圈数与轨道参数的求解方法,提出满足最小变轨速度增量要求的轨道转移的图解法。对给定的初始分离角与交会时间,按最小变轨速度增量要求,确定航天器交会的初始漂移时间、双冲量轨道转移时间与终端停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bert问题 航天交会 转移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最优Lambert转移 被引量:14
17
作者 卢山 陈统 徐世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91-1195,共5页
主要研究了航天器采用Lambert二脉冲变轨的优化问题。对于初始位置、目标位置和转移时间都不固定的Lambert二脉冲转移,由于多变量以及方程本身的复杂性,采用传统的优化方法效率低甚至无法求解.采用了自适应遗传算法(AGA),寻求多变量的... 主要研究了航天器采用Lambert二脉冲变轨的优化问题。对于初始位置、目标位置和转移时间都不固定的Lambert二脉冲转移,由于多变量以及方程本身的复杂性,采用传统的优化方法效率低甚至无法求解.采用了自适应遗传算法(AGA),寻求多变量的最优解.同时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得到了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ASAGA),该算法既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又改善了一般遗传算法的局部寻优能力.通过仿真,比较了遗传算法和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寻优结果,表明两者寻求最优转移的有效性,以及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具有更强的寻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转移 优化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Lambert双脉冲转移 被引量:30
18
作者 陈统 徐世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研究了初始位置和转移时间不固定的Lambert双脉冲轨道转移的数值解,用三维图和截面图直观显示了初始位置、转移时间和速度增量的关系,并说明了其在实际工程任务中的应用价值.基于数值解,提出了Lambert双脉冲轨道转移的优化问题.目标是... 研究了初始位置和转移时间不固定的Lambert双脉冲轨道转移的数值解,用三维图和截面图直观显示了初始位置、转移时间和速度增量的关系,并说明了其在实际工程任务中的应用价值.基于数值解,提出了Lambert双脉冲轨道转移的优化问题.目标是找到最优初始位置和转移时间,使燃料和时间的加权和最小.给出了遗传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的设计步骤.该算法应用于2个算例:①平面圆轨道的燃料最优转移,并将遗传算法和Hohmann转移的结果进行了比较;②椭圆轨道、初始位置有约束的燃料和时间最优转移.结果说明了遗传算法寻找最优转移解是准确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转移 最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二号卫星轨道设计 被引量:25
19
作者 周文艳 杨维廉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5期24-28,共5页
嫦娥二号卫星的轨道设计是在充分继承嫦娥一号轨道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做了适应性改进。轨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参数选择、发射窗口、速度增量需求以及嫦娥二号卫星和嫦娥一号卫星不同点的对比,提出了整个飞行... 嫦娥二号卫星的轨道设计是在充分继承嫦娥一号轨道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做了适应性改进。轨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参数选择、发射窗口、速度增量需求以及嫦娥二号卫星和嫦娥一号卫星不同点的对比,提出了整个飞行轨道的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号卫星 月球探测器 转移轨道 使命轨道 轨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绳系拖拽系统摆动特性与平稳控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国伟 张兴民 +1 位作者 唐斌 孙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4-702,共9页
考虑了任务星与废星的姿态运动以及系统组合体的面内外姿态运动,建立了绳系拖拽离轨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模型,以切向常值推力下绳系拖拽轨道转移为任务过程,分析了任务星在喷气和零动量轮的限制姿态反馈控制条件下飞行时,废星姿态摆动、系... 考虑了任务星与废星的姿态运动以及系统组合体的面内外姿态运动,建立了绳系拖拽离轨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模型,以切向常值推力下绳系拖拽轨道转移为任务过程,分析了任务星在喷气和零动量轮的限制姿态反馈控制条件下飞行时,废星姿态摆动、系统组合体面内外摆动和任务星姿态运动的规律及相互影响关系。采用留位和阻尼控制相结合的系绳张力复合控制方法,并结合任务星姿态控制,确保绳系拖拽转移安全平稳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常值推力下绳系拖拽轨道转移时,牵挂点偏置诱发的废星姿态周期性摆动会激发绳系组合体的面内外同频率高阶摆动,星体姿态运动是任务星姿态扰动力矩产生的主要因素;采用张力复合控制可有效消除废星姿态摆动并保持星间相对距离,结合任务星姿态控制,可实现离轨过程的平稳与安全,大幅减少任务星的姿控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系系统 轨道转移 摆动特性 动力学 张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