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rectional migration behavior of cerium during sintering process of mischmetal doped cemented carbide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立 陈述 +2 位作者 熊湘君 余贤旺 王元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6-10,共5页
Three observa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ing form and the behavior of rare earth during the sintering process of high activity mischmetal (RE, with lanthanum and cerium) doped WC-8%Co-0.048%RE(ma... Three observa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ing form and the behavior of rare earth during the sintering process of high activity mischmetal (RE, with lanthanum and cerium) doped WC-8%Co-0.048%RE(mass fraction) alloy with low carbon-containing level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S),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the addition amount of rare earth in the alloy is very minute. The directional migr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cerium were discussed. First, the sinter skin (surface) is observed. oxide on the sinter skin, and lanthanum in these cerium observed, and lanthanum containing phase/micro-zone in It is shown that there exists a dispersedly distributed cerium containing enrichment positions is very minute. Secondly, the polished section is the alloy is identified. Finally,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fracture of cemented carbide is resulted from the heterogeneous phase or other defects within the microstructure, the fracture surface is observed and cerium containing phase/micro-zone in the fracture source approximately 260 μm from the surface is identified. These combined observations reveal adequately the fact that lanthanum and cerium get separated and cerium predominantly migrates towards the surface during the sinter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ed carbide rare earth surface segregation directional migration liquid phase sin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烧结助剂无压烧结α-SiC的性能对比研究
2
作者 龙绍军 刘喆 +4 位作者 秦媛 孙超 张海明 何勇 郑继云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3-1132,共10页
基于无压烧结技术,本文以6Al_(2)O_(3)-4Y_(2)O_(3)、2MgO-2Al_(2)O_(3)-5SiO_(2)、3Al_(2)O_(3)-2SiO_(2)和B4C为烧结助剂,开展了低掺量烧结助剂制备高密度碳化硅(α-SiC)的研究,对不同种类烧结助剂及烧结工艺制备的α-SiC的物相、显... 基于无压烧结技术,本文以6Al_(2)O_(3)-4Y_(2)O_(3)、2MgO-2Al_(2)O_(3)-5SiO_(2)、3Al_(2)O_(3)-2SiO_(2)和B4C为烧结助剂,开展了低掺量烧结助剂制备高密度碳化硅(α-SiC)的研究,对不同种类烧结助剂及烧结工艺制备的α-SiC的物相、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液相烧结方面,添加4.0%(质量分数)的6Al_(2)O_(3)-4Y_(2)O_(3)烧结助剂,经1850℃烧结制备的α-SiC性能最优,密度达到3.19 g·cm^(-3),但该工艺制备的α-SiC在1300℃时,弯曲强度及断裂韧性分别衰减34.9%和7.4%。在固相烧结方面,添加0.3%(质量分数)的B4C烧结助剂,经2000℃烧结制备的α-SiC密度达到3.14 g·cm^(-3),在室温及1300℃时均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结合DF-TEM对比分析了固相烧结及液相烧结制备的α-SiC显微组织,初步揭示了添加6Al_(2)O_(3)-4Y_(2)O_(3)、B_(4)C烧结助剂制备的α-SiC在室温及高温下的弯曲强度及断裂韧性演变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烧结α-SiC 固相烧结 液相烧结 室温力学性能 高温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rC粉末对90W−7Ni−3Fe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旭文 何志 +2 位作者 闫树欣 董龙龙 孙国栋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为了有效抑制液相烧结下钨晶粒长大,通过1500℃液相烧结制备了ZrC弥散强化重钨合金(WHAs),分析了ZrC质量分数(1%、2%)对WHAs组织以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ZrC质量分数的增加,WHAs相对密度和W−W连接度下降,钨晶粒得到一定程度的细化。... 为了有效抑制液相烧结下钨晶粒长大,通过1500℃液相烧结制备了ZrC弥散强化重钨合金(WHAs),分析了ZrC质量分数(1%、2%)对WHAs组织以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ZrC质量分数的增加,WHAs相对密度和W−W连接度下降,钨晶粒得到一定程度的细化。当ZrC质量分数为1%时,WHAs强塑性匹配效果最好,合金的相对密度达到了98.4%,钨晶粒尺寸为22.17μm,屈服强度和抗压强度(40%变形量)分别达到了791 MPa和2179 MPa,相比未添加ZrC的WHAs分别提升了8.35%和38.70%(730 MPa和157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钨合金 液相烧结 纳米ZrC粉末 力学性能 纳米复合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稀土La_(2)O_(3)掺杂WCoB-TiC金属陶瓷组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蔡子佳 潘应君 +1 位作者 柯德庆 朱星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6,共8页
为解决WCoB-TiC金属陶瓷韧性差的问题,采用真空液相烧结法制备了含稀土La_(2)O_(3)的WCoB-TiC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添加不同含量稀土La_(2)O_(3)的WCoB-TiC金属陶瓷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稀... 为解决WCoB-TiC金属陶瓷韧性差的问题,采用真空液相烧结法制备了含稀土La_(2)O_(3)的WCoB-TiC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添加不同含量稀土La_(2)O_(3)的WCoB-TiC金属陶瓷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稀土La_(2)O_(3)可以细化WCoB-TiC金属陶瓷颗粒,当稀土La_(2)O_(3)的质量分数为0.3%时,WCoB-TiC金属陶瓷颗粒最细小,为1.37μm,并且此时断裂韧性达到了9.72 MPa·m~(1/2),断裂韧性比未添加时提高了17.11%,起到较好的增韧效果。稀土La_(2)O_(3)对WCoB-TiC金属陶瓷的强韧化机理为细晶强化、弥散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oB-TiC 稀土La_(2)O_(3) 真空液相烧结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粘结剂喷射3D打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邢宁宁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98-503,共6页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制造技术,已被应用于各种材料的成形,应用前景广阔。镁合金具有质轻、比强度高、导电导热性能好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最富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绿色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产品、生物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由...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制造技术,已被应用于各种材料的成形,应用前景广阔。镁合金具有质轻、比强度高、导电导热性能好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最富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绿色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产品、生物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由于镁活性高、气化温度低、易氧化和爆炸,增加了镁合金增材制造的难度。而粘结剂喷射技术成形和烧结独立,很适合镁合金增材制造。本文阐述了镁合金粘结剂喷射成形技术并对粘结剂喷射镁合金性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粘结剂喷射成形 镁合金 超固相液相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U,Zr, Nb)C燃料制备技术与性能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学志 魏国良 郭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4,共9页
多元(U,Zr, Nb)C燃料因具有熔点高、热导率高、低裂变气体释放率及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等优点,是目前大功率空间核推进反应堆选用燃料之一。本文采用碳热还原和液相烧结相结合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多元(U,Zr, Nb)C燃料芯块,研究了工艺参数... 多元(U,Zr, Nb)C燃料因具有熔点高、热导率高、低裂变气体释放率及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等优点,是目前大功率空间核推进反应堆选用燃料之一。本文采用碳热还原和液相烧结相结合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多元(U,Zr, Nb)C燃料芯块,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烧结芯块反应动力学、相结构、导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1 800℃、50 MPa和1 h的烧结条件下,通过添加0.5%金属铀形成的液相烧结工艺制备得到芯块密度可达95.5%TD;当原料M/C(M为金属元素总量)摩尔比为1∶6.5时,可制备得到M/C比为1的正化学计量碳化物燃料;(U0.2,Zr, Nb)C的晶格常数比(U0.1,Zr, Nb)C的晶格常数略高;多元(U,Zr, Nb)C碳化物燃料芯块热导率与相成分、密度和温度均有关;芯块气孔分布较均匀,没有联通的开气孔存在,气孔尺寸在1~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 核推进 燃料 碳热还原 液相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来石纤维增强氧化物多孔陶瓷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黄泽 邓承继 +5 位作者 董博 余超 丁军 朱青友 祝洪喜 王奕博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8-514,共7页
以不同规格的粉煤灰漂珠、长石粉和铝矾土粉为主要原料,引入莫来石纤维为增强相,研究莫来石纤维含量对多孔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温下长石粉中的低熔相能够降低材料的共晶熔点,将基质间的物理界面结合转变为化... 以不同规格的粉煤灰漂珠、长石粉和铝矾土粉为主要原料,引入莫来石纤维为增强相,研究莫来石纤维含量对多孔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温下长石粉中的低熔相能够降低材料的共晶熔点,将基质间的物理界面结合转变为化学结合。样品经1100℃烧成后,随着莫来石纤维含量的增加,多孔陶瓷的闭口气孔率增加,而常温耐压强度和体积密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莫来石纤维含量为10 wt.%时,材料具有最佳综合性能,其体积密度为(0.74±0.01)g·cm^(−3)、真气孔率为(72.70±0.58)%,常温下耐压强度为(7.30±0.64)MPa。此外,试样在300℃、600℃及900℃下的平均热导率分别为0.202 W·m^(−1)·K^(−1)、0.214 W·m^(−1)·K^(−1)及0.244 W·m^(−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漂珠 莫来石纤维 多孔陶瓷材料 液相烧结 高温热导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非氧化物为烧结助剂制备高导热氮化硅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伟明 王为得 +3 位作者 粟毅 马青松 姚冬旭 曾宇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4-646,共13页
功率半导体器件高电压、大电流、高功率密度的发展趋势,对器件中陶瓷基板的散热能力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兼具高热导率和优异力学性能的氮化硅陶瓷作为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首选散热基板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氮化硅陶瓷热导率的实... 功率半导体器件高电压、大电流、高功率密度的发展趋势,对器件中陶瓷基板的散热能力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兼具高热导率和优异力学性能的氮化硅陶瓷作为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首选散热基板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氮化硅陶瓷热导率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存在较大差距,高温、长时间保温的制备条件不仅会使晶粒过分长大,削弱其力学性能,而且会造成成本高企,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晶格氧缺陷是影响氮化硅陶瓷热导率的主要因素,通过筛选非氧化物烧结助剂降低体系中的氧含量,调节液相的组成和性质并构建“富氮-缺氧”的液相,调控液相中的溶解析出过程,促进氮化硅陶瓷晶格氧的移除及双峰形貌的充分发育,从而实现氮化硅陶瓷热导率-力学性能的协同优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元素分类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开发的非氧化物烧结助剂体系,着重从液相调节和微观形貌调控的角度介绍了非氧化物烧结助剂改善氮化硅陶瓷热导率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晶粒发育、形貌演变规律和晶格氧移除机制,并展望了高导热氮化硅陶瓷的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热导率 力学性能 液相烧结 非氧化物烧结助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多孔铜表面参数对自驱射流强化池沸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许锦阳 洪芳军 张朝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81-5392,共12页
为强化池沸腾性能,本文基于一种适用于实际池沸腾强化的自驱射流冲击装置,使用R1336mzz(Z)作为工质,微多孔铜表面为加热表面,实验研究了自驱射流装置对沸腾性能的影响,并参数化研究了微多孔表面制备特征对池沸腾性能的影响,如烧结过程... 为强化池沸腾性能,本文基于一种适用于实际池沸腾强化的自驱射流冲击装置,使用R1336mzz(Z)作为工质,微多孔铜表面为加热表面,实验研究了自驱射流装置对沸腾性能的影响,并参数化研究了微多孔表面制备特征对池沸腾性能的影响,如烧结过程中的铜粉粒径尺寸(43µm、66µm、101µm)以及微多孔层厚度与粒径尺寸之比(4、6、10)。研究结果表明,自驱射流装置的置入确保了液体对表面的持续供给以及促进了气泡的脱离,从而有效增强了微多孔铜表面的临界热流密度(CHF)。然而,自驱射流的存在会对沸腾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造成换热性能的轻微恶化,且抑制程度强弱与铜粉粒径尺寸大小呈正相关、与厚度与粒径之比大小呈负相关。参数化研究结果显示,沸腾换热性能随粒径增大而增大、随厚度与粒径之比增大先增大后降低。微多孔铜表面吸液能力均随铜粉粒径以及厚度与粒径之比的增加而提升,并且大部分情形下,搭配自驱射流装置与否,均不会影响其与CHF的线性正相关。但是,当粒径尺寸为101µm时,自驱射流装置会放大其过小的毛细力所带来的润湿劣势,进而造成CHF的偏低。与非微多孔铜表面的标准池沸腾性能相比,本研究的CHF和hNB@CHF提升幅度分别可达189.2%和337.5%,最佳为CHF=72.0W/cm^(2)和hNB@CHF=87.5kW/(m^(2)·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相变 池沸腾 介电液体 烧结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烧结SiC-金刚石多晶材料致密化及物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秀玲 陈宇红 +2 位作者 戚武彬 张强 海万秀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69,176,共6页
以AlN-Y_(2)O_(3)-Sc2O3为液相烧结助剂,添加不同质量分数金刚石,经无压烧结制备SiC-金刚石多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晶材料显微结构,利用激光闪射法测量其热扩散系数和热导率。研究了金刚石质量分数(1.0%、2.5%、5.0%)和粒度(0.25... 以AlN-Y_(2)O_(3)-Sc2O3为液相烧结助剂,添加不同质量分数金刚石,经无压烧结制备SiC-金刚石多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晶材料显微结构,利用激光闪射法测量其热扩散系数和热导率。研究了金刚石质量分数(1.0%、2.5%、5.0%)和粒度(0.25μm、1.00μm)对SiC陶瓷材料致密化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质量分数低于5.0%,烧结后的材料相对密度均超过94%;金刚石含量为5.0%的样品相对密度远远低于其他样品。SiC多晶材料的相对密度随金刚石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原料中添加过量的金刚石会降低材料的相对密度。在实验条件下,多晶材料晶粒尺寸没有发生异常长大,硬度为16~18 GPa,断裂韧性为3.8~4.4 MPa·m^(1/2),抗弯强度为239~540 MPa。材料的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气孔是影响复合材料热导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多晶材料 无压烧结 致密化 液相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钢铁矿石高温基础特性评价与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玉山 周文波 +2 位作者 黄建强 刘征建 李思达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保证烧结高效稳定生产,针对三钢常用的八种铁矿粉的高温基础性能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种和铁氧化物赋存形态的不同均会影响到矿粉的高温基础性能,A 1矿粉内部褐铁矿含量较高,高温反应性较好,最低同化温度较低;磁铁矿粉的... 为保证烧结高效稳定生产,针对三钢常用的八种铁矿粉的高温基础性能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种和铁氧化物赋存形态的不同均会影响到矿粉的高温基础性能,A 1矿粉内部褐铁矿含量较高,高温反应性较好,最低同化温度较低;磁铁矿粉的最低同化温度都达到了1300℃以上,液相生成能力和流动能力都较好,尤其B 1液相流动性指数达到了5.59,各铁矿粉之间存在烧结互补特性。研究铁矿石的高温基础特性为优化烧结配矿提供了技术依据,基于检测结果,确定了矿粉配比为外购富矿粉∶国内精矿粉=8∶2,后续可根据性价比对配比进行微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烧结 高温基础特性 同化性能 液相流动性 烧结优化配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_(2)助剂对MgAl_(1.9)Ga_(0.1)O_(4)透明陶瓷的制备与光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吕朝阳 徐勇 +3 位作者 杨久延 涂广升 涂兵田 王皓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1-538,共8页
MgAl_(1.9)Ga_(0.1)O_(4)透明陶瓷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其制备依赖于高质量坯体的凝胶注模成型和长时间的无压预烧。本研究选择MgF_(2)为烧结助剂,并通过瞬时液相调节无压预烧的致密化过程。采用干压成型、无压预烧和热等静压烧结制备了... MgAl_(1.9)Ga_(0.1)O_(4)透明陶瓷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其制备依赖于高质量坯体的凝胶注模成型和长时间的无压预烧。本研究选择MgF_(2)为烧结助剂,并通过瞬时液相调节无压预烧的致密化过程。采用干压成型、无压预烧和热等静压烧结制备了不同尺寸的MgAl_(1.9)Ga_(0.1)O_(4)透明陶瓷样品,并系统分析了MgF_(2)对材料显微结构、光学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MgF_(2)在~1230℃熔化形成的液相促使陶瓷的致密度与晶粒尺寸增大,后续烧结过程中残留的MgF_(2)氧化为MgO并固溶进入MgAl_(1.9)Ga_(0.1)O_(4)晶格。添加质量分数0.2%MgF_(2)的2.04 mm厚透明陶瓷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具有76.5%~83.4%的直线透过率和较高的光学质量。此外,该陶瓷的特征抗弯强度为167.1 MPa,与细晶MgAl2O4透明陶瓷相近,但是前者的Weibull模数(8.81±0.29)更高。本研究为制备光学性能良好的大尺寸MgAl_(1.9)Ga_(0.1)O_(4)透明陶瓷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陶瓷 MgAl_(1.9)Ga_(0.1)O_(4) MgF_(2) 瞬时液相烧结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w(SiO_(2))铁精矿高温烧结性能研究与优化配矿
13
作者 李浩鸣 杨永昇 +3 位作者 唐银华 杨永斌 聂绍昌 彭志伟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3,共11页
本文以新钢4种不同w(SiO_(2))的铁精矿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同化性能、液相流动性能、烧结体固结强度和铁酸钙生成特性等高温烧结性能,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现场生产方案进行优化配矿烧结试验。结果表明:在固定碱度为1.95的条件下,随着铁精... 本文以新钢4种不同w(SiO_(2))的铁精矿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同化性能、液相流动性能、烧结体固结强度和铁酸钙生成特性等高温烧结性能,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现场生产方案进行优化配矿烧结试验。结果表明:在固定碱度为1.95的条件下,随着铁精矿中w(SiO_(2))提高,液相生成温度降低,液相生成量显著增加,液相流动性改善,但w(SiO_(2))过高会对同化性能和烧结体固结强度产生负面影响;合理调控w(SiO_(2))是优化烧结成矿过程的液相特性以及改善烧结矿质量的关键;通过优化精矿配比使含铁原料的w(SiO_(2))分数由3.90%提高至3.99%,烧结机利用系数提高0.25 t/(m^(2)·h),烧结矿成品率和转鼓强度分别提高5.91%和8.12%,固体燃料消耗则降低5.59 kg/t,烧结矿指标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精矿 高温烧结性能 SiO_(2)含量 液相 优化配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无压液相烧结TiN陶瓷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凌云 王亚军 +4 位作者 叶军 宋海林 张翠萍 岳新艳 茹红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6,共7页
以微米级TiN粉体为原料,纳米级Y2O3和Al2O3粉体为液相烧结助剂,采用无压液相烧结工艺制备TiN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1700~1850℃)对TiN陶瓷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烧结温度下陶瓷均由TiN、YAG(Y3Al5O12)和YAM(... 以微米级TiN粉体为原料,纳米级Y2O3和Al2O3粉体为液相烧结助剂,采用无压液相烧结工艺制备TiN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1700~1850℃)对TiN陶瓷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烧结温度下陶瓷均由TiN、YAG(Y3Al5O12)和YAM(Y4Al2O9)三相组成;当烧结温度低于1800℃时,TiN相分布均匀,YAG和YAM相较少,当烧结温度为1800℃时,TiN晶粒长大,YAG和YAM相增多。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TiN陶瓷的相对密度、维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开口气孔率和电阻率均先减小后增大。当烧结温度低于1800℃时,陶瓷的断裂方式以沿晶断裂为主,当烧结温度不低于1800℃时以穿晶断裂为主。当烧结温度为1800℃时,TiN陶瓷的综合性能最佳,其相对密度、维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均最大,分别为98.3%,13 GPa,420 MPa,6.1 MPa·m^(1/2),开口气孔率和电阻率均最小,分别为0.12%和3.04×10^(-7)Ω·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陶瓷 无压液相烧结 烧结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镁铁精粉的烧结性能试验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春来 潘文 +2 位作者 辛越 杨志宇 贺道山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为了拓展可用铁矿资源的来源途径,本文对一种含硼、镁的铁矿资源(丹东硼镁铁精粉)的烧结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开展相关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硼镁铁精粉的同化性能与杨迪粉接近,液相流动性能与PB粉接近;在现有烧结原料和工艺条件下,硼... 为了拓展可用铁矿资源的来源途径,本文对一种含硼、镁的铁矿资源(丹东硼镁铁精粉)的烧结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开展相关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硼镁铁精粉的同化性能与杨迪粉接近,液相流动性能与PB粉接近;在现有烧结原料和工艺条件下,硼镁铁精粉等比例替代地方磁精粉,有利于提高烧结矿的成品率,降低固体燃料消耗,改善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性能。该铁精粉配比低于10%对提高烧结机利用系数和烧结矿转鼓强度有利,高于10%对上述两个指标有负面影响。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配加3%的硼镁铁精粉后,烧结矿的全铁品位略有降低,烧结矿中B_(2)O_(3)质量分数增加,达到0.56%;烧结矿的粒度组成得到优化,(5,10)mm和≤5 mm的粒级占比分别降低0.79%和1.29%,>40 mm的粒级占比增加3.01%;烧结机利用系数由1.60 t/(m^(2)·h)提高到1.62 t/(m^(2)·h),烧结矿转鼓强度提高2.22个百分点,低温还原粉化指数(>3.15 mm)由58.80%上升至60.29%,烧结矿产、质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精粉 烧结性能 同化性 液相流动性 低温还原粉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刘福田 李兆前 +3 位作者 黄传真 常钧 芦令超 程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0-34,共5页
以钼粉、铁-硼合金粉和铁粉为原料,加入料浆添加剂,制备出成形料浆;用料浆喷涂法在Q235钢基体上成形覆层坯体;在真空烧结炉中通过原位反应液相烧结工艺制备出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覆层强化了钢基体的力学性能,覆层与钢基体产生牢... 以钼粉、铁-硼合金粉和铁粉为原料,加入料浆添加剂,制备出成形料浆;用料浆喷涂法在Q235钢基体上成形覆层坯体;在真空烧结炉中通过原位反应液相烧结工艺制备出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覆层强化了钢基体的力学性能,覆层与钢基体产生牢固的冶金结合,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优良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覆层 液相烧结 硼化物 力学性能 硬度 耐磨性 耐腐蚀性 喷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助剂对SiC液相烧结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周伟 蔡智慧 +4 位作者 曾军 陈小君 黄前军 兰琳 陈立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0-534,共5页
研究了以Al2O3、Y2O3、Al2O3-Y2O3、SiO2-YAG为烧结助剂时,SiC液相烧结行为以及烧结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理化学变化.与传统固相烧结相比,液相烧结使SiC陶瓷性能显著提高.通过对烧结体失重率、线收缩率及密度的测量和断面形貌的观察发现:A... 研究了以Al2O3、Y2O3、Al2O3-Y2O3、SiO2-YAG为烧结助剂时,SiC液相烧结行为以及烧结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理化学变化.与传统固相烧结相比,液相烧结使SiC陶瓷性能显著提高.通过对烧结体失重率、线收缩率及密度的测量和断面形貌的观察发现:Al2O3对坯体致密化的促进效果较差;Y2O3为助剂烧结时,由于高温下剧烈挥发,不能有效促进致密化;不同配比的Al2O3-Y2O3助剂能有效促进坯体致密,当配比满足形成YAG的化学计量比要求时,最有利于SiC的烧结.同时对SiC的液相烧结机理也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烧结 碳化硅 Y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金属粉末激光烧结成形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顾冬冬 沈以赴 +1 位作者 潘琰峰 胥橙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48,共7页
分析了直接金属粉末激光烧结中单组元金属粉末、多组元金属粉末和预合金粉末的烧结成形机制;详细讨论了表面张力、粘度、颗粒尺寸及其分布和吸收率/反射率等材料特性以及激光参数、铺粉厚度、保护气氛、粉床预热温度和烧结辅助材料等工... 分析了直接金属粉末激光烧结中单组元金属粉末、多组元金属粉末和预合金粉末的烧结成形机制;详细讨论了表面张力、粘度、颗粒尺寸及其分布和吸收率/反射率等材料特性以及激光参数、铺粉厚度、保护气氛、粉床预热温度和烧结辅助材料等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并讨论了直接金属粉末激光烧结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金属粉末激光烧结 液相烧结 成形机制 材料特性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介质陶瓷的助烧与掺杂改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顾永军 孙道明 +3 位作者 李谦 黄金亮 周焕福 殷镖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4,共5页
为满足多层微波元件低温烧结的需求,必须降低微波介质陶瓷的烧结温度。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微波介质陶瓷研究中的助烧和掺杂改性的发展情况,概述了相关液相烧结的机理,列举了一些低熔点玻璃相的相关微波节电性能。
关键词 掺杂 微波介质陶瓷 助烧 液相烧结 掺杂改性 低温烧结 微波元件 烧结温度 陶瓷研究 节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工艺对SiC-Y_2O_3-Al_2O_3液相烧结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蔡智慧 周伟 +3 位作者 曾军 陈小君 黄前军 陈立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529,共5页
研究SiC-Al2O3-Y2O3体系在无压液相烧结过程中,不同的埋粉、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致密化过程的影响规律以及发生的主要物理化学变化.通过对烧结体失重率、线收缩率和密度的测量和断面形貌的观察发现,以BN为惰性埋粉时,烧结助剂挥发严重... 研究SiC-Al2O3-Y2O3体系在无压液相烧结过程中,不同的埋粉、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致密化过程的影响规律以及发生的主要物理化学变化.通过对烧结体失重率、线收缩率和密度的测量和断面形貌的观察发现,以BN为惰性埋粉时,烧结助剂挥发严重,密度低;以Y2O3为埋粉时,烧结过程中Y2O3从埋粉扩散进入坯体,造成烧结体质量增加,实际上未促进烧结;Al2O3和60%(-βSiC)-25%Al2O3-15%Y2O3埋粉有利于烧结,这是由于埋粉中Al2O3的含量较试样中的Al2O3含量高,具有较高的Al2O分压,能有效抑制烧结助剂的挥发.埋粉相同时,由于烧结和挥发的竞争,密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增长先增加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烧结 碳化硅 Y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