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itial support distance of a non-circular tunnel based on convergence constraint method and integral failure criteria of rock 被引量:14
1
作者 AN Xue-xu HU Zhi-ping +3 位作者 SU Yan CAO Shuang-li TAO Lei ZHANG Yong-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3732-3744,共13页
For deep tunnel projects,selecting an appropriate initial support distance is critical to improving the self-supporting capacity of surrounding rock.In this work,an intuitiv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unnel’s initi... For deep tunnel projects,selecting an appropriate initial support distance is critical to improving the self-supporting capacity of surrounding rock.In this work,an intuitiv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unnel’s initial support distance was proposed.First,based on the convergence-confinement method,a three-dimensional analytical model was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an analytical solution of a non-circular tunnel with the Tecplot software.Then,according to the integral failure criteria of rock,the failure tendency coefficients of hard surrounding rock were computed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lots of that were constructed.On this basis,the tunnel’s key failure positions were identifi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ilure tendency coefficient at key failure positions and their distances from the working face was established.Finally,the distance from the working face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critical failure tendency coefficient was taken as the optimal support distance.A practical project was used as an example,and a reasonable initial support distance was successfully determined by applying the developed method.Moreover,it is found that the stability of hard surrounding rock decreases rapidly within the range of 1.0D(D is the tunnel diameter)from the working face,and tends to be stable outside the range of 1.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engineering convergence confinement method integral failure criteria of rock non-circular tunnel initial supporting d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fe range analysis of clear distance of twin shallow tunnels based on limit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theory 被引量:9
2
作者 ZHANG Biao WANG Xuan +2 位作者 ZHANG Jia-sheng ZHANG Jia-hua CHENG 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96-207,共12页
A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stability of twin shallow tunnels was presented using both limit analysis with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and reliability theory.In the condition of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the critical ... A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stability of twin shallow tunnels was presented using both limit analysis with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and reliability theory.In the condition of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the critical clear distancesof twin shallow tunnels we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change of surrounding pressure.A reliability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limit state equation,and the failure probability was solved by virtue of Monte Carlo method.Safety factor and corresponding clear distance of different safety levels were obtained by introducing a target reliability index.The scope of clear distance for different safety levels is described,which can be used as a supplement and improvement to the design codes of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 shallow tunnels limit analysis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reliability theory clear d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正交侧穿既有桥梁桩基临界安全距离研究
3
作者 王超 邹金锋 +1 位作者 舒丹 伍钦铧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9-791,共13页
为探究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桩基的安全施工距离,以正交侧穿施工为例,考虑桩基剪切效应的影响,利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构建既有桥梁桩基与在建隧道中间土体水平位移的平衡微分方程,进而推导桩-隧中间土体的水平位移解析解。在此... 为探究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桩基的安全施工距离,以正交侧穿施工为例,考虑桩基剪切效应的影响,利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构建既有桥梁桩基与在建隧道中间土体水平位移的平衡微分方程,进而推导桩-隧中间土体的水平位移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确定桩-隧中间土体势函数的标准表达式及其系统突变失稳的充分必要条件,据此建立盾构隧道正交侧穿既有桥梁桩基临界安全距离计算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验证其工程适用性,并基于该方法分析盾构隧道正交侧穿既有桥梁桩基临界安全距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临界安全距离与桥梁桩基桩径比之间近似为指数函数关系,且二者呈正相关;临界安全距离与盾构隧道深径比呈二次函数关系,随深径比增大,临界安全距离先增大后减小,且在盾构隧道深径比为8.1时达到最大值。理论值与数值模拟所得估测值拟合良好,且现场测量结果及相关规范也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工程适用性。本研究为类似隧道穿越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既有桥梁 桩基 正交侧穿 桩-隧中间土体 尖点突变理论 临界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出口至收费站最小间距可靠性设计
4
作者 张航 杨传超 吕能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910-10917,共8页
为探究高速公路隧道出口至收费站最小间距的合理取值,分析对比了隧道出口至收费站间车辆驾驶行为,给出了最不利情况下的间距计算公式。通过引入可靠度理论,建立功能函数,分析了不同隧道出口至收费站间距、不同车道数同隧道出口至收费站... 为探究高速公路隧道出口至收费站最小间距的合理取值,分析对比了隧道出口至收费站间车辆驾驶行为,给出了最不利情况下的间距计算公式。通过引入可靠度理论,建立功能函数,分析了不同隧道出口至收费站间距、不同车道数同隧道出口至收费站间距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并反算得到了不同设计速度下隧道出口至收费站间距推荐值。最后,通过VISSIM仿真研究了可靠性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使用可靠度推荐值进行隧道出口至收费站最小间距设计,路段车辆平均速度提升8.6%~11.8%,交通冲突率下降19.1%~22.7%。表明研究成果能够改善隧道出口至收费站路段的交通流畅性与安全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可靠度理论 隧道出口 收费站 最小净距 VIS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净距大断面隧道两台阶法控制爆破方法
5
作者 蔡路军 邹朋来 +1 位作者 赵云鹏 何理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4,74,共12页
极小净距隧道后行洞爆破开挖产生的爆破振动是影响先行洞安全的主要因素,控制爆破振动确保先行洞的安全极为关键。以渝昆高铁大山坡极小净距隧道为工程背景,在先行洞布置测点,监测后行洞爆破作业产生的振动。通过对监测振动数据进行分析... 极小净距隧道后行洞爆破开挖产生的爆破振动是影响先行洞安全的主要因素,控制爆破振动确保先行洞的安全极为关键。以渝昆高铁大山坡极小净距隧道为工程背景,在先行洞布置测点,监测后行洞爆破作业产生的振动。通过对监测振动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工业电子雷管延时精确的特点,优化隧道减振爆破方案,并根据净距逐渐减小的特点,动态调整减振控制爆破方案。基于监测数据对后行洞爆破开挖产生的爆破振动对先行洞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总结,发现各测点X向(径向)振速最大,径向振速与合速度相近;爆破开挖对爆源后方未形成中隔岩墙的扰动大于前方已形成中隔岩墙区域;爆破主振频率集中在高频段(50~120 Hz);掏槽孔和周边孔产生的振速最大。通过改变掏槽孔的形式、优化掏槽孔段别以及优化周边孔的起爆顺序,合理地解决了掏槽引起振动过大的问题,较好地控制了掏槽孔和周边孔的振动速度;周边孔孔间延时为3 ms的逐孔毫秒延时爆破,也取得了较好的光面爆破效果,平均线性超欠挖为13.5 cm,周边孔段振速更平稳,峰值振速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净距隧道 工业电子雷管 爆破振动 安全控制 逐孔毫秒延时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断层错动下地铁盾构隧道的合理避让距离研究
6
作者 张逸飞 康潇月 +5 位作者 王天强 代聪 姚超凡 杨文波 何川 吕林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4,130,共9页
[目的]正断层错动极易导致地铁盾构隧道失稳和破坏,因此需研究正断层错动及其与断层破裂面不同相对位置下盾构隧道的力学特性,以确定合理的避让距离。[方法]建立了考虑基岩上覆土应变软化和管片接头刚度的数值模型,通过离心模型试验进... [目的]正断层错动极易导致地铁盾构隧道失稳和破坏,因此需研究正断层错动及其与断层破裂面不同相对位置下盾构隧道的力学特性,以确定合理的避让距离。[方法]建立了考虑基岩上覆土应变软化和管片接头刚度的数值模型,通过离心模型试验进行验证。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盾构隧道平行穿越正断层条件下隧道的力学特性。以地铁列车最不利工况下的倾覆风险为基准,讨论了正断层错动下盾构隧道的合理避让距离。[结果及结论]正断层错动作用下盾构隧道发生较大的转动和位移,且错动过程中隧道的围岩压力和内力均发生较大变化,其变化规律同隧道与自由场地破裂面的相对位置有关。盾构隧道使正断层破裂面拓展路径发生明显迁移。正断层错动下地铁盾构隧道的合理避让距离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在H 0/D(H 0为盾构隧道上覆土层厚度,D为隧道直径)≤1.0时,上盘侧合理避让距离≥1.2D,下盘侧合理避让距离≥1.0D;1.0≤H_(0)/D≤2.0时,上盘侧和下盘侧合理避让距离均≥0.9D;H_(0)/D≥2.0时,上盘侧合理避让距离≥0.7D,下盘侧合理避让距离≥0.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合理避让距离 正断层错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盾构挤压效应的隧道侧部含溶洞岩层稳定性上限分析
7
作者 杨阳 侯艳娟 +3 位作者 娄在明 毛露露 张顶立 孙振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7,135,共10页
随着城市岩溶区大型盾构隧道修建越来越多,盾构机掘进过程中会对正侧部含溶洞岩层造成挤压破坏。结合上限分析定理和非线性Hoek-Brown准则,考虑盾构挤压效应对挤压破坏范围的不利影响,根据虚功定理和变分原理建立溶隧侧部抗水岩层稳定... 随着城市岩溶区大型盾构隧道修建越来越多,盾构机掘进过程中会对正侧部含溶洞岩层造成挤压破坏。结合上限分析定理和非线性Hoek-Brown准则,考虑盾构挤压效应对挤压破坏范围的不利影响,根据虚功定理和变分原理建立溶隧侧部抗水岩层稳定性分析方法,得到挤压破坏范围理论预测解析解及临界安全距离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并对主要影响参数进行敏感程度分析。结合临界安全距离表达式,提出盾构掘进参数综合设计方法,并在LPM131溶洞位置处得到相应验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抗水岩层安全距离符合实际情况,且不同参数变化对正侧部含溶洞岩层挤压破坏范围影响程度不一致,其中溶洞大小、溶洞填充压力和盾构挤压效应越大,引起岩层挤压破坏范围就越显著,在实际工程中应实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防止含溶洞岩层造成贯通性挤压破坏,确保邻近富水隐伏溶洞段盾构隧道的正常施工,研究成果对预测含溶洞正侧部隧道突水灾害的针对性防治和可预见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城市岩溶区 大型盾构隧道 上限分析定理 盾构挤压效应 岩层稳定性 临界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渗流边界小净距隧道渗流场特征及结构安全分析
8
作者 喻炳鑫 陈子全 +3 位作者 何川 李铮 蔡鹏麟 张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8-627,共10页
为探究非对称渗流边界条件下小净距隧道渗流-应力场特征及衬砌结构的安全性,以深圳莲塘隧道为工程背景,开展小净距隧道渗流模型实验,并结合模型试验与相似模拟的方法,分析单侧水源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围岩渗流水压力分布规律,并揭示不同补... 为探究非对称渗流边界条件下小净距隧道渗流-应力场特征及衬砌结构的安全性,以深圳莲塘隧道为工程背景,开展小净距隧道渗流模型实验,并结合模型试验与相似模拟的方法,分析单侧水源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围岩渗流水压力分布规律,并揭示不同补水距离条件下渗流场的演化规律和衬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单侧水源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围岩渗流场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分布,从补水边界到另一侧水位面呈非线性降低,在隧道附近的围岩中水压力在水平方向呈非对称的“W”形分布;围岩渗流场的非对称分布导致了左右洞水压力、排水量和安全系数的非对称;与远离水源的隧道相比,靠近水源的隧道平均水压力和排水量分别增大10.4%和5.5%,安全系数减小3.0%,并且水压力的非对称性更显著;从施工期到运营期,围岩和衬砌水压力分布的非对称性有小幅度增大;随着补水距离的增大,衬砌水压力线性减小,安全系数增大,水压力非对称系数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富水地区非对称渗流边界隧道的施工和运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非对称渗流边界 水源距离 渗流 结构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对邻近裂缝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
9
作者 刘欢 王欢 +3 位作者 薛育阳 曾卓 梁淦波 汪波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4,共10页
为研究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时邻近衬砌裂缝隧道的动力响应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围岩级别下衬砌裂缝的不同分布位置和深度对爆破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围岩级别下,衬砌裂缝的不同分布位置和深度对既有隧道衬砌的... 为研究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时邻近衬砌裂缝隧道的动力响应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围岩级别下衬砌裂缝的不同分布位置和深度对爆破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围岩级别下,衬砌裂缝的不同分布位置和深度对既有隧道衬砌的振速响应无明显影响;而对既有隧道衬砌的应力响应存在一定影响。影响仅在裂缝附近,且随着分布位置、尺寸及围岩级别的不同而不同。既有隧道衬砌不同位置存在裂缝时,对结构拉应力均存在一定的放大效应。当迎爆侧边墙存在裂缝时,放大效应最显著。既有隧道衬砌同一位置处裂缝越深,附近主拉应力越大。围岩级别越高,裂缝附近主拉应力放大效应越明显。当以振速作为新建隧道爆破施工过程中邻近裂缝隧道的安全控制基准表征值时,应适当降低裂缝处振速的控制值,降低程度随裂缝分布位置和深度的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爆破 改、扩建 裂缝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距保持的公路隧道反光条设置及驾驶模拟研究
10
作者 梅家林 杜志刚 +1 位作者 贺世明 王首硕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7,共7页
为减少驾驶人在公路隧道中追尾风险,首先根据隧道反光条提供深度知觉信息的特性,建立隧道反光条设置间距的计算模型;其次通过驾驶模拟试验,探讨隧道反光条设置间距对车距保持的影响;然后选取制动车头时距、最小车头时距、跟驰车头时距... 为减少驾驶人在公路隧道中追尾风险,首先根据隧道反光条提供深度知觉信息的特性,建立隧道反光条设置间距的计算模型;其次通过驾驶模拟试验,探讨隧道反光条设置间距对车距保持的影响;然后选取制动车头时距、最小车头时距、跟驰车头时距和最小碰撞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前车以40~80 km/h速度行驶,而后车以高于前车20 km/h的速度接近时,若让后车驾驶人在与前车的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之前,接受3~4次来自反光条的视觉刺激,制动车头时距能提高27.6%~56.6%,最小车头时距能提升54.2%~60.3%,并且跟车稳定条件下车头时距能提升20.1%~31.6%。此外,前车一旦出现紧急制动,最小碰撞时间能提升34.7%~60.5%,降低追尾概率。即隧道反光条可提高驾驶人的速度感知和距离感知能力,降低追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距保持 公路隧道 反光条 驾驶模拟 车头时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双洞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安全施工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颖斌 李永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60-3169,共10页
高速铁路分岔隧道因其线路设计的要求,通常具有较长的小净距段。这类隧道断面和净距随开挖进尺动态变化,工序复杂且施工扰动大,严重影响围岩稳定性。因此,需针对该类工程,研究变净距条件下围岩稳定性的发展规律,以采取对应的加固控制措... 高速铁路分岔隧道因其线路设计的要求,通常具有较长的小净距段。这类隧道断面和净距随开挖进尺动态变化,工序复杂且施工扰动大,严重影响围岩稳定性。因此,需针对该类工程,研究变净距条件下围岩稳定性的发展规律,以采取对应的加固控制措施,确保工程安全。以赣深高速铁路羊台山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变净距条件下隧道的稳定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原理,构建双平行圆形隧道的围岩破坏机构模型。通过建立包含重力功率、支护应力功率和内能耗散功率的能量平衡方程,推导出描述围岩稳定状态的目标函数上限解析解,进而确定影响双洞支护应力的临界净距范围。同时,采用数值模拟评估新建隧道毛洞未支护工况下的围岩安全系数,划分小净距隧道近接施工的相互影响区域。参数分析表明,支护应力随埋深增大而显著增大,且在净距较小时,埋深对支护应力的影响更为明显;支护应力随开挖半径增大而减小,与净距呈近似线性增长关系。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0.1倍洞跨净距工况下,双洞间形成了明显的联合塌落拱;其他工况虽未出现显著联合塌落拱,但双洞之间仍存在显著相互影响。针对依托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双洞叠加应力场形成的大拱松弛圈实施加固方案,其中注浆小导管和中空注浆锚杆的组合加固方案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中夹岩体刚度,降低作用于支护结构的围岩荷载。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双洞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相互影响 稳定性分析 衬砌承载安全性 绿色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近距并行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及变形分析
12
作者 王加辉 丁嘉浩 +2 位作者 程姿洋 姜红峰 杨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4-655,共12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多线隧道近距并行施工现象日益增多。为研究三线近距并行隧道对地表位移及不同施工条件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笔者依托苏州地铁8号线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三线施工地表竖向位移及隧道周围土体水平位移变化,...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多线隧道近距并行施工现象日益增多。为研究三线近距并行隧道对地表位移及不同施工条件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笔者依托苏州地铁8号线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三线施工地表竖向位移及隧道周围土体水平位移变化,从管片拱顶、拱底位移、水平收敛及应力方面分析后行盾构对先行盾构管片的影响,并对三线不同施工条件作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线掘进地表最大沉降位置与掘进顺序有关,最终位于中线隧道轴线上方;中线掘进隧道周围土体水平位移影响范围在隧道两侧且沿中线对称分布;后行盾构掘进使中线管片拱顶先沉后隆、拱底先隆后沉、拱腰先向外变形后向内收敛,管片应力与变形趋势一致;先中间后两边施工顺序施工可有效减小地表最大沉降;水平净距在0.2 D~1.0D与沉降槽宽度呈正比,建议控制在1.0 D;增大注浆压力可控制地表沉降,但超1.54 P后效果不显著;土仓压力在0.93 P~1.23P时沉降控制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三线近距并行隧道工程优化施工顺序、合理确定水平净距、控制注浆与土仓压力提供参考,以保障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近距并行盾构隧道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水平净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埋深调水隧洞穿越活动断裂带变形破坏特征及适应性措施
13
作者 张国强 崔臻 +2 位作者 颜天佑 张茂础 李建贺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引江补汉工程深埋长大隧洞穿越通城河活动断裂,在活动断裂处隧洞的安全性是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地应力场分析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在不采用适应性结构时衬砌的响应,并估算了铰接设计参数,最终验算了建议铰接设计参数下衬... 引江补汉工程深埋长大隧洞穿越通城河活动断裂,在活动断裂处隧洞的安全性是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地应力场分析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在不采用适应性结构时衬砌的响应,并估算了铰接设计参数,最终验算了建议铰接设计参数下衬砌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水平大主应力与隧洞轴线夹角为35°,隧洞轴线方向水平应力分量约为20 MPa,垂直隧洞轴线方向水平应力分量约为21 MPa,竖直向应力分量约为18 MPa;(2)当无抗错断措施时,隧洞的相对变形主要表现为拱顶-底板的相对收敛,相对收敛在断层带部位最大,拱顶、底板部位的最大主应力量值出现在断层带及影响带部位,断裂带部位与影响带部位的衬砌大部分处于损伤状态;(3)基于提出的隧洞铰接设计参数的估算方法,给出了设防节段长度为6 m,铰节段宽度为2~4 cm作为初步的设计参数,进一步考虑参数敏感性分析后,合建议按照设防节段长度为6 m,铰节段宽度为5 cm考虑。(4)隧洞按照所建议参数进行铰接结构设防后,铰接结构设计有效降低了断层带内部衬砌整体所受到的拉力,铰接设计条件下,衬砌因错断产生的相对变形、应力、衬砌损伤均有较大程度减少。上述研究结果证实了铰接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隧洞抗错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调水工程 调水隧洞 活动性断裂 错动响应 铰接衬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公路隧道电缆区热迁移效应与温度分布特性研究
14
作者 何侃 徐林 +1 位作者 刘鹤群 苏醒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6-1525,共10页
为研究长距离公路隧道电力电缆区在夏季机械通风条件下仍然存在的高温环境问题,以上海市G40长距离跨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探究电缆发热量、室外环境温度和通风量对电力电缆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适用于该隧道结构... 为研究长距离公路隧道电力电缆区在夏季机械通风条件下仍然存在的高温环境问题,以上海市G40长距离跨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探究电缆发热量、室外环境温度和通风量对电力电缆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适用于该隧道结构的温度预测关联式,用于解决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高温区域覆盖范围如何界定”以及“下游温度超标临界条件如何判定”等关键问题。结果表明:1)在夏季机械排风工况下,电力电缆区的空气温度沿着隧道纵向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表明气流驱动的热迁移现象显著;2)电缆发热量对隧道进排风温差呈现非线性增长特征,当电缆长期高负载运行时,电缆区排风温度将超过标准规定的安全阈值(≤40℃);3)降低隧道入口温度虽可减少排风温度,但会导致进排风温差扩大超出规范限值(≤10℃);4)通风量每增大87.81 m 3/s(即换气次数增大2次/h)可使排风温度降低约3.57℃,但过高的通风量会导致风机功耗激增,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通风策略以平衡降温效果与风机能耗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电缆隧道 CFD模拟 机械通风 气流驱动热迁移效应 温度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隧道溶洞处理距离的实例分析
15
作者 胡文艺 章邦超 +4 位作者 程学昌 蔡才武 李豪逸 周文皎 林沛元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131,共6页
岩溶区隧道的建设与运营因溶洞的存在而面临安全问题,为控制工程风险,通常要对距离隧道一定范围内的溶洞进行处理。DBJ/T 15-136—2018《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规定“开挖面水平3 m、深度方向5 m范围内溶洞需处理”。该规定虽... 岩溶区隧道的建设与运营因溶洞的存在而面临安全问题,为控制工程风险,通常要对距离隧道一定范围内的溶洞进行处理。DBJ/T 15-136—2018《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规定“开挖面水平3 m、深度方向5 m范围内溶洞需处理”。该规定虽简便,但未充分考虑地质环境、洞穴特征、隧道设计、运营条件等复杂因素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分析了节理裂隙与溶洞分布特征对围岩位移与稳定性的影响,明确了关键影响参数并给出了计算方法。结合广花城际广州东站—花都天贵站区间铁路典型岩溶段隧道工程,开展了溶洞处理前后围岩位移与应力响应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行规范处理范围存在评估偏差,部分处理范围内的溶洞改善效果有限。建议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和溶洞特性来灵活确定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溶洞 地质环境 安全距离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墩立柱法密贴下穿既有隧道影响规律
16
作者 任文滔 周子涵 +3 位作者 康大勇 周小涵 王林枫 李隆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892-10901,共10页
在既有隧道下方零距离开挖往往导致既有隧道的剧烈扰动,而随着地下空间利用率越来越高,不可避免地出现新旧结构间密贴施工的情况。通过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规范的施工及详尽的监测,能够有效地控制既有结构的变形。依托广州地铁十二号... 在既有隧道下方零距离开挖往往导致既有隧道的剧烈扰动,而随着地下空间利用率越来越高,不可避免地出现新旧结构间密贴施工的情况。通过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规范的施工及详尽的监测,能够有效地控制既有结构的变形。依托广州地铁十二号线赤岗站新建站台层密贴下穿既有地铁区间隧道工程,设计了合理的施工方法,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全过程结构监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预测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及支墩立柱轴力均在安全范围内;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隧道最大竖向位移达到约6 mm,水平位移保持稳定;轨道沉降差在下穿开挖阶段增大,最大沉降差约4 mm,左右线隧道断面分别内缩4 mm和扩张2 mm,垂直收敛4.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密贴下穿 既有隧道 变形控制 支墩立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超近距离下穿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
17
作者 戴正彬 卢云龙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54-2162,共9页
近几年城市建设不断稳步发展,中国众多城市陆续加大开发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地铁工程建设引起周边地表沉降和构筑物变形时有发生。依托南京某地铁盾构隧道工程,通过现场监测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盾构超近距离下穿时对隧道结构产生... 近几年城市建设不断稳步发展,中国众多城市陆续加大开发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地铁工程建设引起周边地表沉降和构筑物变形时有发生。依托南京某地铁盾构隧道工程,通过现场监测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盾构超近距离下穿时对隧道结构产生的影响,总结盾构施工引起的周边土体变形规律,为后续工程提供可靠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析现场实测值和模拟计算值可知盾构在靠近隧道时地表沉降量较小;隧道侧墙位移大体水平方向是朝向坑内移动,同时既有隧道结构的底板竖向位移变化量大于顶板中心轴线上的沉降变化量,主要取决于盾构掘进具体位置;盾构近距离下穿过程中对隧道抗拔桩影响显著,需及时动态调整盾构掘进压力;最大沉降位于盾构双线中心位置的正上方且为“V”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近距离下穿 盾构隧道 数值模拟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小净距并行隧道先后施工的相互影响规律数值试验研究
18
作者 徐辉 王脉 +1 位作者 王朝振 章慧健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29,共7页
该文采用数值试验和现场监测方法,研究了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时的先行隧道与后行隧道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先行隧道和后行隧道施工时对各自初支受力和安全性相互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后者对前者的初支受力影响大于前者对后者的工... 该文采用数值试验和现场监测方法,研究了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时的先行隧道与后行隧道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先行隧道和后行隧道施工时对各自初支受力和安全性相互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后者对前者的初支受力影响大于前者对后者的工况,这两种工况引起的最大弯矩增幅分别为39.4%和16%,引起的最小安全系数降幅分别为8.8%和5.4%。同时,两隧道先后施工只影响各自的内力值和安全系数值,未引起原结构受力和安全性突变,且对轴力的影响均很小。随着并行隧道的净距减小,先行隧道和后行隧道的相互影响差异更为显著。因此在实际工程施工中,要加强对先行隧道的监测,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数值试验 影响规律 现场监测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区隧道衬砌水压力分布特征及排水系统降压能力研究
19
作者 陈信朋 王朝熠 +5 位作者 卢锋 李林隆 赵飞龙 熊成 罗崇俊 马凯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6,共12页
为研究富水区隧道排水系统的降压能力,以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来宾至都安段)凤凰二号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排水系统降压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究了环向排水盲管间距、围岩与初支渗透系数... 为研究富水区隧道排水系统的降压能力,以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来宾至都安段)凤凰二号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排水系统降压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究了环向排水盲管间距、围岩与初支渗透系数比和水头高度3种影响因素对降压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向盲管对衬砌拱圈水压力有显著降低作用,衬砌拱圈、边墙部位水压力较大,仅次于仰拱;盲管间距在3~5 m范围内,衬砌拱顶水压沿隧道纵向变化特征呈现“M”型变化趋势,但盲管间距大于5 m时,盲管降压效果开始显著下降,水压沿隧道纵向变化特征转变为“平顶山”状;以综合受力指数、降压系数评价排水系统的降压能力,得到了排水系统降压能力预测公式,最大预测误差为8.25%,具有较高精度;3种因素对降压能力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环向盲管间距>围岩与初支渗透系数比>水头高度;若围岩与初支渗透系数比过大,排水系统降压效能将出现下降,可采取缩小盲管间距或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以增加排水系统降压效能;综合考虑多因素与降压能力变化规律、结构安全性与成本效益,将工程环向盲管间距设为5 m较为合适。所提排水系统降压能力综合评价方法适用性较好,可为富水区隧道工程防排水体系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富水隧道 环向排水盲管间距 渗透系数比 水头高度 降压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零距离深基坑施工保护盾构隧道关键技术研究
20
作者 顾歆甜 金浩 +1 位作者 沈晓伟 李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3,共6页
为保证近零距离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既有盾构隧道的结构安全,解决低净空条件下围护结构、地基加固施工难题,以长江漫滩地区基坑项目为实例,采用MJS工法桩内插H型钢的支护方式,通过高频液压免共振锤实现H型钢的静压插入,采取纵向拉条、复合... 为保证近零距离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既有盾构隧道的结构安全,解决低净空条件下围护结构、地基加固施工难题,以长江漫滩地区基坑项目为实例,采用MJS工法桩内插H型钢的支护方式,通过高频液压免共振锤实现H型钢的静压插入,采取纵向拉条、复合腔体等措施完成盾构隧道内部的同步预加固,经深基坑施工前、后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和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挤土效应和时空效应对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可为类似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零距离深基坑 盾构隧道 低净空 免共振锤 MJS工法桩 复合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