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1
作者 冯烨宏 董超 +2 位作者 卫杰 王婷 姜鸿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216,共5页
针对黄淮麦区生态气候特点和小麦生产及大众消费对新品种的需求,采用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和生态育种相结合的技术,以育成的优异亲本烟5072为母本,以石94-530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选择采用水旱轮选、多点鉴定、试验与示范同时进行的策... 针对黄淮麦区生态气候特点和小麦生产及大众消费对新品种的需求,采用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和生态育种相结合的技术,以育成的优异亲本烟5072为母本,以石94-530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选择采用水旱轮选、多点鉴定、试验与示范同时进行的策略,培育出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烟农1212。通过鲁、冀中南部、冀中北部、国家黄淮北片、黄淮南片审定,津、晋引种备案。首创覆盖山东、安徽、河北、山西、河南、江苏、陕西和天津七省一市的烟农1212推广联合体,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技术服务、维权、宣传等方面共同发力,实现了“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产销融合”,累计推广面积近200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农1212 超高产小麦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小麦吸氮特性与氮肥运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张洪程 许轲 +2 位作者 戴其根 霍中洋 董明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35-940,共6页
以普通小麦半冬性品种徐州25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北方冬麦区的河南省武陟县(N35.1°)与南方冬麦区的江苏省扬州市(N32.4°)培育超高产群体。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两地超高产小麦群体的吸氮特性:(1)与一般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 以普通小麦半冬性品种徐州25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北方冬麦区的河南省武陟县(N35.1°)与南方冬麦区的江苏省扬州市(N32.4°)培育超高产群体。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两地超高产小麦群体的吸氮特性:(1)与一般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吸氮总量约增10%,其中主要增大了生育中、后期的吸氮强度,增加了中、后期吸氮量。(2)北方冬麦区(武陟)超高产群体总吸氮量与各主要生育期氮积累量均高于南方冬麦区(扬州)。不同生育阶段的净增吸氮量北方麦区冬前与抽穗后比南方麦区大幅度增加。相反,南方麦区因冬春温度相对较高,越冬期至拔节期的净增吸氮量多于北方麦区。据以上吸氮特性与典型超高产实践提出的合理施氮技术为:适当增加总施氮量,前氮后移,重施拔节孕穗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 吸氮 施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施用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4
3
作者 康国章 王永华 +1 位作者 郭天财 朱云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6,共5页
在施纯氮总量 2 70 .0 kg.hm- 2 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氮素运筹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推迟追氮时期与加大追氮比例 ,可提高旗叶 Ru BPcase活性与 Pn速率 ;以拔节期追氮基追比 5∶ 5处理产量构成三因... 在施纯氮总量 2 70 .0 kg.hm- 2 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氮素运筹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推迟追氮时期与加大追氮比例 ,可提高旗叶 Ru BPcase活性与 Pn速率 ;以拔节期追氮基追比 5∶ 5处理产量构成三因素较协调 ,产量最高 ;孕穗期追氮基追比 5∶ 5与 7∶ 3二处理因千粒重与穗粒数明显增加 ,返青期追氮基追比 3∶ 7处理因穗数较多 ,增产效果均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小麦 生育后期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9
4
作者 隋娜 李萌 +2 位作者 田纪春 孟庆伟 赵世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814,共7页
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新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在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日变化,以及荧光参数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3个具有超... 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新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在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日变化,以及荧光参数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3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品种(系)在生育后期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较大的光合叶面积和较高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且其光合功能期长,叶绿素含量高,衰老延缓。品种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的每公顷穗数可达400~500万左右,成穗率低于鲁麦14;但穗粒数40以上,千粒重45g左右,均高于鲁麦14,产量分别比对照高出10.8%、24.3%和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生育后期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距对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0
5
作者 吴玉娥 薛香 +2 位作者 郜庆炉 段爱旺 杨文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4-86,共3页
为了探讨行距对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5个不同类型的超高产小麦品种在相同密度(基本苗225万/hm2)、不同行距条件下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不同品种的产量、小穗数、成穗数总的趋势是以16.67c... 为了探讨行距对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5个不同类型的超高产小麦品种在相同密度(基本苗225万/hm2)、不同行距条件下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不同品种的产量、小穗数、成穗数总的趋势是以16.67cm行距时最高;不同品种要实现最大成穗数所要求的最佳行距不同:周麦16和矮早8以行距16.7cm时最高,温麦6-986和百农9711以行距20cm时最高,偃师4110以行距23.3cm时最高;行距的大小对超高产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无显著影响。在生产上可以根据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不同,通过调整行距、增加成穗数以获得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距 超高产小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56
6
作者 孙旭生 林琪 +3 位作者 赵长星 翟延举 吴钢 Cheruth Abdul Jaleel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28-1437,共10页
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响应曲线的影响。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运用"米式方程&... 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响应曲线的影响。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运用"米式方程"对旗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0~300kg/hm2施氮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各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随之增加,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随之降低,但是在375kg/hm2施氮水平下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增加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反而低于300kg/hm2施氮水平,表明合理的氮素水平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响应曲线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合理的施氮范围内,增施氮肥小麦旗叶在整个灌浆期内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超高产麦田的适宜施氮量为3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小麦 光响应曲线 施氮量 灌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土区超高产麦田供钾特点与小麦钾素营养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谭金芳 介晓磊 +1 位作者 韩燕来 郑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5-50,共6页
综合作者多年来有关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的研究 ,介绍了黄淮海平原潮土区超高产麦田土壤钾素动态变化、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特点以及施钾对小麦生长发育、形态生理等的影响 ,强调了在小麦超高产实践中钾素营养研究和钾肥施用的... 综合作者多年来有关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的研究 ,介绍了黄淮海平原潮土区超高产麦田土壤钾素动态变化、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特点以及施钾对小麦生长发育、形态生理等的影响 ,强调了在小麦超高产实践中钾素营养研究和钾肥施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超高产麦田 钾素动态 钾素营养 肥效 形态生理 小麦 生长发育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追氮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7
8
作者 康国章 郭天财 +4 位作者 朱云集 王晨阳 王永华 刘尊英 王之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研究了在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孕穗期追氮有利于延缓小麦生育后期旗叶中 Chl含量、P_n与 RUBPcase活性及植株 LAI, CAP的下降速率.拔节期追... 研究了在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孕穗期追氮有利于延缓小麦生育后期旗叶中 Chl含量、P_n与 RUBPcase活性及植株 LAI, CAP的下降速率.拔节期追肥较其它时期追肥产量构成因素较为协调,产量最高;孕穗期追肥能明显增加粒重与粒数,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返青期追肥由于粒重较低,产量略高于氮肥全部底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氮肥 追肥 生育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单产9000 kg hm^(-2)以上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结构与干物质积累特点 被引量:26
9
作者 汤永禄 李朝苏 +3 位作者 吴春 吴晓丽 黄钢 何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选择3个典型超高产品种和7个一般高产品种(对照)在4个环境(年份×地点)下考察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特点,以揭示四川盆地高温、高湿、弱光照生态条件下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为超高产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 选择3个典型超高产品种和7个一般高产品种(对照)在4个环境(年份×地点)下考察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特点,以揭示四川盆地高温、高湿、弱光照生态条件下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为超高产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超高产品种在4个环境下的平均产量达9338 kg hm 2,比对照品种高24.2%;其穗数(449×104hm–2)、穗粒数(42.3)、粒数(18 825 m–2)、千粒重(47.8 g)分别比对照高8.2%、10.7%、18.3%和0.6%。超高产品种在各个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干物质积累量都高于对照品种,尤其是生育前期,如在分蘖盛期和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11.1%和18.2%;同时,其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也高于对照品种,成熟时非籽粒器官干物质所占比重较对照品种低1.2~3.5个百分点。小麦籽粒产量与各个生育阶段的群体干重和分蘖、拔节期的个体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超高产品种具有分蘖力强,前期生长旺盛、干物质积累多,后期分配到籽粒的干物质比例较高等特点,这是高产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超高产小麦 产量结构 干物质积累和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济麦22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赵海波 林琪 +3 位作者 孙旭生 姜雯 刘建军 翟延举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3-667,共5页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在大田超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超高产麦田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在大田超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超高产麦田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花后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花后各处理小麦旗叶的Pn、Gs、Tr、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等指标呈下降趋势,但与CK处理比较,施肥处理前期下降缓慢,差异达显著水平,N1P2、N2P2及N2P3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随着施氮和施磷量的增加,旗叶的Pn、Gs及Tr增强,SPAD值升高,LAI增大。但过高的施肥量(P2O5225 kg/ha)导致小麦生育后期旗叶衰老加快,光合生理指标衰退迅速,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显著,最终导致小麦减产。经统计分析得出,氮肥和磷肥间对Pn、LAI及SPAD值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本试验条件下,超高产麦田的适宜施肥量为N 300 kg/ha和P2O5150 kg/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氮磷配施 光合特性 互作效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孙旭生 林琪 +3 位作者 刘义国 张玉梅 李玲燕 翟延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8-162,共5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麦田光合特性日变化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的光合特性逐渐增强,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但过多的施...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麦田光合特性日变化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的光合特性逐渐增强,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但过多的施氮量(纯氮375 kg/hm2)虽然有较高的光合速率,但是降低了群体叶面积指数,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由此表明,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日变化有较大的调节作用,但光合作用与产量并非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小麦 灌浆期 光合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惠海滨 林琪 +3 位作者 刘义国 刘家斌 张洪生 翟延举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83,共7页
在连续多年创小麦超高产纪录试验田,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旗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摩尔分数、气孔导度等相关指标,研究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水0... 在连续多年创小麦超高产纪录试验田,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旗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摩尔分数、气孔导度等相关指标,研究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水0~300mm,灌水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有显著调节作用;与CK处理相比,灌水可显著提高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使小麦能够保持较好的叶片结构和功能状况,这是小麦获得超高产的基础;随着灌水量增加,超高产小麦旗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胞间CO2摩尔分数降低,净光合速率提高;至T5处理(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mm)灌浆期旗叶各项光合指标协调,净光合速率最高,成熟期其产量最高,并达到超高产水平;进一步增加灌水量,小麦旗叶衰老加快,净光合速率降低,产量下降,水分利用率显著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mm是超高产麦田适宜的用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和灌水期 超高产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隋娜 李萌 +2 位作者 韩伟 赵世杰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9-1042,共4页
为了明确超高产小麦品种的生理特性及其与普通小麦品种的差异,研究了三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新品种(系)(以下称超高产小麦品种)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在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三个超高产... 为了明确超高产小麦品种的生理特性及其与普通小麦品种的差异,研究了三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新品种(系)(以下称超高产小麦品种)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在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三个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的旗叶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高,衰老延缓,各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比鲁麦14高。这表明超高产小麦品种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高,有效光合时间和光合持续期延长,积累的有机物质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生育后期 旗叶 生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距对超高产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吴玉娥 郜庆炉 +2 位作者 薛香 梁云娟 韩占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20,共5页
研究了不同行距对超高产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小麦株高、节间长度、冠层叶片大小、叶片着生角度等主要受品种特性的影响,行距对其无显著影响,但行距与品种在株高上存在互作效应;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在产量及产... 研究了不同行距对超高产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小麦株高、节间长度、冠层叶片大小、叶片着生角度等主要受品种特性的影响,行距对其无显著影响,但行距与品种在株高上存在互作效应;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在产量及产量构成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一密度下不同行距超高产小麦的产量、成穗数存在极显著差异。由于行距与品种的互作效应,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要实现成穗数最大所要求的最佳行距不同,在生产上根据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不同,可以通过行距调整增加成穗数以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行距 冠层结构 产量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对超高产麦田小麦灌浆期旗叶和籽粒糖含量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惠海滨 林琪 +3 位作者 刘义国 刘家斌 张洪生 翟延举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7-893,共7页
为确定超高产麦田适宜的灌水时期和数量,在小麦超高产试验田设置不同的灌水处理,研究了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籽粒中蔗糖、可溶性糖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水对照相比,灌水可提高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 为确定超高产麦田适宜的灌水时期和数量,在小麦超高产试验田设置不同的灌水处理,研究了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籽粒中蔗糖、可溶性糖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水对照相比,灌水可提高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籽粒中蔗糖和可溶性糖的代谢活性,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在2009-2010年度小麦生长季降雨量为291.7 mm的条件下,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的灌水处理(T5)灌浆期旗叶和籽粒中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转移和转化最完全,同时其产量也最高,达到超高产水平(9 923.58 kg.hm-2),与其他灌水处理差异显著。在T5处理基础上继续增加灌水量的T7和T8处理旗叶和籽粒中蔗糖和可溶性糖代谢活性降低,穗粒数、千粒重和水分利用率下降显著,最终导致小麦减产。在本试验条件下,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是超高产麦田适宜的用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灌水量 灌水期 蔗糖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济麦22”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海波 林琪 +3 位作者 刘义国 姜雯 刘建军 翟延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5-1332,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冬小麦"济麦22"产量及磨粉品质、糊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及烘焙品质等的影响。结果看出,容重、出粉率与磨粉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峰值粘度和峰值时间对面粉糊化特性影响显著;湿面筋含量、...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冬小麦"济麦22"产量及磨粉品质、糊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及烘焙品质等的影响。结果看出,容重、出粉率与磨粉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峰值粘度和峰值时间对面粉糊化特性影响显著;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对烘焙品质的影响显著。产量和品质的大部分指标随施氮磷量的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氮磷肥对产量和品质的互作效应显著。施N 300 kg/hm2、P 150kg/hm2处理可获得超高产,且容重、出粉率、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及面团稳定时间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表现出较好的磨粉品质和烘焙品质。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该施肥量是济麦22优质超高产的最佳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配施 超高产小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群体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杜世州 乔玉强 +4 位作者 李玮 陈欢 赵竹 张向前 曹承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8,共8页
为了解安徽省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群体生长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于2011-2014年度,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济麦22和皖麦5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年度间比较,2... 为了解安徽省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群体生长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于2011-2014年度,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济麦22和皖麦5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年度间比较,2013-2014年度的小麦产量较高;播期为10月3日时,两个小麦品种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以密度为210×104株·hm-2处理产量最高;播期为10月15日时,两个小麦品种的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均以密度为330×104株·hm-2处理产量最高。早播(10月3日)处理的小麦,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播期相同时,小麦的叶面积持续时间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净同化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小麦群体生长率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其叶面积持续时间和群体生长率的相关性极显著,与净同化率呈显著负相关。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小麦品种均以10月3日播种、密度为210×104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叶面积持续时间 叶面积指数增长率 净同化率 群体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时期与比例对超高产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8
作者 姜丽娜 邵云 +1 位作者 金毓翠 李春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0-73,共4页
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的豫麦 4 9号 ,研究了总施氮量 2 70 kg.hm- 2 时不同氮肥施用时期与比例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干物质积累量及日积累量在拔节期以前随底施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又受追施氮肥的影响。植株... 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的豫麦 4 9号 ,研究了总施氮量 2 70 kg.hm- 2 时不同氮肥施用时期与比例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干物质积累量及日积累量在拔节期以前随底施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又受追施氮肥的影响。植株地上部干物质日积累量高峰值出现在抽穗~灌浆初期 ;2药隔期追施氮肥 ,可以改善产量性状 ,提高产量。扬花期喷施氮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 超高产 冬小麦 氮肥 干物质积累 疸施肥 施肥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后期冠层结构对超高产小麦品种(系)光能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萌 隋娜 +3 位作者 王鹏 赵世杰 孟庆伟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9-282,共4页
为了研究超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对产量的影响,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和对照品种鲁麦14为材料,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其在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与鲁麦14相比,三个超高产小... 为了研究超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对产量的影响,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和对照品种鲁麦14为材料,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其在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与鲁麦14相比,三个超高产小麦品种(系)在生育后期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而且各品种下层的叶面积指数、群体的透光率和光能利用率明显高于鲁麦14;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品种的产量分别比鲁麦14提高8.6%、17.0%、16.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超高产小麦具有较合理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保持群体中下部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生育后期 冠层结构 光能利用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 被引量:48
20
作者 王志芬 吴科 +5 位作者 宋良增 王守瑰 范仲学 张凤云 朱连先 张福锁 《山东农业科学》 2001年第4期6-8,共3页
通过对我省现有小麦超高产材料进行分析表明 ,小麦由高产 (666 7m2 产量 50 0kg左右 )到超高产(666 7m2 产量大于 60 0kg)主要是因穗数的增加。在超高产大穗型品种中 ,对产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数 ,而多穗型品种起首位作用的则是穗粒数。... 通过对我省现有小麦超高产材料进行分析表明 ,小麦由高产 (666 7m2 产量 50 0kg左右 )到超高产(666 7m2 产量大于 60 0kg)主要是因穗数的增加。在超高产大穗型品种中 ,对产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数 ,而多穗型品种起首位作用的则是穗粒数。在超高产材料的选育中 ,大穗型材料应该重视多穗性的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大穗型 多穗型 产量构成因素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