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条件对河套地区向日葵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刘伟 包佳婧 刘艳丽 《农学学报》 2025年第3期82-92,共11页
为了研究气象条件对河套灌区向日葵籽仁内在品质和籽粒外观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分期播种试验,记录向日葵发育期,并化验向日葵籽仁亚油酸、油酸等物质的含量。同时,统计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病率、病情指数和葵螟蛀食率,利用Excel分析向日... 为了研究气象条件对河套灌区向日葵籽仁内在品质和籽粒外观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分期播种试验,记录向日葵发育期,并化验向日葵籽仁亚油酸、油酸等物质的含量。同时,统计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病率、病情指数和葵螟蛀食率,利用Excel分析向日葵籽粒内在品质和籽粒外观品质与气象条件的数值关系。研究表明,开花—成熟期水汽压、相对湿度、日均气温、日照时数、日均最高气温、日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各气候因子与向日葵亚油酸、油酸含量密切相关。对亚油酸的影响多数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特征;对油酸和葵螟啃食率的影响多数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特征,对籽粒锈斑病发病率的影响多数呈指数曲线下降趋势。播种期早晚对向日葵内在品质和外观均有明显影响,兼顾2种都高的播期,应该选在5月25日—6月2日为最佳播期;开花—成熟期日照时数为393.3~396.4.8 h时,可大幅提升向日葵亚油酸含量,降低油酸含量;开花—成熟期平均相对湿度为58%~59%时,向日葵的品质能够明显提升;开花—成熟期平均气温为19.0~20.8℃时,向日葵内在品质和外观均有明显提升;开花—成熟期降水量对向日葵品质有明显影响,当降水量为42~44 mm时,可大幅提升向日葵的亚油酸含量;当降水量为46.9 mm时,葵螟啃食率最低;开花—成熟期降水量、相对湿度、水汽压均与向日葵锈斑病发生指数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水分和湿度的增多,喜旱害虫蓟马数量锐减,因而,锈斑病发病指数随之减少。此项研究在指导向日葵种植优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以及促进健康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气象条件 籽仁 亚油酸 油酸 葵籽粒锈斑 籽仁内在品质 葵螟蛀食率 籽粒外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樟树籽仁油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郭永生 付建平 +6 位作者 徐志勇 徐骏伟 章力 王慧宾 吴磊 曾哲灵 文学方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3,共6页
旨在为樟树籽仁的开发提供参考,对樟树籽仁的主要成分进行测定,并分别以低温压榨法、热榨法、浸出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制备樟树籽仁油,测定樟树籽仁油的基本理化指标、挥发性成分、脂肪酸组成及生育酚、多酚、甾醇、角鲨烯含量,考察... 旨在为樟树籽仁的开发提供参考,对樟树籽仁的主要成分进行测定,并分别以低温压榨法、热榨法、浸出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制备樟树籽仁油,测定樟树籽仁油的基本理化指标、挥发性成分、脂肪酸组成及生育酚、多酚、甾醇、角鲨烯含量,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樟树籽仁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树籽仁粗脂肪含量为61.5%;不同方法提取的樟树籽仁油的过氧化值及碘值无明显差异,超临界CO_(2)萃取和低温压榨樟树籽仁油中磷脂含量较低;低温压榨樟树籽仁油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较多的2-壬酮;樟树籽仁油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95.88%),以癸酸(52.00%~53.44%)和月桂酸(40.88%~41.77%)为主;热榨樟树籽仁油中多酚含量最高,低温压榨和热榨樟树籽仁油中生育酚含量较高,且以β-生育酚和δ-生育酚为主;超临界CO_(2)萃取和热榨樟树籽仁油中甾醇含量较高,且以β-谷甾醇为主;樟树籽仁油中角鲨烯含量较低。综上:樟树籽仁油富含中碳链脂肪酸;不同提取方法对樟树籽仁油中微量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对樟树籽仁热榨处理后,再对压榨饼进行二次浸出提取樟树籽仁油可能更适合樟树籽仁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籽仁油 提取方法 油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包装条件对葵花籽储藏品质影响探究
3
作者 罗思悦 王瑞 +6 位作者 刘贤志 张文聪 吉宁 雷霁卿 戴奕杰 张楠欣 邓金富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5,共11页
探索不同干燥、包装条件对葵花籽储藏品质的影响。采用热泵干燥-真空包装(HPD-VP)、热泵干燥-CO_(2)(HPD-CO_(2))、热泵干燥-普通包装(HPD-PPB)、微波干燥-普通包装(MD-PPB)、微波干燥-真空包装(MD-VP)、微波干燥-CO_(2)(MD-CO_(2))6种... 探索不同干燥、包装条件对葵花籽储藏品质的影响。采用热泵干燥-真空包装(HPD-VP)、热泵干燥-CO_(2)(HPD-CO_(2))、热泵干燥-普通包装(HPD-PPB)、微波干燥-普通包装(MD-PPB)、微波干燥-真空包装(MD-VP)、微波干燥-CO_(2)(MD-CO_(2))6种方式进行处理。通过葵花籽储藏过程中感官评价、色差、硬度、含水率、水分活度、脂肪酸、黄曲霉毒素B 1以及电子鼻等指标,分析不同干燥处理联合包装条件对葵花籽储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包装条件下葵花籽样品,储藏至40 d时,MD-CO_(2)样品感官评分最高,为73.00±0.86。与HPD-PPB、MD-PPB相比,真空包装和CO_(2)包装样品在储藏期间色泽变化较小,水分活度上升较少,稳定性好,储藏损失率低,能较好地抑制脂肪酸含量的下降。CO_(2)充气包装样品硬度显著高于真空包装样品(P<0.05)。MD-CO_(2)样品黄曲霉毒素B 1含量最低,为(1.41±0.01)μg/kg。储藏期间,醇类、醛类、氮氧化物、硫化物、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是葵花籽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因此,微波干燥处理联合CO_(2)包装可以使葵花籽保持较好的感官和储藏品质,减少其氧化褐变,从而延长葵花籽储藏时间,为葵花籽储藏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热泵干燥 微波干燥 储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炒工艺对葵花籽仁油风味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劲廷 张立伟 +3 位作者 罗质 陈建国 许毅 郑竟成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以葵花籽仁为原料制备葵花籽仁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葵花籽仁油的焙炒工艺,并对其挥发性物质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焙炒工艺为焙炒温度150℃、焙炒时间30 min、入榨水分含量3.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葵花... 以葵花籽仁为原料制备葵花籽仁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葵花籽仁油的焙炒工艺,并对其挥发性物质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焙炒工艺为焙炒温度150℃、焙炒时间30 min、入榨水分含量3.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葵花籽仁油含有5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吡嗪、醛类物质含量较高。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焙炒过程中细胞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结晶度降低,蛋白质类和糖类物质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仁油 风味 微观结构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t/d双螺杆榨油机压榨油茶籽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万猛 张新文 +4 位作者 石胜瑜 陈波宇 倪二毛 金俊 吴港城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提高油茶籽油的品质,减少传统油茶籽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的营养成分损失,对日处理10t双螺杆榨油机压榨油茶籽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经过分级处理后入榨油茶仁水分控制在9%、油茶仁中含壳控制在8%时,压榨饼... 为提高油茶籽油的品质,减少传统油茶籽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的营养成分损失,对日处理10t双螺杆榨油机压榨油茶籽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经过分级处理后入榨油茶仁水分控制在9%、油茶仁中含壳控制在8%时,压榨饼中残油率为2.49%,且产品符合一级油的国家标准。与市场上销售的油茶籽油相比,通过本工艺获得的油茶籽油中α-生育酚的保留率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油茶籽油的营养价值,可为我国油茶籽油的高值化加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双螺杆榨油机 剥壳及壳仁分离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24个酸枣种仁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石倩倩 琚思伟 李新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72-2485,共14页
【目的】通过对陕北地区24个酸枣种仁的核心品质指标进行分析,鉴定及筛选具有高价值的酸枣仁种质资源。【方法】以陕北黄河沿岸7个种源地24个酸枣种仁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种源酸枣表观性状与酸枣仁功能成分,利用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 【目的】通过对陕北地区24个酸枣种仁的核心品质指标进行分析,鉴定及筛选具有高价值的酸枣仁种质资源。【方法】以陕北黄河沿岸7个种源地24个酸枣种仁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种源酸枣表观性状与酸枣仁功能成分,利用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概率分级、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陕北酸枣不同种源酸枣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双仁率的变异系数最大(54.61%),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0.16%)。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山东、吴堡和延川的得分最高。山东种源的酸枣果实较大,吴堡种源功能成分含量较高,种仁较大。【结论】通过对陕北黄河沿岸7个酸枣种源的表型性状及酸枣仁功能成分分析,明确了陕北酸枣种源多为小果型、仁用型酸枣,研究结果为陕北酸枣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酸枣仁质量评价及产品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种仁 种源 品质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青皮扁桃果实采后生理与种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洁如 王瑞 +2 位作者 张立新 刘亚平 狄建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02-309,共8页
青皮扁桃采后易褐变腐烂,种仁易出芽,品质易变劣,为了延长青皮扁桃贮藏时间,提升市场价值,该文以“晋扁一号”青皮扁桃为试验试材,采用不同强度的高压静电场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将其用0.03 mm厚的打孔聚乙烯袋包装,在(0±1)℃下贮藏,... 青皮扁桃采后易褐变腐烂,种仁易出芽,品质易变劣,为了延长青皮扁桃贮藏时间,提升市场价值,该文以“晋扁一号”青皮扁桃为试验试材,采用不同强度的高压静电场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将其用0.03 mm厚的打孔聚乙烯袋包装,在(0±1)℃下贮藏,测定青皮扁桃果实的失重率、褐变指数、裂果率、色泽、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以及种仁过氧化值、酸价、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比较100、150、200 kV/m三个电场处理组各指标的数值,发现150 kV/m的电场处理组效果最好,对青皮扁桃的失重率、褐变指数和裂果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或推迟乙烯释放高峰及呼吸高峰,维持果皮的色泽,抑制种仁过氧化值和酸价的提高以及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下降。因此,高压静电场处理可以有效保持青皮扁桃在贮藏过程中的果实品质,延缓果实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场处理 青皮扁桃 贮藏 采后生理 种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买麻藤种仁形态及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8
作者 姜太玲 李月仙 +6 位作者 白丽娜 肖明昆 严炜 沈绍斌 段春芳 车彬 张林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90,119,共7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买麻藤种仁,以云南省垂子买麻藤种仁和小叶买麻藤种仁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指标和营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及评价,并对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等60项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垂子买麻藤种仁... 为合理开发利用买麻藤种仁,以云南省垂子买麻藤种仁和小叶买麻藤种仁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指标和营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及评价,并对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等60项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垂子买麻藤种仁的长、宽、长宽比、千粒重形态指标均较大,分别是小叶买麻藤种仁的1.78、1.58、1.12倍和4.15倍;垂子买麻藤种仁的粗蛋白质(13.53%)、可溶性糖(6.25%)、总黄酮(1.09%)、γ-氨基丁酸(1.98 mg/g)、Ca(607.30 mg/kg)、Mn(46.44 mg/kg)、Ni(5.48 mg/kg)含量和硬脂酸(25.42%)、α-亚麻酸(1.49%)、γ-亚麻酸(2.63%)相对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小叶买麻藤种仁的(p<0.01),小叶买麻藤种仁的干物质(59.56%)、淀粉(53.49%)、粗脂肪(2.48%)、粗纤维(2.50%)、P(2812.73 mg/kg)、Mg(1619.95 mg/kg)、Na(8.41 mg/kg)、Zn(11.87 mg/kg)、Sr(2.26 mg/kg)、亮氨酸(15.13 mg/g)等10种氨基酸含量和花生酸(1.78%)、油酸(17.41%)相对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垂子买麻藤种仁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约40%的营养品质指标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综上,两种买麻藤种仁在形态指标和营养品质指标中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不同的营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麻藤 种仁 形态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脱脂油茶籽仁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9
作者 曾斌 闫德勇 +2 位作者 唐鹏 马铭 曾健青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2-196,共5页
为研究低温脱脂油茶籽仁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产蛋后期(70周龄)、产蛋率(88.53±0.73)%的海兰灰蛋鸡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 为研究低温脱脂油茶籽仁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产蛋后期(70周龄)、产蛋率(88.53±0.73)%的海兰灰蛋鸡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的低温脱脂油茶籽仁粉(油茶籽仁粉组)和糖萜素I型饲料添加剂(糖萜素组)。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显示:(1)油茶籽仁粉组蛋鸡的产蛋率较对照组和糖萜素组分别提高3.14%和4.06%(P<0.05),且料蛋比最低。(2)与对照组相比,油茶籽仁粉组鸡蛋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分别提高12.98%和9.66%(P<0.05),糖萜素组鸡蛋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分别提高13.98%和9.40%(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油茶籽仁粉组和糖萜素组蛋鸡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分别降低了32.00%和42.85%(P<0.05);油茶籽仁粉组蛋鸡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降低了21.59%(P<0.05)。综上,饲粮添加低温脱脂油茶籽仁粉能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并能改善蛋鸡肝脏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仁粉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柴杰 金青哲 +2 位作者 薛雅琳 王兴国 张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61,共6页
研究了溶剂浸出法、压榨法、烘烤后压榨法及水酶法4种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分析比较了4种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挥发性风味成分、生育酚、角鲨烯及甾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浸出... 研究了溶剂浸出法、压榨法、烘烤后压榨法及水酶法4种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分析比较了4种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挥发性风味成分、生育酚、角鲨烯及甾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浸出法制得的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最低;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影响小;烘烤后压榨法制得的葵花籽油检测到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最多,有51种;压榨法制得的葵花籽油生育酚、甾醇含量高,溶剂浸出法制得的葵花籽油角鲨烯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油工艺 葵花籽油 品质 微量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柴杰 薛雅琳 +2 位作者 金青哲 王兴国 朱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5,共4页
研究了精炼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系统分析了葵花籽毛油、脱胶油、脱酸油、脱蜡油、脱色油、脱臭油的常规指标、微量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精炼使葵花籽油色泽变浅,酸值、过氧化值显著降低;葵花籽油中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组成变... 研究了精炼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系统分析了葵花籽毛油、脱胶油、脱酸油、脱蜡油、脱色油、脱臭油的常规指标、微量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精炼使葵花籽油色泽变浅,酸值、过氧化值显著降低;葵花籽油中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组成变化不大;生育酚、角鲨烯、甾醇含量显著降低,损失率分别为11.43%、48.82%、32.52%,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增长率为576.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油 精炼 品质 微量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烤条件对葵花籽油风味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周萍萍 黄健花 +1 位作者 李佳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共5页
对烘烤压榨制得的葵花籽油进行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物质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同时检测烘烤压榨葵花籽油的品质。结果显示:烘烤条件为140℃/30 min和150℃/30 min时葵花籽油感官评分较高,风味最佳;杂环类化合物是浓香型... 对烘烤压榨制得的葵花籽油进行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物质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同时检测烘烤压榨葵花籽油的品质。结果显示:烘烤条件为140℃/30 min和150℃/30 min时葵花籽油感官评分较高,风味最佳;杂环类化合物是浓香型葵花籽油特征风味的主要来源,其中吡嗪类物质含量最高;烘烤温度升高,烘烤时间延长,葵花籽油色泽加深,生育酚含量减少;酸值和过氧化值随着烘烤温度升高和烘烤时间延长而增大。综合考虑,葵花籽经140℃烘烤30min压榨可以得到相对最佳风味和品质的葵花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油 烘烤条件 风味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对葵花籽油和红花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畅 杨湄 +3 位作者 周琦 李文林 刘昌盛 黄凤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9-42,共4页
在测定葵花籽和红花籽品质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微波技术对其进行预处理,之后低温压榨制油,考察微波预处理对两种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不影响两种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α-V_E是葵花籽油和红花籽油中主要的天然V_E存在形式,... 在测定葵花籽和红花籽品质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微波技术对其进行预处理,之后低温压榨制油,考察微波预处理对两种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不影响两种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α-V_E是葵花籽油和红花籽油中主要的天然V_E存在形式,含量分别为549.69 mg/kg和700.46mg/kg,微波预处理显著降低了两种油中α-V_E和总V_E的含量;两种油中都含有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均以β-谷甾醇为主,微波预处理显著增加了甾醇含量,葵花籽油中总甾醇含量增加了270.91 mg/100 g,红花籽油增加了97.07 mg/100 g;红花籽油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葵花籽油,微波预处理使葵花籽油、红花籽油中总酚含量分别增加4.98、12.02 mg/100 g;红花籽油的IP值比葵花籽油低0.67 h,DPPH值和FRAP值分别比葵花籽油高11.23、99.95μmol/100 g,微波预处理显著提高了两种油的抗氧化活性,微波预处理后葵花籽油的DPPH值和FRAP值分别是对照样品的4.4、2.9倍,红花籽油的是对照样品的2.2、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油 红花籽油 微波预处理 品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法提取葵花籽仁中的绿原酸 被引量:17
14
作者 高岐 窦宪民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69,共2页
利用微波法提取葵花籽仁中的绿原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探讨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与常规水浴回流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微波功率440W,提取时间7... 利用微波法提取葵花籽仁中的绿原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探讨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与常规水浴回流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微波功率440W,提取时间7min。微波提取法操作简便、省时、节约能源、结果准确可靠,与常规水浴回流提取法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仁 绿原酸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运转及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樊高琼 杨恩年 +4 位作者 郑亭 吴中伟 王秀芳 邵庆勤 杨文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40-3949,共10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烯效唑干拌种剂量对3个不同筋力小麦品种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烯效唑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效应依次减小,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三者的互作效应较小。烯效唑处理...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烯效唑干拌种剂量对3个不同筋力小麦品种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烯效唑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效应依次减小,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三者的互作效应较小。烯效唑处理后提高了不同生态点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处理后的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增加,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干拌种增加了开花期各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含量和单株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总转移量、总转移率及其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极显著提高,且处理后旗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花后15 d内均显著高于对照;对籽粒中氮含量而言,烯效唑处理后提高了灌浆初期籽粒中的非蛋白氮含量,花后5—20 d内均高于对照,灌浆期间籽粒蛋白氮含量均高于对照,因而处理后的粗蛋白质含量变化动态特点为谷底高、回升快。研究认为,烯效唑处理如同基因、环境一样独立影响小麦籽粒品质,而烯效唑处理后提高了开花初期旗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花前营养器官中氮素含量及花后氮素转运量,可能是其提高籽粒非蛋白氮含量、促进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和蛋白质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改善具有广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烯效唑干拌种 籽粒品质 氮素积累和运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葵花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健 郑喜群 +2 位作者 王文侠 张云龙 夏文水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2-44,47,共4页
研究了葵花籽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探讨了粉碎度、CO2流量以及萃取时间、温度、压力对葵花油萃取率的影响,并检测了超临界萃取葵花油的质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葵花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度40目、CO2流量40kg/h、萃取压强30... 研究了葵花籽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探讨了粉碎度、CO2流量以及萃取时间、温度、压力对葵花油萃取率的影响,并检测了超临界萃取葵花油的质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葵花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度40目、CO2流量40kg/h、萃取压强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20min,此条件下葵花油的萃取率可达96.82%,所萃取出的葵花油外观为淡黄色透明油状物,香气纯正,其质量与纯精炼油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CO2 萃取 葵花油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种子品质性状与棉花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3
17
作者 王国建 朱军 +2 位作者 臧荣春 许馥华 季道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95-300,共6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双子叶作物种子遗传模型和农艺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五个亲本及其F1、F2棉子仁的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指数、棉子的子指、容重、仁壳比和仁指以及棉花植株单株产量、革株铃数、...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双子叶作物种子遗传模型和农艺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五个亲本及其F1、F2棉子仁的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指数、棉子的子指、容重、仁壳比和仁指以及棉花植株单株产量、革株铃数、单铃重的两年实验资料,估算了棉仁营养品质性状及棉子物理性状与棉花在艺性状间的各项近传协方差分量。结果表明,棉子仁营养品质和种子物理性状与单株产量遗传相关均不显著,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指数、子指、容重和仁指的细胞质效应、母体遗传效应与单株铃数的相应遗传效应存在显著的负向协方差,其互作协方差也为显著的负值。这6个种子性状与单铃重的遗传关系列相反,这些效应均为负相关。衣分与大多数种子性状不存在明显的遗传相关性,仅与蛋白质指数、子指和仁指有明显的细胞质和母体效应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陆地棉 棉子 品质 产量性状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灌溉模式对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瑞萍 夏玉红 +2 位作者 刘雅君 张义强 尚松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20,共7页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灌区向日葵利用微咸水进行灌溉的适宜矿化度及可行性,采用淡+咸+咸畦灌模式,在向日葵苗期采用淡水灌溉,现蕾期、灌浆期采用不同矿化度微咸水2.5 g/L(KX2)、3.0 g/L(KX3)、3.5 g/L(KX4)、4.0 g/L(KX5)进行灌溉,并以全生...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灌区向日葵利用微咸水进行灌溉的适宜矿化度及可行性,采用淡+咸+咸畦灌模式,在向日葵苗期采用淡水灌溉,现蕾期、灌浆期采用不同矿化度微咸水2.5 g/L(KX2)、3.0 g/L(KX3)、3.5 g/L(KX4)、4.0 g/L(KX5)进行灌溉,并以全生育期淡水灌溉(KX1)为对照,研究微咸水灌溉对向日葵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葵花籽粒中的蛋白质和油酸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亚油酸和脂肪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小,棕榈酸和硬脂酸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VE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部分品质指标之间具有比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蛋白质与油酸、亚油酸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脂肪与脂肪酸各组成指标(亚麻酸除外)、VE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脂肪酸各组成指标中除了棕榈酸与其他脂肪酸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脂肪酸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且脂肪-油酸、亚油酸-蛋白质呈正“S”变化趋势,脂肪-亚油酸呈倒“S”变化趋势;脂肪-VE、油酸-蛋白质是正相关线性关系,亚油酸-油酸是负相关线性关系,且亚油酸和油酸的相关度很高。不同处理籽粒品质指标平均综合得分排名依次为:KX5>KX4>KX2>KX3>KX1,品质指标综合得分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处理向日葵平均产量依次为:KX3>KX1>KX2>KX4>KX5,产量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当灌溉水矿化度为3.5 g/L时,既不会造成向日葵大幅度地减产,又能提高其品质,是比较合理可行地微咸水灌溉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矿化度 灌溉 向日葵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充气储藏对葵花籽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祝水兰 冯健雄 +2 位作者 刘光宪 闵华 周巾英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138,共3页
为了保持葵花籽储藏中营养品质,采用CO_2充气包装,研究CO_2浓度分别为10%,50%,100%及自然空气对照组在储藏8个月的过程中葵花籽水分含量、蛋白质、脂肪、碘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气组储藏条件下,葵花籽水分含量变化为25%左右,有利... 为了保持葵花籽储藏中营养品质,采用CO_2充气包装,研究CO_2浓度分别为10%,50%,100%及自然空气对照组在储藏8个月的过程中葵花籽水分含量、蛋白质、脂肪、碘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气组储藏条件下,葵花籽水分含量变化为25%左右,有利于葵花籽储藏;纯CO_2组蛋白质总含量变化为0.9%,而10%CO_2、50%CO_2为16%左右;充气组葵花籽仁含油量变化基本维持在6.91%~7.38%;碘值变化维持在117.11~141.91g/100g。因此,采用纯CO_2储藏葵花籽的营养品质在整个储藏期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营养品质 CO_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土壤微量元素与葵花籽品质灰关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倪珍 刘兆顺 李淑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129-10131,共3页
[目的]研究吉林西部葵花种植区土壤微量元素与葵花籽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对葵花品质和土壤微量元素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关联度和关联系数。[结果]品质与全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rω(Mo)>rω(B)>rω(Zn)&g... [目的]研究吉林西部葵花种植区土壤微量元素与葵花籽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对葵花品质和土壤微量元素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关联度和关联系数。[结果]品质与全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rω(Mo)>rω(B)>rω(Zn)>rω(Fe2O3)≈rω(Mn)>rω(Cu);品质与有效态含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r(Fe)>rW(Mn)≈rW(Mo)>rW(Zn)>rW(B)>rW(Cu)。其中,农安工作区葵花籽品质与全量铁、铜、钼、硼关联度较高,较全量相比有效态元素与葵花籽品质关联度降低;大安工作区葵花籽品质与全量铁、锰、锌、钼含量关联度较高,与有效态铁、锰、钼、硼含量关联度较高;通榆工作区葵花籽品质与全量锌、钼、硼含量关联度较高,与有效态铁、锰、铜、锌含量关联度较高。[结论]葵花子品质与土壤中全量铁、锌、钼、硼含量关联度较高,与有效态铁、锰、锌、钼含量关联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关联 土壤微量元素 葵花籽品质 吉林省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