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磺钻井岩屑制备烧结砖环境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劲磊 文明 +5 位作者 李佳忆 蒋国斌 车培源 乔川 刘宏博 唐洪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6,共7页
目的以四川盆地聚磺钻井岩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固化处理或破胶絮凝+机械分离后剩余固相的污染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利用聚磺钻井岩屑制备烧结砖所产生的环境风险。方法采用Texas模型和HJ/T 299—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 目的以四川盆地聚磺钻井岩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固化处理或破胶絮凝+机械分离后剩余固相的污染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利用聚磺钻井岩屑制备烧结砖所产生的环境风险。方法采用Texas模型和HJ/T 299—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评价聚磺钻井废弃物经固化处理或破胶絮凝+机械分离后剩余固相的污染特性和制备烧结砖环境风险。结果经过预处理后的聚磺钻井废弃物中重金属锌、钡含量相对较高,作为原料按一定掺配比制备烧结砖时排放的烟气中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为2.4~23.7 mg/m^(3),重金属、二噁英的含量也远低于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8484—2020《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与GB 3048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烧结砖可浸出重金属含量也低于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限值。结论利用聚磺钻井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烧结砖环境风险整体可控。聚磺钻井岩屑制备烧结砖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结果可为国家政策文件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助力环境管理部门和油气开发企业降本增效,同时推动我国油气绿色高质量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磺钻井岩屑 污染特性 环境风险评估 暴露场景 Texas模型 稀释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磺化聚砜共混相容性及超滤膜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孙漓青 钱英 +2 位作者 刘淑秀 高以? 姚仕仲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共5页
聚偏氟乙烯与磺化聚砜属部分相容体系 .采用溶胶 -凝胶相转化法制备了以聚酯无纺布为支撑体的聚偏氟乙烯 /磺化聚砜共混超滤膜 ,通过对膜水通量、截留率与孔隙率的测定及其扫描电镜微观分析得到 ,聚偏氟乙烯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磺化聚砜 聚合物共混 相容性 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添加剂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明松 邱学青 +1 位作者 王卫星 张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5-188,共4页
以丙酮、甲醛、亚硫酸钠为原料合成磺化丙酮 甲醛缩聚物型水煤浆分散剂 (SAF),考察了亚硫酸钠用量、醛酮比等因素对水煤浆分散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亚硫酸钠、甲醛和丙酮的最佳摩尔比为n(亚硫酸钠 )∶n(甲醛)∶n(丙酮) =0 4∶2 1∶1... 以丙酮、甲醛、亚硫酸钠为原料合成磺化丙酮 甲醛缩聚物型水煤浆分散剂 (SAF),考察了亚硫酸钠用量、醛酮比等因素对水煤浆分散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亚硫酸钠、甲醛和丙酮的最佳摩尔比为n(亚硫酸钠 )∶n(甲醛)∶n(丙酮) =0 4∶2 1∶1 .05。用最佳摩尔比条件下合成的SAF制浆,在投加量为w(SAF) =0 8%时最高定黏浓度达 66% (干煤粉质量分数)。流变性实验研究发现,浆体属于假塑性流体,具有明显的触变性,并且浆体在 100s-1的固定剪切速率下剪切具有较好的抗剪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 水煤浆 分散剂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渤海绥中361油田二元复合驱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新民 郭拥军 +4 位作者 冯茹森 柳建新 张健 吕鑫 曹旭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25,361,共5页
本文在渤海绥中361海上油藏条件下,测定了由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表面活性剂(辛基酚基聚氧乙烯醚TX100与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1∶4)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组成的SP二元复合驱体系的黏度及其与渤海绥中361脱气原油间的界面... 本文在渤海绥中361海上油藏条件下,测定了由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表面活性剂(辛基酚基聚氧乙烯醚TX100与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1∶4)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组成的SP二元复合驱体系的黏度及其与渤海绥中361脱气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该体系的抗温性、耐盐性、吸附性及老化稳定性等,测定了该驱油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在三层非均质岩心上进行了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同的6个室内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为3000 mg/L表面活性剂+1750 mg/L聚合物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抗盐、抗剪切性及老化稳定性;该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黏度达40 mPa.s以上,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同时该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均能建立较高的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室内驱油实验表明,在三层非均质岩心中,聚合物浓度为1750 mg/L,二元体系与原油界面张力由100mN/m(表面活性剂0 mg/L)降至10-2mN/m(表面活性剂750 mg/L)数量级时提高采收幅度很大;当界面张力由10-2mN/m(表面活性剂750 mg/L)降至10-3mN/m(表面活性剂1000 3000 mg/L),复合驱采收率增加幅度很小;总体上,该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可提高采收率3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 疏水缔合聚合物 黏度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ES相容性及对共混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系蕴 张振家 乔向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8-30,共3页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聚醚砜(PES)共混体系相容性及其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利用溶解度参数原则和混合热焓原则进行理论预测,用铸膜液粘度法进行实验表征,均说明该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且其相容性与组成及共混温度有关。通过对共混膜传...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聚醚砜(PES)共混体系相容性及其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利用溶解度参数原则和混合热焓原则进行理论预测,用铸膜液粘度法进行实验表征,均说明该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且其相容性与组成及共混温度有关。通过对共混膜传质特性的考察,表明铸膜液的相容性会明显影响共混膜的性能;采用共混法可以改善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相容性 聚氯乙稀 聚醚砜 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衣康酸/烯丙基磺酸盐超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付萱 沈一丁 王海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7-110,共4页
衣康酸(IA)、烯丙基磺酸钠(SAS)和甲基丙烯酸(ME)可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具有两亲结构的水溶性超分子分散剂(SPMIS),文中通过对浆料的黏度、流变性进行表征得到了分散剂的最佳合成条件:单体配比为w(衣康酸)∶w(烯丙基磺酸钠)∶w(甲基... 衣康酸(IA)、烯丙基磺酸钠(SAS)和甲基丙烯酸(ME)可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具有两亲结构的水溶性超分子分散剂(SPMIS),文中通过对浆料的黏度、流变性进行表征得到了分散剂的最佳合成条件:单体配比为w(衣康酸)∶w(烯丙基磺酸钠)∶w(甲基丙烯酸)=1.0∶1.0∶1.3,反应温度为70℃。并对聚合物分散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粘土浆料的流变性和SEM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剂中含有大量的-OH、-SO3H,当添加量为0.40%(相对绝干料的质量分数)时,分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分散剂 流变性 衣康酸 烯丙基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甾型侧链液晶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奕光 司徒丘山 +1 位作者 陈荣礼 李青山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5-41,共7页
合成并表征了两个胆甾型液晶烯类单体以及它们分别与辛烯-1、二氧化硫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得到的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胆甾型侧链液晶三元共聚砜。
关键词 胆甾型 液晶高分子 侧链液晶高分子 共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分子模拟与配方设计 被引量:26
8
作者 曹绪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2-688,共7页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考察了分子结构、油相等因素对界面密度和界面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效应提高界面活性的机理。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考察了分子结构、油相等因素对界面密度和界面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效应提高界面活性的机理。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油相、表面活性剂复配等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非"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1个数最级。根据分子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孤东七区试验区原油特点,提出了"0.3%石油磺酸盐+0.1%表面活性剂1~#+0.15%聚合物"的二元复合驱配方,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2.95×10^(-3)mN/m,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高达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烷基苯磺酸钠 石油磺酸盐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硅醌胺聚合物合成、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南 陆雪芳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由α,ω二氨基烷氧基聚硅氧烷及α,ω二氨基烷基聚硅氧烷与对苯醌反应,合成了两类溶解性良好的新型含硅醌胺聚合物,它们与氯磺化聚乙烯、环氧树脂共混固化后获得吸水率低,抗盐水性优良的防水、防锈涂膜.
关键词 有机硅二胺 酯胺聚合物 氯磺化取乙烯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砜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稀溶液性质的研究(Ⅱ)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曼君 王玮 封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31-38,共8页
本文用广角及准弹性光散射法测定了聚苯醚砜各级分在DMF中和在θ溶剂中25℃时的均才半径R_G,第二维利系数A_2,流体力学半经R_H,扩散系数D_O,扩散系数的浓度依赖性k_F以及这些参数与分子量M的关系。它们的结果如下R_G=0.031MO^(0.55) D_O... 本文用广角及准弹性光散射法测定了聚苯醚砜各级分在DMF中和在θ溶剂中25℃时的均才半径R_G,第二维利系数A_2,流体力学半经R_H,扩散系数D_O,扩散系数的浓度依赖性k_F以及这些参数与分子量M的关系。它们的结果如下R_G=0.031MO^(0.55) D_O(θ)=0.906×10^(-4)M^(0.5) D_0=1.445×10^(-4)M^(0.55)A_2=0.033M^(-0.35) k_D(θ)=0.5M^(0.34) k_D=2.3×10^(-6)M^(1.36)α_H=R_H/R_H(θ)=0.63M^(0.05)R_H(θ)=0.0299M^(0.5)R_H=0.0188M^(0.55) 作者讨论了静态与动态两种高分子尺寸之间的关系;三种溶胀因子α_η和、α_H、α_G之间的关系;以及摩擦系数的浓度系数k_F与流体力学体积V_H之间的关系。它们的结果满足下面各关系式: R_H/R_G=[π(v+1)(2v+1)/3]^(1/2)(2-v)(1-v)/2, α_η~3=α_(G)~2α_H, k_F=1.2A_2M+N_AV_H/M,K_F(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砜 稀溶液性质 准弹性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105-2井空气钻井后钻井液替入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赖尉 何兴华 +3 位作者 黄晓琳 王兴胜 陈娟 龙英俊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4期90-92,共3页
普光105-2井是四川盆地川东断褶带黄金口普光构造带的一口定向生产井,完钻井深为6310m。该井空气钻进时,在井眼周围地层岩石应力得到充分释放,形成更多的应力释放缝,加之井壁干燥,没有泥饼保护,当气体钻井完成后替入钻井液时,容易引起... 普光105-2井是四川盆地川东断褶带黄金口普光构造带的一口定向生产井,完钻井深为6310m。该井空气钻进时,在井眼周围地层岩石应力得到充分释放,形成更多的应力释放缝,加之井壁干燥,没有泥饼保护,当气体钻井完成后替入钻井液时,容易引起多种井下复杂。通过对空气钻井后替入钻井液技术的难点进行分析,介绍了普光105-2井一开、二开空气钻井后替入钻井液的施工技术措施,采用聚合物磺化封堵钻井液并配合适当的工程措施(通过简化钻具结构,采用光钻杆低排量替入;如遇到特殊地层强行压井式替入钻井液,可采取光钻杆大排量替入)取得了成功,为普光气田空气钻井后替入钻井液的技术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钻井 聚合物磺化封堵钻井液 井眼稳定 微裂缝 井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二乙烯苯互贯网共聚物及其磺酸树脂
12
作者 阳金勇 陈文森 +1 位作者 王瑞香 刘永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84-87,共4页
制备了一系列St/DVB两网互贯共聚物,并将这些共聚物及其磺酸树脂的物理性能及溶胀性质相互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网之间的重量比对其溶胀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磺酸树脂 互贯网共聚物 苯乙烯 二乙烯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浊积岩油藏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0
13
作者 乔军 于雷 +3 位作者 张守文 刘宝锋 张志财 杨景利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2,共5页
针对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浊积岩油藏水平井钻井中存在的井壁易失稳、滑动摩阻大、携岩困难等问题,通过线性膨胀试验评价了有机胺的抑制性,通过高温高压滤失试验评价了"原油+极压润滑剂"的封堵效果,并分析了原油加量对钻井液流变性和润... 针对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浊积岩油藏水平井钻井中存在的井壁易失稳、滑动摩阻大、携岩困难等问题,通过线性膨胀试验评价了有机胺的抑制性,通过高温高压滤失试验评价了"原油+极压润滑剂"的封堵效果,并分析了原油加量对钻井液流变性和润滑性的影响规律,最终研制出高混油有机胺聚磺钻井液。室内研究表明,高混油有机胺聚磺钻井液的抗温性、流变性及抑制性好且性能稳定、润滑性能优良,可以达到现场要求。该钻井液在渤南区块应用了9口井,均未出现井壁坍塌和黏卡事故。其中,义123-9HF井三开井段平均井径扩大率5.8%,三开水平段钻进摩阻保持在60~80kN,显示出良好的抑制防塌和润滑性能。由此可见,高混油有机胺聚磺钻井液可有效解决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浊积岩油藏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为同类储层的提速钻进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磺钻井液 浊积岩 长水平段 水平井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